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仪器化压入技术获取金属材料单轴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1
作者 薛河 耿苗 +2 位作者 张雨彪 武军 王荣鑫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6,共13页
对已纳入国标的单次压入试验方法(GB/T 37782—2019)、工程中广泛使用的自动球压入方法以及基于有限元反演的力学性能获取方法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这3种方法在表征单轴力学性能方面的可靠性。选取工程中常见的4种金属材料(304不锈钢、... 对已纳入国标的单次压入试验方法(GB/T 37782—2019)、工程中广泛使用的自动球压入方法以及基于有限元反演的力学性能获取方法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这3种方法在表征单轴力学性能方面的可靠性。选取工程中常见的4种金属材料(304不锈钢、316L不锈钢、SA508低合金钢和42CrMo结构钢)分别进行了单轴拉伸试验和压入试验,并对每种方法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国标方法涵盖了更广泛的材料,但其预测准确性有限。自动球压入方法对幂硬化材料的强度预测准确性较好,且在改善线硬化材料的预测精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修正因子的使用可能导致预测结果偏离实际值。相比之下,有限元反演法表现出更高的精度,但目前在预测线硬化材料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化压入技术 单轴力学性能 自动球压入技术 有限元反演法 国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痕测试的颗粒材料弹性模量标定及应用
2
作者 陈峰 黄宏波 +5 位作者 罗刚 李宝建 王中宽 张涛 魏骁 杨仲轩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1-95,共5页
离散元数值仿真是研究砂土、砾土等颗粒材料受荷响应微观机理的重要手段。标定离散元方法的颗粒间接触模型参数对仿真结果真实性具有重要影响。以玻璃珠为研究对象,采用纳米压痕试验测试玻璃珠的杨氏模量;并对相同材质的玻璃块开展了超... 离散元数值仿真是研究砂土、砾土等颗粒材料受荷响应微观机理的重要手段。标定离散元方法的颗粒间接触模型参数对仿真结果真实性具有重要影响。以玻璃珠为研究对象,采用纳米压痕试验测试玻璃珠的杨氏模量;并对相同材质的玻璃块开展了超声波波速测试获得了玻璃材料的杨氏模量,验证了纳米压痕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将测得的弹性模量用于离散元数值仿真,成功模拟了颗粒材料的小应变剪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材料 弹性模量 纳米压痕测试 离散元方法 小应变剪切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压痕法获取不同变形率下316L不锈钢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河 贺晋璇 +2 位作者 贾文娜 王正 李富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5,共5页
核电焊接结构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冷作硬化导致局部区域力学性能发生改变且难以准确获取,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弹塑性材料下的压痕实验三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识别载荷-深度曲线中的相关参数,结合量纲分析法理论计算316L... 核电焊接结构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冷作硬化导致局部区域力学性能发生改变且难以准确获取,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弹塑性材料下的压痕实验三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识别载荷-深度曲线中的相关参数,结合量纲分析法理论计算316L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在不同变形率下的力学性能参量。结果表明,随着变形率的不断增大,材料的塑性降低,硬度增大,且力学性能参数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硬化指数均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压痕法 奥氏体不锈钢 载荷-深度曲线 力学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螺杆转子注射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尹大帅 赵永强 +1 位作者 黑刚刚 李志斌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7,共8页
针对传统金属型螺杆转子制造工艺复杂、加工精度难以控制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螺杆转子注射成型方法,尝试用塑料材质取代金属型螺杆转子。使用Moldflow模流软件对玻纤增强聚酰胺材料的螺杆转子齿面注射成型进行注塑模拟,将缩痕深度和翘... 针对传统金属型螺杆转子制造工艺复杂、加工精度难以控制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螺杆转子注射成型方法,尝试用塑料材质取代金属型螺杆转子。使用Moldflow模流软件对玻纤增强聚酰胺材料的螺杆转子齿面注射成型进行注塑模拟,将缩痕深度和翘曲变形作为质量标准,对影响塑件成型质量的7个工艺参数进行筛选分析,确定了影响2个质量标准的3个工艺参数。采用BBD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熔体温度、保压时间、保压压力等注塑工艺参数对缩痕深度和翘曲变形的影响,获得了最小缩痕深度和最小翘曲变形的多项式回归响应模型。利用回归模型优化的工艺参数组合为熔体温度281.0℃,保压时间18.7 s,保压压力115.7 MPa。数值模拟了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模型预测值的误差分别为3.75%和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转子 响应面法 缩痕深度 翘曲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痕加载曲线的豌豆籽粒硬度测定方法优化
5
作者 陈虎虎 宋学锋 +2 位作者 张莉茹 张锋伟 戴飞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118,125,共6页
为确定基于压痕加载曲线测定豌豆籽粒硬度的最佳作业参数组合,以豌豆为研究对象,以压入深度、压头类型、待测表面粗糙度为自变量,豌豆硬度测定值为响应值,根据正交设计原理,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采用Design-Exporter数据处理软件... 为确定基于压痕加载曲线测定豌豆籽粒硬度的最佳作业参数组合,以豌豆为研究对象,以压入深度、压头类型、待测表面粗糙度为自变量,豌豆硬度测定值为响应值,根据正交设计原理,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采用Design-Exporter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极差、方差分析,对各因素进行探究,并利用有限元法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测量过程中最佳的作业参数为压入深度0.5 mm,压头类型为45°三棱锥,待测籽粒表面粗糙度为100目。有限元法与实际试验测定结果表现一致,即45°三棱锥压头平均误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硬度测定 压痕曲线 正交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涂层压入仪测定薄膜与基体结合强度的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易茂中 陈广超 +1 位作者 胡奈赛 何家文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9-96,共8页
用新颖的能连续加载、卸载并配有声发射监测的涂层压入仪 ,对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 ,膜或膜 /基破坏的声发射信号各有特点 ,可区分压入过程中 (含卸载 )开裂和剥落及其对应的载荷值。压入法的临界载荷 pc 为加... 用新颖的能连续加载、卸载并配有声发射监测的涂层压入仪 ,对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 ,膜或膜 /基破坏的声发射信号各有特点 ,可区分压入过程中 (含卸载 )开裂和剥落及其对应的载荷值。压入法的临界载荷 pc 为加载过程中使膜发生初始剥落的外载 ,用涂层压入仪可精确测定。 pc 值对基体硬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变化敏感。故用涂层压入仪可以实现用压入法考察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入法 涂层压入仪 涂层 结合强度 薄膜 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中的塑性区问题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怀宁 林泉洪 +2 位作者 陈静 于哲夫 赵颖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23,共3页
冲击压痕法作为近年来出现并已得到工程应用的一种新型残余应力测量技术 ,正在受到日益重视。已有试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的有效应用必须基于避开压痕周围的塑性区 ,利用压痕外的弹性区应变增量变化规律 ,但目前尚无定量的理论分析结果。... 冲击压痕法作为近年来出现并已得到工程应用的一种新型残余应力测量技术 ,正在受到日益重视。已有试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的有效应用必须基于避开压痕周围的塑性区 ,利用压痕外的弹性区应变增量变化规律 ,但目前尚无定量的理论分析结果。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法 ,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采用压痕法测定残余应力时压痕周围塑性区的变化规律 ,发现对于一般金属材料 ,当压痕直径为1.2mm、残余应力达到材料屈服强度时 ,从压痕中心算起的塑性区半径约为 4mm。该塑性区尺寸为设计专用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用应变花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而可以保证应力测量时将应变栅布置在塑性区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塑性区 有限元 焊接 冲击压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压痕试验法研究CVD金刚石膜的粘附性能 被引量:17
8
作者 匡同春 刘正义 +2 位作者 周克崧 代明江 王德政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3-90,共8页
在观察与分析压入过程中CVD金刚石膜开裂方式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用压痕试验法评定CVD金刚石膜粘附性能的可行性.采用反映膜/基粘附性能的临界开裂或剥落载荷Per和抗裂性参数dP/dX两指标评定了硬质合金基体表面经不同预处理方法和... 在观察与分析压入过程中CVD金刚石膜开裂方式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用压痕试验法评定CVD金刚石膜粘附性能的可行性.采用反映膜/基粘附性能的临界开裂或剥落载荷Per和抗裂性参数dP/dX两指标评定了硬质合金基体表面经不同预处理方法和沉积工艺参数合成的金刚石膜的粘附性能;研究了粘附性能指标与沉积工艺参数(如甲烷浓度、沉积气压、沉积功率)之间的关系.适当的表面预处理、适中的甲烷浓度、较低的沉积气压、较高的沉积功率均有利于改善金刚石膜的粘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痕试验法 CVD 粘附性能 金刚石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孔法与压痕法测量2219铝合金熔焊焊缝残余应力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超群 李桓 +1 位作者 罗传光 宋永伦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4-58,共5页
采用盲孔法和压痕法,分别对2219铝合金变极性TIG焊焊缝两侧的残余应力进行测量,测量点沿距焊缝中心线19 mm的纵截面上布置.铝合金熔焊的残余应力关于焊缝中心线近似对称相等,在焊缝中心线任一垂直线上,距离焊缝中心线距离相等的两点应... 采用盲孔法和压痕法,分别对2219铝合金变极性TIG焊焊缝两侧的残余应力进行测量,测量点沿距焊缝中心线19 mm的纵截面上布置.铝合金熔焊的残余应力关于焊缝中心线近似对称相等,在焊缝中心线任一垂直线上,距离焊缝中心线距离相等的两点应力相等.分别用两种应力测量方法测量焊缝中心线两侧应力,对比两种测量方法对同一大小的应力测量的差别.测量结果表明,盲孔法与压痕法应力测量结果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沿焊缝方向应力呈现抛物线状,在焊缝中部存在应力最大值.根据两种测量方法的回归曲线,压痕法测量结果比盲孔法大20MPa左右.通过R软件做配对样本的t检验分析,在置信度为0.95时,压痕法测量结果减盲孔法测量结果的差值的置信区间为(14,37),平均差值为2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孔法 压痕法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蜣螂股节表皮纳米力学性能测试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霁宇 佟金 +2 位作者 闫久林 韩志武 任露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7-160,169,共5页
固体材料性能在纳米尺度和宏观尺度下明显不同。纳米测试技术的发展为固体材料 (包括生物材料 )的纳米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手段。已有研究表明甲虫表皮具有层状复合材料结构 ,这种结构在垂直方向的尺寸为微米或纳米量级。进行了试样制备... 固体材料性能在纳米尺度和宏观尺度下明显不同。纳米测试技术的发展为固体材料 (包括生物材料 )的纳米力学性能研究提供了手段。已有研究表明甲虫表皮具有层状复合材料结构 ,这种结构在垂直方向的尺寸为微米或纳米量级。进行了试样制备方法的探索 ,介绍了纳米力学测试的基本原理 ,利用纳米硬度计对臭蜣螂前足股节表皮进行了纳米力学性能测试。证实纳米硬度计可有效地对甲虫表皮的纳米力学性能进行测试 ,发现臭蜣螂前足股节表皮在纳米尺度下出现粘弹现象和蠕变效应 ,在最大载荷时的保压过程中 ,压痕深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基本符合蠕变幂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蜣螂 股节表皮 纳米力学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压头曲率半径和应变梯度的微压痕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陶彩军 王自强 陈少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0-687,共8页
在压头尖端曲率半径取100nm的前提下,采用Chen和Wang的应变梯度理论,对微压痕实验进行了系统的数值分析.首先通过拟合载荷-位移实验曲线的后半段来确定材料的屈服应力和幂硬化指数值,然后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压痕实验,并将计算得到的... 在压头尖端曲率半径取100nm的前提下,采用Chen和Wang的应变梯度理论,对微压痕实验进行了系统的数值分析.首先通过拟合载荷-位移实验曲线的后半段来确定材料的屈服应力和幂硬化指数值,然后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压痕实验,并将计算得到的整段载荷-位移曲线及硬度-位移曲线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变梯度理论所预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很好地符合,包括压痕深度在亚微米和微米范围内的整段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痕实验 实验曲线 曲率半径 应变梯度理论 载荷-位移曲线 屈服应力 有限元方法 压头 计算结果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痕应变法中压痕周围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孟宪陆 陈怀宁 +1 位作者 林泉洪 陈静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压痕应变法测量残余应力中球形压痕周围不同受力方向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单向应力场中,与主方向成62°的分界线两侧,应变增量与外加应变之间的关系曲线特征不同,并随夹角而变化。...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压痕应变法测量残余应力中球形压痕周围不同受力方向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单向应力场中,与主方向成62°的分界线两侧,应变增量与外加应变之间的关系曲线特征不同,并随夹角而变化。在特定范围内,应变增量与拉应力间的关系夹角小于45°时近似为线性关系,夹角大于45°为二次曲线关系。而应变增量与压应力间的关系在分界线两侧可用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分别描述。在双向应力场中,如果把乘以泊松比的垂直方向应力值叠加到主应力上,则得到的规律与单向应力场的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痕应变法 有限元 任意方向 双向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层状复合陶瓷压痕开裂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蓓 丁培道 程川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5-67,71,共4页
在ZrO2层状复合陶瓷中,压痕裂纹的形成除了因塑性区体积变化产生的残余应力外,还与相变应力有关。此外,界面压应力对表面裂纹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传统的压痕法公式忽略了压痕底下相变应力和界面压应力对压痕开裂和试样断裂的贡献,得到... 在ZrO2层状复合陶瓷中,压痕裂纹的形成除了因塑性区体积变化产生的残余应力外,还与相变应力有关。此外,界面压应力对表面裂纹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传统的压痕法公式忽略了压痕底下相变应力和界面压应力对压痕开裂和试样断裂的贡献,得到的数据偏小,不能真实反映ZrO2层状复合陶瓷断裂韧性大小。用Indentation-fracture法测ZrO2层状复合陶瓷的断裂韧性更接近真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层状复合陶瓷 压痕法 压痕-断裂法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踏面硌伤处的瞬态滚动接触应力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安博洋 赵鑫 +2 位作者 刘超 温泽峰 金学松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9-74,79,共7页
通过建立三维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带有踏面硌伤的车轮在指定牵引或制动力条件下的瞬态滚动接触行为,分析不同速度、硌伤几何和材料塑性变形对踏面硌伤处滚动接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300 km/h速度范围内,车轮硌... 通过建立三维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带有踏面硌伤的车轮在指定牵引或制动力条件下的瞬态滚动接触行为,分析不同速度、硌伤几何和材料塑性变形对踏面硌伤处滚动接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300 km/h速度范围内,车轮硌伤所激起的接触力随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初期硌伤可能存在的边缘“堆起”能大大增加接触应力的水平,或可导致滚动接触疲劳的萌生;对于具有尖锐边缘的硌伤,弹塑性等效应力水平仍可明显大于车轮材料的强度极限,即可发生持续的塑性变形,易于萌生疲劳;相对而言,对于具有钝边缘的硌伤,相应的接触应力水平要低得多,车轮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硌伤 显式有限元法 瞬态接触 滚动接触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氩弧复合热源焊接镁合金残余应力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红阳 迟明声 +1 位作者 黄瑞生 刘黎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3-36,共4页
采用冲击压痕法,对激光-氩弧复合热源焊接镁合金AZ31B焊缝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分别测量了300mm长镁合金的焊接接头沿焊缝方向和垂直焊缝方向上的残余应力。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相应的残余应力场,补充和完善了实际... 采用冲击压痕法,对激光-氩弧复合热源焊接镁合金AZ31B焊缝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分别测量了300mm长镁合金的焊接接头沿焊缝方向和垂直焊缝方向上的残余应力。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相应的残余应力场,补充和完善了实际测量的数据。在焊缝中间区域得到垂直于焊缝方向上的最大残余应力在200.30(MPa之间;在距焊接接头的中5~10mm处得到最大压应力值,一般小于100MPa。通过对实际测量和模拟数据的综合分析,基本掌握了激光-氩弧复合热源焊接镁合金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应力场模拟 冲击压痕法 复合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痕应变法测量残余应力的不确定度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怀宁 胡凯雄 吴昌忠 《中国测试》 CAS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压痕应变法是近期出现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焊接)残余应力测量技术,它具有无损、快捷、精确、成本低等特点。采用该技术测量残余应力时的误差大小或不确定度分析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应用B类评定法对采用该技术测量Q345低合金钢中焊接... 压痕应变法是近期出现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焊接)残余应力测量技术,它具有无损、快捷、精确、成本低等特点。采用该技术测量残余应力时的误差大小或不确定度分析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应用B类评定法对采用该技术测量Q345低合金钢中焊接残余应力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应力相对不确定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应变的绝对值,低应变情况下的相对不确定度主要由重复性试验的应变不确定度决定。一般情况下,应力的标准不确定度数值为20~3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测量不确定度 压痕应变法 误差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BN层状陶瓷的阻力曲线行为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冬云 乔冠军 金志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44-948,共5页
利用压痕强度法测定了SiC/BN层状陶瓷的阻力曲线行为,并与SiC单相陶瓷做对比。结果表明:2种材料均呈现出上升阻力曲线行为,其中,SiC/BN层状陶瓷显示出更为优越的抗裂纹扩展能力,其阻力曲线上升较陡,上升幅度较大;SiC单相陶瓷的阻力曲线... 利用压痕强度法测定了SiC/BN层状陶瓷的阻力曲线行为,并与SiC单相陶瓷做对比。结果表明:2种材料均呈现出上升阻力曲线行为,其中,SiC/BN层状陶瓷显示出更为优越的抗裂纹扩展能力,其阻力曲线上升较陡,上升幅度较大;SiC单相陶瓷的阻力曲线上升较缓且上升幅度较小。分析认为,这与其不同的增韧机制有关。原位增韧是SiC单相材料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而裂纹遇到弱界面时发生偏转、分叉、脱层等是层状陶瓷材料抗裂纹扩展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BN层状陶瓷 阻力曲线 压痕-弯曲强度法 碳化硅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玻璃低温脆塑转变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亮 左敦稳 +1 位作者 孙玉利 朱永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9-1032,1037,共5页
微晶玻璃是一种新型的硬盘基板材料,目前大多采用超精密研磨和抛光进行加工。本文针对微晶玻璃低温抛光加工过程,研究了低温条件下微晶玻璃的脆塑转变机理,采用维氏硬度计研究了微晶玻璃在不同温度下的硬度以及裂纹的产生、扩展及特征,... 微晶玻璃是一种新型的硬盘基板材料,目前大多采用超精密研磨和抛光进行加工。本文针对微晶玻璃低温抛光加工过程,研究了低温条件下微晶玻璃的脆塑转变机理,采用维氏硬度计研究了微晶玻璃在不同温度下的硬度以及裂纹的产生、扩展及特征,分析了温度对微晶玻璃脆塑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随着载荷的增加,微晶玻璃都经历了从塑性变形到脆性断裂的转变过程;随着温度的降低,微晶玻璃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加而裂纹长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低温 压痕法 脆塑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法计算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压痕硬度 被引量:9
19
作者 金宏平 陈建国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4-89,95,共7页
基于能量方法,采用量纲分析法和Π定理,分别推导了压痕功、压痕硬度与压痕参数和材料特性之间的无量纲函数;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建立了无量纲压痕硬度和压痕功之间的线性关系;根据卸载斜率和接触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了压痕硬度和弹... 基于能量方法,采用量纲分析法和Π定理,分别推导了压痕功、压痕硬度与压痕参数和材料特性之间的无量纲函数;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建立了无量纲压痕硬度和压痕功之间的线性关系;根据卸载斜率和接触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了压痕硬度和弹性模量的解析模型,再结合压痕的载荷-位移曲线,就可以计算得到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压痕硬度。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比较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弹性模量和压痕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法 弹性模量 压痕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痕技术及有限元模拟的薄膜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戎俊梅 柴国钟 郝伟娜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4-678,共5页
采用纳米压痕技术结合有限元模拟和量纲分析方法分析薄膜材料的弹塑性性能.用有限元模拟纳米压痕过程,结合量纲分析方法将纳米压痕的加卸载过程与被测材料的力学性能联系起来,建立起两者间的无量纲函数关系结构式,进而结合实际纳米压痕... 采用纳米压痕技术结合有限元模拟和量纲分析方法分析薄膜材料的弹塑性性能.用有限元模拟纳米压痕过程,结合量纲分析方法将纳米压痕的加卸载过程与被测材料的力学性能联系起来,建立起两者间的无量纲函数关系结构式,进而结合实际纳米压痕试验所得薄膜的弹性模量和载荷—位移曲线计算出了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经检验,有限元模拟所得到载荷—位移曲线和纳米压痕试验所得载荷—位移曲线吻合得比较好,因此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和材料模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 有限元模拟 量纲分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