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铝矿物组分对垃圾焚烧飞灰熔融特性与重金属固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嘉炜 黄亚继 +7 位作者 王圣 朱志成 肖怡萱 宋惠康 刘俊 祁帅杰 张煜尧 赵佳琪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6-1725,共10页
熔融法是无害化处置垃圾焚烧(MSWI)飞灰的有效方法。本文开展了硅铝添加剂与飞灰的共熔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硅铝矿物组分对飞灰熔融特性及重金属固化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硅铝组分和热处理温度对飞灰熔融和重金属的氯化挥发影响较大,其... 熔融法是无害化处置垃圾焚烧(MSWI)飞灰的有效方法。本文开展了硅铝添加剂与飞灰的共熔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硅铝矿物组分对飞灰熔融特性及重金属固化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硅铝组分和热处理温度对飞灰熔融和重金属的氯化挥发影响较大,其中,SiO_(2)的加入可有效降低飞灰的熔融温度,且添加量为20%时,产物中开始大量出现无定形玻璃体,适量Al_(2)O_(3)的加入有助于重金属的固化,但对飞灰的熔融无明显促进作用;高温和硅铝组分的加入有利于促进重金属的直接或间接氯化反应,使其以氯化物形式挥发,同时生成碱金属硅铝酸盐;此外,蒙脱土在促进飞灰熔融以及固化重金属等方面均优于高岭土,且热处理产物的多次浸出毒性均满足国标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硅铝矿物组分 熔融 重金属 氯化反应 连续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直接湿法矿化固碳性能
2
作者 赵明明 郎子轩 +3 位作者 刘艳芳 侯吉礼 王志强 崔龙鹏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4,共10页
为实现生活垃圾焚烧飞灰(MSWIFA)资源化利用,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曲线法研究MSWIFA直接湿法矿化固碳性能,获得最大CO_(2)封存率,并采用BCR形态分析及毒性浸出试验评价其矿化前后重金属环境风险。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压力、时间及... 为实现生活垃圾焚烧飞灰(MSWIFA)资源化利用,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曲线法研究MSWIFA直接湿法矿化固碳性能,获得最大CO_(2)封存率,并采用BCR形态分析及毒性浸出试验评价其矿化前后重金属环境风险。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压力、时间及液固比的增大,MSWIFA的CO_(2)封存率先增大后减小,在105℃、2.0 MPa、1.5 h和液固比为20 mL g时最大CO_(2)封存率分别为16.71%,15.80%,15.36%,14.96%;基于响应面曲线法得出的优化反应条件为0.5 MPa、99.19℃、1 h及液固比25 mL g,最大CO_(2)封存率为12.91%;矿化反应后,MSWIFA中As和Pb的可氧化态转化为残渣态,Ba转化为可还原态,Cd转化为残渣态和可还原态,Zn的残渣态和可氧化态转化为可还原态和酸可溶态,反应后均无重金属毒性浸出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矿化反应 CO_(2)封存 响应面曲线法 浸出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促进磷酸盐表面甲醇氧化偶联反应 被引量:15
3
作者 钟顺和 高峰 +1 位作者 叶文强 肖秀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用沉淀法制备了 L i3PO4 、Fe PO4 和 5% L i3PO4 ·Fe PO4 3种固体表面材料 ,并用 XRD、IR、TPD和激光促进材料表面反应 ( L SSR)等技术研究了在这些化合物固体表面上甲醇氧化偶联生成乙二醇的反应规律 .结果表明 :甲醇在催化剂表... 用沉淀法制备了 L i3PO4 、Fe PO4 和 5% L i3PO4 ·Fe PO4 3种固体表面材料 ,并用 XRD、IR、TPD和激光促进材料表面反应 ( L SSR)等技术研究了在这些化合物固体表面上甲醇氧化偶联生成乙二醇的反应规律 .结果表明 :甲醇在催化剂表面的 P O 键上产生 C— H端的分子态吸附 ,在表面的 L ewis酸位上产生解离态吸附 .L i3PO4 和 Fe PO4 的相互作用可影响甲醇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态 .激光表面反应的机理为 :用频率为 10 77cm-1的激光光子激发固体表面的 P O 键 ,可使表面晶格氧活化 ,活化的氧与吸附态的甲醇分子作用使其脱氢 ,形成表面 CH2 OH基 ,进而在固体表面的 L ewis酸位上 CH2 OH基相互偶联生成乙二醇 .反应温度的提高有助于补充激光能量的不足 ,同时促进产物的脱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促进表面反应 磷酸盐 氧化偶联 甲醇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CO_3/γ-Al_2O_3催化连续双酯交换反应体系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进 程栖桐 +2 位作者 常飞琴 曹辉 汤颖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19,共4页
以γ-Al_2O_3为载体、K_2CO_3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K_2CO_3/γ-Al_2O_3负载型固体碱,并以此为催化剂催化菜籽油-甲醇-碳酸二甲酯连续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并优化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及反应参数,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6... 以γ-Al_2O_3为载体、K_2CO_3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K_2CO_3/γ-Al_2O_3负载型固体碱,并以此为催化剂催化菜籽油-甲醇-碳酸二甲酯连续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并优化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及反应参数,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65℃、油/酯/醇摩尔比1∶1∶8、K_2CO_3负载量60%、催化剂用量30%条件下反应30 min,粗生物柴油产率可达99.0%以上,与其他文献所报道的非均相固体碱催化剂相比,K_2CO_3/γ-Al_2O_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结果发现,K_2CO_3与γ-Al_2O_3发生相互作用生成强碱性物质是催化剂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同时,对K_2CO_3/γ-Al_2O_3催化剂的重复性进行考察,发现将反应后的催化剂经过处理再焙烧后继续用于催化连续双酯交换反应,其粗生物柴油产率仍可达到8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碱 负载 连续双酯交换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氟化镁的合成及其在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牛怀成 李利春 +3 位作者 李瑛 韩文峰 唐浩东 刘化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84-1492,共9页
综述了氟化镁的合成、表征及在催化中的应用,指出了氟化镁在催化应用中的优缺点。氟化镁具有耐腐蚀性、高稳定性、表面性质可调等优点。目前主要应用的催化体系有:氟氯交换反应、氯氟烃的歧化反应、氯氟烃的加氢脱氯反应、加氢反应、加... 综述了氟化镁的合成、表征及在催化中的应用,指出了氟化镁在催化应用中的优缺点。氟化镁具有耐腐蚀性、高稳定性、表面性质可调等优点。目前主要应用的催化体系有:氟氯交换反应、氯氟烃的歧化反应、氯氟烃的加氢脱氯反应、加氢反应、加氢脱硫反应、氮氧化物的脱除等,在具有腐蚀性气体及反应介质的催化反应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缺点是氟化镁比表面积较小和表面酸性较弱,限制了其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总结了高比表面积氟化镁及负载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各类反应中的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高比表面积氟化镁的孔结构及其表面酸性的调控方法,最后指出了氟化镁催化剂在ODS替代物的合成领域及其它方面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镁 固体酸催化剂 高比表面积 氟氯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杯[8]芳烃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制备、表征及色谱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敏 达世禄 +1 位作者 冯钰锜 李来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54-1256,共3页
p-t-Butyl-calixarene bonded silica stationary phase(CB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s prepared via condensation reaction on the surface of solid .The stationary phase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el... p-t-Butyl-calixarene bonded silica stationary phase(CB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s prepared via condensation reaction on the surface of solid .The stationary phase wa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elemental analysis and FTIR. The chromatographic performance of CBS was studied by using disubstituted benzenes as the solutes and methanol-water or methanol-buffer as the mobile phases,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btained on CPS and 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romrtographic process can proceed in various retention mechanism, such as π-π, hydrogen-bonding, charge-transfer and inclusion complexation, besides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键合硅胶固定相 制备 表征 高效液相色谱 固相连续反应 保留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分子自组装膜为模板的聚合物薄膜可控性制备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徐丽娜 张宇 +1 位作者 顾宁 刘举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2-124,共3页
以双功能小分子在基底上的自组装膜 (SAMs)为模板 ,通过固体表面聚合反应这一衍生技术 ,制备可控聚合物薄膜 ,是非常有效和极具应用前景的方法。本文介绍了 3种制备薄膜的方法 :表面活性引发原位聚合法、光引发聚合法和电化学催化聚合法。
关键词 自组装膜 表面聚合反应 表面活性引发 电聚合 光聚合 可控聚合物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硫酸固相反应中表面形貌与化学组成变化特性的表面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阮湘元 彭敏 +1 位作者 陈小明 蒋致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研究了粉煤灰在与H2SO4固相反应过程中表而形貌与组成变化特性。室温下反应约4h后,粉煤灰表面产生直径20—100nm的结晶颗粒并由此相互粘结,反应产生的水溶物可结晶成.花辨状铝铁硫酸盐。在150℃及以上...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研究了粉煤灰在与H2SO4固相反应过程中表而形貌与组成变化特性。室温下反应约4h后,粉煤灰表面产生直径20—100nm的结晶颗粒并由此相互粘结,反应产生的水溶物可结晶成.花辨状铝铁硫酸盐。在150℃及以上温度反应3h,粉煤灰表面生成大量硫酸盐结晶并由此紧密粘结,大颗粒表面产生纳米级圆形凹陷点,形貌几乎完全改变。固相反应过程中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变化特性揭示,粉煤灰是由可被硫酸剥离的硅、铝、铁等元素纯氧化物构成的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色散谱 扫描电镜 粉煤灰 表面分析 固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应力作用下晶质矿物的化学行为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亮明 吴延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31,共6页
地壳中晶质矿物的化学行为主要分为溶解、固相-固相反应和表面化学行为3类,剪切应力作用可以加速和促进这3类行为。其原因主要在于剪切应力作用可以改变矿物的晶格结构,增加其内部和表面缺陷。这种影响对于发生于剪切环境的变质作... 地壳中晶质矿物的化学行为主要分为溶解、固相-固相反应和表面化学行为3类,剪切应力作用可以加速和促进这3类行为。其原因主要在于剪切应力作用可以改变矿物的晶格结构,增加其内部和表面缺陷。这种影响对于发生于剪切环境的变质作用、成矿作用以及其他各种地球化学作用可能有着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应力 晶质矿物 溶解 固相反应 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与酸性水溶液反应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雪彤 张荣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6-621,共6页
利用连续搅拌筒反应器(CSTR)对天然沸石与酸性水溶液的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流速、pH值等参数,对反应速率进行计算和比较.同时利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扫描电镜(SEM)对反应后的沸石表面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沸石中的Si、A... 利用连续搅拌筒反应器(CSTR)对天然沸石与酸性水溶液的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流速、pH值等参数,对反应速率进行计算和比较.同时利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扫描电镜(SEM)对反应后的沸石表面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沸石中的Si、Al、Na的释放速率在多数情况下不相同,沸石的溶解为不一致溶解作用.25℃、1.01×105Pa条件下,硅的释放速率为:在pH=2.45溶液中反应时,-rSi=kS(aH+)1.25/(aSi)0.60;在pH=3.26溶液中反应时,-rSi=kS(aH+)1.50/(aSi)0.25(S为矿物材料的表面积).SIMS研究显示,天然沸石与酸性水溶液的反应中,在沸石表面Si、Al、Na在100nm的厚度范围内,随着离表面距离的改变,在近表面范围内Na、Al大量淋失,有H+浸入.此外,SEM分析结果显示,天然沸石与纯水及酸性水溶液反应后,表面形貌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表面 反应动力学 不一致溶解 液/固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技术在固体催化剂上的应用(上) 被引量:1
11
作者 满毅 黄文氢 陈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4-390,共7页
简要介绍了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技术的基本原理、TPSR的装置及实验条件的选择,重点综述了近十年来TPSR技术在烯烃和烷烃的重整氧化、费托合成、NO_x的催化还原、醇醛的氧化还原、CO的氧化、硫氮氯化合物的分解等催化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简要介绍了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技术的基本原理、TPSR的装置及实验条件的选择,重点综述了近十年来TPSR技术在烯烃和烷烃的重整氧化、费托合成、NO_x的催化还原、醇醛的氧化还原、CO的氧化、硫氮氯化合物的分解等催化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了TPSR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固体催化剂 石油化工 环境污染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iC_P/Fe界面化学稳定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汤文明 郑治祥 +1 位作者 丁厚福 金志浩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8-22,共5页
SiC颗粒在静态空气气氛中经 12 0 0℃× 10h钝化氧化处理后在表面形成厚约 0 .6 μm ,具有晶态的 β 方石英结构的致密氧化膜。经在氢气气氛 ,115 0℃× 1h高温处理 ,3SiCP/Fe界面反应形成以Fe3 Si,颗粒状石墨和Fe3 C为主的反... SiC颗粒在静态空气气氛中经 12 0 0℃× 10h钝化氧化处理后在表面形成厚约 0 .6 μm ,具有晶态的 β 方石英结构的致密氧化膜。经在氢气气氛 ,115 0℃× 1h高温处理 ,3SiCP/Fe界面反应形成以Fe3 Si,颗粒状石墨和Fe3 C为主的反应产物。Fe3 Si和颗粒状石墨构成反应区 ,Fe3 C在金属基体晶界形成片状珠光体。 10SiCP/Fe中的界面反应更加激烈 ,SiCP 被完全消耗 ,并被由Fe3 Si和石墨颗粒构成的反应区所替代 ,金属基体因含Si量高而脆化。SiCP 表面氧化膜通过隔离原本相互接触的SiC与Fe以阻碍Fe ,Si和C原子的相互扩散 ,有利于抑制O SiCP/Fe界面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氧化 界面反应 反应阻挡层 化学稳定性 SiC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O-SiCp/Fe 碳化硅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促进乙烯在硫酸镍上表面反应
13
作者 钟顺和 陈崧哲 辛秀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36-939,共4页
制备了硫酸镍固体材料.采用红外光谱(IR)、程序升温脱附(TPD)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LSSR)技术,研究了乙烯在NiSO4表面上的化学吸附态和激光促进C2H4表面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2H4以H原子与固体材料表... 制备了硫酸镍固体材料.采用红外光谱(IR)、程序升温脱附(TPD)和激光促进表面反应(LSSR)技术,研究了乙烯在NiSO4表面上的化学吸附态和激光促进C2H4表面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2H4以H原子与固体材料表面Lewis碱位(S=O键中的端氧)作用,形成分子吸附态.在常压和 100℃条件下,用 1079 cm-1激光激发吸附有C2H4分子中H的S=O键100次,C2H4转化率可达15%,生成丁二烯的选择性为100%.根据表征和反应结果,讨论了C2H4在NiSO4上的LSSR机理和影响LSSR性能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促进表面反应 固体材料 硫酸镍 乙烯 丁二烯 氧化脱氢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技术在固体催化剂上的应用(下)
14
作者 满毅 黄文氢 陈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0-514,共5页
简要介绍了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技术的基本原理、TPSR的装置及实验条件的选择,重点综述了近十年来TPSR技术在烯烃和烷烃的重整氧化、费托合成、NOx的催化还原、醇醛的氧化还原、CO的氧化、硫氮氯化合物的分解等催化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简要介绍了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技术的基本原理、TPSR的装置及实验条件的选择,重点综述了近十年来TPSR技术在烯烃和烷烃的重整氧化、费托合成、NOx的催化还原、醇醛的氧化还原、CO的氧化、硫氮氯化合物的分解等催化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了TPSR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固体催化剂 石油化工 环境污染物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控磨料定向的SiC固相芬顿反应研抛盘制备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路家斌 曾帅 +2 位作者 阎秋生 熊强 邓家云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3-362,共10页
目的提出结合磁控磨料定向和固相芬顿反应的研抛方法,研制新型研抛盘,提高单晶Si C精密加工效率及表面质量。方法通过磁场控制磁性粒子形成的链串结构,促使磨料定向分布,制备研抛盘。利用研抛盘中的磁性粒子与过氧化氢发生的固相芬顿反... 目的提出结合磁控磨料定向和固相芬顿反应的研抛方法,研制新型研抛盘,提高单晶Si C精密加工效率及表面质量。方法通过磁场控制磁性粒子形成的链串结构,促使磨料定向分布,制备研抛盘。利用研抛盘中的磁性粒子与过氧化氢发生的固相芬顿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OH),进而氧化单晶Si C,在其表面生成结合力小、硬度低的Si O_(2)氧化层。通过定向分布的磨料运动,去除氧化层,实现高效率、高表面质量的研抛加工。同时,研究磁场强度、磨料定向、固相芬顿反应及其协同作用对单晶Si C研抛性能的影响。结果选用在磁场强度为100 mT条件下制备的研抛盘研抛60 min后,Si C C面的粗糙度Ra由100 nm降为1.19 nm,材料去除率达到33.71 nm/min。单纯磨料定向作用使单晶Si C C面和Si面的材料去除率分别提高了60.23%和111.19%,单纯固相芬顿反应作用则分别提高了78.5%和100.09%,两者的协同作用使材料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0%和144.55%,表面粗糙度Ra分别下降了345.83%和118.78%。结论新型研抛盘综合运用了固相芬顿反应的化学作用和磨料定向的机械去除作用,能大幅度提高材料去除率,获得较好的研抛质量,有望在单晶Si C的精研和抛光阶段得到较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SiC 磨料定向 固相芬顿反应 研抛盘 材料去除率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态条件下环己烷长时间连续脱氢反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寇智宁 支尊欧 +2 位作者 徐国华 安越 何潮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3-1248,共6页
对"湿-干"多相态条件下环己烷长时间连续脱氢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盐浴温度和环己烷进料速率对系统的产氢总量、环己烷脱氢速率和环己烷脱氢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任何载气或吹扫气的条件下,环己烷在多相态条件下可以... 对"湿-干"多相态条件下环己烷长时间连续脱氢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盐浴温度和环己烷进料速率对系统的产氢总量、环己烷脱氢速率和环己烷脱氢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任何载气或吹扫气的条件下,环己烷在多相态条件下可以持续高效地进行脱氢反应,产生高纯度的氢气。在盐浴温度360℃,进料速率34 m L·h-1,催化剂用量3 g的反应条件下,脱氢系统的反应状态达到最佳,6 h的产氢总量为8.9 L,单位反应面积的平均产氢速率可达0.16mmol·min-1·cm-2。在"湿-干"多相态条件下,Raney-Ni在环己烷脱氢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环己烷脱氢表观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表明,脱氢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较低,仅为12.54 k J·mol-1,多相态条件下环己烷的脱氢反应为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烷 多相态 连续脱氢 雷尼镍 表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的硅化物薄膜在Si(111)-7×7表面的固相反应生长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丹 邹志强 +1 位作者 孙静静 赵明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91-1295,共5页
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沉积在Si(111)-7×7重构表面上的锰薄膜在300-650℃之间的固相反应进行了研究.锰原子最初在Si(111)衬底上形成锰的纳米团簇的有序阵列,经过300℃退火后,锰纳米团簇的尺寸增大并且纳米团簇阵列由... 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沉积在Si(111)-7×7重构表面上的锰薄膜在300-650℃之间的固相反应进行了研究.锰原子最初在Si(111)衬底上形成锰的纳米团簇的有序阵列,经过300℃退火后,锰纳米团簇的尺寸增大并且纳米团簇阵列由有序变为无序;当退火温度达到400℃左右时,锰纳米团簇与硅衬底发生反应生成富锰的三维岛状物和由MnSi构成的平板状岛;500℃退火后生成物全部转变为MnSi平板状岛;650℃退火后生成物则由MnSi平板状岛全部转变为富硅的不规则的大三维岛,同时被破坏的衬底表面重新结晶形成7×7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Si(111)-7×7重构表面 固相反应 锰的硅化物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胶化多糖结合剂磨具的单晶蓝宝石加工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喆 朱衍飞 +2 位作者 陈俊鹏 郑梦龙 刘志峰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5,共7页
针对单晶蓝宝石加工用磨具所使用树脂结合剂环境友好性差的问题,提出使用预胶化多糖材料作为结合剂的单晶蓝宝石绿色加工磨具。分析了纤维素增强相对预胶化多糖凝胶特性的影响。设计了预胶化多糖结合剂磨具配方与制作工艺,制作了磨具试... 针对单晶蓝宝石加工用磨具所使用树脂结合剂环境友好性差的问题,提出使用预胶化多糖材料作为结合剂的单晶蓝宝石绿色加工磨具。分析了纤维素增强相对预胶化多糖凝胶特性的影响。设计了预胶化多糖结合剂磨具配方与制作工艺,制作了磨具试样并分析了其机械特性。基于所制作磨具进行了单晶蓝宝石研磨片的表面加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可实现预胶化多糖凝胶的物理增强。使用“常温干燥+置换干燥+热风干燥”混合干燥工艺的磨具试样具有最佳的机械特性。随着砂结比增大,磨具机械强度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砂结比为4∶1的磨具具有最高的单位载荷工件温升,有利于固相反应的进行,表现出相对最优的加工特性:经过10 min加工,单晶蓝宝石表面粗糙度Rq值下降了84.25%,材料去除率为0.1μ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结合剂 单晶蓝宝石 表面加工 固相反应 绿色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异质表面修饰提高La2NiO4+δ阴极的电催化活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振业 孟君玲 +3 位作者 王浩聪 张文文 刘孝娟 孟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39-951,共13页
构建异质结界面来改性传统的阴极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氧还原反应(ORR)活性的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在传统的La2NiO4+δ(LNO)阴极表面,表面修饰同型的Pr2NiO4+δ(PNO)薄膜能够有效地加速其ORR动力学。同时,... 构建异质结界面来改性传统的阴极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氧还原反应(ORR)活性的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在传统的La2NiO4+δ(LNO)阴极表面,表面修饰同型的Pr2NiO4+δ(PNO)薄膜能够有效地加速其ORR动力学。同时,也揭示了表面修饰提高ORR活性的机理。首先,调控工艺条件,LNO薄膜出现了高催化活性的(110)晶面。其次,厚度约为5 nm的PNO外延层沉积在LNO表面显示出最小的极化电阻,其极化电阻比相同厚度LNO参照的小近21倍。由于异质结表面氧缺陷化学的不同,PNO(~5 nm)表面修饰的异质结表现出优越的ORR活性。其中,多孔的LNO本体提供了一条有利于传输氧离子和电子的途径,而PNO修饰提供了丰富的表面氧缺陷,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阴极的ORR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阴极薄膜 表面改性 同型异质结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型连铸固液界面影响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捍疆 宋克兴 +4 位作者 张彦敏 封存利 周延军 吴保安 陈鼎彪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4,10,共5页
热型连铸过程中固液界面的位置与形状是决定连铸杆坯质量好坏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详细介绍了热型连铸设备组成及热型单晶连铸的工艺特点,并对固液界面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总结。论述了凹向和凸向凝固方向的两种固液界面形... 热型连铸过程中固液界面的位置与形状是决定连铸杆坯质量好坏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详细介绍了热型连铸设备组成及热型单晶连铸的工艺特点,并对固液界面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总结。论述了凹向和凸向凝固方向的两种固液界面形状类型,并简述了工艺参数对固液界面形状的影响。然后对影响表面粗糙及热裂、竹节及拉漏等连铸杆坯表面质量的固液界面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铸型温度、连铸速度、冷却距离和冷却水量等工艺参数对热型连铸过程中固液界面位置和连铸杆坯表面质量的影响。最后,对热型连铸工艺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型连铸 单晶铜 固液界面位置 固液界面形状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