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文版反社会性行为特质筛查问卷(APSD)父母版的效度和信度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慧凤 张劲松 +4 位作者 帅澜 路腾飞 夏卫萍 王周烨 谭歆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1-375,共5页
目的:评价中文版反社会性行为特质筛查问卷(APSD)父母版的效度与信度。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n=161)、对立违抗障碍(ODD,n=117)和品行障碍(CD,n=13)的儿童291例,以及年龄性... 目的:评价中文版反社会性行为特质筛查问卷(APSD)父母版的效度与信度。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n=161)、对立违抗障碍(ODD,n=117)和品行障碍(CD,n=13)的儿童291例,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28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13岁)。请其家长填写APSD父母版以评估儿童冷漠无情特质,填写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VADPRS)及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以评估儿童的行为问题,随机选取48名家长间隔1~3周再次填写APSD父母版问卷。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同时效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及重测信度分析,以评估APSD的效度和信度。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APSD 3因子模型结构拟合良好。同时效度,APSD与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及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因子呈正相关(r=0.31~0.79,P<0.01)。ROC曲线显示,当APSD的T值为56时,诊断ADHD的灵敏度为0.82,特异度为0.81。APSD的内部一致性为0.65~0.83,重测信度为0.63~0.82。结论:中文版APSD父母版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漠无情 反社会性行为特质筛查问卷父母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儿父母焦虑抑郁的调查和干预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心怡 张瑞东 +6 位作者 刘华清 王秀梅 胡亚美 陆小彦 郜慧芳 霍莉钦 郑胡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父母的情绪抑郁和焦虑障碍,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和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际公认并具有我国常模的家庭环境量表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期间在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白血病患儿的父...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父母的情绪抑郁和焦虑障碍,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和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际公认并具有我国常模的家庭环境量表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期间在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白血病患儿的父母进行问卷测评,分三个阶段分别调查了初诊组、心理干预组和未干预组父母的家庭环境特征和情绪改变情况。对患儿父母的干预方法有个别心理治疗、小组治疗和家庭系统治疗。共收回可分析量表353份,其中初诊组138份、干预组103份、未干预组112份。结果:①白血病患儿父母在娱乐性、成功性、文化性、情感表达等因素上得分均低于常模[如,娱乐性得分常模为(4.9±2.0),三组父母分别为(3.0±2.3),(3.2±2.3),(4.1±2.1)],而在矛盾性、道德宗教上得分则高于常模[如,矛盾性得分常模为(2.2±1.9),三组父母分别为(3.9±2.6),(3.1±2.1),(3.6±2.3)]。②初诊白血病患儿父母的焦虑和抑郁分分别高于临界值38.4%和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白血病患儿治疗6月后未干预组父母在文化性(4.9±1.9)、娱乐性(4.1±2.1)和独立性(5.9±1.3)上得分均高于初诊组[(4.0±2.0),(3.0±2.3),(5.3±1.5)],接近常模分值水平;干预组父亲的矛盾性得分(3.0±2.3)低于未干预组父亲(4.4±2.3)。④治疗6月后患儿家长的焦虑(9.5±4.3)和抑郁(7.6±4.3)分值已降到临界值水平。结论:白血病患儿的诊治过程严重影响患儿父母的心理情感,初诊白血病患儿父母抑郁和焦虑情绪严重、家庭矛盾性上升;绝大多数白血病患儿父母通过及时、有效的人文关怀即能达到良好的干预效果,专业心理干预对家庭矛盾性的降低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父母 抑郁 焦虑 问卷 干预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人格与其父母人格的特征及相关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灏 张伯全 唐济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4-497,共4页
目的:调查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30名符合CC-MD-3强迫症及ICD-10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及30对强迫症患者父母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进行评定,并与3... 目的:调查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30名符合CC-MD-3强迫症及ICD-10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及30对强迫症患者父母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进行评定,并与30名正常对照及30对正常对照的父母进行比较,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强迫症组神经质(N)分[(14.97±5.52)vs.(8.77±4.69)]以及精神质(P)分[(6.70±2.61)vs.(4.83±2.30)]高于正常对照组(Ps<0.01),内-外向(E)分低于正常对照组[(11.23±4.87)vs.(14.20±3.55),P<0.01]。(2)强迫症患者父母的N分高于对照父母组[(12.23±4.43)vs.(8.81±4.00),P<0.01],E分低于对照父母组[(10.58±4.06)vs.(12.71±3.50),P<0.01]。(3)强迫症患者父亲N分高于正常对照父亲[(12.77±4.73)vs.(7.50±3.45),P<0.01],E分低于正常对照父亲[(10.67±3.48)vs.(12.60±3.61),P<0.05]。(4)强迫症患者母亲E分低于正常对照母亲[(10.50±4.63)vs.(12.83±3.44),P<0.05],P分高于正常对照母亲[(5.23±2.08)vs.(3.73±2.21),P<0.01]。(5)相关分析显示,强迫症患者E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E分呈正相关(r=0.37,P<0.05),与强迫症患者母亲P分呈负相关(r=-0.37,P<0.05)。强迫症患者N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P分(r=0.39,P<0.05)及强迫症患者父亲N分(r=0.53,P<0.01)呈正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父母具有某些特质性人格特征,并且与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父母 人格 艾森克人格问卷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客观父母监控与中学生同伴交往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万晶晶 方晓义 +1 位作者 李一飞 池培莲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考察主观父母监控、客观父母监控与中学生同伴交往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StattinH的父母监控量表和自编中学生同伴交往问卷调查北京市两所普通中学1090名初一到高二学生。结果:主观父母监控低而客观父母监控高的中学生其积极同伴... 目的:考察主观父母监控、客观父母监控与中学生同伴交往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StattinH的父母监控量表和自编中学生同伴交往问卷调查北京市两所普通中学1090名初一到高二学生。结果:主观父母监控低而客观父母监控高的中学生其积极同伴交往评分高于其他三种父母监控类型学生(主低客低、主高客低、主高客高)(23.6±5.3、21.1±5.7、20.8±5.6、21.8±5.6,F=19.00,P<0.001),但其消极同伴交往评分低于其他三种父母监控类型学生(10.8±4.3/12.2±4.8、13.2±4.7、11.6±4.5,F=11.032,P<0.001)。父母的客观监控水平评分能正向预测积极同伴交往评分(Beta=0.22),反向预测消极同伴评分(Beta=-0.17);父母的主观监控水平评分只能正向预测消极同伴评分(Beta=0.07)。父母的沟通手段评分能正向预测积极同伴、反向预测消极同伴评分(Beta=0.19、-0.17);控制手段能反向预测消极同伴交往(Beta=-0.16);搜寻手段能正向预测消极同伴交往(Beta=0.07)。结论:父母主观监控低而客观监控高的中学生的同伴交往状况最好。父母主观和客观监控变量对于中学生积极同伴和消极同伴交往有不同的预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同伴交往 父母监控 问卷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分歧对7岁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高雯 陈会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91-795,共5页
目的:考察冲突程度较低的父母分歧频繁程度对7岁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探讨不同方面的父母分歧导致各种儿童问题行为的原因。方法:从前期研究样本中,选取父母报告均完整的儿童103人(男42人,女61人),采用互动适应量表和儿童行为核查表要求... 目的:考察冲突程度较低的父母分歧频繁程度对7岁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探讨不同方面的父母分歧导致各种儿童问题行为的原因。方法:从前期研究样本中,选取父母报告均完整的儿童103人(男42人,女61人),采用互动适应量表和儿童行为核查表要求父母分别报告彼此之间分歧的频繁程度和儿童的问题行为。结果:父母分歧总分(2.35±0.44)对儿童退缩、焦虑和身体疾病有显著预测作用(β=0.23、0.22、0.20,均P<0.05)。其中,行为分歧可以预测退缩、焦虑、社交不良、多动/注意问题(β=0.31、0.26、0.20、0.20,P<0.05或0.01);重大决定分歧可以预测违纪(β=0.27,P<0.01);对待朋友分歧可以预测攻击(β=0.25,P<0.05);教育分歧可以预测身体疾病(β=0.26,P<0.01);生活目标分歧可以预测分裂样/强迫倾向(β=-0.22,P<0.05)。结论:父母分歧的频繁程度对7岁儿童的内部问题和身体症状有明显的影响,父母分歧与多种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联系可能与儿童的认知能力、父母分歧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心理学 问卷 父母冲突 父母分歧 问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人格特征及其与父母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高 陈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3284-3286,共3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强迫症诊断标准及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中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为强迫症组,同时...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强迫症诊断标准及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中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为强迫症组,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及其父母进行比较,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强迫症组神经质(15.0±6)、精神质(7.1±3)得分高于对照组,内-外向(11.2±5)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组父母、父亲神经质〔(12.3±4)、(12.8±5)〕得分与对照组父母、父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组父母、母亲、父亲内-外向〔(10.7±4)、(10.5±5)、(10.8±4)〕得分与对照组父母、母亲、父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组母亲精神质(5.2±2.2)与对照组母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患者内-外向得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内-外向得分呈正相关(r=0.368,P<0.05),而与强迫症患者母亲精神质得分呈负相关(r=-0.368,P<0.05);强迫症患者神经质得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精神质得分(r=0.387,P<0.05)以及强迫症患者父亲神经质(r=0.533,P<0.01)得分呈正相关;强迫症患者掩饰性得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掩饰性得分(r=0.412,P<0.05)呈正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其父母相关,强迫症父母具有的某些特质性人格特征,可能通过遗传或者后天教养影响其子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人格特征 父母 艾森克人格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障碍青少年患者父母心理社会轨迹探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海霞 钟清玲 +4 位作者 梁孟姣 吴刚 董春霞 黄燕萍 王晓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71-74,共4页
目的探索首发精神障碍青少年患者父母心理社会轨迹,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42例首发精神障碍青少年患者的43名父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应付方式问卷、SCL-90问卷于确诊2周内进行调查,于6个月、12个月再用SCL-90问卷调查;于上述... 目的探索首发精神障碍青少年患者父母心理社会轨迹,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42例首发精神障碍青少年患者的43名父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应付方式问卷、SCL-90问卷于确诊2周内进行调查,于6个月、12个月再用SCL-90问卷调查;于上述3个时间段对患者父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归纳分析其心理社会轨迹。结果父母3个时间段SCL-90得分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应付方式得分分为退避自责组(22人)与非退避自责组(21人),两组SCL-90得分比较,第6个月及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访谈资料呈现心理弹性、心理恢复、心理痛苦3种心理社会轨迹。结论首发精神障碍青少年患者父母早期心理社会轨迹呈3种不同形式,大部分父母心理健康水平随患者病情好转而逐渐恢复,少部分父母心理痛苦持续存在。医护人员应同步对患者父母实施针对性干预,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首发精神障碍 父母 心理社会轨迹 心理健康 应付方式 问卷调查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个性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朱跃华 丁仁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920-921,共2页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个性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评定 5 18例高一学生 ,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父母的...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个性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评定 5 18例高一学生 ,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父母的温暖理解与EPQ的内外向因子正相关 ,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EPQ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因子负相关 ;SCL - 90高分组学生的父母更倾向于采取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等负性情感。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子女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养育方式 子女 个性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艾森克人格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盘游戏疗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心理行为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余文玉 肖农 +1 位作者 杨自真 倪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8-1321,共4页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心理行为干预疗效。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确诊为ADHD的6—12岁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心理行为干预疗效。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确诊为ADHD的6—12岁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ADHD患儿按照患儿意愿分组为非随机分组,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试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30周的沙盘游戏心理治疗,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两组均予治疗前后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symptom questionnire, PSQ)进行疗效对照评定。在治疗前后对患儿家长各进行1次半结构式的访谈。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onners量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Conners父母量表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3)对试验组患儿家长的半结构式访谈前后对比在情绪方面、行为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心身躯体方面及治疗依从性有明显好转。结论:沙盘游戏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ADHD患儿的多种症状,对ADHD患儿的身心治疗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 沙盘游戏 心理行为干预 康复 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市3~12岁儿童注意缺陷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尚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3期1102-1103,共2页
目的 了解铜陵市区3~12岁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的基本情况和影响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和自行编制的儿童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352名3~12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1)注意缺陷障碍者44名,患病率为3.25%(4... 目的 了解铜陵市区3~12岁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的基本情况和影响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和自行编制的儿童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352名3~12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1)注意缺陷障碍者44名,患病率为3.25%(44/1352),其中男女儿童分别为5.22%(36/689)和1.21%(8/66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年龄组之间注意缺陷障碍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影响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的危险因素为母亲文化,父母及同胞和亲属中有注意缺陷障碍者,家庭关系及儿童性别4个因素。结论 家长应重视自身及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修养,减少家庭中的紧张气氛,给儿童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减少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的患病率,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和分裂性行为障碍 儿童 conners父母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术提高语前聋患者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孟波 李欢 +3 位作者 李少红 伍伟景 谢鼎华 赖若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9-995,共7页
目的:人工耳蜗植入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语前聋患儿听觉功能,使其获得正常的言语发育、学习和社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纯听觉或言语能力的改善。本研究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探... 目的:人工耳蜗植入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语前聋患儿听觉功能,使其获得正常的言语发育、学习和社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纯听觉或言语能力的改善。本研究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探索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21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人工耳蜗植入随访中心数据库中抽取171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听觉行为分级量表(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父母版言语空间特性问卷(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Parents’Version,SSQ-P)、听力植入体使用儿童的家庭生活质量问卷(Children Using Hearing Implants Quality of Life,CuHI-QoL)对入选青少年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段(<2.5岁组、2.5~4.5岁组与>4.5岁年组)在术后不同时段(<2.5年组、2.5~4.5年组与>4.5年组)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及家庭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其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患者生活质量与评价听觉能力的量表(CAP、言语感知、空间听力、其他听力特征)得分的关系。结果:术后<2.5年组的患者CAP和SSQ-P评分均低于2.5~4.5年组与>4.5年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年限和CuHI-QoL评分(父母期望、生活质量)分别与CAP、SSQ-P及其维度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CAP评分和言语感知能力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R2=0.170,P<0.01)。结论:术后2.5年为患者听觉语言能力的增长期,稳定后增长速度变缓。随着术后年限的延长,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逐渐增强,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行为分级量表 父母版言语空间特性问卷 听力植入体使用儿童的家庭生活质量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家长对家庭性教育的看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涂晓雯 程艳 +1 位作者 楼超华 高尔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考察中学生家长对家庭性教育的态度与看法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家庭性教育开展状况,为改善家庭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03年9月~2003年11月对上海市区2所高中和4所初中全部一年级学生的家长1 312名进行了匿名自填... 目的考察中学生家长对家庭性教育的态度与看法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家庭性教育开展状况,为改善家庭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03年9月~2003年11月对上海市区2所高中和4所初中全部一年级学生的家长1 312名进行了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家长对自身所担负的性教育责任认识不足.虽然81%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开展家庭性教育.但只有约60%的家长进行过积极的尝试,且内容集中于青春期发育或异性交往.家长们表示教育过程中最缺乏的是与孩子沟通的技巧(73%)和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41%).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其教育责任意识和教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家庭性教育 影响因素 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 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HD儿童行为与教育子女方式问题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魏宝玉 金正勇 苏林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99-701,共3页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儿童的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的特点及其与ADHD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选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 (PLOC)、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 (PSQ)分别对 3 0例ADHD及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ADHD儿童的父母在P...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儿童的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的特点及其与ADHD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选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 (PLOC)、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 (PSQ)分别对 3 0例ADHD及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ADHD儿童的父母在PLOC量表中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父母对命运 机遇的信念、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LOC的某些因素与ADHD儿童行为问题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ADHD儿童有较多的行为问题 ,可能与父母教育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D 儿童行为问题 量表 对照组 父母教育方式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问卷 子女教育 教育成效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患儿家庭慢性悲伤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爱霞 王晓花 +1 位作者 刘爱华 李利铭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7期65-66,共2页
目的缓解癫痫患儿家庭的慢性悲伤情绪。方法将90名癫痫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50名和观察组40名,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针对性集体干预和个别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ABQ问卷和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CHIP)评估两组患儿家... 目的缓解癫痫患儿家庭的慢性悲伤情绪。方法将90名癫痫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50名和观察组40名,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针对性集体干预和个别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ABQ问卷和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CHIP)评估两组患儿家长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BQ问卷各情绪评分以及总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应对方式总分及分量表1、2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癫痫患儿家庭存在慢性悲伤,早期评估并实施针对性干预,有利于缓解癫痫患儿父母心理负担,减轻其家庭慢性悲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癫痫 慢性悲伤 患儿父母 家庭 ABQ问卷 CHIP量表 应对方式 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家庭电视收视行为特点剖析
15
作者 张令振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1年第2期37-42,共6页
美国心理学家J.C.wright教授等人在论述电视对儿童的影响时说,“正如在以前的几百年内,儿童应该在教堂和家庭完成的社会化过程由学校完成一样,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儿童应该在教堂。
关键词 儿童观 观看时间 电视机 行为特点 学前儿童 观看距离 家庭 问卷调查法 美国心理学 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