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近代文学的开山祖”:龚自珍文学史地位的确立 |
马昕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
李松
陈国伟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文学史的时间意义——兼论“民国文学史”概念的若干问题 |
刘勇
张驰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4
|
论中国近代文学的本位性 |
高玉
梅新林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5
|
文学史是什么史?——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新思考 |
李怡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6
|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构、解构和重构 |
黄修己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7
|
五十年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的英文研究 |
张英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8
|
文学史上的王鼎钧 |
黄万华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9
|
少数民族文学怎样“入史” |
陈国恩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9
|
|
10
|
民国时期文学史中的鲁迅书写 |
王泽龙
杨葵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1
|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的几个问题 |
刘勇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2
|
学科史、学术史的研究态势、基本问题和提升策略——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学术史为中心 |
王卫平
曹庆慧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3
|
八九十年代以来现代文学的价值重建和文学史重构与海外研究 |
黄轶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4
|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中的课程问题 |
张传敏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5
|
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范式的回顾与考察 |
程亚丽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6
|
开展近代汉语方言文献的集成 |
乔全生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7
|
从“启蒙文学”到“民族文学”--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架构的另一种解读 |
宋剑华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8
|
文学史的权力——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阅读 |
涂耀威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9
|
中国现代文学人性系统的修补者——论张爱玲的文学史意义 |
徐仲佳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20
|
论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的超越性 |
高玉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