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征的制造成本评价系统 被引量:7
1
作者 曹希彬 蔡力钢 李培根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25,共6页
简要论述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IDSS)技术,然后介绍了基于特征的制造成本评价系统的系统结构,提出了基于特征制造成本预估算法。最后论述了基于特征的成本预估... 简要论述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IDSS)技术,然后介绍了基于特征的制造成本评价系统的系统结构,提出了基于特征制造成本预估算法。最后论述了基于特征的成本预估评价系统工作原理,并给出该算法和系统运行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工程 制造成本评价 成本评价系统 Id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M的关键技术与实现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何煜琛 张和明 +1 位作者 刘成颖 苏海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5-49,共5页
阐述了面向制造的设计的相关概念、关键技术和实现模式。从企业目标要求和注重全局变化的角度 ,对构建面向制造的设计中的可制造评价体系提出相应准则。列举了面向制造的设计系统的几种实现模式 ,并讨论其应用现状和前景。结合课题实践 ... 阐述了面向制造的设计的相关概念、关键技术和实现模式。从企业目标要求和注重全局变化的角度 ,对构建面向制造的设计中的可制造评价体系提出相应准则。列举了面向制造的设计系统的几种实现模式 ,并讨论其应用现状和前景。结合课题实践 ,介绍一种利用高端CAD软件的信息环境开展设计模型加工性能检查的方法。实践表明 ,利用面向制造的设计系统对设计模型进行可制造性评价 ,可以促进产品开发过程中各功能环节的协调并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工程 可制造性评价 DFM CAD 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产品再设计的装配性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管强 刘继红 +1 位作者 钟毅芳 周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主要讨论并行工程环境下面向装配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总结了国内外 2种不同思路的面向装配设计的方法 ,提出了一种面向产品结构和装配工艺过程再设计的可装配性评价体系 ,建立了定量的装配设计效率模型、装配复杂度指标模型 ,并从装配... 主要讨论并行工程环境下面向装配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总结了国内外 2种不同思路的面向装配设计的方法 ,提出了一种面向产品结构和装配工艺过程再设计的可装配性评价体系 ,建立了定量的装配设计效率模型、装配复杂度指标模型 ,并从装配成本的角度评价产品可装配性的优劣 ,从而选出最优的装配方案。它一方面可为产品再设计提供依据和定性的修改意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装配性评价 装配成本 并行工程 DFA 产品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覆盖件模具智能制造专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幼平 夏峻 +1 位作者 胡亦农 周祖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9-61,共3页
对于用于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加工的智能系统中的子系统之一——IKBMS专家系统进行介绍。详细讨论系统的知识表达方式,知识的推理模型,设计方案的评估策略以及问题的求解方式。同时对于系统如何实现设计和制造的并行化也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专家系统 并行工程 汽车覆盖件 车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工程下基于特征的零件可制造性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红军 莫蓉 +1 位作者 范庆明 万能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0-983,共4页
结合并行工程的思想,对零件可制造性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提出并行工程环境下基于特征的可制造性分析方法,研究建立基于特征的可制造性零件定义模型及评价体系。阐述了基于特征的可制造性的评价方法,认为可制造性评价是一个多层次的决策问... 结合并行工程的思想,对零件可制造性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提出并行工程环境下基于特征的可制造性分析方法,研究建立基于特征的可制造性零件定义模型及评价体系。阐述了基于特征的可制造性的评价方法,认为可制造性评价是一个多层次的决策问题,建立了基于制造约束规则的加工可行性定性评价和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加工可行性定量评价两种评价方法,并给出了解法。利用上述研究方法,全面合理地对零件的可制造性进行评价和反馈,从而指导产品设计。最后以涡轮叶片榫头特征的可制造性分析为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工程 特征技术 零件可制造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和装配过程的装配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原 余剑峰 +1 位作者 邵毅 杨海成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3-507,共5页
研究产品面向装配的设计 (DFA)中的产品装配建模技术 ,提出一种以装配件为对象并能充分反映设计过程和装配过程特点的二叉树装配模型。构造了相应的数据结构 ,为可装配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建立该装配模型的应用框架 ,为并行工程提供了支... 研究产品面向装配的设计 (DFA)中的产品装配建模技术 ,提出一种以装配件为对象并能充分反映设计过程和装配过程特点的二叉树装配模型。构造了相应的数据结构 ,为可装配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建立该装配模型的应用框架 ,为并行工程提供了支持工具。此外 ,该装配模型还可作为通用的产品装配模型应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装配 设计 并行工程 二叉树 装配模型 C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可制造性逐步评价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吴玉光 高曙明 陈子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8-212,共5页
提出一种面向并行工程的产品可制造性逐步评价方法,其评价对象可以是产品详细设计阶段的不完整的特征摸型,因而可在设计过程中的任一时刻进行可制造性评价。为了保证评价方法的连贯性和评价速度.仅对前一次评价之后可能产生新的可制... 提出一种面向并行工程的产品可制造性逐步评价方法,其评价对象可以是产品详细设计阶段的不完整的特征摸型,因而可在设计过程中的任一时刻进行可制造性评价。为了保证评价方法的连贯性和评价速度.仅对前一次评价之后可能产生新的可制造性问题的特征进行评价。对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特征的改变状态进行了研究,提出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确定特征之间可制造性影响关系的方法,并通过影响关系找出确需进行评价的特征集合,然后采用基子规则的方法来评价特征的可制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制造性逐步评价 特征 并行工程 CAD CAM 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EP的制造资源能力建模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宋玉银 褚秀萍 蔡复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EI CSCD 1999年第4期46-50,共5页
分析了并行工程对制造资源的需求特点,基于STEP建立了制造资源能力模型,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建立了制造资源库和制造知识库;基于制造资源和制造知识,进行零件可制造性评价与反馈,从而指导产品设计。
关键词 并行工程 STEP 制造资源 机床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理设计理论的DFC成本估算软件框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晓川 冯辛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9-72,共4页
面向成本的设计是DFx方法的一个分支 ,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运用公理设计理论 ,通过分解面向成本的设计对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需求 ,解除了有关成本要素间的耦合关系 ,建立了面向成本的设计的成本估算软件框架 。
关键词 公理设计理论 DFC 成本估算软件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并行工程的公差设计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洁 熊光楞 吴昭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88-992,共5页
基于ISO/TC213的几何产品规范标准中的特征定义,提出了变动几何约束网络概念,并给出了它的运动学模型。阐述了基于该网络的完全约束评价和可装配性评价;引入并行工程的设计理念,将公差评价方法融入公差优化设计过程;研究了面向三维CAD... 基于ISO/TC213的几何产品规范标准中的特征定义,提出了变动几何约束网络概念,并给出了它的运动学模型。阐述了基于该网络的完全约束评价和可装配性评价;引入并行工程的设计理念,将公差评价方法融入公差优化设计过程;研究了面向三维CAD系统的公差设计方法和原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工程 公差设计 变动几何约束网络 公差评价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T CAD 运动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工程在焊接材料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雷玉成 程晓农 +1 位作者 戴启勋 邢一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3-46,共4页
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协同地开发设计产品的系统化工作模式 ,它一改传统的串行工作方式 ,强调在信息集成基础上的过程集成。基于并行工程的思想 ,通过对焊接材料开发过程的研究 ,本文建立了焊接材料并行开发设计过程的模型 ,并提出了焊接... 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协同地开发设计产品的系统化工作模式 ,它一改传统的串行工作方式 ,强调在信息集成基础上的过程集成。基于并行工程的思想 ,通过对焊接材料开发过程的研究 ,本文建立了焊接材料并行开发设计过程的模型 ,并提出了焊接材料并行开发设计过程的支撑环境。初步应用的结果表明 ,采用并行工程哲理的工作方法 ,可以加快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 ,达到缩短产品开发设计周期、减少开发成本的目的。同时 ,本文建立了焊接材料并行开发设计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 ,实现了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地对焊接材料开发设计的质量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并行开发设计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勤务员 焊接赤产品开发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并行工程的CAD/DFM/CAPP集成系统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爱新 徐弘山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4-97,共4页
为适应并行工程环境下的产品开发模式 ,研究开发面向并行工程 (CE)的 CAD/DFM/CAPP集成系统 .综合运用设计过程中的细化循环、DFM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模糊多目标多层次可制造性综合评价、企业制造资源建模及在系统中的应用等关键技术进... 为适应并行工程环境下的产品开发模式 ,研究开发面向并行工程 (CE)的 CAD/DFM/CAPP集成系统 .综合运用设计过程中的细化循环、DFM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模糊多目标多层次可制造性综合评价、企业制造资源建模及在系统中的应用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开发 .通过细化设计循环 ,保证了 CAD,DFM和 CAPP的并行集成 ;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能对 CAD,CAPP的设计结果进行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工程 可制造性评价 CAD/DFM/CAPP 集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资源有限情况下产品可加工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清盈 冯培恩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3-466,474,共5页
针对生产厂家实际制造资源有限的现实 ,提出两种定量评价产品可加工性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通过为每种设备定义可加工性模糊评价函数 ,实现对零件每个特征的可加工性评价 ,进而综合评价出产品的可加工性 ;第二种方法通过建立每种典型特征... 针对生产厂家实际制造资源有限的现实 ,提出两种定量评价产品可加工性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通过为每种设备定义可加工性模糊评价函数 ,实现对零件每个特征的可加工性评价 ,进而综合评价出产品的可加工性 ;第二种方法通过建立每种典型特征的可加工性模糊评价函数 ,直接综合评价出产品的可加工性 同时 ,还提出了三种把单因素可加工性指标合成为总体指标的综合方法 探讨了各评价方法和综合方法的优缺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资源 产品可加工性 定量评价方法 并行工程 工艺规划 工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工程中基于Web的夹具设计评价工具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敏波 成晔 +1 位作者 张伯鹏 蔡复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EI CSCD 2000年第6期70-74,共5页
分析并行工程中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的需求 ,论述了零件可装夹性评价和夹具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 ,针对评价指标具有较强模糊性 ,提出了多专家模糊语义表达评价值的评价方法。利用动态网页开发技术 ,开发基于Web的夹具评价工具 ,使分布在... 分析并行工程中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的需求 ,论述了零件可装夹性评价和夹具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 ,针对评价指标具有较强模糊性 ,提出了多专家模糊语义表达评价值的评价方法。利用动态网页开发技术 ,开发基于Web的夹具评价工具 ,使分布在异地的多学科专家通过互联网对夹具设计进行实时协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工程 夹具设计 评价指标 WEB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产品可制造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褚学宁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EI CSCD 1998年第2期27-31,共5页
产品可制造性评价是并行工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讨论了产品可制造性的基本概念、指标体系和指标值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并行模式下产品可制造性综合评价的特点,建立了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产品可制造性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关键词 产品可制造性 并行工程 模糊集理论 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设计质量模糊评价及设计方案决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宏斌 杨铁牛 商建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4-107,共4页
提出了面向并行工程的基于功能特征的产品设计质量模糊评价及方案决策方法 ,将模糊综合评价与 AHP方法相结合 ,构造产品模糊综合决策模型。并以齿轮减速器为例 ,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关键词 产品设计 质量模糊评价 并行工程 功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装配的设计(DFA)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燕玲 胡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1997年第1期42-46,共5页
适于装配的设计(DesignForAssembly,DFA)是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适于装配的设计的基本思想,内容和特点;总结了DFA的发展过程;最后提出一种面向并行工程的基于知识的DFA计算机支撑模型。
关键词 可装配性 并行工程 机械制造 DFA 装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C模式下设计-采购-施工任务并行执行的多目标联合优化模型——基于z标记的多参量灰色GERT网络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婷 丰景春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700,共14页
针对EPC模式下设计-采购-施工任务并行执行的多目标联合优化问题,构建基于z标记的多参量灰色图形评审技术模型。首先,借鉴计划评审技术网络的建模思路,构建由3个分别表示设计-采购-施工任务执行流程的子图形评审技术网络图构成的多参量... 针对EPC模式下设计-采购-施工任务并行执行的多目标联合优化问题,构建基于z标记的多参量灰色图形评审技术模型。首先,借鉴计划评审技术网络的建模思路,构建由3个分别表示设计-采购-施工任务执行流程的子图形评审技术网络图构成的多参量灰色图形评审技术网络分析模型;然后,在探讨正常执行活动与返工执行活动的时间与费用、费用与质量之间函数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三元区间数形式表征输入参量与输出参量不确定性的并行执行时间、费用与质量的矩母函数构造方法;其次,在分析设计-采购-施工任务并行执行下多参量灰色图形评审技术网络各参量求解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该网络关键性时间节点开始执行时间与总执行时长的求解方法;最后,依据EPC模式下建设项目需求,分别构造了基于进度导向型与质量导向型的多目标联合优化模型,并以某会议中心项目为例,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为评估EPC模式下设计-采购-施工任务在并行执行过程中的进度、费用与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提供了科学的定量化分析方法,同时也为EPC模式在中国情景下的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采购-施工任务 并行执行 多参量灰色图形评审技术网络 多目标联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产品动态扩展的可制造性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荣瑛 王治森 杜晓荣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7-70,共4页
探讨了并行CAPP系统中的可制造性综合评价问题,它具有与特征设计与工艺规划同步并行,渐进完善的特点。通过构造粗评模型,实现概念设计阶段的可制造性评价,通过建立精评模型,实现详细设计的可制造性评价,动态过程通过设置动态... 探讨了并行CAPP系统中的可制造性综合评价问题,它具有与特征设计与工艺规划同步并行,渐进完善的特点。通过构造粗评模型,实现概念设计阶段的可制造性评价,通过建立精评模型,实现详细设计的可制造性评价,动态过程通过设置动态链表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制造 并行工程 可制造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工程项目研制过程中的最优评审点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晶 席阳 韩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6-560,共5页
高新工程研制过程普遍采用了并行工程的方法,虽然大幅度地缩短了工期,但是其风险较高.通过分析并行工程实施风险产生的原因,构建了并行工程实施过程的一般风险模型,指出最优决策点位于“时间 风险”关系曲线与“风险技术成熟度”关系曲... 高新工程研制过程普遍采用了并行工程的方法,虽然大幅度地缩短了工期,但是其风险较高.通过分析并行工程实施风险产生的原因,构建了并行工程实施过程的一般风险模型,指出最优决策点位于“时间 风险”关系曲线与“风险技术成熟度”关系曲线的交汇点,给出了高新工程项目研制过程中的风险分类.提出设置有效的评审点是降低实施并行工程总体风险的可行方法,并设计了最优评审点的确定方法,利用技术风险因子、进度风险因子和并行风险因子求出各项任务风险大小,再加和求出项目整体风险.通过实例说明了评审点的最优设计可以有效降低项目的整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设计 风险 并行工程 最优评审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