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的结构变迁与趋势预测
1
作者 李绍亭 陈萱 +1 位作者 朱雅玲 任彦军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8,共15页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明晰城乡居民消费模式及其变动趋势是推动居民消费升级、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基础。基于2000—2022年中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城乡居民消费数据,采用二次近乎理想需求系统(QUAIDS)模型分析了城乡居民八类消费的...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明晰城乡居民消费模式及其变动趋势是推动居民消费升级、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基础。基于2000—2022年中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城乡居民消费数据,采用二次近乎理想需求系统(QUAIDS)模型分析了城乡居民八类消费的支出弹性、自价格弹性和人口老龄化需求弹性,在此基础上考虑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规模变动趋势,进一步预测了2050年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结果表明:城镇居民食品、衣着和医疗保健消费的支出弹性始终小于1,农村居民衣着和文教娱乐消费则由必需品转变为奢侈品,且农村居民除食品外的各类消费对价格波动更为敏感;城镇居民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的人口老龄化需求弹性为正,农村老年人口则更多增加文教娱乐和设备与日用品的消费;未来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规模的上升将促使2050年城乡居民居住、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的支出占比增加,其中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更为明显。基于此,从能消费、敢消费和愿消费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消费结构、推动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城乡居民 消费结构 需求弹性 QUAID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生态足迹时空演变及多情景模拟——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2
作者 孔凡振 陈会广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869-7882,共14页
城乡居民消费是食物消费体系的终端环节。以长江经济带作为典型研究区,运用改进的基于组分法的生态足迹模型定量分析了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生态足迹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基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 城乡居民消费是食物消费体系的终端环节。以长江经济带作为典型研究区,运用改进的基于组分法的生态足迹模型定量分析了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生态足迹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基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22年,长江经济带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生态足迹总体呈增长趋势,城镇居民的生态足迹高于农村居民,且食物消费总生态足迹的增幅也更大。同时,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渐趋一致,食物消费人均生态足迹的结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区域特征。(2)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总生态足迹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其标准差椭圆呈“西南—东北”方向分布且面积略有缩小,这意味着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总生态足迹的空间异质性有所减弱。此外,城镇与农村居民食物总生态足迹的重心轨迹呈现出相向移动趋势,表明区域内食物消费领域的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3)在多情景模拟中,2023—2035年长江经济带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总生态足迹的预测曲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温饱型发展路径下的食物消费总生态足迹最低,富裕型发展路径下的食物消费总生态足迹最高,可持续发展路径是实现居民营养均衡与环境友好的最佳解决方案。研究可从优化居民膳食结构、缩小城乡膳食不平等以及实施分区管控等方面为实现可持续食物消费、促进城乡膳食公平以及保障食物安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消费生态足迹 城乡居民 系统动力学 多情景模拟 可持续饮食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质量改善能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吗?——兼论绿色发展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斌 王琦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0,共13页
厘清空气质量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作用,有助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协同推进。从医疗和防御性支出、规避行为以及劳动生产率等视角阐释了空气质量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理论机制,并使用2005—2020年中... 厘清空气质量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作用,有助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协同推进。从医疗和防御性支出、规避行为以及劳动生产率等视角阐释了空气质量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理论机制,并使用2005—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其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空气质量改善会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这一结论在使用逆温天数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处理,以及更换空气污染物指标、考虑空间自相关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该作用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差距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两条渠道产生;此外,空气质量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作用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空气质量,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从而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空气质量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共同富裕 规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型升级、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芳 王景东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1,共9页
居民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了消费供给。本文实证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对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城乡收入差距所产生的间接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期间,产业转型升级显著促进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了消费供给。本文实证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对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城乡收入差距所产生的间接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期间,产业转型升级显著促进居民消费;城乡收入差距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产业转型升级会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间接促进居民消费;产业转型升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均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的直接影响和中介影响均强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因此,应该通过供给侧为居民提供丰富、高质量的商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就业,提高劳动力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积极防范部分地区在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时出现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 产业升级 城乡收入差距 居民消费 中介效应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 被引量:11
5
作者 晋铭铭 张盼 曹芳萍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38-143,共6页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利用2011—2020年我国省级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效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三条渠道缩小消费差距,即...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利用2011—2020年我国省级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效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三条渠道缩小消费差距,即提高支付便利性、拓宽融资渠道、降低预防性储蓄需求;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间接影响消费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存在区域与消费品类别异质性,即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效果更好,对城乡居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差距改善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动态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保渐进式整合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多期DID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5
6
作者 胡祁 林雯洁 戴卫东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43,共17页
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渐进式整合为视角,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构建多期DID准自然实验,探究医保整合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结果显示:相对于家庭总消费,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家庭非医疗消费的促进效应更显著,且该政... 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渐进式整合为视角,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构建多期DID准自然实验,探究医保整合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结果显示:相对于家庭总消费,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家庭非医疗消费的促进效应更显著,且该政策效应具有短期性;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能通过增加家庭总收入促进家庭消费,还能调节患病群体与健康群体之间的健康风险,减少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进而释放家庭消费。由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新时期医疗保障制度,通过继续推进医疗保障体系整合扩面,建立城乡居民医保筹资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保障体系,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发展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 家庭消费 政策效应 多期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就医行为与医疗费用增长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明明 杨洁 杨晔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8,共9页
目的:分析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对医疗费用的影响,以评估其政策效果。方法:基于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五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城乡居民医保... 目的:分析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对医疗费用的影响,以评估其政策效果。方法:基于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五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显著促进了总医疗费用的增长,且按诊疗方式(门诊和住院费用)和按支付渠道(自付和报销费用)区分的各项医疗费用同样有显著上涨,尤其是报销费用上涨显著。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显示,省级统筹政策的实施会通过就医行为影响参保人各项医疗费用,个体健康水平对省级统筹政策与医疗费用支出间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省级统筹对医疗费用的正向影响在青年人群、农村参保群体及患有慢性病的参保群体中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和建议:考虑不同统筹地区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保障治理能力的差异,因地制宜推进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建立统一的医保政策;加强跨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统筹 城乡居民医保 医疗费用 就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能否助推居民生活源碳减排 被引量:2
8
作者 宋鹏 尹梦蕾 张慧敏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106,共21页
中国致力于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经济福利和生态福利基础上多层次的共同富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提高全民经济福利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必要环节,而抑制居民生活源碳排放则是面向“双碳”目标增加生态福利的重要方面。以2010—2020年中国... 中国致力于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经济福利和生态福利基础上多层次的共同富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提高全民经济福利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必要环节,而抑制居民生活源碳排放则是面向“双碳”目标增加生态福利的重要方面。以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选取地势平整度为工具变量,实证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对生活源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居民生活源碳排放越多,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生活源碳排放的减排作用更偏向于居民生活源碳排放水平较高的地区,更偏向于贫困地区,更偏向于低城镇化地区,以及更偏向于东部和西北等地区,这为因地制宜的生活源碳减排政策提供了依据;机制分析表明,城乡收入差距通过作用于居民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度而影响居民生活源碳排放。在新时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应持续缩减城乡收入差距,以降减生活源碳排放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居民生活源碳排放 共同富裕 居民能源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饲料粮供需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晓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8-182,共5页
加强饲料粮供给是稳定饲料粮市场供需、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2006年1月—2022年12月饲料粮供需结构月度数据样本,采用VAR模型对我国饲料粮供需结构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玉米供给量对饲料粮供需结构变动的影响最... 加强饲料粮供给是稳定饲料粮市场供需、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2006年1月—2022年12月饲料粮供需结构月度数据样本,采用VAR模型对我国饲料粮供需结构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玉米供给量对饲料粮供需结构变动的影响最明显,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量次之,稻谷供给量最低。从供给视角分析,饲料粮供需结构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玉米供给量、豆粕供给量、高粱供给量、小麦供给量。从需求视角分析,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量是影响饲料粮供需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从突发事件视角分析,自然灾害风险指数并非是饲料粮供需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在忽略其他因素影响情况下,自然灾害风险指数对7周后饲料粮供需结构变动影响贡献率为23.62%。研究表明,饲料粮供需结构变动主要受到玉米供给量、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量、豆粕供给量、高粱供给量、小麦供给量、自然灾害风险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粮供需 VAR模型 玉米供给量 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Tapio-GA-BP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分析
10
作者 何淼 张阳 +3 位作者 栾韶涵 高慧 张文霞 黄俊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共16页
基于IPCC-CLA法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溯源测度、使用LMDI-Tapio法进行驱动因素分解和脱钩分析,采用ARIMA-GA-BP法预测2030年碳排放总量及驱动效果的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在2003—2019年间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并... 基于IPCC-CLA法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溯源测度、使用LMDI-Tapio法进行驱动因素分解和脱钩分析,采用ARIMA-GA-BP法预测2030年碳排放总量及驱动效果的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在2003—2019年间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并且总体上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相对更高,城镇居民生活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增长是城乡碳排放差异扩大的主要来源。主要驱动因素的脱钩情况说明了城乡能源利用强度、能源利用结构、人口数量与居民消费碳排放的负向脱钩状态;城镇人均收入水平与居民消费碳排放在扩张性负连接和扩张连接之间呈现阶段性转换,乡村人均收入水平脱钩状态呈现出向弱脱钩转换的良好状态。在驱动因素的影响趋势中,城市人口的驱动作用将进一步上升,农村人口的驱动作用将进一步下降,能源强度的驱动作用将进一步下降。2020—2030年间城市直接碳排放和乡村直接碳排放预测将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但碳排放增长速率在2021年出现了峰值之后出现下降趋势,城市直接碳排放下降幅度较大,农村直接碳排放下降幅度相对较缓。收入和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效应明显,兼顾城乡统筹发展,并注重城乡的能源利用和农村地区消费模式的革新是促进居民消费碳减排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 LMDI Tapio ARIMA-GA-BP-神经网络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陕西省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TAM-TPB模型的调查分析
11
作者 王奕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34-240,共7页
以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TAM-TPB)框架为基础,构建了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对陕西省农村居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做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对低碳消费行为... 以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TAM-TPB)框架为基础,构建了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对陕西省农村居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做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对低碳消费行为意愿会产生直接正向影响,其中低碳消费行为态度的直接影响最大;感知有用性在对低碳消费行为产生直接正向影响的同时,以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为中介产生了间接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以感知有用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为中介对低碳消费行为产生了间接正向影响。鉴于此,提出了以居民为主体,提升低碳消费行为认知水平;以社区为基点,增强低碳消费行为的外在动力;以政府为主导,唤醒低碳消费行为的内在动力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双碳”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低碳消费行为 TAM-TPB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彭耀根 粟路军 +2 位作者 郑旗 方贤寨 蒋术良 《热带地理》 2007年第3期275-278,共4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基础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了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出游方式以家庭、亲友结伴与单位组织为主;交通工具以汽车为主,体现为自家车与单位车;信息来源以亲友介绍与旅游宣传册为主;消费水平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基础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了城市居民乡村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出游方式以家庭、亲友结伴与单位组织为主;交通工具以汽车为主,体现为自家车与单位车;信息来源以亲友介绍与旅游宣传册为主;消费水平集中在200~599元之间;出游距离集中在2 h车程以内,以1~2 h车程为主;停留时间集中在2 d之内,以1 d为主;出游频次高,季节性明显;住宿选择两极分化,农家与宾馆并重;“乡村”特色产品普遍受到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乡村旅游 消费行为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范建双 周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369-4383,共15页
基于碳排放系数法估算了1997~2015年中国城镇、农村和整体(包含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引起的直接碳排放量,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函数估计方法对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进行实证研究.同... 基于碳排放系数法估算了1997~2015年中国城镇、农村和整体(包含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引起的直接碳排放量,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函数估计方法对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进行实证研究.同时,采用乘积式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模型(M-LMDI)分析了直接能源消费强度、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单位能源碳排放强度3大因素对居民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了各省份相关变量对生活消费碳排放影响的城乡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量在研究期内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空间上均存在显著非均衡特征.(2)中国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的地区总差异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0.379下降到2015年的0.244.1997~199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组间差距是城乡差距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超过50%.2000年后组内差距成为城乡差距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均大于40%并超过了组间差距.(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均在增加,地区差异均在扩大.(4)对全国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变动贡献最大的省区是内蒙古,累计贡献值达0.1005.贡献最小的省区是云南,累计贡献值为0.0125.(5)农村的能源消费强度和人均消费水平的贡献程度在研究期内均大于城镇,单位能源碳排放强度在两个地区的贡献水平表现出了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生活消费 碳排放 Dagum基尼系数 LM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感知及旅游行为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万绪才 丁敏 +2 位作者 张钟方 赵君 董郭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105,110,共5页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基于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法,以南京市为例,从城市居民感知视角考察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从旅游偏好、旅游频率和空间分布等方面探讨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行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知晓度、居民对各乡村旅游点开...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基于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法,以南京市为例,从城市居民感知视角考察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从旅游偏好、旅游频率和空间分布等方面探讨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行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知晓度、居民对各乡村旅游点开发水平的感知与其空间分布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总体印象与旅游频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发展 旅游行为 感知 城市居民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地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余凤龙 黄震方 侯兵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82,共15页
在乡村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具有凸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诉求。文章构建了嵌入家庭结构的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机制分析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多群组SEM,剖析苏南地区... 在乡村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具有凸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诉求。文章构建了嵌入家庭结构的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机制分析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多群组SEM,剖析苏南地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苏南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折射了乡村社会的转型,感知旅游行为控制对旅游消费认同与旅游消费行为起着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其中,习惯性感知、不确定性感知、示范性感知影响效应较强,而预防性感知相对较弱,旅游消费认同对旅游消费行为有显著影响。家庭结构中的经济收入、文化教育和乡村性程度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结构路径,其中,收入和文化的影响效应较为显著,而乡村性的影响相对较弱。运用经济、文化、心理和社会等多重因素,并将其融入传统文化情境和乡村转型现实,能更合理阐释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消费行为 影响路径 农村居民 乡村转型 苏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与福利的影响——基于QUAIDS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8
16
作者 赵昕东 汪勇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4-162,共9页
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S),运用二次几乎完美需求系统(QUAIDS)模型和补偿变量法,实证分析了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家庭消费行为与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对食品价格上涨,低收入家庭倾向于维持原有食品消费... 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S),运用二次几乎完美需求系统(QUAIDS)模型和补偿变量法,实证分析了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家庭消费行为与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对食品价格上涨,低收入家庭倾向于维持原有食品消费数量而减少其它商品消费数量。而高收入家庭倾向于减少一些高档食品消费而维持其他商品消费数量。另外,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福利的影响程度高于高收入家庭,以食品价格上涨20%为例,低收入家庭福利损失9.05%,而高收入家庭福利损失仅仅为5.91%。因此,政府要充分考虑到低收入家庭在面临食品价格上涨时所表现出的脆弱性进而制定相应的福利政策,以帮助低收入群体抵御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IDS模型 食品价格 城镇居民 消费行为 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蕾 蔡志坚 胡国珠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5年第5期92-96,共5页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近年来显著增加,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不利因素。构建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模型,探寻低碳消费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结果发现:农村居民低碳消费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认知对低碳消费行为意向...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近年来显著增加,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不利因素。构建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模型,探寻低碳消费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结果发现:农村居民低碳消费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认知对低碳消费行为意向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低碳消费行为控制认知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不如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系数大,这和农村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淡薄及尚未形成低碳消费社会风气有密切的关系。政府作为建设农村低碳社会的关键所在,政府应以身作则,在宣传教育、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居民低碳消费生活的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低碳 消费 计划行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张红伟 吴瑾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9-24,共6页
文章运用ELES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农村居民消费整体较弱,消费结构虽有所升级但其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还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主,而城镇居民的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虽... 文章运用ELES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农村居民消费整体较弱,消费结构虽有所升级但其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还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主,而城镇居民的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虽不断增加但仍有所不足;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因素不只是收入和价格,居民的消费习惯也起重要作用,此外政府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的完善,对消除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至关重要。同时也说明,我国消费结构优化的潜力大,消费量可提升的空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消费结构 农村消费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特征与问题分析——基于消费结构与收入差距视角 被引量:24
19
作者 尚旭东 李秉龙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52,共8页
以消费结构和收入差距为视角,对近20多年我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特征、趋势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分析,研究表明:鲜奶、家禽、禽蛋及替代品消费增长较快,牛羊肉、家禽和替代品城乡居民消费量差距拉大,而加工畜产品和原料用畜产品间接... 以消费结构和收入差距为视角,对近20多年我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特征、趋势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分析,研究表明:鲜奶、家禽、禽蛋及替代品消费增长较快,牛羊肉、家禽和替代品城乡居民消费量差距拉大,而加工畜产品和原料用畜产品间接增加了畜产品总量的消费,同时城镇化进程、差旅工作、人口流动、亲友聚餐等因素有力推动了居民畜产品的户外消费。然而消费结构不合理、质量安全问题凸显、价格大幅波动、不同收入组城镇居民购买数量、结构及其消费支出差距增大等问题也不利于居民畜产品消费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此应从树立健康消费理念、加强畜产品全程产业链质量监控、加大粮食饲料加工企业补贴力度、建立牲畜胴体储备库、提高中低收入阶层可支配收入入手,推动畜产品消费结构的健康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畜产品消费 消费结构 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收入份额、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居民消费 被引量:62
20
作者 邹红 喻开志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55,共11页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人口分组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收入差距与总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1990—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人口分组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收入差距与总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1990—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揭示了中国消费率偏低的动态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最根本的原因;城市化水平、消费习惯形成和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率也有重要的潜在影响;提高劳动要素份额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尽管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各种因素,本文的结果依然基本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城乡收入差距 居民消费 动态G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