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宁刚 李赟 陈延玲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农业强国建设的新时代创新型农业人才,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小院产教融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该文立足新农科实践型人才培养要求,对青岛农业大学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进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农业强国建设的新时代创新型农业人才,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小院产教融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该文立足新农科实践型人才培养要求,对青岛农业大学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提出依托科技小院,建立“政产研学用”的培育模式,坚持“思政教育新载体、思想引领新阵地、文化育人新平台”的育人定位,强化科技小院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功能,打造新时代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优质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产教融合 新农科 协同育人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小院赋能农业强国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2
作者 王萌 赵星雨 高云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1期64-67,共4页
党的二十大擘画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正逐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农业强... 党的二十大擘画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正逐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手段。科技小院作为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基层服务站点,对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该文在论证科技小院赋能农业强国建设价值意蕴的基础上,从人才培育、成果转化及基层治理3个维度探讨科技小院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现实路径,从而更好发挥科技小院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农业强国建设 赋能 农业新质生产力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专家系统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2
3
作者 武向良 高聚林 +2 位作者 赵于东 裴喜春 张春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5-238,共4页
概括了国内外农业专家系统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专家系统发展的4个阶段,分别为单功能农业专家系统、多功能农业专家系统、基于模型的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农业专家系统。根据分析,在今后的专家系统发展过程中,"3S"技术、虚拟作物... 概括了国内外农业专家系统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专家系统发展的4个阶段,分别为单功能农业专家系统、多功能农业专家系统、基于模型的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农业专家系统。根据分析,在今后的专家系统发展过程中,"3S"技术、虚拟作物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将会给农业专家系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基于数据挖掘的农业专家系统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应成为我国农业专家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科学 专家系统 综述 数据挖掘 “3S”技术 虚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运行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强 刘冬梅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9-104,共6页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是近几年一种较典型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建立与创新发展两个阶段。本文通过对其发展轨迹的综述,对比不同形式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运行模式,发现多元参与机制、多样化运行方式、长效组织实施机制和...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是近几年一种较典型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建立与创新发展两个阶段。本文通过对其发展轨迹的综述,对比不同形式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运行模式,发现多元参与机制、多样化运行方式、长效组织实施机制和交流互动机制构成的综合性服务体系是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典型运行机制,但同时其也面临着专业化服务不强、合作协调机制不健全、开放度不够、交流互动成效不显著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与其他农村科技服务模式整合、优化农村科技服务内容、推动其向法人实体转变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农村科技服务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无线网建立农业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杜娟 杨安祺 单振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21,共3页
数字化农业是农业生产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为此,从数字化农业基本需求出发,探讨了农田信息发展的未来趋势。同时,提出了在无线网平台下,将无线网技术与农业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构建各类虚拟农业专家系统,直接服务于农业的构想,为农... 数字化农业是农业生产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为此,从数字化农业基本需求出发,探讨了农田信息发展的未来趋势。同时,提出了在无线网平台下,将无线网技术与农业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构建各类虚拟农业专家系统,直接服务于农业的构想,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学 农业虚拟现实技术 综述 虚拟农业专家系统 数字化农业 无线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公益性农技推广新模式的探索——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建设为例 被引量:22
6
作者 熊春文 张彩华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33-136,共4页
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建设及其农技推广模式为例,研究其建设思路、运行机制及推广成果,发现大学作为农技推广"多元主体"的"一元",是政府农技推广体系的有益补充与自然延伸,大学为主体的农技推广模式... 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建设及其农技推广模式为例,研究其建设思路、运行机制及推广成果,发现大学作为农技推广"多元主体"的"一元",是政府农技推广体系的有益补充与自然延伸,大学为主体的农技推广模式对于突破"最后一公里"障碍,维护中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启发深刻:问题导向的农技推广理念与应用型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理念的更新与结合;进驻"科技小院",以实现零距离农技推广;将"政学研用产"相结合,保证农技推广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 大学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科技小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推广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俊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是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促进了大学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有效的实现了科技与农民的对接,建立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新通道,实现了科技与“三农”的对接,促进了地方主导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指导扶持了...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是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促进了大学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有效的实现了科技与农民的对接,建立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新通道,实现了科技与“三农”的对接,促进了地方主导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指导扶持了涉农企业,引导培育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当前我国农村科技兴农的一种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专家大院 农业科技推广 科技推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对策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陈俊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1-336,共6页
高等农业院校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的主体力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专家大院、示范基地、校地(企)合作等形式建立起了自己完整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开拓了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便捷通道;为加强农业高校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提... 高等农业院校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的主体力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专家大院、示范基地、校地(企)合作等形式建立起了自己完整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开拓了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便捷通道;为加强农业高校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启示。农业高校要通过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坚持产学研办学模式,创新推广载体,建立专家团队,完善目标考评机制,开办农民培训班等途径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农业科技推广 专家大院 载体 目标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专家在线指导平台建设 被引量:4
9
作者 汲朋飞 郭利朋 +4 位作者 杨英茹 岳赵寒 高欣娜 黄媛 靳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4期232-234,共3页
"互联网+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的有效方式,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基于互联网技术建设农业专家在线指导平台,旨在探索农业科技服务"三农"的新途径... "互联网+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的有效方式,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基于互联网技术建设农业专家在线指导平台,旨在探索农业科技服务"三农"的新途径。农业专家在线指导平台结合技术应用和推广,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开发专家远程监控咨询诊断功能,提高了服务效率和科技转化的服务能力,开创了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推广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农业专家在线 科技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