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0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regenerative cooling parallel channel
1
作者 JU Yinchao LIU Xiaoyong +1 位作者 XU Guoqiang DONG Bensi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1,共9页
Due to the complex high-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fuel,the research on the long-term working process of parallel channel structure under variable working conditions,especially under high heat-mass rat... Due to the complex high-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fuel,the research on the long-term working process of parallel channel structure under variable working conditions,especially under high heat-mass ratio,has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carried out.In this paper,the heat transfer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ed high temperature fuels are studied by using typical engine parallel channel structure.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systematic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parallel chan⁃nels under typical working conditions are obtained,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high-precision calculation method is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It is known that the stable time required for hot start of regenerative cooling engine is about 50 s,and the flow resistance of parallel channel structure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equivalence ratio(The following equivalence ratio is expressed byΦ),and there is a flow resistance peak in the range ofΦ=0.5~0.8.Thi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coupling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physical proper⁃ties,flow rate and pressure of fuel in parallel channels.At the same time,the cooling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parallel channels under some conditions of high heat-mass ratio are obtained,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heat transfer of parallel channels such as improving surface roughness and strengthening heat transfer are mastered.In the experiment,whenΦis less than 0.9,the phenomenon of local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and deterioration can be obviously observed,and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local structures exceeds 200℃,which is the risk of structural damage.Therefore,the reliability of long-term parallel channel structu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heat-mass ratio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in structural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enerative cooling Heat transfer Flow resistance ENGINE parallel chan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流平行双边装配线平衡建模与启发式算法
2
作者 焦玉玲 邓雪 +2 位作者 李津 王阳 苏心悦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97-2805,共9页
针对智能制造系统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升问题,提出混流排序和平行双边装配线平衡联合优化方法。根据平行和双边装配线各自的特点,定义了平行双边装配线r-q分区布局,考虑多产品混流排序与平行双边装配线平衡的双重优化,建立混流平行双边... 针对智能制造系统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升问题,提出混流排序和平行双边装配线平衡联合优化方法。根据平行和双边装配线各自的特点,定义了平行双边装配线r-q分区布局,考虑多产品混流排序与平行双边装配线平衡的双重优化,建立混流平行双边装配线平衡数学模型,提出基于多级约束的启发式算法,结合25个经典算例进行求解,将求得的工作站数与混流双边装配线平衡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流平行双边装配线能够减少工作站数量,缩短装配线长度。通过计算平衡率和平滑指数两个平衡系统指标,验证了模型和启发式算法能够有效均衡工作站负载,提高系统的平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工程 多产品混流排序 平行双边装配线 多级约束 启发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OACH2-GPU的集群相关器研究——Hashpipe软件在X-engine模块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科 王钊 +6 位作者 李吉夏 吴锋泉 田海俊 牛晨辉 张巨勇 陈志平 陈学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随着国际上越来越多干涉阵列设备的建造与运行,为人类探测未知宇宙的奥秘提供了丰富的观测数据,然而随之带来高速和密集型数据实时处理的巨大困难,对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于我国已建造的天籁计划一期项目在数据实时... 随着国际上越来越多干涉阵列设备的建造与运行,为人类探测未知宇宙的奥秘提供了丰富的观测数据,然而随之带来高速和密集型数据实时处理的巨大困难,对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于我国已建造的天籁计划一期项目在数据实时关联计算的需求,利用GPU在高性能并行计算上的优势,为天籁柱形探路者阵列设计并实现一套基于ROACH2-GPU的集群相关器,深入探究Hashpipe(High availibility shared pipeline engine)软件在集群相关器X-engine模块中的应用。首先介绍ROACH2-GPU集群相关器的整体架构,然后研究Hashpipe的核心功能和数据处理方法,实现了完整的分布式异构处理功能,优化了Hashpipe控制和参数接口。根据实际观测需求,可修改程序参数,能实现不同通道数量的相关器配置,降低后端软硬件设计的难度和成本。最后,在完成软件正确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强射电天文源的观测和处理,能够获得准确的干涉条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ACH2-GPU Hashpipe 集群相关器 X-engine模块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料电阻率模型研究综述
4
作者 陈松林 汪魁 赵明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5,共11页
电阻率法能通过表面电导率对岩土体等多孔介质内部结构及特性进行探测与表征,被广泛应用于原位测试中。土石混合料是由多相介质组成的极端不均匀松散岩土介质系统,其整体导电性受各相介质的空间分布、导电能力及组合方式的影响。众多学... 电阻率法能通过表面电导率对岩土体等多孔介质内部结构及特性进行探测与表征,被广泛应用于原位测试中。土石混合料是由多相介质组成的极端不均匀松散岩土介质系统,其整体导电性受各相介质的空间分布、导电能力及组合方式的影响。众多学者对土体电阻率进行了试验与理论研究,总结得到了多种土体电阻率理论模型。由于土石混合料的电阻率特性及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笔者在土体电阻率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土石混合料的导电机理,对已有的土石混合料电阻率模型及其局限性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混合介质的导电原理,为土石混合料电学传导模型的研究奠定基础;基于电化学理论,单相介质的电导性已有成熟的理论,而多相介质体的导电模型还处于不断完善与改进中;已有土石混合料电阻率模型可分为串-并联模型与区域统计模型,区域统计模型多为经验公式,应用方便,但模型的普适性仍需提高,串-并联模型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模型中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但将导电介质简化为串并联排列仍有别于土石混合料复杂的内部结构组成,模型仍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土石混合料 电阻率模型 串-并联模型 区域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并联运载火箭任务成功可靠性分析
5
作者 崔朋 刘鹰 +4 位作者 刘阳 韩秋龙 朱雄峰 谭云涛 谷建光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7,共7页
基于当前运载火箭采用数十台的多机并联方案,从可靠性角度开展多机并联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基于串联、并联和表决系统,建立了单台发动机发生单点失效情况的多机并联运载火箭任务成功可靠性计算模型,开展了芯级发动机台数、冗余方式、冗... 基于当前运载火箭采用数十台的多机并联方案,从可靠性角度开展多机并联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基于串联、并联和表决系统,建立了单台发动机发生单点失效情况的多机并联运载火箭任务成功可靠性计算模型,开展了芯级发动机台数、冗余方式、冗余系数、单台发动机成功概率和单台发动机爆炸概率等对任务成功可靠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冗余台数随总台数线性变化的方式更适用于多机并联运载火箭,且采取向下取整或四舍五入的取整方式、冗余系数取值0.2较为合适;基于向下取整或四舍五入的线性变化冗余方式,由于冗余台数会出现间断,任务成功概率随芯级发动机台数变化会出现V型转折;基于线性变化冗余方式,运载火箭任务成功可靠性随芯级发动机台数增加基本上呈下降变化趋势,且随着单台发动机爆炸概率的增加,任务成功概率下降更加明显。因此,当芯级发动机台数达到一定程度时,任务成功可靠性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多机并联 可靠性 线性冗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柜安装对核级电气柜抗震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潘兴特 阮善发 +1 位作者 李吉生 初文婷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16,共9页
核电厂储能系统升级改造后,充放电设备改为并柜安装,其抗震性能需重新认证.并柜后的组合体结构复杂,有限元抗震分析相对困难,为减少有限元建模的单元数,采用等效质量法对电气柜进行简化,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原机柜的动态特性与力学性能.模... 核电厂储能系统升级改造后,充放电设备改为并柜安装,其抗震性能需重新认证.并柜后的组合体结构复杂,有限元抗震分析相对困难,为减少有限元建模的单元数,采用等效质量法对电气柜进行简化,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原机柜的动态特性与力学性能.模态分析结果显示,并柜前与并柜后的前6阶自振频率变化不大.采用响应谱法分析动力响应,对结构上各阶振型产生的地震响应值求和,得到电气柜的地震响应,用Block Lanczos法对计算结果进行特征提取,获得电气柜典型部位的动力特性参数,并柜后刚度相对较弱的电气柜其柜顶的加速度响应和位移响应大幅下降,立柱根部的应力也有同样的变化规律.拉应力最大的螺栓处于直流配电柜与楼板连接位置,所受拉应力不到并柜前的1/3,对连接片的应力进行校核,满足设计要求.结合原类似设备抗震试验成果,借助于有限元计算结果提取电气柜柜顶三向加速度值,通过类推法判定并柜设备抗震性能满足要求.并柜后结构整体刚度得到改善,动态响应有不同程度下降,组合体结构抗震性能得到提高.在重力荷载与地震荷载作用下,通过对并柜前后充电器柜与配电器柜动态响应值的比较,验证了并柜安装有利于降低地震响应值,为电气柜安装方式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工程及核技术 核安全 核电站 有限元分析 响应谱分析 抗震性能 电气柜 并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current Design Study of the Petroleum Equipment CAD System
7
作者 CHEN Yong-guang, CHEN Xu, WANG Jia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 44,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69-270,共2页
Military petroleum equipment, as the special device a nd tool for petroleum storage, transportation, filling, chemical analysis, detec tion and maintenance for the army,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basis of petroleum in... Military petroleum equipment, as the special device a nd tool for petroleum storage, transportation, filling, chemical analysis, detec tion and maintenance for the army,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basis of petroleum indemnificatory. To adapt to modern war in high-tech conditions, the petroleum equipment have to develop towards higher reliability, adaptability, maneuverabil ity, standardization, container and cell type with versatile multi-functions. As a new design theory and design process, concurrent engineering may prod uce remarkable benefit when applying to product development. With the aid of the state-of-the-art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echnology, it foresees the future or eve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he products designed. Based on wide statistics and survey, the product design period is reduced by 1/2~1/3 with concurrent des i gn process. The application of concurrent design process in new petroleum equi pment development shall greatly accelerate the petroleum equipment updating an d promote their indemnifica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eum equipment concurrent engineering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杆束对氢气/空气预混火焰的阻火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昌建 姚传号 黄智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01-2611,共11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阻火元件--平行杆束对不同当量比的氢气/空气预混火焰的阻火特性。采用高速纹影系统来记录火焰演变过程,并根据拍摄的纹影图像计算出火焰前锋速度;在平行杆束前后安装了压力传感器来记录爆炸压力。结果表明,氢气/空气预... 研究了一种新型阻火元件--平行杆束对不同当量比的氢气/空气预混火焰的阻火特性。采用高速纹影系统来记录火焰演变过程,并根据拍摄的纹影图像计算出火焰前锋速度;在平行杆束前后安装了压力传感器来记录爆炸压力。结果表明,氢气/空气预混气体的当量比和初始压力会对火焰形态、火焰速度和爆炸压力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火焰的淬熄行为。试验观察到四种火焰发展模式:淬熄、临界淬熄、临界通过和通过。临界淬熄和临界通过模式在下游管道均观察到明显的气流,临界通过模式中气流重新燃烧发生爆炸导致阻火失败。当阻火成功时,平行杆束对火焰速度和爆炸压力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且可以有效衰减压力波;当阻火失败时,平行杆束增加火焰速度的倍数随着当量比的增加呈现“M”形变化趋势,速度比在当量比为1时为极小值。临界阻火速度在当量比为1时最大,临界最大爆炸压力在贫氢阶段保持不变,在富氢阶段随当量比增大而增大。临界初始压力在当量比为1时最小,此时阻火最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氢安全 爆炸 淬熄 平行杆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行模式的工科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以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少辉 曹琦 +4 位作者 刘俊杰 何义川 林小丹 郭展宏 朱霞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2期127-130,共4页
地方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会引发实践教学活动场所紧张,仪器设备相对不足,学生操作和使用仪器设备时间缩短,实践教学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为缓解这一矛盾,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打破常规实践教学活动安排模式,采取了并... 地方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会引发实践教学活动场所紧张,仪器设备相对不足,学生操作和使用仪器设备时间缩短,实践教学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为缓解这一矛盾,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打破常规实践教学活动安排模式,采取了并行模式安排专业内部各实践教学活动,并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并行模式安排专业内部各实践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践教学活动场地紧张、仪器设备相对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实践教学质量,此实践教学改革对其他大中专院校解决或缓解类似问题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实践教学 并行模式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CAE软件性能评测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10
作者 李于锋 段博文 肖永浩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93-198,共6页
高性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在复杂多物理过程仿真、大规模高逼真度数值模拟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性能CAE软件的性能评测是衡量它性能指标的重要手段。传统手工基于算例评测的方式难以适应批量软件大量算例的并发评测,数据采集、性能... 高性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在复杂多物理过程仿真、大规模高逼真度数值模拟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性能CAE软件的性能评测是衡量它性能指标的重要手段。传统手工基于算例评测的方式难以适应批量软件大量算例的并发评测,数据采集、性能分析等各阶段的数据管理、资源调度、性能指标计算以及评测报告撰写等活动脱节,制约高性能CAE软件的研发效率和评估效率。从高性能CAE软件研发模式和性能评测的需求出发,提出性能评测的数据模型和执行模型,基于科学工作流技术实现多软件、多算例、多规模的三层嵌套并发评测,设计并实现了高性能CAE软件性能评测平台,平台采用松耦合的可执行组件封装技术,提供软件和算例等信息管理、超算资源无缝对接、评测流程自动化执行和评测报告自动生成功能,在实际项目中采用该平台完成了数十个软件上百算例的并发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评测 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 工作流引擎 并发 高性能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流交叉口车道控制与信号配时组合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浪 王健 +1 位作者 杨璐 安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7-1658,共12页
为了提升平行流交叉口实际应用的灵活性,提出车道控制与信号配时组合优化方法,将单向、非对称双向、对称双向、三向、四向设置与布设方向组合共16种方案整合到优化模型中,通过修正交通冲突矩阵自动生成相位相序方案.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 为了提升平行流交叉口实际应用的灵活性,提出车道控制与信号配时组合优化方法,将单向、非对称双向、对称双向、三向、四向设置与布设方向组合共16种方案整合到优化模型中,通过修正交通冲突矩阵自动生成相位相序方案.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实现交叉口设置方案选择、车道分配和信号配时的组合优化.结果表明,在各种流量场景下,对称双向、三向、四向设置方案相较于常规交叉口分别能够提升约20%、20%、50%的通行能力,单向、非对称双向设置方案通行能力与常规交叉口接近,说明平行流交叉口不宜采用单向、非对称双向设置.四向设置方案通行能力的提升幅度最大,最大值能达到70.51%.对称双向和三向设置方案的通行能力提升相差不大,但三向设置在不对称流量场景中的表现优于对称双向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控制方法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平行流交叉口 移位左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导洞压入式通风对特长隧道污染物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红森 王方超 +1 位作者 陈长坤 焦伟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0-1009,共10页
为探究横通道开启方式对平行导洞压入式通风的特长隧道内污染物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横通道开启方式下的隧道内纵向风速、风压损失及污染物分布规律。所建立的隧道模型包含17个横通道,其中5个为车行横通道,12个为人行横通道,横通... 为探究横通道开启方式对平行导洞压入式通风的特长隧道内污染物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横通道开启方式下的隧道内纵向风速、风压损失及污染物分布规律。所建立的隧道模型包含17个横通道,其中5个为车行横通道,12个为人行横通道,横通道均匀布置。考虑了5种不同的车行横通道开启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导压入式通风时,主隧道内的纵向风速呈分段式分布,隧道中心风速最小,越靠近隧道出口的风速越大。当对称开启偶数个横通道时,由于风压平衡,隧道中心两个横通道之间的纵向风速几乎为0,无法有效稀释CO;当对称开启奇数个横通道时,隧道内风速为从隧道中心往两侧洞口方向,当平导通风风量足够大时,可将隧道内CO体积比稀释到符合规范的要求。此外,当对称开启奇数个横通道时,在相同的平导通风量下,横通道开启个数较多反而不利于降低隧道中心区域的CO体积比。所研究隧道模型中对称开启3个横通道的临界通风量最小,临界通风风量为631 m^(3)/s,与根据规范计算得到的所需通风量相差不大。因此,在进行此类隧道通风设计时,可参考规范进行通风量的计算。研究结果可为此类隧道的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平行导洞 隧道通风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推力并联混合动力涡扇发动机全航程综合能量管理策略设计及验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佳杰 陈新民 +3 位作者 方菁菁 王继强 张海波 胡忠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共15页
为使大推力航空并联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在考虑节能减排效益的同时,充分挖掘涡轮电气化后部件的性能提升潜力,本文依托某并联混合动力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Parallel hybrid geared turbofan,PH-GTF)推进系统概念模型,在“发动机主燃油闭环+... 为使大推力航空并联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在考虑节能减排效益的同时,充分挖掘涡轮电气化后部件的性能提升潜力,本文依托某并联混合动力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Parallel hybrid geared turbofan,PH-GTF)推进系统概念模型,在“发动机主燃油闭环+电动力系统转矩补偿”控制结构下,针对典型飞行航程所包括的低功率工况段、起飞爬升段、巡航段、下降段,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能量管理策略,并基于不同飞行工况在全航程内进行调度。通过典型飞行航线下的数字仿真及硬件在环(Hardware in the loop,HIL)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未采用混合动力改型的基线GTF发动机,应用所设计综合全航程能量管理策略的PH-GTF推进系统,该航线下总燃油消耗量和NO_(x)排放量分别降低5.70%和10.72%,其中在低功率工况下,可变放气活门(Variable bleed valve,VBV)可以减小54.35%的排气量;在航空节能减排所重点关注的等高等速巡航段,耗油量和NO_(x)排放量分别降低18.93%和30.19%。所设计综合全航程能量管理策略兼顾了部件性能提升和节能减排效益,符合未来绿色航空推进系统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混合动力 大推力 涡扇发动机 能量管理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PD效率的粒子对方法及信息传递接口并行方法
14
作者 韩康 张媛 +2 位作者 王超 叶礼裕 郭春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1-1459,共9页
为了避免近场动力方法中粒子间物理信息重复求解消耗的计算成本和占据的额外内存,克服近场动力学低效率计算过程对其工程应用的制约,本文提出一种提升PD计算效率的粒子对方法并建立了该方法的信息传递接口并行方法。利用粒子对方法的信... 为了避免近场动力方法中粒子间物理信息重复求解消耗的计算成本和占据的额外内存,克服近场动力学低效率计算过程对其工程应用的制约,本文提出一种提升PD计算效率的粒子对方法并建立了该方法的信息传递接口并行方法。利用粒子对方法的信息传递接口并行策略并分析其计算效率的优越性,通过大型的工程应用实例给出了本文方法的工程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粒子对方法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计算效率,也优化了邻域粒子信息储存数组占据的内存和计算时间,粒子对方法可与信息传递接口并行编程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其计算效率,并且在较多线程并行时,计算效率高于OpenMP并行方法,而在实际计算中,加速效果也会受到不同线程间的通信任务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对方法 近场动力学 计算效率 信息传递接口并行 工程应用 数值计算 并行计算 粒子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监测平台的跨铁路桥梁转体智能监测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泽露 李新伟 +2 位作者 李华鹏 王克兵 张美玲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6,共8页
为实现跨铁路桥梁转体过程中的实时智能监测,以提高转体效率和精度,基于云监测平台的数字孪生理论,融合BIM+GIS、智能传感、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研发了跨铁路桥梁转体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智能设备对环境参数、... 为实现跨铁路桥梁转体过程中的实时智能监测,以提高转体效率和精度,基于云监测平台的数字孪生理论,融合BIM+GIS、智能传感、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研发了跨铁路桥梁转体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智能设备对环境参数、转体参数、结构应力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同步转体模拟展示,实现桥梁转体全过程智能感知、分析预警及可视化的控制目标。通过实时监测转体桥梁悬臂端位置三维坐标,提出转体角度、转体速度、转体距离等转体参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转体情况;针对双转体桥联动监测,给出了双幅桥转体时防碰撞距离计算公式。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座转体桥梁工程,均实现了高效率转体、高精度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线桥 转体施工 云监测平台 信息化技术 智能监测系统 转体参数 双转体桥联动监测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ark的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算法的工程化实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联生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7-816,共10页
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是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精度高,但计算量大且需要进行多域数据切换。随着原始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其算法实现的高效运行成为主要的应用瓶颈问题。分析了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 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是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精度高,但计算量大且需要进行多域数据切换。随着原始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其算法实现的高效运行成为主要的应用瓶颈问题。分析了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计算密集、通讯密集的特征,针对算法难以实现并行计算的难点,提出了基于Spark分布式内存计算模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了海量地震数据弹性分布式数据集的高效流转和多域数据的灵活切换,完成了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的多节点分布式并行计算,提高了大数据情形下方法的适应性和计算效率,提升了其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实用化程度。实际生产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Spark的叠加能量寻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的软件模块在复杂近地表地震数据的处理中取得了能满足实际生产要求的应用效果,兼具适应性强和计算效率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波剩余静校正 Spark框架 工程化实现 分布式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液并联驱动的工程钻机功率分配分析及工程试验
17
作者 李源周 刘忠 +3 位作者 蔡锦云 陈忠 龚东昌 陈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2-149,共8页
为实现工程钻机动力系统功率的合理分配,提出机液并联驱动系统的功率分配方式。通过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得出其传动部分的输出转速、转矩及总传动比的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键合图理论建立系统功率键合图的物理模型,并推导出该系... 为实现工程钻机动力系统功率的合理分配,提出机液并联驱动系统的功率分配方式。通过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得出其传动部分的输出转速、转矩及总传动比的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键合图理论建立系统功率键合图的物理模型,并推导出该系统的状态方程。基于系统功率流及能量的传递,辨识出系统的功率流及能量的传递由系统分配参数与外负载共同决定。通过构建系统各负载的数学模型,经数值计算得出各负载的关系曲线,结合AMESim软件对仿真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及钻机工程试验,得出机液并联驱动系统在中高转速有着良好的输出特性,此时,系统的功耗低,钻机钻凿效率高。经分析,应用于钻机的机液并联驱动系统及功率分配方式可满足工程基础开挖的需求,同时为工程装备的动力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钻机 机液并联驱动系统 功率分配 功率键合图 状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向漏风的地铁区间隧道并联通风机运行调节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世强 李璟仪 +3 位作者 张琼 朱祝龙 陈宜汉 朱重权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4-1411,共8页
为明确隧道运营期间并联通风机的调节依据,依托青岛地铁八号线大洋站至青岛北站区间隧道,搭建隧道通风系统模型。通过并联试验,测定了通风机变频频率、电功消耗值及相应风量,并以功率差值占比、通风效率为依据,探究并联通风机的反向漏... 为明确隧道运营期间并联通风机的调节依据,依托青岛地铁八号线大洋站至青岛北站区间隧道,搭建隧道通风系统模型。通过并联试验,测定了通风机变频频率、电功消耗值及相应风量,并以功率差值占比、通风效率为依据,探究并联通风机的反向漏风规律和最佳频率匹配范围。结果表明:由于管网结构的影响,并联通风机反向漏风存在抑制临界点;为避免反向漏风,并联通风机变频调速处于额定转速的30%~50%、>50%~70%、>70%~90%时,其功率差值占比不宜大于1.6%、6.1%、17.6%;并联通风机同型号同频率运行时,通风效率不一定最优,要使并联通风机增效减耗运行,风机变频调速宜处于额定转速的70%~90%且功率差值占比≤6%。频率匹配范围的确定可为隧道运营期间并联通风机的变频调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区间隧道 双通风机并联 变频调节 反向漏风 通风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云爆炸驱动下并行管道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利琼 赖欣 +3 位作者 胡洪宣 马如飞 刘思汉 彭川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53-4262,共10页
为研究输气管道泄漏爆炸对并行管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气云爆炸过程,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TNT)-空气-土体-管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并行间距、壁厚、管径三个参数对并行管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并进行了敏感性分... 为研究输气管道泄漏爆炸对并行管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气云爆炸过程,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TNT)-空气-土体-管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并行间距、壁厚、管径三个参数对并行管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目标管道的最大等效应力随管径增加而增加,随并行间距、壁厚的增加而减小;输气管道泄漏爆炸时,并行间距对管道动力响应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管径和壁厚;在相应模拟工况下,原油管道的安全并行间距为6.18 m,安全管径为742 mm,安全壁厚为26.4 mm。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考虑,埋地管道并行敷设时,应首先考虑增大管道并行间距以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其次为减小管道管径、增大管道壁厚。研究结果可为并行长输管道的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并行管道 管道失效 气云爆炸 ANSY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ent的产品并行开发过程管理系统 被引量:14
20
作者 曹健 张友良 +1 位作者 赵海燕 柴明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4-417,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Agent的产品并行开发过程管理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阐述主要Agent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说明Agent的构造和系统实现方法。基于Agent的产品并行开发过程管理系统具有结构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为产品... 提出一种基于Agent的产品并行开发过程管理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阐述主要Agent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说明Agent的构造和系统实现方法。基于Agent的产品并行开发过程管理系统具有结构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为产品并行开发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开发 并行工程 Agent规划 过程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