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付结算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认定
1
作者 徐岱 傅亮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7,共12页
当下支付结算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认定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罪与非罪界限模糊,帮信罪呈现过度扩张趋势;二是帮信罪与掩隐罪在支付结算行为上竞合,导致司法认定混乱。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确立帮助犯正犯化立场,承认帮信罪在... 当下支付结算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认定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罪与非罪界限模糊,帮信罪呈现过度扩张趋势;二是帮信罪与掩隐罪在支付结算行为上竞合,导致司法认定混乱。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确立帮助犯正犯化立场,承认帮信罪在自然属性上具有依附性,同时不否认立法拟制的独立性。其次,在坚持帮助犯正犯化立场下,对帮信罪的主客观要件进行分析,主观上,“明知”可扩大解释为“应当知道”,但不能解释为“可能知道”;客观上,支付结算行为需具备组织性和规模性,“情节严重”需在犯罪定量的基础上结合主客观因素综合考量。最后,尽管两罪在主观“明知”和客观支付结算行为上存在竞合,但两罪在明知内容、保护法益及犯罪参与程度上仍有区别,需加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支付结算 明知 情节严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GC背景下信息网络过失犯罪情报发现及自动化提示问题研究
2
作者 钟晨 赵爽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9,共9页
[研究目的]AIGC背景下的信息网络过失犯罪活动层出不穷,有必要对这一专门现象进行情报发现及自动化提示问题研究,从而为AIGC平稳发展、信息网络正确利用和犯罪预防问题解决提供参照。[研究方法]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确定研究方法设... [研究目的]AIGC背景下的信息网络过失犯罪活动层出不穷,有必要对这一专门现象进行情报发现及自动化提示问题研究,从而为AIGC平稳发展、信息网络正确利用和犯罪预防问题解决提供参照。[研究方法]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确定研究方法设计目标和基本思路,开展面向过失犯罪活动的情报发现和面向涉罪用户的自动化提示流程设计,同时将其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方法运行机制。[研究结果/结论]以抖音“游戏账号找回制裁”现象作为案例进行方法应用实证,结果表明能够对AIGC背景特征、过失犯罪活动特点、类型、异常行为、重点用户及自动化提示进行结果概括,方法性能良好、符合既定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信息网络 过失犯罪 情报发现 自动提示 刑事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犯罪防治中的轻罪扩张及其限度 被引量:5
3
作者 郭旨龙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8,共9页
网络犯罪的防治目标导致刑法不断扩张。当前最为典型的问题是如何理性认识并调适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防治功能及其限度。在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起诉人数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应当认为本罪的出台和适用基本符合刑事正义,但需要... 网络犯罪的防治目标导致刑法不断扩张。当前最为典型的问题是如何理性认识并调适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防治功能及其限度。在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起诉人数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应当认为本罪的出台和适用基本符合刑事正义,但需要做出一定的调适。其一,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基本符合罪刑法定原则,被帮助的行为类型属于刑法上规定的行为类型即可,这平衡了应对网络社会风险和满足公民可预见性的需求,是在网络空间中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最新趋势。其二,根据罪刑相当理念,从一重罪论处不应当仅仅看重可能判处的刑罚,还应当考虑罪名标签是否适当、全面评价了帮助行为的性质和危害。在帮助多种犯罪行为类型时,认定为本罪更加适当、全面,但可能需要法定刑幅度的增设与匹配。其三,在程序正义上,客观罪量和主观“明知”可以通过严格的程序得以确认,但在打击“两卡”犯罪导致案件“井喷”的态势下,需要调适“两卡”犯罪线下帮助行为的入罪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罪刑法定 罪刑相当 正当程序 “两卡”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区分制对网络犯罪帮助行为认定的纠偏与重构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卫国 陈本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1,共9页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在规范属性的界定问题上存在悖论,且章节设置不尽合理,在“口袋罪”倾向日趋严重的现实情况下,理应限缩适用甚至非必要不适用《刑法》第287条之二。通过双层区分制将网络犯罪帮助行为认定为共同犯罪,符合我国刑...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在规范属性的界定问题上存在悖论,且章节设置不尽合理,在“口袋罪”倾向日趋严重的现实情况下,理应限缩适用甚至非必要不适用《刑法》第287条之二。通过双层区分制将网络犯罪帮助行为认定为共同犯罪,符合我国刑法的现行体例,在维护共犯从属性对构成要件定型意义的同时,也妥当处理了网络犯罪帮助行为法益侵害严重程度升格的现象。作为对《刑法》第287条之二的纠偏,双层区分制在犯罪事实无法查明等定罪问题、主犯与从犯难以确定等量刑问题上均能有效应对,是回应认定网络犯罪帮助行为实践难题的合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规范属性 网络空间秩序法益 双层区分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服务商的刑事责任边界——以“快播案”判决为切入点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洪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目前有关网络服务商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够明确,刑法理论研究与判例总结不够充分,致使网络服务商刑事责任边界不清,代表性的案例有"快播案"判决广受质疑,腾讯等网络服务商恣意屏蔽、删除公民微信、短信内容损害了部分网民的言论... 目前有关网络服务商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够明确,刑法理论研究与判例总结不够充分,致使网络服务商刑事责任边界不清,代表性的案例有"快播案"判决广受质疑,腾讯等网络服务商恣意屏蔽、删除公民微信、短信内容损害了部分网民的言论自由权等。网络服务商可以分为信息(互联网)接入/传输服务提供者、信息缓存服务提供者、信息存储服务提供者以及信息定位(搜索、链接)服务提供者。网络服务商对于用户生成、上传的信息内容不负有一般性的审查监控义务,仅负有事后"通知—移除"的民事、行政责任,例外情况下承担刑事责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否成立,取决于网络服务商是否提供专门供他人实施犯罪的技术支持与帮助,是否深度参与他人的犯罪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服务商 刑事责任 “快播案”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个人信息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刑法认定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仁文 汪恭政 《法治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22-136,共15页
为网络犯罪提供帮助行为的认定,常在上游网络犯罪的共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下游帮助犯罪三类认定方案之间产生争议。解决争议的关键在于厘清各认定方案之间的关系,而这离不开对上游网络犯罪行为与下游帮助行为的关注。成立上游... 为网络犯罪提供帮助行为的认定,常在上游网络犯罪的共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下游帮助犯罪三类认定方案之间产生争议。解决争议的关键在于厘清各认定方案之间的关系,而这离不开对上游网络犯罪行为与下游帮助行为的关注。成立上游网络犯罪的共犯,意在对下游帮助行为进行依附性评价,要求上游网络犯罪者与下游帮助行为人要有意思联络;选择下游帮助犯罪所犯罪名来认定,旨在独立性评价下游帮助行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则突破了共犯帮助的范围,上游网络犯罪者与下游帮助行为人有无意思联络并非是认定的关键,只有下游帮助行为侵害了阻挡层法益的同时对背后层法益至少产生抽象危险的,才能考虑该罪,至于与上游网络犯罪的共犯发生竞合的,则按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理。基于此,在实务案件中分别去把握下游帮助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和主观意思时,就能实现对为网络犯罪提供帮助行为的清晰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帮助信息 网络犯罪活动罪 洗钱罪名 双层法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永红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9-125,共7页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是刑法增设的一个新罪名,关于其理解和适用都存在一些争议和难点。本文从剖析理论和实践中的分歧出发,对本罪主体范围的界定、客观方面的认定、本罪与近似犯罪的区分以及本罪认定中的一罪与数罪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立法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通风报信行为 犯罪构成 主体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行政程序前置化”的消极性及其克服 被引量:32
8
作者 熊波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65,共16页
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行政程序前置化"模式的消极性,本质上来源于"行政不法依附性"的通说观点。该模式的消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行政程序前置化模式具有救济渠道的完全排他性,致使权利相关人无法在接受信息... 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行政程序前置化"模式的消极性,本质上来源于"行政不法依附性"的通说观点。该模式的消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行政程序前置化模式具有救济渠道的完全排他性,致使权利相关人无法在接受信息网络服务过程中,最大化、高效化地排除现实紧迫的法益侵害;其二,责令改正的义务类型、形式要件以及程序性要求的片面化,导致无法周全保障网络用户的重大法益。为提升行政程序前置化模式的性能,应当在区分程序前置型行政犯与不法前置型行政犯的基础上,塑造刑事不法判断的独立性规则,并依据刑法保护的法益类型规范责令改正的义务来源,确立防止"业务可控的结果扩大化"的义务改正标准,塑造"权利相关人+监管部门"的双向救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行政程序前置化 网络服务提供者 刑事责任 行政不法依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以刑事不法判断的相对独立性为中心 被引量:8
9
作者 邹玉祥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80,共8页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范围界定问题,直接决定了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处罚边界。既有的界定路径都没有能够充分结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前置法产生了脱节。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属采...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范围界定问题,直接决定了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处罚边界。既有的界定路径都没有能够充分结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前置法产生了脱节。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属采用空白条款的法定犯,应当立足于刑事违法判断的相对独立性立场,根据本罪的规范保护目的对前置法进行过滤和筛选,总结出适格的具有刑法价值的作为义务,才能合理避免前置性法律规范不当介入刑法领域,才能使本罪的处罚边界更加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 违法判断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网络犯罪构成要件并行类型化的模式提倡——基于犯罪行为类型化缺失的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82,共11页
构成要件并行类型化是指对不同构成要件采取类型化的设置方法,使之并列、同时地存在于刑法规范之中。在信息网络刑法规范中,危害结果等其他构成要件并非刑法类型化的核心要素,行为构成要件的笼统性、抽象化界定亦并非是刑法类型化的表... 构成要件并行类型化是指对不同构成要件采取类型化的设置方法,使之并列、同时地存在于刑法规范之中。在信息网络刑法规范中,危害结果等其他构成要件并非刑法类型化的核心要素,行为构成要件的笼统性、抽象化界定亦并非是刑法类型化的表现形式。刑法类型化单一亦或是并行模式抉择,应当结合犯罪行为的具体特质进行。不同于传统犯罪行为,信息网络犯罪行为包含的不可直观性和纯粹技术性,是并行类型化模式提倡的主要原因。“以犯罪行为为核心构成要件,辅之以其他构成要件”,在于强化行为要件类型化对其他要件类型化的具体指导。信息网络犯罪构成要件并行类型化应当全面遵循“定质化类型化兜底化”基础规律,且三种路径实现的具体方法应当以限制处罚的扩张化、体现刑法的技术规制性为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网络犯罪 犯罪行为 构成要件 并行类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售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行为的司法认定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杰 《信息网络安全》 2011年第8期32-35,共4页
文章从一起出售非法取得网络游戏玩家数据库资料的案件入手,阐述了对该案件犯罪行为认定的分歧观点及其理由,再从法理的角度详细分析了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认定及刑法保护的合理限度,以及对网络犯罪的共犯的认定。
关键词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网络虚拟财产 共犯 刑法介入 网络财产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犯罪共犯规制独立化治理模式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三洋 秦策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7期88-98,F0002,共12页
司法领域倾向于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视为其他犯罪不能适用时的补充罪名,从而引发了适用中的一系列问题。学界主流看法虽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视为网络帮助行为被正犯化的产物,但由于脱离了对立法目的的考察,使得这种独立性的... 司法领域倾向于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视为其他犯罪不能适用时的补充罪名,从而引发了适用中的一系列问题。学界主流看法虽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视为网络帮助行为被正犯化的产物,但由于脱离了对立法目的的考察,使得这种独立性的认识偏于形式。故应当从双层次的立法目的出发,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视为规制网络犯罪共犯行为的独立化的立法设计,以明确本罪与其他犯罪的适用界限。借助对刑法规范的目的探讨,有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界限问题、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明知”的认定问题、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情节严重”的标准问题以及“从一重处罚”的适用问题均得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共犯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目的解释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犯罪相关罪名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慧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6-167,共12页
为更好地防范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我国刑事立法进一步拓宽了网络犯罪的刑法打击范围。如何实现新增罪名的准确适用是当前的重要问题。关于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要注意对行为方式和'情节严重'的把握,关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 为更好地防范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我国刑事立法进一步拓宽了网络犯罪的刑法打击范围。如何实现新增罪名的准确适用是当前的重要问题。关于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要注意对行为方式和'情节严重'的把握,关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需要加强对'明知'和'情节严重'的认知;关于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要注意对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范畴和监管部门的范围与层级予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