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体育教师自主创新意识的经学思维 被引量:6
1
作者 汪俊祺 柯谷鑫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3-105,共3页
经学虽已在制度上终结,但经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在体育教学上表现出了新的权威崇拜与信仰,影响了体育教师自主创新意识形成。通过分析经学思维对体育教师的一些负面影响,认为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需要保持怀疑精神,不盲从未... 经学虽已在制度上终结,但经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在体育教学上表现出了新的权威崇拜与信仰,影响了体育教师自主创新意识形成。通过分析经学思维对体育教师的一些负面影响,认为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需要保持怀疑精神,不盲从未经批评反思的实践经验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师 自主创新 经学思维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应时”思想与先秦儒家之渊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鸿泓 张其成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3期50-52,共3页
通过对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主要思想和典型言行的分析,阐述儒家"应时"思想的独特内涵,并且指出了儒家"应时"思想与《易传》时观同源,具有时统位,天统地,兼容三才之道的特点,先秦儒家之时观对《黄帝内经》&... 通过对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主要思想和典型言行的分析,阐述儒家"应时"思想的独特内涵,并且指出了儒家"应时"思想与《易传》时观同源,具有时统位,天统地,兼容三才之道的特点,先秦儒家之时观对《黄帝内经》"应时"思想有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应时 思想 先秦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家视域下的射艺思想对现代竞技体育的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薛誉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21,共4页
在先秦,先秦儒家经常言射箭来阐发自身的思想理论。以先秦儒学视域下的射艺思想为例,总结出3个对现代竞技体育的启示:一是身体与技能的统一,二是技能与规则的统一,三是礼仪与仁德的统一。借鉴先秦儒家视域中的射艺思想,以此来纠正和克... 在先秦,先秦儒家经常言射箭来阐发自身的思想理论。以先秦儒学视域下的射艺思想为例,总结出3个对现代竞技体育的启示:一是身体与技能的统一,二是技能与规则的统一,三是礼仪与仁德的统一。借鉴先秦儒家视域中的射艺思想,以此来纠正和克服现代竞技体育中所存在的偏颇和弊端,使其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射艺思想 竞技体育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王思维与经学思维模式——从汉代经学谈起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7-23,共7页
经学是帝王思维的直接产物 ,经学的勃起与战国后期的造圣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学与帝王思维直接联系到一起发生在汉武帝一朝 ,此后遂成制度。以经治国系出于统治的需要 ,其思想原则是把社会群体的思维划一到服从皇权的方面。
关键词 帝王思维 经学 思维模式 汉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整体性思维架构及其理论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友广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6期33-43,共11页
儒家学派在先秦时期的诞生,既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之中,又受至上神崇拜、祖先崇拜、巫史传统以及宇宙四时转换等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儒家学派在形成与发展的早期阶段伦理性与形上性兼具。在这种双重性质的支配下,儒家在将天、天道纳入对... 儒家学派在先秦时期的诞生,既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之中,又受至上神崇拜、祖先崇拜、巫史传统以及宇宙四时转换等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儒家学派在形成与发展的早期阶段伦理性与形上性兼具。在这种双重性质的支配下,儒家在将天、天道纳入对人道讨论的思维架构中时,还实现了对于人具有宇宙本体论式价值与意义的积极挖掘与显扬。与儒家这种宏阔而整体性的思维架构有关,先秦时期儒家政治哲学整体上呈现为德性特质与政治伦理化、家庭主义与天下情怀、执两用中与改良立场这三大重要理论特征。先秦儒家这种带有综合意义的政治考量方式,不仅影响了后儒尤其是宋明理学家对于政治文化方面的理论构建,而且对于传统社会政治事务处理与政治体系运转也产生了切实而又长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政治哲学 思维架构 构成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古今汉语称谓语的文化蕴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陈丽梅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3-55,共3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来传承和反映。本文略从汉语古今称谓语来浅谈其蕴含的相关文化因素。
关键词 汉语古今称谓语 地理文化 文化 儒家文化 浑沌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学与儒教探微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建鹏 李佩佩 郜峦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672-679,共8页
儒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科学方面起到重要影响,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临床应用。儒教的天人合一观、中和观、变易观、顺势观和司外揣内观,对中医思维方式影响深远,儒教“孝”和“仁”思... 儒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科学方面起到重要影响,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临床应用。儒教的天人合一观、中和观、变易观、顺势观和司外揣内观,对中医思维方式影响深远,儒教“孝”和“仁”思想及医德和医术统一观,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同时儒教对中医发展也存在着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教 中医学 传统医学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知识分子思考的闪光点——以《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为文本基础的阐释
8
作者 叶木桂 唐圣 《安康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4-78,共5页
李珺平先生的论著《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闪烁着当代知识分子思考的四个闪光点,即提出"中国古代只有知识人,没有知识分子"的深刻命题,为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知识人提供了独特的视域;指出中国古代无法产生知识分子的社... 李珺平先生的论著《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闪烁着当代知识分子思考的四个闪光点,即提出"中国古代只有知识人,没有知识分子"的深刻命题,为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知识人提供了独特的视域;指出中国古代无法产生知识分子的社会原因在于宗法制专制和皇权主义专制社会体制;批判儒家文化的虚伪表现,警醒世人;呼吁建构现代公民社会,履行知识分子社会良心的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 知识人 知识分子 儒家文化 现代公民社会 历史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差异对修辞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永庆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90-91,共2页
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用词和修辞形式。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而修辞学是一种特定文化的表现 ,修辞方法因文化而异 ,文化思维模式决定了修辞学的方法及方式。儒家思想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模式 ,而亚里士多德哲学反映... 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用词和修辞形式。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而修辞学是一种特定文化的表现 ,修辞方法因文化而异 ,文化思维模式决定了修辞学的方法及方式。儒家思想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模式 ,而亚里士多德哲学反映了英语国家的思维模式。非母语英语课程的学习者总是无意识地把本国语言和文化的修辞形式应用到英语写作中 ,因此产生学习和交流上的障碍。了解文化差异对修辞的影响 ,会缩小这种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思维模式 儒家思想 亚里士多德哲学 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务运动的失败与中国传统思维
10
作者 王丛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53-56,共4页
中国曾经是领先世界文明的古老国度之一,然而18、19世纪在中国出现的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因素却不能够引导中国实现现代化。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步履蹒跚是多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这一困境的根源则在于中国所具有的独特思维模式... 中国曾经是领先世界文明的古老国度之一,然而18、19世纪在中国出现的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因素却不能够引导中国实现现代化。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步履蹒跚是多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这一困境的根源则在于中国所具有的独特思维模式。在政教一体化的社会中,儒教意识形态对思维的局限使得中国人的行为难以跳出窠臼,摆脱意识形态对政治、科技和经济的掌控,从而导致中国近代的现代化困境重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思维 现代化 儒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禅互补与杜甫的精神世界
11
作者 王贞 《大连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44-46,共3页
禅宗以心性思想为核心,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成为杜甫的重要思想来源。在儒禅互补影响下,杜甫逐渐在回问内心中进行本体思考,在处世态度上采取不执一端的中和心态,在人生理想中张扬着推己及人的生命关怀,从而构成了其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 禅宗以心性思想为核心,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成为杜甫的重要思想来源。在儒禅互补影响下,杜甫逐渐在回问内心中进行本体思考,在处世态度上采取不执一端的中和心态,在人生理想中张扬着推己及人的生命关怀,从而构成了其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而作为以有为本的儒者,与王维、白居易等儒禅兼具的文士不同,杜甫对儒禅的互补必然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儒禅 本体思考 中和心态 生命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无主语句的精神构式与英译思辩 被引量:1
12
作者 包通法 张深深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51-61,159,共12页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元典之一,两千多年来其思想已渗透到中国的人格修为、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等社会事件中。基于语言形式与思维具有同构性这一理论假设,认为《论语》无主语表征是先贤把握世界事件思维构式和人...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元典之一,两千多年来其思想已渗透到中国的人格修为、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等社会事件中。基于语言形式与思维具有同构性这一理论假设,认为《论语》无主语表征是先贤把握世界事件思维构式和人生的样态。如何翻译《论语》的无主语句不仅仅是语言形式问题,还关涉古贤把握世界和人生的哲思构式样态。基于刘殿爵、理雅各、辜鸿铭和亚瑟·威利四位翻译家《论语》译本有关无主语句相应的英文翻译分析翻译表征方式变易与有效传递原文精神构式的相关度、差异度,探讨如何才能使译文读者直观、全面地领悟到《论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的精神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学说 思维模式 无主语句 翻译方法 元典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世致用——儒家原道论的价值依归
13
作者 杨笛 《昆明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32-34,共3页
“道”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关键字,先秦以来各家学派对“道”都有其不同解释。孔子提出“仁义之道”,开创了为后世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的传统,成为漫长封建社会经世致用的哲学。刘勰、韩愈、章学诚分别著有《原道》一篇,反映了儒... “道”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关键字,先秦以来各家学派对“道”都有其不同解释。孔子提出“仁义之道”,开创了为后世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的传统,成为漫长封建社会经世致用的哲学。刘勰、韩愈、章学诚分别著有《原道》一篇,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三者宇宙观、人生观及政治学术思想的影响。把经世致用作为自己原道论的价值依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经世致用 政治学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种武植 相映成辉——谈谈儒家兵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承凤 《孙子研究》 2016年第S1期17-22,共6页
儒家的兵学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孔子家语》等典籍中,概括起来有以下九个方面:一、主张对战争持慎重的态度。二、主张"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三、主张"足食、足兵、民信"。四、主张将帅必须足... 儒家的兵学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孔子家语》等典籍中,概括起来有以下九个方面:一、主张对战争持慎重的态度。二、主张"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三、主张"足食、足兵、民信"。四、主张将帅必须足智好谋。五、主张不可少教而戎,应教而后战。六、主张"临难用诈,足以却敌"。七、主张"我战则克"的大无畏精神。八、主张"以众攻寡而无不消也"。九、主张"子帅以正""其身正不令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兵学 传统文化 军事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儒家经典教育目标的新探索
15
作者 祝安顺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3年第4期65-73,共9页
21世纪儒家经典教育需要明确其教育特质和教育目标,为其自身重新定位并找到重新回归中国教育以实现儒学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儒家经典教育是一种整体发展观下的成人教育,内在隐含着对具有主体性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 21世纪儒家经典教育需要明确其教育特质和教育目标,为其自身重新定位并找到重新回归中国教育以实现儒学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儒家经典教育是一种整体发展观下的成人教育,内在隐含着对具有主体性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人格养成的教育感化需求。儒家经典教育的关键是开展思维方式的训练,责任是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目的是养成理想的君子人格。儒家经典教育目标的新探索是构建贯穿国民教育体系始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经典 教育目标 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人格养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经治曲 南北兼长——论经学思维模式对孔广林剧作的影响
16
作者 王传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0-63,77,共5页
孔广林既是著名经学家,又是圣裔剧作家,其精研经学的学术思维对其戏剧创作有很大影响。首先,创作态度上,体现为特殊的"游戏心态":他既把编剧视为"翰墨游戏",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来进行创作,精研音律形式,南北曲兼长... 孔广林既是著名经学家,又是圣裔剧作家,其精研经学的学术思维对其戏剧创作有很大影响。首先,创作态度上,体现为特殊的"游戏心态":他既把编剧视为"翰墨游戏",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来进行创作,精研音律形式,南北曲兼长。其次,剧作题材上,以立足于女性、家庭的伦理题材为主,体现出依靠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和谐的家庭、社会秩序的理想。再次,基于其精研《周易》等经学的学术背景,在剧作情节安排上,体现了求全求圆、由离到合、周而复始等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思维 孔广林 剧作 伦理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孙子兵学思想与孔子儒学思想的结合应用
17
作者 王廷文 荣敦宁 《孙子研究》 2016年第4期33-37,共5页
孙子兵学思想与孔子儒学思想是中华文化思想领域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两者有许多相通之处,如都强调职位与权责的统一;主张"慎战";重视个人品格修养和"人本"思想;遇到问题注重"权变"等。孔子儒学思想主要... 孙子兵学思想与孔子儒学思想是中华文化思想领域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两者有许多相通之处,如都强调职位与权责的统一;主张"慎战";重视个人品格修养和"人本"思想;遇到问题注重"权变"等。孔子儒学思想主要阐释"治国""做人"的道理,孙子兵学思想主要论述"治军""做事"的理念。因此,将孙子兵学思想与孔子儒学思想结合应用,实现"优势互补",会使我们的事业得到更健康、全面、迅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学思想 孔子儒学思想 结合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