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比一次性施肥对稻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贺平 陈玮峰 +7 位作者 蔡健 郁洁 张丽 陈雅玲 李云龙 左文刚 单玉华 柏彦超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比一次性施肥对稻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江苏里下河地区稻麦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以宁麦13、南粳9108为材料,在江苏省高邮市进行为期3年的稻麦轮作大田试验,以不施氮肥为空白对照(CK),设置W0处理... 本试验旨在研究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比一次性施肥对稻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江苏里下河地区稻麦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以宁麦13、南粳9108为材料,在江苏省高邮市进行为期3年的稻麦轮作大田试验,以不施氮肥为空白对照(CK),设置W0处理(100%普通尿素,50%基肥+50%追肥)与控释尿素按不同比例替代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处理(W3处理,70%普通尿素+30%控释尿素;W5处理,50%普通尿素+50%控释尿素;W7处理,30%普通尿素+70%控释尿素;W10处理,100%控释尿素)。同时,基于W7处理设置减氮20%处理(WJ7)。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施肥处理相比,普通尿素与不同配比的控释尿素一次性施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稻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其中稻、麦产量最高分别可达8.26 t/hm^(2)、6.09 t/hm^(2),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W0)提高18.3%、34.4%。此外,W10处理的小麦3年平均氮素利用率最高,为47.5%,W7处理的水稻3年平均氮素利用率最高,为45.6%。在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简化配施条件下,减氮20%整体上对稻麦产量、氮素利用率无显著影响,但会降低水稻植株的氮素积累量。与普通尿素施肥处理相比,普通尿素与不同配比控释尿素一次性施肥处理提高了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并且在3年试验期内,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基于本研究结果得出,在江苏里下河地区稻麦轮作条件下,水稻适宜的控释尿素配施比例为70%,小麦适宜的控释尿素配施比例为7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 控释尿素 简化配施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尿素配施对小麦花后氮代谢和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凤晓岗 马飞 +5 位作者 王浩 卓大龙 杨兵 宋贺 王德好 车钊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2-661,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类型控释尿素运筹对小麦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以释放期60 d控释尿素(SCU)、释放期150 d控释尿素(LCU)和普通尿素(U)为氮肥,设置不施氮肥(N_(0))、常规施用U(基肥∶分蘖肥∶拔节肥=4∶3∶3,CK)、40%U基肥+30%SCU基肥+30%U拔节肥... 为探究不同类型控释尿素运筹对小麦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以释放期60 d控释尿素(SCU)、释放期150 d控释尿素(LCU)和普通尿素(U)为氮肥,设置不施氮肥(N_(0))、常规施用U(基肥∶分蘖肥∶拔节肥=4∶3∶3,CK)、40%U基肥+30%SCU基肥+30%U拔节肥(F_(1))、40%U基肥+40%SCU基肥+20%U拔节肥(F_(2))、40%U+30%SCU+30%LCU均基施(Y_(1))、40%U+40%SCU+20%LCU均基施(Y_(2))共6个处理,除N_(0)外,其他处理总施氮量一致,研究不同类型尿素运筹对土壤无机氮含量、小麦旗叶和籽粒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小麦氮素积累量、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灌浆期F_(2)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0.67%和4.69%;旗叶和籽粒NR、GS、GOT、GPT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增幅3.46%~16.55%;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9.95%~25.03%。F_(2)处理产量较CK显著提高,增幅4.81%。Y_(1)、Y_(2)处理较CK显著减产,产量降幅分别为7.59%和4.79%。从产量构成来看,控释肥施用处理显著降低有效穗数;F_(2)处理通过增加千粒重提高了产量;F_(1)和F_(2)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其中F_(2)处理氮肥利用率较CK提高了10.23个百分点。综合考虑小麦氮代谢水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40%普通尿素和40%释放期60 d控释尿素基施+拔节期追施20%的普通尿素可作为江淮地区稻茬小麦增产增效的最佳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稻茬小麦 氮代谢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施不同比例控释尿素对寒地水稻产量效益的影响
3
作者 姬景红 刘双全 +5 位作者 马星竹 郝小雨 王开军 郑雨 赵月 夏语琪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30-34,共5页
为优化和推广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分析比较了寒地水稻不同比例控释尿素侧深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基肥侧深施肥较常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处理SD1(控释尿素,80%N,侧深施)、SD2(控释尿素,60%N,常规尿素... 为优化和推广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分析比较了寒地水稻不同比例控释尿素侧深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基肥侧深施肥较常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处理SD1(控释尿素,80%N,侧深施)、SD2(控释尿素,60%N,常规尿素,20%N,侧深施)、SD3(控释尿素,40%N,常规尿素,40%N,侧深施)、SD4(控释尿素,20%N,常规尿素,60%N,侧深施)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平均增加18.5,25.5,16.8和15.4个·m^(-2),产量分别平均增加325,672,522和218 kg·hm^(-2),增产率分别达4.2%、8.7%、6.7%和2.8%,其中处理SD2与处理FP(常规尿素,50%N作基肥,30%N作分蘖肥)差异达显著水平;经济效益分别平均增加848.05,1792.45,1566.85和978.85元·hm^(-2)。采用侧深施基肥80%N(控释尿素氮与普通尿素氮比例1∶1~3∶1),穗肥20%N,水稻产量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侧深施肥 水稻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包膜基施替代水溶追施对设施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李权辉 赵凯丽 +2 位作者 郭宁 尹心馨 石文学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0,共6页
为探究控释氮肥基施替代水溶氮肥追施的效果,在京郊设施大棚开展春茬番茄试验,研究常规施肥对照(FP)、优化施肥(OPT)、50%包膜尿素基施(CU50),100%包膜尿素基施(CU100)4种施肥方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为探究控释氮肥基施替代水溶氮肥追施的效果,在京郊设施大棚开展春茬番茄试验,研究常规施肥对照(FP)、优化施肥(OPT)、50%包膜尿素基施(CU50),100%包膜尿素基施(CU100)4种施肥方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FP处理的产量(30.8 t·hm^(-2))最低,其次为CU100、OPT处理,以CU50处理的产量(35.6 t·hm^(-2))最高,比FP处理显著增加15.9%,比OPT处理显著增加1.6%。产值和净收益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规律,CU50处理的产值和净收益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OPT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1.1万元·hm^(-2)、1.4万元·hm^(-2)。番茄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以CU50处理最高,但与OPT、FP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硝酸盐含量以CU100处理最低,其次为CU50处理,两者均显著低于FP、OPT处理。在收获期后,CU50处理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最低,其次为CU100处理,两者均显著低于FP、OPT处理。番茄植株对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和钾肥的偏生产力均以CU50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U50、CU100处理投入的氮、磷、钾养分均无盈余。综上,可推荐设施春茬番茄施肥量为:施磷量42.3 kg·hm^(-2),施钾量171.6 kg·hm^(-2),在传统施氮量(128.4 kg·hm^(-2))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调节水氮耦合,以包膜尿素基施代替50%水溶氮肥追施可达到提质增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尿素 设施番茄 产量 控释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弱筋小麦白湖麦1号花后碳代谢、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王寅 刘书雅 +4 位作者 卫星 马飞 卓大龙 王德好 车钊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6-1123,共8页
为探究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弱筋小麦花后碳代谢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释放期60 d控释尿素(CU_(60 d))、释放期150 d控释尿素(CU_(150 d))和普通尿素,在施氮量180 kg/hm^(2)的情况下,设置6个施肥模式:N0(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 为探究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弱筋小麦花后碳代谢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释放期60 d控释尿素(CU_(60 d))、释放期150 d控释尿素(CU_(150 d))和普通尿素,在施氮量180 kg/hm^(2)的情况下,设置6个施肥模式:N0(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基肥∶分蘖肥∶拔节肥=4∶3∶3(重量比)]、M1(40%普通尿素基施+30%CU_(60 d)基施+30%普通尿素拔节期追施)、M2(40%普通尿素基施+40%CU_(60 d)基施+20%普通尿素拔节期追施)、M3(40%普通尿素基施+30%CU_(60 d)+30%CU_(150 d)一次性基施)、M4(在M3基础上控释尿素种肥线状同播),分析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花后碳代谢相关酶活性、碳代谢中间产物(蔗糖等)、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显著影响小麦花后7 d、14 d碳代谢,其中M2处理能显著提高小麦花后旗叶、籽粒的蔗糖代谢关键酶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其蔗糖和籽粒淀粉含量在花后7 d、14 d较CK有显著提高。M2处理产量较CK显著提高,其余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产量和CK之间无显著差异;M4处理穗数显著低于CK,其余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M2处理穗粒数较CK显著提高,其余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和CK之间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各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千粒重。在180 kg/hm^(2)施氮水平下,各施氮模式下面粉主要品质均达到国家弱筋小麦标准,40%CU_(60 d)基施+40%普通尿素基施+20%普通尿素拔节期追施可作为弱筋小麦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的轻简化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弱筋小麦 碳代谢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控释尿素减氮配施对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6
作者 余庆 冯涛 +6 位作者 丁紫娟 柯娜 段洪波 聂江文 朱波 蒋梦蝶 刘章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75-1686,共12页
为研究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对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产量的影响,设置5个施肥处理:常规施氮(FFP)、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CRU)、有机肥替代20%氮素+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OF+CRU1)、总施氮量减10%+有机肥替代20%氮素+一次性侧深施控释... 为研究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对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产量的影响,设置5个施肥处理:常规施氮(FFP)、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CRU)、有机肥替代20%氮素+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OF+CRU1)、总施氮量减10%+有机肥替代20%氮素+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OF+CRU2)、总施氮量减20%+有机肥替代20%氮素+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OF+CRU3)。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田间监测。结果表明:稻田CH_(4)和N_(2)O排放主要集中在头季,其累积排放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86.28%~89.39%和72.88%~75.23%;CRU处理的全生育期CH_(4)和N_(2)O排放量分别比FFP处理降低55.27%和25.08%;与CRU相比,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增加了全生育期CH_(4)排放量,但降低了N_(2)O排放量;在3个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处理中,CH_(4)和N_(2)O累积排放量随总氮施入量的减少而降低。与FFP相比,CRU处理降低了再生稻田全球增温潜势(GWP);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的GWP高于CRU处理,在3个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处理中,GWP从大到小依次为OF+CRU1>OF+CRU2>OF+CRU3。CRU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相比于FFP降低了54.69%;OF+CRU1、OF+CRU2、OF+CRU3的GHGI与CRU相比分别增加了41.38%、36.21%和41.38%。与FFP相比,CRU的两季稻谷总产量提高了2.20%;OF+CRU1和OF+CRU2处理两季总产量相比CRU分别提高了9.58%+和9.27%,两季总产量在OF+CRU3和CRU之间无显著差异。CH_(4)排放与水稻地上部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N_(2)O排放与水稻NP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表明,与一次性侧深单独施控释肥相比,有机肥替代与控释肥配施虽然增加了CH_(4)排放,但降低了N_(2)O排放,其中OF+CRU2处理不仅产量最高,而且其单位产量产生的温室效应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温室气体 全球增温潜势 有机肥 控释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根区穴施控释尿素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7
作者 曹玉贤 胡仁 +1 位作者 黄飞 侯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5-1466,共12页
【目的】探索一次性根区穴施普通和控释尿素氮对玉米的增产增效作用,为玉米轻简化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在湖北荆州开展一次性根区施氮田间试验,供试作物为玉米。试验包括不施氮肥(CK)和农民习惯施肥(FFP,分次撒施尿... 【目的】探索一次性根区穴施普通和控释尿素氮对玉米的增产增效作用,为玉米轻简化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在湖北荆州开展一次性根区施氮田间试验,供试作物为玉米。试验包括不施氮肥(CK)和农民习惯施肥(FFP,分次撒施尿素)两个对照处理,以及3个根区施肥处理:一次性根区穴施普通尿素(UR)、一次性根区穴施控释尿素(CRUR)和一次性根区穴施控释尿素并减氮25%(75%CRUR)。在玉米生育关键期(V6~R1)调查玉米株高、茎粗以及叶面积指数(LAI)、叶片SPAD值等,分析叶片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在成熟期调查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计算氮素利用效率。【结果】与FFP相比,CRUR和75%CRUR处理在玉米生育前期对株高有矮化作用,对茎粗多无显著影响,但分别使LAI显著增加了18.9%~113.0%和6.5%~67.3%;UR处理对SPAD的影响无明显规律,而CRUR增加了SPAD值。此外,CRUR处理下叶片NR和GS活性增幅最大,比FFP处理分别显著提高35.9%~40.5%和31.4%~73.5%,比U R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5.0%~27.1%和12.1%~44.7%;比75%C R U R处理的N R活性显著提高18.9%~21.8%,在VT和R1时期,分别比75%CRUR显著提高GS活性11.6%和10.8%。2021和2022年UR处理的产量与FFP相当,而CRUR比FFP分别显著增产11.6%和8.8%(P<0.05),75%CRUR只在2021年比FFP增产9.5%,在2022年增产不显著。与FFP相比,CRUR和75%CRUR显著降低了秃尖长,而UR处理降低了穗长(2022年)。2021和2022年CRUR和75%CRUR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比FFP处理均有显著增加,其中,75%CRUR处理氮肥偏生产力(PFPN)分别增加46.1%和41.1%,氮肥农学效率(NAE)分别增加106.9%和72.2%,氮肥贡献率(FCR)则分别增加39.3%和34.7%;UR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没有显著提升。整体上氮肥利用效率表现为:75%CRUR>CRUR>UR。【结论】一次性根区穴施控释尿素可减少了施肥次数并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是适宜于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高效施肥技术。但在该技术下氮肥减施的适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一次性根区穴施 控释尿素 氮肥减施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施肥下有机肥替代减氮对再生稻田氮素损失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8
作者 冯涛 余庆 +6 位作者 丁紫娟 柯娜 朱杰 聂江文 朱波 蒋梦蝶 刘章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00-1610,共11页
为探究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结合有机肥替代减氮对再生稻田氮素损失、氮肥利用率与产量的影响,为再生稻高效施肥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荆州市长江大学试验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常... 为探究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结合有机肥替代减氮对再生稻田氮素损失、氮肥利用率与产量的影响,为再生稻高效施肥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荆州市长江大学试验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分次撒施普通尿素,施氮量为280 kg·hm^(-2)(FFP);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施氮量为280 kg·hm^(-2)(CRU);有机肥部分替代+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施氮量为280 kg·hm^(-2)(OF+CRU1);有机肥部分替代+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总施氮量减量10%,施氮量为252 kg·hm^(-2)(OF+CRU2);有机肥部分替代+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总施氮量减量20%,施氮量为224 kg·hm^(-2)(OF+CRU3)。结果表明,与FFP处理相比,4个侧深施控释尿素处理(CRU、OF+CRU1、OF+CRU2和OF+CRU3)的氨挥发总量分别降低了+73.18%、75.20%、78.51%和81.89%,无机氮(NH_(4)^(+)-N+NO_(3)^(-)-N)渗漏损失量分别降低了57.40%、62.99%、68.40%和74.98%;与单施控释尿素处理(CRU)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处理(OF+CRU1、OF+CRU2和OF+CRU3)的氨挥发总量分别降低了13.11%、25.83%和41.26%,无机氮渗漏损失量分别降低了7.53%、19.85%和29.85%。与FFP处理相比,4个侧深施控释尿素处理的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0.27%、37.44%、27.22%和9.10%,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3个百分点、34个百分点、32.6个百分点和21.8个百分点,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个百分点、5.3个百分点、7.40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2.22%、11.98%、24.07%和27.13%;与CRU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4.7个百分点、23.2个百分点和12.5个百分点,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3个百分点、6.4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9.55%、21.38%和24.37%;与FFP处理相比,4个侧深施控释尿素处理的两季总产量提高了2.20%、12.00%、11.67%和1.71%,其中OF+CRU1和OF+CRU2的总产量增产效果显著,分别增产12.00%和11.67%。研究表明,侧深施控释尿素结合有机肥部分替代下减少氮肥施用量10%是实现再生稻田氮肥减量、增产增效及减少氮素损失的有效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侧深施肥 控释尿素 有机肥 氨挥发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掺混比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何涛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91-94,共4页
以‘正大999’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1个不施氮处理和5个不同的控释尿素掺混比例处理,比较不同处理下玉米产量、种植收益和氮素利用率。结果表明:控释尿素掺混比例对玉米产量、种植收益和氮素利用率影响显著,控释尿素掺混比例为50%,即控... 以‘正大999’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1个不施氮处理和5个不同的控释尿素掺混比例处理,比较不同处理下玉米产量、种植收益和氮素利用率。结果表明:控释尿素掺混比例对玉米产量、种植收益和氮素利用率影响显著,控释尿素掺混比例为50%,即控释尿素∶普通尿素=2∶2时,玉米产量及种植经济效益最高,是最适宜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掺混 玉米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不同施肥深度对玉米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
10
作者 张晓敏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168-170,共3页
以瑞普909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施肥深度处理,在大同市实验田开展试验,系统分析施肥深度对玉米根系形态、根系活力、氮素吸收效率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玉米根系的总长度、表面积和平均直径均显著... 以瑞普909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施肥深度处理,在大同市实验田开展试验,系统分析施肥深度对玉米根系形态、根系活力、氮素吸收效率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玉米根系的总长度、表面积和平均直径均显著增大,根系活力逐渐增强,且各部位(根系、茎秆、叶片)及植株总的氮素吸收量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S15处理在促进根系形态发育、增强根系活力和提高氮素吸收能力方面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控释尿素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控释尿素 施肥深度 根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包膜与不包膜尿素不同时期配施对水稻产量与氮肥效率的影响
11
作者 沈文英 陈伟龙 +1 位作者 肖佳丽 屠昌鹏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585-589,共5页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法,共设置5种处理方式,对照组不施用任何肥料(CK)、仅施磷钾肥(PK)、施用常规氮磷钾配比肥料(NPK)、80%控释肥和20%常规尿素混合施作底肥(N2PK)和80%控释肥作为底肥加上20%常规尿素作追肥(N3PK),探讨缓控释尿素与常...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法,共设置5种处理方式,对照组不施用任何肥料(CK)、仅施磷钾肥(PK)、施用常规氮磷钾配比肥料(NPK)、80%控释肥和20%常规尿素混合施作底肥(N2PK)和80%控释肥作为底肥加上20%常规尿素作追肥(N3PK),探讨缓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在不同施用阶段对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试验发现,与完全不施肥的对照组(CK)相比,使用磷钾肥(PK)的处理能显著促进水稻籽粒和秸秆的生长,产量分别增加了25.7%及11.8%;增施氮处理的籽粒和秸秆产量提高了66.4%~79.1%和38.4%~79.2%。与NPK相比,N2PK和N3PK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707 kg·hm^(-2)和562 kg·hm^(-2),秸秆产量提高了29.5%和18.4%,N2PK处理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尽管施氮处理间的籽粒氮含量无显著差异,但N2PK和N3PK秸秆氮含量分别比NPK处理显著提高了15.6%和11.4%。相较于NPK处理,N2PK籽粒吸氮量显著提高了16.1%,N2PK和N3PK处理的秸秆吸氮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9.7%和31.8%。施氮肥引起了氮素在土壤中的累积,尤其是NPK处理,其氮素盈余量远高于缓释肥处理。N2PK和N3PK的表观利用率比NPK处理分别高21.9和12.5百分点。因此,施用氮肥80%来源于缓控释尿素+20%来源于普通尿素做基肥为较佳的施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缓控释尿素 效率 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冉小丽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83-86,共4页
以‘正大999’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比例的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玉米产量、品质、氮肥利用效率及种植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按照(质量比) 7∶3比例掺混施入时,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改... 以‘正大999’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比例的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玉米产量、品质、氮肥利用效率及种植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按照(质量比) 7∶3比例掺混施入时,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升种植经济效益,是福泉市玉米种植适宜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玉米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施方式对小麦生产力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13
作者 梅最英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3期162-163,166,共3页
为探讨化肥减施方式对小麦生产力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设置了7个化肥减施方式小组,于小麦的拔节期、成熟期测定土壤性状并统计其产量。结果发现,尿素控释肥减施20%组的小麦生产力最优。
关键词 尿素控释肥减施 土壤养分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橡胶树叶片和胶乳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红竹 黄艳艳 +4 位作者 冀春花 刘海林 林清火 茶正早 罗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68-1876,共9页
为了明确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在橡胶树上的应用效果,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减氮条件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比例配施对橡胶树产量、叶片和胶乳矿质养分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为橡胶树栽培管理中合理施氮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控... 为了明确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在橡胶树上的应用效果,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减氮条件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比例配施对橡胶树产量、叶片和胶乳矿质养分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为橡胶树栽培管理中合理施氮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可提高橡胶树干胶产量和叶片氮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橡胶树干胶产量增幅为16.28%~39.13%(2021年)和7.94%~9.69%(2022年),叶片氮含量增幅为10.54%~19.17%(2021年)和10.24%~21.50%(2022年),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叶片氮含量均处于正常值以上。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还能够增加胶园肥穴土壤碱解氮含量,较常规施肥增加了11.27%~80.36%。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比例为50∶50时,橡胶树干胶产量(2022年)、叶片氮含量(2021—2022年)和土壤碱解氮含量(2021—2022年)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比例为50∶50能够获得较高的干胶产量,可改善叶片营养状况,维持土壤氮水平,有利于实现橡胶树施肥管理的绿色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控释尿素 普通尿素 产量 叶片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配施脲铵运筹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15
作者 陈贵 纪涵博 +5 位作者 鲁晨妮 徐再萌 朱静娜 胡文凌 章斐 朱日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以传统配方肥+尿素一基两追施肥模式(CG)为对照,研究了以脲甲醛类缓控释肥(NC)和木质素类缓控释肥(MC)为基肥、脲铵为分蘖或穗分化追肥的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追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氮吸收累积、氮素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养分... 通过田间试验,以传统配方肥+尿素一基两追施肥模式(CG)为对照,研究了以脲甲醛类缓控释肥(NC)和木质素类缓控释肥(MC)为基肥、脲铵为分蘖或穗分化追肥的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追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氮吸收累积、氮素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蘖施肥模式水稻产量与CG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脲甲醛类缓控释肥+脲铵(NC-S)和木质素类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穗(MC-S)处理分别比CG处理明显增产3.96%和6.01%,主要原因为NC-S和MC-S处理每穗粒数分别比CG处理明显增加16.7%和17.6%;与CG处理相比,脲甲醛类缓控释肥+脲铵(NC-F)和木质素类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蘖(MC-F)处理成熟期地上部氮累积分别比CG处理增加2.50%和5.89%,NC-S和MC-S处理分别比CG处理明显增加10.0%和11.6%;NC-S和MC-S处理氮素利用效率(NUE)分别比CG处理高3.96%和6.01%。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追施肥模式增加了水稻氮吸收效率(NupE)和表观氮肥回收效率(ANR),其中MC-S处理的NupE明显比CG处理高11.6%,NC-S和MC-S处理的ANR分别比CG处理明显高25.4%和29.3%。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追施肥模式土壤碱解氮含量明显比CG处理增加6.58%~10.7%,其中,一基一穗施肥模式增加比例更大;另外,土壤有机质含量比CG处理增加1.11%~7.56%。由此可见,缓控释肥+脲铵一基一穗施肥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增加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控释肥 脲铵 追肥时期 氮素利用效率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和有机物料添加提高黄壤冬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全全 张萌 +4 位作者 芶久兰 饶勇 顾小凤 柳玲玲 肖华贵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控释尿素和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黄壤冬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为贵州黄壤地力改善以及冬油菜丰产提质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2022年连续4年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展控释尿素和不同有机物料添加长期定位试验,以冬油...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控释尿素和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黄壤冬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为贵州黄壤地力改善以及冬油菜丰产提质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2022年连续4年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展控释尿素和不同有机物料添加长期定位试验,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不施氮肥(U0)、控释尿素(CRU180)、普通尿素(U180)以及在普通尿素施用下配施3种有机物料[秸秆(U180+S)、生物炭(U180+B)和商品有机肥(U180+O),均为3000 kg/hm^(2)],在冬油菜收获后,分别测定不同处理冬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生物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与U0处理相比,CRU180和U180处理冬油菜产量分别提高732.5和588.8 kg/hm^(2),配施有机物料后,U180+S、U180+B和U180+O处理冬油菜产量较U180处理分别增加516.9、662.6和622.0 kg/hm^(2),其中以U180+B处理冬油菜产量最高,为2646.8 kg/hm^(2)。与U0处理相比,CRU180和U180处理冬油菜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与U180处理相比,配施有机物料显著提高冬油菜地上部生物量,4年均以U180+B处理最优,但与U180+S和U180+O处理差异不显著。冬油菜氮磷钾累积量均以U180+B处理最大,4年平均值分别为164.7、31.9和139.1 kg/hm^(2)。CRU180处理氮素农学效率(AEN)、偏生产力(PEPN)和吸收利用效率(REN)高于U180处理;配施有机物料后,U180+S、U180+B和U180+O处理冬油菜AEN、PEPN和REN较U180处理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以U180+B处理最高,分别为6.95 kg/kg、14.70 kg/kg和38.43%,高于其他处理。U180+S处理冬油菜经济效益为7109.9元/hm^(2),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控释尿素和有机物料(秸秆、生物炭和商品有机肥)添加均能提高冬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及利用,且以配施生物炭冬油菜产量最高,但配施秸秆冬油菜经济效益最优,建议在贵州黄壤区冬油菜生长季,正常肥料施用量情况下,可施用控释尿素替代常规尿素,且适当增施外源有机物料以保证冬油菜的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有机物料 黄壤 冬油菜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缓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对高粱产量、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晓红 曹雄 +4 位作者 张瑞栋 黄敏佳 刘静 南怀林 王颂宇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6,共9页
以机械化高粱品种晋杂34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施纯氮量150 kg/hm2条件下,设置不施氮(CK)、施普通尿素(C1)、施缓释尿素(C2)、施硫包衣尿素(C3)、施聚能网尿素(C4)、施腐植酸尿素(C5)6个处理,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对高粱农艺性... 以机械化高粱品种晋杂34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施纯氮量150 kg/hm2条件下,设置不施氮(CK)、施普通尿素(C1)、施缓释尿素(C2)、施硫包衣尿素(C3)、施聚能网尿素(C4)、施腐植酸尿素(C5)6个处理,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对高粱农艺性状、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为提高高粱一次性基施氮肥的利用率和减少土壤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尿素处理高粱穗长、穗粒质量、千粒质量、产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8.32%~13.71%、21.05%~42.44%、5.24%~10.32%、16.08%~24.74%,有效穗数提高5.09%~18.38%。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施尿素处理主要通过提高高粱穗粒质量来增加产量。与C1处理相比,C3和C4处理穗粒质量、千粒质量、产量和地上部氮累积量分别显著提高17.25%和6.25%,4.34%和4.83%,7.46%和5.84%,17.99%和10.00%;氮肥利用率(NUE)、氮肥农学效率(NAE)、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素吸收效率(NUPE)分别提高88.03%和48.89%,53.93%和42.15%,7.47%和5.84%,18.00%和10.00%。C3处理穗粒质量、籽粒氮累积量、地上部氮累积量、NUE、NUPE分别较C4处理显著提高10.35%、7.24%、7.27%、26.28%、7.27%。同时,C3处理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其他施尿素处理显著降低8.65%~31.30%,且残留的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综上,在设置试验条件下,采用硫包衣尿素一次性基施能够显著促进高粱籽粒和地上部对氮素的吸收,提高高粱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减少硝态氮向深层土层淋洗的风险,是适宜推广的氮肥施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缓控释尿素 一次性基施 产量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控释尿素对潮土土壤酸碱缓冲体系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宗浩霖 郑文魁 +1 位作者 李江华 王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361,共8页
[目的]为探究长期施用控释尿素对北方石灰性潮土土壤酸度、酸碱缓冲能力及肥力的影响。[方法]基于自2008年开始的长期定位小麦玉米轮作施肥试验,设计掺混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2种氮肥类型及不施氮[N 0 kg/(hm^(2)·a)]、常量[N 540 kg... [目的]为探究长期施用控释尿素对北方石灰性潮土土壤酸度、酸碱缓冲能力及肥力的影响。[方法]基于自2008年开始的长期定位小麦玉米轮作施肥试验,设计掺混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2种氮肥类型及不施氮[N 0 kg/(hm^(2)·a)]、常量[N 540 kg/(hm^(2)·a)]和增量[N 810 kg/(hm^(2)·a)]3个施氮水平,于2022年玉米季成熟期采集0—8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土壤碳酸钙含量与土壤养分。[结果](1)控释尿素减缓了因施氮导致的土壤缓冲容量和pH下降,缓解了土壤酸化过程。常量掺混控释尿素、增量掺混控释尿素处理的缓冲容量分别较普通尿素处理常量普通尿素、增量普通尿素升高5.22%和11.17%,常量掺混控释尿素、增量掺混控释尿素处理的pH分别较常量普通尿素、增量普通尿素升高0.17和0.08个单位。(2)控释尿素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交换性钙镁含量,提高了耕层土壤的活性碳酸钙含量,常量掺混控释尿素和增量掺混控释尿素处理活性碳酸钙含量分别较常量普通尿素和增量普通尿素处理升高52.08%和45.31%。同时,控释尿素减缓了土壤深层次土壤碳酸钙含量损失。(3)控释尿素提高了土壤全氮、有机质、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结论]长期施用控释尿素缓解了因施用氮肥导致的土壤酸化,提高了土壤活性碳酸钙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长期施肥 土壤酸度 酸碱缓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的作物增产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子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慧丹 王西亚 +1 位作者 潘昭隆 赵士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8,共9页
与常规尿素相比,施用控释尿素被认为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影响控释尿素增产的关键因素尚不清楚。基于大量的田间数据(494对作物产量数据),通过Meta分析评估了控释尿素施用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 与常规尿素相比,施用控释尿素被认为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影响控释尿素增产的关键因素尚不清楚。基于大量的田间数据(494对作物产量数据),通过Meta分析评估了控释尿素施用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施用控释尿素较常规尿素增产5.0%。亚组分析表明,控释尿素在壤质土壤上较常规尿素增产6.1%,而在砂质(-0.1%)和黏质(1.8%)土壤对作物产量无显著影响。控释尿素在中等季节降水量(7.9%)条件下较低降水量(3.8%)和高降水量(3.1%)表现出更高的增产效应。作物产量响应随土壤pH和季节平均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土壤全氮和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此外,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11.2%)、雨养农田施用(6.9%)、玉米季施用(10.7%)和控释尿素撒施+耕作(8.1%)较控释尿素单施(3.9%)、灌溉田施用(3.1%)、小麦和水稻季施用(0.6%~4.0%)和其他控释尿素施肥方式(3.3%~4.3%)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P<0.05)。总之,施用控释尿素是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但在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特定环境条件和管理因素对增产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作物产量 环境因子 管理措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配比对华南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易琼 吴腾飞 +5 位作者 曾招兵 唐拴虎 付弘婷 李苹 戴文举 张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7-1316,共10页
【目的】探讨2种不同释放期控释尿素不同配施模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华南双季稻区优化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6个处理:T1,不施氮处理;T2,速效氮肥单施处理;T3,60 d控释尿素单施... 【目的】探讨2种不同释放期控释尿素不同配施模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华南双季稻区优化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6个处理:T1,不施氮处理;T2,速效氮肥单施处理;T3,60 d控释尿素单施处理;T4,90 d控释尿素单施处理;T5,60 d控释尿素配施处理(30%60 d控释尿素+70%速效氮肥);T6,90 d控释尿素配施处理(30%90 d控释尿素+70%速效氮肥)。动态分析不同处理的水稻叶片SPAD值,灌浆后地上部、剑叶、穗部氮含量及干物重;收获期测定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计算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结果】由早、晚稻年平均产量可知,施用控释尿素的T3~T6处理较速效氮肥单施的T2处理产量显著增加(P<0.05,下同),增幅为4.7%~8.5%。其中,T5处理产量(5.8 t/ha)最高,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但与T6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与T1处理相比,施用氮肥提高了早稻剑叶SPAD值,T6处理的剑叶SPAD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始终高于T5处理,T3处理的剑叶SPAD值总体高于T4处理。T5处理产量较高归因于其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同时保持较高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植株地上部氮含量逐渐下降,而干物重逐渐增加,且各处理不同部位干物重存在明显差异,至收获期,T5和T6处理穗干物重均显著高于T2处理,但T5处理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相对低于其他施氮处理。各控释尿素处理的氮素表观回收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显著高于T2处理,其中氮素表观回收率以T3处理最高(35.7%),氮肥农学利用率以T5处理最高(7.3%)。【结论】等氮肥用量下,30%60 d控释尿素配施70%速效氮肥处理在提高籽粒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可作为华南双季稻区的推荐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养分配施 氮素吸收积累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