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鳄蜥生境选择的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
16
1
作者
武正军
戴冬亮
+2 位作者
宁加佳
黄乘明
于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691-4699,共9页
2006年3—10月,在广东省罗坑鳄蜥自然保护区利用直接观察法对鳄蜥春、夏、秋3季的生境选择进行研究。春、夏、秋3季各测定了31、71、31个有鳄蜥样方以及50、90、51个对照样方的14种生态因子。利用生态因子对比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确定各...
2006年3—10月,在广东省罗坑鳄蜥自然保护区利用直接观察法对鳄蜥春、夏、秋3季的生境选择进行研究。春、夏、秋3季各测定了31、71、31个有鳄蜥样方以及50、90、51个对照样方的14种生态因子。利用生态因子对比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确定各季节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春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和植被盖度,正确判别率为97.5%;夏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植被盖度、溪流宽度和枯枝百分比,正确判别率为94.4%;秋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植被盖度和可利用食物量,正确判别率为97.6%。在区分春、夏、秋3季鳄蜥生境选择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可利用食物量、干扰距离、枯枝百分比、溪水流速、溪沟坡度和溪宽等6个因子,由这6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春、夏、秋3季鳄蜥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76.7%。判别函数的分析表明,春、夏、秋3季鳄蜥的生境选择具有较高的差异性,以判别函数建立的判别分类图表明,春、夏季以及夏、秋季鳄蜥的生境选择重叠较多,而秋季与春季的重叠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生境选择
季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洗胃法在鳄蜥食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2
作者
戴冬亮
武正军
+3 位作者
黄乘明
宁加佳
于海
钟移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8-441,共4页
为了研究洗胃法是否适用于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食性研究,2006年8~9月我们在广东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投喂食物,然后再冲洗的方法来检验洗胃法的冲洗效果。结果显示洗胃法对成体和亚成体鳄蜥的总洗出率均高于99.3...
为了研究洗胃法是否适用于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食性研究,2006年8~9月我们在广东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投喂食物,然后再冲洗的方法来检验洗胃法的冲洗效果。结果显示洗胃法对成体和亚成体鳄蜥的总洗出率均高于99.30%,食物个体数的洗出率均高于90.83%,投喂的12种食物都能被洗出。观察发现洗胃之后,对鳄蜥的正常生活没有影响。鳄蜥吃进的实验食物中,未洗出的食物大小与鳄蜥的体长、头宽、体重不相关;食物的洗出效率与鳄蜥的体长、头宽、体重不相关。成体、亚成体洗出和未洗出的食物大小均存在显著差异。未被洗出的食物个体在12种食物中不是随机分布的,体积大的食物比体积小的食物容易被洗出。研究表明,洗胃法适用于鳄蜥的食性研究,并且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洗胃法
食物大小
食物种类
食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圈养鳄蜥放归初期的活动监测
被引量:
1
3
作者
龙强
张玉霞
+3 位作者
梁文波
苏萍
罗保庭
黄金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8-311,共4页
2006年5月至9月,陆续将圈养的3雄1雌1亚成体健康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放归到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运用一套监测系统监视其活动路线、区域、选择的洞穴、摄食等情况,每天22:00后根据当天录像对其活动距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
2006年5月至9月,陆续将圈养的3雄1雌1亚成体健康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放归到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运用一套监测系统监视其活动路线、区域、选择的洞穴、摄食等情况,每天22:00后根据当天录像对其活动距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3个个体一直在放归地生活;个体日活动距离与其选择隐蔽所、进食相关,并与温度非常显著的相关(r=0.352,P<0.01),个体间活动距离差异不显著(F=1.028,P>0.05);在同一回水塘活动的个体,其活动区域重叠大,区域大小与回水塘面积、树枝位置及周围隐蔽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放归
日活动距离
活动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西大桂山鳄蜥的栖枝高度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罗树毅
黎永泰
+3 位作者
武正军
程瑞
陈耀还
何家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189,共8页
2018年7—9月,在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的鱼散冲、吃水冲和打柴冲,通过测量野外鳄蜥的栖枝高度,利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鳄蜥的栖枝高度与鳄蜥的身体形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成体不同性别的栖枝高度...
2018年7—9月,在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的鱼散冲、吃水冲和打柴冲,通过测量野外鳄蜥的栖枝高度,利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鳄蜥的栖枝高度与鳄蜥的身体形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成体不同性别的栖枝高度差异不显著,鳄蜥个体越大会倾向于选择更高的栖枝。这可能与较大个体鳄蜥所需的食物量、捕食范围、光照、躲避天敌的能力以及种内领地竞争能力有密切相关。另外,不同溪沟、不同月份的鳄蜥栖枝高度也有所不同,这可能跟所处生境的地势地貌、植被类型以及水文条件等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栖枝高度
身体测量值
大桂山自然保护区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野生和人工饲养鳄蜥夏季行为时间分配及节律差异
5
作者
李胜明
程瑞
+3 位作者
钟春英
罗树毅
何明先
武正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8,共8页
为了探析人工饲养是否会导致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发生变化,2019年7月在广西大桂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布置监控摄像头对22只野生鳄蜥和44只人工繁育鳄蜥进行监控,记录2种环境中被观察个体在每个时段...
为了探析人工饲养是否会导致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发生变化,2019年7月在广西大桂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布置监控摄像头对22只野生鳄蜥和44只人工繁育鳄蜥进行监控,记录2种环境中被观察个体在每个时段(1 h)内每种行为的占用时长,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夏季行为时间分配方面,野生鳄蜥种群的移动、捕食及晒太阳行为时间占比极显著高于人工饲养个体(P<0.01);2种环境中鳄蜥的静栖和隐蔽行为时间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夏季行为节律方面,当气温较高时(13:00—16:00),人工饲养个体静栖行为占比为73.04%~82.82%,而野生个体多选择隐蔽(行为占比56.82%~62.88%);野生个体移动行为占比有2个明显的高峰,分别位于07:00(5.42%)和18:00(6.02%),而人工饲养个体移动行为占比仅有1个明显高峰,位于19:00(2.34%);野生个体捕食行为有3个高峰,分别位于07:00(2.35%)、11:00(1.70%)及17:00(0.98%),而人工饲养个体几乎没有出现捕食行为(全天行为占比为0~0.08%)。人工饲养导致鳄蜥的行为时间分配及节律发生变化,建议改善饲养条件和方式,以减少人工饲养鳄蜥与野生鳄蜥的行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夏季
行为节律
时间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鳄蜥生境选择的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
16
1
作者
武正军
戴冬亮
宁加佳
黄乘明
于海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广东省罗坑鳄蜥自然保护区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691-469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60039
31060288)
+2 种基金
教育部重点项目(209093)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建设创新团队资助计划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2008KJCX013)项目
文摘
2006年3—10月,在广东省罗坑鳄蜥自然保护区利用直接观察法对鳄蜥春、夏、秋3季的生境选择进行研究。春、夏、秋3季各测定了31、71、31个有鳄蜥样方以及50、90、51个对照样方的14种生态因子。利用生态因子对比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确定各季节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春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和植被盖度,正确判别率为97.5%;夏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植被盖度、溪流宽度和枯枝百分比,正确判别率为94.4%;秋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植被盖度和可利用食物量,正确判别率为97.6%。在区分春、夏、秋3季鳄蜥生境选择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可利用食物量、干扰距离、枯枝百分比、溪水流速、溪沟坡度和溪宽等6个因子,由这6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春、夏、秋3季鳄蜥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76.7%。判别函数的分析表明,春、夏、秋3季鳄蜥的生境选择具有较高的差异性,以判别函数建立的判别分类图表明,春、夏季以及夏、秋季鳄蜥的生境选择重叠较多,而秋季与春季的重叠较少。
关键词
鳄蜥
生境选择
季节性
Keywords
crocodile lizard( 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habitat selection
seasonal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洗胃法在鳄蜥食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2
作者
戴冬亮
武正军
黄乘明
宁加佳
于海
钟移明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韶关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
出处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8-441,共4页
基金
国家林业局瑶山鳄蜥调查专项资助
广西高校博士点建设基金(XKY2006ZD03)资助
文摘
为了研究洗胃法是否适用于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食性研究,2006年8~9月我们在广东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投喂食物,然后再冲洗的方法来检验洗胃法的冲洗效果。结果显示洗胃法对成体和亚成体鳄蜥的总洗出率均高于99.30%,食物个体数的洗出率均高于90.83%,投喂的12种食物都能被洗出。观察发现洗胃之后,对鳄蜥的正常生活没有影响。鳄蜥吃进的实验食物中,未洗出的食物大小与鳄蜥的体长、头宽、体重不相关;食物的洗出效率与鳄蜥的体长、头宽、体重不相关。成体、亚成体洗出和未洗出的食物大小均存在显著差异。未被洗出的食物个体在12种食物中不是随机分布的,体积大的食物比体积小的食物容易被洗出。研究表明,洗胃法适用于鳄蜥的食性研究,并且效果较好。
关键词
鳄蜥
洗胃法
食物大小
食物种类
食性研究
Keywords
Chinese
crocodile
lizard
(
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stomach flush
prey size
prey kind
diet study
分类号
Q95-3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圈养鳄蜥放归初期的活动监测
被引量:
1
3
作者
龙强
张玉霞
梁文波
苏萍
罗保庭
黄金泉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出处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8-311,共4页
基金
国家林业局资助项目
文摘
2006年5月至9月,陆续将圈养的3雄1雌1亚成体健康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放归到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运用一套监测系统监视其活动路线、区域、选择的洞穴、摄食等情况,每天22:00后根据当天录像对其活动距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3个个体一直在放归地生活;个体日活动距离与其选择隐蔽所、进食相关,并与温度非常显著的相关(r=0.352,P<0.01),个体间活动距离差异不显著(F=1.028,P>0.05);在同一回水塘活动的个体,其活动区域重叠大,区域大小与回水塘面积、树枝位置及周围隐蔽条件有关。
关键词
鳄蜥
放归
日活动距离
活动区域
Keywords
Chinese
crocodile
lizard
s (
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release
daily activity distance
activity area
分类号
S863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西大桂山鳄蜥的栖枝高度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罗树毅
黎永泰
武正军
程瑞
陈耀还
何家松
机构
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西珍稀濒危动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18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60623)。
文摘
2018年7—9月,在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的鱼散冲、吃水冲和打柴冲,通过测量野外鳄蜥的栖枝高度,利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鳄蜥的栖枝高度与鳄蜥的身体形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成体不同性别的栖枝高度差异不显著,鳄蜥个体越大会倾向于选择更高的栖枝。这可能与较大个体鳄蜥所需的食物量、捕食范围、光照、躲避天敌的能力以及种内领地竞争能力有密切相关。另外,不同溪沟、不同月份的鳄蜥栖枝高度也有所不同,这可能跟所处生境的地势地貌、植被类型以及水文条件等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鳄蜥
栖枝高度
身体测量值
大桂山自然保护区
广西
Keywords
crocodile
lizard
(
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
perch hight
body index
Daguishan Nature Reserve
Guangxi,China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野生和人工饲养鳄蜥夏季行为时间分配及节律差异
5
作者
李胜明
程瑞
钟春英
罗树毅
何明先
武正军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学院
出处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623)
广东韶关曲江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项目
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项目。
文摘
为了探析人工饲养是否会导致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发生变化,2019年7月在广西大桂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布置监控摄像头对22只野生鳄蜥和44只人工繁育鳄蜥进行监控,记录2种环境中被观察个体在每个时段(1 h)内每种行为的占用时长,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夏季行为时间分配方面,野生鳄蜥种群的移动、捕食及晒太阳行为时间占比极显著高于人工饲养个体(P<0.01);2种环境中鳄蜥的静栖和隐蔽行为时间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夏季行为节律方面,当气温较高时(13:00—16:00),人工饲养个体静栖行为占比为73.04%~82.82%,而野生个体多选择隐蔽(行为占比56.82%~62.88%);野生个体移动行为占比有2个明显的高峰,分别位于07:00(5.42%)和18:00(6.02%),而人工饲养个体移动行为占比仅有1个明显高峰,位于19:00(2.34%);野生个体捕食行为有3个高峰,分别位于07:00(2.35%)、11:00(1.70%)及17:00(0.98%),而人工饲养个体几乎没有出现捕食行为(全天行为占比为0~0.08%)。人工饲养导致鳄蜥的行为时间分配及节律发生变化,建议改善饲养条件和方式,以减少人工饲养鳄蜥与野生鳄蜥的行为差异。
关键词
鳄蜥
夏季
行为节律
时间分配
Keywords
Chinese
crocodile
lizard
(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
Summer
Behavioral rhythm
Time distribution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鳄蜥生境选择的季节性差异
武正军
戴冬亮
宁加佳
黄乘明
于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洗胃法在鳄蜥食性研究中的应用
戴冬亮
武正军
黄乘明
宁加佳
于海
钟移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圈养鳄蜥放归初期的活动监测
龙强
张玉霞
梁文波
苏萍
罗保庭
黄金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广西大桂山鳄蜥的栖枝高度及其影响因素
罗树毅
黎永泰
武正军
程瑞
陈耀还
何家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野生和人工饲养鳄蜥夏季行为时间分配及节律差异
李胜明
程瑞
钟春英
罗树毅
何明先
武正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