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Ⅱ)-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邻菲咯林三元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淑华 蒋毅民 钟新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59-963,共5页
The title complex was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taurine salicylic schiff base(TSSB), O-phenanthroline(phen) and cupric acetate in water-ethanol solu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 The title complex was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taurine salicylic schiff base(TSSB), O-phenanthroline(phen) and cupric acetate in water-ethanol solu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and the chemical formula weight of the complex is 498.00.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belongs to orthorhomb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bcn and cell parameters: a=3.107 2(4) nm, b=1.289 09(18) nm, c= 1.034 78(14) nm; and V=4.144 7(10) nm3, Z=8, Dc=1.596 g·cm-3, μ=1.197 mm-1, F(000)=2 048. The compound is an one-dimensional chain complex of infinite length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hydrogen bonds. The Cu(Ⅱ) was coordinated by two oxygen atoms and three nitrogen while the o atoms of Ac- groups di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coordination. The Cu(Ⅱ) formed a distorted tetragonal pyramid and the capacities of coordination to Cu(Ⅱ) of atoms was discussed. Besides, the TG-IR of the complex was analyzed. The kinetics of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the complex was studied under a non isothermal condition by TG-IR. TG and DTG curves indicate that the complex decomposed in three stages: [Cu(TSSB)(Phen)]·1.5H2O Cu(TSSB)(Phen) Cu(TSSB) CuO The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G,DTG cures by OZAWA-Flynn-Wall method,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and the value of A of the three stages are 74.98 kJ·mol-1, 286.65 kJ·mol-1, 87.55 kJ·mol-1; 9.66×108 s-1,1.82×1028 s-1, 3.09×103 s-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 邻菲咯林 三元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酸根为桥的双核Eu(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6
2
作者 牛淑云 杨冰 +2 位作者 曹金全 杨光弟 卜为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1917-1920,共4页
在EtOH:H2O=2:1的溶剂中,以Eu(NO3)3·6H2O、C6H5COONa和Phen(邻菲哈啉)为原料,合成了四桥双核配合物[Eu2(Phen)2(C6H5COO)6].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08156(7)nm,b=1.19331(7)nm,c=1.24401(8)nm,a... 在EtOH:H2O=2:1的溶剂中,以Eu(NO3)3·6H2O、C6H5COONa和Phen(邻菲哈啉)为原料,合成了四桥双核配合物[Eu2(Phen)2(C6H5COO)6].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08156(7)nm,b=1.19331(7)nm,c=1.24401(8)nm,a=104.972(5)°,β=93.661(5)°γ=113.297(5)°,Z=1.R=0.0437.晶体中2个Eu原子处于晶体学等效位置,配位数为9,Eu-Eu间距离为0.4052nm.讨论了标题化合物的UV-Vis谱与其它Eu3+离子谱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四桥 双核 铕配合物 苯甲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二高碲酸合铜(Ⅲ)酸氢四钠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紫外吸收光谱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明娒 苏锵 +1 位作者 胡宁海 任玉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5-69,共5页
在碱性水溶液中获得了组分为Na_4H[Cu(H_2TeO_6)_2]·17H_2O的晶体配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单晶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 P_1,a=0.5939(2)nm,b=0.8957(3)nm,c=1.2555(3)nm,α=98.49(2)°,β=98.98(2)°,γ=93.94(2)... 在碱性水溶液中获得了组分为Na_4H[Cu(H_2TeO_6)_2]·17H_2O的晶体配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单晶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 P_1,a=0.5939(2)nm,b=0.8957(3)nm,c=1.2555(3)nm,α=98.49(2)°,β=98.98(2)°,γ=93.94(2)°,V=0.6495(3)nm^3,M=913.7,Dc=2.34s/cm^3,Z=1.晶体中二个畸变的TeO_4(OH)_2八面体与中心Cu(Ⅲ)离子螯合,构成属准D_(2h)点群对称的CuO_4平面,Cu—O键长分别为0.1830nm和0.1844nm。 配合物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于270nm和405nm处有两个强的配体至金属电荷转移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紫外吸收光谱 铜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hiff碱铜(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蔡铁军 彭振山 +3 位作者 邓谦 龙云飞 邓彤彤 郁开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1-733,共3页
A Cu(Ⅰ) complex [Cu(INHPy)(PPh3)2] ·(ClO4)·0.75(C2H5OH) was obtained through self-assembly between [Cu(PPh3)2(MeCN)2]ClO4 and Schiff base 2-pyridylcarboxaldehyde isonicotinoyl hadrazone(INHPy), the structur... A Cu(Ⅰ) complex [Cu(INHPy)(PPh3)2] ·(ClO4)·0.75(C2H5OH) was obtained through self-assembly between [Cu(PPh3)2(MeCN)2]ClO4 and Schiff base 2-pyridylcarboxaldehyde isonicotinoyl hadrazone(INHPy), the structure of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um and X-ray diffraction. Single crystal X-ra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is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with parameters: a=1.180 7(2) nm, b=1.330 0(3) nm, c=1.568 6(2) nm. 1.332 g穋m-3, F(000)=1 032, 腎=0.804+23.770C, r=0.995). CCDC: 2313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 配合物 晶体结构 DNA 共振光散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醇酸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电化学和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颖群 陈满生 +1 位作者 陈志敏 李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47-1851,共5页
以二苯乙醇酸为配体合成了1个新的化合物[Cu(2,2′-bipy)(BAA)][Cu(2,2′-bipy)(BAA)(H2O)]2.(H2O)3(BAA=二苯乙醇酸阴离子,2,2′-bipy=2,2′-联吡啶)。该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21 7(5)nm,b=1.360 2(6)nm,c=2.33... 以二苯乙醇酸为配体合成了1个新的化合物[Cu(2,2′-bipy)(BAA)][Cu(2,2′-bipy)(BAA)(H2O)]2.(H2O)3(BAA=二苯乙醇酸阴离子,2,2′-bipy=2,2′-联吡啶)。该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21 7(5)nm,b=1.360 2(6)nm,c=2.335 2(10)nm,α=99.260(6)°,β=101.223(8)°,γ=94.805(8)°,V=3.425(3)nm3,Dc=1.385 g.cm-3,Z=6,μ(Mo Kα)=0.992 mm-1,F(000)=1 474,最终偏离因子R1=0.0561,wR2=0.1128。在标题化合物的不对称单元中有3个单核铜(Ⅱ)配合物,且3个中心铜(Ⅱ)离子的配位数不完全相同,如Cu(1)离子的配位数是4,而Cu(2)和Cu(3)离子的配位数都是5。本文还测定了标题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和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在电化学过程中配合物的电子转移是准可逆的,电子转移数为2个;配合物在478 nm的光激发下可发射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二苯乙醇酸 晶体结构 电化学和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_(14)H_(11)O_3)(C_(10)H_8N_2)_2]NO_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世雄 王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合成了[Cu(C_(11)H_(11)O_3)(C(10)H_8N_2)_2]NO_3·C_2H_5OH化合物并测定其晶体结构。晶体属P1空间群,a=1.1911(2)nm,b=1.5322(2)nm,c=1.0492(... 合成了[Cu(C_(11)H_(11)O_3)(C(10)H_8N_2)_2]NO_3·C_2H_5OH化合物并测定其晶体结构。晶体属P1空间群,a=1.1911(2)nm,b=1.5322(2)nm,c=1.0492(2)nm,a=108.98(1)°,β=107.04(1)°,γ=70.25(1)°,Z=2.在[Cu(C_(11)H_(11)O_3)(C_(10)H_8N_2)_2] ̄+配合阳离子中,2个2,2’-联吡啶的4个氮原子和二苯羟乙酸的1个羧基氧原子位于铜原子周围,从而使铜原子子具有畸变的三角双锥配位构型。对红外光谱进行了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二苯羟乙酸 晶体结构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四核铜配合物的水热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鸿旭 陈晨 +3 位作者 陈铃 梁敏 刘佳铭 翁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1-664,共4页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4C l4(b ipy)2,经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7437(2)nm,b=0.94299(4)nm,c=0.95088(4)nm,α=64.164(3)°,β=74.170(3)°,γ=88.757(3)°,V=0...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4C l4(b ipy)2,经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7437(2)nm,b=0.94299(4)nm,c=0.95088(4)nm,α=64.164(3)°,β=74.170(3)°,γ=88.757(3)°,V=0.57377(16)nm3,Z=1,Dx=2.050g/cm3,μ(MoKα)=4.139mm-1,F(000)=348,R1=0.0559,wR2=0.1625。该配合物由四核铜通过桥连氯连接形成平行四边形构型,其中存在明显的Cu…Cu键。固体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配合物在低能发射539和649nm(红区)产生明显的发射峰。用G03w程序以HF/6-31G基组对四核配合物进行了量化计算,研究了电子结构和成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联四核铜配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光谱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8-羟基喹啉)镍(Ⅱ)合高氨酸钠Na[NiQ_2(HQ)](ClO_4)的制备和晶体结构
8
作者 张明杰 黄春辉 徐光宪 《无机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12-214,共3页
在使用8-羟基喹啉为配体试图制备钆和镍的异双核配合物时,分离出Na[NiQ2(HQ)](ClO4)单晶,首次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Rane等曾从NiQ2·2H2O的晶胞参数推测出NiQ2·2H2O的键参数[1]... 在使用8-羟基喹啉为配体试图制备钆和镍的异双核配合物时,分离出Na[NiQ2(HQ)](ClO4)单晶,首次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Rane等曾从NiQ2·2H2O的晶胞参数推测出NiQ2·2H2O的键参数[1].最近我们将高氯酸钇、醋酸镍和8-羟基喹啉在丙酮中反应,制备了[YQ(HQ)2][NiQ3(ClO4),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喹啉 红外光谱 晶体结构 高氯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氯酸化三邻菲啰啉合镍晶体结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虎 许兴友 +3 位作者 高健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56-859,共4页
用Ni(ClO4)2合成了高氯酸阴离子和三邻菲啰啉合镍阳离子组成的盐晶体,晶体结构由X射线衍射确定.晶体属P21/n空间群,a=0.9388(2)nm,b=3.0139(5)nm,c=1.2974(2)nm,β=111.054(3)°,V=3.426(1)nm3.采用hyperchem程序包的半经验方法ZIND... 用Ni(ClO4)2合成了高氯酸阴离子和三邻菲啰啉合镍阳离子组成的盐晶体,晶体结构由X射线衍射确定.晶体属P21/n空间群,a=0.9388(2)nm,b=3.0139(5)nm,c=1.2974(2)nm,β=111.054(3)°,V=3.426(1)nm3.采用hyperchem程序包的半经验方法ZINDO/1计算了该配合物的最优化结构,原子电荷分布很好地佐证了晶体结构的配位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镍配合物 晶体结构 红外光谱 量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致发光配合物[Cu(MeimSH)(PPh_3)_2I]的合成、晶体结构与光谱性质
10
作者 罗亚芳 陈国明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8期176-180,共5页
利用一价铜盐与巯基氮杂环配体2-巯基1-甲基咪唑(简写为MeimSH)和三苯基膦(简写为PPh3)作用首次合成了光致发光配合物[Cu(MeimSH)(PPh3)2I],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性质、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以及紫外光谱性质、荧光光谱性质的研... 利用一价铜盐与巯基氮杂环配体2-巯基1-甲基咪唑(简写为MeimSH)和三苯基膦(简写为PPh3)作用首次合成了光致发光配合物[Cu(MeimSH)(PPh3)2I],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性质、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以及紫外光谱性质、荧光光谱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cn,晶胞参数为:a=2.22028(12)nm,b=1.78765(9)nm,c=1.84870(10)nm,α=90°,β=90°,γ=90°,V=7.3376(7)nm3,Z=8,Dc=1.501 Mg/m3;配合物的堆积结构中存在C-H…π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这些弱相互作用导致二维超分子网络结构的形成;在室温经270 nm波长激发,配合物的CH2Cl2溶液在439 nm处出现最大荧光发射峰,此最大发射是配体MeimSH和PPh最大发射的共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I)配合物 晶体结构 弱相互作用 光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二高碘酸氢合铜(Ⅲ)酸钾钠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光谱性质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明■ 苏锵 +1 位作者 胡宁海 任玉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8-52,共5页
本文报道了碱溶液中获得组份为Na_4K[Cu(HIO_6)_2]·12H_2O晶体配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a=6.108(2)(?),b=25.055(10)(?),c=14.716(7)(?),β=97.77(3)°,V=2231(2)(?)~3,D_c=2.555g/cm... 本文报道了碱溶液中获得组份为Na_4K[Cu(HIO_6)_2]·12H_2O晶体配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a=6.108(2)(?),b=25.055(10)(?),c=14.716(7)(?),β=97.77(3)°,V=2231(2)(?)~3,D_c=2.555g/cm^3,Z=4.晶体中二个畸变的IO_5(OH)八面体与中心铜原子螯合,构成CuO_4平面;Cu—O平均键长为1.83(?);加上CuO_4平面上侧与铜原子形成弱配位的氧原子;共有五个氧原子与铜原子构成近似为C_(2v)点群对称的四方单锥多面体.在碱性水溶液中,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峰的衰减表明,[Cu(HIO_6)_2]^(5-)还原为一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紫外吸收光谱 铜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Ⅰ)配位聚合物[Cu3Hpt3]n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光谱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俊珺 阳年发 +1 位作者 张春华 李碧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3-536,共4页
引言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自组装构筑得到的金属-有机配合物,特别是以d10金属为中心形成的配合物,由于在发光材料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而成为众多化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领域。
关键词 铜(Ⅰ)配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精羧酸和SCN-离子构建的一维铜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谱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丽霞 宛方 +3 位作者 朱彬彬 孙燕琼 游毅 陈义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40-1344,共5页
在4,4’-联吡啶的两端引入芳香羧酸合成得到一种两性离子型紫精衍生物配体-二氯化-1,1’-二(4-羧基-苯亚甲基)-4,4’-联吡啶(H2BpybcCl2),作为一种多功能配体,紫精羧酸既具有紫精特殊的功能团,又含有羧基配位基团,因此逐渐成为构建金属... 在4,4’-联吡啶的两端引入芳香羧酸合成得到一种两性离子型紫精衍生物配体-二氯化-1,1’-二(4-羧基-苯亚甲基)-4,4’-联吡啶(H2BpybcCl2),作为一种多功能配体,紫精羧酸既具有紫精特殊的功能团,又含有羧基配位基团,因此逐渐成为构建金属-有机框架的一种理想配体。紫精羧酸与硫氰化铜形成的配位聚合物还未见报道。采用溶液扩散法将H2BpybcCl2配体与Cu2+离子和SCN-离子组装得到一个新颖紫精羧酸铜的配合物:[Cu(SCN)2(Bpybc)](Ⅰ),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RD、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分析、液态荧光光谱、UV-Vis DRS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及光谱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单晶结构分析显示化合物Ⅰ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体数据为:a=19.508(4),b=9.474(2),c=16.963(3),α=90°,β=124.92(3)°,γ=90°。在化合物Ⅰ的结构中,两个SCN-离子与Cu2+离子配位组成结构单元[Cu(SCN)2],梯形的配体Bpybc桥连结构单元[Cu(SCN)2]沿着[203]方向形成一维"之"字链。这些链之间通过吡啶环和苯环的π—π作用堆积,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网络。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出现Bpybc配体π—π*跃迁吸收峰和Cu2+离子d→d跃迁吸收峰。液态荧光光谱测试显示化合物Ⅰ水溶液在360nm光激发下,在533nm处出现了强的蓝色荧光,该发射带是由紫精羧酸配体分子内电荷转移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精羧酸 铜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光谱分析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半乳糖醇氯化钆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14
作者 于雷 华小辉 +8 位作者 翟延君 杨丽敏 赵国忠 孟田华 翁诗甫 徐怡庄 刘克新 吴瑾光 陈佳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44-1249,共6页
制备了两种半乳糖醇氯化钆配合物,其中一种是金属离子与配体摩尔比为2∶1的配合物,钆离子与半乳糖醇的3个羟基及6个水分子配位,其它水分子以结晶水的形式存在,氯离子不参加配位;另一种配合物根据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远... 制备了两种半乳糖醇氯化钆配合物,其中一种是金属离子与配体摩尔比为2∶1的配合物,钆离子与半乳糖醇的3个羟基及6个水分子配位,其它水分子以结晶水的形式存在,氯离子不参加配位;另一种配合物根据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远红外光谱以及太赫兹光谱推测可能是钆离子与2个半乳糖醇分子的6个羟基以及3个水分子配位,形成1∶1配合物.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法可直接对糖配合物的结构提供重要信息,半乳糖醇与稀土离子之间可以形成多种配合物,金属离子与糖的羟基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醇 钆配合物 晶体结构 远红外光谱 太赫兹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镨-镉异核金属配合物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谱学性能研究
15
作者 林青锋 周良良 +1 位作者 孙燕琼 陈义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34-3039,共6页
利用水热合成法,以柔性的乙二胺四乙酸(H4EDTA)为配体、氧化镨以及氯化镉为金属源合成了一种镨-镉异金属-有机配合物[Pr2Cd3(EDTA)3(H2O)11]·14H2O(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化合物1的结构,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的C2空间群,a=16.154... 利用水热合成法,以柔性的乙二胺四乙酸(H4EDTA)为配体、氧化镨以及氯化镉为金属源合成了一种镨-镉异金属-有机配合物[Pr2Cd3(EDTA)3(H2O)11]·14H2O(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化合物1的结构,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的C2空间群,a=16.154(3)A,b=14.863(3)A,c=14.875(3)A,β=115.855(3)°,V=3214.2(9)A^3,Z=2,化合物1的结构中存在纳米尺寸大小的“心形”Pr6Cd6O12轮簇。其中Cd^2+的配位数为7,采取单帽三棱柱的配位构型,而Pr^3+采取十配位双帽四方反棱柱的构型。EDTA^4-配体的四个羧基全部去质子化,与一个Cd^2+和两个Pr^3+配位,其中4个羧基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都与Cd^2+配位,两个羧基分别桥连1个Pr^3+。Pr^3+和Cd^2+通过μ2-O氧原子交替连接形成Pr6Cd6O12轮簇,每个Pr6Cd6O12轮簇与附近的6个Pr6Cd6O12轮簇共边连接,从而形成一个二维(6,3)层状结构。二维层再通过…AAA…类型的堆积方式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游离水分子填充在二维层空隙中,与羧基以及配位水分子之间形成比较强的O—H…O氢键,这些氢键有利于结构的稳定。通过热重分析、稳态荧光光谱、热微扰二维红外相关光谱(2D-IRCOS)、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手段进一步对化合物1的谱学性能进行表征。在红外光谱上,由于存在大量的氢键,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3680~2640cm^-1波数范围内出现宽而强的吸收谱带。同时配体H4EDTA中的羧基脱去了质子氢,并且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因此化合物1中羧基的CO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与未配位配体中的CO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相比,向低波数移动,在1527cm^-1波数处出现吸收峰。固体荧光测试显示在325nm的紫外光照射下,配合物1能发出强的360nm左右的荧光,主要是由能量在Cd^2+和EDTA^4-之间发生明显的LMCT跃迁转移引起的,因此化合物1可作为一类潜在的发光材料。热微扰下的二维红外光谱显示,由于水分子与羧基及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使得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对热的微扰响应比较敏感。紫外-可见光谱测试显示化合物1在位于216nm处出现很强的紫外吸收峰,归属于化合物1中EDTA4-配体的中n→σ^*跃迁及π→π^*,位于444,468和484nm的弱吸收峰,归属为Pr^3+的f—f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Cd异核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光谱 热微扰二维红外相关光谱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