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权衡协同关系时空演变的影响——以赣州市为例 |
潘丹
陈佳
孔凡斌
|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
王红霞
王雪松
王兵
李保玉
牛香
王晓燕
师贺雄
汪金松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7
|
|
3
|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 |
支玲
杨明
卿向阳
徐慧丽
刘燕
赵玉涛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5
|
|
4
|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2年后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
张晓霞
杨宗儒
查同刚
张志强
王高敏
朱聿申
吕志远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69
|
|
5
|
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退耕还林还草的固碳效益评价 |
刘淑娟
张伟
王克林
苏以荣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1
|
|
6
|
近20年海南省耕地林果化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分析 |
杨绪红
金晓斌
贾培宏
范渊
顾铮鸣
周寅康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5
|
|
7
|
黄土丘陵区几种退耕还林地土壤固存碳氮效应 |
韩新辉
杨改河
佟小刚
冯永忠
任广鑫
赵发珠
杜约翰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1
|
|
8
|
碳库管理指数对退耕还林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指示作用 |
佟小刚
韩新辉
杨改河
冯永忠
任广鑫
梁爱华
康迪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2
|
|
9
|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后不同林地土壤孔隙与贮水特性 |
李红
范素芳
张光灿
张淑勇
周泽福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50
|
|
10
|
基于MODIS/NDVI的陕北地区植被动态监测与评价 |
宋富强
邢开雄
刘阳
刘志超
康慕谊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44
|
|
11
|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颗粒结合态碳库分异特征 |
佟小刚
韩新辉
李娇
杨云芬
王健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12
|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研究综述 |
孔忠东
徐程扬
杜纪山
|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8
|
|
13
|
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思考 |
徐振华
张均营
王学勇
成凤枝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47
|
|
14
|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水沙关系对退耕还林(草)的响应 |
蔺鹏飞
张晓萍
刘二佳
张亭亭
张建军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1
|
|
15
|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地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功能评价 |
田宁宁
张建军
李玉婷
赵荣玮
张艳婷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6
|
|
16
|
不同退耕年限撂荒地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分析 |
师阳阳
陈云明
张光辉
王兵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6
|
|
17
|
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探讨 |
李世东
吴转颖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34
|
|
18
|
黄土丘陵区三种典型退耕还林地土壤固碳效应差异 |
佟小刚
韩新辉
吴发启
张艳云
于小玲
蒋碧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
19
|
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评价、问题与对策 |
张文辉
刘国彬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44
|
|
20
|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的水文效应 |
高国雄
李文忠
周心澄
史常青
李世荣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