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mospheric reductive catalytic fractionation of lignocellulose integrated with one-pot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carbohydrate yielding valuable lignin monomers and platform chemicals from corn straw
1
作者 Meng-Ying Liu Zhe-Hui Zhang +7 位作者 Xue-Qi Wang Qian Sun Chen Zhang Yu Li Zhuohua Sun Katalin Barta Feng Peng Tong-Qi Yuan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AS 2025年第1期161-172,共12页
Developing a cost-effectiv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valuable chemicals from abundant herbal biomass receives great attentions in recent years.Herein,taking advantage of the“lignin f... Developing a cost-effectiv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valuable chemicals from abundant herbal biomass receives great attentions in recent years.Herein,taking advantage of the“lignin first”strategy,corn straw is converted to valuable chemicals including lignin monomers,furfural and 5-methoxymethylfurfural via a two steps process.The key of this research l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green and low-cost catalytic process utilizing magnetic Raney Ni catalyst and high boiling point ethylene glycol.The utilization of neat ethylene glycol as the sole slovent under atmospheric conditions obviates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additives,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entire process to be conducted in glass flasks and rendering it highly convenient for scaling up.In the initial step,depolymerization of corn straw lignin resulted in a monomer yield of 18.1 wt%.Subsequently,in a dimethyl carbonate system,the carbohydrate component underwent complete conversion in a one-pot process,yielding furfural and 5-methoxymethylfurfural as the primary products with an impressive yield of 4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reductive catalytic fractionation corn straw Ethylene glycol Raney Ni 5-Methoxymethylfurfur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poglycemic effect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 polysaccharide from sweet corncob in a high-fat diet and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mice 被引量:1
2
作者 Xin Wang Weiye Xiu +3 位作者 Ye Han Zhili Wang Yu Luo Yongqiang Ma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1543-1555,共13页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is a metabolic disease caused by a glyco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 and isletβ-cell dysfunction.SCP-80-I is a biologically active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sweet corncob,a...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is a metabolic disease caused by a glyco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 and isletβ-cell dysfunction.SCP-80-I is a biologically active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sweet corncob,an agricultural byproduct.The hypoglycemic effects of SCP-80-I on T2DM mice and its mechanism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SCP-80-I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blood glucose and lipid deposition levels in T2DM mice,as well as decrease serum leptin and increase adiponectin secretion.Interestingly,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and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 revealed that SCP-80-I could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several glycolipid metabolisms and insulin secretion genes and proteins,including 5'-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I(CPTI),and acetyl coenzyme A carboxylase(ACC)in the liver and AMPK,sirtuin1(Sirtl),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ycoactivator-1(PGC-1α),and uncoupling protein 2(UCP2)in the pancreas.To have a hypoglycemic effect,SCP-80-1 regulated glycolipid metabolism and islet cell function in the liver by regulating the AMPK/AC C/CPT1 signaling pathway and the AMPK/Sirt1/PGC-1αand AMPK/Sirtl/UCP2 signaling pathways.These findings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polysaccharides derived from sweet corncob and the use of SCP-80-I in the production of hypoglycemic f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 corn cob polysaccharide Type 2 diabetes Signal pathway 5’-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icacy of Raw Corn Starch in Insulinoma-Related Hypoglycemia:A Promising Supportive Therapy
3
作者 Rong-Rong Li Wei Chen +3 位作者 Xin-Hua Xiao Miao Yu Fan Ping Lian Duan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02-110,共9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raw corn starch(RCS)in clinical management of insulinoma-induced hypoglycemia.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clinical data of insulinoma patients who received RCS-supple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raw corn starch(RCS)in clinical management of insulinoma-induced hypoglycemia.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clinical data of insulinoma patients who received RCS-supplemented diet preoperatively,and analyz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RCS intervention on blood glucose control,weight change,and its adverse events.Results The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24 cases of insulinoma patients,7 males and 17 females,aged 46.08±14.15 years.Before RCS-supplemented diet,all patients had frequent hypoglycemic episodes(2.51±3.88 times/week),concurrent with neuroglycopenia(in 83.3% of patients)and autonomic manifestations(in 75.0% of patients),with the median fasting blood glucose(FBG)of 2.70(interquartile range[IQR]:2.50-2.90)mmol/L.The patients'weight increased by 0.38(IQR:0.05-0.65)kg per month,with 8(33.3%)cases developing overweight and 7(29.2%)cases developing obesity.All patients maintained the RCS-supplemented diet until they underwent tumor resection(23 cases)and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liver metastases(1 case).For 19 patients receiving RCS throughout the day,the median FBG within one week of nutritional management was 4.30(IQR:3.30-5.70)mmol/L,which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compared to pre-nutritional level[2.25(IQR:1.60-2.90)mmol/L;P<0.001].Of them,10 patients receiving RCS throughout the day for over four weeks had sustained improvement in FBG compared to pre-treatment[3.20(IQR:2.60-3.95)mmol/L vs.2.15(IQR:1.83-2.33)mmol/L;P<0.001].Five patients who received RCS only at night also ha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BG within one week of nutritional management[3.50(IQR:2.50-3.65)mmol/L vs.2.20(IQR:1.80-2.60)mmol/L;P<0.001],but only one patient who continued to receive RCS for over four weeks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FBG.No improvement in weight gain was observed upon RCS supplementation.Mild diarrhea(2 cases)and flatulence(1 case)occurred,and were relieved by reduction of RCS dose.Conclusion The RCS-supplemented diet is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insulinoma-induced hypoglyc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 starch HYPOGLYCEMIA INSULINOMA nutrition thera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压缩特性试验研究
4
作者 郭思佳 刘新柱 +6 位作者 刘春山 刘向东 邢蕾 栾积毅 韩平 王海祥 李剑英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玉米秸秆这种生物质材料,同时为设计和优化秸秆收获、打捆、切割等装置结构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对寒地玉米秸秆进行了压缩试验。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并结合自制试验装置,利用万能试验机、数显鼓风干燥箱等设备... 为了更好地利用玉米秸秆这种生物质材料,同时为设计和优化秸秆收获、打捆、切割等装置结构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对寒地玉米秸秆进行了压缩试验。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并结合自制试验装置,利用万能试验机、数显鼓风干燥箱等设备对玉米秸秆进行了有节段的径向和轴向压缩试验,测得了基于不同部位、不同速度、不同含水率三因素在不同水平组合下的破坏力的大小,获得因素的显著性影响程度及最优水平组合。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轴向压缩破坏力为0.726~3.271 kN,R值为0.586~1.527,F值为7.093~38.742;玉米秸秆径向压缩破坏力为0.370~2.297 kN,R值为0.382~0.921,F值为9.096~22.183。分析得出:各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极显著的是秸秆部位,加载速度和含水率次之;最优水平组合为秸秆部位为上、加载速度为10 mm/min、含水率为最低,且径向压缩所需破坏力小于轴向压缩所需破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压缩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玉米播种的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设计试验
5
作者 李珊珊 吴正开 +4 位作者 王家忠 孔德刚 袁永伟 刘江涛 王泽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7-253,共7页
针对传统拖拉机进行玉米播种时作业直线度差、播种过程中动力传递不平稳的问题,设计了一台特征滑移率下牵引力超过10 kN的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首先,根据玉米播种农艺和播种作业要求,设计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播种机组整机架构、拖拉机的... 针对传统拖拉机进行玉米播种时作业直线度差、播种过程中动力传递不平稳的问题,设计了一台特征滑移率下牵引力超过10 kN的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首先,根据玉米播种农艺和播种作业要求,设计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播种机组整机架构、拖拉机的软件和能量传递架构;然后,分析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常见作业工况下的动力需求,根据开沟阻力计算关键部件功率需求,得到整机参数;最后,进行行走、播种工况试验测试,验证车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行走工况中,特征滑移率下的牵引动力为10 417 N,满足设计要求;电压、电流稳定输出,横向偏差在5 cm之内,满足作业要求。在播种工况下,特征滑移率下牵引动力为11 491 N,播种出苗后,苗直线度偏差在5 cm之内,满足农艺要求。标准工况下,动力电池单体在不同温度下稳定放电,电池以1 C放电时,容量在5~100 A·h之间能稳定运行,符合农业作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 玉米播种 行走工况 播种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沉降形成粮堆时的分级试验研究
6
作者 吴建章 代峥峥 +3 位作者 刘昆仑 朱文学 陈鹏枭 蒋萌蒙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7,44,共7页
为减缓粮食入仓时的分级现象,以玉米为对象,研究粮堆分级特性。以粮堆分级指数M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玉米沉降运动形成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粮堆分级指数M随着沉降高度、粮堆直径、质量流量的增加... 为减缓粮食入仓时的分级现象,以玉米为对象,研究粮堆分级特性。以粮堆分级指数M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玉米沉降运动形成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粮堆分级指数M随着沉降高度、粮堆直径、质量流量的增加,均有上升的趋势;粮堆分级指数M随着排料口直径的增加而减小。其中沉降高度、粮堆直径,质量流量3个因素对粮堆分级指数M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沉降高度>粮堆直径>质量流量。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可靠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粮堆 分级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麸皮和玉米粉对白酒糟发酵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7
作者 何飞燕 蒋治国 +1 位作者 张润霞 范吉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2,共4页
文章旨在探究不同比例麸皮和玉米粉对白酒糟发酵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参照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玉米粉添加量分别为0%、2.5%和5%,麸皮添加量分别为0%、4%和8%,共计9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各处理组均添加... 文章旨在探究不同比例麸皮和玉米粉对白酒糟发酵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参照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玉米粉添加量分别为0%、2.5%和5%,麸皮添加量分别为0%、4%和8%,共计9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各处理组均添加含量一致的乳酸菌(0.15%)及氯化钠(0.25%),试验为期180 d。结果表明,试验5和8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上调(P<0.05),试验4、5组粗纤维含量较其他各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8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8和9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试验4、5、6组木质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5、8、9组NH3-N含量较其他各组显著下调(P<0.05),试验6、8、9组乙酸含量显著下调(P<0.05),试验4、5、8组丙酸含量显著下调(P<0.05),试验2~9组丁酸含量显著下调(P<0.05),本试验未观察到组间p H及乳酸含量有显著变化(P>0.05)。试验5、6、8组ACE指数显著提升(P<0.05),试验5和8组Chao1及PD指数显著提升(P<0.05),不同麸皮及玉米粉比例对白酒糟发酵Simpson、Shannon及CR指数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结果显示,试验5(4%麸皮+2.5玉米粉)及8(8%麸皮+2.5玉米粉)组添加比例对白酒糟发酵品质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皮 玉米粉 白酒糟 发酵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方式对玉米粉加工特性及淀粉精细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韩春然 牙韩琴 +3 位作者 那治国 牛绩超 刘思琪 刘彤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0,共8页
为进一步探究如何通过发酵改善玉米粉的品质,推进玉米在食品行业的发展,该研究以玉米碴为原料,对自然发酵、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以单一及组合发酵方式下玉米粉的加工特性进行研究,并对淀粉精细结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探究如何通过发酵改善玉米粉的品质,推进玉米在食品行业的发展,该研究以玉米碴为原料,对自然发酵、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以单一及组合发酵方式下玉米粉的加工特性进行研究,并对淀粉精细结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发酵相比,发酵使玉米粉的水结合力、凝沉性、衰减值和回升值显著降低(P<0.05),玉米粉的凝胶强度和黏度显著提高(P<0.05),与单菌发酵相比,组合发酵对玉米粉的理化特性影响更显著(P<0.05),发酵后玉米面团的黏弹性提高(P<0.05),硬度降低(P<0.05),且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组合发酵后玉米面团的黏弹性最高,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组合发酵后玉米面团的弹性最大;对其淀粉精细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淀粉的粒径和结晶度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的淀粉Mw和Mn增加,组合发酵的淀粉Mw和Mn减少;发酵后的淀粉A和B 1链分布较广。菌种组合发酵对玉米粉加工特性和淀粉结构的影响较大,为玉米粉的深加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精细结构 玉米粉 加工特性 嗜酸乳杆菌 酿酒酵母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空化对玉米淀粉糊相对分子量及黏度的影响
9
作者 黄琼 黄群青 +4 位作者 郑昊涵 阮汝婷 任仙娥 张昆明 田玉红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7-92,107,共7页
为揭示水力空化对淀粉相对分子量及黏度的影响,以玉米淀粉糊为研究对象,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检测相对分子量、乌氏黏度计检测特性黏度,考察不同水力空化条件及淀粉糊质量浓度对玉米淀粉糊相对分子量... 为揭示水力空化对淀粉相对分子量及黏度的影响,以玉米淀粉糊为研究对象,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检测相对分子量、乌氏黏度计检测特性黏度,考察不同水力空化条件及淀粉糊质量浓度对玉米淀粉糊相对分子量及其分布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空化作用下,玉米淀粉糊的相对分子量、特性黏度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相同条件下,随着玉米淀粉糊的质量浓度的减小和空化作用时间的延长,空化后淀粉糊的特性黏度和相对分子量均有所减小,当pH=6.0时相对分子量降至最低值,可见水力空化对玉米淀粉糊有较好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糊 水力空化 黏度 相对分子量 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与紫花苜蓿混合青贮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0
作者 张婷婷 申玉建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为探究玉米秸秆与紫花苜蓿混合青贮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体重相似且健康状况良好的西门塔尔肉牛作为试验对象,并将它们随机划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肉牛。其中,对照组肉牛饲喂单纯... 为探究玉米秸秆与紫花苜蓿混合青贮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体重相似且健康状况良好的西门塔尔肉牛作为试验对象,并将它们随机划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肉牛。其中,对照组肉牛饲喂单纯的玉米秸秆青贮,3个试验组分别为试验Ⅰ组(65%玉米秸秆+35%紫花苜蓿)、试验Ⅱ组(50%玉米秸秆+50%紫花苜蓿)、试验Ⅲ组(35%玉米秸秆+65%紫花苜蓿),预试验14 d,正式试验9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和Ⅱ肉牛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 <0.05),而Ⅲ组差异不显著(P> 0.05)。试验Ⅰ组的日均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Ⅰ和Ⅱ组的料重比(F/G)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其中试验Ⅱ组的F/G值最低。(2)试验Ⅰ、Ⅱ和Ⅲ组对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3)经济效益分析,试验Ⅰ和Ⅱ组的增重收益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Ⅱ组经济效益最高。综合各项指标看,将50%玉米秸秆与50%紫花苜蓿混合青贮后饲养肉牛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紫花苜蓿 肉牛 生长性能 养分消化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色处理对鲜食黄糯玉米真空包装加工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朱丹 徐瑞航 +4 位作者 朱立斌 刘亚梅 牛广财 魏文毅 张玙璠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为探究护色处理对鲜食黄糯玉米真空包装加工效果的影响,以黄糯619鲜食玉米为原料,以色差值△E、黄蓝值b^(*)值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鲜食黄糯玉米真空包装加工中的最佳护色条件。结果表明:鲜食黄糯玉米的最佳... 为探究护色处理对鲜食黄糯玉米真空包装加工效果的影响,以黄糯619鲜食玉米为原料,以色差值△E、黄蓝值b^(*)值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鲜食黄糯玉米真空包装加工中的最佳护色条件。结果表明:鲜食黄糯玉米的最佳护色条件:Vc浓度为5 g·L^(-1)(质量浓度)、EDTA-2Na浓度为0.25 g·L^(-1)(质量浓度)、护色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真空包装加工后的鲜食黄糯玉米△E值为16.88、b*值为35.91、感官评分为93.1分,加工后的鲜食黄糯玉米籽粒呈金黄色,色泽均一明亮。综上,研究结果能够为鲜食黄糯玉米真空包装加工中的护色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黄糯玉米 护色 真空包装加工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须复合袋泡茶配方、冲泡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研究
12
作者 苏适 单垣恺 +4 位作者 王喜庆 黎莉 李扬 闫悦 包逸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5年第3期38-46,共9页
以玉米须、藤茶和黑苦荞为原料,研制具有保健功效的复合袋泡茶。以感官得分和总黄酮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玉米须复合袋泡茶的最佳配比及最佳冲泡参数。结果显示最佳配方为:玉米须∶藤茶∶黑苦荞最优质量比为1... 以玉米须、藤茶和黑苦荞为原料,研制具有保健功效的复合袋泡茶。以感官得分和总黄酮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玉米须复合袋泡茶的最佳配比及最佳冲泡参数。结果显示最佳配方为:玉米须∶藤茶∶黑苦荞最优质量比为1∶1∶2;袋泡茶有效成分最佳溶出条件为:冲泡时间7 min、冲泡温度87℃、冲水量130 mL,得到玉米须复合袋泡茶冲泡后茶水的感官评分为88.59分,总黄酮含量为6.986mg/g,综合得分为0.8716分。玉米须复合袋泡茶冲泡后茶水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0.54、0.34 mg/mL,分别与0.6、0.4 mg/mL阿卡波糖的抑制活性相近;对ABTS^(+)自由基、OH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4.99、6.82和5.63 mg/mL,实验结果表明玉米须复合袋泡茶具有较好的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功能性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藤茶 黑苦荞 冲泡工艺 抗氧化 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收获机果穗箱减损导流装置设计与试验
13
作者 张鑫 赵伟 +6 位作者 聂美玲 李志博 刘兴博 兰海涛 常建国 杨金砖 叶彤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7,共7页
针对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过程中,玉米果穗从输送带上掉落直接砸到果穗箱底板或者果穗先撞击到果穗箱后方侧板再弹跳到底板,二次撞击造成果穗损伤严重的问题,设计了能使果穗减少损伤的果穗箱减损导流装置。该装置焊接在果穗箱体上,由... 针对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过程中,玉米果穗从输送带上掉落直接砸到果穗箱底板或者果穗先撞击到果穗箱后方侧板再弹跳到底板,二次撞击造成果穗损伤严重的问题,设计了能使果穗减少损伤的果穗箱减损导流装置。该装置焊接在果穗箱体上,由倾斜底板和果穗箱后方侧板与底板连接部分组成。通过对鲜食玉米进行滚动摩擦试验,将果穗箱倾斜底板的倾角设计为8°;通过对输送带上和离开输送带抛入到空中的玉米果穗进行运动学分析,将果穗箱后方侧板与底板连接部分设计为最速降线,并根据安装位置及尺寸计算出最速降线的参数。为了验证减损导流装置的作业性能,用不含减损导流装置的果穗箱和含有减损导流装置果穗箱的两台鲜食玉米收获机以6、8、10 km/h前进速度进行田间作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作业速度下,使用含有减损导流装置的果穗箱的底层玉米平均损伤率低于不含减损导流装置的果穗箱,该设计装置符合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收获机 果穗箱 减损导流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收获机果穗箱盖设计
14
作者 赵伟 张鑫 +6 位作者 叶彤 兰海涛 聂美玲 常建国 刘兴博 杨金砖 李志博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2,共7页
鲜食玉米收获作业初期,玉米直接砸在果穗箱底部将产生严重机械损伤,为减小此阶段的损伤,设计了一款减损果穗箱盖。该箱盖主要由减损板、四杆驱动机构、缓冲弹簧组成,可降低鲜食玉米落至箱底前的速度,从而减少其跌落损伤,实现减损目的。... 鲜食玉米收获作业初期,玉米直接砸在果穗箱底部将产生严重机械损伤,为减小此阶段的损伤,设计了一款减损果穗箱盖。该箱盖主要由减损板、四杆驱动机构、缓冲弹簧组成,可降低鲜食玉米落至箱底前的速度,从而减少其跌落损伤,实现减损目的。通过对鲜食玉米收获机无盖作业时单个玉米的动能分析,得到单个玉米最小损伤变形能。设计果穗箱盖四杆动力机构,使其满足作业效果;对缓冲弹簧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缓冲弹簧的最大载荷,以此确定缓冲弹簧参数。分析有盖作业时鲜食玉米下落碰撞运动,计算得到鲜食玉米接触箱底时的理论变形能,此时的变形能远小于无盖作业,证明了鲜食玉米收获过程中有盖作业减损的可能性。对设计的鲜食玉米果穗箱盖进行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果穗箱盖对收获初期鲜食玉米有明显保护作用,通过对果穗箱底进行分区采样,发现箱底中间位置损伤程度低于边缘位置,满足预期果穗箱盖减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果穗箱盖 变形能 四杆机构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加工处理对鲜食糯玉米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15
作者 徐瑞航 朱立斌 +4 位作者 朱丹 魏文毅 牛广财 赵晨雨 张玙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探究真空加工处理对鲜食糯玉米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以黄糯619和黑宝两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原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快速黏度分析仪等研究真空加工处理对鲜食糯玉米淀粉微观... 为探究真空加工处理对鲜食糯玉米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以黄糯619和黑宝两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原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快速黏度分析仪等研究真空加工处理对鲜食糯玉米淀粉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加工处理使黄糯619和黑宝2种鲜食糯玉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升高(P<0.05),分别由5.39%和6.26%升高至8.52%和9.71%,支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由94.61%和93.74%降低至91.48%和90.29%,淀粉颗粒破坏严重,淀粉的晶体类型和官能团结构没有改变,但相对结晶度分别降低了9.62%和9.41%;真空加工处理后,2种鲜食糯玉米淀粉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止温度和糊化焓值显著下降(P<0.05),淀粉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回生值显著下降(P<0.05),表明淀粉更容易发生糊化,抗老化能力增强。此外,真空加工处理使鲜食糯玉米淀粉的抗性淀粉(RS)转变为快消化淀粉(RDS)和慢消化淀粉(SDS),说明真空加工处理能够提高鲜食糯玉米淀粉的消化速率。本实验结果可以为鲜食糯玉米真空加工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真空加工处理 淀粉 结构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打捆机输送装置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
16
作者 赵广阔 刘希锋 +5 位作者 吴昊 陈爱慧 张庆柱 宋秋梅 邢巍巍 张海滨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87,共6页
为改善玉米秸秆打捆机输送装置功率过大、影响机械性能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合玉米秸秆打捆机的螺旋输送装置。通过对关键部件的设计、EDEM软件模型仿真和田间试验,以玉米秸秆捡拾后输送装置的去土率和打捆机驱动功率为试验指标,得到输... 为改善玉米秸秆打捆机输送装置功率过大、影响机械性能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合玉米秸秆打捆机的螺旋输送装置。通过对关键部件的设计、EDEM软件模型仿真和田间试验,以玉米秸秆捡拾后输送装置的去土率和打捆机驱动功率为试验指标,得到输送装置最优参数,即螺旋轴转速1416 r/min、绞龙螺距227.5 mm、喂入量8.94 kg。该装置可提升玉米秸秆打捆机的机械性能,为适合于纤维物料的螺旋输送装置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捆机 螺旋输送装置 玉米秸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收获机秸秆粉碎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17
作者 张鑫 赵伟 +6 位作者 叶彤 兰海涛 聂美玲 常建国 刘兴博 杨金砖 李志博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0-146,共7页
近年来,鲜食玉米愈发受到人们的欢迎,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相应的鲜食玉米秸秆产量也不断增加。针对鲜食玉米收获机在作业过程中秸秆粉碎长度较大、还田效果较差、田间分解速度较慢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鲜食玉米收获机秸秆粉碎装置,装置由刀... 近年来,鲜食玉米愈发受到人们的欢迎,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相应的鲜食玉米秸秆产量也不断增加。针对鲜食玉米收获机在作业过程中秸秆粉碎长度较大、还田效果较差、田间分解速度较慢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鲜食玉米收获机秸秆粉碎装置,装置由刀轴、刀盘和刀片组成。通过刀片对秸秆粉碎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影响其作业效果的因素。对主要因素参数进行设计,并建立粉碎装置-秸秆离散元模型,将设计的秸秆粉碎装置与现有的秸秆粉碎装置进行不同转速下的离散元仿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秸秆粉碎装置的破碎效果均优于现有的秸秆粉碎装置。将设计的秸秆粉碎装置以800、950、1 100 r/min的转速进行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3种转速下,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在0~100 mm之间的占比分别为94.6%、95.4%和95.9%,秸秆主要长度区间均为50~70 mm,满足秸秆还田作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收获机 秸秆粉碎装置 离散元 秸秆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收割机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8
作者 王政 王东 朱学卫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0,150,共5页
针对玉米收获期间收割机供求信息滞后、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基于MVC编程模式和WEB设计规范,引入B/S架构和微信小程序技术,搭建玉米收割机调度系统进行客户订单管理。采用人工鱼群算法规划玉米收割机调度路线,农机手按照微信小程序中... 针对玉米收获期间收割机供求信息滞后、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基于MVC编程模式和WEB设计规范,引入B/S架构和微信小程序技术,搭建玉米收割机调度系统进行客户订单管理。采用人工鱼群算法规划玉米收割机调度路线,农机手按照微信小程序中的调度路线完成客户订单,从而实现玉米收割机调度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玉米收割机的利用效率和作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收割机 B/S架构 调度系统 MVC W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和预处理玉米秸秆的酶解糖化工艺研究
19
作者 张欢欢 林钰程 +4 位作者 王圆圆 赵世强 杜朝军 赵子高 常春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秸秆类生物质的预处理和酶解是实现其高值化转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对甲酸、亚氯酸钠和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比较。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预处理前后玉米秸秆的... 秸秆类生物质的预处理和酶解是实现其高值化转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对甲酸、亚氯酸钠和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比较。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预处理前后玉米秸秆的组成、形貌、晶体结构和官能团进行了分析。经过甲酸、亚氯酸钠和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后,木质素去除率分别为66.71%,97.12%和91.88%,酶解率分别达到63.26%,71.83%和95.14%。在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9.6 FPU/g,木聚糖酶添加量为35.44 IU/g,吐温80添加量为20.96 mg/g的条件下,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预测酶解率为95.57%,实际酶解率为94.42%。高固体酶解的最佳补料策略是初始底物浓度为8%,在6,12,24 h分别添加4%的底物,酶解120 h后,酶解率达到87.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预处理 高固酶解 分批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20
作者 白国松 滕春然 +4 位作者 王俊洪 钟儒清 马腾 陈亮 张宏福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3-968,共16页
旨在探究不同水平酶解玉米蛋白粉(enzymatic corn gluten meal,MCGM)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屏障、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240头体重为(5.71±0.79)kg的健康断奶仔猪(21日龄,杜×长×大),基于体重接... 旨在探究不同水平酶解玉米蛋白粉(enzymatic corn gluten meal,MCGM)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屏障、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240头体重为(5.71±0.79)kg的健康断奶仔猪(21日龄,杜×长×大),基于体重接近原则,随机分配至5个试验组:5%普通玉米蛋白粉(corn gluten meal,CGM)组,5%鱼粉(fish meal,FM)组以及5%、10%和15%酶解玉米蛋白粉组(MCGM1、MCGM2和MCGM3),进行为期14 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1)MCGM1和FM组断奶仔猪的料重比(F/G)显著小于CGM、MCGM2和MCGM3组(P<0.05),MCGM2组粪便评分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2)与CGM、MCGM2和MCGM3组相比,MCGM1和FM组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3)MCGM1和MCGM3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隐比)极显著高于CGM组和FM组(P<0.05)。同时,与MCGM2和MCGM3组相比,MCGM1组的肠道屏障基因(Occludin和ZO-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4)MCGM1组仔猪回肠特征菌为f__Peptostreptococcaceae、o__Peptostreptococcales-Tissierellales和g__Terrisporobacter,盲肠中为o__Veillonellales-Selenomonadales;FM组仔猪回肠特征菌为g__Lactobacillus和g__Prevotella。综上所述,添加5%的MCGM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的消化酶活性,并能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进而改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玉米蛋白粉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