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Submarine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Based on Immune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坤 徐亦凡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200-205,共6页
Aiming at the demand for optimization of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in submarine's motion equations,an adaptive weight immune genetic algorithm was proposed to optimize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in motion equations... Aiming at the demand for optimization of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in submarine's motion equations,an adaptive weight immune genetic algorithm was proposed to optimize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in motion equations.Some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of high sensitivity to control and maneuver were chosen as the optimization objects in the algorithm.By using adaptive weight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and target function,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could be translated into single-objective optimization.For a certain kind of submarine,three typical maneuvers were chosen to be the objects of study:overshoot maneuver in horizontal plane,overshoot maneuver in vertical plane and turning circle maneuver in horizontal plane.From the results of computer simulations using primal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 and optimized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the efficiency of proposed method is 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mechanics SUBMARINE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 adaptive weight immune 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 for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satellites scheduling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with alterable penalty coefficient 被引量:1
2
作者 Jun Li Hao Chen +2 位作者 Zhinong Zhong Ning Jing Jiangjiang W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5期822-832,共11页
The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satellite (EDS) is a type of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s (EOSs).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by ED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me fields, such as industry, science and military. The... The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satellite (EDS) is a type of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s (EOSs).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by ED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me fields, such as industry, science and military. The scheduling of EDSs is a complex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blem. Current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scheduling of imaging satellites and SAR satellites, but little work has been done on the scheduling of EDSs for it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 multi-satellite scheduling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which the specific constrains of EDSs are considered, then a schedul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genetic algorithm (GA) is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specific constrains of EDSs, a penalty func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However, it is hard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penalty coefficient in the penalty function. Therefore, an adaptive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the penalty coefficient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problem, as well as improve the scheduling results.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correctness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scheduling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satellite (EDS) scheduling genetic algorithm (GA) constraint handling penalty function method alterable penalty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near-surface wind speed time series 被引量:3
3
作者 ZENG Ming LI Jing-hai +1 位作者 MENG Qing-hao ZHANG Xiao-n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692-698,共7页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wind speed time serie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wind field reconstruction as well as in wind pattern recognition.Firstly,the near-surface wind speed time se...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wind speed time serie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wind field reconstruction as well as in wind pattern recognition.Firstly,the near-surface wind speed time series recorded at different locations are studied using the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and the corresponding scaling exponents are larger than 1.This indicates that all these wind speed time series have non-stationary characteristics.Secondly,concerning this special feature( i.e.,non-stationarity)of wind signals,a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namely detrended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DCCA) coefficient,i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s between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of different anemometer pairs.Finally,experiments on ten wind speed data synchronously collected by the ten anemometers with equidistant arrangement illustrate that the method of DCCA cro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an accurately analyze full-scale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between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d also can easily identify the seasonal component,while three traditional cross-correlation techniques(i.e.,Pearson coefficient,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and DCCA method) cannot give us these information dire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oral-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near-surface wind speed time series detrended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DCCA) cro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 Pearson coefficient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推进算法的采煤工作面围岩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秦跃平 郭铭彦 +4 位作者 唐飞 刘强 张冀昕 侯浩楠 赵微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9-420,共12页
随着浅部赋存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深部开采已经成为煤炭资源开发的新常态。深部高温高湿的热环境将危害作业人员健康,增加机电设备故障率,极易引发井下安全事故。高温围岩作为采煤工作面的最主要热源之一,长期以来其散热量计算依赖于拟... 随着浅部赋存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深部开采已经成为煤炭资源开发的新常态。深部高温高湿的热环境将危害作业人员健康,增加机电设备故障率,极易引发井下安全事故。高温围岩作为采煤工作面的最主要热源之一,长期以来其散热量计算依赖于拟合经验式,缺乏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基于傅里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采煤工作面二维围岩温度场非稳态数学模型,运用有限体积法对模型进行了离散,提出了以坐标间断移动来模拟实际割煤进刀过程的循环推进新算法,显著提高了动态推进条件下高温采煤工作面围岩散热的计算精度。随后以单个节点为例详细介绍了循环推进算法流程,基于Visual Studio编程平台自主开发了数值解算程序,并结合工程背景开展了采煤工作面高温围岩温度场及散热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实测验证工作。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均相对误差为6.15%;在连续循环割煤过程中,围岩温度场呈现周期性变化特征;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各区域围岩散热强度在进刀循环开始时达到峰值,随后不稳定换热系数开始快速下降,且下降趋势逐渐减缓;传统的拟合经验式忽略了割煤循环过程中围岩散热强度随时间的改变,高估了围岩散热能力;在热害严重的采煤工作面,通过适当减缓进刀速度或采用截深更浅的采煤机刀头可有效减少围岩散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围岩散热 围岩温度场 循环推进算法 不稳定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A-VMD和贝叶斯估计的保护测量回路误差评估
5
作者 李振兴 柳灿 +2 位作者 翁汉琍 李振华 龚世玉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5,共9页
变电站保护测量回路受测量误差影响,保护灵敏度降低,对于重载线路可能引起保护误动,会造成严重后果.为推动保护测量的状态监视,提出一种基于鲸鱼优化(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变电站保护测量回路受测量误差影响,保护灵敏度降低,对于重载线路可能引起保护误动,会造成严重后果.为推动保护测量的状态监视,提出一种基于鲸鱼优化(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贝叶斯估计的保护测量回路误差评估方法.针对保护测量回路的电流数据,引入WOA并结合包络熵作为适应度函数确定VMD的关键参数,基于WOA-VMD将原电流数据分解为本征模态;进一步为解决特征数目过多所带来的复杂数据分析问题,引入皮尔逊相关系数方法计算其各组系数优选特征量;最终利用贝叶斯估计法量化分析优选后的特征量信号实现误差判定.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评估方法能够准确监测保护测量回路2%的误差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测量回路 误差评估 鲸鱼优化算法 包络熵 皮尔逊相关系数 贝叶斯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解和多模型融合的IES多元负荷预测
6
作者 李大华 赵志成 +1 位作者 田禾 高强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1-93,共13页
针对综合能源系统中多元负荷的随机性和高波动性所带来的挑战,现有的负荷预测方法通常难以实现高精度和稳定的预测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分解和多模型融合的IES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最大互信息系数对输入特征进... 针对综合能源系统中多元负荷的随机性和高波动性所带来的挑战,现有的负荷预测方法通常难以实现高精度和稳定的预测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分解和多模型融合的IES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最大互信息系数对输入特征进行筛选,旨在有效识别与负荷变化相关的关键因素;其次,将样本熵结合互信息为适应度函数,采用指数三角优化算法获得VMD的最优参数组合,从而实现对IES负荷的有效分解,得到多个本征模态函数;接着,采用排列熵对分解结果进行筛选,提取出反映负荷变化特征的低频和高频分量;最后,采用BiLSTM网络对低频分量进行预测,并通过BiTCN-LPTransformer-BiGRU模型对高频分量的预测,将各分量的预测结果叠加得到最终预测结果。通过对实际负荷数据验证,以春季电负荷为例,该模型的RMSE、R2、MAPE分别为118.394kW、0.991和0.351%,相较于传统模型,显著提高了预测精度,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模态分解 最大互信息系数 指数三角优化算法 负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像素级可见光/红外图像融合方法设计
7
作者 翟书娟 刘磊 索艳滨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98-1304,共7页
像素级可见光/红外图像在成像过程中,低频子带系数和高频子带系数的能量分布在不同图像区域存在差异,对于可见光和红外图像融合而言,两者子带能量分布的差异更为复杂,这种能量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当前的简单加权融合方法在匹配过程出现... 像素级可见光/红外图像在成像过程中,低频子带系数和高频子带系数的能量分布在不同图像区域存在差异,对于可见光和红外图像融合而言,两者子带能量分布的差异更为复杂,这种能量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当前的简单加权融合方法在匹配过程出现一对多干扰,难以达到理想的融合效果,提出一种针对像素级可见光/红外图像的融合方法。将FAST特征点检测算法与ORB算法结合展开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特征点检测,利用FLANN算法对提取出的特征点进行匹配,初步建立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再通过RANSAC算法剔除误匹配的特征点对,解决单向匹配中存在的一对多匹配问题。基于图像配准结果,通过像素特征能量加权融合规则融合配准后图像的低频子带系数,基于邻域方差特征信息融合配准后图像的高频子带系数,组合低频子带系数和高频子带系数,生成最终的可见光红外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确保了特征点匹配的双向一致性,解决了单向匹配中存在的一对多匹配问题,并且保留了图像细节,提升了信息丰富度,图像融合效果表现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图像配准 ORB算法 低频高频子带系数 邻域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TI介质精确反射系数方程的叠前反演方法
8
作者 李勤 徐若曦 李江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54-2668,共15页
VTI介质各向异性参数反演大多是基于反射系数近似式,但高精度的反演需要考虑精确解与近似解之间的误差.本文通过将VTI介质反射系数方程的近似解和精确解进行对比,论证使用精确解的必要性;基于VTI介质精确反射系数方程建立反演目标函数,... VTI介质各向异性参数反演大多是基于反射系数近似式,但高精度的反演需要考虑精确解与近似解之间的误差.本文通过将VTI介质反射系数方程的近似解和精确解进行对比,论证使用精确解的必要性;基于VTI介质精确反射系数方程建立反演目标函数,将遗传算法与灰狼算法相结合,形成混合遗传灰狼算法,在保证遗传算法全局搜索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其局部搜索能力,实现基于VTI介质精确反射系数方程的反演;通过将反演流程应用于测井模型和含有不同水平噪声的地震数据,试算结果表明反演的误差较小,抗噪能力较好,论证了方法的可行性;进一步,对实际资料进行反演测试,得到的剖面分辨率较高,误差较小,论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将为提高地震数据反演精度和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介质 精确反射系数 遗传算法 灰狼算法 叠前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字符串相似度的URL聚类方法研究
9
作者 刘翼 田亮亮 +2 位作者 高明 李凯茵 叶倩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4-88,共5页
内容分发网络(CDN)被用于解决网络访问负荷过载的问题。然而,同一网络服务可能包含多个域名,导致网页主题分类结果精确度和检索效率降低。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字符串相似度算法的URL聚类方法,首先,获取校园网络7×24 h的真实流量数据,... 内容分发网络(CDN)被用于解决网络访问负荷过载的问题。然而,同一网络服务可能包含多个域名,导致网页主题分类结果精确度和检索效率降低。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字符串相似度算法的URL聚类方法,首先,获取校园网络7×24 h的真实流量数据,利用协议分析抽取特征信息,转化为数据集;其次,进行数据清洗与处理,去除缺省字段和错误字段,将相同数据条目集成;最后,采用字符串相似度算法计算URL之间的距离作为聚类算法的特征,并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划分相似URL,达到将多个不同域名分类到相同网络服务的目的。实验通过对5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发现,Levenshtein算法的平均轮廓系数达到了91.4%,较其他方法平均提高12%,能够有效应对精确度降低和检索效率低下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聚类 字符串相似度 轮廓系数法 协议分析 K-MEANS URL CDN Levenshtei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零齿差内啮合机构优化
10
作者 王世杰 杨喆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针对潜油螺杆泵采油系统中联轴装置零齿差内啮合机构重合度低、内外齿轮齿厚系数不稳定以及齿厚偏薄易导致轮齿折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机构内变位系数、提高重合度值的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优化模型。【方法】分析了传统设计... 【目的】针对潜油螺杆泵采油系统中联轴装置零齿差内啮合机构重合度低、内外齿轮齿厚系数不稳定以及齿厚偏薄易导致轮齿折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机构内变位系数、提高重合度值的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优化模型。【方法】分析了传统设计方法中零齿差机构变位系数的设计缺陷,明确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定义了设计变量。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中的惯性权重线性递减策略提升粒子的局部与全局寻优能力,引入收缩因子并通过改进的速度更新迭代公式缩短收敛时间。以重合度和齿厚系数为优化目标函数,同时结合零齿差内啮合机构的齿轮约束条件建立了优化模型。【结果】为验证算法的稳定性,以用户输入的初始参数(内外齿轮模数为6,齿数为12,分度圆压力角为20°,外齿轮齿宽为30 mm,内齿轮齿宽为28 mm,偏心量范围为2.5~5 mm)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进PSO算法得到了径向变位系数和切向变位系数的最优解,即改进PSO算法显著提升了变位系数的优化效果。对比原始数据和优化结果,改进PSO算法的重合度提升了最高达26.2%,特别是在不同偏心量下,优化后的重合度均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PSO算法,改进后的算法兼具全局收敛性与精确搜索能力,所得变位系数更加合理有效;优化后的齿厚系数更加平稳,显著降低了轮齿折断风险。最终优化后的变位系数不仅满足各项约束条件,且便于后续加工,提高了计算效率,显现出良好的设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齿差内啮合 变位系数 重合度 粒子群算法 优化设计 惯性权重 收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小波阈值和优化VMD算法的语音增强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礼艳 刘增力 彭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8-621,共14页
针对语音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噪声和回声等因素干扰,导致信号质量和可懂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和改进小波阈值的语音信号增强方法.首先,采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模态分解参数,并分解语音信号得到模态分量;其次,根... 针对语音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噪声和回声等因素干扰,导致信号质量和可懂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和改进小波阈值的语音信号增强方法.首先,采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模态分解参数,并分解语音信号得到模态分量;其次,根据模态分量与原信号的相关系数和中心频率,消除高频噪声分量,保留接近原信号的模态分量作为纯语音,其他模态分量作为带噪语音,进行小波阈值处理;最后,重构纯语音和处理后的噪声模态分量,得到增强的语音信号.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单一方法具有更优的语音增强效果;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和改进的阈值与阈值函数实现了比传统方法更好的增强效果,适用于各种噪声环境,有效提升了语音信号的质量和可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增强 麻雀搜索算法 变分模态分解 小波阈值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业网络流量的实时入侵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连莲 王文诚 +1 位作者 宗学军 何戡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5,共8页
【目的】工业互联网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稳定和社会秩序。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攻击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开发高效的实时入侵检测系统显... 【目的】工业互联网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稳定和社会秩序。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攻击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开发高效的实时入侵检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在处理高维度网络流量数据时,往往难以有效区分正常流量和异常流量,尤其是在缺乏异常流量样本的情况下。【方法】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某油气集输管线工业控制系统真实网络流量特性,提出了一种结合Suricata的滑动窗口密度聚类工业网络实时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针对工业网络流量特性,利用Suricata的开源性、可扩展性以及滑动窗密度聚类算法的动态检测能力,建立从流量采集解析到实时入侵检测的全过程入侵检测模型。本研究通过分析真实工业控制系统环境中的网络流量特性发现工业网络流量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利用基尼系数选取能体现工业网络流量特性混杂程度的特征,实现对工业网络流量降维处理,对降维后的数据使用滑动窗口分组构建工业网络正常流量特征阈值。利用改写Suricata实现实时流量采集与解析,并将实时解析结果输入到所构建的滑动窗口密度聚类入侵检测算法中,通过与工业网络正常流量特征阈值进行对比,快速筛选绝对正常流量组和绝对异常流量组。针对正常流量与异常流量掺杂的组别,通过密度聚类算法将异常流量分离,完成异常流量检测。【结果】将入侵检测方法在油气集输全流程工业场景攻防靶场中应用并开展大量实验,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异常流量,检测率达到96%以上,误报率低于3%。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满足工业网络中异常流量检测高效性、可靠性和实时性需求。【结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业网络异常流量检测方法,结合Suricata和滑动窗口密度聚类算法,建立了从流量采集解析到实时入侵检测的全过程入侵检测模型,对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为工业网络实时入侵检测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网络 网络安全 流量解析 特征分析 基尼系数 机器学习 密度聚类算法 入侵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CC和PSO-SVM的雨量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豫宁 行鸿彦 +2 位作者 侯天浩 王心怡 郑锦程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针对现有基于雨声信号及机器学习方法的雨量识别准确率较低等问题,通过分析雨声信号的频率特性,研究雨声信号的梅尔倒谱系数静态与动态特征,提出了一种梅尔倒谱系数(MFCC)与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相结合的雨量识别方法。通... 针对现有基于雨声信号及机器学习方法的雨量识别准确率较低等问题,通过分析雨声信号的频率特性,研究雨声信号的梅尔倒谱系数静态与动态特征,提出了一种梅尔倒谱系数(MFCC)与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相结合的雨量识别方法。通过提取雨声信号的MFCC静态与动态特征,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内置的重要性评估机制进行特征选择,引入PSO算法对SVM的惩罚参数c以及核函数参数g进行微调,寻找最优参数组合,实现精准的雨量识别。实验结果表明,MFCC特征与其他特征相比能更有效的表征雨滴声纹信号特征,经过随机森林特征选择后的总体雨量识别准确率提高了5%,结合优化后的PSO-SVM进行雨量识别,其总体雨量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1.1%,其中大雨、小雨的降雨识别准确率也均超过了90%,中雨的降雨识别准确率稍低,但也达到了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尔倒谱系数 粒子群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机 雨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优化SVR算法AZ31镁合金轧板的力学性能预测
14
作者 刘筱 林煜昕 +4 位作者 朱必武 刘文辉 郭鹏程 徐从昌 李落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25-2937,共13页
本文将鲸鱼优化算法引入SVR算法中,建立镁合金轧制温度、下压量、轧制线速度、轧后厚度和轧辊半径与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联系。采用Person图分析了AZ31镁合金轧板轧制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的相关性;采用SHAP解释模型结合轧制机理分析,确定... 本文将鲸鱼优化算法引入SVR算法中,建立镁合金轧制温度、下压量、轧制线速度、轧后厚度和轧辊半径与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联系。采用Person图分析了AZ31镁合金轧板轧制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的相关性;采用SHAP解释模型结合轧制机理分析,确定了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轧制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轧制线速度、轧辊半径和轧后厚度相较于平均应变速率与镁合金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线性相关性更强;优化后的SVR模型预测抗拉强度的相关系数从0.7提升到0.86,平均绝对误差从7.4降低到5.2,平均相对误差从0.16%降低为0.11%,均方误差从8.9降低到6.2;伸长率的相关系数从0.59提升到0.85,平均绝对误差从2.3降低到1.4,平均相对误差从0.56%降低为0.39%,均方误差从3降低到1.8。由SHAP解释模型结果分析可知,抗拉强度主要受到下压量的影响,其次是轧后厚度和轧辊半径;伸长率主要受到轧制线速度的影响,其次是温度和轧辊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鲸鱼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 AZ31镁合金 轧制工艺 Pearson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D相机图像的烧蚀模型表面温度与材料发射率测量方法
15
作者 杨鹰 于哲峰 +4 位作者 胥建宇 张涛 罗跃 龙耀 石卫波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9,共7页
为解决烧蚀模型表面温度及材料发射率的精确测量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CCD相机图像的高温流场中的模型表面发射率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CCD相机获得模型烧蚀整体图像,采用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去噪、基于颜色信息的图像分割方法等对烧蚀... 为解决烧蚀模型表面温度及材料发射率的精确测量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CCD相机图像的高温流场中的模型表面发射率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CCD相机获得模型烧蚀整体图像,采用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去噪、基于颜色信息的图像分割方法等对烧蚀图像进行预处理,再通过玄武岩钝头模型烧蚀试验对CCD相机光谱响应系数进行标定。根据图像处理结果和标定结果,利用比色测温法模拟出玄武岩钝头模型和平板烧蚀模型表面温度场,最后基于发射率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得到烧蚀模型表面发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 发射率 比色测温 图像处理 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 光谱响应系数 比色测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种群粒子群优化策略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16
作者 王珂 姜春艳 +1 位作者 黄黎 张新海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7-454,I0006-I0008,共11页
针对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路径规划中存在的全局搜索能力不足、易陷入局部最优及路径质量欠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种群粒子群优化(three-popula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TPPSO)策略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通过探索... 针对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路径规划中存在的全局搜索能力不足、易陷入局部最优及路径质量欠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种群粒子群优化(three-popula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TPPSO)策略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通过探索群、开发群和增强群的协同进化机制,增强了全局搜索与局部开发能力.探索群利用粒子质量评估和随机选择策略更新速度;开发群采用线性认知系数动态调整机制;增强群引入较大随机分量以减少局部最优影响.算法引入随机扰动策略,当搜索性能停滞时对粒子群施加扰动,以增强多样性.在单峰函数(F_(1))、带噪声单峰函数(F_(4))和多峰函数(F_(9))3类基准函数测试中,TPPSO算法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均优于传统PSO算法、SAVPSO算法和RRT*算法,验证了其优异的优化性能和稳定性.在4个10 m×10 m的二维标准环境中生成的路径能有效规避障碍物并减少不必要的迂回,路径质量最优.复杂环境验证实验进一步发现,在动态多障碍物环境中的规划成功率达91.5%;三维环境中的平均爬升率为10.7%.TPPSO算法能有效解决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路径规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路径规划 粒子群优化 进化算法 线性认知系数 随机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MC算法的福建闽北杉木单木冠幅模型研究
17
作者 杨自鑫 谢运鸿 孙玉军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5-186,共12页
[目的]建立针对杉木人工林的单木冠幅模型,增强对杉木冠幅大小的预测准确性,并为杉木人工林的专业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29块样地共计2005株杉木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多种算法的杉木单木冠幅模型进... [目的]建立针对杉木人工林的单木冠幅模型,增强对杉木冠幅大小的预测准确性,并为杉木人工林的专业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29块样地共计2005株杉木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多种算法的杉木单木冠幅模型进行对比。从11种常用的冠幅—胸径模型中筛选出最优的逻辑斯蒂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在基础模型中添加树高、林分密度和基尼系数(Gini)等单木和林分因子作为协变量参与建模,得到广义冠幅模型,然后添加样地随机效应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采用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等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杉木冠幅模型,并采用贝叶斯优化模型的超参数优化模型,得到最优超参数代入建模。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以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_(adj)^(2))和剩余均方根误差(RMSE)模型评价指标对各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2种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精度,采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算法(MCMC算法)联合随机森林与支持向量机建模,并对比基础MCMC算法与高级Stan算法在预测冠幅方面的表现。[结果]结果表明,添加样地随机效应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预测精度高于广义模型,R_(adj)^(2)提升0.1070,RMSE下降0.0577,运用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的冠幅模型展现出相似的预测性能,采用MCMC方法联合RF和SVM建模,MCMC链得到较好收敛,相较于基础MCMC算法,高级Stan算法各参数间自相关性显著降低,且预测精度得到提高,R_(adj)^(2)由0.6326提升至0.8495。[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MCMC算法和机器学习的方法有效提升了冠幅预测精度,对福建闽北现有冠幅模型的改进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幅 GINI系数 混合效应模型 机器学习算法 MCM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规模序列法中对油气藏规模变化系数(k)改进的取值技术及应用实例
18
作者 陈双玲 于京都 +3 位作者 郑民 王小娟 吴晓智 王建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4,共10页
规模序列法基于Pareto定律,有效获取油气藏规模变化系数(k)的取值长期以来是该方法应用中的关键及难点,并制约了该方法的应用成效。通过求取已发现油气资源规模比,利用已发现油气资源可能具有的规模序列号,构建了一种对k的优化取值技术... 规模序列法基于Pareto定律,有效获取油气藏规模变化系数(k)的取值长期以来是该方法应用中的关键及难点,并制约了该方法的应用成效。通过求取已发现油气资源规模比,利用已发现油气资源可能具有的规模序列号,构建了一种对k的优化取值技术,主要包括:以资源规模序列号与k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已发现油气资源规模比做数据交汇,当不同规模比下的交汇数据点近似位于垂直于k轴的直线上时,该直线与k轴的交点即为k的一个解;进一步提出了在获取k及规模序列解集后,对解集进行优选定解的原则,以满足油气资源评价需求。对已发表文献中经典数据的分析表明,通过应用该技术可有效获取油气藏规模变化系数(k)的取值;并进一步构建了对川中金秋气区盐亭区块侏罗系沙溪庙组6号砂组天然气资源的应用实例,表明预测与实际拟合结果较好,评价结果符合当前盆地天然气勘探认识。该技术对地质经验依赖程度低、不需要设定分析步长、无复杂的行列式-矩阵运算环节,有效降低了在k取值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计算强度,并实现了程序化,提高了分析时效性,可为规模序列法的深入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序列 油气藏规模变化系数(k) 分析算法 资源评价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l-sensitive diaphragm fiber optic Fabry-Perot pressure sensor with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19
作者 WANG Hao-xing LIU Jia +6 位作者 WANG Hai-yang WANG Jun LI Yuan-hao YIN Jian-xiong WAN Shun DAI Yun-teng JIA Ping-gang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5-1265,共11页
A metal-sensitive diaphragm fiber optic pressure sensor with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is developed for pressure monitoring in high-temperature environments,such as engine fuel systems,oil and gas wells,and aviation hy... A metal-sensitive diaphragm fiber optic pressure sensor with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is developed for pressure monitoring in high-temperature environments,such as engine fuel systems,oil and gas wells,and aviation hydraulic systems.The sensor combines a metal-sensitive diaphragm and a sapphire wafer to form a temperature-pressure dual Fabry-Perot(FP)interference cavity.A cross-correlation signal demodulation algorithm and a temperature decoupling method are utilized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crosstalk on pressure measurement.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nonlinear error of the sensor pressure measurement is 0.75%full scale(FS)and 0.99%FS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300°C,respectively,in a pressure range of 0−10 MPa and 0−1.5 MPa.The sensor’s pressure measurement accuracy is 1.7%FS when using the temperature decoupling method.The sensor exhibits good static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stability,and reliability,providing an effective solution for high-temperature pressure monitor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temperature pressure sensor dual Fabry-Perot interference cavity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cross-correlation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非均质地质、单一关键层工作面动载系数预测模型与工程验证
20
作者 张传玖 易俊杰 +1 位作者 王巍 程敬义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94-4304,共11页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地质条件具有显著非均匀性,采用传统平均动载系数法进行液压支架选型时,难以准确反映实际载荷分布,易造成支架工作阻力设计偏差,诱发支架–围岩系统失稳,制约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研究以哈拉沟煤矿22309工作面为背景,...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地质条件具有显著非均匀性,采用传统平均动载系数法进行液压支架选型时,难以准确反映实际载荷分布,易造成支架工作阻力设计偏差,诱发支架–围岩系统失稳,制约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研究以哈拉沟煤矿22309工作面为背景,旨在揭示非均匀地质条件对动载系数的控制机制,建立适用于该条件的动载系数预测模型,为液压支架合理选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现场实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分段基岩厚度与埋深对动载系数的影响规律,评估支架适应性差异。基于能量等效原理,结合“浅埋、单一关键层”地质特征,将主关键层破断回转释放能量等效为动载源,构建融合埋深、推进长度与基岩厚度等参数的动载系数预测模型(DP模型),并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结果表明:22309工作面动载系数呈梯阶分布,首段为1.10,次段为1.21,导致次段支架安全阀开启率较首段提高5.5%。DP模型对首段和次段动载系数的预测误差分别为8.95%和1.59%,精度较传统方法提升8.14%和4.86%。在22315工作面应用中,预测动载系数为1.202,与实际误差0.98%,据此计算出支护阻力为10165.2 kN,选用ZY12000/25/50D型液压支架。现场监测证实支护系统运行稳定。研究构建的DP模型能够基于常见地质参数有效预测浅埋煤层非均匀条件下的动载系数分布,物理意义明确、预测精度高,克服了传统平均动载方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地质 动载系数 浅埋煤层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动载系数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