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upling Effec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on Soybean Yield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HAO Li ZU Wei +2 位作者 SUN Cong-shu LEI Shu-xia LIU Li-j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3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Soybean cultivar Bei 92-28 was tested in this experiment in 2000 to study the coupling effect of water and ferilizer on soybean y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irrigation varied among the levels of fertili... Soybean cultivar Bei 92-28 was tested in this experiment in 2000 to study the coupling effect of water and ferilizer on soybean y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irrigation varied among the levels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and vice versa;pods per plant,seeds per pod.and 100-seed weight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soybean yield,but the degrees of correlation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various;LAI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n watered and applied fertilizer with different levels,but high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reatment didn't obtain the highest yield;watering could increase the absolute absorption amount of N,P,K in seeds,but the accumulation rates were var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ing effect water fertilizer soybean y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咸水灌溉与施肥方式对盐碱地水稻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璐 侯红燕 +2 位作者 胡鑫慧 郭洪海 贾曦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0,99,共8页
探索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微咸水与淡水联合灌溉对水稻生理生长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以‘圣香1826’为试验材料,设置主区为淡水灌溉(FI,全生育期均灌溉淡水)、微咸水-淡水联合灌溉(BFI,插秧后至分蘖前灌溉淡水,分蘖期至成熟期补灌微咸水)2... 探索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微咸水与淡水联合灌溉对水稻生理生长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以‘圣香1826’为试验材料,设置主区为淡水灌溉(FI,全生育期均灌溉淡水)、微咸水-淡水联合灌溉(BFI,插秧后至分蘖前灌溉淡水,分蘖期至成熟期补灌微咸水)2种灌溉制度;裂区为5种施肥方式T1(常规施肥,当地习惯施肥N 300 kg/hm^(2))、T2(减N20%,N240 kg/hm^(2))、T3(减N20%,穗肥增施K,N240 kg/hm^(2)+K36 kg/hm^(2))、T4(减N20%,蘖肥增施Ca,N240 kg/hm^(2)+Ca18 kg/hm^(2))、T5(减N20%增施K和Ca,N240 kg/hm^(2)+K36 kg/hm^(2)+Ca 18 kg/hm^(2))。结果表明,BFIT5处理可以显著的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Ca肥补施,使水稻植株Na^(+)含量降低24.35%(P<0.05)、K+含量提高20.20%、Na^(+)/K^(+)降低、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升高13.06%、脯氨酸(Pro)含量升高20.69%、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了9.19%,提高了植株的抗性;BFIT5处理使水稻的有效穗数提高30.1%、穗总粒数提高7.2%、穗实粒数提高38.2%、结实率提高28.9%、产量提高38.2%、稻米的食味值增加6、崩解值升高、消减值降低、蒸煮品质升高。在分蘖期开始浇灌微咸水,且减少常规施氮量的20%、增施K和Ca肥,节约稻田用淡水的同时提高了微咸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灌溉 水稻 水肥耦合 生理特性 水肥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炭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文举 吴克倩 +2 位作者 俞海英 王之君 马宏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7,共9页
为明晰水肥耦合对炭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品质的提升效应,将生物炭混掺到由酒糟、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拌制成的基质模块中,设置2个灌溉量(I_(1):100%ET_(c),I_(2):80%ET_(c),ET_(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2个施肥量(N-P_(2)O_(5)-K_(2)O)(F_(1):240... 为明晰水肥耦合对炭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品质的提升效应,将生物炭混掺到由酒糟、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拌制成的基质模块中,设置2个灌溉量(I_(1):100%ET_(c),I_(2):80%ET_(c),ET_(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2个施肥量(N-P_(2)O_(5)-K_(2)O)(F_(1):240-180-200 kg/hm^(2),F2:180-135-150 kg/hm^(2))及基质中4个生物炭添加量(B0:0,B1:1%,B3:3%,B5:5%),共16组处理,研究水肥耦合对炭基质栽培番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植株养分(全氮、全钾、有机碳)吸收量、化学计量特征(氮钾比、碳氮比)、产量及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硝酸盐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的影响,揭示炭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关键驱动因子,构建以番茄产量、品质及其关键驱动因子为目标的熵权-TOPSIS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提出水肥与炭基质耦合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炭基质对番茄LAI、SPAD值、养分吸收量、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P<0.05);在相同灌溉和施肥条件下,炭基质增加了番茄整株钾吸收量、整株碳同化量、产量及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硝酸盐含量;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番茄整株碳同化量是产量的关键驱动因子,其增加有助于提高番茄产量,氮钾比是品质的关键驱动因子,其降低有助于改善番茄品质;采用熵权-TOPSIS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I_(1)F_(2)B_(3)处理是水肥与炭基质耦合的最优方案。研究可为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及高品质果蔬的水肥炭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基质 水肥耦合 番茄 结构方程模型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彦霞 陈静茹 +3 位作者 牛成达 任亚丽 常涛 张莉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为寻求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Brassica pekinensis)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以当地春茬主栽娃娃菜品种耐寒金黄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组合对娃娃菜叶球生长和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施肥量及水肥交互作用均不同程度影响... 为寻求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Brassica pekinensis)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以当地春茬主栽娃娃菜品种耐寒金黄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组合对娃娃菜叶球生长和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施肥量及水肥交互作用均不同程度影响娃娃菜生长和光合特性,且施肥量的影响最大,水肥交互作用的影响次之。相同施肥条件下随着灌溉量的增大叶球横径和纵径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超过一定范围后逐渐下降;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中水)和80%(高水)处理后娃娃菜叶球横径和纵径随着施肥量的升高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全生育期施肥量为N 330 kg/hm^(2)、P_(2)O_(5)195 kg/hm^(2)、K_(2)O 450 kg/hm^(2)的施肥条件下增大灌水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叶片胞间CO_(2)浓度(Ci)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的灌溉水平下增加施肥量,提高了娃娃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降低了娃娃菜叶片胞间CO_(2)浓度(Ci)。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莲座期、结球期和采收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速率(T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叶片胞间CO_(2)浓度(Ci)先降低后升高。不同水肥耦合模式以中水中肥处理(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施N 330 kg/hm^(2)、P_(2)O_(5)195 kg/hm^(2)、K_(2)O 450 kg/hm^(2))表现最优,较低水高肥处理(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施N 380 kg/hm^(2)、P_(2)O_(5)224 kg/hm^(2)、K_(2)O 518 kg/hm^(2))娃娃菜叶球横径和纵径分别提高了18.72%、10.98%,中心柱长则降低了31.89%;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提高了13.10%、27.52%、22.26%,叶片胞间CO_(2)浓度降低了8.07%。综合考虑娃娃菜生长状况和光合利用特性,认为甘肃河西冷凉灌区春茬娃娃菜最为适宜的水肥组合模式是灌水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全生育期施肥量为N 330 kg/hm^(2)、P_(2)O_(5)195 kg/hm^(2)、K_(2)O 4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娃娃菜 水肥耦合 隶属函数 生长 光合特性 河西冷凉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赵敏 王鑫平 +1 位作者 赵聪 黄学芳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目的]研究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力特性的改良效果,旨在探寻最适配施的有机肥施入量及保水剂最佳配施比例,为褐土高水效耕层构建提供技术途径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褐土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有机... [目的]研究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力特性的改良效果,旨在探寻最适配施的有机肥施入量及保水剂最佳配施比例,为褐土高水效耕层构建提供技术途径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褐土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有机肥施用量为主区,设置F_(1)(0 t/hm^(2)),F_(2)(45 t/hm^(2)),F_(3)(60 t/hm^(2))和F_(4)(75 t/hm^(2))4个处理;以保水剂施用量为副区,设置B_(1)(0 kg/hm^(2)),B_(2)(300 kg/hm^(2)),B_(3)(600 kg/hm^(2))和B_(4)(900 kg/hm^(2))4个处理,探究有机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值和有效水含量等水力特性的影响。[结果](1)与单施保水剂相比,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处理土壤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均增强,有效含水量增加。(2)有机肥施入量不同,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土壤水力特性的改良效果不同。试验土壤低吸力段持水能力,供水能力及有效水含量均表现为:F_(3)>F_(2)>F_(4)>F_(1)。(3)F_(3)处理下,随着保水剂配施比例的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与供水能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效水含量与保水剂配施比例呈抛物线关系(R^(2)=0.949 3)。[结论]中量有机肥(60 t/hm^(2))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改良效果最好,此有机肥投入量下保水剂的最佳配施比例是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保水剂 水分特征曲线 比水容量 有效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烤烟经济性状及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顾毓敏 孙婷婷 刘文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5期48-51,54,共5页
为明确水肥耦合对烤烟经济性状及质量的影响,在采用水肥耦合技术(滴灌施肥)的条件下,设置4个不同施肥量处理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沟灌条件下施用纯氮82.5 kg/hm^(2)处理相比,滴灌条件下施用纯氮82.5 kg/hm^(2)处理烤烟株高显著提... 为明确水肥耦合对烤烟经济性状及质量的影响,在采用水肥耦合技术(滴灌施肥)的条件下,设置4个不同施肥量处理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沟灌条件下施用纯氮82.5 kg/hm^(2)处理相比,滴灌条件下施用纯氮82.5 kg/hm^(2)处理烤烟株高显著提高,产量和产值增加,烟叶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最优。综合分析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外观质量、评吸质量等指标认为,施氮量为82.5 kg/hm^(2)、灌溉方式为滴灌是山东烟区水肥耦合技术的最优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水肥耦合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化学成分 外观质量 评吸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生长季降水与用水的耦合状况分析
7
作者 张黎 《农学学报》 2025年第6期92-100,共9页
为了研究辽宁省玉米生长季的水分平衡状况,以1963—2022年辽宁省气象数据和作物系数为基础,运用SIMETAW模型与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辽宁省玉米生长季的降水和水分需求规律以及水分满足状况展开分析,揭示区域气候变化给玉米水分需求带来... 为了研究辽宁省玉米生长季的水分平衡状况,以1963—2022年辽宁省气象数据和作物系数为基础,运用SIMETAW模型与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辽宁省玉米生长季的降水和水分需求规律以及水分满足状况展开分析,揭示区域气候变化给玉米水分需求带来的影响,并对辽宁省玉米生长季有效降水和水分需求的时空演变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全生育期有效降水达481.6 mm,其中:西部为347.4 mm,中部和南部是514.9 mm,东部为636.8 mm。玉米全生育期的平均水分需求为521 mm,未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向。玉米全生育期降水与水分需求的耦合程度平均为0.715,即降水满足了71.5%的水分需求,平均缺水量为28.5%。西部地区耦合度λ>0.8的保证率仅为28.3%。耦合度的最大值出现于辽宁省东部,其次是辽宁省中部和南部,最小值则出现在辽宁省西部。耦合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开花授粉期,其次是喇叭口期,最低值出现在生长初期和成熟期。近些年来,玉米生长初期降水与用水需求的耦合度呈现出显著的上升态势。辽宁省玉米生长初期的降水与用水需求耦合度相对较低,故而有必要关注干旱的出现,特别是辽宁省西部水资源短缺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参考作物蒸散量 有效降水量 需水量 耦合度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考虑变形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求解非饱和地基动力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静 金林廉 +2 位作者 吕志豪 张家康 边学成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7-406,共10页
为研究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非饱和地基动力响应,在传统V-G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变形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推导了新的非饱和土动力控制方程,从而完整描述非饱和土在受动力作用下的水-力耦合作用。进一步的... 为研究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非饱和地基动力响应,在传统V-G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变形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推导了新的非饱和土动力控制方程,从而完整描述非饱和土在受动力作用下的水-力耦合作用。进一步的,采用2.5维有限元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求解,求解结果分别与单相弹性介质,双相饱和介质和三相非饱和介质的解析解进行对比,均验证了该求解方法的准确性;不同介质模型的计算耗时分析表明2.5维有限元法是目前求解多孔介质动力问题的一种优势算法。通过数值分析发现,采用传统的、未考虑变形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会低估非饱和地基的振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2.5维有限元法 动力响应 土-水特征曲线 水-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水稻产量和土壤质量对水肥耦合的响应研究
9
作者 畅翔 脱云飞 +6 位作者 王澍 黎建强 施蕊 王振兴 谭豪 向萍 何霞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36,共14页
【目的】探究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旱地水稻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水肥耦合模式,为云南旱地水稻可持续生产和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以“滇禾优615”旱地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究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旱地水稻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水肥耦合模式,为云南旱地水稻可持续生产和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以“滇禾优615”旱地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灌水量(W)和有机肥施用量(F)2个因素,其中灌水量(W)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W1(200 m^(3)/hm^(2))、W2(300 m^(3)/hm^(2))和W3(400 m^(3)/hm^(2)),有机肥施用量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F1(400 kg/hm^(2))、F2(600 kg/hm^(2))、F3(800 kg/hm^(2))和F4(1000 kg/hm^(2)),进行完全组合设计,12个处理,另设置1个对照(CK,灌水量为150 m^(3)/hm^(2)、不施肥),共计1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旱地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土壤理化性质(体积质量(BD)、黏粒、粉粒、砂粒、pH、含水率(SWC)、有机质(SOM)、NH_(4)^(+)-N、NO_(3)^(-)-N、有效磷(AP)、速效钾(AK)、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从13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构成的总数据集中,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进入最小数据集的指标,采用最小数据集中的指标计算土壤质量指数,对不同处理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探究水肥耦合处理对旱地水稻产量和土壤质量影响的潜在机制。【结果】①与CK相比,不同水肥耦合处理显著提高旱地水稻千粒质量、穗粒数和产量(P<0.05),其中W2F3处理产量最高,W1F1处理产量最低。②与CK相比,除了pH及NH4+-N、黏粒、粉粒和砂粒含量外,不同水肥耦合处理提高了土壤SWC、BD、NO_(3)^(-)-N、AP、AK、SOM、MBC和MBN含量。以SWC、NH_(4)^(+)-N、NO_(3)^(-)-N、AP、AK、SOM、MBC和MBN等8个指标构建最小数据集对不同处理的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水肥耦合处理的土壤质量指数差异显著(P<0.05),且均显著高于CK,其中W3F3、W3F2、W2F3、W3F4和W2F4处理的土壤质量指数均较高,MBC和AP是影响土壤质量的主要因子。③水肥耦合处理显著或极显著正向调控旱地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土壤质量指数,土壤质量指数和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④土壤质量指数与旱地水稻产量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呈显著正相关,W2F3处理旱地水稻产量最高,土壤质量相对较高。【结论】不同水肥耦合模式显著提高了旱地水稻产量和土壤质量,其中W2F3处理能协同提升土壤质量与旱地水稻产量,为最佳水肥耦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旱地水稻 产量 土壤质量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处理对毛竹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程睿 乔一娜 +4 位作者 蔡星 陈清专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2-1319,共8页
本研究为探讨水肥耦合处理对毛竹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毛竹林最优水肥耦合模式,以期为毛竹的规模化生产和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福建省漳平市溪南镇金菊村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依据土壤含水量设置... 本研究为探讨水肥耦合处理对毛竹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毛竹林最优水肥耦合模式,以期为毛竹的规模化生产和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福建省漳平市溪南镇金菊村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依据土壤含水量设置3个灌水水平,分别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5%±5%作为土壤高含水量处理(W1)、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5%作为土壤中等含水量处理(W2)、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5%作为土壤低含水量处理(W3);3种施肥水平,分别以1.25×10^(5) kg/hm^(2)氮、磷、钾比例为26∶10∶12的复合肥作为高肥处理(F1)、6.25×10^(4)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1∶1的复合肥作为中肥处理(F2)、3.13×10^(4)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1∶1的复合肥作为低肥处理(F3),共9个处理。分析在不同水肥耦合和生长月份条件下毛竹叶片养分含量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T4(W2F1)处理毛竹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均值和淀粉含量的均值均分别优于其他处理。综合毛竹叶片养分含量与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等各项生理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毛竹叶片的生理特性,结果显示,T4(W2F1)处理的综合得分排名第一。综上,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5%,施肥量为1.25×10^(5) kg/hm^(2)氮、磷、钾比例为26∶10∶12的复合肥是毛竹田间最优水肥耦合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毛竹 叶片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处理对毛白杨纸浆林生长及土壤水养特征影响
11
作者 王亚飞 刘洋 +4 位作者 王凯 丁晓菲 续可心 贾黎明 席本野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7,共13页
【目的】明确毛白杨纸浆材培育末期的最佳灌溉施肥策略,为不同时期水肥管理提供依据,也为解决长期灌溉施氮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壤酸化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平原沙地的三倍体毛白杨为研究对象,采用增广试验设计滴灌水氮耦合试验... 【目的】明确毛白杨纸浆材培育末期的最佳灌溉施肥策略,为不同时期水肥管理提供依据,也为解决长期灌溉施氮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壤酸化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平原沙地的三倍体毛白杨为研究对象,采用增广试验设计滴灌水氮耦合试验,设置3种灌水处理(W20、W33、W45)和4种施氮水平(N0、NL、NM、NH),研究第5个生长季内(4—10月)各水氮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土壤体积含水率(SVWC)的时空动态变化以及生长季末林木生长、林地土壤养分特征。【结果】1)培育末期,经过4年滴灌水氮耦合培育,不同水氮条件下林木生长、林地蓄积和林地生产力无显著差异。2)滴灌水氮耦合并未改变整个生长季LAI的变化趋势,受风灾(6月1日发生)影响,LAI总体呈双峰状,分别在5月30日和7月15日前后达到峰值。3)春季(5月)W20处理主要增加根区土壤表层(0~50 cm)水分,W33和W45处理则主要增加100~180 cm深度土壤水分;夏季(7月)灌溉能够增加0~180 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率,且W20处理对土壤水分的补充优于W33和W45处理;秋季(10月)停灌后,在W20和W33处理下深层土壤水分得到补充,而秋季的表层土壤相比春、夏季变得更为干燥。4)毛白杨林地土壤养分主要积累在浅土层(0~40 cm土层),浅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水氮耦合的响应弱于有效磷,其中灌溉对有效磷的积累作用大于施肥;且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W20和W33灌溉下),施氮量的增加将抑制土壤磷含量的积累。5)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林木胸径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滴灌水氮耦合措施可调控土壤磷含量,进而影响林木生长。【结论】连续4年滴灌水氮耦合对毛白杨纸浆材培育末期林木生长及林地生产力无显著促进作用,且在灌水较多的水平下(W20和W33),高水平施氮(NM和NH)可能降低土壤有效磷积累,抑制林木生长。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生态安全,在相近立地条件下,短轮伐期毛白杨纸浆材培育第5年停止施肥,保持充分灌溉(土壤水势-20 kPa时灌溉),土壤水分和养分维持在较高水平,实现地力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耦合 毛白杨 纸浆材培育末期 林木生长 土壤水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库尔勒香梨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李天乐 白新禄 +3 位作者 安世杰 郑强卿 汤智辉 支金虎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5-342,共8页
【目的】探究库尔勒香梨生长和果实的形成对水、氮、磷、钾的响应,为库尔勒香梨提质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对象,设置水、氮、磷、钾4个因素,其中水设2个水平;氮、磷、钾各设3个水平,即水(2400、3600 kg/hm^(2))... 【目的】探究库尔勒香梨生长和果实的形成对水、氮、磷、钾的响应,为库尔勒香梨提质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对象,设置水、氮、磷、钾4个因素,其中水设2个水平;氮、磷、钾各设3个水平,即水(2400、3600 kg/hm^(2))、氮(150、300和450 kg/hm^(2))、磷(112.5、225和337.5 kg/hm^(2))、钾(55、110和165 kg/hm^(2)),测定梨树生长量、果实品质和产量。【结果】(1)处理W_(1)N_(2)P_(3)K_(1)枝条生长量最高,处理W_(2)N 3P 2K_(1)枝条直径最大。处理W_(2)N_(2)P 2K_(1)对于枝条生长量表现最佳,枝条直径结果与实际测量一致。(2)处理W_(1)N_(2)P_(3)K_(1)果形生长趋势最接近拟合生长曲线,R^(2)最接近1,最符合生长规律。(3)处理W_(1)N 1P 2K 3得分排名最高,果实品质表现最佳。(4)处理W_(1)N 3P_(3)K 3库尔勒香梨产量最高且单果重表现相对较优。【结论】综合梨树生长、果实品质及实际产量,优选出W_(1)N 3P_(3)K 3处理下库尔勒香梨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表现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水肥耦合 生长 果实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THM耦合效应的富水砂层冻结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沙立中 叶万军 +4 位作者 赵兵 汤明建 浦同茂 周子豪 符晓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7-337,共11页
【目的】地铁隧道穿越富水砂层时常用的人工冻结法在冻土过程中受热、流、力场协同作用,研究多场耦合冻结效果对应用人工冻结法确保土体止水与加固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昆明地铁富水砂层联络通道人工冻结法加固工程背景,建... 【目的】地铁隧道穿越富水砂层时常用的人工冻结法在冻土过程中受热、流、力场协同作用,研究多场耦合冻结效果对应用人工冻结法确保土体止水与加固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昆明地铁富水砂层联络通道人工冻结法加固工程背景,建立了三维水平杯型冻结热-流-力耦合场(THM)模型,探明了降温计划、地下水渗流速度、地层饱和度对冻结效果的影响规律,并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速度越大,下游冻结区域冻结效果越明显,不同渗流速度下外圈冻结壁交圈时间均发生延期;渗流速度越大,上、下游冻结壁厚度差相差越大;不同降温计划条件下,采用-25℃降温计划的冻结效果最佳;由冻胀引起的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随着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竖向位移增长率大于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最大可达8.43 mm,水平位移不超过1.80 mm。在实际工程中,冻胀应力对临近建(构)筑物造成影响,可与管片配合通过二次注浆和融沉注浆以规避失稳、渗漏和盾构轴线偏移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力(THM)耦合 富水砂层 冻结效果 地铁联络通道 人工冻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效应对“美味”苹果幼树生长及光合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包布和 谢发旺 +3 位作者 李文胜 刘鹏飞 蔺亚茹 张振军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目的】探讨水肥耦合效应对‘美味’苹果Malus domestica‘Ambrosia’幼树生长及光合指标的影响,为矮砧密植园栽培幼树的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阿克苏红旗坡农场新疆农业大学苹果国家良种基地‘美味’苹果幼树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水肥耦合效应对‘美味’苹果Malus domestica‘Ambrosia’幼树生长及光合指标的影响,为矮砧密植园栽培幼树的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阿克苏红旗坡农场新疆农业大学苹果国家良种基地‘美味’苹果幼树为研究对象,灌溉定额分2个水平:W1(3400 m^(3)/hm^(2))与W2(2720 m^(3)/hm^(2));施肥量设3个水平:F1(496 kg/hm^(2))、F2(397 kg/hm^(2))、F3(298 kg/hm^(2)),对照为CK1和CK2,即分别为W1和W2。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共设8个处理,5次生物学重复,共40个小区。在不同生育期测定树高生长量、叶面积指数、SPAD值、光合指标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水肥耦合处理下树高生长量和SPA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W1F1、W1F2、W1F3、W2F1、W2F2、W2F3、CK1、CK2,W2F1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高,CK1的叶面积指数最小。苹果幼树的树高生长量、叶面积指数、SPAD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萌芽开花期、新梢生长期、坐果膨大期快速增加,而成熟期时趋于稳定。W1F1处理相比其他处理对‘美味’苹果幼树光合指标的影响较高。净光合速率(P_(n))与胞间CO_(2)浓度(C_(i))在坐果膨大期W1F1处理下达到最高,相比于对照组CK2提高了6.07、50.86μmol/(m^(2)·s)。蒸腾速率(T_(r))与气孔导度(G_(s))在新梢生长期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性达到最高。同生育期各处理间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_(PSⅡ)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在水肥耦合效应下,测定树高生长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光合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表明W1(3400 m^(3)/hm^(2))与F1(496 kg/hm^(2))的水肥组合更有利于促进新定植的‘美味’苹果幼树树体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叶绿素 光合指标 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湖南稷子饲草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蔡春江 张峰举 +3 位作者 刘金龙 王学琴 项凌飞 马巧利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45-2754,共10页
为探寻宁夏半干旱区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海子一号’的最佳水肥配施量,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和3个施肥量,共九个处理:W_(1)F_(1)(灌溉量900 m^(3)·hm^(-2),施肥量300 kg·hm^(-2)),W_(2)F_(1)(灌溉... 为探寻宁夏半干旱区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海子一号’的最佳水肥配施量,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和3个施肥量,共九个处理:W_(1)F_(1)(灌溉量900 m^(3)·hm^(-2),施肥量300 kg·hm^(-2)),W_(2)F_(1)(灌溉量1350 m^(3)·hm^(-2),施肥量300 kg·hm^(-2)),W_(3)F_(1)(灌溉量1800 m^(3)·hm^(-2),施肥量300 kg·hm^(-2)),W_(1)F_(2)(灌溉量900 m^(3)·hm^(-2),施肥量600 kg·hm^(-2)),W_(2)F_(2)(灌溉量1350 m^(3)·hm^(-2),施肥量600 kg·hm^(-2)),W_(3)F_(2)(灌溉量1800 m^(3)·hm^(-2),施肥量600 kg·hm^(-2)),W_(1)F_(3)(灌溉量900 m^(3)·hm^(-2),施肥量900 kg·hm^(-2)),W_(2)F_(3)(灌溉量1350 m^(3)·hm^(-2),施肥量900 kg·hm^(-2)),W_(3)F_(3)(灌溉量1800 m^(3)·hm^(-2),施肥量900 kg·hm^(-2))。结果显示,不同水肥处理对湖南稷子株高影响显著(P<0.05),株高随生育期升高,蜡熟期达到最大,W_(2)F_(1)处理下最大株高可达1.93 m。鲜、干重受水肥影响显著(P<0.05),鲜重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干重持续升高。W_(3)F_(2)处理下鲜重于抽穗期达到最大值93 385 kg·hm^(-2),干重于蜡熟期达到最大值24 500 kg·hm^(-2)。在拔节期W_(1)F_(3)、抽穗期W_(3)F_(1)、蜡熟期W_(3)F_(2)处理下,粗蛋白和相对饲喂价值均达到较高水平,饲草质量较好,该研究结果可作宁夏地区湖南稷子水肥配施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稷子 水肥耦合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南部水氮提升冬小麦籽粒蛋白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效应
16
作者 王丽芳 刘世洁 +6 位作者 卢素豪 吕天宇 吴嘉铭 马冬云 谢迎新 康国章 王晨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1273,共13页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整株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氮素转运分配及籽粒蛋白质产量与组分的影响,明确小麦氮利用特性与籽粒蛋白品质的相关性,为黄淮平原南部小麦“产量-品质-效率”协同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20-2021(丰...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整株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氮素转运分配及籽粒蛋白质产量与组分的影响,明确小麦氮利用特性与籽粒蛋白品质的相关性,为黄淮平原南部小麦“产量-品质-效率”协同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20-2021(丰水年)与2021-2022(平水年)两个小麦生长季,在河南农业大学原阳科教示范园区开展小麦–玉米轮作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2个灌水处理:全生育期不灌水和拔节期及开花期分别灌水1次(75 mm),分别记为W0、W1;副区为3个氮水平,0、180、300 kg/hm2,分别记为N0、N180、N300。测定花前和花后小麦整株及旗叶、穗下节间和籽粒的干物质量及氮含量,解析干物质和氮素转运分配。测定籽粒产量、总蛋白质及主要组分含量,综合评估籽粒的营养和加工品质。【结果】灌水、施氮及水氮互作显著增加了旗叶、穗下节间的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积累量以及籽粒氮素积累量。两个生长季中,W1N300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而W1N180的干物质转运量最高,在平水年,比W1N300提高了5.24%;灌水和施氮增加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前氮素转运率分别表现为N180>N300和W1>W0;在施氮条件下,灌水提高了花前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其中W1N180的平均氮素转运率最高,显著高于W1N300。施氮增加了籽粒总蛋白质含量,2021年(丰水年),W0N180与W0N300的蛋白质产量、总蛋白质及组分无显著差异,而W1N300的球蛋白、总蛋白质和蛋白质产量显著高于W1N180,清蛋白显著低于W1N180;2022年(平水年),W0N180的清蛋白、醇溶蛋白和总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W0N300,而W1N180除麦谷蛋白外,其余蛋白组分含量及总蛋白产量与W1N300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氮素转运量、氮素贡献率分别与产量显著正相关(R2分别为0.824、0.581),氮素转运率和干物质转运率分别与氮素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820、0.875)。【结论】施中量氮肥(N 180 kg/hm2)对小麦植株干物质和氮素转运特征具有显著正效应,灌水提高了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贡献率,提高施氮量不能进一步提升小麦产量。施氮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在水分充足条件下,高氮处理较中氮处理更能优化小麦籽粒蛋白组成,进而提升其营养和加工品质。在黄淮南部,灌溉配合施氮180 kg/hm2可促进小麦干物质转运和氮素转运,实现产量、品质和效率协同提升,而施氮300 kg/hm2在丰水年更有利于提升小麦的营养和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氮协同效应 同化物积累转运 氮素积累分配 籽粒蛋白产量 蛋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苹果幼树生长及矿质元素的影响
17
作者 刘鹏飞 谢发旺 +2 位作者 李文胜 包布和 张振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38-46,共9页
探索水肥耦合对苹果幼树生长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为阿克苏地区矮化栽培苹果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烟富10’/M9T-337(3 a生大苗)为供试材料,设置灌水定额和施肥2个因素,灌水定额为W1(179 m^(3)/667 m^(2))和W2(143 m^(3)/667 m^... 探索水肥耦合对苹果幼树生长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为阿克苏地区矮化栽培苹果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烟富10’/M9T-337(3 a生大苗)为供试材料,设置灌水定额和施肥2个因素,灌水定额为W1(179 m^(3)/667 m^(2))和W2(143 m^(3)/667 m^(2)),施肥设3水平,N-P_(2)O_(5)-K_(2)O分别为T1(5.5-6.5-4 kg/667 m^(2))、T2(4.4-5.2-3.2 kg/667 m^(2))、T3(3.3-3.9-2.4 kg/667 m^(2)),不施肥W1灌溉定额为对照(CK),研究水肥耦合对苹果幼树生长、土壤以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肥耦合可以促进苹果幼树的株高生长和径增粗,其中W2T2的处理对苹果幼树株高生长量和径增粗量的影响最大,分别较CK提高了119.21%和223.74%。(2)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中OM、TN、AP、Na的含量显著提高,而Mn、Mg、Ca的含量无明显变化;20~40 cm土层土壤中OM、AP、AK、Zn、Na的含量也明显增加,而Mg、Ca则无明显变化;40~60 cm土层土壤中AP、Na的含量显著增加,而Mn、Mg、Ca均无显著变化。苹果幼树叶片中P、K、Na的含量均显著增加。(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的TN、Na与叶片中的N、Na矿质元素含量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性,土壤中的AP、AK、Ca、Mg、Zn、Mn与叶片中相对应矿质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显著(P<0.05)正相关性。综上所述,水肥耦合可促进苹果幼树株高生长与径增粗,提高土壤肥力,其中W2T2(灌水定额143 m^(3)/667 m^(2),施肥量4.4-5.2-3.2 kg/667 m^(2))的水肥耦合处理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幼树 水肥耦合 矿质元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地区近50 a花生水分供需时空变化特征
18
作者 费晓臣 马凤莲 +3 位作者 郑艳萍 宿海良 王猛 何川 《农学学报》 2025年第5期91-100,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冀东地区花生的水分供需情况,为制定合理的灌溉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区域内16个国家气象站及遵化农业气象站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分析了1973—2022年冀东地区花生水分供需时空变化特... 本研究旨在分析冀东地区花生的水分供需情况,为制定合理的灌溉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区域内16个国家气象站及遵化农业气象站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分析了1973—2022年冀东地区花生水分供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冀东地区花生近50 a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和降水耦合度平均值分别为312.3 mm和0.63,呈减少趋势(P<0.1);需水量平均值为462.9 mm,增加趋势不显著;年际变率有效降水量大于需水量。各生育期物理量年际变化趋势与全生育期一致,但均不显著,年际变率苗期和花针期明显大于结荚期和饱果期。对不同生育期的水分供需进行比较发现,降水耦合度介于0.08~0.97之间,其平均值大小顺序为:饱果期>结荚期>苗期>花针期。冀东地区花生的降水耦合度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饱果期南部低于北部,而其他生育期及全生育期则是西南部低于东北部,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秦皇岛市区及其北部山区,而低值区则位于曹妃甸及唐山市区周边。冀东地区花生干旱的可能性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花针期的干旱风险增加更为显著。该地区主要花生生产县区中,丰润和丰南干旱发生的概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地区 花生 需水量 水分供需 灌溉策略 PENMAN-MONTEITH公式 降水耦合度 干旱风险 有效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区水位循环条件下斜坡桩基长期性能预测模型研究
19
作者 张高峰 姚国文 +3 位作者 宋安祥 蒋欣健 冯梓航 王北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8-940,共13页
库水位循环作用下,库岸边坡岩土体强度参数逐年劣化,岸坡不断变形、下滑,对桩基产生长期侧向作用,造成桩基损伤积累,甚至破坏。为探究库区斜坡桩基的长期性能,构建了库水位循环作用下考虑岩土体劣化效应的斜坡桩-土耦合体系理论模型;提... 库水位循环作用下,库岸边坡岩土体强度参数逐年劣化,岸坡不断变形、下滑,对桩基产生长期侧向作用,造成桩基损伤积累,甚至破坏。为探究库区斜坡桩基的长期性能,构建了库水位循环作用下考虑岩土体劣化效应的斜坡桩-土耦合体系理论模型;提出采用FEM-SPH(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转换耦合算法建立三维斜坡桩-土有限元模型。结合工程案例,将理论模型与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预测模型均能对桩基的长期性能作出预测评估,二者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墩桩偏位预测平均误差在14%左右,承载力预测误差不超过12%;理论计算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桩基弹塑性阶段性能,而对于桩基破坏阶段适用性较差;有限元模型能较直观准确地揭示库岸边坡失稳演化过程、桩基损伤破坏机制以及桩-土长期相互作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水位循环作用 斜坡桩 长期性能 预测模型 有限元模型 FEM-SPH转换耦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配施对茶苗土壤酶、CEC、pH值及内含物的影响
20
作者 郭俊伟 刘颖 孙宁浩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6期58-64,共7页
本研究以一年生云南临沧冰岛大叶种茶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系统探究了不同灌水量(5个梯度)和施肥量(2个水平)对土壤酶活性(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阳离子交换量(CEC)、pH值及茶苗内含物(茶多酚、咖啡碱、灰分、水浸出... 本研究以一年生云南临沧冰岛大叶种茶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系统探究了不同灌水量(5个梯度)和施肥量(2个水平)对土壤酶活性(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阳离子交换量(CEC)、pH值及茶苗内含物(茶多酚、咖啡碱、灰分、水浸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配施对上述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具体表现为:(1)施肥条件下,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活性随灌水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F1W4处理下蔗糖酶活性达到最大值6.177 mL/g,F1W5处理下蛋白酶活性达到峰值4.263 g/kg;(2)土壤CEC在F1W4处理下达到最高值19.624 cmol/kg,表明适宜的水肥配施可显著增强土壤保肥能力;(3)土壤pH值在F1W5处理下最低(5.43),表明增加灌水量可有效降低土壤pH值,为茶树生长提供更适宜的酸性环境;(4)茶苗内含物中,水浸出物含量和茶多酚含量在F1W4处理下分别达到最大值,咖啡碱在F1W3处理下分别达到最大值,表明适宜的水肥配施可显著提升茶苗品质。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酶活性与CEC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土壤酸化可能抑制酶活性;同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土壤肥力对茶苗内含物的积累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综合土壤酶活性、CEC、p H值及茶苗内含物的实验结果,F1W4处理为茶苗最佳水肥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配施 土壤酶活性 阳离子交换量 PH值 内含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