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宅基地上房屋买卖协议效力之认定
1
作者 王刚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9,共11页
宅基地虽承载着农民住房保障的功能,但其自身又具有资产的经济属性,宅基地问题始终是农村土地议题中一个极为关键且棘手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宅基地上房屋买卖协议的效力在实践和理论上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对1231份裁判文书梳理可见,当前... 宅基地虽承载着农民住房保障的功能,但其自身又具有资产的经济属性,宅基地问题始终是农村土地议题中一个极为关键且棘手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宅基地上房屋买卖协议的效力在实践和理论上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对1231份裁判文书梳理可见,当前协议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形较为普遍,有效认定情形较少。但无效认定法律依据不足,有效认定又面临政策阻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宅基地自身具有的经济属性日益凸显。应在“三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探求公益与私益调和与兼顾的路径。在不违反国家禁止性规定,也未损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正视效率优于分配的现实需求,适度考量开禁身份限制,结合具体案情,综合分析判断宅基地上房屋买卖协议效力并合理确认责任划分与损失认定,探索引入法定租赁权以弥补制度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宅基地使用权 房屋买卖协议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视野下的承包地细碎化治理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圣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1,共12页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关键一环。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模式中,“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在法律上的技术路径是三权分置之下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承包权互换...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关键一环。承包地细碎化治理模式中,“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在法律上的技术路径是三权分置之下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承包权互换,承包地连片”在法律上的技术路径是两权分离之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承包地细碎化治理中发挥着统筹协调、组织服务等功能,按照法定的程序形成集体意志,还可以充当承包农户在土地经营权外部流转时的代理人,以破除集体行动困境。承包地的调整仅限于个别农户之间,并在符合法定条件的前提之下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得以承包地细碎化治理为由扩大承包地调整的适用范围而进行“打乱重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承包地细碎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承包地调整 农地“三权分置” 土地承包经营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征收经历、价值幻觉与离农农户承包权退出意愿 被引量:1
3
作者 邓伟华 米运生 薛钊杰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研究目的:从农地财产功能视角切入,探究农户离农但不愿退地现象之谜,为完善承包权退出政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全国性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运用外生政策冲击与农地禀赋差异构造调节效应模型强化因果结论,并使用工具变量缓解... 研究目的:从农地财产功能视角切入,探究农户离农但不愿退地现象之谜,为完善承包权退出政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全国性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运用外生政策冲击与农地禀赋差异构造调节效应模型强化因果结论,并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研究结果:(1)以征收经历表征的农地财产功能预期显著抑制了离农农户的承包权退出意愿,解释了农户离农不退地的行为逻辑。(2)外生的撤县设区政策和开发区设立强化了农户土地征收预期,从而正向调节抑制作用;同时,抑制作用随着农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而增强,佐证了基础结论。(3)征收经历诱使农户将承包地价值锚定为征收补偿价格,由此形成价值幻觉,进而倾向于将农地作为增值资产持有而非退出承包权。(4)对于进城落户、制度性养老保障完善、非农就业稳定和高物质资本等既有政策的锚定对象,抑制效应反而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农地财产功能已成为离农农户退地的羁绊,应引入市场主体参与承包权退出机制构建,根据农民对土地功能的不同诉求,构造多元化的承包权退出模式,同时加强耕地用途管制,降低农户对土地的价值幻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权退出 土地征收 价值幻觉 农地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违反《草原法》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研究
4
作者 王娜娜 李媛辉 李平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20,共8页
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则的设计承载着发挥有限土地最大效益的目的,同时兼顾保障牧民生活的使命,但实践中该规则的运用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近年的草原承包案例,总结出违反《草原法》强制性规定的合同类型包括主体违法、内容违... 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则的设计承载着发挥有限土地最大效益的目的,同时兼顾保障牧民生活的使命,但实践中该规则的运用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近年的草原承包案例,总结出违反《草原法》强制性规定的合同类型包括主体违法、内容违法、程序违法、标的违法,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违反强制性规定的认定存在认定合同无效比例过高、对同一法律规范理解不一致等问题,应以利益衡量为方法将草原保护的生态利益与合同利益进行全方位衡量,以比例原则为指导确保认定合同无效的妥当性,以信赖利益为目标确保市场的稳定性和交易安全。因此,需要对违反《草原法》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进行重塑。通过缩限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受让方的资格、减少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无效认定、优化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程序规则等途径,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牧民权益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法 承包经营权流转 强制性规定 合同效力 利益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时代开发控制体系的内涵与特征辨析——羁束性与自由裁量的再平衡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吉桓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118,共7页
中国城市已从扩张式发展进入存量提升时代,对开发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上海为例,从土地产权视角出发,重新辨析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下开发控制的内涵——哪些管理环节实际起到了土地用途管制作用,可以被视作开发控制体系的一部分。本... 中国城市已从扩张式发展进入存量提升时代,对开发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上海为例,从土地产权视角出发,重新辨析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下开发控制的内涵——哪些管理环节实际起到了土地用途管制作用,可以被视作开发控制体系的一部分。本文认为,我国现行的开发控制体系是“规划+合同”二者结合的,由公法和私法共同约束。进入存量更新时代以来,我国的开发控制体系呈现新的特征,羁束式管控要素和自由裁量式管控要素进行了再平衡,自由裁量式管控要素所占比重和其重要性逐渐提升。为推进城市高质量更新,本文建议开发控制平衡羁束式管理与自由裁量式管理,兼顾严肃性和灵活性。具体建议包括:减少控规中的刚性条款以提升弹性,同时保证刚性条款的严肃性;允许开发主体尽早介入规划管理过程;重视外部监督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控制 土地产权 控制性详细规划 土地出让合同 自由裁量权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地规模、非农就业稳定性与城郊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以武汉市为例
6
作者 王朝晖 蔡银莺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112,共11页
研究目的:城乡融合发展及“人地分离”背景下,探究征地规模及非农就业稳定性对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在武汉城郊随机抽样调查的902份农户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截面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征地补偿... 研究目的:城乡融合发展及“人地分离”背景下,探究征地规模及非农就业稳定性对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在武汉城郊随机抽样调查的902份农户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截面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征地补偿显化了农村土地承包权的资产属性,53.77%的受访农户明确表示愿意在现有征地补偿价格下自愿退出土地承包权;(2)征地规模对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有抑制性,征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较低,缘于其对承包权退出的高价值预期;(3)当非农就业稳定性越过门槛值,即城郊农村家庭务工劳动力平均就业年限超过约4年时,征地规模对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影响弱化;(4)拥有城镇住房、远距离务工、老一代户主、承包地基本平整及近郊村庄的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更易受到征地规模的影响。研究结论:为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土地承包权的有序退出,建议适当限制土地征收活动,提高非农就业质量,构建差异化的土地承包权市场化退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权 退出意愿 征地规模 非农就业稳定性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农户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7
作者 罗中华 戴子钦 周芳文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1-87,共7页
从农户微观角度进行实证分析,探索长沙市农户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基于254份调查问卷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农户承包地面积、农户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是否得到保障、农... 从农户微观角度进行实证分析,探索长沙市农户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基于254份调查问卷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农户承包地面积、农户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是否得到保障、农村社保机制是否完善4个因素对农户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的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户主性别、户主学历、农户收入主要来源、农户年收入水平、农村土地流转价格、是否设有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是否流转手续规范且不存在纠纷问题、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是否高的影响不显著。结合典型村现场访谈结果可知,农村人口流向与结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会及增收渠道、农业生产管理政策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政策法规宣传、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合同管理、改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模式和完善农村社保机制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农村土地经营权 流转交易 参与意愿 影响因素 LOGISTIC模型 长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体所有制对农村体育的历史审视及学术反思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广虎 王科飞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形成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既是组织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也是治理农村社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还是改善农民生活的一项基本民生制度。因此,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来农村集体所有制...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形成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既是组织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也是治理农村社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还是改善农民生活的一项基本民生制度。因此,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来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形成、改革与完善,必然左右着农村体育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决定着农村体育发展的组织与机制,制约着农村体育发展的规模与形式。该研究采用历史阐释和社会批判的方法,分析集体所有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农村体育发展以何种原因和何种方式产生影响。结果显示: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使广大农民走上了集体化的合作道路,加速了农民对体育的社会主义认知;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公社体制,奠定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制度基础,为推动农村体育开展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方式;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塑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为农村体育提供了内在的需求与动力;新时代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推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形成,为农村体育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和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所有制 农村体育 合作化 两权分离 三权分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经营权入股立法的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6
9
作者 邵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30,共15页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以入股等方式流转,在政策与法律层面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变迁过程。土地经营权入股在立法中得到确认是“三权分置”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有利于在流转中更好地实现土地经营权的价...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以入股等方式流转,在政策与法律层面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变迁过程。土地经营权入股在立法中得到确认是“三权分置”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有利于在流转中更好地实现土地经营权的价值。土地经营权入股现行立法表达不规范、不统一,且与相关法律规定存在冲突,导致立法预期的实现受阻。以立法的基本原理来审视,立法用语不规范只是表面现象,土地经营权的性质不明才是立法困境的根源,对入股所致不利后果的担忧则进一步导致适用难题。实践中大量存在的“以租代转”、“名为入股、实为出租”现象表明,既有立法并不能有效满足土地经营权入股的需求,反而徒增解释与适用的混乱。为了弥合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认知分歧,保持相关立法之间的协调,实现“三权分置”的立法目的,有必要在立法中统一相关表述,明确规定土地经营权的性质,移除土地经营权承载的不必要负担,让土地经营权真正成为“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进而以“作价出资”取代“入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营权 入股 作价出资 农村土地承包法 公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包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中解除权与收回权的冲突及协调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132,共13页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2条规定的解除权与《土地管理法》第37条、第38条规定的收回权关于是否消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效果,存在明显冲突。价值层面,涉及稳定承包关系和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理念冲突。规范层面,其本质是私法规范与公法...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2条规定的解除权与《土地管理法》第37条、第38条规定的收回权关于是否消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效果,存在明显冲突。价值层面,涉及稳定承包关系和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理念冲突。规范层面,其本质是私法规范与公法规范在调整同一法律关系时适用顺位的冲突。解除权优先说、收回权优先说抑或择一说并未解决问题。依现代法律观念,解除权与收回权冲突及其协调应置于公私合一的体系中,确定“私法主导、公法补充”与“公法主导、私法补充”两种适用类型。对于连续两年以上弃耕抛荒的事由,应限缩解释为预期违约而解除合同的情形;对于改变农地用途的事由,则应限缩解释为在改变农地用途且满足特定条件时而无偿收回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解除权 收回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股东出资、保本投资与配套制度 被引量:5
11
作者 丁文 陈林基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8,共11页
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应定性为股东出资行为,以公司法为基础,完善股东出资、法人运行与配... 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应定性为股东出资行为,以公司法为基础,完善股东出资、法人运行与配套措施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股东出资方面,应限定出资标的物范围,完善农村土地价值评估机制。在法人运行方面,为农民股东优先配置可转换的、可累积的及可参与嗣后分配的优先股以基本实现其“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目的;为农民股东配置优先股赎回权、清算优先权与股份回购保险以基本实现“保本退出”目的。在配套措施方面,国家应灵活运用宏观调控措施以改善农业弱质性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破除农民失地失业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营权入股 股东出资 优先股 国家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要素的优化配置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泮天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8,共14页
发轫于“两权分离”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在“三权分置”背景下已迭代为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土地经营权被立法确认为民事权利,有利于破除土地经营权以信托方式流转的法律障碍。但是,既有土地经营权信托要素配置存在失衡的困... 发轫于“两权分离”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在“三权分置”背景下已迭代为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土地经营权被立法确认为民事权利,有利于破除土地经营权以信托方式流转的法律障碍。但是,既有土地经营权信托要素配置存在失衡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信托主体资格错位、土地经营权转移标准不明确及信托目的定位模糊等方面。信托要素的合理配置是促进土地经营权信托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完善土地经营权信托相关制度的重要手段。应遵循是否有利于保障农户的土地权益、是否有利于彰显信托机理的功能优势及是否有利于克服信托实践中“市场失灵”的基本准则,从厘清信托主体资格、构建土地经营权信托登记制度及将信托目的重塑为社会性目的等方面着力,对土地经营权信托要素进行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营权 主体资格 信托登记 信托目的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土地征收中用益物权独立补偿否定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忠 魏夏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31,158,共12页
《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七条并不当然含有对用益物权独立补偿的意思。相反,因用益物权内容具有个别性,价值难以统一量化,故对用益物权独立补偿存在技术障碍。并且,对用益物权作独立补偿还面临体系评价的矛盾,会诱发当事人骗取补偿和双重... 《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七条并不当然含有对用益物权独立补偿的意思。相反,因用益物权内容具有个别性,价值难以统一量化,故对用益物权独立补偿存在技术障碍。并且,对用益物权作独立补偿还面临体系评价的矛盾,会诱发当事人骗取补偿和双重补偿等问题。与土地私有制国家不同,我国集体土地所有制在事实上限制了用益物权的处分与收益权能,故对用益物权作独立补偿可能会导致用益物权合同当事人间的不公,涉嫌侵害其他集体成员利益,甚至背离集体所有制的改革底线。因此,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的目标应在维持用益物权非独立补偿的前提下,通过强化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内部治理等改革来逐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土地征收 用益物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补偿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政策演进与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屈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50-252,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对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的重大判断,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对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的重大判断,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三权分置”制度的探索与实行必将得到深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明确实行“三权分置”的必要性,对乡村振兴和“三权分置”的政策演进和研究综述进行梳理,结合相关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三权分置” 农村承包地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流转中土地经营权的登记效力规则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文全 牛小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6,共11页
再流转中的两种土地经营权在登记能力、登记效力上采区分原则。再流转阶段,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土地经营权承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规则而采登记对抗效力,“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应解释为未登记可以对抗恶意第三人以及能对... 再流转中的两种土地经营权在登记能力、登记效力上采区分原则。再流转阶段,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土地经营权承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规则而采登记对抗效力,“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应解释为未登记可以对抗恶意第三人以及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的必要条件为已登记,登记对抗效力表现为登记公示相较于其他公示方式的优先性与相对公信力,占有使用及向发包人备案作为认定第三人善意的实质调查内容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作用。以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土地经营权再流转须“经依法登记取得权属证书”为管理性规定,同时暗含登记连续性的目的,采登记生效效力的形式正当性在于此类土地经营权再流转的物权变动在实证法上的相对独立性,进而适用不动产物权公示的原则性规定,实质正当性在于通过市场机制高效利用农村“四荒地”土地资源的价值取向。另外,可结合此类土地经营权再流转的特殊规制目的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益物权 土地经营权再流转 登记对抗效力 登记生效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的非粮种植与二元土地流转市场——一项土地流转中农业经营模式的双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文明 刘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9,共13页
造成土地流转市场分化现象的因素不仅包括土地禀赋、流转主体和外在环境,农业经营模式本身也会产生影响。根据不同作物的种植特性,以作物-土地关联机制为切入点,对山东某地区的非粮种植及其参照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非粮种植和粮食... 造成土地流转市场分化现象的因素不仅包括土地禀赋、流转主体和外在环境,农业经营模式本身也会产生影响。根据不同作物的种植特性,以作物-土地关联机制为切入点,对山东某地区的非粮种植及其参照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非粮种植和粮食种植之间不同的作物-土地关联机制影响经营流动性,非粮作物需要流动经营,粮食作物采取固定经营。不同的作物类型和经营模式对土地流转市场产生影响,导致流转对象、合约形式和流转价格发生分化,呈现出二元土地流转市场形态。特别是非粮作物与粮食作物在土壤损害、种植风险、关系强度和交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非粮种植的土地流转价格远高于粮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营模式 二元流转市场 作物-土地关联 非粮化 灵活合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约化赋权:我国土地使用权建构的制度逻辑
17
作者 李凤章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7,共10页
土地权利研究应当关注“赋权”问题。现代产权制度的本质,并不在于国家是否保留土地所有权,而在于国家是否采取了契约化赋权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土地产权的契约观,从而建构一种“开放包容”的土地利用秩序。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以... 土地权利研究应当关注“赋权”问题。现代产权制度的本质,并不在于国家是否保留土地所有权,而在于国家是否采取了契约化赋权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土地产权的契约观,从而建构一种“开放包容”的土地利用秩序。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以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形式重建土地财产权,恰是采取了契约化赋权方式,并根据社保纳入情况,不断扩展契约化赋权的范围。这一做法有利于维护产权稳定,有利于树立契约型税理观,有利于强化民法对国家治理的作用,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契约化赋权 土地使用权 出让合同 契约型税理观 现代产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营方式演化看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前沿问题
18
作者 耿明斋 耿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3,共9页
在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确立农户主体地位及土地流转和规模化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正在蓬勃发展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农业组织形式的特点和现代农业演化趋势,针对租佃高成本、超大规模垄断性经营和政府补贴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 在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确立农户主体地位及土地流转和规模化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正在蓬勃发展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农业组织形式的特点和现代农业演化趋势,针对租佃高成本、超大规模垄断性经营和政府补贴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业现代化 家庭规模经营 承包权长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国建设两阶段农业劳动生产率目标预测与提升路径
19
作者 刘长全 杨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1,共8页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农业强国的关键任务。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来源于农业劳动力劳均经营土地面积的增加、土地产出率的提高与单位农产品价值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其中土地单产...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农业强国的关键任务。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来源于农业劳动力劳均经营土地面积的增加、土地产出率的提高与单位农产品价值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其中土地单产上升的贡献率持续下降,而劳均经营土地面积增加的贡献率不断上升。2010—2020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中19.9%来自土地单产上升,67.8%来自劳均经营土地面积增加。综合考虑按总增长率、按构成项的增长率和按与农业发达国家的相对水平进行预测,中国农业劳均增加值在2035年将超过19000美元(2015年不变价格),在2050年将超过50000美元,达到农业发达国家水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将主要来自劳均经营土地面积的增加,在此过程中,要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促进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并保障经营权稳定,促进以增值增效为导向的农业结构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地经营权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产权再造:路径与形态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险生 杨彦慧 +1 位作者 李宁 郭忠兴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围绕为何农地产权经“两权分离”后还需再造的议题,该研究从比较基于市场交易和无偿分配的两种“两权分离”形式入手,剖析了农地“三权分置”的本质、困境及优化路径,探讨了农地产权可能的终极形态。研究表明:①“两权分离”的形式决定... 围绕为何农地产权经“两权分离”后还需再造的议题,该研究从比较基于市场交易和无偿分配的两种“两权分离”形式入手,剖析了农地“三权分置”的本质、困境及优化路径,探讨了农地产权可能的终极形态。研究表明:①“两权分离”的形式决定了农地产权的变迁路径。通过对比城市土地产权和农地产权在“两权分离”形式上的差异,可以发现,基于市场机制的“两权分离”无须进一步的产权细分,而基于无偿分配的“两权分离”却需产权再造。因此,农地“两权分离”的症结不在于权利分离的架构,而在于权利分离的形式。②虽然“三权分置”能降低产权不稳定的危害,并使产权交易不再封闭,但是建立在土地流转基础上的“三权分置”面临流转合约不稳定和产权主体多重的治理难题,导致流转型土地经营权难以发展成物权性质的产权,并造成承包权与经营权间的分置不彻底。③短期或局部来看,农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需要适应流转合约不稳定的阶段特征,应赋予流转型土地经营权有限权能。长期而言,可通过改变经营权流转的组织形式,或变换“三权分置”的产权交易形式,实现承包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置,促进土地经营权物权化。④如同基于无偿分配的“两权分离”只是农地产权的早期形态,“三权分置”也可能是农地产权在特定阶段的形式,农地产权最终可能演变为基于市场机制的“两权分离”。一种可能是通过土地承包权的市场化改革迂回到基于无偿分配的“两权分离”,另一种可能是基于市场机制直接从集体产权中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两权分离 土地经营权 土地承包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