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内在机理与空间效应
1
作者 赵金金 余敏辉 +1 位作者 刘博 魏雷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基于长三角地区15个运河城市2008—2022年面板数据,在测度一体化与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的空间衰减距离从全局视角研究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溢出边界,同时... 基于长三角地区15个运河城市2008—2022年面板数据,在测度一体化与文旅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的空间衰减距离从全局视角研究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溢出边界,同时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局部视角研究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一体化对本城市和相近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一体化水平每增长1%,则带动本城市、相近城市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分别增长0.072%和0.158%;一体化对文旅融合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加呈衰减态势,空间溢出边界为170 km;2008年、2013年、2018年和2022年一体化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处于领先的苏州、无锡始终为强或中推进,杭州、绍兴、宁波、湖州、嘉兴、常州的等级均提升,而宿迁、淮安、扬州等级降低,淮北、宿州、徐州、镇江则在2022年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降低了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长三角运河城市 文旅融合发展 空间面板杜宾 时空地理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文化消费空间的演化过程及其特征体现——以上海市虹泉路韩国街街区为例
2
作者 汤雨蒹 葛幼松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8,共7页
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有明显进入消费社会的倾向,消费文化正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之一。上海作为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的城市,可以预见,越来越多交织着全球化和本地化因素的文化消费空间将被塑造。借助消费文... 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有明显进入消费社会的倾向,消费文化正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之一。上海作为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的城市,可以预见,越来越多交织着全球化和本地化因素的文化消费空间将被塑造。借助消费文化的分析视角,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虹泉路韩国街街区的演化过程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提出针对跨国文化消费空间合理营造的建议,包括创新社区治理机制、营造街区公共空间、打造文化场所空间等,以期助推我国全球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文化消费空间 消费文化 韩国街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匹配评价与耦合协调
3
作者 于洋 杨仙 +2 位作者 李想 钱丽源 周斯翔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9,共10页
【目的】探析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的空间布局特征、供需匹配关系及优化策略,有助于提升公园绿地服务效能,优化公园绿地布局。【方法】以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供给潜力、... 【目的】探析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的空间布局特征、供需匹配关系及优化策略,有助于提升公园绿地服务效能,优化公园绿地布局。【方法】以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供给潜力、供给机会、社会需求和物质需求4个维度的供需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度分析,探究城市公园绿地CES供给水平、需求水平、供需匹配类型及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CES供给水平呈现南高北低的组团式分布特征,需求水平则呈团状聚集的分布格局;2)CES供需匹配类型以高供给—高需求和低供给—低需求为主,而高供给—低需求和低供给—高需求类型占比较低,这表明CES在供需关系上表现出相对匹配的特征,但有较多供给缺口;3)CES供需耦合协调度整体欠佳,协调度最高的区域仅处于勉强协调等级。【结论】提出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CES供需的分类优化策略,供需高效区应提升绿地连续性,辐射周边低供给区域;供需过渡区应适度增加供给总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供需潜力区应提高供给溢出效应,增设公交服务设施。为提升研究区域内公园绿地CES效能、提高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与管理水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系统 公园绿地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效能 公园城市 成都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主城区显隐消费空间时空分异对比研究
4
作者 钟会 张旺锋 《绿色科技》 2025年第3期191-199,206,共10页
本文基于兰州市主城区内2018年、2023年显隐消费空间POI数据,通过数量特征分析、核密度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兰州市主城区内显隐消费空间数量变化特征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隐性消费空间在整体消费空间中数量占比... 本文基于兰州市主城区内2018年、2023年显隐消费空间POI数据,通过数量特征分析、核密度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兰州市主城区内显隐消费空间数量变化特征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隐性消费空间在整体消费空间中数量占比较少,兰州市主城区消费空间以传统消费空间即显性消费空间为主,二者整体数量均有所增加,不同类型显隐消费空间数量间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隐性消费空间呈现“一主多点”时空分布模式,显性消费空间则呈现为“多中心、多点”发展模式,且隐性消费空间多分布在显性消费空间周围,二者的发展中心重合度较高;隐性消费空间“高-高”集聚区同时也多为显性消费空间的集聚区,但强调规模效应的显性消费空间“高-高”集聚区多连片出现,而隐性消费空间则形成了多核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消费空间 时空分布 兴趣点POI 兰州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书房的社区功能
5
作者 王昊 程诗谣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4,共12页
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广东城市书房的典型案例,分析城市书房的社区功能。研究发现,城市书房具有阅读空间营造、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治理三大功能。阅读空间营造方面,城市书房为社区营造了图书阅读空间、文化活动空间、智慧体验空... 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广东城市书房的典型案例,分析城市书房的社区功能。研究发现,城市书房具有阅读空间营造、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治理三大功能。阅读空间营造方面,城市书房为社区营造了图书阅读空间、文化活动空间、智慧体验空间和休闲交流空间;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城市书房发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社区文化治理方面,城市书房通过部门联动、公民参与和产业赋能参与社区的文化治理。文章总结城市书房实现社区功能的经验与不足,提出“十五五”时期优化城市书房社区功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书房 社区功能 公共图书馆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国土空间文化治理模式研究——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为例
6
作者 栗苏 张放放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4,共6页
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构建“空间实践—制度协同—价值转化”三维分析框架。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为样本,系统性解构其“城—陵—湖”空间治理实践。结果表明:(1)淮阳通过“核心场域锚定—媒介界面转化—制度基座保障”三元协同机... 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构建“空间实践—制度协同—价值转化”三维分析框架。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为样本,系统性解构其“城—陵—湖”空间治理实践。结果表明:(1)淮阳通过“核心场域锚定—媒介界面转化—制度基座保障”三元协同机制,实现文化遗产的空间再生产;(2)“三权分离+双线管控”制度设计有效协调保护与开发张力,但存在政府主导下的社区赋权不足与商业化侵蚀风险;(3)治理效能依赖“产业收益—数字平台—社群参与”动态反馈回路,需匹配地方财政能力与文化资源禀赋。研究提出差异化三级管控工具包,为同类县域提供实践参照,同时警示需规避“行政吸纳治理”陷阱,深化了文化地理学与空间治理的交叉理论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富集型 县域 国土空间治理 空间生产理论 周口市淮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绿地昼夜视觉环境对老年人文化感知的影响
7
作者 冯昕玥 陈崇贤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3期17-24,共8页
【目的】探究老年人对社区绿地视觉环境的文化感知特征及其昼夜变化与空间影响机制,为提升绿地全天候适老性与文化服务提供参考。【方法】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机器学习与空间分析方法,从人文历史、科普宣教与社会联结3方... 【目的】探究老年人对社区绿地视觉环境的文化感知特征及其昼夜变化与空间影响机制,为提升绿地全天候适老性与文化服务提供参考。【方法】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机器学习与空间分析方法,从人文历史、科普宣教与社会联结3方面分析老年人昼夜文化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昼间感知整体优于夜间,而社会联结感知分数始终较高。2)昼间高感知主要集中于高质量住宅与公园型社区,夜间则在主干道沿线和部分低质量住宅社区表现更好;部分白天低感知区域在夜间有所提升。3)昼间绿视率与天空可视率对感知的影响多为正效应,夜间景观丰富度与视觉拥挤度的正效应增强,天空可视率多转为负效应。【结论】优化社区绿地昼夜视觉环境有助于营造更具适老性与文化包容性的城市绿色空间。建议:1)通过昼间文化营造与夜间照明强化文化节点,增强老年人文化识别与情感联结;2)结合昼夜信息载体与互动形式,提升老年人认知兴趣与学习体验;3)优化空间布局与照明,增强绿地可达性、安全性与社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感知 老年人 社区绿地 昼夜情境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水为脉--成都平原史前遗址水城相依的空间特征分析
8
作者 桂艳 林立揩 《园林》 2025年第6期81-88,共8页
都江堰水利工程出现前成都平原长期受岷江泛滥影响,然而成都平原4000多年前的史前古城城址证明古蜀先民已经掌握了治理洪泛的方法。通过对8座成都平原宝墩文化时期的古城城址进行空间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不同尺度揭示古城建设与... 都江堰水利工程出现前成都平原长期受岷江泛滥影响,然而成都平原4000多年前的史前古城城址证明古蜀先民已经掌握了治理洪泛的方法。通过对8座成都平原宝墩文化时期的古城城址进行空间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不同尺度揭示古城建设与水系的关系,并详细分析城市建设中应对水患的构造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古蜀先民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出现2000多年前已经掌握了夯筑高台、加固城墙、挖掘壕沟、木骨卵石等治水智慧,并对后世的防洪技术产生深远影响。揭示的治水理念、原理、技术和方法不仅对成都史前文明研究形成理论补充,还可为当前的海绵城市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史前遗址 水城关系 空间特征 宝墩文化 景观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红色文化遗产空间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苗 吴征忆 +2 位作者 林嘉玥 张瀚文 许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红色文化遗产空间是近年来城市遗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以天津为例,通过收集、整理天津市域范围内159处红色文化遗产空间的数字信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定量化地评估红色文化遗产... 红色文化遗产空间是近年来城市遗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以天津为例,通过收集、整理天津市域范围内159处红色文化遗产空间的数字信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定量化地评估红色文化遗产空间的开发利用价值,并将评估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表明天津市红色文化遗产空间具有类型多元和保护状况较好的特征,但未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在群众认知中价值差异较大。研究成果可为天津市红色文化遗产空间未来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遗产空间 层次分析法 地理信息系统 价值评估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城市历史空间体系演变研究及保护传承思考——以汾河流域为例
10
作者 李欣鹏 胡京京 刘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1-911,共11页
通过对我国城市空间区域观念的解读,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对该区域城市空间体系演变历史过程的梳理,发掘了汾河流域城市变迁、形成、成熟的历史规律特征,探究了城市历史空间形成的主要历史阶段,发现了区域历史空间体系与现代城市... 通过对我国城市空间区域观念的解读,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对该区域城市空间体系演变历史过程的梳理,发掘了汾河流域城市变迁、形成、成熟的历史规律特征,探究了城市历史空间形成的主要历史阶段,发现了区域历史空间体系与现代城市空间体系历史关联特征,提出了建立区域空间历史连续性的保护思维和建构国土空间历史文化空间保护体系两个方面的思考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间 历史文化空间 历史城市 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地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传承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彤 陈志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6,共7页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是彰显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传承对保育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调查分析澳门地区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多元密集、新旧共存等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传承框架,探讨高密度城市新旧城...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是彰显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传承对保育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调查分析澳门地区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多元密集、新旧共存等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传承框架,探讨高密度城市新旧城区多元文化景观协同发展方式。结合已建成区中不同城市片区及填海新区案例探讨“保护”“利用”“适应”“植入”历史景观等传承手法,总结澳门地区保护历史景观遗产、活化利用历史园林、锚固街区纪念要素及植入城市历史文脉等文化景观传承策略,为当前中国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澳门地区 城市公共空间 历史文化景观 案例研究 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峰喀喇沁旗大马鞍山地区文旅规划模式及用地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楼梅竹 张学勇 任洪国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基于文旅规划变革的需求,探讨文旅规划模式及用地路径。以赤峰喀喇沁旗大马鞍山地区为研究案例,根据以“生态为底线、市场为依托、项目为引擎、空间为载体、用地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文旅规划转变方向,从管区规划、...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基于文旅规划变革的需求,探讨文旅规划模式及用地路径。以赤峰喀喇沁旗大马鞍山地区为研究案例,根据以“生态为底线、市场为依托、项目为引擎、空间为载体、用地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文旅规划转变方向,从管区规划、前景分析、文旅项目库建立、文旅项目空间布局、文旅项目用地落位等5个方面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文旅规划的创新模式,并提出建设用地指标分区储备、建设用地指标利用、建设用地指标分步管控、点状供地指标储备、村庄点状供地指标利用等用地路径,以期促进文旅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文旅规划 模式与路径 大马鞍山地区 赤峰喀喇沁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融合下科技艺术在智慧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伟 赵建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02-510,共9页
目的深入调查全龄层次的人群对智慧城市公共空间的态度,为未来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实际可行的建议,推动城市发展朝着更为包容、互动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方法首先,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的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提出相应... 目的深入调查全龄层次的人群对智慧城市公共空间的态度,为未来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实际可行的建议,推动城市发展朝着更为包容、互动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方法首先,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的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其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虚拟现实(VR)呈现技术等,以实现空间的可视化、模拟和交互;最后,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智能管理,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环境。结果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和能力,创造出适应全龄段的、安全、舒适、便捷、有趣且具有社交互动性的公共空间。结论全龄友好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软件,以实现空间的智能化和人性化。通过深入解析相关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创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文化融合 科技艺术 公共空间设计 全龄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广州城市文化消费空间重构——以星巴克为例 被引量:28
14
作者 廖开怀 李立勋 张虹鸥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6,共7页
在地理学"文化和空间转向"背景下,城市社会文化的关注渐渐成为城市研究和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热点。文中选择以茶楼为代表的传统茶文化消费和以星巴克为代表的新兴咖啡文化消费空间的冲突与变化为视角,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在地理学"文化和空间转向"背景下,城市社会文化的关注渐渐成为城市研究和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热点。文中选择以茶楼为代表的传统茶文化消费和以星巴克为代表的新兴咖啡文化消费空间的冲突与变化为视角,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外来消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从文化行为与心态层面归纳总结广州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重构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在全球化影响下,星巴克咖啡消费空间的兴起,在广州培育了以中产阶级和学生为主的一批忠实的消费群体,对传统茶文化空间产生一定的冲击,伴随的是消费者"符号化"消费心理的膨胀及追求生活第三空间的生活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城市文化 消费空间 重构 广州 星巴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冰雪文化消费空间的构建及其发展路径 被引量:23
15
作者 司亮 萧林静 +1 位作者 陈淼 程文广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0,109,共8页
国务院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文件中指出"积极培育‘冰雪运动’体育消费新业态"。在此背景下,立足于消费空间视角,以冰雪文化成为空间消费品为切入点,针对我国冰雪文化消费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冰... 国务院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文件中指出"积极培育‘冰雪运动’体育消费新业态"。在此背景下,立足于消费空间视角,以冰雪文化成为空间消费品为切入点,针对我国冰雪文化消费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冰雪文化消费空间的概念。研究发现,冰雪文化消费空间不仅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的内涵特征,而且其体验化、商业化、休闲化、娱乐化的典型特征与文化艺术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国际化的非消费要素相互共存,在空间消费活动中逐渐构建成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空间体系。最终,在空间生产语境中,基于"生产-消费"的逻辑,提出了将冰雪文化消费空间正式纳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追求再生产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 冰雪文化 消费空间 消费品 空间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售业态演变视角下的城市消费空间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16
作者 武前波 黄杉 崔万珍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4-120,共7页
城市综合体是当前国内大城市的一种新兴商业形态。通过回顾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零售业态及空间形式的演变历程,总结出不同发展时期的重要表现特征,认为每一种新兴业态的产生与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密切相关,城市综合体崛起于城市郊区化与... 城市综合体是当前国内大城市的一种新兴商业形态。通过回顾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零售业态及空间形式的演变历程,总结出不同发展时期的重要表现特征,认为每一种新兴业态的产生与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密切相关,城市综合体崛起于城市郊区化与多中心大都市区形成的重要时期。由此基于零售业生命周期、消费群体变化、信息网络技术兴起的视角,提出信息化时代城市消费空间的动力机制框架。最后,尝试性探索由人类不同层次需求所衍伸的各种类型城市生活设施,城市生活综合体则可以成为未来消费空间的理想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空间 零售业 演变趋势 城市综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居民感知视角的浙江兰溪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文化活力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包亚芳 孙治 +3 位作者 宋梦珂 李政欣 叶馨遥 臧德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5-180,共6页
在提出公共空间文化活力概念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兰溪市为研究案例地,以传统村落居民为实地问卷调研对象,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剖析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文化活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文化活力的5个影响因子分别为... 在提出公共空间文化活力概念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兰溪市为研究案例地,以传统村落居民为实地问卷调研对象,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剖析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文化活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文化活力的5个影响因子分别为公共空间的文化性、包容性、管理与维护、布局与设计以及安全性。文化性、管理与维护以及布局与设计3个因子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文化活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文化性的影响效应最强,管理与维护、布局与设计的影响效应次之。据此,提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文化活力提升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 文化活力 影响因素 浙江兰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历史的空间——叙事手法在名城保护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65
18
作者 肖竞 曹珂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8-103,共6页
"空间叙事"是一种融时间文本逻辑性与空间文本直观性为一体的时空体叙事思维,在社会、经济、地理甚至设计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以空间叙事为视角,从城市时空关系的梳理、叙事框架的构建和文化主题的表达三个层面分别探讨... "空间叙事"是一种融时间文本逻辑性与空间文本直观性为一体的时空体叙事思维,在社会、经济、地理甚至设计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以空间叙事为视角,从城市时空关系的梳理、叙事框架的构建和文化主题的表达三个层面分别探讨基于设计学空间叙事法的名城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城保护 空间叙事 时间轴线 文化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理论视域下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营建 被引量:14
19
作者 汤诚 刘晓霞 王春迎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8,31,共10页
[目的/意义]为理解、阐释和营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增加新的理论视角。[研究设计/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解析新芝加哥城市学派的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关联及该理论对“+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适用性。[结论/发... [目的/意义]为理解、阐释和营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增加新的理论视角。[研究设计/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解析新芝加哥城市学派的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关联及该理论对“+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适用性。[结论/发现]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在城市发展、维度分析、设施组合和文化数据库等方面具有耦合性,书店、咖啡馆、美术馆、博物馆、体育馆、旅游景点等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不同组合体现出场景理论中的不同维度。在该理论观照下,城市管理者应从满足人的文化价值需求出发,注重融合性、审美性、便利性、舒适性、地方性和互动性原则,像设置戏剧场景一般来规划和营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创新/价值]新的分析视角和理论框架更为强调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与城市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互动与关联,为营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阅读空间 场景理论 维度分析 城市书房 文化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空间消费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祥福 陈来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76,共7页
空间消费是一种新型的消费。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化发展实现了"空间消费转向",空间消费日益成为城市消费文化的象征,具有社会性、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它对个人消费及城市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拓展空间消费、重构... 空间消费是一种新型的消费。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化发展实现了"空间消费转向",空间消费日益成为城市消费文化的象征,具有社会性、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它对个人消费及城市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拓展空间消费、重构城市与区域空间、加强空间消费的设计与创意,是推进城市消费发展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消费 城市 空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