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合宪性审查的类型化区分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学磊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3,共1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传统的合宪性审查概念难以周延解释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实践。整体而言,我国事实上存在两种性质、三种类型的合宪性审查。根据审查主体对合宪性审查是否享有裁量空间,可以将合宪性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传统的合宪性审查概念难以周延解释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实践。整体而言,我国事实上存在两种性质、三种类型的合宪性审查。根据审查主体对合宪性审查是否享有裁量空间,可以将合宪性审查分为羁束性合宪性审查与裁量性合宪性审查两种性质。羁束性合宪性审查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基于法定职责的合宪性审查与基于依宪执政要求的合宪性审查两种类型;裁量性合宪性审查则是指基于宪法监督权的合宪性审查。三种类型的合宪性审查在审查依据、发生场景和规范效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实践中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合宪性审查的完整面向。对合宪性审查进行类型化区分,有助于准确把握合宪性审查在我国的丰富内涵,推动建构中国特色的合宪性审查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宪性审查 法定职责 依宪执政 宪法监督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宪执政: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战略举措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叶中 伍华军 《政法论丛》 2009年第1期3-11,共9页
依法执政和依宪执政的提出,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进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依宪执政更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战略举措。依宪执政明确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qu... 依法执政和依宪执政的提出,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进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依宪执政更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战略举措。依宪执政明确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方针、原则、途径和任务等具体要求,而落实依宪执政的关键环节,就是运用宪法思维和宪政体制执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宪执政 战略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纲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梁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45,110,共18页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要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角度优化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这是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运行机制的重大创新。在"人民主权"基础上形...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要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角度优化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这是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运行机制的重大创新。在"人民主权"基础上形成的党的执政体制,塑造了中国权力运行的监督结构,进而决定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党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提出,是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运行规律认识持续深化、理论逐渐丰富、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的结果。"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内在逻辑是同步优化党的监督体系与国家监督体系,在充分发挥各自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高度协调、深度融合,在由"分散"到"统一"的权力监督变革中形成整体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监督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进而催生贯通党和国家监督的监察体制改革,随之又带来国家监督体系的深度整合。国家监督体系主要由以人大监督为中心,以监察监督、检察监督、审计监督为支撑的国家机关监督体系构成。当前,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有四个着力点,即持续健全党内监督;全面强化人大监督;统筹协调国家机关监督;充分保障对监督者的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体系 权力监督 国家监察 国家监督体系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群众是我国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主体 被引量:3
4
作者 陆永平 张扬金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38-42,共5页
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同时人民群众也通过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直接行使社会主义公共权力;与执政党的"意志转换"的间接执政方式不同,"意志委托"模式是人民执掌国家权力的主要方式,人民群众既是社会主义... 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同时人民群众也通过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直接行使社会主义公共权力;与执政党的"意志转换"的间接执政方式不同,"意志委托"模式是人民执掌国家权力的主要方式,人民群众既是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终极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直接主体,把人民群众视为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客体、或是把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等同为同一执政主体,混淆两种不同的执政方式的特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偏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 社会主义 执政实践 执政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把握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文显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4,共22页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在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深入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倍感其真理光辉和实践伟力。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揭示了依宪治国、依宪...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在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深入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倍感其真理光辉和实践伟力。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揭示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全面论述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科学内涵与核心要义,系统阐明了与时俱进加强宪法建设、不断增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制度供给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原创性、独创性、集成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宪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党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夯实了思想根基和政治定力,为全面实施宪法、充分发挥宪法在经国序民、治国安邦、治国理政、民族复兴中的重大作用提供了科学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依宪治国 依宪执政 宪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执政的宪法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蔡玉龙 伊寿康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依法执政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其实质就是依宪执政。坚持依法执政,首要是坚持依宪执政,这是由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党与法治的关系以及宪法的实施现状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依法执政,必须完全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 依法执政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其实质就是依宪执政。坚持依法执政,首要是坚持依宪执政,这是由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党与法治的关系以及宪法的实施现状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依法执政,必须完全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推动国家制度法治化、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执政 依宪执政 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执政为民理念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拓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江波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5,共5页
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与根本问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越来越注重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习近平"精准扶贫"和"全面小康"的治国理政新战略,深化了邓小平&qu... 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与根本问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越来越注重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习近平"精准扶贫"和"全面小康"的治国理政新战略,深化了邓小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观拓展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维度;"人民共享"和"公平正义"的治国理政新理念,坚定了社会主义的民本立场。认清社会主义本质,对于广大党员和民众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四个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执政为民 社会主义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党的领导法治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炜达 郭朔宁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55,共10页
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党的领导法治化这一命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凸显。党的领导法治化承续了中国共产党改善领导方式的优良传统,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新时代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实践的根本旨归,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 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党的领导法治化这一命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凸显。党的领导法治化承续了中国共产党改善领导方式的优良传统,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新时代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实践的根本旨归,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产物。遵循中国政治与法治的内在规律,实现党的领导法治化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理顺党政关系。新时代党的领导法治化有利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以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党的领导法治化 依法执政 习近平法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