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三重向度
1
作者 唐世纲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0,共10页
作为现代大学的支持性力量和保护性力量,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包括价值理念、规则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内的“价值-规则-运行”纵横交织逻辑序列的结构性存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世界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各国现代大学制度的... 作为现代大学的支持性力量和保护性力量,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包括价值理念、规则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内的“价值-规则-运行”纵横交织逻辑序列的结构性存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世界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各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基于此,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可从结构性视角出发,对其进行问题反思和进路建构。具体而言,从价值向度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实现从外部论制度价值观向内部论制度价值观、从行政论制度价值观向专业论制度价值观、从管理论制度价值观向治理论制度价值观的“三维转换”;从规则向度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外部规则体系建设、内部规则体系建设和“联通内外”的互动型规则体系建设;从运行向度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优化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进而保障制度的高效化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价值向度 规则向度 运行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育强国目标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评价
2
作者 郭菲 靳天宇 刘惠琴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自主科学确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标准是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基于对教育强国“三大属性”与“六力特质”的理解,本文提出了基于教育强国“六力特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标准,构建了以“六力特质”为评价维度,... 自主科学确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标准是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基于对教育强国“三大属性”与“六力特质”的理解,本文提出了基于教育强国“六力特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标准,构建了以“六力特质”为评价维度,以高校五大职能实现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与治理体系完善程度为评价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及指标,并探讨了该框架在“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建设和成效评价等阶段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建设标准、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三大属性 六力特质 “双一流”建设 一流大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的形象建构:汉英高校官网语篇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延宁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0,F0003,共11页
形象话语研究面对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是如何建立综合性的分析框架,充分呈现语篇在形象建构中的多种表现。其次是如何从表意需求和语境限制的角度解读语篇的复杂表现。本研究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建立可操作的多要素框架,明确形象话语研... 形象话语研究面对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是如何建立综合性的分析框架,充分呈现语篇在形象建构中的多种表现。其次是如何从表意需求和语境限制的角度解读语篇的复杂表现。本研究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建立可操作的多要素框架,明确形象话语研究在语篇层面的分析路径,进而对语篇表现进行解读。为使研究更聚焦,本文以研究型大学官网为研究对象,对比汉英语篇面对相同预设形象时的不同表现,探索语篇层面的种种表现如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建构 研究型大学 汉英语篇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专题库建设历程及其省思
4
作者 李宾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34,共7页
文章综述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和研究情况;描述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专题库建设的合作探索、平稳建设、平台提升等历程,并分析了专题数据库建设经验、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助力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专题库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暨南大学 高校图书馆 专题数据库 华侨华人 图书馆技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视野下高校中文专业语言类新型课程群建设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燕 李迅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0,共7页
新文科建设对高校中文专业语言类课程群的交叉融合和系统协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入剖析语言类课程设置现状基础上,提出新型课程群的核心理念及导向,基于此构建课程群模式,即基础知识层级、交叉素养层级和实践能力层级,进而提出建设... 新文科建设对高校中文专业语言类课程群的交叉融合和系统协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入剖析语言类课程设置现状基础上,提出新型课程群的核心理念及导向,基于此构建课程群模式,即基础知识层级、交叉素养层级和实践能力层级,进而提出建设跨学科教师团队、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策划语言实践活动等具体实现路径。整体思路以培养能力复合型人才为导向,明确了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串联、课程耦合和协同机制、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理念,为新文科背景下新型课程群建设和落地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中文专业 语言学 新型课程群 交叉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局限与洞见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绍婧 覃莉 杨曦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9,I0005,共13页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作为一种第三方评价,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应用的局限有待严格审视。当前软科排名存在失真的“长尾分布”、对人文社科评价的系统性偏差、人才培养维度指标的有效性和顶尖期刊选择的偏误等局限,...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作为一种第三方评价,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应用的局限有待严格审视。当前软科排名存在失真的“长尾分布”、对人文社科评价的系统性偏差、人才培养维度指标的有效性和顶尖期刊选择的偏误等局限,但仍能为地方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些许洞见,可以监测学科发展的“黑马”,呈现地方高校的优势学科领域,突出关键性指标“0的突破”的目标价值等,对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发展监测、学科标杆选择、学科发展策略的制定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大学排名 学科建设 教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郭强 赵灵翡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3,共12页
“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基于政策导向性、系统性、质性与量化结合、针对性、中外融合等构建原则,本研究构建了包括3个维度、8个一级指标和2... “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基于政策导向性、系统性、质性与量化结合、针对性、中外融合等构建原则,本研究构建了包括3个维度、8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PLS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分析。该指标体系的创建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聚焦人才培养,将中外合作办学打造成国际化人才输出的主阵地;瞄准科技前沿,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国际协同创新的高地;推进海外引才,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优化国际化师资队伍的新渠道;强化贡献导向,将中外合作办学打造成支撑一流学科体系的新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双一流”建设 高校 高等教育国际化 办学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党对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全面领导 被引量:5
8
作者 何宛玲 王周谊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目的/意义]高校智库建设日益成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加强党的领导是高校智库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比较研究、实地调研以及深度访谈等方式,对四大关键领域进行了... [目的/意义]高校智库建设日益成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加强党的领导是高校智库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比较研究、实地调研以及深度访谈等方式,对四大关键领域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高校智库组织领导方面,应加强高校党委统一领导、统筹规划,成立专门的校级智库管理协调部门,在党的领导下统筹全校智库建设工作;第二,在高校智库基层党建方面,高校各智库和相关院系应根据机构性质、机构规模、机构定位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党的基层组织架构;第三,在高校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应加强党对智库人才引进的政治把关,改革高校智库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第四,在高校智库咨政渠道方面,可与党政部门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基地、委托研究、专项培训、定期会议以及稿件直报等方式,建立机制化的智库咨政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党的领导 智库党建 智库人才 咨政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人社群研究的话语建构与中国方案
9
作者 张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4,共7页
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唐宋海上丝绸之路扩大了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交往,海外华人多集中于此,他们多以“社团”形态立根当地,不但数量众多、组织庞大,而且积极参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海外华人社群为切入点研究华社... 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唐宋海上丝绸之路扩大了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交往,海外华人多集中于此,他们多以“社团”形态立根当地,不但数量众多、组织庞大,而且积极参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海外华人社群为切入点研究华社与中国文学文化之关系,可为中国文化软实力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一条可行路径。由于华社在文化含义上的复杂性及其跨学科研究的多样性与艰难性,当下对华社“文化文学”含义的解读规模小、领域狭、队伍弱,急需加强。华社与文化文学关系研究亟待在“五个空间”取得突破:海外华人社群文献辑考、整理与汇总;海外华人社群历史分期及其古今演变;海外华人社群与中国古典“旧文学”;海外华人社群与中国现代“新文学”;全球区域国别海外华人社群“文化文学”案例分析。加大华社与文化文学关系研究既有益于推进“华人文学”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又可为国家文化战略提供基本规律、基本经验和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社 中国文化软实力 体系建构 中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侨乡泉州体育场地建设现状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许月云 许红峰 叶健芬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4,共4页
以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为依据,就泉州市体育场地总量、面积、种类、结构、分布、投资构成、经济成分、开放程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市体育场地各项主要指标位居福建省前列;区域经济格局和体育发展战略是居住小区体育场地... 以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为依据,就泉州市体育场地总量、面积、种类、结构、分布、投资构成、经济成分、开放程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市体育场地各项主要指标位居福建省前列;区域经济格局和体育发展战略是居住小区体育场地建设滞后的主要因素;单位自筹是体育场地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社会捐赠是体育场地建设资金的重要补充,民营企业和华侨捐赠是社会捐赠的主要渠道;区域经济模式、乡族观念、侨缘禀赋是影响体育场地经济成分特殊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场地 场地建设 泉州市 侨乡 体育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格局 社会捐赠 区域经济模式 经济成分 投资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模式具有一定普适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强 任福兵 朱姝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21,共9页
作为世界发展模式体系中的新模式,中国模式的内涵和特征有别于西方模式,它是中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发展战略与治理模式,是中国为实现现代化作出的战略选择。中国模式的形成不仅为社会主义国家、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提供借鉴。... 作为世界发展模式体系中的新模式,中国模式的内涵和特征有别于西方模式,它是中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发展战略与治理模式,是中国为实现现代化作出的战略选择。中国模式的形成不仅为社会主义国家、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提供借鉴。中国模式引来世界许多国家效仿和实践,他们的多层次性实践表明中国模式具有一定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多层次 国外实践 普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被引量:75
12
作者 郭海军 张旭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1-184,共4页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符合其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实际属性。"大学语文"与"中国文化概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阶梯式地构成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课程群。同时,...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符合其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实际属性。"大学语文"与"中国文化概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阶梯式地构成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课程群。同时,在"大学语文"的课程理念、学科化、师资队伍、教材编写等几个层面加强建设,是实现"大学语文"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0
13
作者 郭涛 谢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2-224,254,共4页
高校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一套适应多数高校实际情况,又特色鲜明的高校实验室创新模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实验室建设纳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整体规划,使其能充分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 高校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一套适应多数高校实际情况,又特色鲜明的高校实验室创新模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实验室建设纳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整体规划,使其能充分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实验技能培养要求,努力做到实验开设内容先进,教学体系合理,实验设备完善,实验管理科学的面向全校广大师生的开放性实验室。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并较好地做到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和地区辐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实验室建设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笔会)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海峰 别敦荣 +6 位作者 张应强 陆根书 胡娟 陈廷柱 蒋凯 张新科 任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共24页
“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之间存在内在的有机联系,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走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关键要扎根中国大地,实现一系列高等教育观念和建设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新时代的“中国大地”是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之间存在内在的有机联系,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走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关键要扎根中国大地,实现一系列高等教育观念和建设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新时代的“中国大地”是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特色”的源泉,汇聚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丰富资源。扎根中国大地办学要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和造就一批“大先生”,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创新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并为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重视制度建设与执行,建设健康的高校学术文化。此外,还需从“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放社科”“数字社科”五个方面着手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要在国际舞台上为人类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发挥中国大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特色 扎根中国大地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大学五年:总结与反思——“开放大学建设进展与成效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8
15
作者 徐辉富 魏志慧 李学书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26,共6页
2017年10月10日,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等5+1所开放大学领导齐聚上海,围绕"开放大学建设进展与成效"展开研讨。会议认为,五年来,5+1所开放大学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确立了新型大学的主体地位,... 2017年10月10日,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等5+1所开放大学领导齐聚上海,围绕"开放大学建设进展与成效"展开研讨。会议认为,五年来,5+1所开放大学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确立了新型大学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多层次、多中心的办学模式;推进技术在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中的融合应用、推进科研发展、加强质量保障、建设与完善学分银行的学分认证和转换体制、改革和探索新的治理体制机制等。会议同时指出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新型大学定位没有完全得到落实、缺乏配套政策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和省市开放大学需要加强协同等。会议建议开放大学必须明确新型大学类型定位,支持开放大学先行先试,加快推进39所省级电大的更名,推进终身教育立法、设计和制定,扩大开放大学的社会影响。文章最后总结指出开放大学试点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历程艰难,前景广阔。面对新技术的发展,开放大学未来还面临如何提供个性化学习、如何迎接技术的创新、如何加强一体两翼的事业布局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大学 转型 创新 中国模式 建设模式 终身教育 学习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C背景下图书馆学课程建设的变化与因应 被引量:34
16
作者 王友富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40,共8页
图书馆学课程建设经历了核心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三个阶段。MOOC是一种极具变革性的新型开放课程,它的变革性特征和优势给图书馆学课程建设带来了教学团队、服务对象、建设目的、主要用途、开放程度、建设方式... 图书馆学课程建设经历了核心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三个阶段。MOOC是一种极具变革性的新型开放课程,它的变革性特征和优势给图书馆学课程建设带来了教学团队、服务对象、建设目的、主要用途、开放程度、建设方式、认定方式、建设效果等八个方面的变化。应对的关键是在发挥教指委的指导作用、名校的示范作用和名师的带头作用的基础上,调动每个教师内在的动力,积极学习、应用MOOC,并参与到MOOC建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图书馆学 课程建设 爱课程 中国大学MO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图书借阅情况调查谈工作方式调整 被引量:19
17
作者 马慧 赵秀颖 周淑平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4-146,共3页
对河北医科大学(校本部)图书馆中文图书外借情况做调查,结合调查结果讨论大学图书馆应因变革的新举措。提出坚持文献资源建设三原则,并保持低复本、多品种采访策略。另就关注读者阅读倾向,强化导读工作,调整服务方式,组织跟踪调研等问... 对河北医科大学(校本部)图书馆中文图书外借情况做调查,结合调查结果讨论大学图书馆应因变革的新举措。提出坚持文献资源建设三原则,并保持低复本、多品种采访策略。另就关注读者阅读倾向,强化导读工作,调整服务方式,组织跟踪调研等问题谈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利用 中文图书 文献资源建设 统计分析 院校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把”字句看翻译汉语的杂合特征 被引量:22
18
作者 胡显耀 曾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75,112,共7页
本文以"把"字句为例,基于汉英双向平行语料库为翻译汉语的杂合现象提供证据,并分析其杂合特征的来源。"把"字句的频率在汉语文学翻译语料和原创语料中存在显著差异:翻译汉语中的"把"字句使用频率显著较高... 本文以"把"字句为例,基于汉英双向平行语料库为翻译汉语的杂合现象提供证据,并分析其杂合特征的来源。"把"字句的频率在汉语文学翻译语料和原创语料中存在显著差异:翻译汉语中的"把"字句使用频率显著较高,"把"字结构更长且结构更倾向于多层次复合化。"把"字句在汉语译文中的大量出现可能与英语原文的SVO结构有关:动词短小,附有状语或补语成分,宾语附带定语修饰语,这三种英语句子大都被翻译为"把"字句。与原创语料相比,"把"字句频率提高而且结构复杂化,体现了翻译汉语的杂合趋势。本研究对翻译语言共性研究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共性 翻译汉语 语料库 杂合 “把”字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会大学中国籍教师与中国近代大学的学科建设——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个案 被引量:5
19
作者 田正平 刘保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9-103,共5页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成立之初以美籍教师为主体,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等都有着浓厚的西方特征。1926年前后,以中国籍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他们努力创建中国的社会学理论,培养自己的社会学人才,服务于中国的社会发展,为社会学...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成立之初以美籍教师为主体,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等都有着浓厚的西方特征。1926年前后,以中国籍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他们努力创建中国的社会学理论,培养自己的社会学人才,服务于中国的社会发展,为社会学的中国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大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大学 中国籍教师 学科建设 燕京大学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建设思路与实践评价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云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8,共4页
介绍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建设的背景、思路和主要内容,总结了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并在主要特色、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自我评价,并提出了坚持特色、严格执行标准化、加强宣传和维护、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做好人员的专业... 介绍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专题数据库”建设的背景、思路和主要内容,总结了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并在主要特色、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自我评价,并提出了坚持特色、严格执行标准化、加强宣传和维护、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做好人员的专业配备等进一步加强建设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华人 华人研究 专题数据库 数据库建设 资源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