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绒螯蟹病原弗氏柠檬酸杆菌的鉴定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翠珍 张晓君 +2 位作者 房海 巩元芳 葛慕湘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对从一起自然发病的病(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H.Milne-Edwards)肝胰腺中,所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HQ010516B-1至HQ010516B-6)菌,进行在主要生物学性状、感染试验的致病作用、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检验,旨在明确分... 目的对从一起自然发病的病(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H.Milne-Edwards)肝胰腺中,所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HQ010516B-1至HQ010516B-6)菌,进行在主要生物学性状、感染试验的致病作用、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检验,旨在明确分离菌的种类、病原学意义及耐药特征等。方法在发病情况及主要病变检验的基础上,以6只病(死)蟹的肝胰腺为材料做细菌分离与纯培养,对纯培养菌做形态特征、理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等方面较系统的鉴定,主要依据《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9th ed》(1994)并结合系统发育特征做菌种归类判定;以3×108CFU/ml的菌悬液,对健康蟹做感染试验,测定相应的致病作用;用琼脂扩散(K-B)法做对常用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测定,以抑菌圈直径作为敏感与耐药的判定指标。结果分离做纯培养的6株菌为同种的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对供试健康蟹有致病性,对供试37种抗菌类药物中的头孢噻肟等22种药物呈敏感或高度敏感、对四环素等5种呈低度敏感、对青霉素G等10种耐药。结论所检出的弗氏柠檬酸杆菌,构成了所检中华绒螯蟹病例的病原菌之一,对供试抗菌类药物未表现出敏感与耐药的明显株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弗氏柠檬酸杆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舌在中华绒螯蟹产地鉴别及等级评定的应用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晶晶 顾赛麒 +2 位作者 丁玉庭 王锡昌 姜文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146,共6页
采用电子舌对产自阳澄湖、松江、崇明的不同等级雌性中华绒螯蟹各可食部位的滋味轮廓进行检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电子舌测定数据后发现,特级、1级、2级阳澄湖中华绒螯蟹体肉、钳肉、足肉、性腺4个部位滋味轮廓区分显著。采用软独立... 采用电子舌对产自阳澄湖、松江、崇明的不同等级雌性中华绒螯蟹各可食部位的滋味轮廓进行检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电子舌测定数据后发现,特级、1级、2级阳澄湖中华绒螯蟹体肉、钳肉、足肉、性腺4个部位滋味轮廓区分显著。采用软独立建模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基于单部位及联合多部位的阳澄湖中华绒螯蟹产地鉴别模型,无论是单部位还是多部位模型,对非阳澄湖蟹样的拒绝率均为100%。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建立了中华绒螯蟹的等级评定模型,特级、1级、2级蟹样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采用上述模型可100%正确识别16个未知蟹样的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滋味 产地鉴别 等级评定 电子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和克氏原螯虾细菌性败血症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姜光明 钱彩源 +3 位作者 顾雪林 魏宾 徐乐 宋学宏 《水产养殖》 CAS 2016年第4期46-51,共6页
从一中华绒螯蟹和克氏原螯虾混养池的自然发生败血症的个体中分离到2株细菌,对其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旨在明确分离菌的种类、病原学意义及耐药特征。从发病蟹和虾的血液中分离细菌并获纯培养,通过对纯培养菌的形态... 从一中华绒螯蟹和克氏原螯虾混养池的自然发生败血症的个体中分离到2株细菌,对其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旨在明确分离菌的种类、病原学意义及耐药特征。从发病蟹和虾的血液中分离细菌并获纯培养,通过对纯培养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菌种。以不同浓度的分离菌悬液感染健康蟹和虾,测定其致病性;用琼脂扩散法和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9种常用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分离出纯培养的2株菌分别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2株菌均具有较强致病性,对氟苯尼考、盐酸环丙沙星、乳酸诺氟沙星、盐酸诺氟沙星等4种抗生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克氏原螯虾 细菌性败血症 维氏气单胞菌 弗氏柠檬酸杆菌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增强中华绒螯蟹抗病力的固氮红细菌SY5的分离鉴定与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海鹏 张书萌 +2 位作者 刁菁 许拉 盖春蕾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7-285,共9页
为丰富在中华绒螯蟹病害防控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资源,以类胡萝卜素产生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从养殖池底泥中分离获得一株优良的好氧光合细菌SY5,在形态与生理生化鉴定以及分子鉴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药敏特性分析,并进一步评价了其... 为丰富在中华绒螯蟹病害防控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资源,以类胡萝卜素产生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从养殖池底泥中分离获得一株优良的好氧光合细菌SY5,在形态与生理生化鉴定以及分子鉴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药敏特性分析,并进一步评价了其对中华绒螯蟹抗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菌株SY5为固氮红细菌(Rhodobacter azotoformans),革兰氏染色阴性,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为深红色、圆形、边缘整齐、光滑、湿润,与固氮红细菌YLK20的亲缘关系最近,对阿莫西林、新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多黏菌素B、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卡那霉素、氨苄西林、罗红霉素、磷霉素、链霉素高度敏感,对多西环素中度敏感;在饲料中添加终浓度为(6.0×10^(5))-(6.0×10^(9))CFU/g时对中华绒螯蟹抗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的有效保护率为60.0%-100%。这些研究结果为固氮红细菌SY5作为中华绒螯蟹养殖用饲料添加剂的后期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红细菌 中华绒螯蟹 表征 弗氏柠檬酸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致病性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晓东 周慧华 +2 位作者 安健 杨先乐 曹海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13-1619,共7页
【目的】明确中华绒螯蟹黑鳃病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黑鳃病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利用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和16S... 【目的】明确中华绒螯蟹黑鳃病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黑鳃病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利用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以K-B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黑鳃病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共分离获得4株疑似病原菌株(C1、C2、C3和C4),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仅C1菌株感染中华绒螯蟹后出现死亡,死亡率达90%,且试验中华绒螯蟹出现黑鳃、肝胰腺呈浅黄色的病症,与自然发病的症状基本一致。依据C1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C1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其对健康中华绒螯蟹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2.85×105 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C1菌株对新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链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等9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多粘菌素B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羧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3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不敏感)。【结论】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可引起中华绒螯蟹黑鳃病,且对中华绒螯蟹具有较强毒力,实际养殖生产中可选用新霉素、多西环素等渔用抗生素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黑鳃病 弗氏柠檬酸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