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8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指康复外骨骼的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研究
1
作者 宋栓军 曹佳豪 郭晓虎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4,39,共5页
针对手指脆弱易受伤的特点,设计一种用于手指康复的外骨骼装置,并提出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策略,以实现人机交互力变化时的快速调节功能。首先,根据外骨骼装置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其次,通过引入一组非线性伸缩因子改进传统模糊PID,根据... 针对手指脆弱易受伤的特点,设计一种用于手指康复的外骨骼装置,并提出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策略,以实现人机交互力变化时的快速调节功能。首先,根据外骨骼装置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其次,通过引入一组非线性伸缩因子改进传统模糊PID,根据输入输出关系实现论域范围的自整定;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在3种控制器中,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的响应速度更快,调节能力更强,稳态误差更低。当系统受到未知的非线性外在干扰时,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可以有效抑制大部分干扰,控制精度在0.3%以内,适用于手指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康复 外骨骼机械手 动力学建 伸缩因子 论域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不确定覆盖域二型模糊系统的闭环配煤研究
2
作者 姜彦辰 解继刚 +4 位作者 李前胜 王建 李杨 戴润泽 王永富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6-652,共7页
开环配煤没有考虑锅炉的燃烧状况和预测负荷的不确定性,配煤精度低。为了提高配煤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当前批次的配煤掺烧情况滚动指导下一批次配煤的闭环配煤方法。首先,基于单煤的煤质参数,建立开环的配煤优化模型。然后,采用变... 开环配煤没有考虑锅炉的燃烧状况和预测负荷的不确定性,配煤精度低。为了提高配煤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当前批次的配煤掺烧情况滚动指导下一批次配煤的闭环配煤方法。首先,基于单煤的煤质参数,建立开环的配煤优化模型。然后,采用变不确定覆盖域的二型模糊系统对配煤优化模型的约束边界补偿进行建模。相比于固定的不确定覆盖域,变不确定覆盖域提高了二型模糊系统的建模速度。最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闭环配煤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配煤 不确定覆盖域 二型糊系统 配煤优化 补偿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升阻比高速滑翔变体飞行器高效建模方法
3
作者 孙佳鑫 靳梓康 +2 位作者 崔景芝 闫文辉 俞宗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9,共13页
为实现高速变体飞行器的宽升阻比飞行性能,提出并发展了一种宽升阻比高速滑翔变体飞行器新型气动布局及其高效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UG二次开发平台、采用二维B样条构建了高速滑翔变体飞行器的参数化体系,仅需27个参数完成整机气动构型... 为实现高速变体飞行器的宽升阻比飞行性能,提出并发展了一种宽升阻比高速滑翔变体飞行器新型气动布局及其高效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UG二次开发平台、采用二维B样条构建了高速滑翔变体飞行器的参数化体系,仅需27个参数完成整机气动构型设计。针对宽速域(Ma=2.5~8.5)、宽空域(H=6~25 km)、宽飞行迎角范围(AOA=0~10°)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新型变体飞行器能兼顾高速巡航(翼展开状态Ma=4.0~8.5升阻比均高于4.7)、低阻滑翔(翼收起状态5°迎角内阻力系数低于0.02,相比翼展开时降低20%~30%)及升阻比大幅调节的机动能力(升阻比能在0.3~4.7大幅变动),其性能可调节裕度大;乘波效应随机体上下表面间的溢流程度对应变化,即溢流越高、乘波效应越弱。因此,可通过调节变后掠翼开度来调整乘波效应在机体流向的强弱,从而达到适应各类飞行任务需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飞行器 气动布局 类乘波体 参数化建 乘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et和CNN深度学习求取地质属性建模变差函数参数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国庆 莫海帅 吴宝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2-701,共10页
在油气藏地质属性建模中,变差函数的求取尤为关键,一般是通过拟合实验变差函数求取变程、方位角、基台值等参数的方式获得,但当研究区内样本点数量过少时,实验变差函数拟合效果较差,从而影响属性建模质量。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最大... 在油气藏地质属性建模中,变差函数的求取尤为关键,一般是通过拟合实验变差函数求取变程、方位角、基台值等参数的方式获得,但当研究区内样本点数量过少时,实验变差函数拟合效果较差,从而影响属性建模质量。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数据,文中提出一种基于U-Net和CNN网络求取变差函数参数的新方法:以孔隙度属性建模为例,首先选用球状模型并利用序贯高斯模拟(SGS)算法模拟生成多组孔隙度模型,以所得孔隙度平面模型抽取的数据点为基准构成样本集;然后采用U-Net进行孔隙度模型重构,保证孔隙度分布的空间相关性;最后利用CNN对样本集进行深度学习,从而建立求取变差函数的模型。实际应用表明,利用所提方法取得的主变程方位角与通过实验变差函数拟合求取的方位角仅相差1.52°,与沉积微相展布方向一致,得到的主次变程与实验变差函数非常契合,证明求取的变差函数结果可靠。同时,该方法简化了地质建模工作流程,减少了求取实验变差函数主观性,降低了研究区内样本点数量的局限性,为变差函数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建 深度学习 型重构 SGS算法 差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风功率异常数据贝叶斯变点-Thompson tau清洗方法
5
作者 王智明 陈小国 +1 位作者 王领军 鲁文彬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696,共10页
根据风功率异常数据分布特点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一种改进贝叶斯变点-Thompson tau异常数据清洗方法。首先,对小于切入风速的非零功率值进行剔除;接着基于改进贝叶斯变点-Thompson tau法剔除功率曲线底部堆积和周围离散型异常值,得到清洗... 根据风功率异常数据分布特点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一种改进贝叶斯变点-Thompson tau异常数据清洗方法。首先,对小于切入风速的非零功率值进行剔除;接着基于改进贝叶斯变点-Thompson tau法剔除功率曲线底部堆积和周围离散型异常值,得到清洗后的正常数据;最后,应用该文所提方法,对某风场6台机组的实际功率风速数据进行清洗,用清洗时间、数据删除率、均方根误差及决定系数等评价指标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与四分位-k-均值聚类算法、最优组内方差算法、贝叶斯变点-四分位法及Thompson tau-四分位法比较,该文方法能有效识别和剔除各类功率风速异常值,所建功率曲线精度高,且清洗时间短,清洗效果好,通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 风电机组 数据处理 功率曲线建 改进贝叶斯点-Thompson ta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及改进PSO的变模温注塑成型翘曲变形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川 吕永锋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2,共7页
为提升变模温注塑成型的产品质量,提高优化效率,将翘曲变形作为优化目标,模具温度、保压压力、熔体温度、保压时间、冷却时间等工艺参数作为变量因素,采用Moldflow模拟变量因素对优化目标的影响,通过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选出试验样本... 为提升变模温注塑成型的产品质量,提高优化效率,将翘曲变形作为优化目标,模具温度、保压压力、熔体温度、保压时间、冷却时间等工艺参数作为变量因素,采用Moldflow模拟变量因素对优化目标的影响,通过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选出试验样本,建立Kriging代理模型,并且,检测代理模型拟合精度。采用改进PSO算法,得到最优翘曲模型预测值及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对比改进后的PSO与标准PSO,平均迭代次数、迭代时间约降低了45%,最优适应度、平均适应度、最差适应度、局部最优解及未实现收敛等参数均得到提升。通过实验验证可知,与优化前翘曲值(1.293 mm)相比,优化后翘曲值(0.7512 mm)降低了41.9%,误差为4.84%。结果表明,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及改进PSO能有效地优化变模温成型工艺,降低了翘曲变形量,对于生产应用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注塑成型 改进PSO Kriging代理 翘曲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参数频变特性的电力电缆改进贝杰龙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惠泽 曹书豪 +1 位作者 冯谟可 许建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22-3731,I0033,共11页
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设备、可再生能源机组和交直流电网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宽频谐振问题,而电力电缆作为新能源并网的关键环节,其不可忽略的分布电容会增加系统发生宽频谐振的风险。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多使用时域仿真法、阻抗分析... 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设备、可再生能源机组和交直流电网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宽频谐振问题,而电力电缆作为新能源并网的关键环节,其不可忽略的分布电容会增加系统发生宽频谐振的风险。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多使用时域仿真法、阻抗分析法等方法,但对电力电缆的建模多未考虑其分布参数特性及参数频变特性,由此会导致稳定性评估结果不准确及时域仿真效率降低、虚值振荡等问题。传统贝杰龙模型具有分布参数特性,但由于其未考虑参数频变特性,会造成高次谐波放大等问题。为确定适用于谐波频段内的电力电缆建模方法,该文根据电缆结构总结出简化的电力电缆谐波频段电气参数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贝杰龙模型优势,根据相关谐波频率修正电缆电气参数来改进传统贝杰龙模型;最后对比电力电缆电气参数简化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与PSCAD/EMTDC中计算得出的结果,同时对提出的改进模型进行时域仿真测试,验证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建 贝杰龙 特性 电缆参数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变体机翼跨声速颤振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万芸怡 黄锐 刘豪杰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3-534,共12页
激波运动和流动分离等诱发的跨声速气动非线性效应,可能会引发变体飞行器的颤振特性随构型显著变化,导致变体机构的轻量化设计面临严峻挑战.本文针对后缘变弯度机翼,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跨声速气动弹性建模方法,高效且准确地预测了后... 激波运动和流动分离等诱发的跨声速气动非线性效应,可能会引发变体飞行器的颤振特性随构型显著变化,导致变体机构的轻量化设计面临严峻挑战.本文针对后缘变弯度机翼,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跨声速气动弹性建模方法,高效且准确地预测了后缘变弯度角度参变过程机翼的颤振边界.首先,发展了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变弯度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对后缘变弯度机翼的跨声速非定常流动进行高精度模拟,获得给定激励信号下机翼表面的压力快照数据及气动力响应快照数据.然后,利用获得的训练数据,结合本征正交分解和带控制的动态模式分解方法,建立了能够可靠描述机翼运动和气动载荷分布之间关系的低阶状态空间模型.最后,利用所构建的低阶模型,进行了后缘变弯度机翼的跨声速气动力响应和颤振特性预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据驱动模型能够可靠预测跨声速条件下,后缘变弯度角度参变过程中机翼的非定常气动力、表面压力分布及颤振边界,变弯度角度的增加会使跨声速颤振凹坑提前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弹性力学 颤振 体机翼 型降阶 数据驱动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山矿床蚀变矿物光谱EVS三维可视化建模及指示意义
9
作者 姚亦菲 王金林 +2 位作者 陈华勇 张世涛 初高彬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9-733,I0001-I0009,共24页
随着浅表金属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深部隐伏矿体找矿勘查成为未来趋势,相应找矿勘查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近年来,短波红外(SWIR)光谱技术在全球典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的深部找矿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主... 随着浅表金属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深部隐伏矿体找矿勘查成为未来趋势,相应找矿勘查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近年来,短波红外(SWIR)光谱技术在全球典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的深部找矿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主要是基于二维剖面的工作。EVS(earth volumetric studio)建模系统是应用于地球科学领域的3D建模软件,此软件基于数据驱动,具有数据可视化及模型动态更新的特点,可以满足地质建模的需求。本文利用EVS软件,对鄂东南矿集区铜绿山矽卡岩型Cu-Fe-Au矿床ⅩⅢ和ⅩⅣ号隐伏矿体不同蚀变矿物的空间分布、绿泥石和高岭石族矿物SWIR光谱特征参数的空间变化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建模,探讨不同蚀变矿物和SWIR光谱参数与隐伏矿体之间的三维空间耦合关系;通过MATLAB原创程序计算含绿泥石SWIR光谱参数的样品点与深部矿化中心的三维最短距离,评价了SWIR光谱参数对深部热液矿化中心的精准指示潜力。结果表明,EVS软件三维建模在未来隐伏矿体勘查和预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S三维建 短波红外光谱 矿物 铜绿山Cu-Fe-Au矿床 鄂东南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模型自适应算法的磁流变液水分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晓萍 李良伟 +5 位作者 张建飞 李自胜 陈立 周涛 苏星 蔡丽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96-1510,共15页
磁流变抛光是一种去除效率稳定、无亚表面损伤的超精密加工工艺,然而,在抛光过程中,磁流变液的水分损失会改变抛光工具的特性,从而影响去除函数的稳定性。现有的水分控制策略受到磁流变液循环系统大时延、时变扰动的影响,导致水分含量... 磁流变抛光是一种去除效率稳定、无亚表面损伤的超精密加工工艺,然而,在抛光过程中,磁流变液的水分损失会改变抛光工具的特性,从而影响去除函数的稳定性。现有的水分控制策略受到磁流变液循环系统大时延、时变扰动的影响,导致水分含量存在周期性波动,使去除函数发生周期时变,进而影响加工质量与精度。本研究建立了磁流变液循环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开展了系统特性分析,并据此设计了基于全格式动态线性化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该算法能够实现非线性系统的参数自适应控制,有效抑制因时变扰动和时延引起的水分波动,为抛光过程中水分含量的稳定控制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适用性强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显示,采用FFDL-MFAC控制算法时,磁流变液水分波动的峰谷值(Peak-valley Value,PV)仅为0.06%,相较于使用PID减少了40%,误差绝对值的积分(Integral value of Absolute Er‐ror,IAE)减少了58.1%。有效提升了抛光过程中磁流变液水分含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抛光 水分含量控制 系统建 参数辨识 型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变分网络的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结冰程度量化方法
11
作者 王倩月 司刚全 +3 位作者 尹军华 童文瀚 李博 王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9-210,共12页
针对现有变分网络在风力发电机组监测数据特征提取和故障敏感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面向风机正常状态建模的条件变分递归窗口网络(CVRWN),并据此构建叶片结冰程度量化方法。首先,采用引入自注意力机制的多组条件变分自编码器(CVAE)对... 针对现有变分网络在风力发电机组监测数据特征提取和故障敏感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面向风机正常状态建模的条件变分递归窗口网络(CVRWN),并据此构建叶片结冰程度量化方法。首先,采用引入自注意力机制的多组条件变分自编码器(CVAE)对窗口化的风机监测数据进行学习,以实现各时间窗口的潜在分布特征提取与风功率数据重构;其次,通过门控循环单元(GRU)实现跨窗口特征传递,并引入预测子模块以增强长期趋势建模能力,从而构建完整的CVRWN网络结构;随后,利用风机正常运行数据对所构建网络进行训练,通过联合优化重构损失与预测损失得到具备稳定建模能力的CVRWN模型;最终,将CVRWN模型最后一个窗口的风功率重构损失定义为风机叶片结冰指数r,实现叶片结冰程度的精准量化。实际运行数据验证表明,采用CVRWN模型进行风功率重构时,其精度较基础CVAE模型提升约10%,验证了所提模型结构改进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在叶片结冰过程中,相较于基线模型,所提模型的结冰指数r能够精准动态表征叶片结冰演化过程,为极端环境下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维提供量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叶片结冰 分网络 正常状态建 量化方法 重构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微阵列凹坑电解加工工艺研究
12
作者 肖成军 邝帅威 +3 位作者 李俊飞 王泽能 陈蔚丽 张永俊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0,共7页
针对电解加工腔镜吻合器上变截面阵列凹坑结构出现的一致性与加工稳定性问题,设计了纵向单口进液、纵向双口等压与不等压进液以及横向双口等压与不等压进液5种不同的供液方式,利用Fluent仿真软件对这5种供液方式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分... 针对电解加工腔镜吻合器上变截面阵列凹坑结构出现的一致性与加工稳定性问题,设计了纵向单口进液、纵向双口等压与不等压进液以及横向双口等压与不等压进液5种不同的供液方式,利用Fluent仿真软件对这5种供液方式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分析不同的供液方式对电解加工阵列变截面凹坑结构的影响,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横向双口等压进液方式可以显著地提高电解加工阵列变截面凹坑结构的轮廓精度、加工过程稳定性以及凹坑结构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加工 截面阵列凹坑 供液方式 与仿真分析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式变模温吹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可行性评估
13
作者 肖成龙 王肖月 文胜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0-95,共6页
常规吹塑工艺成型的工业塑件通常存在粗糙、凹坑和橘皮纹等外观缺陷,需经后续打磨、喷漆和抛光处理,才能满足其作为外饰件的使用要求。为此,本文将变模温成型技术与常规吹塑工艺相结合,开发了电热式变模温吹塑成型技术,旨在直接生产出... 常规吹塑工艺成型的工业塑件通常存在粗糙、凹坑和橘皮纹等外观缺陷,需经后续打磨、喷漆和抛光处理,才能满足其作为外饰件的使用要求。为此,本文将变模温成型技术与常规吹塑工艺相结合,开发了电热式变模温吹塑成型技术,旨在直接生产出能满足最终装配使用要求的高光免喷涂的吹塑制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系统阐述了变模温吹塑工艺的流程设计和成型系统的构建,并以汽车扰流板为例,对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采用本文所开发的电热式变模温吹塑工艺,可在与常规吹塑工艺成型周期基本相当的情况下,能直接成型出具有高表面质量的汽车扰流板,其表面粗糙度仅为0.15μm、光泽度高达92 GU,达到镜面高光效果,彻底消除了常规吹塑工艺成型高光塑件时所必需的后处理工序,从而证明了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是可行且有效的,适合在工业规模化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塑 温成型技术 汽车扰流板 表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区域软模调控对Al1060板材胀形过程变形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王朋义 王育聪 +2 位作者 万戈辉 左鹏 金一淳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0,共6页
针对传统软模成形中软模性能整体调控与零件不同变形区域差异化需求的矛盾,采用磁流变液作为成形软模材料,在分区域软模调控下对Al1060板材开展了软模胀形试验与模拟研究,重点关注了中心主导磁场和边缘主导磁场对板材变形行为的影响。... 针对传统软模成形中软模性能整体调控与零件不同变形区域差异化需求的矛盾,采用磁流变液作为成形软模材料,在分区域软模调控下对Al1060板材开展了软模胀形试验与模拟研究,重点关注了中心主导磁场和边缘主导磁场对板材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分区域软模调控的方法可显著改变板材胀形过程中的变形行为。中心主导磁场下试件椭圆度为0.85,破裂位置位于磁场突变处,应变最大值出现在半径约10 mm位置;边缘主导磁场下试件椭圆度为0.47,破裂位置则位于凹模圆角附近,整体应变分布更为均匀。不同区域的磁流变液力学特性的差异影响了板材的变形和受力状态,最终导致胀形件构型和破裂位置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 分区域调控 磁流 胀形 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模因算法求解软集群容量约束弧路径问题
15
作者 寇亚文 周扬名 王喆 《应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4-287,共14页
软集群容量约束弧路径问题是经典的容量约束弧路径问题的一种扩展。由于其NP-hard特性,求解它在计算上具有挑战性。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有效的混合模因算法(hybrid memetic algorithm,HMA)。该算法集成了3个独特的算法组件:基于组... 软集群容量约束弧路径问题是经典的容量约束弧路径问题的一种扩展。由于其NP-hard特性,求解它在计算上具有挑战性。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有效的混合模因算法(hybrid memetic algorithm,HMA)。该算法集成了3个独特的算法组件:基于组匹配的交叉操作来产生有希望的子代解、双层变邻域搜索执行局部优化以及考虑解的质量和距离的种群更新以维持一个高质量的种群。实验结果表明,HMA在求解质量和计算时间上均优于现有精确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路径问题 组合优化 进化计算 因算法 邻域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设计及其变刚度减振特性研究
16
作者 张宇 冷鼎鑫 +2 位作者 金俊龙 孙松磊 秦彤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6-973,1012,共9页
近年来,磁流变弹性体(MRE)隔振器在减振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探究该隔振器的系统性能,开展了智能叠层MRE隔振器设计,以及MRE隔振器的变刚度减振特性(振动控制)研究。首先,制备了MRE材料,并将制备好的MRE材料置于流变仪中,进行... 近年来,磁流变弹性体(MRE)隔振器在减振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探究该隔振器的系统性能,开展了智能叠层MRE隔振器设计,以及MRE隔振器的变刚度减振特性(振动控制)研究。首先,制备了MRE材料,并将制备好的MRE材料置于流变仪中,进行了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磁致弹性模量测试;然后,开发了智能叠层MRE隔振器,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叠层MRE隔振器进行了磁场数值模拟,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测试及非线性力学建模;最后,搭建了基于叠层MRE隔振器的变刚度半主动隔振系统,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控制器,并分别仿真分析了近场地震波和远场地震波激励下,基于叠层MRE隔振器对被控系统的减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从零场升至饱和磁感应强度,MRE的最大磁流变效应可增至220%;当线圈电流从0 A变化为3 A时,设计的叠层MRE隔振器的等效刚度从11.84 kN/m增加至37.15 kN/m,增量达214%;采用设计模糊控制器,叠层MRE隔振器能够显著衰减被控结构在外界随机激励下的动态响应,被控结构位移减振效果超过80.6%。由此可见,叠层MRE隔振器可有效应用于变刚度半主动振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隔振器 磁流弹性体 刚度 振动控制 动力学建 磁致力学特性 半主动隔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工况下的变胞并联机械臂自抗扰控制研究
17
作者 李宪芝 刘春山 +1 位作者 周盼龙 杨锡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7-284,共8页
在复杂多变的工况环境中,变胞并联机械臂由于其独特的关节与连杆间的紧密耦合关系,容易受到诸如摩擦力、负载变化等外部扰动的显著影响,进而引发机械臂运动控制精度的降低和稳定性的削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针对复杂工况下的变胞... 在复杂多变的工况环境中,变胞并联机械臂由于其独特的关节与连杆间的紧密耦合关系,容易受到诸如摩擦力、负载变化等外部扰动的显著影响,进而引发机械臂运动控制精度的降低和稳定性的削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针对复杂工况下的变胞并联机械臂自抗扰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深入剖析了机械臂在复杂工况下的动态特性,并综合考虑了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因外部因素(如摩擦力和负载变化)而产生的动能与弹性势能变化,进而对这些干扰因素进行了具体量化,并据此精确计算出机械臂所需的运动驱动力矩。在此基础上,利用这一关键参数构建了自抗扰控制器,将机械臂受到的扰动因素作为控制的主要目标。在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引入了扩张状态观测器,以实现对机械臂运动过程中内外部扰动的实时观测与精确估计,并根据控制律计算出相应的控制量。此外,还结合了模糊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误差补偿机制,以进一步削弱扰动对机械臂运动的影响,从而实现对变胞并联机械臂的有效自抗扰控制,并显著提升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变胞并联机械臂的自抗扰控制,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控制效果,并展现出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并联机械臂 分析 运动方程 自抗扰控制器 扰动观测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空台喷雾供水系统建模与水压控制研究
18
作者 彭炬 唐炜 +4 位作者 侯龙飞 杨东 王文 王睿 谷云凤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6,共9页
喷雾系统作为某高空台关键设施之一,用于模拟发动机结冰云雾环境,其喷嘴前端水压控制精度和快速稳定性对提高云雾品质和结冰试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空台喷雾供水系统组成复杂、控制回路多、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开展仿真建模和水压... 喷雾系统作为某高空台关键设施之一,用于模拟发动机结冰云雾环境,其喷嘴前端水压控制精度和快速稳定性对提高云雾品质和结冰试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空台喷雾供水系统组成复杂、控制回路多、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开展仿真建模和水压控制算法研究。在喷嘴元件建模方面,结合仿真阀门元件特性和试验数据,得到压力、流量和阀门开度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作为控制函数作用于节流阀上,以“受控节流阀”的方式模拟系统喷嘴的流量特性,其模拟精度可达99.96%以上。通过分析供水压力控制流程,设计前馈解耦补偿器,解决了不同喷雾耙之间的耦合问题,并通过变参数PID减弱了控制超调。最后,在AMESim/Simulink环境中对系统水压控制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喷雾耙之间的耦合性显著减弱,超调明显降低,说明该控制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台喷雾供水系统 AMESim建 压力控制 解耦参数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E-ANCF方法的卷曲展开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19
作者 黄斐 袁婷婷 刘锦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针对含复杂的多区域接触的卷曲展开机构,该研究将其简化为带刚性转盘的变长度柔性构件,建立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实现高效仿真。首先,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的绝对节点坐标法对变长度梁进行建模;然后,将复杂接触问题简化为移动边... 针对含复杂的多区域接触的卷曲展开机构,该研究将其简化为带刚性转盘的变长度柔性构件,建立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实现高效仿真。首先,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的绝对节点坐标法对变长度梁进行建模;然后,将复杂接触问题简化为移动边界的约束关系,给出一种增删节点处理方法,有效解决了单元长度变化引起的奇异和精度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刚-柔耦合多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用隐式算法实现了动力学方程的数值求解。通过滑绳和动滑轮算例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建立了卷曲机构充气展开系统的简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移动网格实时跟踪卷曲机构的位置,精准捕捉移动边界点,从而高效确定接触行为。分析了气压力与黏附力对展开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控制黏附力分布,实现了卷曲机构的匀速展开,对工程实际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度梁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的绝对节点坐标法 卷曲展开机构 动力学建 移动边界约束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ntourlet模极大值的图像边缘检测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悦庭 孟晓锋 +1 位作者 尹忠科 王建英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45,共5页
现存的基于空间域或小波变换域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只能有效检测出图像有限方向的边缘。本文提出在contourlet变换子带上搜索模极大值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通过适当地调节变换各尺度上的分解级数得到具有抛物线型尺度的基,另使其满足方向... 现存的基于空间域或小波变换域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只能有效检测出图像有限方向的边缘。本文提出在contourlet变换子带上搜索模极大值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通过适当地调节变换各尺度上的分解级数得到具有抛物线型尺度的基,另使其满足方向消失矩条件,则contourlet变换获得对图像中分片光滑边缘的最佳逼近。对原图像进行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然后对各子带进行阈值处理。由于contourlet变换子带不同于小波子带的全新特点,根据各方向子带代表的方向及其梯度方向,子带上各样本点与其梯度方向上相邻点比较模值即得变换系数模极大值。该算法不需经过复杂的连接模极大值点操作,亦可得到较高的边缘检测性能,较大地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实验显示本文算法所提取的边缘更加逼近图像真实边缘,且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边缘检测 小波 contourlet 极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