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研究的海气耦合模式:以对我国三个环流型模式(CGCMs)的评估为例
1
作者 张荣华 尹露莹 +9 位作者 高川 王宏娜 刘思颖 智海 陈林 康贤彪 俞永强 宋振亚 吴统文 吴方华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501,共27页
基于数理方程的海气耦合模式是研究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有效工具。由于ENSO模拟性能强烈地依赖于模式的构建及海气过程的表征,目前已发展了各类复杂程度不同的海气耦合模式,包括中间型耦合模式... 基于数理方程的海气耦合模式是研究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有效工具。由于ENSO模拟性能强烈地依赖于模式的构建及海气过程的表征,目前已发展了各类复杂程度不同的海气耦合模式,包括中间型耦合模式(Intermediate coupled models,ICMs)、混合型耦合模式(Hybrid coupled models,HCMs)和完整的环流型耦合模式等。其中最为复杂的是基于原始方程组的海气耦合环流模式(Coupl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CGCMs),它们均由描述大气和海水运动的大气环流模式(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AGCMs)和海洋环流模式(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OGCMs)所组成,包含了广泛而尽可能详尽的物理过程及参数化方案;采用全变量(一个状态变量可分为气候态部分和年际异常部分)和海气间的完全耦合。早期发展的CGCM常常会出现气候漂移现象,对气候平均态和ENSO模拟等会出现较大的模式误差,为此需要采用通量修正(flux corrections)等方法,以减小平均态模拟的系统性误差;这类模式不仅对计算资源有更高的要求,其调试与优化也面临巨大技术挑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改进,当前使用的CGCMs已经能够真实地再现与ENSO相关的海气变量年际异常的时空结构及演变,这些在耦合模式国际比较计划第6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模拟中已得到清晰体现上。目前我国不同科研机构和业务单位已发展了CGCMs,其中较为成熟和广泛应用并有大量成果公开发表的CGCMs包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气象局等所研发的CGCM系统。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这些CGCMs无须进行偏差或通量校正已能成功地应用于气候模拟、预测和预估等,展现了其对气候平均态和多尺度气候变率等方面数值模拟的良好性能。例如,这些CGCMs对ENSO现象的表征能力已有极大的改进和提高,已广泛应用于ENSO模拟和预测应用之中。然而,目前基于CGCMs对ENSO的数值模拟和预测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模式间差异性。本文将评估这些CGCMs对ENSO模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指出CGCMs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这些分析和评估为未来ENSO数值模拟和预测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 海气相互作用 耦合环流模式(cgcms) ENSO模拟性能 模拟偏差和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CGCM模式对东亚夏季风的模拟评估及订正 被引量:3
2
作者 罗连升 段春锋 +3 位作者 杨玮 徐敏 程智 丁小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0-1332,共13页
本文利用CMAP月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NOAA的ERSST资料和日本气象厅海气耦合模式(MRI-CGCM)的输出结果,从东亚夏季风气候态、主模态和年际变率等方面分析了MRI-CGCM模式对东亚夏季风的预测性能,并且利用观测的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I... 本文利用CMAP月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NOAA的ERSST资料和日本气象厅海气耦合模式(MRI-CGCM)的输出结果,从东亚夏季风气候态、主模态和年际变率等方面分析了MRI-CGCM模式对东亚夏季风的预测性能,并且利用观测的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I)与模拟PC(principal component)的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来订正EASMI(简称PC订正法)。结果表明:MRI-CGCM模式能够较好再现东亚夏季风降水和低层风场的气候态,但模拟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偏弱、偏东,使得模拟的副热带地区降水量偏小。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东亚夏季风降水第一模态(EOF1)及相应的低层风场,能够较好再现出EOF1对应El Ni?o衰减位相;模拟降水的EOF1与观测之间的空间相关系数(ACC)为0.72,且能较好地再现其对应的年际变率,其时间系数PC1与观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1,能模拟出观测EOF1的2 a和5 a主导周期;但模拟的我国以东梅雨锋区雨带位置偏南,这与模拟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位置偏南有关。模式对降水第二模态EOF2的模拟能力比EOF1明显下降,模拟EOF2与观测之间的ACC降到0.36;虽然模式能较好地再现出EOF2对应El Ni?o发展位相,但模拟的西太平洋反气旋位置偏南,使得雨带位置偏南,模拟的我国梅雨锋区雨带位于江南,与观测场上江南少雨相反。模式较好地模拟出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和气温空间异常分布和年际变化,模拟与观测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多年平均ACC分别为0.74和0.68。模式模拟我国东部、江淮流域和华南地区夏季降水多年平均PS评分分别为69、70和68分,略高于我国夏季降水业务预测多年平均评分(65分)。模拟的我国东部夏季气温与观测多年平均PS评分为74分。PC订正后EASMI与实况的相关系数由0.51提高到0.65、符号一致率由84%升到91%、标准差由0.75增大到1.4、大于1个标准差年数由6年变为12年,订正后在模拟变幅偏小和梅雨锋区雨带偏南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对应西太平洋反气旋位置和梅雨锋区雨带位置与实况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主模态分析 海气耦合模式 模式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大洋环流模式和相应的海气耦合模式的评估 I.热带太平洋年平均状态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学洪 俞永强 +3 位作者 宇如聪 刘海龙 周天军 李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49-970,共22页
评估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环流模式L30T63和海气耦合模式FGCM 0模拟的热带太平洋年平均状态 ,资料取自L30T63由观测的大气强迫驱动的Control试验、由NCARCCM3大气强迫驱动的Sp... 评估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环流模式L30T63和海气耦合模式FGCM 0模拟的热带太平洋年平均状态 ,资料取自L30T63由观测的大气强迫驱动的Control试验、由NCARCCM3大气强迫驱动的Spinup试验、以及相应的海气耦合模式FGCM 0。主要的结论是 :( 1 )在“准确”的海表强迫下 ,Control模拟的海面温度和温跃层与观测结果相当接近 ,模式的固有误差是赤道冷舌过分西伸和东南太平洋温跃层偏浅。 ( 2 )Spinup能模拟出合理的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环流 ,但存在两个问题 ,即 :暖池区海面温度显著偏高、沿赤道的梯度过大 ;赤道温跃层偏浅、东西向坡度偏小 ,它们分别与CCM3提供的海表短波辐射通量和风应力的系统误差有关。这两个问题很可能是海气耦合模式FGCM 0运行初期误差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 3)FGCM 0模拟的赤道暖池区上层 1 0 0m的平均温度比观测低 3℃。分析表明FGCM 0夸大了暖池区海洋动力过程的降温作用 ,使得模拟的“暖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冷舌的属性。FGCM 0模拟的热带南太平洋温跃层比观测结果偏浅数十米到 1 0 0m ,以致赤道两侧的上层海洋温度分布趋于对称 ,成为“doubleITCZ”现象在上层海洋中的表现。风应力旋度的系统误差和垂直混合随深度衰减过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太平洋 海表温度 温跃层 海洋环流模式 海气耦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究进展:CMIP计划实施近20年回顾 被引量:64
4
作者 周天军 邹立维 +4 位作者 吴波 金晨曦 宋丰飞 陈晓龙 张丽霞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2-907,共16页
在系统总结过去20年从CMIP1到CMIP4世界各国模式的综合情况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气候模式参与CMIP科学试验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慨述了CMIP5的试验设计,总结了参加CMIP5的5个中国气候模式的特点。随后,从高分辨率模式研发、地球系统模式研... 在系统总结过去20年从CMIP1到CMIP4世界各国模式的综合情况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气候模式参与CMIP科学试验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慨述了CMIP5的试验设计,总结了参加CMIP5的5个中国气候模式的特点。随后,从高分辨率模式研发、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最为关键的分量——大气环流模式和海洋环流模式研发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中国模式发展面临的机遇。针对如何从国家层次协调以实现地球气候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给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最近发布的《推动气候模拟的国家战略》所提出的九条措施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 IPCC报告 大气环流模式 海洋环流模式 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系统模式 高分辨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尺度方法在中国不同区域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顾伟宗 陈丽娟 +1 位作者 李维京 陈德亮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在中国降水气候分区的基础上,利用降尺度方法进行区域夏季降水预测(RSPP),预测模型建立的基础是寻找影响区域气候的关键因子。降尺度预测模型中使用的资料有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CGCM/NCC)回报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台站观... 在中国降水气候分区的基础上,利用降尺度方法进行区域夏季降水预测(RSPP),预测模型建立的基础是寻找影响区域气候的关键因子。降尺度预测模型中使用的资料有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CGCM/NCC)回报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台站观测资料。为了避免年代际变化特征对季节尺度降水预测的影响,首先对CGCM/NCC模式输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区域平均降水资料去除年代际线性变化趋势,即去除所有预报因子场和预报对象场的长期变化趋势。然后分别计算预报对象和模式资料的预报因子场以及再分析资料的预报因子场的相关系数,把相关系数值同时达到0.05显著性检验水平的区域平均环流特征作为预测因子,保证挑选出的预测因子既能反映实际大气中预测因子与预报对象的关系,同时又是海-气耦合模式预测的高技巧信息。利用最优子集回归作为转换函数的降尺度方法建立区域夏季降水预测模型。交叉检验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区域夏季降水预测模型对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夏季降水趋势预测的准确率较高且比较稳定,其预测效果远高于CGCM/NCC直接输出降水结果。进一步对具有较高预测技巧的代表性区域的可预报性来源分析发现,物理意义明确且独立性强的预测因子有助于提高预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降尺度方法 区域降水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季风降水模拟的检验 被引量:65
6
作者 张莉 丁一汇 孙颖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1-276,共16页
以CMAP(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月平均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40年再分析资料集ERA40为观测基础,分析了当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 AR4)的17个全球海气... 以CMAP(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月平均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40年再分析资料集ERA40为观测基础,分析了当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 AR4)的17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水和环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模式基本上都能够模拟出降水由东亚东南部海洋至东亚西北部中国内陆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部分模式能够模拟出降水的部分主要模态;(2)大部分模式基本上能够模拟出中国东部陆地降水的季节进退。但同时也存在相当的差异,这包括:(1)多数模式普遍存在模拟降水量偏少、降水变幅偏小的缺陷;(2)雨带的季节推进过程与观测存在一定偏差,尤其海洋上的季节进退过程模拟较差,有的模式甚至不能模拟出东亚季风区东部海洋上大致的季节进程。因此,模式对东亚季风区降水的模拟能力还是比较有限的,需要进一步改进。多模式集合的夏季环流场以偏弱为主,不利于降水的形成,这在中国东部大陆部分比较明显。另外,空气湿度模拟值偏低、从而造成水汽输送偏弱也是导致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水模拟偏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季风降水 模拟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BCC_CM1.0)对江淮梅雨降水预报的检验 被引量:13
7
作者 司东 丁一汇 柳艳菊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7-960,共14页
以国家气候中心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BCC_CM1.0)20年的预报产品为基础,重点分析了该模式对中国江淮梅雨的预报能力以及梅雨预报中存在误差的可能原因。试验表明:BCC_CM1.0对江淮梅雨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模式基本上能够预报出气候态... 以国家气候中心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BCC_CM1.0)20年的预报产品为基础,重点分析了该模式对中国江淮梅雨的预报能力以及梅雨预报中存在误差的可能原因。试验表明:BCC_CM1.0对江淮梅雨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模式基本上能够预报出气候态下梅雨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尽管其方差贡献率和时间系数与观测相比有偏差,但模式还是能够预报出梅雨降水的主要模态。气候平均下,BCC_CM1.0模式预报的梅雨雨带位置偏北,因而预报的江淮流域长江以北降水偏多,而长江以南预报的降水偏少。同时发现模式对江淮流域梅雨期中等强度降水预报较好,雨强概率分布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而对大雨强降水和小雨强降水预报相对较差。合成分析发现,江淮流域雨带偏北、降水偏少时,模式的预报能力较好;而江淮流域雨带偏南、降水偏多时,模式预报能力相对较差。BCC_CM1.0对高度场的预报普遍偏低,尤其是在青藏高原上空有一个虚假的低值中心,对副热带高压的预报也偏弱,这样使得东亚季风区气压梯度增加,从而导致预报的东亚夏季风偏强、向北推进的幅度加大,最终致使预报的梅雨雨带偏北。此外,比湿场预报的偏差也可能是造成梅雨雨带偏北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海气耦合模式 江淮梅雨 降雨预报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海域海-气耦合模式及其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16
8
作者 吕世华 陈玉春 朱伯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5-416,共2页
在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和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基础上发展了适用于区域海 -气相互作用研究的区域海 -气耦合模式。模式采用同步耦合 ,海洋模式将海表温度提供给大气模式 ,大气模式为海洋模式提供太阳短波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 在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和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基础上发展了适用于区域海 -气相互作用研究的区域海 -气耦合模式。模式采用同步耦合 ,海洋模式将海表温度提供给大气模式 ,大气模式为海洋模式提供太阳短波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海洋与大气模式每 1 5min交换一次通量。耦合过程没有使用通量校正。使用该模式对中国南海区域1 995年 5~ 7月大气和海洋进行了模拟试验 ,将模拟结果与COADS通量强迫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 ,该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南海海洋环流和中尺度海 -气相互作用过程 ,可以用于区域海 -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 南海 海洋环流 数值模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可供ENSO预测的海气耦合环流模式及1997/1998ENSO的预测 被引量:43
9
作者 周广庆 李旭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62-70,共9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设计发展的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热带太平洋和全球大气耦合环流模式,设计了一个初始化方案,建立了ENSO预测系统,进行了系统性的预测试验。预测结果检验评估表明,该预测系统表现出较强的预报能力,赤道...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设计发展的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热带太平洋和全球大气耦合环流模式,设计了一个初始化方案,建立了ENSO预测系统,进行了系统性的预测试验。预测结果检验评估表明,该预测系统表现出较强的预报能力,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Nino3和Nino34)海表温度距平预报相关技巧高于052的预报可持续18个月,该预测系统可应用到试验性的海温预测实践中。利用该系统对1997/1998年ENSO进行了实际预测,表明预测是成功的,预测的海温距平已提供给今年我国夏季降水预测使用,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环流模式 初始化 ENSO预测 1997/1998EN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极端强降水模拟检验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莉 丁一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0-769,共10页
以1961—1999年我国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作为观测基础,初步分析了18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20世纪极端强降水的模拟能力。分析模式对不同级别降水的模拟发现,各模式模拟的我国1~10mm小雨日数普遍明显偏多;10~25mm中雨日数的模拟结... 以1961—1999年我国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作为观测基础,初步分析了18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20世纪极端强降水的模拟能力。分析模式对不同级别降水的模拟发现,各模式模拟的我国1~10mm小雨日数普遍明显偏多;10~25mm中雨日数的模拟结果总体上也以偏多为主,虽然部分模式能够模拟出我国南方存在的高值中心,但位置偏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25~50mm大雨日数在我国南方明显偏少,并且大值中心的位置基本都没能模拟出来;50mm以上暴雨日数的模拟结果也明显偏小,除MIROC3.2(hires)外大部分模式在长江以南地区的结果都未超过2d;大部分模式不能正确模拟出我国东部地区大雨日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进一步分析各模式对极端强降水的模拟发现:各模式极端强降水阈值明显低于观测;半数左右的模式模拟出了1961—1999年西北西部极端降水增加的趋势,个别模式趋势系数的大小与观测相当,大部分模式对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模拟结果呈与观测反向的变化趋势,没有模式能够模拟出我国东部地区存在的东北—华北与华中—长江中下游—华南存在的极端强降水日数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空间分布;大部分模式模拟的极端强降水日数标准差与观测结果比较接近,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对观测和各模式使用了同样的判定极端强降水发生的方法。总的来看,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极端强降水的模拟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极端强降水 模拟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混合型热带海洋-大气耦合模式I.模式构成及热带太平洋气候态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荣华 曾庆存 周广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本工作发展了一个用于研究热带海洋大气系统相互作用和ElNin~o/SouthernOs-cilation动力过程的混合型(hybrid)耦合模式,其中的大气部分为一个由一阶斜压模表示的自由大气和混合行星边界层所组成的... 本工作发展了一个用于研究热带海洋大气系统相互作用和ElNin~o/SouthernOs-cilation动力过程的混合型(hybrid)耦合模式,其中的大气部分为一个由一阶斜压模表示的自由大气和混合行星边界层所组成的简单热带大气模式(区域为热带太平洋:120°E~80°W,30°N~30°S;水平分辨率为2°×2°),海洋部分为大气物理研究所高分辨率自由表面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经纬圈方向水平分辨率分别为1°和2°,垂直方向分为不等距的14层)。两模式间的耦合是这样进行的:简单大气模式计算出海表风应力,热通量由松弛公式计算,淡水通量(蒸发与降水之差)由观测资料给定,它们一起作为海洋环流模式(OGCM)的强迫场;而OGCM计算出海表温度(SST),在其以外地区给定观测到的气候海表温度或陆地温度,作为大气模式的边界条件。本文给出采用逐日、同步耦合方案时模式对热带太平洋气候态模拟结果,表明未采用任何通量修正(fluxescorrection),耦合模式未出现气候漂移(climatedrift)现象,并且非常逼真地再现了热带太平洋气候态,特别是海表风场及相伴随的辐合带和降水、海表温度和流场及它们的季节变化。文中还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海洋 大气 耦合模式 气候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海气耦合模式中与ENSO相关的大气年际变化性
12
作者 吴爱明 倪允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73-684,共12页
利用混合海气耦合模式45 年模拟积分的结果,对模式大气的年际变化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样的海气耦合系统中,大气分量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冬、夏季异常环流型的分布与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基本相符。因此,该模式不仅能较... 利用混合海气耦合模式45 年模拟积分的结果,对模式大气的年际变化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样的海气耦合系统中,大气分量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冬、夏季异常环流型的分布与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基本相符。因此,该模式不仅能较好地再现热带太平洋的ENSO 变化性,而且能较好地再现ENSO 引起的全球大气环流的年际变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海气耦合模式 ENSO 全球大气环流 年际变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新世初期气候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艳 孙颖 S. P. Harrison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37-1350,共14页
本文尝试用一个完全耦合的大气-海洋-植被模式(Atmosphere-Ocean-Vegetatio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AOVGCM)模拟全新世初期的地球气候.模拟结果表明,耦合模式成功地再现了全新世初期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基本特征,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气... 本文尝试用一个完全耦合的大气-海洋-植被模式(Atmosphere-Ocean-Vegetatio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AOVGCM)模拟全新世初期的地球气候.模拟结果表明,耦合模式成功地再现了全新世初期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基本特征,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气候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模型支持.就全球平均而言,11ka BP冬季地表气温比现代约低1.6 K,夏季比现代低约0.3 K;大气温度从低层到高层有不同的表现,高层反映了太阳辐射的重要作用,而低层气候对下垫面(如冰川、植被和海洋等)的影响比较敏感.从区域分布来看,11 ka BP冬季大部地区比现在偏干,但热带太平洋和南半球少部地区降水偏多;夏季大部地区比现在偏湿,亚洲和非洲季风偏强,主要的季风区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初期 耦合的大气-海洋-植被模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冰气候效应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梅玉 刘屹岷 李骥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6-484,共9页
利用一个大气环流模式(AGCM)和一个全球耦合海气模式(COAGCM),模拟了北极海冰边界范围的变化对月平均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极冰边缘的异常完全可以改变中高纬度某些地区的局地气候。受冷源的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冷高... 利用一个大气环流模式(AGCM)和一个全球耦合海气模式(COAGCM),模拟了北极海冰边界范围的变化对月平均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极冰边缘的异常完全可以改变中高纬度某些地区的局地气候。受冷源的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冷高压加强,低纬度暖高压减弱。同时利用一个全球三维大气环流模式,作了海冰反照率参数化的数值试验,用两种不同的海冰反照率参数化方案,检验对地表面温度、海平面气压、极地表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影响。模拟试验表明了冰雪圈反照率的反馈作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大气环流模式 耦合海气模式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模拟对海表驱动场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敏感性分析
15
作者 肖斌 舒启 乔方利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基于全球海洋-海冰耦合数值模式,研究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海表驱动场对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和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模拟的影响。敏感性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海... 基于全球海洋-海冰耦合数值模式,研究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海表驱动场对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和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模拟的影响。敏感性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海表驱动场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不同不仅会影响SST的模拟,而且会显著影响AMOC强度的模拟。相比高时间分辨率的海表驱动场,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降低会造成AMOC模拟强度的减弱和SST的升高。月平均驱动场驱动的AMOC比6h分辨率驱动场驱动的控制实验减少6.7Sv,降低了34%;同为6h分辨率,粗空间分辨率大气驱动场模拟的AMOC比高空间分辨率实验减少1.4Sv,降低了7%。对海洋上层流场和海表热通量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海表风场的减弱是导致AMOC减弱和SST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数值模拟 海洋-海冰耦合数值模式 海表驱动场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辐射背景下大西洋热盐环流下沉区混合层深度变化
16
作者 李菁楠 陈学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6-684,共9页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4种最新辐射强迫情景,利用ECHAM5/MPI-OM(European Centre Hamburg Model 5/Max Planck Institute Ocean Model)气候模式输出的1850—2300年逐月混合层...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4种最新辐射强迫情景,利用ECHAM5/MPI-OM(European Centre Hamburg Model 5/Max Planck Institute Ocean Model)气候模式输出的1850—2300年逐月混合层深度、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数据,分析大西洋热盐环流下沉区混合层深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辐射强迫增加,热盐环流下沉区混合层深度下降,混合层深度振荡周期在格陵兰-冰岛-挪威海(Greenland Sea–Iceland Sea–Norwegian Sea,GIN)海域减小,在拉布拉多海(Labrador Sea,LAB)海域变化不大;与GIN海域相比,LAB海域混合层深度对辐射强迫变化更敏感;两海区温度对混合层深度的影响时间较长,混合层深度对盐度的变化反应迅速;混合层深度变化的主导因素在LAB海域中为盐度,而在GIN海域,低辐射强迫下温度主导混合层深度变化,中高辐射强迫下温度与盐度共同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强迫 混合层 热盐环流 代表性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s) 海气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