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P/SiO催化剂上异丁烯—甲醛气相缩合制异戊二烯失活动力学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丁雪加 王晓来 +1 位作者 刘淑玲 潘霞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文用积分固定床反应器对异丁烯-甲醛一步缩合制异戊二烯用Cr-P/SiO_2催化剂的失活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在反应温度为260~340℃,常压及不同反应物组成时的反应速度。建立了失活动力学方程,估算出反应级数、活化能、以及失活级数和... 本文用积分固定床反应器对异丁烯-甲醛一步缩合制异戊二烯用Cr-P/SiO_2催化剂的失活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在反应温度为260~340℃,常压及不同反应物组成时的反应速度。建立了失活动力学方程,估算出反应级数、活化能、以及失活级数和失活因子。所得失活动力学方程式为: r=1.07x10^(-6)exp(-35.2/RT)·P_1~0.9·P_2~1.5·a a=0.47+0.53exp(-4.83×10^(-4)t) -da/dt=2.56×10^(-4)exp(-4.83×10^(-4)t) 从上述方程式推测,在Cr-P/SiO_2催化剂上可能存在两种活性中心,一种是既能进行缩合反应同时又伴随积炭的中心,另一种中心则只进行缩合反应。催化剂的失活机理为反应物没有内扩散阻力的平行—串联失活,反应物与产物均能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焦炭,覆盖活性中心或堵塞洞口而导致失活。经烧炭催化剂活性可获得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p/sio催化剂 异丁烯 甲醛 气相缩合 异戊二烯 失活动力学
原文传递
助剂对球形Cu/SiO_(2)催化剂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靳钰婷 郭宇伟 +2 位作者 权燕红 赵金仙 任军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5,共9页
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是实现甲醇下游产品多元化利用的绿色高效途径,使用助剂对SiO_(2)催化剂进行改性已成为提高目标产物甲酸甲酯收率的有效策略。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球形SiO_(2)负载Cu催化剂(Cu/SiO_(2)),然后采用旋蒸法引入助... 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是实现甲醇下游产品多元化利用的绿色高效途径,使用助剂对SiO_(2)催化剂进行改性已成为提高目标产物甲酸甲酯收率的有效策略。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球形SiO_(2)负载Cu催化剂(Cu/SiO_(2)),然后采用旋蒸法引入助剂制得CuM/SiO_(2)(M=Ce或Al)催化剂,借助N2吸/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H_(2)-N_(2)O滴定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催化剂用于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反应评价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助剂可改变催化剂中活性Cu^(0)物种的含量和表面酸碱性。与Cu/SiO_(2)催化剂相比,CuCe/SiO_(2)催化剂表面Cu颗粒的分散度提高,这促进了活性物种Cu^(0)的形成,同时表面碱性位点减少,抑制了副反应发生,因而CuCe/SiO_(2)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活性。在300℃、0.2 MPa的反应条件下,CuCe/SiO_(2)催化剂的甲醇转化率、甲酸甲酯选择性分别为29.2%、86.3%,甲酸甲酯收率为25.2%,均明显优于文献报道的Cu基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脱氢 Cu基催化剂 球形sio2 甲酸甲酯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助剂对Ni/SiO_2催化剂CO甲烷化催化活性及其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武瑞芳 张因 +2 位作者 王永钊 高春光 赵永祥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7-582,共6页
采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考察了Ni/SiO2及添加ZrO2助剂的Ni/ZrO2-SiO2催化剂CO甲烷化催化活性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CO体积分数1%、空速5000 h-1、常压的反应条件下,200℃时Ni/ZrO2-SiO2催化剂可将CO完全转化。而... 采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考察了Ni/SiO2及添加ZrO2助剂的Ni/ZrO2-SiO2催化剂CO甲烷化催化活性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CO体积分数1%、空速5000 h-1、常压的反应条件下,200℃时Ni/ZrO2-SiO2催化剂可将CO完全转化。而相同反应条件下Ni/SiO2催化剂上CO的转化率仅为35%,直至270℃时方可将CO完全转化。由此可见,ZrO2助剂的添加明显提高了Ni/ZrO2-SiO2催化剂的CO甲烷化催化活性。同时,ZrO2助剂的添加显著提高了Ni/ZrO2-SiO2催化剂对CO的吸附能力,H2存在时可通过在较低温度时形成较多的桥式羰基氢化物来提高Ni/ZrO2-SiO2催化剂的CO甲烷化催化活性;CO甲烷化反应条件下,Ni/SiO2和Ni/ZrO2-SiO2催化剂上C—O键的削弱和断裂是经由羰基氢化物-多氢羰基氢化物的途径,而不是经由C—O键的直接断裂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o2催化剂 ZrO2助剂 CO甲烷化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Cu/SiO_2催化剂失活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博 张素华 +3 位作者 惠胜国 计扬 李伟 房鼎业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共6页
通过快速老化实验研究了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Cu/SiO2催化剂的失活。采用XRD、低温N2吸附、TEM及TG对失活前后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催化剂失活原因为热烧结、积炭及活性组分铜的价态变化。还研究了各种失活原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 通过快速老化实验研究了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Cu/SiO2催化剂的失活。采用XRD、低温N2吸附、TEM及TG对失活前后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催化剂失活原因为热烧结、积炭及活性组分铜的价态变化。还研究了各种失活原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失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sio2催化剂 失活机理 草酸二甲酯 加氢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SiO_2气凝胶催化剂性能研究 Ⅰ.镍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永祥 武志刚 +3 位作者 许临萍 王永钊 刘滇生 徐贤伦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78-181,共4页
以硝酸镍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了不同镍含量的气凝胶催化剂。XRD ,TPR ,TEM ,IR等物理技术表征和顺酐液相催化加氢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NiO/SiO2 气凝胶催化剂中NiO与SiO2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镍含量对活性... 以硝酸镍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了不同镍含量的气凝胶催化剂。XRD ,TPR ,TEM ,IR等物理技术表征和顺酐液相催化加氢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NiO/SiO2 气凝胶催化剂中NiO与SiO2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镍含量对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导致催化剂具有不同的丁二酸酐和γ 丁内酯的选择性。在镍含量为 30w % ,经 6 73K焙烧的催化剂上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sio2 气凝胶催化剂 镍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助剂SiO_2、Al_2O_3对铁基催化剂浆态床F-T合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万海军 吴宝山 +4 位作者 李廷真 陶智超 安霞 相宏伟 李永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9-594,共6页
采用连续共沉淀与喷雾干燥成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微球状Fe/Cu/K/SiO2和Fe/Cu/K/Al2O3催化剂,研究SiO2和Al2O3作为结构助剂对铁基催化剂吸附行为、炭化行为及F-T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与Al2O3相比较,SiO2抑制了H2的吸附... 采用连续共沉淀与喷雾干燥成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微球状Fe/Cu/K/SiO2和Fe/Cu/K/Al2O3催化剂,研究SiO2和Al2O3作为结构助剂对铁基催化剂吸附行为、炭化行为及F-T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与Al2O3相比较,SiO2抑制了H2的吸附,但促进了CO的吸附,有利于催化剂的炭化。催化剂在260℃、1.5MPa、H2/CO=0.67和2 000h-1下的浆态床F-T合成反应评价表明,Fe/Cu/K/SiO2催化剂具有较高的F-T合成活性、高的水煤气变换反应(WGS)活性,且其烃产物选择性明显向高炭数方向偏移,而Fe/Cu/K/Al2O3催化剂则表现出较低的F-T合成活性、低的水煤气变换反应(WGS)活性和高的轻质烃选择性。但Fe/Cu/K/AlO催化剂比Fe/Cu/K/SiO催化剂具有更好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合成 铁基催化剂 sio2 AL2O3 烃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SiO_2催化剂上2-丁烯与乙烯歧化制丙烯 被引量:7
7
作者 赵秦峰 陈胜利 +2 位作者 高金森 徐春明 李东瑜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7-572,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WO3/SiO2催化剂,对其进行了UV-Vis DRS和NH3-TPD表征。将WO3/SiO2作为催化剂,以乙烯和2-丁烯为原料制备丙烯,考察了反应温度、质量空速等因素对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WO3担载量为8%;以8%WO3/SiO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WO3/SiO2催化剂,对其进行了UV-Vis DRS和NH3-TPD表征。将WO3/SiO2作为催化剂,以乙烯和2-丁烯为原料制备丙烯,考察了反应温度、质量空速等因素对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WO3担载量为8%;以8%WO3/SiO2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473 K^573 K、压力3.0 MPa、质量空速1.6 h-1下,2-丁烯的转化率可保持在80%以上,丙烯的选择性大于89.2%。经过140 h的稳定性实验,2-丁烯的转化率和丙烯的选择性略有下降,适当的提高反应温度(由473 K增加到513 K)可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新鲜催化剂表面存在四面体、八面体六价钨物种和体相WO3,适当还原的W物种是歧化活性物种;W负载在催化剂表面引入了新的强酸中心,同时明显增加了总酸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化 丙烯 WO3/sio2 2-丁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改性α-Al_2O_3载体对银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蒋军 张志祥 +1 位作者 王瑞璞 徐柏庆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40,共6页
采用硅溶胶浸渍方法,对已制成的-αAl2O3载体进行SiO2表面改性,以不同量SiO2改性的-αAl2O3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负载银催化剂,测定了它们的孔结构、氧化学吸附量等物化性质,用乙烯环氧化反应评价了它们的催化性能,以考察SiO2改性载体表... 采用硅溶胶浸渍方法,对已制成的-αAl2O3载体进行SiO2表面改性,以不同量SiO2改性的-αAl2O3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负载银催化剂,测定了它们的孔结构、氧化学吸附量等物化性质,用乙烯环氧化反应评价了它们的催化性能,以考察SiO2改性载体表面对载体和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SiO2沉积改性没有明显改变载体的孔结构;改性对单负载银催化剂上活性组分银的分散状况影响不大,但催化活性明显降低,最高降幅达63%,选择性略有提高(提高0.5%-3.4%);改性引起载体与银之间相互作用发生变化是负载银催化剂催化性能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该改性方法简单易行,且可以排除孔结构差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可用于对比不同载体材料对负载型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环氧乙烷(EO) sio2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iO_2催化剂在草酸二乙酯加氢过程中失活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旭 王保伟 +1 位作者 郭媛媛 许根慧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2-705,共4页
草酸酯加氢合成乙二醇过程中负载量为20%的Cu催化剂可以获得较高的乙二醇(EG)收率,但是该催化剂寿命过短的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应用。本实验主要研究造成该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使用蒸氨法将铜负载在SiO2上,制成用于草酸二乙酯(DEO)加氢的催... 草酸酯加氢合成乙二醇过程中负载量为20%的Cu催化剂可以获得较高的乙二醇(EG)收率,但是该催化剂寿命过短的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应用。本实验主要研究造成该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使用蒸氨法将铜负载在SiO2上,制成用于草酸二乙酯(DEO)加氢的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WEM)来表征催化剂。发现铜颗粒以很小的粒径高度分散在新鲜催化剂的表面,而这些颗粒的聚集正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结果还表明,Cu0是加氢过程中的主要活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活 CU/sio2催化剂 加氢 草酸二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TiO_2/SiO_2薄膜催化剂的结构对其光催化性能影响 被引量:42
10
作者 付宏刚 王建强 +4 位作者 任志宇 闫鹏飞 于海涛 辛柏福 袁福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671-1676,共6页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Fe^(3+)的TiO_2光催化剂(Fe^(3+)-TiO_2/SiO_2),以氙灯为光源,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TiO_2/SiO_2比TiO_2纳米粉有更好的催化活性,Fe^(3+)的最...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Fe^(3+)的TiO_2光催化剂(Fe^(3+)-TiO_2/SiO_2),以氙灯为光源,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TiO_2/SiO_2比TiO_2纳米粉有更好的催化活性,Fe^(3+)的最佳掺入量为0.03%。罗丹明B在粉体和膜催化剂的作用下遵循不同的光催化反应机理。根据XRD,SEM,Raman,XPS和FTIR的表征结果可认为,TiO_2在SIO_2表面薄膜化和Ti-O-Si键的形成是催化活性提高和降解机理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TiO2/sio2薄膜 催化剂 结构 催化性能 溶胶-凝胶法 制备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NiO/S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碳纳米管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惠忠 李轩科 +1 位作者 计道珺 汪厚植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34-337,共4页
以有机硅剂和硝酸镍为主要原料 ,通过调节有机硅剂和硝酸镍的配入量 ,采用sol gel法及超临界干燥法 ,制得纳米SiO2 纳米NiO复合催化剂。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在 4 70~ 15 90m2 /g之间。将此种催化剂用于有机碳源热解制备碳纳米管过程中发... 以有机硅剂和硝酸镍为主要原料 ,通过调节有机硅剂和硝酸镍的配入量 ,采用sol gel法及超临界干燥法 ,制得纳米SiO2 纳米NiO复合催化剂。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在 4 70~ 15 90m2 /g之间。将此种催化剂用于有机碳源热解制备碳纳米管过程中发现 ,该类催化剂可制备管径可控、纯度高的碳纳米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催化剂 碳纳米管 复合催化剂 合成 NiO/sio2催化剂 氧化镍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对Ni/SiO_2催化剂结构和间二硝基苯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迎新 张继炎 +1 位作者 陈吉祥 魏雄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62,共5页
采用等体积分步浸渍法,制备了添加Mg、Cu、Co、Ce、La助剂的Ni/SiO2催化剂,用于间二硝基苯加氢制间苯二胺反应,并采用XRD和TPR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助剂Mg、Cu、Co、Ce的加入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 采用等体积分步浸渍法,制备了添加Mg、Cu、Co、Ce、La助剂的Ni/SiO2催化剂,用于间二硝基苯加氢制间苯二胺反应,并采用XRD和TPR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助剂Mg、Cu、Co、Ce的加入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La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在反应压力2.6MPa、反应温度373K时,反应1h,间二硝基苯转化率和间苯二胺产率分别为97.1%和93.5%。XRD和TPR的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La2O3可使催化剂中Ni晶粒度变小,分散度增加,且能大大削弱载体与Ni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催化剂中活性Ni物种的数目,增大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o2催化剂 助剂 间二硝基苯 加氢 间苯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助剂FeMnK/SiO_2费托合成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及还原碳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成华 杨勇 +2 位作者 陶智超 相宏伟 李永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5-699,共5页
研究了N i助剂对共沉淀型FeMnK/S iO2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和还原炭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N i助剂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了平均孔径,促进了催化剂中铁氧化物的分散。在H2-TPR中,N i助剂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在CO-TPR中,... 研究了N i助剂对共沉淀型FeMnK/S iO2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和还原炭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N i助剂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了平均孔径,促进了催化剂中铁氧化物的分散。在H2-TPR中,N i助剂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在CO-TPR中,N i助剂使催化剂的还原和炭化峰前移,提高了氧的移除速率,增加了碳的引入量;在合成气等温还原中,N i助剂提高了催化剂的活化速率,在相同的还原时间内可获得更高的F-T合成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合成 FeMnK/sio2催化剂 Ni助剂 结构性质 还原 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对Ni/SiO2催化剂微观结构及二硝基甲苯催化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智慧 闫泽 +1 位作者 范辉 李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7-1324,共8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Ni/SiO2催化剂,研究了Ce、Zr、La、Co和Fe助剂对催化剂微观结构及其催化二硝基甲苯(DNT,C6H3CH3(NO2)2)加氢制备甲苯二胺(TDA,C6H3CH3(NH2)2)性能的影响。通过XRD,BET,H2-TPD、H2-TPR和XPS技术对催化剂进...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Ni/SiO2催化剂,研究了Ce、Zr、La、Co和Fe助剂对催化剂微观结构及其催化二硝基甲苯(DNT,C6H3CH3(NO2)2)加氢制备甲苯二胺(TDA,C6H3CH3(NH2)2)性能的影响。通过XRD,BET,H2-TPD、H2-TPR和XPS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助剂的引入促进了Ni物种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减小了Ni晶粒的尺寸,使得NiO晶粒更易还原。添加La、Fe和Zr助剂增加了有效的Ni活性中心数,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其中,添加La助剂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性能最优,DNT转化率和TDA选择性分别为98.1%和99.1%。但Co和Ce助剂的加入降低了化学氢吸附量,使得有效的Ni活性中心数降低,降低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硝基甲苯 甲苯二胺 Ni sio2催化剂 金属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修饰的MoO_3/SiO_2催化剂的XRD和TPR表征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琪 郝影娟 +2 位作者 陈爱平 姚光华 杨意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1-564,共4页
采用XRD和TPR测试技术表征了一系列不同K与Mo摩尔比的MoO3/K2O/SiO2催化剂。XRD表征结果显示,随着元素K的加入,多钼物种逐渐被破坏,最终形成了单钼的K2MoO4物种。TPR表征显示,催化剂表面的钼物种有2种结构,即八面体的Mo(Oh)和四面体的Mo... 采用XRD和TPR测试技术表征了一系列不同K与Mo摩尔比的MoO3/K2O/SiO2催化剂。XRD表征结果显示,随着元素K的加入,多钼物种逐渐被破坏,最终形成了单钼的K2MoO4物种。TPR表征显示,催化剂表面的钼物种有2种结构,即八面体的Mo(Oh)和四面体的Mo(Td)。八面体Mo(Oh)的还原峰在770 K附近,而四面体Mo(Td)还原峰在1 000 K附近;无K的MoO3/SiO2催化剂的低温还原峰出现在840 K,少量元素K的添加削弱了Mo与SiO2之间的作用,使得低温还原峰温度降低到770 K附近;随着元素K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加,Mo(Oh)物种逐渐减少而Mo(Td)物种逐渐增多,从而使得催化剂表面的Mo更难被还原。高硫合成气制甲硫醇的活性随着钼基催化剂八面体(Oh)钼物种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3/K2O/sio2催化剂 XRD TPR 高硫合成气 甲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油脂加氢催化剂Ni-B/SiO_2非晶态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凌霞 刘寿长 霍胜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6-68,共3页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Ni-B/SiO_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应用于大豆油加氢制备硬化油脂。研究了制备过程中镍含量、还原剂KBH_4用量及浓度对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镍含量在20%,KBH_4:Ni^(2+)=1.5:1(摩尔比),KBH_4浓度为2mol/L的条件...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Ni-B/SiO_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应用于大豆油加氢制备硬化油脂。研究了制备过程中镍含量、还原剂KBH_4用量及浓度对催化剂加氢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镍含量在20%,KBH_4:Ni^(2+)=1.5:1(摩尔比),KBH_4浓度为2mol/L的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催化剂最佳用量为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加氢催化剂 Ni—B/sio2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 制备 化学还原法 大豆油 催化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丁醇在碱金属调变的Cu-ZnO/SiO2催化剂上脱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振旅 王国甲 +3 位作者 韩富强 杨飘萍 朱万春 井淑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9-150,共2页
考察了碱金属对Cu-ZnO/SiO2催化剂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催化剂的仲丁醇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碱金属用量为载体质量的0.5%.借助BET和TPD对催化剂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金属的加入降低了脱水副产物烯烃的选择性.碱金属Na调变的催... 考察了碱金属对Cu-ZnO/SiO2催化剂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催化剂的仲丁醇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碱金属用量为载体质量的0.5%.借助BET和TPD对催化剂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金属的加入降低了脱水副产物烯烃的选择性.碱金属Na调变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 Cu-ZnO/sio2催化剂 仲丁醇 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SiO2模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在渣油扩散系数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子媛 陈胜利 +2 位作者 董鹏 高金森 葛秀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3-369,共7页
利用正硅酸乙酯水解缩合反应,制备了直径为23~293nm的单分散SiO2球形颗粒。通过SiO2颗粒的有序堆积,在800℃煅烧后,得到直径为4mm的球形模型催化剂和10~20目筛分(粒径0.85~1.68mm)的模型催化剂。建立了球形模型催化剂中的扩散数学模... 利用正硅酸乙酯水解缩合反应,制备了直径为23~293nm的单分散SiO2球形颗粒。通过SiO2颗粒的有序堆积,在800℃煅烧后,得到直径为4mm的球形模型催化剂和10~20目筛分(粒径0.85~1.68mm)的模型催化剂。建立了球形模型催化剂中的扩散数学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求得解析解。采用大港减压渣油超临界流体萃取7#(DG-7)抽提油和制备的SiO2模型催化剂进行扩散实验,得到DG-7抽提油在模型催化剂中的有效扩散系数的数量级在10-11~10-10m2/s范围,且有效扩散系数随模型催化剂的孔径增加而增大。当模型催化剂孔径由8nm增加到15nm时,有效扩散系数增加了1个数量级,说明DG-7抽提油在孔径小于8nm的模型催化剂孔道中的扩散受到孔径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模型催化剂 数学模型 渣油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VTeO/SiO_2催化剂的反应性能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金燕仙 黄传敬 +2 位作者 应方 翁维正 万惠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6-800,共5页
运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VTeO/SiO2催化剂,并采用XRD、TPR、Raman等技术,研究了VTeO/SiO2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对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VOx/SiO2催化剂中添加适量Te,丙烯醛选择性和收率显著提高.VTeO/SiO... 运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VTeO/SiO2催化剂,并采用XRD、TPR、Raman等技术,研究了VTeO/SiO2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对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VOx/SiO2催化剂中添加适量Te,丙烯醛选择性和收率显著提高.VTeO/SiO2催化剂与单组分催化剂结构明显不同.由于V、Te之间的相互作用,在VTeO/SiO2催化剂表面由[TeO4]、[Te2O5]和多钒酸盐类物种形成一种高分散的无定形结构.这种结构可能由于催化活性中心的高度分散而有利于丙烷选择氧化生成丙烯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选择氧化 丙烯醛 VTeO/sio2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iO_2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催化间二硝基苯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迎新 陈吉祥 张继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41,共5页
将Ni/SiO2 催化剂应用于间二硝基苯加氢反应中 ,考察了该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和还原温度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并通过BET、XRD、TEM、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实验研究范围内 ,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 ,Ni/SiO2 催化... 将Ni/SiO2 催化剂应用于间二硝基苯加氢反应中 ,考察了该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和还原温度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并通过BET、XRD、TEM、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实验研究范围内 ,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 ,Ni/SiO2 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 ,NiO与载体SiO2 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 ,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明显提高 ,活性组分Ni的晶粒度增大 ,焙烧温度为 773K时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反应性能 ,此时活性组分Ni以高分散状态存在 .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对Ni/SiO2 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性能影响显著 ,当还原温度较低时 ,活性组分还原不完全 ,催化剂活性较低 ;而还原温度太高会使活性组分烧结 ,导致催化剂活性明显降低 ;还原温度为 72 3K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活性和选择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o2 催化剂 催化加氢 间二硝基苯间苯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