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义破裂活动准则 被引量:2
1
作者 童亨茂 张宏祥 +2 位作者 侯泉林 陈正乐 侯贵廷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共12页
岩石破裂及其后续活动是最基本的构造变形方式,然而,经典的破裂准则(Coulomb-Mohr准则、Griffith准则和以Byerlee律为代表的滑动摩擦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同方面的局限。文章在经典破裂准则的基础上,从产生破裂(扩张破裂和剪切破裂)的... 岩石破裂及其后续活动是最基本的构造变形方式,然而,经典的破裂准则(Coulomb-Mohr准则、Griffith准则和以Byerlee律为代表的滑动摩擦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同方面的局限。文章在经典破裂准则的基础上,从产生破裂(扩张破裂和剪切破裂)的物理本质出发,结合广义剪切活动准则和长期的研究实践,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广义破裂活动准则”。该准则用统一的无量纲因子(破裂活动趋势因子)来表达扩张破裂活动和剪切破裂活动,可以用来定量判断任意介质、在任意三轴应力状态下、任意方位界面(包括先存薄弱面和非薄弱面)发生破裂活动的可能性以及破裂的类型,把Coulomb-Mohr准则、Byerlee律和Griffith准则统一起来,将破裂(fracturing)扩展到破裂活动(fracturing activity)。该准则在与破裂活动相关的资源勘探开发(如页岩气、干热岩等)、灾害(如地震与滑坡等)预测和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 破裂活动 先存构造 coulomb-Mohr准则 Byerlee律 Griffith准则 广义破裂活动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Mohr-Coulomb强度准则下的扩孔问题解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邹金锋 彭建国 +2 位作者 张进华 罗恒 安爱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0-97,共8页
将圆孔周围的围岩分为弹性和塑性应力区,考虑土体受力后的剪胀特性,根据Mohr-Coulomb非线性强度准则、应力平衡条件、大小变形理论和非关联流动准则,推导出排水情况下土体发生大、小变形时扩孔问题的塑性区应力、应变和位移场解析,并给... 将圆孔周围的围岩分为弹性和塑性应力区,考虑土体受力后的剪胀特性,根据Mohr-Coulomb非线性强度准则、应力平衡条件、大小变形理论和非关联流动准则,推导出排水情况下土体发生大、小变形时扩孔问题的塑性区应力、应变和位移场解析,并给出大、小变形情况下塑性区半径和极限扩孔压力的非线性解答。与现有理论的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上述理论具有一定的有效性。通过分析可知,大变形时的塑性应变比小变形时的大;随着m值的增大,扩孔压力逐渐增大且与rp/au为非线性关系;大变形时的扩孔压力要比Vesic等人的理论值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胀 非线性Mohr—coulomb强度准则 扩孔压力 塑性区半径 大变形 非关联流动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低渗透砂岩破裂准则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戴俊生 汪必峰 马占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3-395,共3页
在裂缝的定量研究中,通常需要选用一定的破裂准则来确定岩石在应力作用下裂缝形成时间以及裂缝的方向。构造裂缝往往不是以单一的形态出现,有张裂缝,也有共轭剪裂缝,甚至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张剪缝,因此,实际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张裂缝准则... 在裂缝的定量研究中,通常需要选用一定的破裂准则来确定岩石在应力作用下裂缝形成时间以及裂缝的方向。构造裂缝往往不是以单一的形态出现,有张裂缝,也有共轭剪裂缝,甚至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张剪缝,因此,实际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张裂缝准则和剪裂缝准则。在莫尔-库仑与格里菲思破裂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力学实验,建立了适于低渗透砂岩储集层的岩石破裂判断准则,张裂缝准则选用格林菲斯准则,剪裂缝准则选用莫尔-库仑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低渗透 破裂 库仑-莫尔摩尔准则 格里菲思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hr-Coulomb准则点安全系数的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星 王乐华 +1 位作者 刘君健 王家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102,共3页
针对隧道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评价问题,基于Mohr-Coulomb准则,采用FLAC3D自带Fish语言,编制了相应Mohr-Coulomb准则点安全系数程序,并结合实例评判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自编程序计算的安全系数小于1的区域与FLAC3D软... 针对隧道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评价问题,基于Mohr-Coulomb准则,采用FLAC3D自带Fish语言,编制了相应Mohr-Coulomb准则点安全系数程序,并结合实例评判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自编程序计算的安全系数小于1的区域与FLAC3D软件计算的塑性区分布范围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法合理有效、简便、易被工程界所接受,并通过求解围岩稳定的安全系数建立评价指标,为锚杆和衬砌支护提供合理的支护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r—coulomb准则 点安全系数 隧道 围岩 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岩石损伤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77
5
作者 曹文贵 张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从探讨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新的岩石微元强度表示方法及其服从Weibull随机分布的特点出发,基于岩石三轴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建立了反映岩石破裂全过程的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Weibull分布参数对岩石损伤软化统计... 从探讨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新的岩石微元强度表示方法及其服从Weibull随机分布的特点出发,基于岩石三轴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建立了反映岩石破裂全过程的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Weibull分布参数对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的影响,并结合岩石三轴应力应变试验曲线的特征,对岩石损伤软化统计本构模型进行了合理修正.与试验结果及前人研究结果比较,该模型形式简单,能更好地反映工程实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裂 微元强度 WEIBULL分布 MOHR-coulomb准则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蠕变破裂判定准则及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何峰 王来贵 +1 位作者 赵娜 张立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应用最大拉应力理论以及最大拉应力单元追踪法,模拟流变变形过程中裂纹的萌生、扩展和汇聚,建立蠕变破裂判断准则;应用FEPG软件平台,编制蠕变破裂模块,从受法向力作用下的蠕变破裂,分析其各设定监测点随时间不同方向位移变化的规律;通... 应用最大拉应力理论以及最大拉应力单元追踪法,模拟流变变形过程中裂纹的萌生、扩展和汇聚,建立蠕变破裂判断准则;应用FEPG软件平台,编制蠕变破裂模块,从受法向力作用下的蠕变破裂,分析其各设定监测点随时间不同方向位移变化的规律;通过对层状边坡蠕变破裂模拟与海州煤矿监测数据对比可知,两者可以很好的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边坡 蠕变破裂 破坏准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340/590DP钢温热成形破裂准则提出及成形极限预测 被引量:6
7
作者 郭玉琴 王帅 +2 位作者 朱新峰 李富柱 陈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共6页
针对B340/590DP双相钢在强塑积较高的温度区间150℃-300℃内变形时应变硬化指数n、强化系数K等材料参数随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变化波动较大、规律性不强的特点,采用分段双线性插值方法,提出了综合考虑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应变路径影响的... 针对B340/590DP双相钢在强塑积较高的温度区间150℃-300℃内变形时应变硬化指数n、强化系数K等材料参数随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变化波动较大、规律性不强的特点,采用分段双线性插值方法,提出了综合考虑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应变路径影响的B340/590DP双相钢温热成形应力-应变模型和韧性破裂准则。并借助有限元仿真技术,通过比较不同变形路径下的仿真结果与胀形实验结果,修正仿真模型及韧性破裂准则中与应变路径相关的系数,获得其与应变路径系数r的函数关系。最后,将应力-应变模型和破裂准则引入DYNAFORM软件预测板材的温热成形极限,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所建模型和破裂准则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温热成形 成形极限 破裂准则 应力应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黏弹-塑性海冰动力学本构模型 被引量:15
8
作者 季顺迎 沈洪道 +2 位作者 王志联 奚海莉 岳前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30,共12页
针对中小尺度下海冰动力作用过程中的漂移、重叠和堆积特征,在连续介质力学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黏弹塑性海冰动力学本构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四部分,即海冰在屈服前的Kelvin Vogit黏弹模型、海冰塑性屈服的Mohr Coulomb准则、屈服后相关联... 针对中小尺度下海冰动力作用过程中的漂移、重叠和堆积特征,在连续介质力学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黏弹塑性海冰动力学本构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四部分,即海冰在屈服前的Kelvin Vogit黏弹模型、海冰塑性屈服的Mohr Coulomb准则、屈服后相关联的正交流动法则和影响海冰强度的静水压力.采用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对规则海域内的海冰堆积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其结果与传统黏塑性模型、改进的黏塑性模型和经典冰坝理论的解析解相符,可合理地模拟海冰堆积的动力过程.为进一步检验该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的适用性,对渤海海冰的动力过程进行了48h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海冰卫星遥感现场观测资料一致.通过与传统的黏塑性和改进的黏塑性模型结果的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黏弹塑性模型在中小尺度海冰动力学模拟中的可靠性.在以上海冰堆积的数值试验和渤海海冰动力学模拟中均采用了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SPH)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动力学 本构模型 黏塑性 黏弹-塑性 Mohr—coulomb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ulomb准则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数值验证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璐 沈新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318-3322,共5页
以连续介质不可逆热力学为基础,采用了Mohr-Coulomb屈服准则,提出混凝土塑性损伤耦合的新的本构方程。在该模型中采用了塑性应变εp、各向同性损伤标量D作为内变量。这个新的本构关系模型严格满足热力学的基本方程。以不同围压作用下混... 以连续介质不可逆热力学为基础,采用了Mohr-Coulomb屈服准则,提出混凝土塑性损伤耦合的新的本构方程。在该模型中采用了塑性应变εp、各向同性损伤标量D作为内变量。这个新的本构关系模型严格满足热力学的基本方程。以不同围压作用下混凝土试件的单轴压缩行为为例,采用开发的程序进行了局部水平上本构模型数值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损伤演化数值结果符合试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lomb塑性准则 塑性 损伤 本构 数值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ulomb 准则与 Griffith Mohr 准则的一致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喜荣 冯秋喜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5期468-470,共3页
通过对用主应力表示的Coulomb准则与Grifith准则的比较分析,揭示了Coulomb准则不仅与Grifith,Mohr准则有很好的一致性,而且在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方面比Grifith,Mohr准则更加实用和方便... 通过对用主应力表示的Coulomb准则与Grifith准则的比较分析,揭示了Coulomb准则不仅与Grifith,Mohr准则有很好的一致性,而且在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方面比Grifith,Mohr准则更加实用和方便。同时提出了确定Coulomb准则强度曲线的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lomb准则 G-M准则 岩土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l-2Zr-1Mo-1V板材热成形的韧性破裂准则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靖 詹梅 +3 位作者 王贤贤 赵彬 王敏 杨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94-2300,共7页
为精确预测Ti-6Al-2Zr-1Mo-1V板材热成形过程中的破裂现象,通过实验与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基于C&L,R&T和Oyane的钛合金板材热成形韧性破裂准则。首先,进行不同温度及应变速率下的钛合金板材单轴等温拉伸实验,得到不同温... 为精确预测Ti-6Al-2Zr-1Mo-1V板材热成形过程中的破裂现象,通过实验与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基于C&L,R&T和Oyane的钛合金板材热成形韧性破裂准则。首先,进行不同温度及应变速率下的钛合金板材单轴等温拉伸实验,得到不同温度及应变速率下的破裂应变。随后,基于得到的破裂应变,利用有限元模拟及点追踪方法得到上述不同韧性破裂准则的损伤参数,通过引入Zener-Holloman参数lnZ,建立损伤参数随温度和应变速率变化的模型。最后,综合考虑变形历史、温度及应变速率对板材破裂的影响,建立基于C&L,R&T和Oyane准则的钛合金板材热成形韧性破裂准则,并将建立的韧性破裂准则应用到钛合金锥形件热旋成形破裂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破裂应变随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逐渐增大;不同韧性破裂准则的损伤参数随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变化与破裂应变的相同;Oyane准则预测准确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2Zr-1Mo-1V板材 韧性破裂准则 热成形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gi-Coulomb强度准则的井壁稳定性力学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高仁 史亚红 +1 位作者 夏宏泉 韩龙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0-75,共6页
传统井壁坍塌失稳分析模型是基于M-C破坏准则而建立的,该方法忽略了中间主应力对岩石强度的影响,常使得预测的钻井液密度过于保守。为此,引入考虑中间主应力的Mg-C破坏准则建立任意井眼的井壁稳定性评价新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法分析了不... 传统井壁坍塌失稳分析模型是基于M-C破坏准则而建立的,该方法忽略了中间主应力对岩石强度的影响,常使得预测的钻井液密度过于保守。为此,引入考虑中间主应力的Mg-C破坏准则建立任意井眼的井壁稳定性评价新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法分析了不同地应力状态下的井斜角和方位角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g-C准则克服了M-C准则忽略中间主应力低估岩石强度的影响,其计算结果略低于M-C准则的计算结果,有助于提高钻速,降低钻井成本;正断层地应力状态时,沿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钻进时,井壁稳定性最好;走滑断层地应力状态时,沿最大与最小水平主应力之间的某一临界角钻进时井壁最稳定;逆断层地应力状态时,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钻进时井壁最稳定;该模型有助于指导现场钻井井眼轨迹的优化设计及安全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稳定 Mogi-coulomb破坏准则 坍塌压力 破裂压力 钻井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盘弹塑性盘破裂准则的建立及变厚度轮盘破裂转速预测 被引量:22
13
作者 万江艳 周柏卓 《航空发动机》 2011年第5期4-6,10,共4页
建立了与材料延伸率相关的轮盘弹塑性破裂准则。为了验证所提出破裂准则的正确性,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对变厚度轮盘破裂试验件的破裂转速进行了预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吻合很好。
关键词 轮盘 破裂准则 破裂转速 材料非线性 非线性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烈度分布确定华北历史地震破裂区的经验准则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晓健 闻学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79,共18页
地震破裂区是地震时沿发震断裂带的同震错动面或破裂面在地表的垂直投影区域,指示了震源断层/破裂的位置与尺度。确定过去长期的强震/大地震破裂区是鉴别地震空区、研究与预测强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对于现代强震,破裂区可运用多种现代... 地震破裂区是地震时沿发震断裂带的同震错动面或破裂面在地表的垂直投影区域,指示了震源断层/破裂的位置与尺度。确定过去长期的强震/大地震破裂区是鉴别地震空区、研究与预测强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对于现代强震,破裂区可运用多种现代技术方法确定,但对于历史强震,破裂区确定的方法需要探索与发展。以华北地区为例,研究利用烈度/等震线资料、结合地震构造与震区地表地质环境等信息确定历史强震破裂区的方法,并开展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现代地震破裂区延伸的烈度区间与极震区烈度、震区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基于这种关系建立了2条经验准则,可分别用于根据烈度分布确定华北2类震区环境(基岩区和厚层第四纪松散堆积覆盖区)历史强震破裂区的位置与延伸。文中还提出通过综合地震构造、现代小震/余震分布等信息,辅助确定历史强震破裂区横向宽度的思路与途径。作为应用试验,文中确定了5次历史地震的破裂区,结果表明本文发展的经验准则及相应方法适用于华北地区历史强震破裂区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破裂 烈度-破裂区关系 准则与方法 华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或拉伸流场中液滴的变形和破裂准则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红光 董守平 姜雪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24期3896-3899,3908,共5页
论述了剪切或拉伸流场中描述液滴形变的两个典型变量即变形度和取向角;介绍了影响液滴形变的粘度比、毛细管数、雷诺数、韦伯数、Pecletnumber和Elasticitynumber等无量纲参数以及液滴形变的表面形状函数;总结了液滴的破裂准则。
关键词 剪切流场 拉伸流场 变形度 取向角 无量纲参数 破裂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样三轴压缩的破坏形式和Coulomb强度准则 被引量:47
16
作者 尤明庆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79-185,共7页
尽管岩样轴向承载能力与围压成线性关系 ,但岩样在围压下轴向压缩破坏的断面 ,并不能由Coulomb准则准确预示。截面倾角在 45°± 2附近时 ,基于粘聚力和内摩擦力的承载能力变化不大 ,实际破坏面的方位与岩样内部层理、缺陷... 尽管岩样轴向承载能力与围压成线性关系 ,但岩样在围压下轴向压缩破坏的断面 ,并不能由Coulomb准则准确预示。截面倾角在 45°± 2附近时 ,基于粘聚力和内摩擦力的承载能力变化不大 ,实际破坏面的方位与岩样内部层理、缺陷等有关。砂岩具有明显的颗粒 ,岩样破裂面通常含有部分圆锥面 ,并不完全是平面 ,而石灰岩、煤的颗粒细微 ,破裂面则多是平面。对高径比为 2的圆柱岩样 ,在围压影响系数大于 4或内摩擦角达到 3 6 87°之后 ,倾角 45°± 2的平面将起止于岩样的端面 ,而不是侧面 ,难以利用Coulomb准则分析岩样的承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样 破坏形式 破裂 强度准则 内摩擦系数 三轴压缩 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准则巷道围岩应变软化与破裂膨胀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8-113,共6页
为了得到考虑围岩应变软化、破裂膨胀和中间主应力情况下的巷道围岩弹塑性解,基于非关联流动法则和DruckerPrager准则,引入中间主应力系数,建立软化和膨胀模型,得到了巷道变形、破裂区和塑性区半径的解析式,并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 为了得到考虑围岩应变软化、破裂膨胀和中间主应力情况下的巷道围岩弹塑性解,基于非关联流动法则和DruckerPrager准则,引入中间主应力系数,建立软化和膨胀模型,得到了巷道变形、破裂区和塑性区半径的解析式,并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中间主应力增大,巷道变形、破裂区和塑性区半径先减后增;围岩软化越严重,对巷道变形、破裂区和塑性区半径影响越显著;软化阶段的膨胀行为对塑性区半径不产生影响,但影响巷道破裂区半径和变形;残余阶段的膨胀行为对破裂区和塑性区半径不产生影响,但影响巷道的变形;巷道变形、破裂区和塑性区半径随支护阻力增大而减小,且原岩应力越大,支护对变形影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准则 圆形巷道 应变软化 破裂膨胀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能量准则用于1995年河北沙城M_L 4.1地震序列破裂性质的探讨
18
作者 刘博研 史保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97-1803,共7页
运用变分原理,我们得到了最小地震波辐射能量约束准则并用于研究震源的物理过程.通过研究1995年ML4.1河北沙城地震序列主震和余震的动力学过程,可知主震和余震震源的动态破裂过程明显不同;ML4.1主震的破裂速度与瑞利波速相近,约为剪切... 运用变分原理,我们得到了最小地震波辐射能量约束准则并用于研究震源的物理过程.通过研究1995年ML4.1河北沙城地震序列主震和余震的动力学过程,可知主震和余震震源的动态破裂过程明显不同;ML4.1主震的破裂速度与瑞利波速相近,约为剪切波速度的0.89倍;而28个余震的破裂速度远远小于剪切波速度,大约是剪切波速度的0.05到0.55倍.根据裂纹扩展模型,计算得到其余震的地震波辐射效率多在10%以下,这也说明了余震的地震效率较低.我们认为余震震源的动态破裂过程应与断层内部新生裂纹的扩展有关,而非简单的岩体间的相对滑动.余震震源的动态破裂传播与破裂能占主导地位的小地震有关.这些小震所带来的破裂能也导致了断层的进一步扩展.在对该地震序列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主震与余震的震源破裂过程在能量分配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当地震断层尺度相当小时,破裂能的贡献不能忽略,它的大小将显著地影响地震波辐射能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动过头 分数应力降 裂纹扩展 地震波辐射能 破裂 最小能量约束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yane准则的金属板材渐进成形破裂预测
19
作者 李军超 龚鹏程 +1 位作者 杨世涛 王维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6-52,共7页
针对渐进成形中的破裂缺陷,将Oyane准则引入数值模拟中,有效预测了渐进成形中金属板料的成形极限.首先,针对DC56D+Z钢板,基于获取的Oyane准则材料参数,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确定了破裂积分值I=4为破裂的临界条件.然后,基于响应面法建立了... 针对渐进成形中的破裂缺陷,将Oyane准则引入数值模拟中,有效预测了渐进成形中金属板料的成形极限.首先,针对DC56D+Z钢板,基于获取的Oyane准则材料参数,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确定了破裂积分值I=4为破裂的临界条件.然后,基于响应面法建立了工艺参数与I积分值之间的非线性模型,且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得出:该数值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最大破裂积分I值,I值随着成形角α、层间距Δz和工具头直径d的增大而增大,3个工艺参数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且α&Δz、α&d两种组合的交互作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成形 Oyane准则 破裂预测 工艺参数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泥岩间互地层破裂准则选取及在裂缝穿透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卢虎胜 张俊峰 +2 位作者 李世银 邹军 刘爱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19,共6页
针对目前存在的多种岩石破裂准则,以某油气田裂缝性砂泥岩储层为例,在岩心裂缝观察和岩石力学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数理统计和公式推导的方法,建立适用于地下低渗透砂岩和泥岩间互地层的破裂判断准则,并基于构造应力场与裂缝参数之间的定... 针对目前存在的多种岩石破裂准则,以某油气田裂缝性砂泥岩储层为例,在岩心裂缝观察和岩石力学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数理统计和公式推导的方法,建立适用于地下低渗透砂岩和泥岩间互地层的破裂判断准则,并基于构造应力场与裂缝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实现砂泥互层时裂缝穿透程度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压缩状态下,砂泥岩间互地层破裂判据适用两段式莫尔-库仑准则,但在拉张应力状态下,莫尔-库仑准则不适用,改用格里菲斯准则;砂、泥岩力学参数存在差异,同样受力变形条件下,裂缝先在砂岩中产生,再向泥岩中垂向延伸扩展,并发生一定产状的变化;泥岩厚度为5 m是裂缝能否穿透的临界值,多数裂缝会终止于砂泥岩界面处;相同的受力条件下砂岩越薄越容易产生裂缝,泥岩厚度达到20 m时砂岩厚度的变化对砂岩裂缝延伸进泥岩中的发育程度和裂缝密度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间互层 构造应力 裂缝密度 破裂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