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act detumbling toward a nutating target through deformable effectors and prescribed performance controller
1
作者 ZANG Yue ZHANG Yao +2 位作者 HU Quan LI Mou CHEN Yuj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753-768,共16页
Detumbling operation toward a rotating target with nutation is meaningful for debris removal but challenging. In this study, a deformable end-effector is first designe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for contacting the nut... Detumbling operation toward a rotating target with nutation is meaningful for debris removal but challenging. In this study, a deformable end-effector is first designe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for contacting the nutating target. A dual-arm robotic system installed with the deformable end-effectors is modeled and the movement of the end-tips is analyzed. The complex operation of the contact toward a nutating target places strict requirements on control accuracy and controller robustness. Thus, an improvement of the tracking error transformation is proposed and an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with prescribed performance is designed to guarantee the fast and precise motion of the effector during the contact detumbling.Finally, by employing the proposed effector and the controller,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e contact detumbling toward a nutating targ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ating target contact detumbling dual-arm space robot deformable end-effector prescribed performance controll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 hybrid position/force controller design of a flexible robot manipulator using a sliding observer 被引量:4
2
作者 Farooq M Wang Daobo Dar N. 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1期146-158,共13页
An improved hybrid position/force controller design of a flexible robot manipulator is presented using a sliding observer.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end effector and the environment is considered and compensated. For s... An improved hybrid position/force controller design of a flexible robot manipulator is presented using a sliding observer.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end effector and the environment is considered and compensated. For systematic reasons the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rigid link subsystems and the flexible joints. The proposed control system satisfies the stability of the two subsystems and copes with the uncertainty of robot dynamics. A sliding observer is designed to estimate the time derivative of the torque applied as input to the rigid part of the robot.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observer, it is assumed that the uncertainty of the observed system is bounded. A MRAC algorithm is us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friction forces at the contact point between the end effector and the environment. Finally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ce control sliding control Lyapunov stability robot end effector friction for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cking controller for robot manipulators viac omposite nonlinear feedback law 被引量:1
3
作者 Peng Wendong Su Jianb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1期129-135,共7页
A composite nonlinear feedback tracking controller for motion control of robot manipulators is described.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troller is composed of a composite nonlinear feedback law plus full robot nonlinear dyn... A composite nonlinear feedback tracking controller for motion control of robot manipulators is described.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troller is composed of a composite nonlinear feedback law plus full robot nonlinear dynamics compensation. The stability is carried out in the presence of friction. The controller takes advantage of varying damping ratios induced by the composite nonlinear feedback control, so the transient performance of the closed-loop is remarkably improved.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 control motion tracking composite nonlinear feedback STABILITY fr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ust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ler for the Non-zero Initial Error Problem on Robot Manipulator
4
作者 TAO Li-li 1,YANG Fu-wen 2 (1.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University of Xiamen, Xiamen 361005, Chi na 2.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Fuzhou, Fuzhou 350002, C 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共2页
Industrial robot system is a kind of dynamic system w ith strong nonlinear coupling and high position precision. A lot of control ways , such as nonlinear feedbackdecomposition motion and adaptive control and so o n, ... Industrial robot system is a kind of dynamic system w ith strong nonlinear coupling and high position precision. A lot of control ways , such as nonlinear feedbackdecomposition motion and adaptive control and so o n, have been used to control this kind of system, but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 s in those methods: some need accurate and some need complicated operation and e tc. In recent years, in need of controlling the industrial robots, aiming at com pletely tracking the ideal input for the controlled subject with repetitive character, a new research area, ILC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has been devel oped in the control technology and theory. The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method can make the controlled subject operate as desired in a definite time span, merely making use of the prior control experie nce of the system and searching for the desired control signal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and desired output signal. The process of searching is equal to that o f learning, during which we only need to measure the output signal to amend the control signal, not like the adaptive control strategy, which on line assesses t he complex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Besides, since the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 ol relies little on the prior message of the subject, it has been well used in a lot of areas, especially the dynamic systems with strong non-linear coupling a nd high repetitive position precision and the control system with batch producti on. Since robot manipulator has the above-mentioned character, ILC can be very well used in robot manipulator. In the ILC, since the operation always begins with a certain initial state, init ial condition has been required in almost all convergence verification. Therefor e, in designing the controller, the initial state has to be restricted with some condition to guarantee the convergence of the algorithm. The settle of initial condition problem has long been pursued in the ILC. There are commonly two kinds of initial condition problems: one is zero initial error problem, another is non-zero initial error problem. In practice, the repe titive operation will invariably produce excursion of the iterative initial stat e from the desired initial state. As a result, the research on the second in itial problem has more practical meaning. In this paper, for the non-zero initial error problem, one novel robust ILC alg orithms, respectively combining PD type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algorithm wit h the robust feedback control algorithm, has been presented. This novel robust ILC algorithm contain two parts: feedforward ILC algorithm and robust feedback algorithm, which can be used to restrain disturbance from param eter variation, mechanical nonlinearities and unmodeled dynamics and to achieve good performance as well. The feedforward ILC algorithm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tracking error and perf ormance of the system through iteratively learning from the previous operation, thus performing the tracking task very fast. The robust feedback algorithm could mainly be applied to make the real output of the system not deviate too much fr om the desired tracking trajectory, and guarantee the system’s robustness w hen there are exterior noises and variations of the system parameter.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onvergence of the algorithm, Lyapunov st ability theory has been used through properly selecting the Lyapunov function. T he result of the verification show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novel robust iterativ e learning control in theory. Finally, aiming at the two-freedom rate robot, simulation has been made with th e MATLAB software. Furthermore, two groups of parameters are selected to validat e the robustness of the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ust control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non- zero initial error robot manipul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HKSEDSPC6713系列DSP的主动噪声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韩伟 马令坤 王沛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9-725,共7页
微处理器芯片的生态建设是高端装备与智能微系统自主、可控的关键,尽管国产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器件及其相关开发应用技术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在主动噪声控制领域,前馈型多通道... 微处理器芯片的生态建设是高端装备与智能微系统自主、可控的关键,尽管国产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器件及其相关开发应用技术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在主动噪声控制领域,前馈型多通道控制方案比单通道有较大的控制范围和较好的性能,但对系统的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文章以多通道FxLMS算法为基础,对多通道降噪系统的运算量进行了分析,依据国产DSP开发板的电路结构,设计了控制系统方案,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所设计的噪声控制系统运算效率较ARM作为运算器提高了80%,对100~1 000 Hz内的周期性噪声信号衰减达到15~20 dB,证明了该方案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噪声控制 前馈型 多通道 国产数字信号处理(dsp)开发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FPGA的旋转平台自抗扰控制方法
6
作者 陈玉崇 杨志军 +3 位作者 彭皓 谢朝政 谢晓涛 姜传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旋转平台在低速运转过程中易产生非线性摩擦,由于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传统PID算法的控制效果远不能满足超精密运动平台定位精度高、响应快速等要求。因此,设计了基于DSP+FPGA的旋转平台自抗扰控制算法(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 旋转平台在低速运转过程中易产生非线性摩擦,由于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传统PID算法的控制效果远不能满足超精密运动平台定位精度高、响应快速等要求。因此,设计了基于DSP+FPGA的旋转平台自抗扰控制算法(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 states observer,ESO)对系统内外部未知扰动进行实时估计并予以补偿,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增强鲁棒性与抗干扰能力。最后,通过正弦扫描实验进行验证,PID对正弦输入信号无法及时响应,超调明显;ADRC响应迅速,稳态误差波动小。相比PID,ADRC最大跟踪误差降低79.5%,跟踪误差平均值降低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平台 dsp FPGA 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ive admittance tracking control for interactive robot with prescribed performance
7
作者 MENG Qingrui LIN Y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444-450,共7页
An adaptive control approach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or tracking desired trajectories in interactive manipulators. The controller design incorporates prescribed performance functions (PPFs) to improve dynamic perf... An adaptive control approach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or tracking desired trajectories in interactive manipulators. The controller design incorporates prescribed performance functions (PPFs) to improve dynamic performance. Notab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utput error is confined in an envelope characterized by exponential convergence, leading to convergence to zero. This feature ensures a prompt response from admittance control and establishes a reliable safety framework for interactions. Simulation results provide practical insights,demonstrating the viability of the control schem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cribed performance admittance control adaptive control robo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船舶航行自动控制研究
8
作者 李宏俊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68,共4页
为提高航行的安全性,通过自动化装置的应用,使船舶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航行环境和任务要求,研究基于DSP的船舶航行自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先建立船舶航行非线性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获得船舶在海上航行的横摇、纵摇和艏摇三自由度数据... 为提高航行的安全性,通过自动化装置的应用,使船舶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航行环境和任务要求,研究基于DSP的船舶航行自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先建立船舶航行非线性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获得船舶在海上航行的横摇、纵摇和艏摇三自由度数据,再以DSP为基础,建立船舶航行控制器,在该控制器的逻辑处理模块将船舶航行非线性数学模型输出结果分别输入到PID优化算法与CMAC神经网络模型内,通过该2个算法得到综合船舶航行自动控制最终参数,并使用DSP模块内PWM和ADC模块将控制参数输入到船舶航行驱动模块内,实现船舶航行自动控制。实验表明,该方法建立的船舶航行非线性数学模型具备较强的有效性,可实现船舶舵角的控制和航向控制,且其控制船舶航行超调量较小,灵敏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 船舶航行 自动控制 PID 数学模型 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强 张吉雄 +5 位作者 宗庭成 杨康 金子山 吕浩南 白雨 邓攀博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6-1392,共17页
固体充填开采技术已日臻成熟,但存在自主作业程度低、自适调控能力不足等瓶颈,智能化水平偏低,影响其应用效果与推广范围。煤矿大型装备机器人化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的研究及其关键技术的突破势在必行。定义... 固体充填开采技术已日臻成熟,但存在自主作业程度低、自适调控能力不足等瓶颈,智能化水平偏低,影响其应用效果与推广范围。煤矿大型装备机器人化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的研究及其关键技术的突破势在必行。定义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的概念并设计了其系统构成,揭示了其工序自驱作业机制与运行逻辑;构建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全工况状态感知、运动学建模与控制方法;构建了全类别参数指标集,形成了全类别参数感知方法;对全工况场景类别进行了划分,建立了位姿精确表征与实时输出方法;形成了全工况场景运行状态判别与机械臂组自调控方法;构建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虚拟样机仿真试验平台,设置了“俯采仰充”“水平采充”“仰采俯充”3种工况进行工序自驱仿真,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充填支护机器人可精准判别干涉并解算出调控目标参数,系统整体运行及工序自驱执行等智能功能得到验证。针对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研发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初步构建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框架、研发思路与技术路线,为深度升级充填开采技术、研发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装备产品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支护机器人 位姿表征 自主调控 工序自驱作业 联合仿真 固体充填开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复杂构件群体机器人协同并行制造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哲 丰飞 郭峰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6,共14页
以航空、航天、航海及轨道交通等领域大尺度复杂构件的高效、高质量加工需求为导向,探究基于群体机器人集群化并行制造系统的大构件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围绕典型大尺度构件的加工工艺需求,基于移动测量机器人、移动加... 以航空、航天、航海及轨道交通等领域大尺度复杂构件的高效、高质量加工需求为导向,探究基于群体机器人集群化并行制造系统的大构件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围绕典型大尺度构件的加工工艺需求,基于移动测量机器人、移动加工机器人和移动装配机器人等多种类、多形式移动机器人的设计和研制,提出基于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并行制造方案、大构件机器人化加工机器人本体设计方案、多模态协作机器人感知与测量方案、多机器人协同的加工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及群体加工机器人系统控制方案。阐述多群体机器人移动加工的机器人控制策略与方案,针对加工机器人群体协同并行加工方法、大构件测量与群体机器人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不但从本体研发、控制器等方面探究了国产工业机器人性能提升与优化的方法,也力图为后续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大构件加工拓展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构件 自主移动机器人 群体机器人 自主控制 多机器人协同并行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机器人底盘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艳兵 徐鹏跃 +1 位作者 李卓 张洪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8-213,共6页
农用机器人可以执行农业种植、收割、施肥、喷洒农药、除草和土壤分析等生产活动,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农用机器人的底盘可以保证在不平坦的地形和复杂的障碍物中自由移动,其稳定性、灵活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机器人的导航能力和... 农用机器人可以执行农业种植、收割、施肥、喷洒农药、除草和土壤分析等生产活动,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农用机器人的底盘可以保证在不平坦的地形和复杂的障碍物中自由移动,其稳定性、灵活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机器人的导航能力和任务执行效率。为了进一步促进农用机器人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基于CANopen通讯协议与伺服电机驱动通信,设计了一套完整、高效的运动控制算法,保证农业机器人底盘可以在田间灵活、高效地移动,实现了多种运动方式,并保证底盘能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灵活移动。田间测试表明:在不同的农田环境中,底盘能够灵活地适应地形和避开障碍物,实现了多种运动方式的转换,并高效地完成农业生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机器人 底盘控制系统 CANopen通讯协议 伺服电机驱动通信 运动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智能体协同研究进展综述:博弈和控制交叉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家虎 马麒超 +4 位作者 李曼 张聪 付维明 刘轻尘 郑卫新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9-509,共21页
多智能体协同应用广泛,并被列为新一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基础理论亟待突破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鲜明的科学价值和工程意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单一控制视角下的多智能体协同已无法满足执行大... 多智能体协同应用广泛,并被列为新一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基础理论亟待突破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鲜明的科学价值和工程意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单一控制视角下的多智能体协同已无法满足执行大规模复杂任务的需求,融合博弈与控制的多智能体协同应运而生.在这一框架下,多智能体协同具有更高的灵活性、适应性和扩展性,为多智能体系统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鉴于此,首先从协同角度入手,回顾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与估计领域的进展.接着,围绕博弈与控制的融合,介绍博弈框架的基本概念,重点讨论在微分博弈下多智能体协同问题的建模与分析,并简要总结如何应用强化学习算法求解博弈均衡.选取多机器人导航和电动汽车充电调度这两个典型的多智能体协同场景,介绍博弈与控制融合的思想如何用于解决相关领域的难点问题.最后,对博弈与控制融合框架下的多智能体协同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协同控制 博弈优化 多移动机器人导航 电动汽车充电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外骨骼行走机器人的步态稳定性控制研究
13
作者 张凯 王云飞 +1 位作者 胡宽辉 梁明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0-325,331,共7页
针对多自由度全驱动下肢外骨骼行走机器人,基于行走外骨骼的质心(COM)和零力矩点(ZMP)之间的距离,提出了一种新的障碍势能函数来设计控制策略,将人体-机器人操作空间重新定义为人体自由区域和机器人受限区域,用于控制外骨骼遵循适当的... 针对多自由度全驱动下肢外骨骼行走机器人,基于行走外骨骼的质心(COM)和零力矩点(ZMP)之间的距离,提出了一种新的障碍势能函数来设计控制策略,将人体-机器人操作空间重新定义为人体自由区域和机器人受限区域,用于控制外骨骼遵循适当的人体工程学轨迹。为消除未知参数的影响,引入自适应控制方法,实现了人体和机器人区域之间的平滑运动过渡。最后,通过对下肢外骨骼行走机器人进行了平地步行和越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机器人 步态控制 越障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互设计研究综述
14
作者 宫晓东 龚迁 +2 位作者 杨茜 高建朝 刘毓舜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2,39,I0006,共14页
目的梳理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互设计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发展趋势,为未来拓展这一领域的设计研究提供方向参考。方法基于近年工程心理学、人因工效学、人机交互、自动控制等相关、相近领域的相关研究,提出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 目的梳理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互设计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发展趋势,为未来拓展这一领域的设计研究提供方向参考。方法基于近年工程心理学、人因工效学、人机交互、自动控制等相关、相近领域的相关研究,提出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互设计面临的三个典型问题,包括操作者角色转变带来的情境意识下降、主从端物理空间分离带来的感知通道受限,以及信息传递延迟带来的感知和操控难以同步,对系统人机协同效率、任务的有效完成带来挑战。结果针对以上典型问题,从人机功能协作、情境空间感知增强与交互感知增强三个维度总结、分析研究与实践现状。结论指出关注远程操控系统特性带来的典型问题,从操控者感知与控制增强的视角审视其显控界面交互设计,基于合理的人机功能分配,将多感官协同与智能化有机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远程操控机器人终端的人机界面设计研究提供设计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操控机器人 人机交互 人机功能分配 感知增强 交互控制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位信息的轮式机器人动态编队控制
15
作者 李艳 贺彬彬 +1 位作者 李明辉 戴庆瑜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6,共13页
针对非完整约束的多机器人动态编队中,各机器人只能获取相邻机器人方位信息的情况,提出一种纯方位角信息的分布式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erivative)编队控制算法。考虑领航机器人易受风向或路面平整度等扰动影响,带来无法保持编... 针对非完整约束的多机器人动态编队中,各机器人只能获取相邻机器人方位信息的情况,提出一种纯方位角信息的分布式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erivative)编队控制算法。考虑领航机器人易受风向或路面平整度等扰动影响,带来无法保持编队队形的问题,算法通过引入跟随机器人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反馈,有效消除稳态误差,抑制干扰的影响,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保证系统的全局稳定性。然后,利用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进行分析,验证编队系统的全局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比较所提控制律与基于纯比例和比例积分的控制律在收敛速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律使领航者受到干扰后依然形成期望编队,实现对领航者轨迹的快速跟踪,总方位角误差的相对最大偏差下降了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信息 轮式机器人 编队控制 PID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人–机床制造单元的开放式边缘平台数控系统开发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振宇 郭震宇 +2 位作者 严一钊 宋剑鑫 金鸿宇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5,共14页
制造业逐步向智能化和柔性化的方向发展。机器人与机床协同工作可以使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灵活,但传统的控制系统及云计算服务无法满足其数据交互的需求。本文面向机器人–机床制造单元,提出了一种开放式边缘平台的服务架构。提出了以... 制造业逐步向智能化和柔性化的方向发展。机器人与机床协同工作可以使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灵活,但传统的控制系统及云计算服务无法满足其数据交互的需求。本文面向机器人–机床制造单元,提出了一种开放式边缘平台的服务架构。提出了以实时Linux为基础,以ROS和LinuxCNC开源平台为核心,采用EtherCAT主站通信的机器人–机床协同控制系统方案。在控制器与服务器中部署Fast DDS,实现了不同数据的网络接入,并利用容器技术构建边缘微服务环境,实现了数据的高效交互和传输。最后,搭建了试验平台,完成了系统性能测试。试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开放式数控系统 边缘数据传输 FastDDS 工业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机器人车辆横向轨迹跟踪的改进模型预测控制
17
作者 王韬 惠怡静 +2 位作者 张庆余 赵磊 牛文铁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8,共10页
为实现较高速行驶情况下驾驶机器人驾驶车辆进行横向轨迹跟踪,设计了一种基于动态杂交粒子群算法求解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首先,简化转向机器人与车辆转向系统,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其次,应用双参数精确罚函数法将非线性有约束优化... 为实现较高速行驶情况下驾驶机器人驾驶车辆进行横向轨迹跟踪,设计了一种基于动态杂交粒子群算法求解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首先,简化转向机器人与车辆转向系统,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其次,应用双参数精确罚函数法将非线性有约束优化函数转换为非线性无约束优化函数。在此基础上,将驾驶机器人作为下层控制器,应用动态杂交粒子群算法对优化函数进行求解。最后,基于Simulink/CarSim和RT-LAB硬件仿真,验证了改进的模型预测控制器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和行驶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驾驶机器人 轨迹跟踪控制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平衡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时滞稳定性分析
18
作者 陈刚 匡鹏 +2 位作者 曾红兵 王炜 王伟民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744,共7页
自平衡机器人是验证各种控制算法的经典装置,研究传输时滞对其控制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李雅普诺夫-克拉索夫斯基(Lyapunov-Krasovskii,L-K)泛函方法讨论了自平衡机器人的控制问题。首先,建立了直流电机的线性化模型,并应用拉... 自平衡机器人是验证各种控制算法的经典装置,研究传输时滞对其控制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李雅普诺夫-克拉索夫斯基(Lyapunov-Krasovskii,L-K)泛函方法讨论了自平衡机器人的控制问题。首先,建立了直流电机的线性化模型,并应用拉格朗日方程法建立了自平衡机器人的线性数学模型;然后,进一步考虑传输时滞环节,建立基于多闭环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PID)控制器的自平衡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整体状态空间模型;最后,应用广义自由矩阵积分不等式,建立了低保守性的L-K稳定性判据,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中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工具箱去求解PID控制增益对时滞稳定裕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系统稳定性判据不仅有效,而且具有较低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平衡机器人 PID控制 时滞 L-K泛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优化的机器人导纳控制
19
作者 李逃昌 李健璋 +1 位作者 侯利民 金海波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针对固定参数主动柔顺控制受机器人内部参数不确定等建模误差影响导致轨迹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MA-DDPG)的机器人自适应导纳控制方法。首先,基于机器人模型建立导纳控制器。其次,将深度确定性策略梯... 针对固定参数主动柔顺控制受机器人内部参数不确定等建模误差影响导致轨迹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MA-DDPG)的机器人自适应导纳控制方法。首先,基于机器人模型建立导纳控制器。其次,将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与导纳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由DDPG智能体直接输出导纳参数的自适应导纳控制器。针对其收敛速度慢和控制效果不好的问题,在自适应导纳控制算法中引入多智能体思想,将每一个导纳控制参数作为一个智能体的输出,采用集中式训练分布式执行架构的MA-DDPG算法对导纳控制器参数进行协同优化。最后,通过对比深度强化学习仿真训练效果以及自适应导纳控制在期望轨迹上的受力实验效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验数据表明,与其他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自适应导纳控制相比,所提方法的仿真训练收敛速度提高了65.88%,轨迹精度提高了6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深度强化学习 导纳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迭代最优阻抗的人机物理交互控制方法
20
作者 刘微容 魏子丰 +3 位作者 晋振兵 孟家豪 王星琨 张浩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43-1851,共9页
为提高人机物理交互的准确性和柔顺性,实现最优交互性能,针对基于迭代学习的阻抗控制方法需要多次重复同一任务的问题,借鉴迭代最优控制无需系统矩阵信息即可优化代价函数确定系统最优控制输入的机制,提出了基于迭代最优阻抗的人机物理... 为提高人机物理交互的准确性和柔顺性,实现最优交互性能,针对基于迭代学习的阻抗控制方法需要多次重复同一任务的问题,借鉴迭代最优控制无需系统矩阵信息即可优化代价函数确定系统最优控制输入的机制,提出了基于迭代最优阻抗的人机物理交互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双环控制结构。面向任务的外环设计了迭代最优阻抗控制器(IOIC),将求取最优阻抗参数的问题描述成线性二次型调节器问题,利用迭代最优控制,求取最优反馈增益,使包括轨迹跟踪误差和交互力在内的代价函数最小化;同时引入软辅助函数,避免参数突变可能带来的机器人抖动问题。面向机器人的内环设计了非奇异终端滑模轨迹跟踪控制器(NTSMTC),使机器人实际轨迹跟踪外环输出的阻抗轨迹,通过饱和函数消减控制律的抖振。仿真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在人机协作任务中,仅利用一次任务初始阶段的交互信息即可求得最优阻抗参数,使任务过程中的轨迹跟踪误差和交互人所消耗的力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物理交互 阻抗控制 轨迹跟踪控制 最优控制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