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注意力机制与加权趋势损失的风速订正方法
1
作者 刘旭 杨昊 +4 位作者 梁潇云 陈静 李巧萍 李如清 陈敏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6-327,共12页
该文旨在改进风速订正模型,以提高第6代跨学科气候研究模式(Model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Climate Version 6,MIROC6)历史时期10 m风速的模拟准确性。研究基于Informer模型,结合多层感知机,构造了非平稳Informer(Ns-Informe... 该文旨在改进风速订正模型,以提高第6代跨学科气候研究模式(Model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Climate Version 6,MIROC6)历史时期10 m风速的模拟准确性。研究基于Informer模型,结合多层感知机,构造了非平稳Informer(Ns-Informer)10 m风速订正模型。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加权趋势均方误差损失函数,以优化模型在高风速条件下的订正性能,选取北京站、拐子湖站、茫崖站、吉安站4个代表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Ns-Informer在月尺度和年代际尺度上均能还原风速时间分布特征,订正后10 m风速的均方根误差降低20%~50%,在风速超过5 m·s^(-1)时表现最佳。Ns-Informer订正后的月平均10 m风速演变趋势与观测吻合度提高。在夏季和秋季订正效果显著,月平均10 m风速均方根误差降低25%以上。年代际变化趋势的订正表明Ns-Informer能矫正MIROC6对风速长期变化趋势的偏差,订正后的风速序列捕获了不同站点风速长期的上升或下降趋势。未来情景检验进一步表明:Ns-Informer能在SSP1-2.6情景下对高风速阈值的订正稳定性优于MIROC6。Ns-Informer可以有效降低MIROC6的系统偏差,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风速的精确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风速偏差订正 集合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上游高寒山区土壤水分模拟对Noah-MP模型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评估
2
作者 黄克秀 尤元红 +3 位作者 卢燕宇 郝莹 汪左 孙京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0-779,共10页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利用陆面过程模型准确模拟土壤水分对气象预报、农业生产和水文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黑河上游阿柔站的气象观测资料作为Noah-MP模型的驱动数据,开展了土壤水分模拟试验,评估了Noah-MP模型在黑河上游高寒山...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利用陆面过程模型准确模拟土壤水分对气象预报、农业生产和水文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黑河上游阿柔站的气象观测资料作为Noah-MP模型的驱动数据,开展了土壤水分模拟试验,评估了Noah-MP模型在黑河上游高寒山区的土壤水分模拟性能。在不考虑模型参数和驱动数据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对Noah-MP模型不同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进行任意组合,设计了包含17280种不同组合方案的土壤水分多参数化方案集合模拟试验,选用Natural Selection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浅层土壤水分模拟结果对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并进一步量化了土壤水分多参数化方案集合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范围。研究结果表明,Noah-MP模型可用于黑河上游高寒山区的土壤水分模拟,模型对浅层土壤水分的模拟精度较高,模拟的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与观测资料基本一致;而深层土壤水分模拟结果精度较差,模拟的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与观测资料偏差较大。浅层土壤水分模拟结果对冻结土壤中过冷液态水、冻结土壤渗透、雨雪分离和第一层积雪或土壤温度的时间方案4个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敏感,其中对冻结土壤渗透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特别敏感。上游高寒山区土壤冻融循环过程中,冻结时段内的土壤水分模拟结果对参数化方案更加敏感,使得土壤冻结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选择是导致土壤水分多参数化方案集合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集合模拟 参数化方案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流尺度集合模拟的江淮暴雨预报不确定性来源分析
3
作者 张璐 庄潇然 +3 位作者 闵锦忠 张振东 杨茜茜 徐渊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303,共18页
选取发生在江淮地区暖季的一次系统性锋面暴雨(Frontal rainfall,FR)和一次局地暖区暴雨(Warm-sector rainfall,WR)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虑初值(IC)、侧边界条件(LBC)和模式(MO)不确定性,设计了7组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试验,用于分析FR... 选取发生在江淮地区暖季的一次系统性锋面暴雨(Frontal rainfall,FR)和一次局地暖区暴雨(Warm-sector rainfall,WR)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虑初值(IC)、侧边界条件(LBC)和模式(MO)不确定性,设计了7组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试验,用于分析FR和WR的预报不确定性来源,并评估不同来源扰动对于两类降水过程不确定性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联合扰动试验较单一扰动试验能够产生更大的降水离散度,其中引入MO扰动可以修正降水系统偏差,特别是体现在WR中。FR的预报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天气尺度低空急流和冷、暖气流交汇处,其中低空急流的强度、位置和高度形成的三维结构决定了锋面降水的位置和强度,引入MO扰动能够提升集合预报对于冷、暖空气交汇处预报不确定性的表征;相比之下,WR预报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边界层及山脉背风坡附近的局地风辐合,其中模式物理参数的配置对于边界层热、动力要素较为敏感,合适的MO扰动能够更好地体现局地暖区暴雨的预报不确定性,从而提升集合预报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锋面暴雨 暖区暴雨 对流尺度集合模拟 预报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流-热场耦合仿真与EEMD-LSTM网络的油浸式变压器热点温度快速预测方法
4
作者 杨子坚 司马文霞 +3 位作者 杨鸣 黎文浩 袁涛 孙魄韬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0-1232,共13页
快速准确地预测变压器热点温度是实现变压器状态检测、故障预测以及动态增容的重要前提,其关键是实现变压器热点温度动态预测以及提高热点温度预测模型的抗噪性能。该文通过流-热场耦合仿真计算,获取不同环境温度和负载变化工况的热点... 快速准确地预测变压器热点温度是实现变压器状态检测、故障预测以及动态增容的重要前提,其关键是实现变压器热点温度动态预测以及提高热点温度预测模型的抗噪性能。该文通过流-热场耦合仿真计算,获取不同环境温度和负载变化工况的热点温度训练样本,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构建深度学习模型,从而实现热点温度动态预测。采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降低输入数据中的噪声干扰,提高深度学习模型抗噪性能。以20 MVA/110 kV油浸式变压器为对象进行分析,并搭建变压器热点温升试验平台进行模型有效性验证,EEMD-LSTM网络预测的热点温度相比试验结果的平均误差仅有1.35℃,引入幅值为5℃的随机噪声后,最大误差仅增大0.47℃。结果表明:基于EEMD-LSTM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实现变压器热点温度动态预测,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对变压器负荷能力动态评估与动态增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点温度 流-热场耦合仿真 长短期记忆网络 集成经验模态分解 油浸式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的苹果树逐日蒸散量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娜娜 毕远杰 +2 位作者 何苗 郭向红 雷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1,共5页
为准确模拟苹果树逐日蒸散量,以支持向量机(SVM)、多层感知机(MLP)、随机森林(RF)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为初级学习器,以多元线性回归(MLR)为次级学习器,基于Stacking策略建立集成学习模型(LSM),将LSM模型的模拟精度与MLR、SVM、MLP、R... 为准确模拟苹果树逐日蒸散量,以支持向量机(SVM)、多层感知机(MLP)、随机森林(RF)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为初级学习器,以多元线性回归(MLR)为次级学习器,基于Stacking策略建立集成学习模型(LSM),将LSM模型的模拟精度与MLR、SVM、MLP、RF、GBDT模型的模拟精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影响苹果树蒸散量的主要因子为日平均太阳辐射、相对湿度、风速、温度和日序数,最大互信息值分别为0.97、0.72、0.63、0.62、0.60,表层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率对蒸散量的影响较小。相比于MLR、SVM、MLP、RF、GBDT模型,LSM模型的模拟精度最高,MLR模型的模拟精度最低;使用日平均太阳辐射、相对湿度、风速、温度及日序数5个特征参数在准确模拟苹果树蒸散量的同时,还能降低特征的获取成本。研究结果可为苹果树逐日蒸散量的精准模拟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蒸散量 苹果树 机器学习 Stacking集成学习 模拟精度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复杂地形下边界层抬升型暖区暴雨对流触发条件和可预报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渊 闵锦忠 +2 位作者 庄潇然 王霄 朱利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5-1112,共18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暖区暴雨过程易受复杂下垫面强迫的影响,具有较大的预报不确定性,尤其是其中的对流触发过程。为探讨此类过程的触发条件及揭示其可预报性受限制程度,本文针对2020年6月23日一次复杂地形包裹下的长江中下游暖区暴雨展开...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暖区暴雨过程易受复杂下垫面强迫的影响,具有较大的预报不确定性,尤其是其中的对流触发过程。为探讨此类过程的触发条件及揭示其可预报性受限制程度,本文针对2020年6月23日一次复杂地形包裹下的长江中下游暖区暴雨展开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和对流尺度集合模拟,通过Lagrange气块后向轨迹分析、去除地形和关闭热效应的敏感性试验以及集合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对此次过程的对流触发阶段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被抬升气块的主要源地为1.5 km以下的边界层,仙霞岭和杉岭在正午时分因热力作用而驱动的出谷风是引发局地辐合抬升的动力源,高低层散度、湿位涡的垂直配置以及偶极型位涡异常对此次对流触发过程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此外,该过程对前期近地面2 m高度处温度和模式底层视热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该结果证实下垫面强迫的精确刻画对于提升暖区暴雨的预报效果至关重要。逐步减小初始场误差的初值敏感性试验进一步表明,此次暖区对流过程的可预报性显著低于北边的锋面过程,表现为锋面对流的偏差总能量能随初始误差的缩小持续性降低,而暖区对流的偏差总能量曲线则仍能增长至与原水平相近,呈现出非线性辐合收缩特征。因此,对于天气尺度强迫显著的锋面对流,或可优先考虑通过加强资料同化能力等手段降低初始场误差来减小预报误差;但对于复杂地形下的暖区暴雨对流触发过程,则需要更加强调通过集合预报来捕捉其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对流触发 复杂地形 对流尺度集合模拟 可预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NN-XGBOOST堆叠模型在PCB RFID天线阻抗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延坤 洪涛 章吉丽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20,共7页
针对传统的天线仿真建模过程中需要的天线阻抗耗时长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KNN-XGBOOST模型的天线阻抗预测方法。现有研究大多为单一预测算法,旨在通过对比寻求预测效果更优的算法。首先通过ANSYS仿真软件收集大量的PCB RFID天线阻抗设... 针对传统的天线仿真建模过程中需要的天线阻抗耗时长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KNN-XGBOOST模型的天线阻抗预测方法。现有研究大多为单一预测算法,旨在通过对比寻求预测效果更优的算法。首先通过ANSYS仿真软件收集大量的PCB RFID天线阻抗设计数据,然后结合影响阻抗中天线长度和频率共8个有效特征,以KNN和XGBOOST两种算法作为基模型,线性回归作为元模型,构建了一个堆叠集成学习模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交叉验证和网格搜索技术,对模型的超参数进行了精细调优,以确保模型能够达到最优的预测性能。实验结果显示,与单一的KNN和XGBOOST模型相比,KNN-XGBOOST模型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30%~70%,R^(2)提高了10%。在预测PCB RFID天线的阻抗实部和虚部时,KNNXGBOOST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较低的预测误差,证明了其在电磁仿真设计优化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 RFID天线 阻抗预测 KNN算法 XGBOOST算法 融合堆叠 电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流域不同算法土壤侵蚀集成模拟比较
8
作者 宋克鹏 李一帆 +3 位作者 曲思仪 周帆 王彬 王盛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9,共9页
为探究集成模拟技术对减少不同模型模拟土壤侵蚀的不确定性,以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Bates-Granger(BG)集成、等权重集成和Granger-Ramanathan集成技术,对广泛运用的Morgan-Morgan-Finney(MMF)、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 为探究集成模拟技术对减少不同模型模拟土壤侵蚀的不确定性,以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Bates-Granger(BG)集成、等权重集成和Granger-Ramanathan集成技术,对广泛运用的Morgan-Morgan-Finney(MMF)、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等进行集成模拟。集成模拟以流域出口泥沙观测进行率定,并根据纳什系数(NSE)、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进行模型模拟评价。结果表明:1)对于单一模型而言,MMF模拟效果在多数情况下优于CSLE和RUSLE模拟效果;2)集成模拟可显著改善土壤侵蚀模型模拟效果,集成模拟前后,模型评价指标如NSE、R、RMSE分别提高23.6%、15.8%、46.4%;3)不同集成模拟中BG集成算法在模型不确定性方面更加稳定、可靠。研究认为,在基于经验性模型开展流域土壤侵蚀模拟时,可以采用集成模拟技术进一步提升其模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模型 集成模拟 Bates-Granger Granger-Ramanathan 等权重 黄土高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算法和WOFOST模型的小麦生长模拟分析与产量预测
9
作者 李博 张婧婧 +1 位作者 雷嘉诚 杜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85-91,共7页
针对传统单一作物生长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上的限制,将WOFOST模型与灌溉模型结合,利用集成学习算法建立多模型耦合系统(WOFOST耦合模型),选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1990—2020年数据进行模拟试验,选取2006年、2018年展示试验成果。... 针对传统单一作物生长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上的限制,将WOFOST模型与灌溉模型结合,利用集成学习算法建立多模型耦合系统(WOFOST耦合模型),选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1990—2020年数据进行模拟试验,选取2006年、2018年展示试验成果。结果表明,WOFOST耦合模型的小麦叶面积指数、总生物量均高于WOFOST模型,WOFOST耦合模型更贴近实际生产活动。耦合算法的MAE、MSE均低于Bagging、Boosting、Stacking算法,分别为2.836、7.581,R~2均高于Bagging、Boosting、Stacking算法,高达0.942。WOFOST耦合模型更全面和准确地模拟作物生长状态,提高产量预测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学习算法 WOFOST模型 小麦生长 模拟 产量预测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模型不确定性及集合模拟总体框架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浩 李扬 +3 位作者 任立良 王建华 严登华 鲁帆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6,共6页
水文过程集合模拟将多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方法及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进行耦合集成,是当前减少水文过程模拟预报不确定性影响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在回顾水文模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模型输入、模型参数和模型结构三方面的不确定性出发,... 水文过程集合模拟将多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方法及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进行耦合集成,是当前减少水文过程模拟预报不确定性影响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在回顾水文模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模型输入、模型参数和模型结构三方面的不确定性出发,剖析了水文模型不确定性的原因,最后对水文过程集合模拟的特点、总体框架及主要方法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不确定性 集合模拟 贝叶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江淮汛期多模式短期集合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超辉 王铁 +2 位作者 谭言科 李崇银 许园春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9-457,共9页
利用AREM、MM5和WRF模式为试验模式,由对短期天气预报结果影响颇大的积云参数化方案和边界层方案构成15个集合预报成员,开展有限区域多模式短期集合预报在我国汛期时段的应用与研究。分别研究了单个模式集合预报和多模式集合预报在2003... 利用AREM、MM5和WRF模式为试验模式,由对短期天气预报结果影响颇大的积云参数化方案和边界层方案构成15个集合预报成员,开展有限区域多模式短期集合预报在我国汛期时段的应用与研究。分别研究了单个模式集合预报和多模式集合预报在2003年汛期(7月)预报中的应用,预报对象主要包括降水、500 hPa位势高度和700 hPa相对湿度。试验结果表明:(1)由AREM、MM5和WRF模式构成的多模式集合对以上要素的集合预报总体效果比其任一单个模式的集合预报效果好;(2)对于降水的集合预报,单个模式的集合平均结果对多模式集合预报效果有影响。且对于不同的降水临界值影响不同;当降水临界值较小时,单模式集合平均结果对多模式集合效果影响较小;当降水临界值较大时,影响较大,甚至可以影响多模式集合的集合平均预报成败;(3)对于降水、500 hPa位势高度和700 hPa相对湿度,其单个模式以及多模式的48 h集合预报对确定性预报的改善度都比24 h的显著。(4)对于形势预报和相对湿度预报,多模式集合预报效果明显比同期T213模式的预报水平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集合预报 多模式集合 江淮汛期 汛期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系统中的非线性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8
12
作者 邓宏钟 迟妍 谭跃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8期7-9,共3页
文章分析了经济学中传统非线性建模方法的不足,提出利用基于多智能体的整体建模仿真方法来建立经济系统的非线性仿真模型,作者利用swarm仿真软件平台生成了一个产品供求关系的非线性仿真模型,研究了供求平衡出现的条件和系统中的非... 文章分析了经济学中传统非线性建模方法的不足,提出利用基于多智能体的整体建模仿真方法来建立经济系统的非线性仿真模型,作者利用swarm仿真软件平台生成了一个产品供求关系的非线性仿真模型,研究了供求平衡出现的条件和系统中的非线性现象,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系统 非线性建模 仿真 经济学 多智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和一维雾模式的能见度集合预报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滕华超 杨军 +1 位作者 刘端阳 郑炜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7,共9页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模式为一维辐射雾模式PAFOG提供扰动场,构建了一个有30个成员的辐射雾集合预报系统。对2007年12月13—14日南京地区一次典型辐射雾过程进行了预报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地面能见...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模式为一维辐射雾模式PAFOG提供扰动场,构建了一个有30个成员的辐射雾集合预报系统。对2007年12月13—14日南京地区一次典型辐射雾过程进行了预报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地面能见度预报及雾层垂直结构预报上均好于实际探空作为初始场的单一预报结果;模式启动时刻对预报结果有较大影响,由于辐射雾多发生在夜间,且模式需要一定时间达到稳定,本方法中一维模式在14:00启动预报效果最好,集合预报成员与实测值的标准差平均值为0.516 km,集合平均值的平均预报绝对误差为0.287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雾 数值模拟 集合预报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的整体建模仿真方法在经济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宏钟 王军民 谭跃进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24-26,共3页
分析了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原因 ,提出利用基于多智能体的整体建模仿真方法来研究经济系统中的各种问题 ,并利用Swarm仿真软件对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进行了仿真分析和验证 ,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有力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多智能体 整体建模仿真方法 均衡理论 经济系统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正则系综Monte Carlo方法模拟甲烷在活性炭孔中的吸附存储 被引量:39
15
作者 曹达鹏 高广图 汪文川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30,共8页
用巨正则系综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甲烷在活性炭孔中的吸附行为 .在此模拟中 ,甲烷分子采用单点LJ球型分子模型 ,狭缝活性炭孔墙采用 1 0 4 3模型 .在低温时 (T =74 0 5K) ,模拟并观察到了甲烷分子在狭缝活性炭孔中的吸附、脱附以及毛... 用巨正则系综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甲烷在活性炭孔中的吸附行为 .在此模拟中 ,甲烷分子采用单点LJ球型分子模型 ,狭缝活性炭孔墙采用 1 0 4 3模型 .在低温时 (T =74 0 5K) ,模拟并观察到了甲烷分子在狭缝活性炭孔中的吸附、脱附以及毛细凝聚现象 ,得到了吸附等温线和孔中流体的局部密度轮廓图 .同时 ,把所得的数据与Jiang、Rhykerd和Gubbins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模拟方法是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模拟了常温下 (T =30 0K)甲烷分子在狭缝活性炭孔中的吸附存储行为 ,得到了常温下甲烷在不同孔宽活性炭孔中的吸附等温线、有效存储量随压力变化的图像以及有效存储量随孔宽变化的图像 ,并求出了狭缝孔吸附存储甲烷的最佳孔宽和合理的吸附压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正则系统 模拟 吸附等温线 甲烷 存储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间实时状态的订单完工周期预测方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海平 刘繁茂 +1 位作者 刘琼 邵新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0-304,共5页
提出了一种针对多制造资源、多产品类型、离散生产系统中订单完工期的经验回归预测方法。先确定并量化描述影响订单完工期的两类主要因素,即车间实时状态和订单构成信息,基于ExSpect平台构建车间生产过程的高级Petri网仿真模型,通过随... 提出了一种针对多制造资源、多产品类型、离散生产系统中订单完工期的经验回归预测方法。先确定并量化描述影响订单完工期的两类主要因素,即车间实时状态和订单构成信息,基于ExSpect平台构建车间生产过程的高级Petri网仿真模型,通过随机模拟和仿真运行收集样本数据,训练出若干个体神经网络;然后采用基于误差聚类的改进Bagging方法建立神经网络集成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讨论了订单完工期预测的完整过程。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得到理想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订单完工期 预测建模 神经网络集成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的水文模型不确定性及集合模拟 被引量:11
17
作者 江善虎 任立良 +2 位作者 刘淑雅 袁飞 杨肖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12,117,共7页
单一模型在水文过程模拟和预报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集合模拟是减少不确定性影响的有效方法。在水文模型参数估计的两类方法基础上(分别选用SCE-UA算法和SCEM-UA算法为代表),选用3个基于子流域的半分布式水文模型(新安江模型、混合产流... 单一模型在水文过程模拟和预报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集合模拟是减少不确定性影响的有效方法。在水文模型参数估计的两类方法基础上(分别选用SCE-UA算法和SCEM-UA算法为代表),选用3个基于子流域的半分布式水文模型(新安江模型、混合产流模型和HYMOD模型),综合考虑模型参数和模型输入的不确定性,并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将3个模型的模拟结果集合进行概率预报。结果表明:SCE-UA算法和SCEM-UA算法优化的参数都能使模型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但SCEM-UA算法能得到模型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并获取模型的概率预报区间,具有更大的优势;考虑模型输入不确定性,模拟径流的精度没有较大提高,但概率预报区间精度有一定的改善;采用BMA方法集合多模型模拟结果,综合考虑模型参数、模型输入和模型结构的不确定性,其模拟结果要优于单一模型,说明水文集合模拟的优越性;BMA集合后,SCEM-UA算法的模拟结果较SCE-UA算法的模拟结果具有更准确的概率预报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不确定性 集合模拟 贝叶斯模型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EEMD的薄层污垢超声检测信号去噪 被引量:18
18
作者 孙灵芳 王彤彤 +2 位作者 徐曼菲 李霞 朴亨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79-2887,共9页
对换热管污垢回波振型特征有效提取是实现污垢厚度定量检测的关键。针对薄层污垢回波声束能量不集中,易产生模态混叠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CEEMD的小波收缩阈值信号处理方法。首先引入夹角余弦计算原始信号与固有模态函数相似程度,判... 对换热管污垢回波振型特征有效提取是实现污垢厚度定量检测的关键。针对薄层污垢回波声束能量不集中,易产生模态混叠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CEEMD的小波收缩阈值信号处理方法。首先引入夹角余弦计算原始信号与固有模态函数相似程度,判断信号和噪声主导模态分界点,并结合能量密度谱判断分界点选取准确性,然后利用小波收缩阈值方法拾取噪声主导模态中的细节信息,最后重构得到降噪后信号。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界点判断准确性较高,去噪效果优于传统小波阈值方法,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一致,对薄层污垢回波振型特征提取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 夹角余弦 薄层污垢 数值模拟 实验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bbs系综Monte Carlo模拟甲烷的吸附平衡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健 汪文川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23-727,共5页
在263、298和 313K下,对甲烷在1.91nm的活性炭孔中的吸附平衡进行了 Gibbs系综 Monte Carlo(GEMC)模拟的研究.改进了GEMC方法,使之可用于模拟指定压力下的吸附平衡.通过改进的GEMC模... 在263、298和 313K下,对甲烷在1.91nm的活性炭孔中的吸附平衡进行了 Gibbs系综 Monte Carlo(GEMC)模拟的研究.改进了GEMC方法,使之可用于模拟指定压力下的吸附平衡.通过改进的GEMC模拟,得到了在 1.91nm的活性炭中甲烷在 263、298和 313 K时的吸附等温线;发现263K时的超额吸附量要大于298K、313K时的超额吸附量;且不同温度下的超额吸附等温线均存在一最大超额吸附.263 K时,超额吸附量在5.0 MPa时出现最大值;而 298 K、313 K时超额吸附量则在 7.0 MPa时出现最大值.此工作为不同温度下天然气吸附存贮过程的开发及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吸附 分子模拟 吸附平衡 Gibbs系综Monte Carlo 天然气 储存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集合预估21世纪淮河流域气候变化情景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秀萍 徐宗学 程华琼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2-1635,共14页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AR4)的14个全球气候耦合模式对中国淮河流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进行了评估,预估了该地区21世纪的降...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AR4)的14个全球气候耦合模式对中国淮河流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进行了评估,预估了该地区21世纪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同时,还分析了14个气候模式对1961-1999年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并且根据Taylor方法选取具有较好模拟能力的模式做集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气候模式对淮河流域的气温和降水都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大多数模式模拟的气温偏低、降水偏多;选取的模式集合可以明显改善模式的模拟能力,但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对淮河流域降水和气温未来情景的预估表明,各模式给出的情景结果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模拟的21世纪气候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即气温持续增加,降水出现区域性增加;还重点分析了14个模式集合的结果在2010-2039年、2040-2069年和2070-2099年3个时段的年平均、季节平均降水和气温变化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个时段的气温和降水在不同情景下都是逐渐增加的,A2情景下增幅最显著,B1情景下增幅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集合 气温 降水 淮河流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