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0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轻量化CNN的调制识别及其在ARM Cortex-M嵌入式平台的应用
1
作者 代滔滔 佃松宜 郭斌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270,共8页
针对无线通信中的调制信号识别,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轻量化CNN调制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连续多次卷积运算提取信号的空间特征,利用全连接层对特征进行维度映射,通过Softmax层输出识别概率,实... 针对无线通信中的调制信号识别,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轻量化CNN调制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连续多次卷积运算提取信号的空间特征,利用全连接层对特征进行维度映射,通过Softmax层输出识别概率,实现对多类信号调制方式的识别。将训练好的轻量化CNN模型经X-CUBE-AI压缩后部署到STM32F405RGT6嵌入式微控制器中,并使用RADIOML2016.10a数据集对部署后的模型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轻量化CNN模型仅占用1474.6 KiB Flash和150 KiB RAM,与其他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相比具有较少的参数量,在信噪比为0 dB及以上时识别准确率最高可达81.8%,且在ARM Cortex-M嵌入式平台上可以取得和PC平台相媲美的调制信号识别效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信号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轻量化CNN 部署 ARM cortex-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ular cortex sends excitatory projections to GABAergic neurons in the 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 in rats
2
作者 CHEN Yingbiao SHI Zhen +3 位作者 YIN Junbin BAI Yang FAN Qitong LI Yunqing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1-421,共11页
Objective:To anatomically and phenotypically characterize the insular cortex(IC)-nucleus tractus soli-tari(NTS)neural pathway.Methods:Adul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experimental cohorts for neu... Objective:To anatomically and phenotypically characterize the insular cortex(IC)-nucleus tractus soli-tari(NTS)neural pathway.Methods:Adul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experimental cohorts for neural circuit tracing.Anterograde labeling was achieved by injecting anterograde self-complementary adeno-associated viruses(scAAVs)into the IC.Retrograde tracing involved NTS injections of either retrograde scAAVs or FluoroGold(FG),combined with immunofluorescence histochemical staining to identify IC-originating projection neurons.For postsynaptic neurochemical phenotype characterization,IC was injected with AAV2/1-CaMKII-Cre,while a mixture of AAV2/9-Syn-DIO-mCherry and AAV2/9-VGAT1-EGFP was injected into the NTS.The rats were allowed to survive for one week following scAAVs or FG injection or four weeks after recombinase-dependent systems injection.Then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and serial brain sections were prepared for immunofluorescence histochemical staining(brain section containing FG)and subsequent fluorescence/confocal microscopic analysis.Results:(1)Anterograde viral tracing re-vealed dense axonal terminals from the IC projecting to the medial subnucleus of the NTS,while retrograde tracing re-vealed that IC neurons projecting to the NTS were predominantly localized within the dysgranular layer;(2)IC-NTS projection neurons were exclusive glutamatergic(100%,n=3);(3)NTS neurons receiving IC inputs were mainly lo-calized in the medial subnucleus,and were predominantly GABAergic(79.8±3.2%,n=3).Conclusion:The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descending pathway from excitatory neurons of the IC terminates onto inhibitory neurons of the NTS,which might represent a potential neuromodulatory target for visceral pain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us tractus solitari(NTS) insular cortex(IC) anterograde transmonosynaptsis glutamatergic neurons GABAergic neurons R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rtex-M4的CNTR/CTRU密钥封装高效实现 被引量:1
3
作者 魏汉玉 郑婕妤 赵运磊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9-607,共19页
量子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有的公钥密码体制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抵抗量子计算的攻击,后量子密码成为当前密码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ARM Cortex-M4作为低功耗嵌入式处理器,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设备中,在其上... 量子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有的公钥密码体制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抵抗量子计算的攻击,后量子密码成为当前密码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ARM Cortex-M4作为低功耗嵌入式处理器,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设备中,在其上部署后量子密码算法将为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CNTR和CTRU是我国学者提出的NTRU格基密钥封装方案,相比于基于LWE技术路线的格基密钥封装方案在安全性和其他性能上具有综合优势,并在我国密标委得到立项.本文工作首次在ARM Cortex-M4平台上高效紧凑地实现了CNTR和CTRU方案,充分利用单指令多数据(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SIMD)指令,调整运算结构和指令安排,优化核心的多项式运算,从而在算法实现速度和堆栈空间上进行全面优化升级.本文主要工作如下:本文首次在ARM Cortex-M4上实现耗时模块多项式中心二项分布采样,采样速度提升32.49%;使用混合基数论变换(Number Theoretic Transform,NTT)加速非NTT友好多项式乘法运算,充分利用浮点单元(Floating-Point Unit,FPU)寄存器,在NTT实现中采用层融合技术,最大化减少加载和存储等耗时指令使用,使得正向NTT和逆向NTT的速度分别提升84.24%、81.15%;通过NTT过程系数范围分析进行延迟约减,进而减少约减次数,并使用改进的Barrett约减和Montgomery约减技术实现降低约减汇编指令条数;使用循环展开技术实现多项式求逆,优化多项式求逆这一耗时过程,速度优化率为68.85%;针对解密过程中的非NTT友好素数模数多项式环乘法,采用多模数NTT和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CRT)结合的方法进行加速,完成解密过程96.26%的速度提升;使用空间复用的方法优化堆栈空间,CNTR和CTRU的堆栈空间分别减少了29.86%、28.17%.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技术大幅提升了算法实现效率,与C参考实现相比,CNTR和CTRU的整体速度优化率分别为85.54%、85.56%.与其他格基密钥封装方案最新ARM Cortex-M4实现相比,本文的优化实现在速度、空间和安全性上具有综合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量子密码 密钥封装方案 数论变换 多项式运算 ARM cortex-M4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方位影响定向运动员地图表征的脑认知特征——来自行为和fNIRS的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龙 赵明生 刘阳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空间方位条件下定向运动员地图表征的行为表现及脑认知特征。方法:以32名定向运动员为被试,采用组内设计,借助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进行不同空间方位(正常方位、旋转方... 目的:探讨不同空间方位条件下定向运动员地图表征的行为表现及脑认知特征。方法:以32名定向运动员为被试,采用组内设计,借助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进行不同空间方位(正常方位、旋转方位)地图表征任务测试,同步采集行为学数据和前额叶皮层氧合血红蛋白(HbO_(2))浓度。结果:1)相较于正常方位,旋转方位地图表征的任务绩效显著降低,表现为正确率下降,反应时升高。2)随着空间方位的旋转,HbO_(2)浓度升高,具体差异脑区为背外侧前额叶和腹外侧前额叶,且背外侧前额叶的HbO_(2)浓度与正确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空间方位制约着定向运动员的地图表征能力,旋转方位地图表征需要动用更多的脑功能活动完成信息处理任务,表现出更多的认知资源消耗,背外侧前额叶和腹外侧前额叶脑区在旋转方位的地图表征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运动 地图表征 空间方位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前额叶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多元整合声对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疗效及对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庆春 李蓓 冯燚源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评价短期多元整合声(multiple integrated sound,MIS)对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治疗效果,基于氧合血红蛋白浓度(oxygenated hemoglo-bin,HbO)探讨MIS对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影响并分析短期MIS疗效与耳鸣患者大脑皮层... 目的评价短期多元整合声(multiple integrated sound,MIS)对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治疗效果,基于氧合血红蛋白浓度(oxygenated hemoglo-bin,HbO)探讨MIS对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影响并分析短期MIS疗效与耳鸣患者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窄带噪声治疗,试验组采用MIS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5 min。采用耳鸣致残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采用功能性近红外线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采集额极皮层HbO浓度(frontal polar cortex-HbO,FPC-HbO)、背外侧前额叶皮层HbO浓度(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HbO,DPFC-HbO)、颞叶皮层HbO浓度(temporal cerebral cortex-HbO,TL-HbO)、枕叶皮层HbO浓度(occipital cerebral cortex-HbO,OL-HbO)、顶叶皮层HbO浓度(parietal cerebral cortex-HbO,PL-HbO)。结果治疗前,两组TH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H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试验组TH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VA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PFC-HbO、TL-HbO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C-HbO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HbO、OL-Hb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FPC-HbO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PC血流动力学地形图无明显改变,试验组治疗前后FPC血流动力学改变为HbO浓度降低。试验组FPC-HbO差值与VA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0.540,P<0.05)。结论短期MIS可改变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额极皮层神经活动,降低其耳鸣程度,额极皮层神经活动的改变与耳鸣痛苦程度的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声治疗 多元整合声治疗 额极皮层 氧合血红蛋白 耳鸣致残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简化评估胎儿双侧外侧裂
6
作者 何冠南 陈曦 +4 位作者 宋燕 白艳 梁蓉 李钱梅 赵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1-875,共5页
目的观察以产前超声简化评估胎儿双侧外侧裂的可行性及其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纳入513名孕20~34周孕妇,采用经腹部超声基于穹窿柱横切面扫查胎儿双侧外侧裂,记录双侧外侧裂显示率及形态等特征并对其进行简易分级(3级);对存在异常胎儿行MR... 目的观察以产前超声简化评估胎儿双侧外侧裂的可行性及其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纳入513名孕20~34周孕妇,采用经腹部超声基于穹窿柱横切面扫查胎儿双侧外侧裂,记录双侧外侧裂显示率及形态等特征并对其进行简易分级(3级);对存在异常胎儿行MR检查、羊水/脐血检查,或于出生后对脐带组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记录妊娠结局。结果500胎未见异常而娩出,新生儿皮质发育正常;13胎产前超声显示外侧裂异常。经腹超声于穹窿柱横切面对胎儿双侧外侧裂的显示率为92.20%(473/513)。孕20~34周胎儿双侧外侧裂形态可分为3级:1级为浅弧形,见于孕20~22周;2级为钝角或直角大平台,见于22~26周;3级为锐角大平台,见于25~34周。随孕周增加,500胎正常胎儿近场侧外侧裂形态与远场侧外侧裂发育一致。13胎异常胎儿中,胎儿期8胎双侧外侧裂均异常、5胎单侧异常;胎儿MR检查及其中9胎羊水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均提示大脑皮质发育异常。结论产前超声通过于穹窿柱横切面进行简化分级可较便利、准确地评估胎儿外侧裂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大脑皮质 超声检查 外侧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鲜皮化学成分研究
7
作者 刘艳 温田田 +4 位作者 孙野 陈庆山 张丽莉 匡海学 杨炳友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2-821,共10页
目的研究白鲜皮化学成分。方法白鲜皮70%乙醇提取物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MCI、ODS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3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1)、芹菜素(2)、儿茶素(3)、... 目的研究白鲜皮化学成分。方法白鲜皮70%乙醇提取物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MCI、ODS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3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芦丁(1)、芹菜素(2)、儿茶素(3)、橙皮素(4)、leonuriside A(5)、草夹竹桃苷(6)、2-methoxy-4-acetylphenol-O-α-rhamnopyranosyl-(1″-6′)-β-glucopyranoside(7)、香草酸(8)、没食子酸(9)、4-羟基苯甲酸(10)、苯甲酸(11)、involcranoside B(12)、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bphenylethyl-rutinoside(14)、1-溴萘(15)、升麻素(16)、9(S),12(S),13(S)-trihydroxyoctadeca-10(E),15(Z)-dienoic acid(17)、methyl-9,12,13-trihydroxyoctadeca-10,15-dienoate(18)、7,8-dihydroxy-9,12(Z,Z)-octadecadienoic acid(19)、斑鸠菊酸(20)、9,10(erythro)-dihydroxy-11E-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21)、(7Z,9E,13Z)-11-hydroxyhexadeca-7,9,13-trienoic acid(22)、(7Z,10Z,14E,16Z,19Z)-13-hydroxydocosa-7,10,14,16,19-pentaenoic acid(23)、(9E)-8,11,12-trihydroxyoctadecenoic acid methyl ester(24)、n-hexanol-O-rutinoside(25)、己基β-槐苷(26)、3-pentyl 6′-(3-hydroxy-3-methylglutaryl)-β-D-glucopyranoside(27)、3-methylbut-3-enyl-6-O-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28)、3-methyl-but-2-en-1-ylβ-D-glucopyranoside(29)、3-methylbutan-1-ol-β-D-glucopyranoside(30)、孕烯醇酮(31)、2-butoxytetrahydrofuran(32)、psydrin(33)。结论化合物2~4、8~13、15~16、25~28、32~33为首次从芸香科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皮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通过调控前扣带回皮层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缓解束缚应激诱导的小鼠焦虑样行为
8
作者 陈昌锋 方勤 +2 位作者 高银环 王烈成 陈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2-968,共7页
目的探究前扣带回皮层锥体神经元调控丰富环境缓解束缚应激致焦虑样行为的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分为3组:正常组(CON)、束缚组(RS)和丰富环境组(RS+EE),8只/组。CON组正常实验室环境饲养,RS组给与2 h/d连续3 d的束缚应激,RS+EE组在给与... 目的探究前扣带回皮层锥体神经元调控丰富环境缓解束缚应激致焦虑样行为的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分为3组:正常组(CON)、束缚组(RS)和丰富环境组(RS+EE),8只/组。CON组正常实验室环境饲养,RS组给与2 h/d连续3 d的束缚应激,RS+EE组在给与2 h/d连续3 d的束缚应激的同时EE下饲养。利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焦虑样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小鼠ACC区c-Fos的变化,采用膜片钳实验检测小鼠PynACC兴奋性的变化,进一步检测PynACC的mEPSC和mIPSC的发放频率和幅度,以评估突触传递的变化。结果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与CON组比较,RS组小鼠在开臂的停留时间减少(P<0.01),进入开臂的次数减少(P<0.05);与RS组比较,RS+EE组小鼠在开臂的停留时间增加(P<0.01),进入开臂的次数增加(P<0.05);旷场实验中,与CON组比较,RS组小鼠在中心区域的移动时间减少(P<0.01),进入中心区域的次数减少(P<0.01);与RS组比较,RS+EE组小鼠在中心区域的移动时间增加(P<0.01),进入中心区域的次数增加(P<0.05)。免疫荧光实验中,与CON组比较,RS组小鼠ACC区c-Fos表达增加(P<0.001);与RS组比较,RS+EE组小鼠前扣带回皮层c-Fos表达减少(P<0.01)。膜片钳实验中,与CON组比较,RS组小鼠PynACC动作电位发放增多(P<0.01);与RS组比较,RS+EE组小鼠PynACC动作电位发放减少(P<0.05);与CON组比较,RS组小鼠PynACC的mEPSC频率增加(P<0.05);与RS组比较,RS+EE组小鼠PynACC的mEPSC频率降低(P<0.05),而幅度均没有变化;mIPSC的频率和幅度均没有变化。结论丰富环境降低前扣带回皮层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缓解束缚应激致焦虑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前扣带回皮层 锥体神经元 焦虑 兴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脑灰质体积的改变:一项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研究
9
作者 张佳文 胡涛 +5 位作者 赵贝贝 林碧霞 崔晓峰 黄汝成 冯泽慧 江杨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7,共6页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研究震颤型帕金森病(tremor-dominant Parkinson's disease,TD-PD)患者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对随机纳入的22例TD-PD患者和22例年龄性...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研究震颤型帕金森病(tremor-dominant Parkinson's disease,TD-PD)患者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对随机纳入的22例TD-PD患者和2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者进行3D-T1加权成像扫描,采用SPM12软件对三维结构图像进行VBM分析,检测GMV。结果与HC组相比,TD-PD组脑右侧颞中回(Temporal_Mid_L,MTG.R)、左侧眶内额上回(Frontal_Mid_Orb_R,ORBsupmed.L)、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Calcarine_L,CAL.L)灰质体积均减小(FWE校正,团块水平P<0.001),上述差异脑区的灰质体积与PD患者震颤评分(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91、−0.512、−0.522,P均<0.05)。结论PD患者的震颤症状与视觉信息处理障碍、空间感知能力下降所导致的自主运动功能下降有关。并且随着PD患者临床震颤症状严重程度的加剧,相关脑区结构损害程度也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震颤 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颞中回 眶内额上回 距状裂周围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 Cortex平台的嵌入式系统课程虚拟实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继森 张静 +1 位作者 朱革 郑方燕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7-101,共5页
针对高校嵌入式系统课程逐渐迁移到全新的Cortex-M平台,设计开发了一套分层次的基于CortexM3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平台分基础型、综合型和设计型3个层次,采用递进教学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适用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虚拟实验教... 针对高校嵌入式系统课程逐渐迁移到全新的Cortex-M平台,设计开发了一套分层次的基于CortexM3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平台分基础型、综合型和设计型3个层次,采用递进教学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适用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可在教学时间与教学空间上拓展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 ARM cortex—M3 虚拟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rtex-M3的S型加减速控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蔡锦达 郭振云 许智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6-210,共5页
通过对典型S型加减速控制方法的研究与总结,对时间分段加减速方法做了优化与改进,论证了当约束参数发生变化时S型加减速曲线的实际规划方法。提出了通过指针函数和动态数组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并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保证S型... 通过对典型S型加减速控制方法的研究与总结,对时间分段加减速方法做了优化与改进,论证了当约束参数发生变化时S型加减速曲线的实际规划方法。提出了通过指针函数和动态数组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并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保证S型加减速曲线的柔性,并能准确达到所设定的位移,最后在Cortex-M3开发板上实现了对步进电机的加减速的柔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曲线加减速 步进电机 MATLAB cortex—M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RTEX M3+SIM900A的报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敏 苏智华 刘颖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62-64,68,共4页
系统以CORTEX M3核心板和高性能工业级GSM/GPRS模块SIM900A作为设计核心,设计一款可以自发短信进行报警提示的可燃气体检测系统。系统的核心板处理器采用STM32F103作为控制器,核心板和GSM/GPRS模块的通信通过异步串口UART进行数据的收发... 系统以CORTEX M3核心板和高性能工业级GSM/GPRS模块SIM900A作为设计核心,设计一款可以自发短信进行报警提示的可燃气体检测系统。系统的核心板处理器采用STM32F103作为控制器,核心板和GSM/GPRS模块的通信通过异步串口UART进行数据的收发;可燃气体检测模块则采用传感器MQ-2进行气体浓度的测量。测量系统中,如果气体浓度超过设定的临界值,处理器会控制SIM900A模块发出报警短信给相关人员进行提示。整个系统实现了自动短信报警提示的设计,系统硬件设计体积小、功耗低;软件设计中将串口通信的字符收发进行打包封装,无乱码出现。经过测试,系统性能良好,在家庭天然气检测报警及无人值守的气体浓度检测场合中具有良好的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tex M3 传感器 SIM900A GSM/GPRS 可燃气体检测 MQ-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RTEX-M3 ARM的变频调速节能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守玮 邵勇 +1 位作者 黄全振 蔡新岗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0,共3页
采用CORTEX-M3 ARM控制芯片,设计了一个具有高可靠、性价比高、操作方便的变频节能控制器。综合阐述了整体系统设计、核心CPU选型,并重点设计了具有可靠保护的压力信号采集模块、强抗干扰能力的变频器控制信号输出模块和人机接口模块。... 采用CORTEX-M3 ARM控制芯片,设计了一个具有高可靠、性价比高、操作方便的变频节能控制器。综合阐述了整体系统设计、核心CPU选型,并重点设计了具有可靠保护的压力信号采集模块、强抗干扰能力的变频器控制信号输出模块和人机接口模块。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器工作可靠,能很好地实现水泵出口流量及压力的全自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tex—M3 变频器 节能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rtex M3的矿井压力采集网关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华 于胜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2,共4页
根据智能网关在液压支架智能分布式网络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功能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Cortex M3的实时网关设计方案,介绍了网关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网关实现了RS485或CAN总线井下压力数据的批量采集,可以通过以太网或Modem远程上传数据到... 根据智能网关在液压支架智能分布式网络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功能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Cortex M3的实时网关设计方案,介绍了网关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网关实现了RS485或CAN总线井下压力数据的批量采集,可以通过以太网或Modem远程上传数据到上位机,使用SD卡实现大量采集数据的离线备份。试验结果表明,该网关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智能网关 压力采集 cortex M3 μC 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rtex-M3处理器的ZigBee自组网的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裴菊静 王经卓 +1 位作者 董自键 许红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9-521,466,共4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应用基础,通过ZigBee技术使物与物之间能够通信,达到全方位覆盖、移动点覆盖的目标。Cortex-M3处理器具有极高的运算能力和极强的中断响应能力,满足了ZigBee通信程序设计的要求。论文介绍了ZigBee组网设计中芯...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应用基础,通过ZigBee技术使物与物之间能够通信,达到全方位覆盖、移动点覆盖的目标。Cortex-M3处理器具有极高的运算能力和极强的中断响应能力,满足了ZigBee通信程序设计的要求。论文介绍了ZigBee组网设计中芯片的性能和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通信的实现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tex—M3 ZIGBEE 物联网 无线传感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皮层厚度与β淀粉样蛋白病理性沉积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侣明 侯军文 +9 位作者 钟志民 葛璟洁 吴越 陈圣文 罗建华 杨贇豪 王静 林华媚 左传涛 管一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MCI)及痴呆患者大脑皮层厚度与β淀粉样蛋白(Aβ)病理性沉积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2例AD,根据认知障碍程度将其分为痴呆组(n=12)及MCI组(n=10);同时招募17名无认知功能障碍的健康人作为...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MCI)及痴呆患者大脑皮层厚度与β淀粉样蛋白(Aβ)病理性沉积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2例AD,根据认知障碍程度将其分为痴呆组(n=12)及MCI组(n=10);同时招募17名无认知功能障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行MR检查和18 F-贝他苯(18 F-FBB)PET显像,计算大脑皮层厚度和Aβ沉积值[即Centiloid(CL)值]并进行3组间及两两组间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痴呆组、MCI组及对照组大脑皮层厚度分别为(2.18±0.14)、(2.35±0.08)及(2.36±0.09)m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痴呆组大脑皮层厚度显著低于MCI组及对照组(P均<0.05)。痴呆组、MCI组及对照组CL值分别为77.97(63.07,95.55)、65.51(54.54,90.50)及-1.17(-9.66,4.8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痴呆组及MCI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MCI组大脑皮层厚度与CL值呈中度负相关(r=-0.580,P=0.048),而在其余2组二者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AD源性MCI患者大脑皮层厚度与Aβ异常沉积呈中度负相关,而在痴呆期二者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大脑皮质 淀粉样物质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额叶皮层启发的Transformer模型应用及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雨辰 贾克斌 张铁林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3-1422,共20页
聚焦于生物结构与类脑智能的交叉研究方向,探讨前额叶皮层的结构及其认知功能对人工智能领域Transformer模型的启发.前额叶皮层在认知控制和决策制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首先介绍前额叶皮层的注意力机制、生物编码、多感觉融合等相关生物... 聚焦于生物结构与类脑智能的交叉研究方向,探讨前额叶皮层的结构及其认知功能对人工智能领域Transformer模型的启发.前额叶皮层在认知控制和决策制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首先介绍前额叶皮层的注意力机制、生物编码、多感觉融合等相关生物研究进展,然后探讨这些生物机制如何启发新型的类脑Transformer架构,重点提升其在自注意力、位置编码、多模态整合等方面的生物合理性与计算高效性.最后,总结前额叶皮层启发的类脑新模型,在支持多类型神经网络组合、多领域应用、世界模型构建等方面的发展与潜力,为生物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之间交叉融合构建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构 类脑智能 前额叶皮层 TRANSFORMER 世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 cortex M3铁轨塌方自动检测报警系统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荣 罗小青 何尚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58,共6页
当前铁轨塌方检测通常采用人工检测方法,令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铁轨进行安全检查,通过经验判断是否会发生塌方。人工检测危险系数高;且因主观性导致误差较大。为此,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ARM cortex M3铁轨塌方自动检测报警系统,所设计系统... 当前铁轨塌方检测通常采用人工检测方法,令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铁轨进行安全检查,通过经验判断是否会发生塌方。人工检测危险系数高;且因主观性导致误差较大。为此,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ARM cortex M3铁轨塌方自动检测报警系统,所设计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检测模块、CPU控制模块、GSM无线传输模块、太阳能供电模块以及GPS定位模块构成,详细介绍了关键模块的设计过程。将ARM cortex M3作为整个系统的主要控制芯片,通过塌方传感器对塌方情况进行检测;利用GPS定位模块对塌方位置进行定位;通过远程无线传输模块实现报警,利用最小二乘法多项式曲线拟合方法对传感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施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不仅能有效实现报警,而且不易出现故障、维修成本低、实时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 cortex M3 铁轨 塌方 自动检测 报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限制结合低负荷抗阻训练引发的中枢神经适应性反应——来自近红外功能成像的证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彬彬 李丹阳 +1 位作者 吕辰楠 吕万刚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14,共17页
目的使用近红外功能成像对不同加压强度下抗阻训练过程中大脑皮层的血氧活动进行监测,验证血流限制训练结合低负荷抗阻训练引发的大脑皮层适应性反应,探究训练效益产生的神经机制。方法以24名男性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为4(加压强度:0 m... 目的使用近红外功能成像对不同加压强度下抗阻训练过程中大脑皮层的血氧活动进行监测,验证血流限制训练结合低负荷抗阻训练引发的大脑皮层适应性反应,探究训练效益产生的神经机制。方法以24名男性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为4(加压强度:0 mmHg、150 mmHg、250 mmHg、350 mmHg)×3[兴趣脑区:初级运动皮层(M1)、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PMC-SMA)、背外侧前额叶(DLPFC)]的双因素被试内设计,对血流限制结合30%1RM颈后深蹲训练中的大脑皮层含氧血红蛋白浓度(HbO)变异进行测量,同时使用主观疲劳量表和心率表监控内负荷。结果①相比无加压条件(0 mmHg),150 mmHg和250 mmHg加压强度下的皮层HbO水平更高,而350 mmHg加压强度下的HbO水平对比150 mmHg和250 mmHg出现大幅下降;②加压强度和兴趣脑区的交互作用显著,加压强度对于皮层HbO水平的调控在M1、PMC-SMA区域相比DPLFC更加明显;③加压条件下的平均心率显著大于无加压条件,但不同加压强度之间的平均心率不存在显著差异;④加压强度和评估阶段(前、后)在主观疲劳等级(RPE)上有显著交互作用,血流限制训练前的RPE无明显差异,训练后的RPE随加压强度增加同步上升;⑤深蹲1RM和血流限制训练中皮层HbO水平呈负相关,并且相关程度在M1、PMC-SMA区域较DLPFC更高;⑥深蹲1RM和250 mmHg加压强度下获得的大脑皮层激活增益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血流限制训练能够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反应,中等强度的加压能够获得最佳的大脑皮层激活增益效果;M1、PMC-SMA在血流限制训练中发挥重要的主动调控作用;在有抗阻训练经验的人群中,最大力量素质不同的个体能够在血流限制训练中获得等量的大脑皮层激活增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 抗阻训练 近红外功能成像 中枢神经适应性反应 大脑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tex ID分析法用于^(18)F-FDG PET脑显像术前定位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致痫灶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强 程洁 +6 位作者 田丛娜 边艳珠 杨双臣 杨鑫 宋国庆 周汝明 邱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1-346,共6页
背景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治疗主要依靠外科切除致痫灶,其疗效及远期预后与致痫灶的准确定位密切相关。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脑显像在致痫灶定位诊断中具有优势。既往采用PET脑显像依靠视觉分析法进行诊断,受医师主观因素影... 背景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治疗主要依靠外科切除致痫灶,其疗效及远期预后与致痫灶的准确定位密切相关。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脑显像在致痫灶定位诊断中具有优势。既往采用PET脑显像依靠视觉分析法进行诊断,受医师主观因素影响大。目的探讨Cortex ID分析法用于^(18)F-脱氧葡萄糖(FDG)PET脑显像术前定位FCD致痫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6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并行手术治疗的局灶性癫痫患者34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FCD所致癫痫。术前均行发作间期^(18)F-FDG PET脑显像,分别采用视觉分析法和Cortex ID分析法进行术前致痫灶定位,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FCD致痫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34例FCD患者依据金标准证实有41个FCD致痫灶,视觉分析法对FCD致痫灶的检出率为70.7%(29/41),Cortex ID分析法对FCD致痫灶的检出率为82.9%(34/41);两种方法对FCD致痫灶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1,P=0.295)。两种方法对FCD致痫灶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396,P=0.007)。结论 Cortex ID分析法与视觉分析法对FCD致痫灶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两种方法诊断FCD致痫灶一致性一般。Cortex ID分析法重复性好,受主观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电脑断层扫描 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 致痫灶 脑葡萄糖代谢 cortex 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