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绸之路上回鹘人的中华文化观 被引量:4
1
作者 牛汝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15,共21页
大量考古材料显示,回鹘人西迁后,除了继续信仰摩尼教外,从公元10世纪开始,深受吐鲁番本土汉人儒释道文化的影响,积极且广泛研习中华文化,同时也受美索不达米亚东方教会影响传播基督教文化。文章从回鹘人的“儒释道耶”信仰四个方面梳理... 大量考古材料显示,回鹘人西迁后,除了继续信仰摩尼教外,从公元10世纪开始,深受吐鲁番本土汉人儒释道文化的影响,积极且广泛研习中华文化,同时也受美索不达米亚东方教会影响传播基督教文化。文章从回鹘人的“儒释道耶”信仰四个方面梳理分析了丝绸之路上的回鹘文化特点及其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回鹘文化体现了浓厚的中华情结。可以尝试用“东融西鉴”来概括回鹘文化,即向东融会贯通,向西交流互鉴,由此促成回鹘文化的中华文化属性和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回鹘 儒学 道教 佛教 耶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释道文化影响下的丧葬礼仪文体辨析——以敦煌吐鲁番文献为中心
2
作者 张慕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7,共11页
中国古代丧葬礼仪的仪程繁复,与之相伴而生的丧葬文书种类繁多、体式庞杂。与传世文集中文人创作的、更多侧重抒情审美性的祭亡类诗文相异,敦煌吐鲁番文献中保存的丧葬礼仪实用文书或文样,直接与殡葬活动相关联,能够较为完整地再现丧葬... 中国古代丧葬礼仪的仪程繁复,与之相伴而生的丧葬文书种类繁多、体式庞杂。与传世文集中文人创作的、更多侧重抒情审美性的祭亡类诗文相异,敦煌吐鲁番文献中保存的丧葬礼仪实用文书或文样,直接与殡葬活动相关联,能够较为完整地再现丧葬礼仪文书的实际运用场景,具有独特的文体学研究价值。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及其仪文系统,是儒、释、道三教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晶。随着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加深,丧葬礼仪文书文体的交织、渗透与互摄现象也愈发明显。从文化视角研究丧葬文书文体的理论意义在于,它不仅深刻揭示了文体与文化之间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还清晰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体基于特定的行为方式和功能导向的演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吐鲁番 丧葬 文体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首段文字反映的初唐时期“三教融会”思潮蠡探
3
作者 张元林 周晓萍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9,共8页
文章以《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首段文字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初唐时期佛儒道三教论衡相关的佛教文献之间的比较、辑考,探讨了初唐时期佛儒道“三教融会”思想及其对敦煌的影响。文中还对碑文部份缺字进行了辑补。
关键词 《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 三教融会 蠡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闻知与体认:论杨慎融通道释的生命智慧
4
作者 范靖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205,219,220,共9页
生命智慧植根于中华传统儒道释文化思想,展现了主体在时间与空间中安身立命的多元路径。嘉靖三年(1524),杨慎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永久流放云南永昌,其治学理念与处世价值从对儒学的拥趸转向对道释的融通。他以道释思想重构学术生命... 生命智慧植根于中华传统儒道释文化思想,展现了主体在时间与空间中安身立命的多元路径。嘉靖三年(1524),杨慎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永久流放云南永昌,其治学理念与处世价值从对儒学的拥趸转向对道释的融通。他以道释思想重构学术生命理路与身心内在平衡,从闻知与体认两个维度构建支点,实现学问的自洽与精神的自适。在闻知上,他通过老庄思想重塑生命存在观,并援引道释二家对理学与心学进行批评与修正。在体认上,他聚焦道家养性护命思想的诠释,通过任诞行为解构礼教,并对佛教展开具身的再认识,完成了生命境界的超越。同时,杨慎将道释思想融入文学书写,尝试通过文学实践调和儒道释精神结构以达至更加圆融的生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儒道释 生命智慧 文学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彭巧 傅德亮 徐剑锋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中国古典园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艺术精神与性格,并由此体现在园林的风格、布局以及审美情趣上。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儒、道、禅以及风水的哲学思想对于这些建园因素,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中国传统文... 中国古典园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艺术精神与性格,并由此体现在园林的风格、布局以及审美情趣上。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儒、道、禅以及风水的哲学思想对于这些建园因素,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各派思想的精神实质出发,探讨它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艺术 传统文化 风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中国传统哲学与寺庙园林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冬梅 张建哲 陈允世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1-184,共4页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寺庙园林的形成、发展和成熟与中国传统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传统哲学的三大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学的主要思想入手,探讨其对寺庙园林造园活动的影响及对现代...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寺庙园林的形成、发展和成熟与中国传统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传统哲学的三大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学的主要思想入手,探讨其对寺庙园林造园活动的影响及对现代园林建设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庙园林 儒学 道教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寺庙园林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冬梅 胡海燕 李娟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67-2468,2470,共3页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教的主要思想、宗旨和哲学观对寺庙园林活动的影响,体现在园林布局、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塑造方面。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寺庙园林 儒家 道家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炫耀性消费倾向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诠释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力钢 袁少锋 高英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75,共4页
笔者在界定炫耀性消费内涵的基础上,从儒、道、佛家文化价值观出发,实证诠释了消费者炫耀性消费的文化价值观因素。儒家"行为与地位相符"价值观强烈地支配着人们的炫耀性消费倾向,但维护"家庭声誉"观念仅对服装消... 笔者在界定炫耀性消费内涵的基础上,从儒、道、佛家文化价值观出发,实证诠释了消费者炫耀性消费的文化价值观因素。儒家"行为与地位相符"价值观强烈地支配着人们的炫耀性消费倾向,但维护"家庭声誉"观念仅对服装消费倾向有正向影响;佛家的"奢侈无用"说对炫耀性消费有显著抑制效应,"相信缘分"观念则对其有促进作用。此外,消费者"每月可支配金额"同炫耀性消费倾向正相关,教育程度同奢华旅游倾向正相关,年龄同手机消费倾向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炫耀性消费 文化价值观 儒家 道家 佛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对宋代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欧阳勇锋 蒋颖 张延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17-119,共3页
中国古典园林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在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入到一个成熟的阶段。宋代园林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因此宋代园林的发展和成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 中国古典园林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在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入到一个成熟的阶段。宋代园林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因此宋代园林的发展和成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教的主要思想、宗旨和哲学观对宋代园林活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宋代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在宋代园林布局、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塑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宋代园林 儒家 道家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伦理精神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玮玮 张广森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17,共4页
由儒、佛、道三大支柱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关注生命。尽管儒、佛、道对生命最深层次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其生命伦理精神是一致的。它们都主张以贵生精神看待生命的价值,以平等精神衡量各个生命的价值,以仁爱精神善待一切生命,以和谐精... 由儒、佛、道三大支柱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关注生命。尽管儒、佛、道对生命最深层次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其生命伦理精神是一致的。它们都主张以贵生精神看待生命的价值,以平等精神衡量各个生命的价值,以仁爱精神善待一切生命,以和谐精神调节生命之间的关系,并以超越精神面对生命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佛教 道家 道教 生命伦理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陶瓷文化与儒、道、佛中国传统文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程云 陆涛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7-68,5,共3页
景德镇陶瓷文化深受儒、道、佛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其地区文化的形式,在陶瓷雕塑、陶瓷器形和装饰画面中都有生动和充分的表现,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器与道"的关联。
关键词 景德镇陶瓷文化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信仰与社会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荣明 代国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共5页
中国传统信仰是多样化的。有为社会秩序服务的政治信仰,如所谓的"儒教";有为个人健康服务的生命信仰,如佛教和道教;还有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既为政治秩序服务也为个人生命服务的混合形态的信仰,如三一教。中国传统信仰的多样性表... 中国传统信仰是多样化的。有为社会秩序服务的政治信仰,如所谓的"儒教";有为个人健康服务的生命信仰,如佛教和道教;还有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既为政治秩序服务也为个人生命服务的混合形态的信仰,如三一教。中国传统信仰的多样性表明,在一个发达的文化系统中,信仰世界也像生物世界一样,存在一个多样化的系统,信仰多样性的原因在于社会本身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教 道教 佛教 三一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院的发展对地区文化地理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永明 于祥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5-11,共7页
书院是儒学知识生产、创新、积累与传播的机构,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与重要象征。书院在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是影响当地文化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书院建立数量的多少,反映了儒家文化在一定区域中空间拓展的情况,另一方面,书院的发展... 书院是儒学知识生产、创新、积累与传播的机构,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与重要象征。书院在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是影响当地文化地理格局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书院建立数量的多少,反映了儒家文化在一定区域中空间拓展的情况,另一方面,书院的发展,又可以改变该区域内主流的儒家文化与佛教、道教及其他民间宗教等非主流的文化形态之间的力量对比,使地区的文化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儒家文化 佛教 道教 民间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47,共3页
武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它特殊的意义,儒、道、佛3家文化包涵了武术中所有技击思想,这一思想蕴涵哲理和辩证法。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武术 技击 儒文化 道文化 佛文化 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教与儒释道文化中的临终反向关怀思想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京娥 康宗林 +1 位作者 黎莹 李梦倩 《医学与哲学(A)》 2018年第1期30-32,58,共4页
临终关怀在当下社会面临着科学及医疗水平快速发展与中国传统生死观、孝道文化等多重因素的挑战,以及临终关怀主客体的错位。临终反向关怀以强调临终者为主体的视角为临终关怀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从文化分析视角,尝试以临终关怀发展... 临终关怀在当下社会面临着科学及医疗水平快速发展与中国传统生死观、孝道文化等多重因素的挑战,以及临终关怀主客体的错位。临终反向关怀以强调临终者为主体的视角为临终关怀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从文化分析视角,尝试以临终关怀发展的西方文化基础及儒释道文化为脉络,探讨临终反向关怀本土化的文化载体。研究显示,基督教描绘的天堂、儒家追求的流芳百世、佛教向往的西方极乐世界、道家追求的修成仙道的人生终极目标的思想,从行为、言语、情绪、精神等方面为临终反向关怀提供了具体的思想及行动指导,临终反向关怀具备西方及本土文化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反向关怀 基督教 儒释道 临终关怀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释、道的体育精神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4,共6页
西方体育精神的主旨是在人格平等的状态下释放人的感性生命、比拼人的肉体机能、挑战人的行为极限。而儒、释、道三足鼎立的中国文化则与之不同:儒家"克己复礼"的追求既不利于释放被文明压抑的感性生命,又不利于营造公平合理... 西方体育精神的主旨是在人格平等的状态下释放人的感性生命、比拼人的肉体机能、挑战人的行为极限。而儒、释、道三足鼎立的中国文化则与之不同:儒家"克己复礼"的追求既不利于释放被文明压抑的感性生命,又不利于营造公平合理的比赛环境;佛家"众生平等"的思想虽然有利于营造公平合理的比赛环境,但其主张节制欲望、反对竞争的态度又从根本上取消了竞技体育的可能性;道家"齐物论""逍遥游"的思想似乎有助于感性的解放、人格的平等,因而有利于竞技体育的开展,但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精神追求又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国人的竞争意识和冒险热情。然而,尽管儒、释、道三家均不利于竞技体育的开展,但却有助于丰富中国式的健身,尤其是武术活动的精神内涵:儒家对"德"的重视、佛家对"心"的开发、道家对"气"的运用,共同孕育了形神一体、内外兼修的武术文化,从而造就了出神入化的中国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佛家 体育 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儒境界论——以儒释道会通为视角 被引量:5
17
作者 付长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5-123,共9页
宋代儒家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和佛道学说的刺激下,进一步转向内心,融通佛道,建构起精致化、理论化的境界说,铸就了其承续先秦儒学而又超越先秦儒学的新儒学特色。它在以下重要关节点上得以具体展现:重建道德形上学;高扬自由之乐;强化直... 宋代儒家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和佛道学说的刺激下,进一步转向内心,融通佛道,建构起精致化、理论化的境界说,铸就了其承续先秦儒学而又超越先秦儒学的新儒学特色。它在以下重要关节点上得以具体展现:重建道德形上学;高扬自由之乐;强化直觉体验等。这些“关节点”作为宋儒境界论的具体表征,都可以说是儒释道会通互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形上学 自由 宋代 儒学 境界 道家 佛教 文化 直觉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与儒释道的“天人合一”思想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4-152,共9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从生态文化的角度看,"天人合一"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周易》与儒、释、道三家都对"天人合一&qu...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从生态文化的角度看,"天人合一"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周易》与儒、释、道三家都对"天人合一"有所发明、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主张。当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应该从传统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中得到某种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世界观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阳修与北宋儒学复兴运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国良 郭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48,共4页
北宋儒学复兴运动是伴随北宋中期为促进社会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并同时克服、战胜佛教道教思想,实现儒学创新的思想文化运动。欧阳修适逢其会,在儒学复兴运动中起到开一代风气、引导儒学复兴方向的作用,其贡献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高举... 北宋儒学复兴运动是伴随北宋中期为促进社会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并同时克服、战胜佛教道教思想,实现儒学创新的思想文化运动。欧阳修适逢其会,在儒学复兴运动中起到开一代风气、引导儒学复兴方向的作用,其贡献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高举韩愈古文运动大旗,提倡"文道合一";二、在儒家经典研究方面提倡破除训诂,阐扬义理;三、攘斥佛老,促进儒家人文礼义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古文运动 佛教 道教 欧阳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观念何以可能——从“无间性”到“有间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玉顺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24,共7页
既有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线性时间观念已经受到了挑战。但这种挑战并不是用另外一种现成的时间观念来代替它,而是追问任何一种时间观念是何以可能的,亦即揭示一切时间观念的本源,从而重新给出时间观念。通过对现象学、儒... 既有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线性时间观念已经受到了挑战。但这种挑战并不是用另外一种现成的时间观念来代替它,而是追问任何一种时间观念是何以可能的,亦即揭示一切时间观念的本源,从而重新给出时间观念。通过对现象学、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时间观念的分析,可以发现,时间观念产生于从"无间性"到"有间性"的递转之中,而此"无间"即是"当下",亦即生活本身或存在本身。由当下释放出过去与未来,于是"历史"、"传统"等观念才得以可能。这就是生活儒学的时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有间性 无间性 佛教 道家 儒家 现象学 生活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