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深层语义表示的否定义表达规律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邱立坤 黄焜 +1 位作者 何保荣 亢世勇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48,共9页
否定义是深层语义表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对现代汉语中的否定表达形式及其使用规律进行深入分析。首先,系统地收集否定表达形式,将之分为显性否定词、隐性否定词、否定结构三类,并讨论否定表达形式的非否定用... 否定义是深层语义表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对现代汉语中的否定表达形式及其使用规律进行深入分析。首先,系统地收集否定表达形式,将之分为显性否定词、隐性否定词、否定结构三类,并讨论否定表达形式的非否定用法。其次,对否定表达形式的使用规律进行归纳与总结,涉及单动核结构、情态成分、述补结构、动词性并列结构、连谓结构、兼语结构等,重点分析多动核结构中否定对命题义的影响,并总结在深层语义标注框架下否定义的标注规则。最后,基于多领域句法树库考察否定表达形式的领域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深层语义表达 否定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义概念与高中英语深层阅读教学 被引量:75
2
作者 黄远振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5-90,共6页
深层阅读教学不唯浅读、浅教、浅学,而是采用问题性、示范性、训练性等策略,引导学生获取事实性知识,进行批判性思维,开展创意表达活动。词义是言语和思维的结合体,理解词义的过程就是言语和思维活动的过程。把词义作为深层阅读的动力源... 深层阅读教学不唯浅读、浅教、浅学,而是采用问题性、示范性、训练性等策略,引导学生获取事实性知识,进行批判性思维,开展创意表达活动。词义是言语和思维的结合体,理解词义的过程就是言语和思维活动的过程。把词义作为深层阅读的动力源,组织词义点题、词义概括、词义牵线等思维化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概念 英语教学 深层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生于微”:儒家“微”本体论及其美学思想内涵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德胜 蔡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98,共7页
"有生于微"作为儒家本体论思想,不仅包含了仁义思想、重情思想,同时也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更为有力的美学发生学意义。在美学上,古代儒家不仅形成了"美即善"之中和为美的伦理道德美学,也形成了"美即微"... "有生于微"作为儒家本体论思想,不仅包含了仁义思想、重情思想,同时也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更为有力的美学发生学意义。在美学上,古代儒家不仅形成了"美即善"之中和为美的伦理道德美学,也形成了"美即微"的形而上的审美追求。言简意赅、以小见大之发"微",情感表达的含蓄之幽"微",微显阐幽之精"微",惩恶而劝善的仁义之深"微",是儒家"微"美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生于微 微言大义 儒家 微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夫子不为卫君”章的政治哲学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柯小刚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6,共7页
在卫君继嗣正统问题上,《论语·述而》篇中的"夫子不为卫君"章与《公羊春秋》哀公三年传里的讲法,表面看起来似有抵牾。但是,通过对春秋正统思想的梳理,以及对《论语》所蕴含的春秋微言的解读,可以发现二者在政治哲学思... 在卫君继嗣正统问题上,《论语·述而》篇中的"夫子不为卫君"章与《公羊春秋》哀公三年传里的讲法,表面看起来似有抵牾。但是,通过对春秋正统思想的梳理,以及对《论语》所蕴含的春秋微言的解读,可以发现二者在政治哲学思想上的深层一致。其一致性可以归结为通三统而大一统的"春秋道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统 《论语》 《春秋》 微言大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言”为“隐”,“大义”而“喻”——论“春秋笔法”的隐喻品格 被引量:1
5
作者 刁生虎 胡乃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96-102,共7页
作为儒家诗性言说的方式之一,讲求"微言大义""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是孔子修《春秋》时所遵循的曲折委婉的写作原则。其中,"微言"本身即寓有隐晦而幽深的内涵,而"大义"经过经学家... 作为儒家诗性言说的方式之一,讲求"微言大义""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是孔子修《春秋》时所遵循的曲折委婉的写作原则。其中,"微言"本身即寓有隐晦而幽深的内涵,而"大义"经过经学家的不断阐发,将其文本内蕴的"正名"思想加以宣扬,这一过程正是《春秋》之隐喻的阐释过程。此外,"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惩恶而劝善"四大义例的运用以及《春秋》"史蕴诗心"的特质,也使得"春秋笔法"呈现出约言示义、暗寓褒贬的隐喻品格,从而成为中国古人所崇尚与遵循的典范。这一问题的探究不仅是建构中国本土隐喻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更对于整合中华文化特色、重构中华文化话语,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笔法 隐喻 微言大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圣经而诘众传:论范宁《穀梁》学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运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3-149,共7页
晋代范宁的《春秋穀梁传集解》以"征圣经而诘众传"为核心学术理念,从历史发展的维度阐释《春秋》"圣作训,纪成败"之义理;以历史还原的眼光,评价"三传"存在"伤教害义,不可强通"之失。范宁不仅... 晋代范宁的《春秋穀梁传集解》以"征圣经而诘众传"为核心学术理念,从历史发展的维度阐释《春秋》"圣作训,纪成败"之义理;以历史还原的眼光,评价"三传"存在"伤教害义,不可强通"之失。范宁不仅建构了"择善而从,据理通经"的经典诠释原则,开创了"商略名例,敷陈疑滞"的解经体例,而且通过阐释经典的笔法与体例深入揭示《春秋》的微言大义,探求其一以贯之的思想宗旨,凸显其诛伐乱臣贼子、为后王立法的经学意义。尤其是推崇"德义"的价值观、"德政"的政治观及以天子为核心建构和谐社会政治秩序的明确主张,又在优秀的中国传统经学阐释中彰显出范宁的社会政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宁 春秋穀梁传集解 春秋义理 微言大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金晚年散文和“春秋笔法”
7
作者 姚春树 江震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56,共5页
巴金晚年散文自觉继承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春秋笔法”。主要是 :大胆无畏的“实录”原则 ;一字褒贬、扬善惩恶的“诛心之论” ;隐微曲折而意蕴深长的“微言大义”。
关键词 巴金晚年散文 “春秋笔法” 继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名词N+N=N结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青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2期80-82,共3页
汉语词的构造方式多种多样 ,名词的深层结构尤为复杂。N +N =N结构极具多样性 ,寓复杂于简单 ,形成气韵生动、伸缩自如、表达灵活的民族语言形式 ,体现了动中写意的人文文化精神 ,表现出以意合、以神摄 ,不拘形。
关键词 复合词 名词 名素 深层结构 意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诗论”文本性质与“今文”解诗传统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瀚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5-154,共10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孔子诗论”一篇是大家认识这批竹书的开始,也是这批竹书中学者讨论最多的一篇,为研究先秦解诗传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但这篇文献并不完整,也不像之前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篇结构和逻辑都很严密的论文,而是论...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孔子诗论”一篇是大家认识这批竹书的开始,也是这批竹书中学者讨论最多的一篇,为研究先秦解诗传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但这篇文献并不完整,也不像之前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篇结构和逻辑都很严密的论文,而是论诗材料的汇编。这批材料不同于《毛诗》序,缺失类似于《毛诗》序中关于诗歌分类以及解诗历史框架之类的信息,反映的是一种不见于传世文献的“今文”解诗模式:“孔子诗论”之于《毛诗故训传》和《毛诗》序,类似于《春秋公羊传》或《春秋穀梁传》与《春秋左氏传》的关系,是通过单个字词构成的语义链条,来探求诗背后所隐藏的圣人思想和微言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微言大义 文本性质 毛诗序 解诗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