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页岩TOC三维定量预测方法
1
作者 汪子祺 吴朝容 +3 位作者 黄开兴 孙正星 郝悦翔 李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总有机碳含量(TOC)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测井资料可高效评估TOC,但无法预测井间区域;而从地震资料提取的TOC敏感因子,可实现三维空间预测,但由于页岩储层的厚度薄且非均质性较强,仅依靠地震数据难以达到其精度要求。因... 总有机碳含量(TOC)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测井资料可高效评估TOC,但无法预测井间区域;而从地震资料提取的TOC敏感因子,可实现三维空间预测,但由于页岩储层的厚度薄且非均质性较强,仅依靠地震数据难以达到其精度要求。因此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数据以提升TOC评估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高精度页岩TOC定量预测方法。首先,针对页岩特性,对钻井实测岩心TOC数据与多种测井特征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优选出最具代表性和敏感性的特征;其次,基于识别出的敏感参数,构建相应的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实测TOC样本与敏感测井参数构建的训练样本按7∶3划分数据集,用于模型的训练和验证;最后,利用波形指示模拟技术获得的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结果作为三维TOC含量预测的特征输入,将各敏感参数排列重组后输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实现TOC含量的三维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CNN在拟合TOC含量与敏感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方面较多元回归法和BP神经网络等更具有优势,该方法预测的TOC数据与钻井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6%,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该方法在页岩薄储层三维TOC含量预测方面具有较高准确性和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c含量 敏感参数 卷积神经网络 波形指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煤系页岩储层TOC计算精度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梦蕾 张超谟 +3 位作者 石文睿 周雪晴 虞成 罗意淳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7-825,共9页
总有机碳含量(TOC)是决定烃源岩质量的最重要参数。为了准确评价煤系页岩气储层的TOC参数,以四川盆地Q区龙潭组C1井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储层为例,对提高储层TOC参数计算精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特点,结合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数... 总有机碳含量(TOC)是决定烃源岩质量的最重要参数。为了准确评价煤系页岩气储层的TOC参数,以四川盆地Q区龙潭组C1井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储层为例,对提高储层TOC参数计算精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特点,结合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数据,对原始Δlog R方法进行改进,形成了基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双Δlog R方法。首先,将岩心TOC数据按岩性分为煤层和非煤层,然后,将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数据(钍钾比(Th/K)和钍铀比(Th/U))分别与煤层TOC和非煤层TOC进行相关性分析,各自选择最高相关性的数据与Δlog R拟合,计算煤层和非煤层的TOC。结果表明,基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双Δlog R方法和传统方法相比,C1井煤层和非煤层TOC计算相关性最高可以提高到0.78和0.85,煤层和非煤层TOC的绝对误差最低都可以降到0.01%,煤层和非煤层TOC的相对误差降低到14.93%和12.53%。将基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双Δlog R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S区Y组C2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进的方法适用于研究区页岩气储层黏土含量高,非均质性强,且存在黑色煤层的页岩储层,有效弥补TOC与铀(U)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的不足,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推广性,可以有效辅助研究区页岩气储层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含量 页岩气 煤系页岩 页岩储层 四川盆地 海陆过渡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有机质页岩TOC含量的地球物理定量化预测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健 石万忠 +3 位作者 舒志国 徐清海 张晓明 徐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6-604,419,共9页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开采,而TOC含量是评价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能力的主要参数之一。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TOC含量,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为了得到连续的、整体的TOC含量数据,达到对...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开采,而TOC含量是评价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能力的主要参数之一。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TOC含量,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为了得到连续的、整体的TOC含量数据,达到对页岩含气层位有机碳含量的定量化预测的目的,以涪陵地区A井为例,从目的层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实测TOC含量出发,结合地球物理测井资料,采用多参数优选、交会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及ΔlgR法寻找与TOC相关性最好的参数,并以此建立区域性的统计学方程。利用该拟合关系式,结合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叠后反演,计算出TOC数据体。结果显示,预测TOC结果与实测值高度吻合,相关性好,误差小。计算得到页岩目的层位TOC含量为0.5%-5.15%。其中目的层第一段TOC含量为1.9%-5.15%,为优势层段。地震反演得到的TOC连井分布和平面分布特征与研究区4口井的实测与计算TOC值连井对比所表现的分布特征一致。表明用岩石测井密度与TOC关系所预测的TOC分布是准确可信的,此方法可以应用于涪陵地区页岩的勘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 页岩气 有机碳含量预测 密度 叠后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总有机碳(TOC)对牙鲆铜、铅、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元凤 吕景才 +5 位作者 吴益春 宋晓阳 王凡 刘长发 邢殿楼 刘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该文研究了海水中Cu、Pb、Cd浓度分别为0.5mg/L时,总有机碳(TOC)浓度、种类对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Cu、Pb、Cd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水TOC种类相同时,随TOC浓度升高,牙鲆内脏、肌肉、鳃组织Cu、Pb、Cd蓄... 该文研究了海水中Cu、Pb、Cd浓度分别为0.5mg/L时,总有机碳(TOC)浓度、种类对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Cu、Pb、Cd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水TOC种类相同时,随TOC浓度升高,牙鲆内脏、肌肉、鳃组织Cu、Pb、Cd蓄积量均明显下降;当海水TOC浓度相同时,孔石莼分泌物比牙鲆分泌物更能降低牙鲆各组织Cu、Pb、Cd蓄积量。研究表明:孔石莼、牙鲆分泌物均能降低Cu、Pb、Cd的生物有效性;TOC浓度、种类变化对牙鲆各组织Cu、Pb、Cd蓄积分配均无影响,重金属含量大小顺序均为:内脏>鳃>肌肉。内脏团、肌肉中3种重金属蓄积量大小顺序为Cu>Pb>Cd;鳃中3种重金属蓄积量顺序为Pb>Cu>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toc) 牙鲆 重金属 蓄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TOC分析仪器的现状及其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徐涛 高玉成 +1 位作者 叶振忠 武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3期224-227,共4页
介绍了 TOC检测的基本原理以及其相关仪器的现状 ,包括仪器的方法原理、主要类型、使用标准、仪器型号等。还详细介绍了目前可用于 TOC检测的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而国际上最新的有关 TOC检测的实验研究也在文章最后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总有机碳 toc分析仪 高级氧化技术 吸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澄湖水体PI、BOD_5与TOC的相关性 被引量:8
6
作者 宋学宏 顾海东 +1 位作者 邴旭文 杨彩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3,共5页
采集阳澄湖中湖网围养殖区的下层水样,测定高锰酸指数(PI)、生化需氧量(BOD)5及总有机碳含量(TOC)等水质检测指标,对TOC分别与PI、BOD5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用BOD5/TOC比值作为废水可生化性判定指标,对阳澄湖中湖的水质污染有机物状况进... 采集阳澄湖中湖网围养殖区的下层水样,测定高锰酸指数(PI)、生化需氧量(BOD)5及总有机碳含量(TOC)等水质检测指标,对TOC分别与PI、BOD5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用BOD5/TOC比值作为废水可生化性判定指标,对阳澄湖中湖的水质污染有机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阳澄湖水体的TOC与PI、BOD5存在显著的相关性,BOD5与PI、PI与TOC以及BOD5与TOC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接近或大于0.800,但相关性存在季节变化,在7月高温季节,相关系数均高于0.900,冬季枯水期其相关系数下降至0.800及以下;阳澄湖中湖的BOD5/TOC值为0.48~0.72,平均0.59,各个季节的变化较大,非养殖季节或雨季的BOD5/TOC比值较低,暗示阳澄湖中湖的污染物成分较复杂,除了养殖活动及生活污水造成的有机污染外,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占有较大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高锰酸盐指数 生化需氧量 湖泊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特呈岛红树林区底泥TOC的释放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雪英 骆敏聪 孙省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以湛江特呈岛红树林区为考察对象,通过底泥TOC向上覆海水释放的模拟对比实验,研究了红树林区底泥中TOC的释放规律和泥水比、温度、pH值三个环境因子对TOC释放的影响,同时对静态和动态体系底泥TOC的释放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静态下,不... 以湛江特呈岛红树林区为考察对象,通过底泥TOC向上覆海水释放的模拟对比实验,研究了红树林区底泥中TOC的释放规律和泥水比、温度、pH值三个环境因子对TOC释放的影响,同时对静态和动态体系底泥TOC的释放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静态下,不同条件释放规律一致,上覆海水TOC的变化呈近似"W"的趋势;泥水比增大会使底泥向上覆海水的TOC释放量增加;温度对底泥TOC释放的影响较为复杂,上覆海水温度较高或较低都有利于底泥TOC的释放;碱性条件有利于沉积物中TOC的释放;海水的运动对沉积物TOC的释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呈岛 红树林 底泥 toc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常见水的TOC 被引量:26
8
作者 吴启航 崔明超 《中国测试》 CAS 2009年第3期90-92,共3页
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有CODCr、CODMn、BOD5、TOC等,其中TOC指标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我国目前尚未将TOC列为常规监测项目,但是TOC作为水体重要指标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采集广州地区的常见水样:珠江水、... 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有CODCr、CODMn、BOD5、TOC等,其中TOC指标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我国目前尚未将TOC列为常规监测项目,但是TOC作为水体重要指标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采集广州地区的常见水样:珠江水、池塘水、河涌水、污水厂进水、污水厂出水各10份用岛津公司的TOC-VCPH型总有机碳分析仪来分析,通过测定样品总碳和无机碳含量,计算二者的差值可得到总有机碳的测定值;用重铬酸钾氧化法(GB11914-89)测定了常见水样的COD。讨论了TOC和COD之间的关系,求出常见水样的COD和TOC一元回归方程,数据表明TOC和COD之间存在比较好的线性关系,可以用TOC指标代替或者计算出CO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分析 测定 总有机碳(toc) 化学需氧量(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水TOC对蒸汽氢电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徐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29-136,共8页
对于采用传统的离子交换除盐系统和全膜处理技术系统生产锅炉补给水的供热机组而言,其影响蒸汽氢电导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原水中有机物的残留物和还原性环境中细菌的大量繁殖。将凝胶型阴树脂换成去除有机物效果较好的D213大孔型阴树脂... 对于采用传统的离子交换除盐系统和全膜处理技术系统生产锅炉补给水的供热机组而言,其影响蒸汽氢电导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原水中有机物的残留物和还原性环境中细菌的大量繁殖。将凝胶型阴树脂换成去除有机物效果较好的D213大孔型阴树脂可显著降低传统的离子交换除盐系统出水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在超滤前后投加非氧化性杀菌剂,均可有效杀灭穿透超滤的细菌。过热蒸汽压力为12.7~18.3MPa和>18.3MPa的锅炉补给水TOC的标准值应分别控制为≤400/Nμg/L和≤200/Nμg/L(N%为供热机组的补水率,N>1)。保证过热蒸汽压力>18.3MPa的汽包炉和直流炉蒸汽质量氢电导率(25℃)标准值合格(氢电导率≤0.10μS/cm)的给水TOC标准值应为≤50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给水 总有机碳 主蒸汽 氢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系数ΔlogR技术的烃源岩TOC精细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海峰 王凤启 +1 位作者 王民 于惠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64,共11页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主力烃源岩层(南一段)烃源岩非均质性强,总有机碳(TOC)波动明显,利用有限的测试样品表征整套烃源岩层的生烃潜力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烃源岩层的测井响应表现为高自然伽马、高声波时差、中等电阻率,易于识别,但是烃...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主力烃源岩层(南一段)烃源岩非均质性强,总有机碳(TOC)波动明显,利用有限的测试样品表征整套烃源岩层的生烃潜力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烃源岩层的测井响应表现为高自然伽马、高声波时差、中等电阻率,易于识别,但是烃源岩测井评价参数的通用性差,难以建立起具有普遍适用性的TOC预测公式。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变系数ΔlogR技术评价该区烃源岩TOC,将ΔlogR技术中的经验参数视为待定系数,从模型参数地质意义出发,通过针对单井和"分区、分相"预测模型中的待定参数,完成全区120口井TOC测井评价,利用测井计算TOC实现烃源岩分级评价,通过"钻井定频率、层序定展布"的方法,得到南一段不同丰度级别烃源岩的厚度。结果表明,变系数ΔlogR技术预测TOC误差平均为16.6%,比传统方法平均降低19.9%;南一段差烃源岩厚度一般15~20 m,中等烃源岩厚度一般10~20 m,优质烃源岩的厚度一般20~45 m;南一段差烃源岩、中等烃源岩、优质烃源岩的体积分别为0.46×10^(11)、1.08×10^(11)和1.59×10^(11)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烃源岩 总有机碳 变系数△logR技术 乌尔逊凹陷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结合减量施肥对春小麦复种油菜土壤碳排放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11
作者 陈建平 韦金贵 +8 位作者 丁文庆 陈桂平 郭瑶 仇海龙 李盼 王菲儿 万平兴 殷文 赵连豪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99-1509,共11页
【目的】针对西北绿洲灌区春小麦连作普遍、肥料投入高及土壤有机碳损耗等问题,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施肥减量对春小麦复种油菜系统生产力、土壤碳排放和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以期为构建减量施肥春小麦复种油菜系统高效生产技术提供理论... 【目的】针对西北绿洲灌区春小麦连作普遍、肥料投入高及土壤有机碳损耗等问题,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施肥减量对春小麦复种油菜系统生产力、土壤碳排放和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以期为构建减量施肥春小麦复种油菜系统高效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4种秸秆还田方式:春小麦传统留茬约5 cm浅耕播种油菜(CT),春小麦留茬25 cm免耕直播油菜(NTS),春小麦留茬25 cm粉碎翻埋后播种油菜(CBS),春小麦留茬25 cm焚烧后播种油菜(BS);设2种施肥方式:当地传统施肥量(F1,春小麦施氮180 kg/hm^(2)和磷90 kg/hm^(2),油菜施氮45 kg/hm^(2))及当地传统施肥减量15%(F2,春小麦施氮153 kg/hm^(2)和磷76.5 kg/hm^(2),油菜施氮45 kg/hm^(2)),组成8个处理。【结果】春小麦留茬25 cm显著提高春小麦复种油菜模式2种组分作物及系统籽粒产量与生物量,降低碳排放,在减肥条件下,CBS可提高组分作物及系统籽粒产量与生物量而降低碳排放。与CT处理相比,CBS处理可将春小麦复种油菜系统籽粒产量和生物量分别提高15.8%和10.2%。与CTF1处理相比,CTF2处理在春小麦复种油菜系统籽粒产量和生物量分别降低7.8%和6.3%,CBSF2处理分别提高7.6%和4.5%。与CT处理相比,CBS处理将春小麦复种油菜系统碳排放效率提高19.3%,但土壤碳排放量差异不显著。与CTF1处理相比,CTF2和CBSF2处理在春小麦复种油菜系统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2.6%和20.1%,碳排放效率提高6.4%和27.5%。与CT处理相比,CBS处理在春小麦季和油菜季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提高9.9%和8.5%。与CTF1处理相比,CTF2处理在春小麦季和油菜季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降低5.2%和5.7%。【结论】春小麦留茬25 cm粉碎翻埋后播种油菜在施肥减量15%条件下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C/N,进而提高春小麦复种油菜系统产量、降低土壤碳排放和提升土壤有机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复种绿肥 秸秆还田 施肥减量 作物生产力 土壤碳排放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储单元的页岩油气甜点段评价优选新思路
12
作者 郭旭升 申宝剑 +7 位作者 王鹏威 卢龙飞 李倩文 王冠平 常佳琦 刘伟新 李楚雄 何晋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目前行业内尚未从页岩油气统一性的角度建立甜点段评价参数与标准体系。总有机碳含量(TOC)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评价参数,但仅仅利用TOC作为主要参数进行甜点评价而不充分考虑页岩油气储集条件的重要性,会导致评价结果与最优甜点段偏离。... 目前行业内尚未从页岩油气统一性的角度建立甜点段评价参数与标准体系。总有机碳含量(TOC)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评价参数,但仅仅利用TOC作为主要参数进行甜点评价而不充分考虑页岩油气储集条件的重要性,会导致评价结果与最优甜点段偏离。在研究中国页岩油气甜点段类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源-储单元的页岩油气甜点段评价新思路,并结合典型地区和典型页岩层系甜点段,提出了该方法的评价流程。源-储分离型页岩油气甜点段的孔隙度与含油/气性正相关,孔隙度是甜点段优选的关键参数;源-储一体型页岩油气甜点段的TOC与含油/气性正相关,无论是TOC还是孔隙度均可作为是甜点段评价的关键参数;源-储共生型页岩油气甜点段的含油/气性受TOC和孔隙度共同控制,只有综合考虑两者才能准确地评价甜点段。页岩油气甜点段评价应聚焦良好的储集层段,而非高有机质丰度层段。今后在页岩油气甜点段评价方法体系中,应对储集条件予以更多考虑,增加孔-缝-纹一体化储集条件评价,并结合地球物理甜点评价技术,提高甜点评价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toc 甜点段 源-储单元 页岩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种串釜法共沉淀工艺制备超高镍三元前驱体
13
作者 高策 张素良 +1 位作者 杨洋 谷海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190,共9页
与传统连续法工艺相比,晶种串釜法制备的前驱体具有球形度高、无团聚、粒度分布较窄的优势。采用晶种串釜法制备超高镍三元前驱体Ni_(0.9)0Co_(0.06)Mn_(0.04)(OH)_(2),探究了反应pH、温度及料液总有机碳(TOC)浓度等工艺条件对前驱体结... 与传统连续法工艺相比,晶种串釜法制备的前驱体具有球形度高、无团聚、粒度分布较窄的优势。采用晶种串釜法制备超高镍三元前驱体Ni_(0.9)0Co_(0.06)Mn_(0.04)(OH)_(2),探究了反应pH、温度及料液总有机碳(TOC)浓度等工艺条件对前驱体结晶性、比表面积、振实密度等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pH为10.7,温度为75℃,料液TOC<46 mg/L时,前驱体的振实密度、比表面积可处于合适的范围,同时具有较高的结晶性。上述条件下制备的超高镍三元前驱体经混锂烧结后,在0.2 C,2.8~4.3 V的化成条件下,初始放电容量达210.8 mAh/g,首次效率为89.4%,循环5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种串釜法 超高镍 三元前驱体 PH 温度 t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津TOC-4100型总有机碳测量仪及其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钟江宁 刘桥 蒋梁中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8-130,共3页
针对TOC的“燃烧氧化-红外线分析”测定方法, 重点介绍了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TOC-4100型总有机碳测量仪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 toc—4100测量仪 总有机碳 燃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页岩岩石物理分析技术的TOC和脆性预测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远 程飞 +3 位作者 雷栋 夏存银 胡超俊 柯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04-210,15,共8页
页岩储层甜点评价需要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岩石物理、地震等各方面的资料,运用页岩岩石物理分析技术,结合叠前弹性参数地震反演结果,形成一套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TOC)预测和页岩气储层脆性预测的技术。为此,文中着重阐述了页岩储层... 页岩储层甜点评价需要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岩石物理、地震等各方面的资料,运用页岩岩石物理分析技术,结合叠前弹性参数地震反演结果,形成一套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TOC)预测和页岩气储层脆性预测的技术。为此,文中着重阐述了页岩储层岩石物理分析的三大方面:井曲线校正和反演预测技术、岩石物理扰动分析技术以及有利弹性参数交会分析技术。将该技术应用于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储层甜点预测项目,结果表明该技术适用于该海相页岩气区块,对其他类似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toc 岩石物理 脆性 测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espondence of bubble size and frother partitioning in flotation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炜 Jan E.Nesset James A.Finch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2383-2390,共8页
The size of bubbles created in the flotation proces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fficiency of the mineral separation achieved.Meanwhile,it is believed that frother transport between phases is perhaps the most impor... The size of bubbles created in the flotation proces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fficiency of the mineral separation achieved.Meanwhile,it is believed that frother transport between phases is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interactive nature of the phenomena occurring in the bulk and froth phases in flotation,as frother adsorbed in the surface of rising bubbles is removed from the bulk phase and then released into the froth as a fraction of the bubbles burst.This causes the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in the froth compared to the bulk concentration,named as frother partitioning.Partitioning reflects the adsorption of frother on bubbles and how to influence bubble size is not known.There currently exists no such a topic aiming to link these two key parameters.To fill this vacancy,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bubble size and frother partitioning was examined.Bubble size was measured by sampling-for-imaging(SFI)technique.Using total organic carbon(TOC)analysis to measure the frother partitioning between froth and bulk phases was determined.Measurements have shown,with no exceptions including four different frothers,higher frother concentration is in the bulk than in the froth.The results also show strong partitioning giving an increase in bubble size which implies there is a compel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represented by CFroth/CBulk and D32.The CFroth/CBulkand D32 curves show similar exponential decay relationships as a function of added frother in the system,strongly suggesting that the frother concentration gradient between the bulk solution and the bubble interface is the driving force contributing to bubble size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TATION frother bubble size frother partitioning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alysis concentration grad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丹东段水体TOC与高锰酸盐指数相关性及应用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铁军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共3页
通过对2007年~2009年鸭绿江丹东段地表水中TOC和高锰酸盐指数进行枯、丰、平三个水期109组数据同步监测的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经一元线性回归得出三个水期的回归方程。经相关系数显著水平检验,表明在99.9%的置信水平下... 通过对2007年~2009年鸭绿江丹东段地表水中TOC和高锰酸盐指数进行枯、丰、平三个水期109组数据同步监测的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经一元线性回归得出三个水期的回归方程。经相关系数显著水平检验,表明在99.9%的置信水平下,TOC和高锰酸盐指数线性相关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c 高锰酸盐指数 相关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R对水库沉积物中TOC,TN和BSi含量的快速测定
18
作者 梅林 范新怡 +3 位作者 岳一鸿 刘留 褚永胜 汪福顺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7-235,共9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分析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岩滩(Yantan,YT)水库中的沉积物,探讨了基于FTIR的沉积物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生物硅(bioge...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分析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岩滩(Yantan,YT)水库中的沉积物,探讨了基于FTIR的沉积物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生物硅(biogenic silica,BSi)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方法,分别建立了TOC/TN/BSi含量的FTIR预测模型,并根据实测数据对这一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取水库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信息,应用于高分辨率古环境变化的研究;需要样品量少,预处理过程简单,并因其快速和经济的特点,在测定大量沉积物样品时具有极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总有机碳 总氮 生物硅 水库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降解锌氧压浸出液中TOC含量的研究
19
作者 刘野平 胡东风 周东风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20年第1期4-7,共4页
硫化锌精矿氧压浸出工艺的生产实践表明,锌氧压浸出生产工艺中,添加的木质磺酸钙会带入大量的TOC进入系统,如果生产工厂不能有效解决降解TOC的生产工艺问题,锌冶炼系统溶液中的TOC会不断富集,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将严重影响电解各项技术... 硫化锌精矿氧压浸出工艺的生产实践表明,锌氧压浸出生产工艺中,添加的木质磺酸钙会带入大量的TOC进入系统,如果生产工厂不能有效解决降解TOC的生产工艺问题,锌冶炼系统溶液中的TOC会不断富集,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将严重影响电解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最终导致电解不能进行。针对氧压浸出系统容易出现TOC含量富集的现象,本文探索了在二段氧压浸出工艺中氧气单耗、反应温度、氧分压及浸出时间对TOC氧化分解比率和锌浸出的影响,获得了较优的工艺条件,在该工艺条件下锌浸出率高达98%以上,且TOC富集的浓度不会影响电解电积生产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c(总有机碳) 氧压浸出 木质磺酸钙 锌精矿 氧化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区海相页岩复电阻率响应特征及总有机碳含量预测
20
作者 向葵 严良俊 +2 位作者 石艳玲 胡祖志 余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00-4416,共17页
页岩的电性响应特征是评价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含量(TOC)的重要技术指标,而现有的TOC评价模型仅利用电阻率一个电性参数,不能满足储层评价的需要,复电阻率为此提供了新途径. 本文采用实验分析和理论建模的方法,以中上扬子区海相页岩为研... 页岩的电性响应特征是评价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含量(TOC)的重要技术指标,而现有的TOC评价模型仅利用电阻率一个电性参数,不能满足储层评价的需要,复电阻率为此提供了新途径. 本文采用实验分析和理论建模的方法,以中上扬子区海相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地层及页岩气井的页岩进行复电阻率实验与模型研究,反演提取页岩的激发极化(IP)参数,揭示页岩有机质富集与复电阻率响应的内在联系及规律. 结合TOC测试结果,建立电阻率、极化率与TOC评价关系模型,发掘有利于页岩气储层评价的电性敏感参数,并应用于实际勘探试验区的储层TOC预测. 形成了一套以复电阻率参数测试为主的页岩储层岩石物性测试与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为应用电磁勘探方法进行页岩气储层TOC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物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复电阻率 总有机碳含量 极化率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