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PP/SiO_(2)@TiO_(2)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水性油墨印刷性能研究
1
作者 刘振中 陈利红 +6 位作者 赵曈曈 王静 毛海梅 杨国芳 吕洪香 朱明新 钟淦基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128,共6页
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膜广泛应用于软包装材料领域。由于BOPP膜是一种非极性亲油高分子材料,通常导致水性油墨在其表面印刷性能较差。采用电晕处理法在BOPP膜表面修饰羟基,将聚丙烯酸(PAA)接枝在BOPP电晕膜表面,通过氢键作用将SiO_(2)@T... 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膜广泛应用于软包装材料领域。由于BOPP膜是一种非极性亲油高分子材料,通常导致水性油墨在其表面印刷性能较差。采用电晕处理法在BOPP膜表面修饰羟基,将聚丙烯酸(PAA)接枝在BOPP电晕膜表面,通过氢键作用将SiO_(2)@TiO_(2)纳米涂层牢固结合在BOPP/PAA接枝膜表面,制备出具有高透光性和优异印刷性能的BOPP/SiO_(2)@TiO_(2)纳米复合膜。通过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纳米复合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滚涂和丝网印刷工艺研究了稀释和未稀释水性油墨对BOPP/SiO_(2)@TiO_(2)纳米复合膜印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iO_(2)@TiO_(2)纳米涂层可以均匀、牢固地附着在BOPP/PAA接枝膜上,且硅钛摩尔比为1∶1的纳米复合膜透光率超过90%;水性油墨在纳米复合膜上的印刷精度和附着性能相较于其他BOPP膜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拉伸聚丙烯膜 电晕处理 SiO_(2)@TiO_(2)纳米涂层 水性油墨 丝网印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听力损失的临床特点
2
作者 侯青 张雨菲 殷泽登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听力损失(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related hearing loss,COVID-19-RHL)的分类、发病机制、治疗及预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可能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听力损失(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related hearing loss,COVID-19-RHL)的分类、发病机制、治疗及预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可能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关于COVID-19与听力相关的文献,对COVID-19-RHL的分类、发病机制、治疗及预测的可能性进行研究。结果COVID-19-RHL相关的文献较少,以病例报道为主,临床类型主要包括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中耳炎(otitis media,OM)、SNHL/SSNHL伴OM。SSNHL是COVID-19-RHL最常见的类型。COVID-19-RHL发病机制可能包括病毒直接损伤内耳结构、免疫介导的炎症、血栓形成致微循环障碍等。口服联合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大多数COVID-19相关SSNHL患者的听力,OM可以通过门诊治疗或居家观察治愈。无症状感染者可出现4、6、8 kHz等高频纯音阈值升高,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幅值降低,疫情流行地区听力损失可预测COVID-19阳性患者。结论COVID-19-RHL包括4个类型,SSNHL是最常见的类型,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大多数SSNHL患者听力。临床医师应高度警惕COVID-19大流行地区出现听力损失且无典型呼吸道症状患者感染病毒的可能性,高频纯音测听和TEOAE检查可早期发现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伴有的听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听力损失 早期预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O纤维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乔咏梅 陈立新 +1 位作者 吴大云 王斌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24,共5页
对PBO纤维表面性能的改善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混杂芳纶纤维、电晕处理、偶联剂处理及强酸处理等多种方法对PBO纤维与环氧树脂表面粘接强度及其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程度,比较了各种方法的改性效果及各自优缺点。
关键词 PBO纤维 表面改性 纤维混杂 电晕处理 偶联剂 强酸 界面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处理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戚东涛 陶继志 王秀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5-537,542,共4页
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表面进行了电晕处理,用XPS,FT-IR和SEM研究了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化学结构及物理结构的变化,通过单丝拔出试验和短梁剪切试验评价了UHMWPE纤维与树脂基体的微宏观界面粘接性能.结果表明:经电晕处理后,UHMWP... 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表面进行了电晕处理,用XPS,FT-IR和SEM研究了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化学结构及物理结构的变化,通过单丝拔出试验和短梁剪切试验评价了UHMWPE纤维与树脂基体的微宏观界面粘接性能.结果表明:经电晕处理后,UHMWPE纤维表面含氧量增多,含氧基团数量与种类增加,表面浸润性得到改善,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粘结强度(τs)提高幅度可达535%,短梁剪切强度NτOL提高了4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 界面粘接强度 电晕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处理对棉织物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马丕波 徐卫林 +2 位作者 葛朝阳 徐巧林 曹根阳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6,共4页
在不同电压和不同时间条件下对棉织物进行电晕处理,然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全反射红外分析和X衍射分析观察了棉织物表面结构的变化情况,通过粘附力与强力测试分析了棉织物的表面性能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电晕处理使棉织物的表面化学组... 在不同电压和不同时间条件下对棉织物进行电晕处理,然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全反射红外分析和X衍射分析观察了棉织物表面结构的变化情况,通过粘附力与强力测试分析了棉织物的表面性能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电晕处理使棉织物的表面化学组成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棉纤维表面产生刻蚀,使棉纤维表面亲水基团增多,润湿性能增强,同时使棉织物对淀粉的粘附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处理 棉织物 表面结构 表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放电处理 被引量:8
6
作者 郭玉海 施楣梧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8-62,共5页
综述了电晕放电处理的几种作用机理,简述了该技术在塑料表面接枝上应用的发展,并展望了它在纤维、纺织品整理上的应用。
关键词 电晕放电处理 粘合 表面接枝 塑料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处理对涤纶纱线上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马丕波 徐卫林 +1 位作者 黄丽 崔卫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79,共6页
针对涤纶纱线采用淀粉浆料上浆困难的情况,研究电晕处理对涤纶表面结构和化学组成及不同比例PVA/淀粉浆料上浆性能的影响情况。改变电压和时间对涤纶纱线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实验,研究采用不同比例(PVA/淀粉)的浆料时对涤纶纱线上浆性能的... 针对涤纶纱线采用淀粉浆料上浆困难的情况,研究电晕处理对涤纶表面结构和化学组成及不同比例PVA/淀粉浆料上浆性能的影响情况。改变电压和时间对涤纶纱线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实验,研究采用不同比例(PVA/淀粉)的浆料时对涤纶纱线上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电晕处理的涤纶纱线上浆后,浆纱耐磨性提高,毛羽降低,综合性能明显改善,涤纶纱线上浆工艺中,少用或不用PVA是可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处理 涤纶纱线 改性 上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负载电路中的频率跟踪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彦锋 陶海敏 +1 位作者 黄玉水 张仲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14,共2页
讨论了介质阻挡放电负载的等效电路模型 ,并针对这种类型的负载——塑料薄膜电晕处理机 ,采用了一种简单的锁相环跟踪控制电路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现了频率跟踪功能。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负载电路 频率跟踪 送变器 绝缘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场处理与介电分选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庞嘉 张海清 +5 位作者 刘爱民 贺记外 刘烨 刘俊龙 张艺馨 刘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9-345,共7页
2017年,以2015、2016年生产的N两优华占、望两优6号种子以及2014、2016年生产的Y两优9918种子为试材,对杂交水稻种子进行电晕场处理、介电分选及电晕场+介电分选处理,通过测定种子的活力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以筛选适宜的电晕场与介电分... 2017年,以2015、2016年生产的N两优华占、望两优6号种子以及2014、2016年生产的Y两优9918种子为试材,对杂交水稻种子进行电晕场处理、介电分选及电晕场+介电分选处理,通过测定种子的活力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以筛选适宜的电晕场与介电分选处理。结果表明:当场强200 k V/m,处理时间4 min时,种子活力显著提高,其中Y两优9918种子(2014年产)发芽势和发芽率比对照分别提高47.22%和23.53%;电晕场处理使种子的电导率及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均降低,脯氨酸含量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升高,根系活力增强,且电导率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当滚筒转速为30 r/min,介电分选电压为4 500 V时,分选效果较好,各级种子活力差异显著;电晕场优化处理结合介电分选优化电压处理,分选的各级种子活力均比单独介电分选明显提高,其中望两优6号(2016年产)组合处理比单独介电分选出的Ⅰ级、Ⅱ级和Ⅲ级种子发芽势分别提高14.28%、18.42%和15.52%,发芽率分别提高7.78%、9.64%和14.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电晕场处理 介电分选 种子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废水电晕-生化协同治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文章 杨兰平 +2 位作者 王勇 陈双扣 刘成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145,共5页
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钻井废液,由于其含有大量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油、酚类和表面活性剂等,难于生化降解,目前单纯采用常规方法不仅费用较高而且很难达到治理达标排放的目的。将电晕技术应用于钻井废水并协同生化处理可以... 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钻井废液,由于其含有大量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油、酚类和表面活性剂等,难于生化降解,目前单纯采用常规方法不仅费用较高而且很难达到治理达标排放的目的。将电晕技术应用于钻井废水并协同生化处理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实验研究表明:当放电电极间距为4.0cm、脉冲电压峰值为35kV、放电频率为45Hz时,对预处理的钻井液废水进行连续120min脉冲电晕放电处理,钻井液废水中的CODcr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且可生化降解性增强;再经过ASBR生化间歇反应器进行协同处理后,可将CODcr为4897.36mg/L、BOD5为346.73mg/L的钻井液废水CODcr、BOD5降低到150mg/L和20mg/L以下,实现高效快速治理达标排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 生化 协同处理 钻井液废水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气治理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万启 宋华 +3 位作者 韩素玲 白书培 马挺军 孙春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0-935,996,共7页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用于废气治理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的研制正是其重要内容。本文详细介绍了用于废气治理的各种电晕放电反应器、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以及等离子体-催化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和放电特性,综合比较了上述...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用于废气治理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的研制正是其重要内容。本文详细介绍了用于废气治理的各种电晕放电反应器、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以及等离子体-催化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和放电特性,综合比较了上述反应器在能量效率、降解产物的选择性和工业应用等方面的特点,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废气治理 电晕放电反应器 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 等离子体-催化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纤维素纤维的溶解及成膜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永刚 武军 李杰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共3页
采用电晕处理方法来活化棉纤维表面,然后用不同浓度(质量分数,后同)配比的NaOH/尿素和NaOH/硫脲,2种溶剂体系来溶解该纤维,通过对纤维素溶解度和纤维素溶液成膜性能的研究,发现电晕处理是一种很好的表面活性处理方法,其处理功率的大小,... 采用电晕处理方法来活化棉纤维表面,然后用不同浓度(质量分数,后同)配比的NaOH/尿素和NaOH/硫脲,2种溶剂体系来溶解该纤维,通过对纤维素溶解度和纤维素溶液成膜性能的研究,发现电晕处理是一种很好的表面活性处理方法,其处理功率的大小,对纤维素的溶解度和成膜性能有较大影响。另外,NaOH/硫脲溶剂体系的溶解性能更优,其纤维素溶液成膜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纤维素纤维 溶解性 溶剂体系 纤维素膜 电晕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处理对棉织物活性染色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玉琴 徐卫林 +1 位作者 钟安华 马丕波 《印染》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3,共3页
对棉织物进行电晕处理,测试了电晕处理前后织物上官能团和染色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织物经电晕处理后亲水基团增加较多,染色后的上染率和色牢度普遍达到或高于未经处理的试样。
关键词 染色 活性染料 电晕处理 染色性能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电晕放电处理涤纶织物表面结构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玉海 张建春 施楣梧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利用XPS、ATR-FTIR等手段来研究DMF预溶胀涤纶经电晕放电处理后的表面结构性能.结果表明:电晕处理后表面引入了氧元素;表面晶区下降,非晶区含量提高,经长时间处理后,各含量与原样接近.
关键词 涤纶织物 电晕放电处理 润湿性 表面结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面脉冲流光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水中的氟磷酸二异丙酯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安娜 王晓晨 +3 位作者 周海龙 赵红杰 李阳 闫克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57,61,共5页
采用沿面流光放电等离子体考察了水中G类毒剂模拟剂氟磷酸二异丙酯(DFP)的降解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压脉冲沿面流光放电等离子体可以有效降解水中的DFP。DFP的去除率随放电电压、放电频率和放电电极数目的增加而升高,随放电间... 采用沿面流光放电等离子体考察了水中G类毒剂模拟剂氟磷酸二异丙酯(DFP)的降解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压脉冲沿面流光放电等离子体可以有效降解水中的DFP。DFP的去除率随放电电压、放电频率和放电电极数目的增加而升高,随放电间距的增加而降低,水样初始DFP含量对其去除率的影响不大。当放电电压为20kV、放电频率为1 000 Hz、放电间距为5 mm、放电电极数目为9时,初始质量浓度为65-126.5 mg/L的DFP溶液经60min的放电处理后,DFP去除率可达96%以上。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降解DFP的反应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其反应速率常数约为0.055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流光放电 等离子体 降解 氟磷酸二异丙酯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方法在聚合物表面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文苑 曾金芳 王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8,47,共3页
介绍了电晕处理方法的原理与类别,以及电晕处理方法在聚合物材料表面处理中的应用,对电晕处理后聚合物表面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了归纳和机理分析。
关键词 电晕处理 等离子体方法 聚合物表面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大功率电晕电源的研制
17
作者 陶海敏 李彦锋 +1 位作者 张仲超 何湘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41,54,共3页
介绍了电晕处理技术原理和国内外几种电晕处理电源的控制方案。针对实际中的特殊用途 ,研制了一种频率跟踪锁相控制的高压串联谐振电晕处理电源 ,实现大功率输出 ,同时分析了系统结构和负载匹配问题。 12 k W的样机试验证明设计的可行性。
关键词 高电压 电晕放电 高压大功率电晕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晕处理对肉苁蓉表面性能及甘露醇溶出量的影响
18
作者 杜红梅 张增志 +3 位作者 渠永平 史炎辉 王子川 王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9-184,共6页
为提高肉苁蓉的利用率,对肉苁蓉粉体表面进行电晕等离子体改性处理,并对粉体中甘露醇在水中溶出量进行测定。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多种测试方法分析电晕改性处理前后粉体样品的表观形貌和表面性能的变化规... 为提高肉苁蓉的利用率,对肉苁蓉粉体表面进行电晕等离子体改性处理,并对粉体中甘露醇在水中溶出量进行测定。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多种测试方法分析电晕改性处理前后粉体样品的表观形貌和表面性能的变化规律,对比改性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电晕处理后,粉体表面粗糙,亲水基团含量增加,材料表面润湿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甘露醇在水中溶出量也明显增加。其中,最佳的电晕工艺是为0.5kW电晕功率处理2min,此时改性效果最好,甘露醇在水中浸泡20min的溶出率达到63.9%,较未处理的原始样品提高45.8%。通过对肉苁蓉粉末表面进行电晕改性处理,能够有效改善粉体的表面性能,使材料中有效药物成分最大限度地溶出,从而提高中国宝贵中药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表面改性 电晕处理 润湿性能 甘露醇溶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24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用药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婧 周波 +5 位作者 汪明 简凤璧 周花萍 梁蓉蓉 应若素 谭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8-365,共8页
目的: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抗病毒治疗用药现状,并探讨其中的药学监护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提升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20年1月26日至3月12日出院的新冠肺炎... 目的: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抗病毒治疗用药现状,并探讨其中的药学监护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提升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20年1月26日至3月12日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用药、药物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考察,并探讨其中的药学监护点.结果:共有241例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占同期新冠肺炎患者的80.60%,治愈出院比例94.19%.初始治疗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和磷酸氯喹单药治疗为主,29.88%的患者需进行治疗方案调整.本研究期间,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比例逐渐下降,阿比多尔和磷酸氯喹用药比例先后上升.共71例(29.46%)患者出现了抗病毒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以抗病毒单药治疗为主,常用药物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和磷酸氯喹,后两种药物在临床治疗中逐渐被优选.用药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胃肠道反应、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等,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同时,应加强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药学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 抗病毒治疗 用药分析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李天志 徐国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0-264,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开始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流行,部分重症患者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传染性强,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感染和死亡病例。截至目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开始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流行,部分重症患者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传染性强,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感染和死亡病例。截至目前,尚无专门针对该病毒的疫苗及特效药物。该文对COVID-19的病原学特点、临床症状、感染机制、流行病学、相关药物研究进展及临床效果等进行综述,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SARS-CoV-2 发病机制 治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