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瘀毒”理论探析铁死亡与冠心病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1
作者 沈月红 裴可 +2 位作者 汪树林 王新东 沈建平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8-1172,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心肌缺血损伤是其持续发生的病理改变。铁死亡是一种非凋亡性质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参与了冠心病心肌损伤的病理发展。中医学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独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心肌缺血损伤是其持续发生的病理改变。铁死亡是一种非凋亡性质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参与了冠心病心肌损伤的病理发展。中医学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独到,铁死亡的发病特点及其加重冠心病心肌损伤的机制符合中医“瘀毒互结”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和药理学对铁死亡和冠心病的深入研究,以“瘀毒”理论为着眼点探讨铁死亡与冠心病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挖掘冠心病心肌铁死亡的中医内涵,阐述活血解毒中药治疗心肌铁死亡损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冠心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铁死亡 代谢机制 瘀毒 病机内涵 活血解毒 中医药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化痰祛瘀法合穴位贴敷治疗痰热郁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研究
2
作者 沈爱娟 张峰 +1 位作者 胡健 孙雪渊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5,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热郁肺证患者,通过清肺化痰祛瘀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的临床缓解效果以及对肺功能和相关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选择了符合AE...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热郁肺证患者,通过清肺化痰祛瘀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的临床缓解效果以及对肺功能和相关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选择了符合AECOPD痰热郁肺证的9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45例试验组和47例对照组。试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了口服清肺化痰祛瘀汤药联合外用穴位贴敷,对照组进行单纯西医治疗。治疗14 d后评估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curve,MMEF)75%~25%pred、最大呼气流量(maximum expiratory flow,MEF)50%pred、MEF75%pred),比较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or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变化。结果①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13.28±2.75)分vs(16.16±2.18)分,P<0.01]。②肺功能: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FEV1/pred有明显改善[(45.70±16.63)分vs(52.59±13.67)分,P<0.05],而对于FEV1/FVC、MMEF75%~25%/pred、EF50%/pred、MEF25%/pred,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③血清炎症因子IL-6水平: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11.04±8.53)pg/mL vs(16.29±14.68)pg/mL,P<0.05]、TNF-α[(3.34±2.20)pg/mL vs(4.95±2.11)pg/mL,P<0.01];而血清PCT降低水平两组治疗后统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研究提示痰热郁肺证AECOPD患者采用清肺化痰祛瘀法+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可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增加,炎症反应水平降低,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好,临床安全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化痰祛瘀法 穴位贴敷 AECOPD 痰热郁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3
作者 杜鸿瑶 范智媛 +3 位作者 韩佳 鲁瑛 鲁静 潘晔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分析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1年7月—2023年4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B组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在A组... 目的分析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1年7月—2023年4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B组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在A组的基础上),两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血清Caspase-3、Bax、Bcl-2水平、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项评分、血清Bcl-2、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升高,且B组更高(两组间治疗8周后相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aspase-3、Bax水平、左室舒张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降低,且B组更低(两组间治疗8周后相比),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痰祛瘀法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机能功能状态,增强心功能,并下调血清凋亡分子表达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化痰祛瘀法 心功能 凋亡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冯嘉文 彭渊 +2 位作者 孙鑫 邢枫 刘成海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84-2188,2195,共6页
肺纤维化是一种难治性肺部疾病,预后较差。目前抗肺纤维化的药物种类较少,且疗效有限、不良反应多,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寻找新的更为有效而又安全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现综述了补虚活血法、益气养阴法、活血化瘀法和通络法等中医方... 肺纤维化是一种难治性肺部疾病,预后较差。目前抗肺纤维化的药物种类较少,且疗效有限、不良反应多,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寻找新的更为有效而又安全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现综述了补虚活血法、益气养阴法、活血化瘀法和通络法等中医方法治疗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其特点,简述了存在问题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中医药 补虚活血法 益气养阴法 活血化瘀法 通络法 临床疗效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祛瘀法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获益分析
5
作者 潘晔 杜鸿瑶 +3 位作者 范智媛 韩佳 鲁瑛 鲁静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119,共5页
目的 评价化痰祛瘀法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4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分为A组与B组,各51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A组于此基础上参照《... 目的 评价化痰祛瘀法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4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分为A组与B组,各51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A组于此基础上参照《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西医标准治疗》制定西医治疗方案,B组则在A组治疗方案上加用化痰祛瘀方,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中医症状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WF)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 治疗8周后,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血清GMP-140、M-CSF、WF及LVEDD、LVESD水平降低,且B组更低;心绞痛发作时间缩短,且B组更短;LVEF、CI水平及SAQ得分升高,且B组更高(P<0.05)。结论 化痰祛瘀法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并降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抑制血小板活化,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化痰祛瘀法 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炮制方法对益母草化学成分及活血化瘀作用的影响
6
作者 唐木聪 卢泳 +5 位作者 甘国兴 邓桂珠 龙国斌 宋飞 陈小锐 陈海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1,142,共9页
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益母草化学成分及活血化瘀作用的影响,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选择盐酸益母草碱、盐酸水苏碱、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为指标,评价醋制、酒制、四制对益母草生物碱类和黄酮类成分的影响;采用急性血瘀大鼠模型,以凝血... 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益母草化学成分及活血化瘀作用的影响,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选择盐酸益母草碱、盐酸水苏碱、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为指标,评价醋制、酒制、四制对益母草生物碱类和黄酮类成分的影响;采用急性血瘀大鼠模型,以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中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为指标,评价醋制、酒制、四制对益母草活血化瘀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方法炮制后益母草中盐酸益母草碱、盐酸水苏碱等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略有下降,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等黄酮类成分含量明显下降;不同方法炮制后益母草能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本研究表明不同炮制方法对益母草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较小,对黄酮类成分的影响较大;不同炮制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增强益母草的活血化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制方法 益母草 化学成分 活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疏肝祛瘀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早期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7
作者 刘文丽 游京园 +6 位作者 刘亚楠 高慧峰 吕铭菲 时珊珊 沈华 傅小红 张珮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化浊疏肝祛瘀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早期糖尿病(prediabetes for dummies,P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张家口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0例PDM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生活方式干预)和研究组(生活方式干预... 目的探讨化浊疏肝祛瘀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早期糖尿病(prediabetes for dummies,P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张家口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0例PDM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生活方式干预)和研究组(生活方式干预+化浊疏肝祛瘀汤+穴位贴敷)各60例,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干预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7%(52/60),高于对照组的60.0%(36/60)(P<0.05);干预后,研究组眩晕头痛、胸闷呕吐和心悸失眠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PG、2 h PG、HbA1c和BMI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C、TG、LDL-C和ALT、AST、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疏肝祛瘀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PDM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其糖脂代谢和肝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疏肝祛瘀法 穴位贴敷 生活方式干预 早期糖尿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本解毒祛瘀法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许斌 李文婷 +2 位作者 李丽 刘丹 王羽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1,共4页
目的研究固本解毒祛瘀法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科院区)呼吸内科102例被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予以化疗,研究组51例使用固本解毒祛瘀... 目的研究固本解毒祛瘀法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科院区)呼吸内科102例被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予以化疗,研究组51例使用固本解毒祛瘀法、化疗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与对照组相比,96.08%(49/51)高于对照组74.51%(3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CEA、CA125以及CYFRA21-1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CD_(3)^(+)、CD_(4)^(+)、CD_(8)^(+)对比,研究组CD_(3)^(+)、CD_(4)^(+)高于对照组,CD_(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道、肝功损害、血细胞不良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确诊为强迫症的患者通过服用氯丙咪嗪、温胆汤联合治疗后,临床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固本解毒祛瘀法 化疗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阴化瘀法治疗妊娠晚期羊水偏少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侯红红 李俊果 刘秀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滋阴化瘀法治疗妊娠晚期羊水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2021年9月—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晚期羊水偏少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滋阴化瘀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持... 目的探讨滋阴化瘀法治疗妊娠晚期羊水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2021年9月—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晚期羊水偏少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滋阴化瘀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并随访至分娩结束。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羊水、胎盘血液灌注情况、性激素水平,治疗前、治疗1、4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分娩结束时的新生儿窒息情况及随访期间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治疗组治疗1、4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AFI及血清雌激素(E_(2))、前列腺素E(PGE)水平均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S/D)、脐动脉S/D及血清孕酮(P)水平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结束时,治疗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3.33%(7/30)(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P<0.05)。结论滋阴化瘀法可有效调节妊娠晚期羊水偏少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羊水、胎盘血液灌注情况及中医证候,进而可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羊水偏少 滋阴化瘀法 中医证候 羊水指数 性激素 新生儿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瘀热相搏证的提出及对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立中 周仲瑛 +1 位作者 金妙文 王长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瘀热相搏证是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证候类别。其病因为火热毒邪;病位深在营血、脉络;病理变化为瘀热搏结,... 瘀热相搏证是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证候类别。其病因为火热毒邪;病位深在营血、脉络;病理变化为瘀热搏结,脏腑受损;治疗大法为凉血化瘀。我们以“瘀热相搏”主证为基础,根据病证、病位、病理特点,分别针对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瘀热水结证、重症肝炎的瘀热发黄证、出血性疾病的瘀热血溢证、出血性中风的瘀热阻窍证及高脂血症的络热血瘀证等若干子证,进行了理论、临床、实验及新药开发等较为系统的研究,显示了中医以“证候”为中心的研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相搏证 火热毒邪 凉血化瘀 中医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凉血解毒法对五步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治昆 李清平 +1 位作者 周文忠 熊忠荣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解毒法对五步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五步蛇咬伤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犀角地黄汤和五味消毒饮。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12、24、36、48h的血小板(P...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解毒法对五步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五步蛇咬伤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犀角地黄汤和五味消毒饮。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12、24、36、48h的血小板(PL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情况。结果入院后12h时比较PLT、TT、PT、APTT以及FIB皆未见有显著性差异。但至24h时,治疗组的PLT、TT、APTT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6h时2组的TT和APT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时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都基本恢复了正常水平。治疗组PLT从12h到24h时点上升趋势较对照组明显,但2组患者FIB的变化趋势相近。治疗组24h以及36h时点TT和APTT较对照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2组患者PT的变化趋势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结论清热凉血解毒法有助于促进五步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凉血解毒 犀角地黄汤 五味消毒饮 五步蛇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及对ER、Bcl-2蛋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任美 何俐 +2 位作者 王珏辉 张艳亭 张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3-75,共3页
目的分析中医活血化瘀法对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及患者体内雌激素受体(ER)、Bcl-2蛋白的变化。方法选取医院于2016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活血化瘀... 目的分析中医活血化瘀法对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及患者体内雌激素受体(ER)、Bcl-2蛋白的变化。方法选取医院于2016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瘤体大小(85.38±31.35)mm^3、子宫体积(153.39±78.31)mm^3小于对照组,经期(5.64±1.92)d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性激素、Bax、Bcl-2蛋白、ER、孕激素受体(PR)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Bcl-2蛋白、ER、PR水平低于对照组,Ba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发生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4例,发生率为8.00%(4/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有效减小子宫体积及瘤体体积,缩短月经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活血化瘀法 子宫肌瘤 性激素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化瘀通络法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袁斌 孙轶秋 +6 位作者 任现志 袁雪晶 李辉 孔飞 袁增辉 步伟全 叶琛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669-1672,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68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68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中药颗粒丹芍颗粒Ⅲ号治疗,对照组33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尿N-酰-β-D-葡萄糖苷酶(尿NAG)、尿-β-D-半乳糖苷酶(尿GAL)的变化情况;随访结束后,回顾性分析68例HSP患儿,分肾损组与非肾损组,对继发及未继发肾损害患儿的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皮疹反复情况及腹痛、关节痛不同肾外伴随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尿常规异常例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末、12周末、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末尿m-Alb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尿NAG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GAL变化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继发肾损害以男性患儿居多(男∶女=2.07∶1),发病年龄平均(9.7±3.28)岁,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7.8±1.46)岁,(P<0.01);肾损害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及关节症状无明显相关(P﹥0.05);发生肾损害与未发生肾损害者皮疹反复率分别为70.0%、28.9%,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3.3%、34.2%,两组对比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化瘀通络法可降低HSP患儿尿常规异常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AG的排泄量,能够有效地预防儿童HSP肾损害;HSP肾损害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及并发关节症状无明显相关,年龄较大、皮疹反复及并发消化道症状者易并发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通络法 过敏性紫癜 肾损害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法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爱东 曾兰 +3 位作者 屠燕捷 郭永洁 吴中华 马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法、清热凉血法对内毒素血症时肺组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LPS(2.5mg/kg)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动物模型,观察模型组及清热解毒组、清热凉血组肺组织致炎因子TNF—α、IL-6与抗炎因子IL-4、IL...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法、清热凉血法对内毒素血症时肺组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LPS(2.5mg/kg)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动物模型,观察模型组及清热解毒组、清热凉血组肺组织致炎因子TNF—α、IL-6与抗炎因子IL-4、IL-10以及肺体指数、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5h模型组小鼠肺体指数,肺组织匀浆液中TNF—α、IL-6、IL-4、IL-10水平均升高(P〈0.05~0.01),且模型组光镜下肺间质及肺泡明显损伤和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清热解毒组、清热凉血组均能降低小鼠肺体指数及肺组织匀浆液中TNF—α、IL-6水平(P〈0.05),升高IL-4、IL-10水平(P〈0.05~0.01),清热解毒组及清热凉血组肺组织损伤减轻,见轻度肺间质炎症。结论:清热解毒组、清热凉血组均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调控细胞因子在体内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法 清热凉血法 内毒素血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LD评价解毒凉血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云忠 王宪波 +3 位作者 叶航 江宇泳 孙凤霞 王融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评价解毒凉血法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在中医辩证基础上,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探讨解毒凉血法治疗能够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适应人群。方法 374例辩证为湿热内蕴、疫毒瘀阻证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 目的评价解毒凉血法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在中医辩证基础上,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探讨解毒凉血法治疗能够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适应人群。方法 374例辩证为湿热内蕴、疫毒瘀阻证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基础治疗+中药治疗组(即解毒凉血法治疗组)和基础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综合内科治疗,解毒凉血法组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解毒凉血活血方;通过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建立MELD评分;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处理,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MELD评分变化、病死率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 MELD分值<17的患者解毒凉血法治疗后TBil、PT的INR、MELD评分分别为(290.45±147.42)μmol/L、1.54±0.52和11.87±2.04;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14.48±145.4)μmol/L、1.78±0.43和13.81±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凉血法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4.4%(22/153),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的29.7%(46/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17的患者解毒凉血法治疗后的TBil、PT的INR及MELD评分分别为(401.38±139.2)μmol/L、3.30±1.44、18.46±0.72,虽然高于治疗前的(398.86±121.82)μmol/L、3.15±1.6、18.34±0.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凉血法组患者病死率为31.3%(10/32),基础治疗组35.3%(1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凉血法能够通过改善肝脏功能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死率;解毒凉血法治疗可降低MELD分值<17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但不能降低MELD分值≥17的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凉血解毒 终末期肝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利湿活血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IL-6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叶仁群 林国彬 +2 位作者 宋晓容 曾纪斌 宋银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4期845-847,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法(痛风消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5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法(痛风消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5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痛风消汤,进行7天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清IL-6、TNF-α、ESR、CRP、BUA的水平以及关节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67.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IL-6及TNF-α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BUA、ESR、CRP、IL-6及TNF-α及关节疼痛缓解时间及关节红肿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清热利湿活血法能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以及促进血尿酸的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利湿活血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IL-6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白云静 申洪波 +2 位作者 陈竹 姜德训 安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849-85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SLE的基础上,均给予阿昔洛韦口服;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清热凉...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SLE的基础上,均给予阿昔洛韦口服;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清热凉血解毒中药口服,同时给予氦-氖激光治疗,共治疗2周。结果: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疼痛情况、起疱、止疱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清热凉血解毒中药配合氦-氖激光照射及阿昔洛韦口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带状疱疹 中西医结合疗法 清热凉血解毒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江颖 方兴 张永全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936-940,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逐渐成为继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3大疾病之一。《医参》云:脑髓纯者灵,杂者钝,而"杂"者以瘀血作祟为多。因此血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故"... 缺血性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逐渐成为继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3大疾病之一。《医参》云:脑髓纯者灵,杂者钝,而"杂"者以瘀血作祟为多。因此血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故"活血化瘀"应是贯穿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主线,但活血化瘀之品性多破泄,祛瘀之势过猛易耗气伤阴,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期论治是治疗的原则,使散中有收,消中有补,养破兼顾,可逐瘀而不伤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活血化瘀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袁园 过伟峰 吴勉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脑出血急性期患者61例,其中对照组27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34例,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瘀方治疗,于治疗后21 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4%,对照组的66.7%,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脑出血急性期患者61例,其中对照组27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34例,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瘀方治疗,于治疗后21 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4%,对照组的66.7%,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脑出血量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瘀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可改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脑出血急性期 凉血通瘀法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解毒化瘀方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细胞亚群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章小平 查安生 +1 位作者 丁小丽 邹晓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化瘀方灌肠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该法对溃疡性结肠炎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32例在美沙拉嗪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解毒化瘀中药方灌...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化瘀方灌肠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该法对溃疡性结肠炎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32例在美沙拉嗪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解毒化瘀中药方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综合疗效以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和CD+8水平呈上升趋势,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呈下降趋势,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和CD+8水平呈下降趋势,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化瘀方具有益气健脾,化瘀止血,凉血解毒之功效,可以抗菌消炎,清除肠道毒素,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肠道黏膜的再生和修复以及溃疡的愈合。临床疗效突出,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健脾解毒化瘀方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