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细粒度流处理的比例积分队列管理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海婷 孙虎 +2 位作者 何高峰 张璐 李男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7-1215,共9页
针对当前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缺乏对数据流的细粒度处理及无差别的丢包策略,导致难以快速缓解网络拥塞等问题,本文在PIE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细粒度流处理的比例积分队列管理算法C-PIE,改善PIE对数据流的细粒度处理,加强拥塞控制效果.C-... 针对当前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缺乏对数据流的细粒度处理及无差别的丢包策略,导致难以快速缓解网络拥塞等问题,本文在PIE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细粒度流处理的比例积分队列管理算法C-PIE,改善PIE对数据流的细粒度处理,加强拥塞控制效果.C-PIE利用布谷鸟哈希表的快速查询和高负载率特性,并根据应用需求将其改进为布谷鸟计数器,作为流量测量模块引入到PIE中.这一变化使得数据流的关键信息能够被有效存储并实现高效频次查询,从而实现了对数据流的细粒度识别,并在网络拥塞时执行差异化丢包策略.NS3仿真平台上的实验结果表明,C-PIE算法在保持近似吞吐量性能的同时,相较于RED、CoDel和PIE算法,表现出更低的平均队列长度和数据包往返时延,并维护了更高的公平性和更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队列管理 拥塞控制 比例积分控制器 布谷鸟哈希 差异化丢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命名数据网中基于协同策略的拥塞控制方案
2
作者 李卓 沈兴迪 +2 位作者 罗蓬 马天祥 赵建利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157,共9页
为解决命名数据网(Named Data Networking,NDN)中混合拥塞控制的过度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协同拥塞控制方案CHCC(Cooperative Hybrid Congestion Control),不仅支持接收端和路由器协同缓解拥塞,还能够防止由于两者过度控制导致的传输性能... 为解决命名数据网(Named Data Networking,NDN)中混合拥塞控制的过度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协同拥塞控制方案CHCC(Cooperative Hybrid Congestion Control),不仅支持接收端和路由器协同缓解拥塞,还能够防止由于两者过度控制导致的传输性能下降。CHCC通过主动队列管理技术检测拥塞并产生标记信息,触发下游接收端调整Interest发送窗口、路由器转移流量来控制拥塞。在ndnSIM中实现该方案,并与ICP(Interest Control Protocol)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HCC在多种拓扑下均能获得更高的吞吐量,更低、更稳定的传输延时,同时无丢包现象,此外,通过Jain's公平性指数进行公平评价,结果表明CHCC在确保用户间资源分配公平方面同样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数据网 协同策略 拥塞控制 主动队列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队列管理中的PID控制器 被引量:61
3
作者 任丰原 王福豹 +1 位作者 任勇 山秀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99,共6页
作为对终端系统上拥塞控制的一种补充,中间节点上的主动队列管理(AQM)策略在保证较高吞吐量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队列长度,从而实现了控制端到端的时延,保证QoS的目的。C.Hollot等人(2001)用经典控制理论中频域校正的方法设计了用于AQM的P... 作为对终端系统上拥塞控制的一种补充,中间节点上的主动队列管理(AQM)策略在保证较高吞吐量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队列长度,从而实现了控制端到端的时延,保证QoS的目的。C.Hollot等人(2001)用经典控制理论中频域校正的方法设计了用于AQM的PI控制器,但参数整定上的试凑方法不免代有盲目性;算法的瞬态性能指标也不够理想。为此,该文引入了微分环节来增强系统的响应能力,同时给出了基于稳定裕度的参数整定方法,使PID控制器的稳定性有了绝对保障。仿真试验表明PID算法的调节时间远远短于PI控制器,从而为在负载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中实现控制分组排队等待时间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队列管理 PID控制器 拥塞控制 因特网 TCP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网络中的拥塞控制 被引量:74
4
作者 任丰原 林闯 刘卫东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25-1034,共10页
以拥塞控制机制演化的历史为线索 ,回顾了IP网络中已有的拥塞控制技术 ;总结了TCP流量控制、端到端流量控制和中间节点增强机制等各研究子方向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重点分析了主动队列管理这一热点领域中已有策略和算法的优缺点 ,并在此... 以拥塞控制机制演化的历史为线索 ,回顾了IP网络中已有的拥塞控制技术 ;总结了TCP流量控制、端到端流量控制和中间节点增强机制等各研究子方向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重点分析了主动队列管理这一热点领域中已有策略和算法的优缺点 ,并在此基础上 ,归纳和阐述了大多数算法所采用的启发式设计加仿真试验验证的模式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应用控制理论中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研究网络拥塞控制的思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网络 拥塞控制 INTERNET 服务质量 计算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敬辕 谢剑英 傅春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46-1249,共4页
主动队列管理 (ActiveQueueManagement,AQM)技术作为Internet拥塞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于提高In ternet的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根据TCP拥塞控制算法基于数据包丢失的窗口变化机制 ,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主动队列管理... 主动队列管理 (ActiveQueueManagement,AQM)技术作为Internet拥塞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于提高In ternet的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根据TCP拥塞控制算法基于数据包丢失的窗口变化机制 ,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该算法依据路由器中队列长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一定的模糊自校正原则来调整数据包的丢弃概率 ,从而使路由器中的队列长度稳定在参考值附近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但十分有效 ,而且对不同的网络状况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队列管理 拥塞控制 模糊逻辑 自校正 AQM Internet 服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队列管理中的智能分组丢弃新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任丰原 林闯 +1 位作者 魏丫丫 樊燕飞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A期1933-1937,共5页
主动队列管理通过网络中间节点有控制的分组丢弃实现了较低的排队延时和较高的有效吞吐量,是TCP端到端拥塞控制近来研究的一个技术热点.已有的大多数算法在判定分组丢弃时大都沿袭了RED的概率丢弃机制,具有一定计算复杂度的随机数生成... 主动队列管理通过网络中间节点有控制的分组丢弃实现了较低的排队延时和较高的有效吞吐量,是TCP端到端拥塞控制近来研究的一个技术热点.已有的大多数算法在判定分组丢弃时大都沿袭了RED的概率丢弃机制,具有一定计算复杂度的随机数生成过程不利于路由器性能的优化.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定义了拥塞指数这一新的测度变量来量化描述网络的拥塞状态.接着,利用模糊逻辑设计了一种新的智能分组丢弃机制,离线的合成推理使得分组丢弃的判定仅需要简单的查表操作和比较运算即可完成,为优化路由器的性能提供了便利.数字仿真的结果表明:智能分组丢弃机制的性能优于经典的RED算法,控制队列的能力强,鲁棒性好,稳定工作域大,能很好地抵抗突发性和非弹性业务的干扰,适合工作在瞬息万变的动态网络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塞控制 模糊逻辑 分组丢弃 主动队列管理 计算机网络 TCP流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参数自适应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自适应BLUE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伟彦 孙雁飞 +1 位作者 张顺颐 刘斌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2-466,共5页
BLUE算法是一种典型的主动队列管理(Active Queue Management,AQM)算法,研究表明BLUE算法优于RED算法。BLUE算法使用丢包事件和链路空闲事件控制网络拥塞。但由于BLUE算法在参数设置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当TCP连接数突然剧烈变动时,容易... BLUE算法是一种典型的主动队列管理(Active Queue Management,AQM)算法,研究表明BLUE算法优于RED算法。BLUE算法使用丢包事件和链路空闲事件控制网络拥塞。但由于BLUE算法在参数设置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当TCP连接数突然剧烈变动时,容易导致队列溢出或空闲的频繁发生。该文引进参数自适应机制,提出了自适应BLUE算法,并借鉴了RED算法的早期拥塞检测机制。NS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保持队列长度的稳定,减少队列溢出或空闲现象的发生,在提高链路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丢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塞控制 自适应 主动队列管理 BLUE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分类器实现 被引量:9
8
作者 任丰原 林闯 +1 位作者 黄小猛 刘卫东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796-1800,共5页
作为端到端拥塞控制的增强机制 ,主动队列管理 (AQM)通过在网络中间节点有目的地丢弃分组来维持较小的队列长度和较高的链路利用率 .已有的大多数主动队列管理算法沿用了随机早期探测 (RED)算法首创的概率丢弃机制 .本质上 ,判决是否丢... 作为端到端拥塞控制的增强机制 ,主动队列管理 (AQM)通过在网络中间节点有目的地丢弃分组来维持较小的队列长度和较高的链路利用率 .已有的大多数主动队列管理算法沿用了随机早期探测 (RED)算法首创的概率丢弃机制 .本质上 ,判决是否丢弃分组的过程是一个依赖于网络拥塞状态的决策过程 ,因此 ,概率决策不应该是唯一的方法 .在本文的研究中 ,我们首先归纳了理想AQM算法所应具备的品质 ,然后应用模式识别中分类器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新颖简洁的主动队列管理策略实现框架 ,并基于Fisher线性判别方法为AQM设计了一个两维两类分类器(TCC) .仿真试验表明TCC有效、敏捷、鲁棒 ,扩展性好 ,同时实现简单 ,计算开销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队列管理 拥塞控制 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队列管理RED算法改进与实验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军 邓晓衡 +1 位作者 陈志刚 刘佳琦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59-161,164,共4页
分析了RED及其改进算法的原理和局限性,提出了一种非线性高阶RED拥塞控制机制。该算法利用一个高阶分组丢弃函数,在下限阈值附近以较低的概率标记丢弃分组,在上限阈值附近迅速提高分组的标记丢弃概率。并对网络仿真器NS2进行扩展,通过... 分析了RED及其改进算法的原理和局限性,提出了一种非线性高阶RED拥塞控制机制。该算法利用一个高阶分组丢弃函数,在下限阈值附近以较低的概率标记丢弃分组,在上限阈值附近迅速提高分组的标记丢弃概率。并对网络仿真器NS2进行扩展,通过系列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有效提高了网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塞控制 早期随机丢弃 主动队列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PI时滞网络拥塞控制算法设计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钱艳平 李奇 刁翔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8,共8页
针对网络中存在的大时滞给主动队列管理算法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将Sm ith预估器与Dahlin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预测PI拥塞控制算法,首先利用Sm ith预估器补偿时延滞后,克服了大时滞给系统性能带来的影响;然后按Dahlin算法设计控制器,把... 针对网络中存在的大时滞给主动队列管理算法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将Sm ith预估器与Dahlin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预测PI拥塞控制算法,首先利用Sm ith预估器补偿时延滞后,克服了大时滞给系统性能带来的影响;然后按Dahlin算法设计控制器,把控制器参数和预估对象模型参数相结合,既减少了整定参数,也避免了参数整定时的相互影响.同时,利用经典控制理论方法分析了系统稳定性和存在链路容量干扰时瓶颈队列的暂态、稳态特性.仿真结果显示预测PI算法控制性能优于RED,PI算法及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塞控制 流量控制 主动队列管理 预测PI 时滞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益自适应Smith预估器的鲁棒AQM拥塞控制算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向少华 胥布工 +1 位作者 彭达洲 武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0-44,共5页
根据Lyapunov渐近稳定定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增益自适应Sm ith预估器的鲁棒主动队列管理(AQM)拥塞控制算法(GAS-PI).该算法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网络控制性能,同时克服了大时滞给队列稳定性造成的不利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采用GAS-P... 根据Lyapunov渐近稳定定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增益自适应Sm ith预估器的鲁棒主动队列管理(AQM)拥塞控制算法(GAS-PI).该算法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网络控制性能,同时克服了大时滞给队列稳定性造成的不利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采用GAS-PI算法,对于限制系统振荡超调量的作用非常明显,同时能使网络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及更平稳的队列———在HTTP扰动和负载变动较大的情况下,算法使得缓存队列迅速收敛到稳定值;当网络时延增大时,算法能使网络的动态性能依然保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塞控制 主动队列管理 大时滞 增益 SMITH预估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队列管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明 窦文华 张鹤颖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84-86,共3页
主动队列管理是路由器中支持拥塞控制的主要机制,也是基于路由器的网络拥塞控制的研究热点,但目前仍然没有能被普遍接受并获得广泛应用的方案。该文围绕主动队列管理机制的关键技术和当前研究中尚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具体包括:... 主动队列管理是路由器中支持拥塞控制的主要机制,也是基于路由器的网络拥塞控制的研究热点,但目前仍然没有能被普遍接受并获得广泛应用的方案。该文围绕主动队列管理机制的关键技术和当前研究中尚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具体包括:链路特征对主动队列管理机制的影响,大延时对主动队列管理的影响,主动队列管理机制对网络稳定性的影响和主动队列管理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塞控制 主动队列管理 控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D算法的非线性拥塞控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金东 马东堂 +1 位作者 李卫 王杉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91-92,95,共3页
由于RED算法是采用丢包率随平均队列长度线性变化的方法,因此导致网络在拥塞并不严重的时候丢包率较大,在拥塞比较严重的时候丢包率较小,拥塞控制能力较低。该文提出非线性平滑算法通过对RED算法的丢包率函数进行非线性平滑,在最小阈值... 由于RED算法是采用丢包率随平均队列长度线性变化的方法,因此导致网络在拥塞并不严重的时候丢包率较大,在拥塞比较严重的时候丢包率较小,拥塞控制能力较低。该文提出非线性平滑算法通过对RED算法的丢包率函数进行非线性平滑,在最小阈值时丢包率增长速度比较小,在最大阈值时丢包率增长速度比较大,有效地控制了平均队列长度,具有较好的拥塞控制能力。NS2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丢包率、端到端时延、吞吐量以及时延抖动等性能均有较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队列管理 拥塞控制 随机早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时滞TCP/AQM系统的滑模控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宏伟 钱晓龙 +1 位作者 井元伟 刘晓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165,共5页
针对具有非匹配不确定项和输入时滞的TCP线性化动态系统进行特殊线性变换,将原不确定时滞系统转化为无时滞系统.在新坐标下,基于滑模控制(SMC)设计了一种主动队列管理(AQM)算法.根据滑模到达条件设计了一种控制策略,基于LMI技术给出线... 针对具有非匹配不确定项和输入时滞的TCP线性化动态系统进行特殊线性变换,将原不确定时滞系统转化为无时滞系统.在新坐标下,基于滑模控制(SMC)设计了一种主动队列管理(AQM)算法.根据滑模到达条件设计了一种控制策略,基于LMI技术给出线性滑动超平面的设计方法,通过Lyapunov函数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使队列长度快速收敛到设定值,同时维持较小的队列振荡,尤其是在网络条件变化的情况下,该方法优于传统的滑模控制,能实现准确的跟踪,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队列管理(AQM) 拥塞控制 滑模控制 非匹配不确定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稳定域和ITAE准则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秀利 王永吉 +1 位作者 周辉 蔡开元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092-3103,共12页
主动队列管理(active queue management,简称AQM)是网络拥塞控制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设计反馈控制策略.提出一种新的基于D稳定域和时间乘以误差绝对值乘积积分(integral of time-weighted absolute error,简称ITAE)性... 主动队列管理(active queue management,简称AQM)是网络拥塞控制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设计反馈控制策略.提出一种新的基于D稳定域和时间乘以误差绝对值乘积积分(integral of time-weighted absolute error,简称ITAE)性能准则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简称PID)优化设计方法(简称DITAE-PID),并用于AQM控制器的设计,控制闭环系统的理想动态性能.首先在复平面上设定一组理想的D稳定域,然后以ITAE为目标函数,通过数值优化算法求出控制器的参数,使得闭环系统的所有特征根都在D稳定域内,以降低排队延时,提高有效吞吐量.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预先探测和控制拥塞,有较好的鲁棒性,链路利用率更高,丢包率更小,平均队列长度更趋于期望值,同时,趋于期望队列长度的时间更短,其综合性能明显优于典型的随机早期探测(random early detection,简称RED)和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简称PI)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队列管理 拥塞控制 PID控制 D稳定域 IT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滑模控制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及仿真 被引量:10
16
作者 尹凤杰 井元伟 杨晖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267-2270,2288,共5页
基于一种改进的滑模控制器提出了一种主动队列管理(AQM)算法。采用连续的滑模控制(SMC)方案来取代不连续的切换控制,消除了滑模控制中存在的抖振现象从而使队列跟踪性能得到改善。对于网络模型的不确定性、网络参数的时变性及非TCP适应... 基于一种改进的滑模控制器提出了一种主动队列管理(AQM)算法。采用连续的滑模控制(SMC)方案来取代不连续的切换控制,消除了滑模控制中存在的抖振现象从而使队列跟踪性能得到改善。对于网络模型的不确定性、网络参数的时变性及非TCP适应流所引起的网络抖动该算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队列长度快速收敛到设定值,同时使队列振荡最小,结果也表明在网络条件变化的情况下,该算法优于传统的PI控制和传统的滑模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队列管理(AQM) 滑模控制(SMC) 拥塞控制 追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队列管理机制中PI算法的一种参数配置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明 窦文华 +1 位作者 张鹤颖 张锰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5-119,共5页
研究了主动队列管理机制中PI控制器的参数配置方法。AQM中PI算法默认的参数以及一些文献提出的参数配置方法主要是从稳定性考虑,没有保证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在控制论中,"二阶最优模型"是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的二... 研究了主动队列管理机制中PI控制器的参数配置方法。AQM中PI算法默认的参数以及一些文献提出的参数配置方法主要是从稳定性考虑,没有保证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在控制论中,"二阶最优模型"是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的二阶系统。提出了一种PI控制器的参数配置方法,可以使TCP/AQM控制模型的开环传递函数具有"二阶最优模型"的形式。NS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配置的参数可以提高PI控制器的动态性能并保证系统的稳态性能。最后指出PI控制器参数配置对网络状态的敏感性,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塞控制 主动队列管理 控制理论 二阶最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误码信道上的拥塞控制策略 被引量:8
18
作者 续欣 汤凯 马刈非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13,共6页
主要讨论了无线网络拥塞控制的问题,基于将网络层和传输层策略相结合的思想,一方面在网络层,根据控制论中的不完全微分PID控制器思想设计了一种主动队列管理算法PID-AQM;另一方面,利用TCPW协议作为传输层策略,讨论了将二者相结合在无线... 主要讨论了无线网络拥塞控制的问题,基于将网络层和传输层策略相结合的思想,一方面在网络层,根据控制论中的不完全微分PID控制器思想设计了一种主动队列管理算法PID-AQM;另一方面,利用TCPW协议作为传输层策略,讨论了将二者相结合在无线网络中的拥塞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策略的结合大大提高了无线网络的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网络 PID—AQM 拥塞控制 主动队列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葛龙 万春方 +1 位作者 孙金生 王执铨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8-221,共4页
针对网络模型的不确定性和参数的时变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入速率和队列长度变化的模糊控制主动队列管理算法。采用模糊控制方法,不依赖于网络的精确数学模型;考虑了负载因素和队列因素,加快了对拥塞的感知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 针对网络模型的不确定性和参数的时变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入速率和队列长度变化的模糊控制主动队列管理算法。采用模糊控制方法,不依赖于网络的精确数学模型;考虑了负载因素和队列因素,加快了对拥塞的感知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迅速地将队列长度收敛到目标队列长度附近,并且其丢弃概率小于随机早期检测算法以及PI控制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主动队列管理 输入速率 队列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加强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EBLUE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顺亮 叶澄清 李方敏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9-115,共7页
作为一种典型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BLUE明显不同于其它方法,它使用丢包和连接空闲事件来控制拥塞。试验表明BLUE的丢包率明显小于RED,但是其参数设置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在BLUE算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引进自适应的思想对其进行了改进... 作为一种典型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BLUE明显不同于其它方法,它使用丢包和连接空闲事件来控制拥塞。试验表明BLUE的丢包率明显小于RED,但是其参数设置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在BLUE算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引进自适应的思想对其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加强的BLUE队列算法——EBLUE。大量的仿真实验表明本文的改进算法能够进一步提高BLUE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塞控制 主动队列管理 BLUE 自适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