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含量对316L不锈钢激光熔覆层凝固行为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古青 包海斌 +5 位作者 王永强 冯敏敏 董刚 尤涵潇 杨高林 姚建华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7-175,共9页
目的研究Si元素含量对316L不锈钢激光熔覆层凝固行为和显微组织的影响。方法利用LDF400-2000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和ABB机械手组成的激光熔覆系统,在316L不锈钢基体上制备Si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8%、1.6%的316L激光熔覆层。使用金相... 目的研究Si元素含量对316L不锈钢激光熔覆层凝固行为和显微组织的影响。方法利用LDF400-2000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和ABB机械手组成的激光熔覆系统,在316L不锈钢基体上制备Si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8%、1.6%的316L激光熔覆层。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和维氏硬度计,分别从激光束扫描方向(SD)和切向(TD)分析熔覆层的微观组织、晶粒取向、织构和显微硬度。结果在SD方向,0.8%-Si熔覆层的中下部晶粒呈垂直于底部界面的柱状生长趋势,而顶部晶粒则呈胞状,1.6%-Si熔覆层晶粒的生长模式与0.8%-Si熔覆层类似,但取向更随机。在TD方向,0.8%-Si熔覆层晶粒呈外延状,取向为<100>方向,而1.6%-Si熔覆层则为<111>方向。与0.8%-Si熔覆层相比,1.6%-Si熔覆层内小角度晶界占比更高,超过了50%,在晶粒内部可见被位错缠绕的亚微米颗粒,其硬度也从0.8%-Si熔覆层的199.7HV0.3提升到212.2HV0.3。结论Si元素的含量对激光熔覆316L凝固行为和组织有着显著影响,改变了熔覆层的凝固模式,使组织结构由粗大外延生长的树枝晶转变为沿温度梯度方向生长的细小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SI元素 316L 凝固组织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结构对薄壁件表面异质熔覆层铣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2
作者 张培荣 张霞 +4 位作者 胡顺睿 苏国胜 杜劲 夏岩 刘战强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59-172,共14页
目的解决熔覆层-基体异质界面导致后续机械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加工振动的问题。方法通过仿真研究界面结构对加工应力应变演化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界面结构对铣削稳定性的影响,并对界面结构进行优化。通过模态分析、切削振动和粗糙度测... 目的解决熔覆层-基体异质界面导致后续机械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加工振动的问题。方法通过仿真研究界面结构对加工应力应变演化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界面结构对铣削稳定性的影响,并对界面结构进行优化。通过模态分析、切削振动和粗糙度测试对铣削稳定性进行评价,利用稳定性叶瓣图对铣削稳定域进行预测。结果通过增加界面结构,减小了界面应力差和应变增量。在矩形界面下,工件刚度的降低幅度和一阶固有频率最大,其次为等腰梯形、半圆形和三角形。刚度随着形状因子的增大呈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随着界面深度(间距)的增加而减小(增大)。当界面深度较浅(深)时,固有频率随着形状因子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同时固有频率随着界面深度(间距)的增加而增大(减小)。对切削振动及粗糙度的改善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三角形、矩形、等腰梯形和半圆形。形状因子对振动加速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界面深度次之,界面间距的影响最小。当形状因子和界面间距越小,界面深度越大时,加工稳定性越强,表面粗糙度越低。优化界面结构为形状因子0.06、界面深度3 mm、界面间距0 mm,其铣削稳定域相较于直线界面增加了117%。结论通过在基体表面预先加工界面结构,可以提高薄壁件表面异质熔覆层的后续铣削加工稳定性,从而提高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界面结构 应力应变 铣削稳定性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AlCrNiCuSi_(x)激光熔覆涂层设计及其减摩耐磨特性研究
3
作者 黄华 尹存宏 +2 位作者 吴家柱 张大斌 刘西霞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163,203,共13页
目的研究不同Si含量对AlCrNiCuSi_(x)激光熔覆涂层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提高Ti-6Al-4V合金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价电子浓度和混合焓相结构形成理论,设计AlCrNiCuSi_(x)高熵合金涂层。将金属粉末按照... 目的研究不同Si含量对AlCrNiCuSi_(x)激光熔覆涂层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提高Ti-6Al-4V合金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价电子浓度和混合焓相结构形成理论,设计AlCrNiCuSi_(x)高熵合金涂层。将金属粉末按照AlCrNiCuSi_(x)(x为0、0.1、0.3、0.5)实验设计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并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涂层。采用具有能谱和EBSD模块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的组织进行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测试涂层截面的显微硬度分布,并使用多功能摩擦磨损实验机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试表征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Si0涂层含有BCC1、BCC2、FCC相,Si元素的添加使得Si0.1涂层中的Cr、Cu元素逐渐溶解,同时涂层晶界处开始析出Cr_(3)Si相,分布不均匀;Si0.3涂层的Cr_(3)Si相和富Cu相变得十分细小而弥散,组织变得致密;Si0.5涂层中Ti的溶解量增加,在基体相中析出了大量的Cr_(3)SiTi_(2)相。AlCrNiCuSi_(x)涂层的最高平均显微硬度为683.07HV0.5,最低平均摩擦因数为0.3253,最低磨损率为6.761×10^(−6)mm^(3)/(N·m)。结论加入适量的Si能够明显提高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然而,加入过量的Si会导致涂层中金属间化合物偏析和长大,从而降低涂层的性能。Si0.3涂层具有最佳的耐磨性能,其主要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和轻微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AlCrNiCuSi_(x)高熵合金涂层 三相组织 金属间化合物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韩娟 龙雨 +7 位作者 徐流杰 赖伟基 龙绍檑 邓澄 周圣丰 于振涛 李卫 易艳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9-214,共16页
近年来,高熵合金凭借其耐磨损、耐腐蚀、强韧性、高温抗氧化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激光熔覆是一种涉及多学科的现代表面强化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快速加热和冷却、稀释率低、热影响区小、成分偏析少、冶金结合... 近年来,高熵合金凭借其耐磨损、耐腐蚀、强韧性、高温抗氧化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激光熔覆是一种涉及多学科的现代表面强化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快速加热和冷却、稀释率低、热影响区小、成分偏析少、冶金结合性好等特点。本文综述了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高熵合金的设计理念以及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优点。然后,介绍了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相结构和性能特征,以及合金元素对其影响规律,讨论了激光工艺参数和辅助激光熔覆技术对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最后,总结与展望了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高熵合金 涂层 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表征和构筑方法及其应用进展
5
作者 金科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9-188,共10页
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在催化研究中占据核心地位,其在负载型金属催化材料的性能调控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SMSI效应的引入改善了负载型催化剂中活性金属组分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可提高催化活性和目标产物选择性,并增强催化剂的稳... 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在催化研究中占据核心地位,其在负载型金属催化材料的性能调控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SMSI效应的引入改善了负载型催化剂中活性金属组分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可提高催化活性和目标产物选择性,并增强催化剂的稳定性。详细阐述了SMSI效应的表征技术、典型特征、构筑策略及其适用场景,回顾了SMSI效应在能源转化、环境保护和精细化学品合成领域的应用进展,探讨了其催化作用机制。未来,需开发更高效的表征技术以深入揭示SMSI效应的形成机制。此外,应拓展SMSI效应的应用领域,以满足不同工业场景和环境的催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电子转移 包覆结构 可逆性 吸附质诱导法 原子层沉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战略背景下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减碳前景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军 章静 +1 位作者 张瑞松 彭洋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8-386,共9页
为探究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的减碳前景,本文分析了“双碳”战略背景下钢结构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建造快速发展、新兴产业提供广阔市场以及高性能钢材和高性能结构发展更为迅猛,指出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可兼顾高性能、经济性以及减碳... 为探究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的减碳前景,本文分析了“双碳”战略背景下钢结构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建造快速发展、新兴产业提供广阔市场以及高性能钢材和高性能结构发展更为迅猛,指出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可兼顾高性能、经济性以及减碳要求。基于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采用排放因子法,提出了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的碳排放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的全寿命周期碳排放量比钢结构少36%,比不锈钢结构少10%。用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替代普通钢结构,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替代不锈钢结构可以在减碳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钢结构行业 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合金压力电阻焊接头热影响区中第二相的组织特征
7
作者 安军靖 杨乐 +3 位作者 鲁立 林健 陈兵兵 周明胜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31,共7页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分别对Zr-4合金管和锆锡铌(Zr-Sn-Nb)系锆合金管与Zr-4合金柱进行压力电阻焊连接,研究了接头热影响区的第二相形貌、成分和晶体结构,并与母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压力电阻焊的热力耦合作用下,Zr-4合金接头热影响区近...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分别对Zr-4合金管和锆锡铌(Zr-Sn-Nb)系锆合金管与Zr-4合金柱进行压力电阻焊连接,研究了接头热影响区的第二相形貌、成分和晶体结构,并与母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压力电阻焊的热力耦合作用下,Zr-4合金接头热影响区近熔合线区的第二相粒子发生完全溶解,近母材区的密排六方结构Zr(Fe,Cr)_(2)Laves第二相颗粒的数量相比母材显著减少,平均直径增大。Zr-Sn-Nb系合金接头热影响区近熔合线区的第二相颗粒数量很少,以直径小于50nm的体心立方结构β-Nb相为主,近母材区的第二相颗粒数量介于母材与热影响区近熔合线区之间,由细小的体心立方结构β-Nb相以及粗大的面心立方结构(Zr,Nb)Fe_(2)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合金包壳管 压力电阻焊 第二相颗粒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反应堆刚凸-包壳微动损伤裂纹行为研究
8
作者 崔筱婷 王宇星 +5 位作者 廖业宏 沈火明 任啟森 刘娟 彭振驯 黄恒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7-235,共9页
核燃料棒组件中包壳管与刚凸之间发生的微动行为可能引起组件的破坏失效,严重时会威胁反应堆安全。为此,以核燃料棒中刚凸-包壳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微动行为下裂纹的萌生及扩展问题,通过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 核燃料棒组件中包壳管与刚凸之间发生的微动行为可能引起组件的破坏失效,严重时会威胁反应堆安全。为此,以核燃料棒中刚凸-包壳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微动行为下裂纹的萌生及扩展问题,通过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微动过程中包壳管接触区始终处于受压状态,滑移区中裂纹受剪应力控制,在包壳管涂层基体界面开裂并沿着界面蜿蜒扩展,导致涂层剥离;在混合区和部分滑移区中,裂纹受剪应力和正应力同时作用,起裂于包壳表面或次表面向内部扩展;刚凸-包壳结构微动行为中,剪应力是导致包壳管损伤的主要因素,对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凸-包壳结构 微动 裂纹萌生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2)O_(3)添加量对激光熔覆铁基合金涂层显微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永生 叶洲 郭岩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5CrMoV钢表面制备添加La_(2)O_(3)质量分数分别为0,0.7%,1.4%,2.0%的铁基合金熔覆层,研究了La_(2)O_(3)含量对其显微组织、物相组成、显微硬度、耐摩擦磨损性能和抗冲击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La_(2)O_...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5CrMoV钢表面制备添加La_(2)O_(3)质量分数分别为0,0.7%,1.4%,2.0%的铁基合金熔覆层,研究了La_(2)O_(3)含量对其显微组织、物相组成、显微硬度、耐摩擦磨损性能和抗冲击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La_(2)O_(3)的熔覆层主要物相为FeCr固溶体和少量Cr_(23)C_(6),添加La_(2)O_(3)后熔覆层中还出现了LaNi_(3),当La_(2)O_(3)质量分数为1.4%时熔覆层与基体界面平整,冶金结合良好,组织细小且均匀;随着La_(2)O_(3)质量分数增加,熔覆层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耐摩擦磨损性能和抗冲击磨料磨损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当La_(2)O_(3)质量分数为1.4%,耐磨性能最好,此时熔覆层的摩擦磨损机制由未添加La_(2)O_(3)时的严重黏着磨损变为轻度犁削磨损,冲击磨料磨损表面的犁沟和凹凸不平消失,表面趋于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La_(2)O_(3) 铁基合金熔覆层 组织 物相 硬度 摩擦磨损 冲击磨料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折角梯形台面折纸夹层结构的冲击防护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远鹏 王凌峰 +3 位作者 杨秋松 李哲健 郝洪 陈文苏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6,共13页
多折角梯形台面折纸(truncated square pyramid,TSP)作为新型折叠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量吸收特性并具有模块化易加工的特点。基于此结构模块化形成了单层以及多层夹层板,利用空气炮试验装置研究了背板无支撑的夹层结构以及覆层结... 多折角梯形台面折纸(truncated square pyramid,TSP)作为新型折叠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量吸收特性并具有模块化易加工的特点。基于此结构模块化形成了单层以及多层夹层板,利用空气炮试验装置研究了背板无支撑的夹层结构以及覆层结构,在不同冲击工况、边界条件下结构的冲击防护性能以及吸能特性。通过测量、对比单层夹层结构的位移时程及冲击后的失效模式,对抗冲击性能进行了评估。利用装于背板的多点压力传感器装置,测量冲击作用下覆层结构对背板不同位置的传递力时程,研究不同工况下的缓冲性能。对于背板无支撑夹层工况,背板的残余位移随冲击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对于覆层工况,双层覆层有较好的能量吸收和抗冲击性能,相比于单层表现出更充分的芯层利用率。此外,冲击位置通过改变模块单元的变形模式对覆层结构动态响应产生显著影响,尤其影响传递力峰值和峰值出现时间。研究结果可为TSP防护结构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结构 覆层结构 空气炮冲击 动态响应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真空度下轧制钛钢复合板的界面氧化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健博 厉文墨 +1 位作者 刘芳芳 江坤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21-125,共5页
采用真空热轧复合技术制备了TA2/Q345R钛钢复合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维氏硬度计、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分析了不同真空度下轧制钛钢复合板的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复合坯真空度为1 Pa时,钛钢复合板钛复层氧化明显,TA2表... 采用真空热轧复合技术制备了TA2/Q345R钛钢复合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维氏硬度计、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分析了不同真空度下轧制钛钢复合板的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复合坯真空度为1 Pa时,钛钢复合板钛复层氧化明显,TA2表面分别产生了10μm的富氧层与硬化层,硬化层硬度约为325 HV;当复合坯真空度为0.1 Pa时,TA2表面部分氧化导致钛钢界面产生约40μm厚的间隙,局部位置还产生了冶金结合;当复合坯真空度达到0.01 Pa时,钛钢复合界面平整连续无缺陷,平均剪切强度约179MPa。综上,0.01 Pa是轧制法制备钛钢复合板的合理真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钢复合板 真空度 界面组织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下率对304/高锰钢复合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文光奇 赵鑫 蔡志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72,共5页
通过轧制压下率的变化研究了304不锈钢/高锰钢复合板界面组织结构、合金元素扩散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04/高锰钢复合板界面两侧组织均为稳定的奥氏体,随压下率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且界面两侧晶粒尺寸差异减小。界面处... 通过轧制压下率的变化研究了304不锈钢/高锰钢复合板界面组织结构、合金元素扩散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04/高锰钢复合板界面两侧组织均为稳定的奥氏体,随压下率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且界面两侧晶粒尺寸差异减小。界面处存在大量的小角度晶界,通过细晶强化、晶界强化和位错强化机制提高了复合板结合强度及拉伸性能。此外,随着压下率的提高,元素的扩散层减薄,界面处存在的Al和Mn的氧化物及Cr的碳化物尺寸减小并弥散分布。随压下率提高,复合板界面得到强化,强度逐渐提高,伸长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复合板 轧制压下率 界面组织 元素扩散 界面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居用填充式竹集成材轻量化结构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学财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4期72-77,共6页
当前木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国丰富的竹资源和日益完善的竹材加工工艺为竹集成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家居产品中推广使用竹集成材,能够充分利用竹资源,缓解木材供应短缺的问题。但当前,竹集成材产品自重过重问题是制约竹集... 当前木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国丰富的竹资源和日益完善的竹材加工工艺为竹集成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家居产品中推广使用竹集成材,能够充分利用竹资源,缓解木材供应短缺的问题。但当前,竹集成材产品自重过重问题是制约竹集成材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分析了竹集成材的结构及性能以及在家居领域应用的局限性,总结了轻量化设计方法,并以空芯板结构为参考,探讨了竹集成材填充式芯层结构设计。通过采用竹芯层结构减轻竹集成材的自重,能够使竹集成材更广泛地应用在家居生活中,为竹集成材家居产品设计提供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居产品 竹集成材 结构设计 覆面空心板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多道搭接激光熔覆层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养良 罗红梅 +1 位作者 王利 陈清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70,共3页
在45钢表面进行了激光搭结熔覆WC-12Co涂层的实验,对复合涂层的组织、硬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区在微观结构上分为熔覆层、熔化区和热影响区。在搭接区出现了较为粗大的组织特征,采用同一激光工艺参数,多道搭接熔覆层的显... 在45钢表面进行了激光搭结熔覆WC-12Co涂层的实验,对复合涂层的组织、硬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区在微观结构上分为熔覆层、熔化区和热影响区。在搭接区出现了较为粗大的组织特征,采用同一激光工艺参数,多道搭接熔覆层的显微硬度降低。多道搭接熔覆产生的重稀释导致涂层中WC硬质相含量明显降低,是造成激光熔覆层硬度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道搭接 激光熔覆 45钢 组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结构炸药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缪广红 马宏昊 +1 位作者 沈兆武 余勇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3-697,共5页
为了解决现行爆炸复合装药方式落后及炸药爆炸能量利用率极低的问题,使用了一种保证装药质量的蜂窝结构炸药,并将该蜂窝结构炸药应用于一次起爆可复合两块复合板的双面爆炸复合技术,由于受到蜂窝材料和双面复板的多向约束,使炸药的临界... 为了解决现行爆炸复合装药方式落后及炸药爆炸能量利用率极低的问题,使用了一种保证装药质量的蜂窝结构炸药,并将该蜂窝结构炸药应用于一次起爆可复合两块复合板的双面爆炸复合技术,由于受到蜂窝材料和双面复板的多向约束,使炸药的临界厚度显著降低,乳化炸药在5 mm厚时,仍可以稳定爆轰。成功地进行了以5 mm厚的蜂窝结构炸药用于2 mm厚的45#钢板和16 mm厚的Q235钢板双面爆炸复合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与现行的单面爆炸复合相比,在复合相同数量复合板的情况下,炸药的使用量节省了83%,炸药的能量利用率显著提高。试验前,对爆炸复合窗口及复板的碰撞速度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复板碰撞速度的上下限(192 m·s-1<vp<983 m·s-1)及两组实验中复板的碰撞速度1089,863 m·s-1,计算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蜂窝结构炸药 双面爆炸复合 爆炸复合专用结构炸药 爆炸复合 能量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Stellite-6+VC混合粉末的熔覆层组织 被引量:15
16
作者 徐国建 李春光 +3 位作者 郭云强 杭争翔 刘祥宇 沓名宗春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8,共6页
用脉冲300 W Nd:YAG激光器、6轴机器人、5 m长的光纤、送粉系统及送粉专用喷嘴,建立了激光机器人熔覆系统.在低碳钢(SM400B)上熔覆Co基合金(Stellite-6)和碳化钒(VC)混合粉末(VC的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0~100%),并对熔覆层的形状和显微组... 用脉冲300 W Nd:YAG激光器、6轴机器人、5 m长的光纤、送粉系统及送粉专用喷嘴,建立了激光机器人熔覆系统.在低碳钢(SM400B)上熔覆Co基合金(Stellite-6)和碳化钒(VC)混合粉末(VC的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0~100%),并对熔覆层的形状和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0~80%范围内随着混合粉末中VC的质量分数增加,VC初晶相的数量随之增加,同时熔深也随之增加;根据混合粉末中VC的质量分数的不同,熔覆层显微组织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亚共晶组织和过共晶组织;亚共晶组织由富钴的γ相与共晶组织组成,过共晶组织由初晶VC相与共晶组织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亚共晶组织 过共晶组织 初晶相 共晶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覆层-钢基体界面结合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福田 黄巍玲 +2 位作者 李文虎 张英才 李兆前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2-455,共4页
为提高钢基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以金属Mo粉、Fe粉和B-Fe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原位反应真空液相烧结技术,在钢基体表面制备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覆层.测定了覆层-钢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及界面结合区的显微硬度变化,研究了界面微观结构和界... 为提高钢基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以金属Mo粉、Fe粉和B-Fe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原位反应真空液相烧结技术,在钢基体表面制备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覆层.测定了覆层-钢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及界面结合区的显微硬度变化,研究了界面微观结构和界面区元素分布,并对覆层-钢基体界面层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层与钢基体之间的断裂破坏发生于界面附近的钢基体和覆层内,而不是覆层与钢基体之间结合界面的剥离;在覆层-钢基体结合界面处,存在由高硬度覆层到低硬度钢基体的狭窄过渡区,合金元素的分布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过渡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覆层材料 界面显微结构 结合强度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激光熔覆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建峰 符轲 +2 位作者 续晓霄 戴姣燕 徐金富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熔覆Ni60合金,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相关工艺参数对熔覆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电流、离焦量、激光移动间距、送粉量的增大,熔覆层的有效面积先增后降,至最佳工艺为220 A、32 mm、1.80 mm、3g/min达到峰值,...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熔覆Ni60合金,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相关工艺参数对熔覆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电流、离焦量、激光移动间距、送粉量的增大,熔覆层的有效面积先增后降,至最佳工艺为220 A、32 mm、1.80 mm、3g/min达到峰值,分别为9.760、10.553、10.387、11.852 mm2;随电流、离焦量的增大,熔覆层的均匀性由好转差,至220 A、32mm达到最佳,而激光移动间距和送粉量的影响对其不大;经最佳工艺熔覆后的试样,熔覆层与基体之间属冶金结合,熔覆层组织为γ-Ni固溶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铬、铁的碳化物和硼化物等硬质相,基体-热影响区-熔覆区的显微硬度从260.4HV到820.6HV呈梯度分布,熔覆层的有效面积为17.650mm2,波峰、波谷、波宽的标准差分别为0.018、0.015、0.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熔覆层结构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搅拌辅助激光熔覆硬质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许华 郑启光 +2 位作者 丁周华 童杏林 余本海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9-451,469,共4页
在多元复合硬质合金的激光熔覆过程中,熔池中各组分元素密度不一致及其它物性差别使激光熔覆层出现硬质分布不均匀和粗大是形成覆层中裂纹缺陷的主要原因。针对此,研究设计了一台适用于激光熔覆的电磁搅拌器,并初步开展了电磁搅拌辅助... 在多元复合硬质合金的激光熔覆过程中,熔池中各组分元素密度不一致及其它物性差别使激光熔覆层出现硬质分布不均匀和粗大是形成覆层中裂纹缺陷的主要原因。针对此,研究设计了一台适用于激光熔覆的电磁搅拌器,并初步开展了电磁搅拌辅助激光熔覆硬质合金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电磁搅拌不仅对熔覆层的宏观形貌还是微观组织都有影响,电磁搅拌能细化熔覆层中的WC组织,并使其分布均匀化,同时电磁搅拌能明显细化熔覆层过渡区中的树枝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组织细化 电磁搅拌 硬质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热温度对灰铸铁表面激光熔覆镍基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闫世兴 董世运 +3 位作者 徐滨士 王玉江 任维彬 方金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6,共7页
采用CO2激光器在HT250基体上分别以不同预热温度制备NiCuFeBSi合金熔覆层,研究基体预热温度对白口组织控制、结合界面元素分布及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预热温度,有利于降低半熔化区白口化趋势,白口组织呈断续分布,但也导致熔覆... 采用CO2激光器在HT250基体上分别以不同预热温度制备NiCuFeBSi合金熔覆层,研究基体预热温度对白口组织控制、结合界面元素分布及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预热温度,有利于降低半熔化区白口化趋势,白口组织呈断续分布,但也导致熔覆层稀释率增大,更多基体Si,P杂质元素稀释进入熔池形成杂质相。拉伸实验表明:熔覆层抗拉强度远大于HT250,熔覆层断裂机制为解理与准解理混合型断裂。观察发现NiCuFeBSi合金激光熔覆层凝固后晶粒内部存在大量位错线并交叉缠结形成亚结构,进一步细化了晶粒,有利于提高熔覆层的强度与性能。最终获得NiCuFeBSi合金熔覆层在HT250基体上的最佳温度为室温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灰铸铁 预热温度 白口组织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