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8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史健 王亚静 +2 位作者 侯冉 黄娅婕 段晓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83-1394,共12页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规范治疗方案,但临床发现了不可避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最终导致了疾病进展。为此,寻找早期预测有效人群的标志...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规范治疗方案,但临床发现了不可避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最终导致了疾病进展。为此,寻找早期预测有效人群的标志物和探索延长或逆转继发性耐药的优化治疗方案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目的依据国内外文献数据系统评价EGFR-TKI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发布的有关EGFR-TKI联合化疗对比单药EGFR-TKI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对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3级不良反应等数据收集和分析。基于基线临床特征进行亚组分析,使用RevMan 5.4.1版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10项研究,共2029例患者,其中EGFR-TKI联合化疗组1049例患者,单纯EGFR-TKI组9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EGFR-TKI组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组可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54,95%CI=0.49~0.60,P<0.00001)和OS(HR=0.69,95%CI=0.59~0.79,P<0.00001)。与单纯EGFR-TKI组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组可提高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ORR(OR=1.95,95%CI=1.57~2.42,P<0.00001)和DCR(OR=1.76,95%CI=1.13~2.74,P=0.01)。在伴随脑转移的患者中,与单纯EGFR-TKI治疗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42,95%CI=0.34~0.52,P<0.00001)和OS(HR=0.69,95%CI=0.51~0.94,P=0.02)。在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中,与单纯EGFR-TKI治疗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62,95%CI=0.53~0.72,P<0.00001)。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EGFR-TKI治疗(OR=4.25,95%CI=2.74~6.61,P<0.00001)。结论EGFR-TKI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PFS及OS,尤其是基线脑转移患者;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尤其是≥3级血液学相关毒副作用发生率,整体是安全可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联合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高蛋氨酸突变体Zmts1的鉴定与转录组分析
2
作者 洪泽渊 鲁鑫 +3 位作者 汤泽洋 周志强 郭长虹 李新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蛋氨酸是畜禽类玉米-豆粕型日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不平衡会导致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肉和奶的品质。为解析玉米籽粒蛋氨酸积累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影响蛋氨酸含量的候选基因ZmTS1(Threonine synt... 蛋氨酸是畜禽类玉米-豆粕型日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不平衡会导致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肉和奶的品质。为解析玉米籽粒蛋氨酸积累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影响蛋氨酸含量的候选基因ZmTS1(Threonine synthase1),通过玉米突变体材料验证ZmTS1基因功能,发现与野生型相比,Zmts1突变体籽粒中蛋氨酸含量提高了60%,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表明Zmts1突变体成熟籽粒中富含蛋氨酸残基的10 kDaδ醇溶蛋白较野生型有了显著提高,验证了该基因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中蛋氨酸含量。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含有一个苏氨酸合酶结构域,属于亲水性蛋白。通过转录组分析挖掘与蛋氨酸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共筛选到114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71个基因表达上调,573个基因表达下调。GO和KEGG富集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利用qRT-PCR进一步验证了7个可能参与蛋氨酸代谢途径的关键候选基因,RNA-Seq与qRT-PCR的表达模式一致,表明7个基因能间接调控蛋氨酸代谢途径。本研究为高蛋氨酸玉米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也为玉米蛋氨酸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蛋氨酸 Zmts1突变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春4号小麦EMS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变异分析
3
作者 豆飞飞 任毓昭 +7 位作者 王石磊 刘春颖 王晓东 王昭懿 刘彩霞 刘凤楼 王掌军 李清峰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101,共10页
【目的】为加快盐碱地小麦优质种质资源的创制,丰富遗传多样性,构建宁春4号EMS突变体库。【方法】采用0.5%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处理10 000粒小麦品种宁春4号种子,构建M1代突变体库,对其表型性状突变率进行统计分析。此外,对M1代材料进... 【目的】为加快盐碱地小麦优质种质资源的创制,丰富遗传多样性,构建宁春4号EMS突变体库。【方法】采用0.5%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处理10 000粒小麦品种宁春4号种子,构建M1代突变体库,对其表型性状突变率进行统计分析。此外,对M1代材料进行250 mmol/L的NaCl溶液定向筛选,得到耐盐突变体,并对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以及形态指标、物质积累、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M1代成活3 709株,成株率37.09%,其中,有表型突变性状的1 226株,突变率为33.05%。1 226株突变类型丰富,包含叶部性状突变151株,穗部性状突变212株,分蘖突变161株,株高突变133株,育性和生育期突变130株,其他性状突变75株,突变率分别为13.89%、5.72%、4.34%、3.59%、3.50%和2.02%。经过盐胁迫处理后,宁春4号与突变体相比表现为,叶片黄化萎蔫,苗高、最大根长、初生根数、地上部鲜重、根鲜重、地上部干重、根冠比均表现显著差异,而根干重无显著变化;在生理指标方面,突变体的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显著低于野生型,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可溶性糖(SS)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以宁春4号为野生型材料诱变产生的突变体类型丰富,为快速定位小麦优异性状基因并研究其功能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宁春4号 EMS诱变 突变体库构建 表型变异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Dent病患者CLCN5基因新发移码突变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张营营 李楠楠 +1 位作者 范亮亮 刘纪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3-918,共6页
Dent病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肾小管疾病,临床特征为低分子量蛋白尿(low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uria,LMWP)、高钙尿症、肾钙质沉着等,可诱发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该病主要由CLCN5基因突变引起。本文报告1例10岁男性患者,在常规体... Dent病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肾小管疾病,临床特征为低分子量蛋白尿(low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uria,LMWP)、高钙尿症、肾钙质沉着等,可诱发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该病主要由CLCN5基因突变引起。本文报告1例10岁男性患者,在常规体检中发现蛋白尿表型,综合生化检测结果及临床评估显示显著的LMWP和高钙尿症,病理组织染色显示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均增多。进一步的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患者CLCN5基因中有1个突变(NM_001127899.4,c.1158delC,p.F387Lfs*42),导致移码和提前终止,可能破坏其在氯/氢离子交换和内涵体酸化中的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突变致病。基因检测在诊断罕见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致病突变的早期识别有助于及时干预、疾病管理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扩展了CLCN5的突变谱,有助于理解Dent病的遗传和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t病 CLCN5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移码突变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Bgl3热稳定性有益突变的鉴定与结构基础分析
5
作者 许本宏 蒋奕文 +5 位作者 罗敬时 杨向鹏 李广 袁珊 刘玉焕 曹立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共8页
DNA shuffling是蛋白质定向进化的一种常用策略,其优点是可以快速积累多突变效果,但同时由于突变数较多,其中真正发挥作用的突变及其结构基础往往不清楚。β-葡萄糖苷酶是纤维素高效降解的限速酶,良好的热稳定性是影响其实际催化效率的... DNA shuffling是蛋白质定向进化的一种常用策略,其优点是可以快速积累多突变效果,但同时由于突变数较多,其中真正发挥作用的突变及其结构基础往往不清楚。β-葡萄糖苷酶是纤维素高效降解的限速酶,良好的热稳定性是影响其实际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该研究以DNA shuffling策略产生的热稳定性β-葡萄糖苷酶突变体Bgl3-6511(含60个突变,T_(50)值比野生型提高4.6℃)为研究对象,通过序列比对、定点突变和热稳定性测定,对其中的有益突变进行鉴定。结果显示,6个单点突变Y50F、R52H、R56K、V65I、T67A和P143A分别将该酶的T_(50)值提高2.9、4.2、1.5、2.8、3.2、1.2℃。同时,鉴定到5个有害突变将该酶的T_(50)值降低1.0~3.4℃。将获得单点有益突变进行组合,获得T_(50)值提高13.4℃的M6(Y50F/R52H/R56K/V65I/T67A/P143A),说明DNA shuffling策略积累的有害突变确实损害了性能优化。结构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有益突变主要是通过增强分子内氢键、π-π键和稳定二级结构发挥作用。该研究对Bgl3-6511中的单点有益突变进行鉴定,对其结构基础进行了分析,并获得了热稳定性更加优良的突变酶,相关信息可为其他酶的分子改造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热稳定性 DNA shuffling 有益突变 定点突变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EMS诱变突变体表型鉴定与矮化突变体遗传分析
6
作者 闫梦苑 康旗帅 +8 位作者 袁伟格 唐培森 豆峻岭 刘东明 杨森 朱华玉 邓云 张兴平 杨路明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4,共7页
以西瓜种质G42花粉诱变获得的M_(1)和M_(2)代突变体材料为试材,在西瓜全生育期对子叶、真叶、花、株型和果实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和记录。在1244株M_(1)代突变体中,获得了子叶颜色变异、叶片形态变异、半矮化、果皮颜色变异、雄性不... 以西瓜种质G42花粉诱变获得的M_(1)和M_(2)代突变体材料为试材,在西瓜全生育期对子叶、真叶、花、株型和果实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和记录。在1244株M_(1)代突变体中,获得了子叶颜色变异、叶片形态变异、半矮化、果皮颜色变异、雄性不育等性状的59株突变体,总突变率为4.74%,其中叶片相关性状突变率最高,为1.12%。在1007个家系9741株M_(2)代突变体中筛选到半矮化、雄性不育、真叶黄化、果实大小等性状的发生突变,总变异率为18.87%,其中果实的突变率最高,为5.86%。对M_(2)代筛选到的矮化突变体M_(2)59进行遗传分析,发现该矮化突变体与G42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中正常株高与矮化单株符合3∶1分离比,由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对大量西瓜EMS突变体库的筛选与鉴定,筛选到一系列株型、雄性不育、果实变异的突变体,为今后西瓜优异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挖掘以及优异新品种的选育等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甲基磺酸乙酯 突变体筛选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ctDNA TP53突变与乳腺癌预后: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7
作者 樊浩 梁安南 +5 位作者 邹伟 高广西 刘理金 刘菲 赵丽娜 吴志宏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4-885,共12页
目的分析血浆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TP53突变状态与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获取2000—2025年血浆ctDNA TP53突变对乳腺癌患者生存结局影响的相关文献,指标包括... 目的分析血浆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TP53突变状态与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获取2000—2025年血浆ctDNA TP53突变对乳腺癌患者生存结局影响的相关文献,指标包括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或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和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估文献质量,并通过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队列研究13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包含3521例乳腺癌患者,其中TP53突变型921例。经评估,所有文献均为高质量或低风险研究。随机效应模型显示,TP53突变与较差的OS(I^(2)=77%,HR=1.82,95%CI:1.15~2.88,P=0.010)、PFS(I^(2)=63%,HR=1.68,95%CI:1.30~2.17,P<0.001)和DFS(I^(2)=85%,HR=1.98,95%CI:1.05~3.75,P=0.040)均显著相关。漏斗图显示,相关研究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具有稳定性和可信度。根据研究设计、乳腺癌患者分期、分子亚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前瞻性研究(OS:HR=2.32,95%CI:1.84~2.92,P<0.001;PFS:HR=1.83,95%CI:1.47~2.27,P<0.001)、转移性/晚期乳腺癌(OS:HR=2.03,95%CI:1.44~2.87,P<0.001;PFS:HR=1.90,95%CI:1.57~2.31,P<0.001)、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OS:HR=2.11,95%CI:1.56~2.85,P<0.001;PFS:HR=1.94,95%CI:1.62~2.33,P<0.001)患者中,血浆ctDNA TP53突变均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在不同治疗方案方面,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组血浆ctDNA TP53突变患者的预后相对更好(PFS:HR=0.08,95%CI:0.02~0.30,P<0.001)。结论血浆ctDNA TP53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生存结局密切相关,有望作为预后不良的潜在预测因子,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管理和预后评估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突变 乳腺癌 循环肿瘤DNA 预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宁城区降水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8
作者 刘鹏 汤争争 孟磊 《绿色科技》 2025年第8期27-31,36,共6页
济宁城区水资源量不足,长期开采地下水,分析了城区降水变化特征对于雨水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后营气象站1951-2015年的月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降水集中指数、小波分析和Mann-Ka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65年来城区降... 济宁城区水资源量不足,长期开采地下水,分析了城区降水变化特征对于雨水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后营气象站1951-2015年的月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降水集中指数、小波分析和Mann-Ka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65年来城区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65年间降水量最大为1150.3 mm(1964年),最小为307.1 mm(2002年),平均为696.0 mm;降水随年份增加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并具有连丰连枯的特征,连枯期发生频率大于连丰期;相邻年份降水极端变化情况多发;降水季节性集中与异常性集中并存,且季节性集中占优,年内分配随年份增加趋向均匀;年降水存在10、23、54 a左右的震荡期,以54 a尺度为主周期;年降水发生了3次突变,1975年由多变少,2000年由少变多,2011年再次由多变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趋势 突变分析 Mann-Kandall检验 小波分析 降水集中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和因子分析的黑龙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9
作者 姜秋香 孙宇祥 +4 位作者 王子龙 宋立玲 吴云星 郭伟鹏 陶美匀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6,共8页
构建了黑龙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突变理论和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主次关系,对2000—2021年黑龙江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确定黑龙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突变年份及变化趋势,并利用因子分析法... 构建了黑龙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突变理论和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主次关系,对2000—2021年黑龙江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确定黑龙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突变年份及变化趋势,并利用因子分析法识别了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1年黑龙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值的平均值为0.883,在时间上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在空间上,鹤岗和七台河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化不大,其他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呈上升的趋势;黑龙江水资源利用效率驱动因素为人口资源因素、用水效益因素和工业效益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突变理论 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 因子分析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st1的表型特征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秋云 王克喜 +5 位作者 胡伟 贺治洲 谢振宇 周玉杰 龙开意 林越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79,共5页
分蘖发育相关的水稻突变体是水稻分蘖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的理想材料。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st1之前由辐射诱变获得,通过田间调查突变体st1的主要农艺性状,发现与野生型SIPI的单株有效分蘖数比较,突变体st1的分蘖数显著增加,达到野生型SIPI... 分蘖发育相关的水稻突变体是水稻分蘖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的理想材料。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st1之前由辐射诱变获得,通过田间调查突变体st1的主要农艺性状,发现与野生型SIPI的单株有效分蘖数比较,突变体st1的分蘖数显著增加,达到野生型SIPI的3倍以上。将突变体st1与野生型SIPI杂交获得F_(1)代,种植后发现F_(1)代植株的株高和分蘖数均接近野生型SIPI,收获F_(1)代植株上自交的种子即F_(2)代种子,种植后发现存在株高和分蘖数差异显著的2种表型植株,分别有矮秆多分蘖植株和接近野生型SIPI表型的植株。分别统计这2种表型植株在群体中的数量并通过卡方测验检测。结果表明,F_(2)代群体中矮秆多分蘖植株与接近野生型SIPI表型的植株数量比符合1∶3。利用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测序分析方法定位ST1候选基因,发现有3个主峰,但都没有显著的候选位点。通过qRT-PCR方法检测10个已报道的矮秆多分蘖相关基因在突变体st1中的表达量变化,发现在突变体st1中D53、D3和TE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多分蘖 突变体st1 表型特征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水稻全生育期卷叶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
11
作者 余波 林添资 +10 位作者 景德道 孙立亭 曾生元 李闯 钱华飞 杜灿灿 胡庆峰 周义文 杨军 巫章平 龚红兵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85-1991,共7页
水稻卷叶突变体是研究叶片发育机制和培育理想株型品种的重要资源。本研究以1个可稳定遗传的卷叶突变体(暂命名为rl-z)为试验对象,对其开展表型鉴定和基因定位。表型鉴定结果显示,突变体rl-z的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呈筒状内卷,与其野生型... 水稻卷叶突变体是研究叶片发育机制和培育理想株型品种的重要资源。本研究以1个可稳定遗传的卷叶突变体(暂命名为rl-z)为试验对象,对其开展表型鉴定和基因定位。表型鉴定结果显示,突变体rl-z的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呈筒状内卷,与其野生型植株相比,突变体的株高、穗长、分蘖数、千粒重均显著下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rl-z的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rl-z与籼稻品种扬稻6号杂交构建的F_(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将卷叶基因定位于第9染色体的InDel标记JY11至JY14之间,两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38.5 kb,此区间内仅有1个预测基因(RL9,LOC_Os09g23200),该基因编码GARP转录因子。对RL9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第1个外显子103 086~103 121处缺失36个碱基,同时在103 524处存在1个单碱基突变。基因定位结果说明突变体rl-z的卷叶特性可能是由于RL9基因突变导致GARP转录因子功能异常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卷叶突变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RL9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蜡质缺失突变体YW71的遗传及序列变异分析
12
作者 杨双娟 唐昊 +8 位作者 赵艳艳 魏小春 王志勇 苏贺楠 张文静 李林 王坐京 原玉香 张晓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以大白菜蜡质突变体YW71为对象,研究其亮绿无蜡粉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调控基因。通过遗传分析,表明YW71中的亮绿无蜡粉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等位基因互补实验证明YW71的亮绿性状是BrWAX2等位突变引起的。序列分析表明,在YW71中BrWAX... 以大白菜蜡质突变体YW71为对象,研究其亮绿无蜡粉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调控基因。通过遗传分析,表明YW71中的亮绿无蜡粉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等位基因互补实验证明YW71的亮绿性状是BrWAX2等位突变引起的。序列分析表明,在YW71中BrWAX2基因在第3个外显子末端发生了39 bp的缺失,进而引起转录水平的可变剪切和翻译水平的提前终止。表达模式分析表明,BrWAX2基因在YW71茎和叶中表达量显著下降。此外,研究针对39 bp的变异开发并验证了共显性标记BrWAX2-In Del1。研究结果丰富了白菜类蔬菜蜡质突变遗传资源,将为亮绿无蜡粉品种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亮绿突变 等位基因互补实验 序列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变异分析
13
作者 苑平 杨莉颖 +5 位作者 汤佳乐 徐海 何科佳 沈婉琪 杨博智 卜范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0,共9页
为促进猕猴桃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以‘红阳’猕猴桃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用10、25、50、75、100、150、200、300、400、500 Gy共10个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愈伤组织,以0 Gy为对照,对诱变后代的表型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促进猕猴桃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以‘红阳’猕猴桃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用10、25、50、75、100、150、200、300、400、500 Gy共10个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愈伤组织,以0 Gy为对照,对诱变后代的表型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100 Gy剂量诱变处理后,‘红阳’猕猴桃愈伤组织的致变率已提升至35.9%,同时分化率亦达到77.8%;基于此,筛选出100 Gy为该品种愈伤组织的适当诱变条件;用100 Gy诱变条件处理1680块‘红阳’猕猴桃愈伤组织,构建了由1026株再生苗组成的‘红阳’猕猴桃突变体库,该突变体库在叶片、株型等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变异,总变异频率达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60)Co-γ 突变体库 表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鞍山市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14
作者 陈裕 丁梅 +1 位作者 刘伟 陈进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89-92,共4页
利用安徽省马鞍山市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逐日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马鞍山市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马鞍山市二十四节气平均气温、初终日平均气温呈准正态分布,且... 利用安徽省马鞍山市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逐日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马鞍山市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马鞍山市二十四节气平均气温、初终日平均气温呈准正态分布,且趋势一致;气温距平在20世纪90年代前多为负值,20世纪90年代后多为正值;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物候性节气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惊蛰和清明趋势极显著;清明、小满、芒种平均气温分别在1998年、1996年和2001年前后发生转暖突变,惊蛰气温未发生明显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气温变化 突变分析 马鞍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沚珊 王玥 +7 位作者 石子旸 施晴 易红梅 董磊 王黎 程澍 许彭鹏 赵维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6例初次诊断为甲状腺DL... 目的·探究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6例初次诊断为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腺DLBCL 23例(34.8%),继发甲状腺DLBCL 43例(65.2%)]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其中40例甲状腺DLBCL患者进行了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以评估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继发甲状腺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0.000)、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P=0.043)、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个(P=0.000)、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P=0.030)、MYC和BCL2蛋白双表达(double expression,DE)(P=0.026)、国际预后指数3~5分(P=0.000)的比例高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其接受甲状腺手术切除的比例(P=0.012)低于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高于继发患者(P=0.039)。55例患者(83%)接受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为基础的一线治疗方案,其中原发甲状腺DLBCL患者预期5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 free survive,PFS)率95.0%,高于继发患者的49.7%(P=0.010)。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HR=4.411,95%CI 1.373~14.170)、LDH升高(HR=5.500,95%CI 1.519~19.911)、non-GCB(HR=5.291,95%CI 1.667~16.788)、DE(HR=6.178,95%CI 1.813~21.058)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Ann ArborⅢ~Ⅳ期(HR=7.088,95%CI 0.827~60.717)、LDH升高(HR=6.982,95%CI 0.809~60.266)、DE(HR=18.079,95%CI 1.837~177.923)是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Ⅲ~Ⅳ期(HR=4.693,95%CI 1.218~18.081)和LDH升高(HR=5.058,95%CI 1.166~21.941)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靶向测序结果显示,TET2(n=14,35%)、KMT2D(n=13,32%)、TP53(n=11,28%)、GNA13(n=10,25%)、KMT2C(n=9,22%)突变频率>20%,且TP53突变是甲状腺DLBCL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00)。结论·原发甲状腺DLBCL生存情况优于继发甲状腺DLBCL。Ann ArborⅢ~Ⅳ期、LDH升高、non-GCB、DE(MYC和BCL2)是影响甲状腺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TET2、KMT2D、TP53、GNA13、KMT2C是甲状腺DLBCL中常见的高突变基因,TP53突变的患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基因突变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籽用美洲南瓜EMS诱变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明洋 王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3-1294,共12页
【目的】构建籽用美洲南瓜突变体库,加快籽用美洲南瓜种质资源创新进程,对南瓜品种选育、品种改良以及遗传基础的拓宽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利用1.8%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籽用美洲南瓜ZHL4种子15 h,然后对M_(1)和M_(2)代群体... 【目的】构建籽用美洲南瓜突变体库,加快籽用美洲南瓜种质资源创新进程,对南瓜品种选育、品种改良以及遗传基础的拓宽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利用1.8%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籽用美洲南瓜ZHL4种子15 h,然后对M_(1)和M_(2)代群体单株进行表型变异观察,同时对M_(2)群体变异株系ZHL4-33进行显微组织结构观察。【结果】(1)M_(2)群体中共筛选到242个突变植株,45种表型变异,变异类型涵盖了突变株的各个生长时期以及各植物器官,总的突变频率达到25.17%。(2)突变体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显著高于野生型,排列紧凑,维管形成层痕迹明显;突变体茎维管束多而密集,导管直径小于野生型,髓部发达,细胞间隙较小,细胞数目有所增加。【结论】初步构建了由425个M_(2)家系所组成的籽用美洲南瓜突变体库,为籽用美洲南瓜功能基因组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用美洲南瓜 EMS 表型分析 突变体库 显微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叶色突变体lc1的鉴定及遗传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耿妙苗 崔家乐 +1 位作者 赵艳霖 王睿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光合作用是小麦产量形成中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叶色突变体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或代谢过程,进而导致叶片光合效率的变化。本研究以小麦品系1A520诱变得到的叶色突变体lc1(Leaf color mutation,lc1)为试验材料,进... 光合作用是小麦产量形成中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叶色突变体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或代谢过程,进而导致叶片光合效率的变化。本研究以小麦品系1A520诱变得到的叶色突变体lc1(Leaf color mutation,lc1)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叶色观察、农艺性状调查、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温度敏感性测试及遗传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lc1在两叶一心期时出现叶片白化,随发育进程逐渐恢复成绿白相间的条纹状;至旗叶、倒二叶及穗子刚抽出时均呈现黄色,叶片完全展开后逐渐恢复为淡绿色。lc1在苗期时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低于野生型,且叶绿体缺乏板层结构。农艺性状调查发现,lc1的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等极显著低于野生型,旗叶长度和穗粒数则极显著高于野生型。温敏试验表明lc1在10℃时叶绿素含量最低,为低温敏感类型。遗传分析和55K芯片分型表明,lc1的叶色表型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且很可能位于7D染色体长臂。上述试验结果为lc1基因的定位和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色 突变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突变体caspl2b2的耐盐特性评价及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锦辉 肖姿仪 +4 位作者 李旭华 张明 贾春兰 潘振远 邱法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44-3154,共11页
盐胁迫敏感突变体是研究作物耐盐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的重要遗传材料。本研究以自交系LY8405和突变体caspl2b2为材料,开展正常生长、盐胁迫条件下苗期表型鉴定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LY8405相比,盐胁迫下caspl2b2存活率显... 盐胁迫敏感突变体是研究作物耐盐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的重要遗传材料。本研究以自交系LY8405和突变体caspl2b2为材料,开展正常生长、盐胁迫条件下苗期表型鉴定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LY8405相比,盐胁迫下caspl2b2存活率显著降低,地上部分生长显著受到抑制;地上部Na+离子含量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_(2)浓度显著升高,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为揭示其盐胁迫下表型差异的分子基础,对LY8405和caspl2b2突变体材料在正常生长和盐胁迫条件下叶片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谷胱甘肽代谢过程、氧化还原酶活性和细胞稳态等相关途径,其中谷胱甘肽代谢过程最为显著。本研究不仅为作物耐盐遗传基础解析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也为耐盐基因的挖掘及其遗传调控网络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盐胁迫 突变 转录组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5年唐秦地区降雨及侵蚀性降雨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索笑颖 刘玉春 +3 位作者 赵光耀 田国纯 张卫平 白龙飞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共11页
降雨是水力侵蚀的主因,降雨的地理分异规律是各地水力侵蚀特性差异的主因,因此研究降雨时间变化特征对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变化趋势和突变分析方法(Mann-Kendall检验)对唐秦地区1960—2015年降雨及侵蚀性降雨变化趋势及... 降雨是水力侵蚀的主因,降雨的地理分异规律是各地水力侵蚀特性差异的主因,因此研究降雨时间变化特征对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变化趋势和突变分析方法(Mann-Kendall检验)对唐秦地区1960—2015年降雨及侵蚀性降雨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唐秦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639.19 mm,呈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减少1.46 mm;多年平均侵蚀性降雨量为443.78 mm,呈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减少1.58 mm。2)季降雨特点为夏季降雨最多,平均降雨量466.15 mm,占全年降雨的72%,春秋2季次之,冬季最少;夏季降雨呈波动下降走势,气候倾向率为-3.0011/a,春、秋和冬季降雨呈波动上升走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083/a、0.4586/a和0.2075/a。3)夏季侵蚀性降雨呈波动下降走势,气候倾向率为-2.2275/a,春季和秋季侵蚀性降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946/a和0.5361/a。4)年降雨突变发生在1996和2011年,年侵蚀性降雨量突变发生在2012年;季节变化上,春季降雨及侵蚀性降雨分别在1965和2013年发生突变,夏季降雨及侵蚀性降雨突变年份在1989和2012年,秋季降雨突变点为2003年,侵蚀性降雨突变年份为2006年,冬季突变年份在1984年。唐秦地区地形复杂,降雨变化规律多变,夏季降雨量多且侵蚀性降雨量大,需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同时该规律可为唐秦地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侵蚀性降雨 MANN-KENDALL检验 突变分析 唐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叶木薯及其突变体叶片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20
作者 肖明昆 严炜 +12 位作者 宋记明 张林辉 刘倩 段春芳 李月仙 姜太玲 沈绍斌 周迎春 沈正松 熊贤坤 罗鑫 白丽娜 刘光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43-2156,共14页
为解析卷叶木薯叶片异常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及代谢通路,以正常卷叶木薯叶片(JY)、突变株展叶叶片(ZY)和突变株卷叶叶片(BJ)为试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DESeq差异分析结果显示,ZY vs BJ、JY vs ZY、JY v... 为解析卷叶木薯叶片异常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及代谢通路,以正常卷叶木薯叶片(JY)、突变株展叶叶片(ZY)和突变株卷叶叶片(BJ)为试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DESeq差异分析结果显示,ZY vs BJ、JY vs ZY、JY vs BJ分别有327(255个上调,72个下调)、1085(337个上调,748个下调)、689(381个上调,308个下调)个DEGs,有19个DEGs是3个比较组共同表达的。GO功能分析显示,DEGs在刺激反应、膜的组成部分、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等途径差异显著。KEGG富集分析显示,DEGs在苯丙素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内质网中的蛋白加工等通路较为活跃。进一步对变异展叶与同株的卷叶和其他植株正常卷叶的DEGs分析发现集中富集到苯丙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淀粉和蔗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这可能是展叶突变体形成的关键因子。展叶与卷叶差异基因的主要KEGG代谢通路有9条,重要差异基因有9个。对不同类型叶片显微分析发现突变后的展叶木薯上表皮细胞层数增加、海绵组织结构变得疏松、维管束细胞减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木薯叶片异常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木薯遗传改良、种质创新挖掘提供基因资源和改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转录组分析 突变 差异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