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用控释氮肥对潮土区麦-玉轮作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土壤氮素供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玉东 谭德水 +4 位作者 李子双 李洪杰 张灵菲 马垒 刘兆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本研究以位于山东德州的连续10年控释氮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试验设置不施氮肥(PK)、农民习惯施肥(FP)、优化施肥(OPT)、控释氮肥(CRF1)和控释氮肥减量20%(CRF2)5个处理,分别在玉米抽雄期、灌浆期和小麦拔节期... 本研究以位于山东德州的连续10年控释氮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试验设置不施氮肥(PK)、农民习惯施肥(FP)、优化施肥(OPT)、控释氮肥(CRF1)和控释氮肥减量20%(CRF2)5个处理,分别在玉米抽雄期、灌浆期和小麦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氮磷钾全量养分、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含量,测定不同处理玉米、小麦及作物周年产量,以探究长期施用控释氮肥对潮土区麦-玉轮作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土壤氮素供应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控释氮肥可显著提升土壤氮素供应能力,CRF1处理与OPT处理相比,玉米抽雄期和灌浆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提升14.10%和9.45%,铵态氮在抽雄期提升125.53%,小麦拔节期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提升63.73%和200.35%。与FP处理相比,CRF1处理玉米、小麦和周年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3.13%、16.73%和14.89%,而CRF2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变化。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发现,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产量与灌浆期土壤碱解氮和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密切相关,小麦产量则受拔节期土壤硝态氮、孕穗期碱解氮和铵态氮、灌浆期碱解氮以及成熟期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综合调控。综上所述,控释氮肥可通过调控氮素释放提高玉米和小麦关键生育期的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进而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且在减量20%控释氮肥下仍可保证作物不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 控释氮肥 作物产量 土壤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田和旱地无人机飞播油菜适宜缓释肥用量 被引量:2
2
作者 陶玥玥 黄萌 +4 位作者 朱赟德 田婷 余意雯 王海候 孙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共9页
为明确无人机撒播油菜缓释肥适宜施用量,为飞播油菜增产节本施肥提供依据,该研究设置了水田和旱地大田试验,各设不施肥(CRF0)、常规施肥(CF)和专用缓释肥300、600、900和1 200 kg/hm~2(CRF300、CRF600、CRF900和CRF1200)6个施肥处理,分... 为明确无人机撒播油菜缓释肥适宜施用量,为飞播油菜增产节本施肥提供依据,该研究设置了水田和旱地大田试验,各设不施肥(CRF0)、常规施肥(CF)和专用缓释肥300、600、900和1 200 kg/hm~2(CRF300、CRF600、CRF900和CRF1200)6个施肥处理,分析飞播油菜产量构成、氮素吸收和土壤养分对缓释肥用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水田飞播油菜产量整体低于旱地,尤其低施肥水平下;水田土壤硝态氮含量较旱地降低84.4%,硝铵比降低93.4%。缓释肥用量增加可大幅提高水田飞播油菜产量,与CF相比:CRF1200显著增产32.4%(P<0.05),单株角果数和收获密度分别显著增加33.7%和65.4%(P<0.05),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45.0%~98.2%(P<0.05),播种-蕾薹期作物生长速率显著提高78.6%~106.7%(P<0.05)。缓释肥900 kg/hm~2及以下时单株角果数显著减少27.6%~63.2%(P<0.05),其中CRF300和CRF600各生育期地上部生物量、氮吸收量及作物生长速率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CRF900角果至成熟期作物生长速率显著降低54.7%(P<0.05);旱地飞播油菜产量随缓释肥用量增加呈先增后降,CRF900较常规增产24.7%(P<0.05),主要是油菜播种-苗期、角果期-成熟期作物生长速率显著提高25.0%和3.75倍。与CRF900相比,CRF300和CRF600苗期-蕾薹期作物生长速率平均显著降低74.6%,CRF1200角果期-成熟期作物生长速率显著下降了39.5%(P<0.05)。综上,旱地基施900 kg/hm~2缓释肥可有效协调飞播油菜生长前、后期的土壤氮素供应与植株氮素吸收,保证成熟期充足有效的角果数和植株密度。水田缓释肥用量1 200 kg/hm~2促进飞播油菜冬前氮素和干物质积累,最终提高群体有效角果数而实现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干物质积累 缓释肥 飞播油菜 氮素吸收 土壤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薄层黑土区协调玉米产量和环境效应的氮肥一次性投入阈值
3
作者 孔丽丽 尹彩侠 +4 位作者 张磊 刘志全 侯云鹏 高洪军 徐新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666,共11页
为探寻东北黑土区兼顾玉米产量与环境效应的氮肥一次性投入阈值,在吉林省薄层黑土区(公主岭市刘房子村)开展了为期8年(2016—202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氮肥(普通尿素与控释氮肥配施4:6)一次性施用条件下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N... 为探寻东北黑土区兼顾玉米产量与环境效应的氮肥一次性投入阈值,在吉林省薄层黑土区(公主岭市刘房子村)开展了为期8年(2016—202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氮肥(普通尿素与控释氮肥配施4:6)一次性施用条件下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NO_(3)^(-)-N含量变化和氮素平衡对不同氮肥用量(0、70、140、210、280和350 kg·hm^(-2),以N计)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施氮处理玉米产量8年平均增幅为63.8%~188.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增产原因是施氮增加了穗粒数和百粒重。随氮肥用量增加,玉米产量呈上升趋势,当氮肥用量增至210kg·hm^(-2)达产量平台,8年平均产量为11 668kg·hm^(-2)。氮素表观回收率、农学利用效率和偏肥生产力均随氮肥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随氮肥用量的增加,0~100 cm土层土壤NO_(3)^(-)-N含量呈增加趋势;2023年玉米收获后,N210处理土壤NO_(3)^(-)-N含量与试验起始值相近。8年氮素平衡结果显示,土壤无机氮素残留量与表观损失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通过拟合氮肥用量与玉米产量、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氮素表观回收率的关系得出,施氮范围在198~219 kg·hm^(-2)时,可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且能保持玉米收获前后土壤氮库的基本稳定,同时也可将氮素表观损失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可作为兼顾玉米产量和环境效益的氮肥一次性投入阈值。研究结果可为东北薄层黑土区玉米氮肥一次性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玉米产量 环境效应 控释氮肥 氮素利用效率 氮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控释氮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王飞飞 陈春 +3 位作者 李凡 郭新亚 史玉良 陈卫军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845,共7页
为探究控释氮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以苏北地区稻田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常规氮肥、硫包衣控释尿素、树脂包衣尿素、聚氨酯包衣尿素和脲甲醛缓释氮共5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各处... 为探究控释氮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以苏北地区稻田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常规氮肥、硫包衣控释尿素、树脂包衣尿素、聚氨酯包衣尿素和脲甲醛缓释氮共5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各处理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变化趋势总体相似,与常规氮肥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处理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均显著减少(P<0.05),以聚氨酯包衣尿素处理效果最好,其CO_(2)、CH_(4)和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17.8%、49.5%和49.4%。控释氮肥处理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较常规氮肥处理显著降低(P<0.05),以聚氨酯包衣尿素处理最低。稻米产量和品质方面,与常规氮肥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处理均提高了每穗总粒数、糙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其中聚氨酯包衣尿素与常规氮肥处理间具有显著差异。综上,控释氮肥处理显著降低了CO_(2)、CH_(4)和N_(2)O的排放,以聚氨酯包衣尿素处理的GWP、GHGI最低,水稻产量最高。本研究结果为控释氮肥在协调水稻产量和减排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控释氮肥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5
作者 于忠明 李瑞清 周宗萍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本文以‘宜香优2115’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控释氮肥替代普通尿素处理和1个对照处理,比较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控释氮肥的施入有助于提升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60%尿素+40%控释氮肥配施水稻产量及氮肥利... 本文以‘宜香优2115’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控释氮肥替代普通尿素处理和1个对照处理,比较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控释氮肥的施入有助于提升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60%尿素+40%控释氮肥配施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为最高,是最适宜陕西省汉中市水稻种植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6
作者 罗瑾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76-79,共4页
本文以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入100%、90%缓控释氮肥时,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种植经济效益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综合考虑,认为控释氮肥替代普... 本文以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入100%、90%缓控释氮肥时,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种植经济效益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综合考虑,认为控释氮肥替代普通尿素并减氮10%水稻种植效果最佳,是适宜邵阳市水稻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比一次性施肥对稻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贺平 陈玮峰 +7 位作者 蔡健 郁洁 张丽 陈雅玲 李云龙 左文刚 单玉华 柏彦超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比一次性施肥对稻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江苏里下河地区稻麦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以宁麦13、南粳9108为材料,在江苏省高邮市进行为期3年的稻麦轮作大田试验,以不施氮肥为空白对照(CK),设置W0处理... 本试验旨在研究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配比一次性施肥对稻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江苏里下河地区稻麦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以宁麦13、南粳9108为材料,在江苏省高邮市进行为期3年的稻麦轮作大田试验,以不施氮肥为空白对照(CK),设置W0处理(100%普通尿素,50%基肥+50%追肥)与控释尿素按不同比例替代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处理(W3处理,70%普通尿素+30%控释尿素;W5处理,50%普通尿素+50%控释尿素;W7处理,30%普通尿素+70%控释尿素;W10处理,100%控释尿素)。同时,基于W7处理设置减氮20%处理(WJ7)。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施肥处理相比,普通尿素与不同配比的控释尿素一次性施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稻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其中稻、麦产量最高分别可达8.26 t/hm^(2)、6.09 t/hm^(2),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W0)提高18.3%、34.4%。此外,W10处理的小麦3年平均氮素利用率最高,为47.5%,W7处理的水稻3年平均氮素利用率最高,为45.6%。在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简化配施条件下,减氮20%整体上对稻麦产量、氮素利用率无显著影响,但会降低水稻植株的氮素积累量。与普通尿素施肥处理相比,普通尿素与不同配比控释尿素一次性施肥处理提高了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并且在3年试验期内,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基于本研究结果得出,在江苏里下河地区稻麦轮作条件下,水稻适宜的控释尿素配施比例为70%,小麦适宜的控释尿素配施比例为7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 控释尿素 简化配施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宏伟 吴小宾 +4 位作者 王奥宇 郑福丽 陈晓影 谭德水 刘兆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为探明在盐碱地上实现轻简化施肥的可行性,明确其对滨海盐碱土壤质量的提升效果,在山东东营盐碱地进行了不同类型控释肥一次性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种施肥处理,包括不施氮肥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FP)、优化施肥(OPT)、控释氮肥A(CR... 为探明在盐碱地上实现轻简化施肥的可行性,明确其对滨海盐碱土壤质量的提升效果,在山东东营盐碱地进行了不同类型控释肥一次性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种施肥处理,包括不施氮肥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FP)、优化施肥(OPT)、控释氮肥A(CRFA,水基树脂包膜尿素)、控释氮肥B(CRFB,聚氨酯包膜尿素)和控释氮肥C(CRFC,腐植酸型尿素),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处理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OPT、CRFA、CRFB和CRFC处理小麦产量分别显著提高5.9%、17.6%、29.6%和17.2%;小麦成熟期0~2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提高18.6%、121.9%、175.4%和144.6%;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74.4%、95.1%、172.0%和115.6%;土壤可溶性盐离子总量分别显著降低4.9%、7.2%、9.5%和9.1%。与FP处理相比,CRFA、CRFB和CRFC处理的>2 mm和0.5~1 mm粒级土壤团聚体比例分别显著提高166.2%、133.8%、90.0%和40.3%、34.3%、62.7%;<0.053 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比例显著降低78.4%、73.8%、52.5%。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可改善轻度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本试验条件下以CRFB一次性施用对滨海盐碱土壤改良和小麦产量提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小麦 控释氮肥 土壤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53
9
作者 于淑芳 杨力 +3 位作者 张民 吴文良 巨晓棠 田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44-1749,共6页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包膜控释尿素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氮素积累及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比较,小麦-玉米周年施用包膜控释尿素,在肥料用量减少20%和40%情况下,小麦-玉米总产量分别是100%普通尿素处理的97.4...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包膜控释尿素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氮素积累及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比较,小麦-玉米周年施用包膜控释尿素,在肥料用量减少20%和40%情况下,小麦-玉米总产量分别是100%普通尿素处理的97.4%和97.7%;控释尿素施氮量为60%处理的肥料农艺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比普通尿素提高11.57%和54.14%。控释尿素施氮量为80%处理的肥料农艺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40%和22.09%。施用控释尿素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的碱解氮和0~40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60-100 cm土层中,控释氮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与不施氮肥处理差异不显著,普通尿素处理小麦收获后60~80 cm土层、玉米收获后60~100 cm土壤硝态氮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肥料氮素下移明显。试验结果显示,施用控释尿素增加了耕层(0~20 cm)土壤的氮素积累,减少了氮素向土壤深层移动的数量,有利于减少施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控释尿素 土壤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缓控释肥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49
10
作者 卢艳丽 白由路 +3 位作者 王磊 王贺 杜君 王志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9-215,共7页
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分析了华北平原北部小麦-玉米轮作区缓控释肥不同配比和用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常规用量分次施肥(100%UD)处理,土壤中NO3--N含量在小麦生育后期仍然维持较高的水平,并且穗数、千粒重... 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分析了华北平原北部小麦-玉米轮作区缓控释肥不同配比和用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常规用量分次施肥(100%UD)处理,土壤中NO3--N含量在小麦生育后期仍然维持较高的水平,并且穗数、千粒重以及产量相对较高;缓控释肥处理土壤中硝态氮(NO3--N)含量与100%UD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产量无显著差异。玉米生长季缓控释肥表现出了明显优势,肥料利用率提高,玉米穗秃尖长度减小;其中减少20%用量的缓控释肥处理(80%SCR)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增产达到18.3%。缓控释肥缓慢释放的特性有利于被作物及时充分吸收,减少了在土壤中因淋失而造成浪费的机会,从而使得肥料利用率提高。从小麦、玉米两季的变化情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肥料在不同生长季之间的配置,使缓控释肥料发挥其最大潜力,实现小麦玉米产量双高产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同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产田 小麦玉米轮作 缓控释肥 硝态氮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施氮和控释肥施用对连作马铃薯土壤氮素累积的影响
11
作者 苏建国 罗健航 +4 位作者 王金保 刘晓彤 李虹 赵营 张学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138,共7页
以宁夏南部山区旱作马铃薯为供试作物,研究减施氮肥、控释氮肥对旱作马铃薯连作土壤氮素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取样、室内分析与生物统计的方法,设置农民常规施肥(CON)、氮肥减量14%(KF)和综合优化施肥(BMP)即氮肥减量28%控释肥3个处理... 以宁夏南部山区旱作马铃薯为供试作物,研究减施氮肥、控释氮肥对旱作马铃薯连作土壤氮素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取样、室内分析与生物统计的方法,设置农民常规施肥(CON)、氮肥减量14%(KF)和综合优化施肥(BMP)即氮肥减量28%控释肥3个处理,开展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马铃薯连作体系土壤氮素累积及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ON处理相比,KF和BMP处理能有效降低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2018、2019和2021年马铃薯收获后土体硝态氮累积量分别降低20.93%~32.67%、19.06%~31.75%和15.77%~33.34%,BMP与KF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20.86%、18.74%和20.86%。马铃薯现蕾开花期硝态氮累积量显著高于收获期,而铵态氮不显著。减量施氮和控释肥与产量、养分吸收量和偏生产力关系不显著。因此,在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推荐氮肥减施14%,即施用量为N 180 kg/hm^(2),或者减施氮肥28.0%,施用量为N 150 kg/hm^(2),即基施控释肥用量515.7 kg/hm^(2),重过磷酸钙66.3 kg/hm^(2),获得高产的同时能降低马铃薯连作土壤氮素累积,降低农田土壤面源污染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值得在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种植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控释肥 连作马铃薯 土壤氮素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马斯-碳氮分析仪法测定缓控释氮肥释放氮量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桂花 吕子古 +5 位作者 保万魁 温云杰 安永鹏 刘云霞 韩亚 汪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75-280,共6页
为了提高缓控释氮肥释放氮量的测定效率,避免样品消煮过程中的强酸与毒害气体物质等问题,该研究基于杜马斯法原理,利用碳氮分析仪,测定2种缓控释氮肥在25℃静水释放试验中,第1、3、7、14和28天肥料浸出液的氮浓度,计算缓控释氮肥释放氮... 为了提高缓控释氮肥释放氮量的测定效率,避免样品消煮过程中的强酸与毒害气体物质等问题,该研究基于杜马斯法原理,利用碳氮分析仪,测定2种缓控释氮肥在25℃静水释放试验中,第1、3、7、14和28天肥料浸出液的氮浓度,计算缓控释氮肥释放氮量,并与传统常规的凯氏蒸馏滴定法测定结果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肥料浸出液中N浓度测定结果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91(n=30,P<0.01)。依据2种方法测定结果计算的氮素养分释放期彼此相差小于20%,符合国家标准《GB/T 23348-2009缓释肥料》及化工行业标准《HG/T 4215-2011控释肥料》的允许差范围。相比较传统的凯氏蒸馏滴定法,杜马斯-碳氮分析仪法测定缓控释氮肥释放氮量过程简便快捷,样品无需消煮,不涉及强酸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该结果为缓控释氮肥释放氮量新的测定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养分 缓控释氮肥 氮素释放 碳氮分析仪 杜马斯法 凯氏蒸馏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及环境效应评价
13
作者 杨璨 申亚珍 +5 位作者 续勇波 岳艳军 杨博兰 柳小琪 徐灵颖 赵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9-1419,共11页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每次施氮肥后,连续监测土壤氨挥发和N2O排放通量,计算其累积排放损失量。插秧后,每10天采集一次淋溶液,每次降雨后采集田面水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计算淋溶和径流氮损失量。在5个主要生育期,取0—20 cm土层土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同时取植株样,调查生物量和植株氮吸收量,成熟期调查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P和M处理的水稻产量较U分别提高了29.3%和30.2%,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0.6和17.8个百分点。与U相比,一次施用P处理显著降低了苗期稻田铵态氮含量,增加了分蘖—拔节和拔节—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累积,吸氮量分别增加了12.3%和39.9%,显著降低了氨挥发33.4%、氮淋溶12.3%和氮径流损失44.5%,总活性氮损失量降低了33.6%;一次性施用M处理增加了分蘖—拔节期吸氮量109.3%,促进前期的氮素累积,降低了16.5%淋溶氮损失,增加了74.6%的径流氮损失,总活性氮损失上升16.8%。【结论】一次性施用控释期约为90天的包膜控释氮肥显著降低了稻田苗期的田面水铵态氮含量,提升了分蘖—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吸收,这种前氮后移的供氮模式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总活性氮损失显著降低,因而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一次性施用基质缓释氮肥提高了苗期稻田土壤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了水稻在分蘖—拔节阶段的氮素吸收,但是对水稻拔节—抽穗阶段的吸氮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基质缓释肥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但环境正效应尚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氮肥 基质缓释氮肥 籽粒产量 活性氮损失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条件下配施控释尿素对冬小麦-夏玉米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强 刘东生 +2 位作者 刘建斌 武凤霞 衣文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针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氮肥用量大、损失严重而控释尿素成本高、推广难的问题,基于3 a 6季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探究不同减氮条件下普通尿素配施控释尿素对氮素利用的影响,以期在前期明确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适宜配... 针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氮肥用量大、损失严重而控释尿素成本高、推广难的问题,基于3 a 6季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探究不同减氮条件下普通尿素配施控释尿素对氮素利用的影响,以期在前期明确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适宜配比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施氮量,进而为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化学氮肥减量增效和控释尿素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CK)、农民习惯施氮(FH,冬小麦季施氮270 kg/hm^(2),夏玉米季施氮240 kg/hm^(2),基追比为1∶1)和不同减氮条件下配施控释尿素的处理(N1、N2、N3和N4:冬小麦季分别施氮243,216,189,162 kg/hm^(2),其中控释氮占40%;夏玉米季分别施氮216,192,168,144 kg/hm^(2),其中控释氮占30%;均一次性基施)。结果表明:与FH处理相比,仅N1处理可实现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连年增产增收,可使冬小麦在2017-2018年,2019-2020年分别显著增产4.0%,5.4%,即使在2018-2019年其他减氮处理均减产的情况下仍可增产1.6%;可使各年夏玉米青贮产量显著增加,平均增产10.9%;各季作物收获后0~100 cm,60~10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积累量较FH显著降低,6季作物累计氮素利用率较FH提高11.3百分点。在减氮10%条件下按适宜比例配施控释尿素(即:冬小麦季施氮243 kg/hm^(2),配施40%控释氮;夏玉米季施氮216 kg/hm^(2),配施30%控释氮)可提高小麦-玉米轮作中的作物产量和累计氮肥利用率,并减少土壤无机氮素的累积和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控释尿素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稻田土壤DNRA菌群落丰度与结构对不同施氮的响应
15
作者 张艺 孙梅 +5 位作者 龙泽东 聂三安 田昌 黄晶 姚莉 孙耿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86,共8页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有利于氮素在土壤中的固持。研究长期(2013—2022年)不同施氮措施对水稻土DNRA过程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稻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不施氮肥(CK)、常规化肥(NPK)、控释氮肥(CRU1)、控释...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有利于氮素在土壤中的固持。研究长期(2013—2022年)不同施氮措施对水稻土DNRA过程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稻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不施氮肥(CK)、常规化肥(NPK)、控释氮肥(CRU1)、控释氮肥减氮30%(CRU2)4个处理,对稻田土壤pH、有机质、全氮、无机氮、碱解氮、全硫和二价铁等土壤理化指标进行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对水稻土DNRA菌丰度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氮肥对DNRA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nrf A基因丰度表现为CK>CRU2>CRU1>NPK,且NPK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水稻土中DNRA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等,施氮肥下,浮霉菌门相对丰度提高,变形菌门则降低,CRU1处理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低,浮霉菌门则最高。冗余分析分析表明,变形菌门与土壤pH和全硫呈正相关,与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呈负相关,浮霉菌门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呈正相关,与土壤pH、全硫和亚铁呈负相关。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均以CRU1处理最高。因此,施用控释氮肥改善了水稻土DNRA过程的微生物群落和结构,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氮固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不同施氮 控释氮肥 DNRA群落丰度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48
16
作者 孙云保 张民 +3 位作者 郑文魁 耿计彪 杨力 李家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5-121,共7页
基于河北省衡水市连续4年8季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施肥定位试验,研究多年控释氮肥减氮施肥以及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玉米籽粒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追施与一次性基施作物产量无显著差异,减氮30%控释氮肥较常量速效氮肥... 基于河北省衡水市连续4年8季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施肥定位试验,研究多年控释氮肥减氮施肥以及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玉米籽粒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追施与一次性基施作物产量无显著差异,减氮30%控释氮肥较常量速效氮肥产量有2季显著增加,其他季无显著差异;施氮肥可显著增加0-40cm土壤硝态氮含量,并且速效氮肥60%底施,40%追施处理较速效氮肥一次底施处理显著增加20-40cm土壤硝态氮含量,控释氮肥减氮30%处理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常量速效氮肥一次底施处理相比未显著下降,而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较常量速效氮肥一次底施处理减少44.15%∽89.21%,说明控释氮肥可有效控制硝态氮淋失;常量速效氮肥一次底施处理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降低表层土壤pH;施氮肥对土壤全氮、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对0-20cm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大。速效氮肥基施加追施处理较常量速效氮肥一次底施处理可减缓土壤酸化进程,表层速效钾含量有所降低。综上,连续多年减氮30%施用控释氮肥较常量速效氮肥处理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并未出现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施肥 控释氮肥 产量 小麦-玉米轮作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减量施用对稻田氮素径流流失与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7
作者 朱泽宇 毛志伟 +3 位作者 苏柠 曾鹏 胡东升 谢桂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2,共9页
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尿素(U)、等氮量控释氮肥(CRU)、控释氮肥减氮10%(CRU1)、控释氮肥减氮20%(CRU2)和控释氮肥减氮30%(CRU3)等6个处理,通过2020—2021年田间试验研究控释氮肥减量施用对双季稻稻田氮素径流流失与水稻产量和氮素利... 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尿素(U)、等氮量控释氮肥(CRU)、控释氮肥减氮10%(CRU1)、控释氮肥减氮20%(CRU2)和控释氮肥减氮30%(CRU3)等6个处理,通过2020—2021年田间试验研究控释氮肥减量施用对双季稻稻田氮素径流流失与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U处理,CRU1、CRU2、CRU3处理的稻田总氮(TN)径流流失量显著降低,其中,2020年CRU1、CRU2、CRU3处理的早稻稻田TN径流流失量分别降低了57.99%、74.58%、78.49%,晚稻稻田的分别降低了60.80%、63.89%、66.05%,2021年CRU1、CRU2、CRU3处理的早稻稻田TN径流流失量分别降低了55.08%、63.77%、72.12%,晚稻稻田的分别降低了42.18%、66.67%、75.36%,且TN径流流失量随控释氮肥施用量的减少有降低的趋势;铵态氮(NH_(4)^(+)-N)为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施氮处理下NH_(4)^(+)-N流失量为0.50~7.98 kg/hm^(2),占TN径流流失量的28.40%~64.57%;与U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减量处理在维持水稻产量的同时,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了25.69%~37.63%、13.48%~42.24%、9.55%~40.53%,其中以控释氮肥减氮30%处理的效果最佳。综上,控释氮肥减量施用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能有效减少稻田氮素径流流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适宜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控释氮肥 氮素径流流失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综合调控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0,共8页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油菜主要产区,水稻-油菜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施肥是维持和提升轮作系统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对提高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作物抗逆能力弱、氮肥利用率低、品质和经...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油菜主要产区,水稻-油菜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施肥是维持和提升轮作系统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对提高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作物抗逆能力弱、氮肥利用率低、品质和经济效益差,而且导致养分在环境中累积,影响大气、水体质量和人畜健康。本文针对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耕层土壤碳氮含量低,氮肥用量高、损失严重、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周年养分运筹、土壤碳氮协同调控、缓/控释肥料施用对氮损失的阻控、施肥方法的改进、高产高效栽培等技术协同优化建立综合调控模式,以期为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氮肥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水稻-油菜轮作 农业绿色发展 碳氮协同调控 秸秆还田增碳 缓/控释肥料 增产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尿素配施对小麦花后氮代谢和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凤晓岗 马飞 +5 位作者 王浩 卓大龙 杨兵 宋贺 王德好 车钊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2-661,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类型控释尿素运筹对小麦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以释放期60 d控释尿素(SCU)、释放期150 d控释尿素(LCU)和普通尿素(U)为氮肥,设置不施氮肥(N_(0))、常规施用U(基肥∶分蘖肥∶拔节肥=4∶3∶3,CK)、40%U基肥+30%SCU基肥+30%U拔节肥... 为探究不同类型控释尿素运筹对小麦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以释放期60 d控释尿素(SCU)、释放期150 d控释尿素(LCU)和普通尿素(U)为氮肥,设置不施氮肥(N_(0))、常规施用U(基肥∶分蘖肥∶拔节肥=4∶3∶3,CK)、40%U基肥+30%SCU基肥+30%U拔节肥(F_(1))、40%U基肥+40%SCU基肥+20%U拔节肥(F_(2))、40%U+30%SCU+30%LCU均基施(Y_(1))、40%U+40%SCU+20%LCU均基施(Y_(2))共6个处理,除N_(0)外,其他处理总施氮量一致,研究不同类型尿素运筹对土壤无机氮含量、小麦旗叶和籽粒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小麦氮素积累量、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灌浆期F_(2)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0.67%和4.69%;旗叶和籽粒NR、GS、GOT、GPT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增幅3.46%~16.55%;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9.95%~25.03%。F_(2)处理产量较CK显著提高,增幅4.81%。Y_(1)、Y_(2)处理较CK显著减产,产量降幅分别为7.59%和4.79%。从产量构成来看,控释肥施用处理显著降低有效穗数;F_(2)处理通过增加千粒重提高了产量;F_(1)和F_(2)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其中F_(2)处理氮肥利用率较CK提高了10.23个百分点。综合考虑小麦氮代谢水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40%普通尿素和40%释放期60 d控释尿素基施+拔节期追施20%的普通尿素可作为江淮地区稻茬小麦增产增效的最佳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稻茬小麦 氮代谢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及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
20
作者 李子双 李洪杰 +9 位作者 杜梦扬 周晓琳 高玮 王玉霞 董艳芳 陈延华 王薇 张煜 王富建 曹兵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52-157,共6页
为了实现化肥减施增效和冬小麦生产的轻简化,于2020—2022年在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连续2年控释掺混肥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T_(0))、习惯施氮(底肥∶追肥=1∶1,T_(1))、优化施氮(底肥∶追肥=1∶1,T_(2))、一次性底施50%控释... 为了实现化肥减施增效和冬小麦生产的轻简化,于2020—2022年在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连续2年控释掺混肥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T_(0))、习惯施氮(底肥∶追肥=1∶1,T_(1))、优化施氮(底肥∶追肥=1∶1,T_(2))、一次性底施50%控释氮+50%尿素掺混肥料(T_(3))、一次性底施70%控释氮+30%尿素的掺混肥料(T_(4)),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氮素累积量随生育期延长而增加。与习惯施氮(T_(1)处理)相比,控释掺混肥(T_(3)和T_(4)处理)在各个生育期的冬小麦含氮量和吸氮量差异不显著,产量分别增加4.1%、-5.4%(2021年)和5.9%、-1.0%(2022年)。与T_(1)处理相比,T_(3)和T_(4)处理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7.3%~27.1%和-8.6%~30.3%,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6.9%~34.8%和10.9%~17.6%,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24.9%~27.1%和13.6%~18.8%。控释掺混肥(T_(3)和T_(4)处理)较习惯施氮(T_(1)处理)的净收益分别增加4.5%~7.0%(2021年)和0.4%~8.5%(2022年)。冬小麦产量与有效穗数、千粒重、吸氮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综合产量、产值及净收益考虑,一次性底施50%控释氮+50%尿素掺混肥料处理可作为适宜推荐的简约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控释掺混肥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