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104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冯勇
周崇高
+8 位作者
李碧香
许光
邹婵娟
夏仁鹏
赵凡
马体栋
肖咏
彭琨
李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048-1053,1069,共7页
目的总结不同胎龄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2年12月至2020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新生儿内科收治的10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胎龄、发病日龄...
目的总结不同胎龄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2年12月至2020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新生儿内科收治的10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胎龄、发病日龄、出生体重、首发症状、入院时吸氧及气管插管情况、气腹情况、出现症状到手术的时间、穿孔位置、胃壁肌层缺损长度、手术方式、合并消化道畸形情况、合并其他畸形情况、留置胃管时间、呼吸机使用天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败血症、开始喂养时间、总住院时间、静脉营养天数、吻合口瘘、再次手术、预后及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04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者中男73例(70.2%),女31例(29.8%);出生胎龄25.43~41.43周,平均(34.4±2.7)周,出生体重840~3900 g,中位数2090 g;足月儿17例(16.3%),早期早产儿45例(43.3%),晚期早产儿42例(40.4%);发病日龄0.3~19.0 d,中位数2.1 d;术前气腹率95.2%;胃穿孔位置:胃前壁大弯侧78例(75%),前壁小弯侧10例(9.6%),后壁大弯侧7例(6.7%);胃穿孔长度0.5~10.0 cm,中位数6.0 cm;除4例术中放弃治疗外,其余均行一期胃修补术;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平均出生胎龄(38.47周vs.33.63周)、平均出生体重(3.21 kg vs.1.95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发生率(82.4%vs.97.7%)、存活率(70.6%vs.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与晚期早产儿的平均中位出生胎龄(32.57周vs.35.29周)、平均出生体重(1.64 kg vs.2.28 kg)、中位呼吸机使用天数[1.3(0.5,2.5)d vs.0(0,0.5)d]、呼吸衰竭发生率(86.7%vs.38.1%)、败血症发生率(22.2%vs.4.8%)、存活率(73.3%vs.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气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与95.2%,P>0.05)。结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多发生于早产儿,胃穿孔的位置多在胃前壁大弯侧;早期早产儿较晚期早产儿呼吸衰竭、败血症、死亡的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壁肌层缺损/先天性
胃穿孔
婴儿
新生
婴儿
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期微量肠内营养对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欧文辉
段守兴
+2 位作者
符马贤
陈凯宏
李建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肠内营养对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8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3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留置空肠营养管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n=12)和...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肠内营养对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8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3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留置空肠营养管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n=12)和常规喂养组(n=11),对比两组术后的营养状况、电解质酸解平衡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常规喂养组相比,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7 d血清K+浓度(t=3.740,P=0.001)、Ca^(2+)浓度(t=5.829,P<0.001)及pH值(t=4.772,P<0.001)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血红蛋白(t=1.403,P=0.177)、血清白蛋白(t=1.105,P=0.283)、载脂蛋白A(t=0.125,P=0.902)、载脂蛋白B(t=0.527,P=0.604)等营养性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喂养组相比,早期肠内营养组的体重增长幅度更大(t=2.210,P=0.040),首次排便时间更短(t=10.051,P<0.001),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术后实行早期微量肠内营养可加速患者体重增长及肠功能恢复的进程,并有助于维持机体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壁肌层缺损/先天性
肠道营养
治疗结果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104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冯勇
周崇高
李碧香
许光
邹婵娟
夏仁鹏
赵凡
马体栋
肖咏
彭琨
李明
机构
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048-1053,1069,共7页
基金
湖南省出生缺陷协同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9SK1010)。
文摘
目的总结不同胎龄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2年12月至2020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新生儿内科收治的10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胎龄、发病日龄、出生体重、首发症状、入院时吸氧及气管插管情况、气腹情况、出现症状到手术的时间、穿孔位置、胃壁肌层缺损长度、手术方式、合并消化道畸形情况、合并其他畸形情况、留置胃管时间、呼吸机使用天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败血症、开始喂养时间、总住院时间、静脉营养天数、吻合口瘘、再次手术、预后及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04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者中男73例(70.2%),女31例(29.8%);出生胎龄25.43~41.43周,平均(34.4±2.7)周,出生体重840~3900 g,中位数2090 g;足月儿17例(16.3%),早期早产儿45例(43.3%),晚期早产儿42例(40.4%);发病日龄0.3~19.0 d,中位数2.1 d;术前气腹率95.2%;胃穿孔位置:胃前壁大弯侧78例(75%),前壁小弯侧10例(9.6%),后壁大弯侧7例(6.7%);胃穿孔长度0.5~10.0 cm,中位数6.0 cm;除4例术中放弃治疗外,其余均行一期胃修补术;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平均出生胎龄(38.47周vs.33.63周)、平均出生体重(3.21 kg vs.1.95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发生率(82.4%vs.97.7%)、存活率(70.6%vs.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与晚期早产儿的平均中位出生胎龄(32.57周vs.35.29周)、平均出生体重(1.64 kg vs.2.28 kg)、中位呼吸机使用天数[1.3(0.5,2.5)d vs.0(0,0.5)d]、呼吸衰竭发生率(86.7%vs.38.1%)、败血症发生率(22.2%vs.4.8%)、存活率(73.3%vs.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气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与95.2%,P>0.05)。结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多发生于早产儿,胃穿孔的位置多在胃前壁大弯侧;早期早产儿较晚期早产儿呼吸衰竭、败血症、死亡的发生率更高。
关键词
胃壁肌层缺损/先天性
胃穿孔
婴儿
新生
婴儿
早产
Keywords
congenital defect of gastric musculature/cn
gastric
Perforation
Infant,Newborn
Infant,Premature
分类号
R57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656.6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微量肠内营养对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欧文辉
段守兴
符马贤
陈凯宏
李建宏
机构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外科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基金
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汕府科[2017]182号-34)。
文摘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肠内营养对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8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3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留置空肠营养管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n=12)和常规喂养组(n=11),对比两组术后的营养状况、电解质酸解平衡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常规喂养组相比,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7 d血清K+浓度(t=3.740,P=0.001)、Ca^(2+)浓度(t=5.829,P<0.001)及pH值(t=4.772,P<0.001)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血红蛋白(t=1.403,P=0.177)、血清白蛋白(t=1.105,P=0.283)、载脂蛋白A(t=0.125,P=0.902)、载脂蛋白B(t=0.527,P=0.604)等营养性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喂养组相比,早期肠内营养组的体重增长幅度更大(t=2.210,P=0.040),首次排便时间更短(t=10.051,P<0.001),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术后实行早期微量肠内营养可加速患者体重增长及肠功能恢复的进程,并有助于维持机体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胃壁肌层缺损/先天性
肠道营养
治疗结果
婴儿
新生
Keywords
congenital defect of gastric musculature/cn
Enteral Nutrition
Treatment Outcome
Infant,Newborn
分类号
R726.1 [医药卫生—儿科]
R574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104例诊治分析
冯勇
周崇高
李碧香
许光
邹婵娟
夏仁鹏
赵凡
马体栋
肖咏
彭琨
李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早期微量肠内营养对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术后恢复的影响
欧文辉
段守兴
符马贤
陈凯宏
李建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