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切除联合Conbercept玻璃体腔注射治疗PCV并发玻璃体积血 被引量:8
1
作者 李仕永 高瑞莹 陈晖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并发玻璃体积血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Conbercept)玻璃体腔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筛选2014-02/2015-07我院收治的11例11眼首诊为玻璃体积血的... 目的: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并发玻璃体积血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Conbercept)玻璃体腔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筛选2014-02/2015-07我院收治的11例11眼首诊为玻璃体积血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65~79(平均69.5±9.0)岁,术前视力:光感者1眼,手动者7眼,眼前/指数者3眼,11眼均给予玻璃体切除术及C3F8填充并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术前有3例患者行FFA及ICGA造影检查确诊为PCV,其余8例患者于玻璃体切除术后1mo时行FFA及ICGA造影检查确诊为PCV。于玻璃体切除术后1mo对11例患者明确诊断后,即行首次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注射剂量为0.5mg(0.05mL),连续3次,间隔1mo,此后根据随访情况,当病情加重或复发时追加一次注射治疗。所有患者于首次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后随访12mo。本研究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前、术后1mo,和首次康柏西普注射后1、2、3、4、5、6、9、12mo的眼底、B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情况,对此四项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随访至康柏西普注射后12mo时,眼底检查显示11眼患者视网膜深层及浅层出血完全吸收,其中5眼患者仍可见视网膜下橘红色病灶;B超显示11眼患者视网膜下积血完全吸收;11眼患者的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其中有3眼患者诉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物变形等情况;OCT显示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明显下降,其中有6眼患者仍存在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为PCV并发玻璃体积血患者的明确诊断及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玻璃体切除术后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能快速促进视网膜出血及渗出的吸收,减轻视网膜的水肿,促使息肉状病灶的消退,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预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切除术 康柏西普 玻璃体腔注射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bercept眼内注射联合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自清 戴青 +2 位作者 王爱莲 蒋胜群 赵思婕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观察conbercept眼内注射后再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 PDR患者共24例(24只眼),观察组12只眼,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 0.5 mg(0.05ml)3~7 d后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对照组12只眼,行常规20G... 目的观察conbercept眼内注射后再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 PDR患者共24例(24只眼),观察组12只眼,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 0.5 mg(0.05ml)3~7 d后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对照组12只眼,行常规20G玻璃体切除术。对比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 BCVA、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电凝使用次数、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两组术后6个月平均log MAR BCVA分别为观察组(0.47±0.17)和对照组(0.33±0.16)(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6.35±18.37)min,而对照组为(66.12±23.63)min(P<0.05).医源性裂孔在观察组中有1例,占8.33%,而对照组中有3例,占25.0%(P<0.05).在观察组术中有4例使用电凝,占33.33%,对照组为8例,占66.67%(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术后复发玻璃体积血,占8.33%,对照组为3例,占25.0%(P<0.05).观察组有2例出现术后高眼压,占16.67%,对照组为4例,占33.33%观察组3例术后角膜水肿,占25.0%,对照组为7例,占58.33%.结论术前眼内注射conbercept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PDR可以显著提高术后视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裂孔发生、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眼内注射 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VEGF融合蛋白Conbercept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曾仁攀 梁小琼 +2 位作者 王国平 何鹏飞 周建丽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评估新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融合蛋白Conbercept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初诊时均行视力、眼压、眼科前后节常规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 目的评估新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融合蛋白Conbercept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初诊时均行视力、眼压、眼科前后节常规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湿性AMD的诊断依据FFA和OCT中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显示。所有患眼均采用"3+PRN"方案进行眼内注射Conbercept治疗,眼内注射按规范流程标准进行操作。评估指标包括:视力、中心视网膜厚度(CRT)、荧光素渗漏率和CNV面积。根据再注射标准进行眼内重复注射,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湿性AMD 30例(35只眼)治疗前基线平均视力(log MAR)为0.699±0.523,平均CRT为(354.56±120.92)μm,荧光素渗漏率为100.00%(35/35),平均CNV面积为(9.82±6.35)mm2。在观察终点时(初次注射后6个月)平均视力(log MAR)为0.305±0.357,平均CRT为(276.08±144.40)μm,荧光素渗漏率为5.71%(2/35),平均CNV面积为(5.63±3.47)mm2。与治疗前基线比较视力显著提高(P<0.01),CRT、荧光素渗漏率及CNV面积显著降低(P<0.01)。视力和CRT在初次治疗后1个月内得到快速的改善,之后视力保持缓慢提高,CRT保持缓慢降低。所有患眼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型抗VEGF融合蛋白Conbercept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AMD能够显著提高视力和恢复黄斑结构,起效快,并且持续改善,安全性高,无眼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conbercept 玻璃体腔注药 抗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联合手术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RBP4、IL-6、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季瑛 刘世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984-986,共3页
目的探究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联合手术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RBP4、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PDR患者60例(73只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均给予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研究组辅助玻璃... 目的探究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联合手术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RBP4、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PDR患者60例(73只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均给予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研究组辅助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进行治疗,对比2组的视力水平、手术时间、电凝止血率、血清IL-6、TNF-α、RBP4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的视力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更优;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率均显著优于(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血清IL-6、TNF-α、RBP4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联合手术治疗PDR患者的效果显著,可能与改善机体RBP4及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注射conbercept 手术治疗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RBP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疗效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娟 张韫琦 +7 位作者 谢素贞 任建兵 李静 聂川 梁志江 何其祯 黄学林 罗先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7-703,共7页
目的:比较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与康柏西普(IVC)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我院2015-01/2023-06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ROP患眼1 100眼。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儿分为IVR组... 目的:比较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与康柏西普(IVC)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我院2015-01/2023-06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ROP患眼1 100眼。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儿分为IVR组和IVC组。根据ROP的病变程度分为急进型ROP(A-ROP)、Ⅰ区1型ROP和Ⅱ区1型ROP。通过倾向性匹配分析(PSM)匹配后对两组复活与再次治疗情况进行比较。随访时间至少至术后3 mo。结果:在Ⅱ区1型ROP中,IVR组和IVC组的病变复活率及再次治疗率均有差异(P<0.05);A-ROP和Ⅰ区1型ROP中两组病变复活率及再次治疗率均无差异(P>0.05)。Ⅰ区1型ROP复活风险及再次治疗风险高于Ⅱ区1型ROP,药物的选择和首次治疗矫正胎龄是术后病变复活及再次治疗的影响因素。结论:玻璃体腔注射IVR或IVC对Ⅱ区1型ROP的首次治愈效果有明显差异,且IVC组的复活率和再次治疗率远低于IVR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康柏西普疗效诺莫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6
作者 刘淼 金昱 +2 位作者 元芳秀 王玲 吴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2-706,共5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康柏西普疗效的预警因素,并基于预警因素构建疗效的诺莫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经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269例(269眼),根据治疗后3个月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 目的 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康柏西普疗效的预警因素,并基于预警因素构建疗效的诺莫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经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269例(269眼),根据治疗后3个月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对康柏西普疗效进行单因素分析,以随机森林法对康柏西普疗效特征变量进行筛选与降维,以Logistic回归分析康柏西普疗效的相关因素,R语言绘制康柏西普疗效的诺莫图预测模型,绘制决策分析曲线(DCA曲线)评价诺莫图预测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 无效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饮酒史患者占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有效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均低于有效组(均为P<0.05)。随机森林算法重要性排序前5的康柏西普疗效的预测因素为糖化血红蛋白、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OR=5.012)、空腹血糖(OR=3.877)、餐后2 h血糖(OR=4.231)是康柏西普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OR=0.409)、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OR=0.410)是康柏西普疗效的相关保护因素(P<0.05)。诺莫图显示,其C-index为0.900(95%CI:0.859~0.941),预测敏感度为90.58%,特异度为75.64%;DCA曲线显示,采用该诺莫图预测模型预测康柏西普疗效能取得临床正向净获益,提示其具有一定临床效用。结论 DME患者的康柏西普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涉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诺莫图模型或可作为早期预测患者治疗应答的一个方法,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预测模型 诺莫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疗效观察
7
作者 郭宓 边红霞 +2 位作者 刘瑞英 肖振亮 高树鹏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32-438,共7页
目的评价和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的影响因素及短期疗效观察。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收集我院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94例(94只眼)为研究对象,时间设定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采集患者年龄、... 目的评价和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的影响因素及短期疗效观察。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收集我院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94例(94只眼)为研究对象,时间设定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采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黄斑水肿病程、黄斑水肿分型、注射次数等一般信息;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血肌酐水平、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血葡萄糖等生化指标;基线视力、基线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等影像学指标。对比分析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短期疗效:视力改善值,以最佳矫正视力(BCVA)提高2行及以上视力定义为达标组,反之为未达标组。运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ME患者治疗后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比值比(OR)及95%可置信区间(CI)表示。并按照水肿形态特征分型分为弥漫性组32例(32只眼)、囊样组和视网膜下液组各31例(31只眼)三组,比较三组患者的短期疗效。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可得:年龄、BMI、糖尿病病程、黄斑水肿病程、黄斑水肿分型、血肌酐水平、HbA1c、基线视力与治疗后视力改善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胆固醇、基线CRT、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血葡萄糖、性别、注射次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得:年龄(OR=0.903,95%CI:0.8270.987)、血肌酐水平(OR=0.955,95%CI:0.9130.999)、HbA1c(OR=0.438,95%CI:0.2010.954)、囊样水肿分型(OR=0.013,95%CI:0.0080.564)、视网膜下液分型(OR=0.005,95%CI:0.0580.421)均是治疗后视力未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线视力(OR=12.423,95%CI:1.95618.054)是治疗后视力达标的保护因素(P<0.05)。总胆固醇、基线CRT、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血葡萄糖等其他指标对治疗后视力改善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对三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疗效的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经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下降(均P<0.05);弥漫性组患者与囊样组、视网膜下液组相比,治疗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囊样组与视网膜下液组治疗后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经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的CRT均下降(均P<0.05);弥漫性组患者与囊样组、视网膜下液组相比,治疗后1、3、6个月的CRT下降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囊样组与视网膜下液组治疗后1个月C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样组与视网膜下液组治疗后3、6个月CR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HbA1c、血肌酐水平、黄斑水肿囊样型及视网膜下液型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DME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视力升高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DME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不同形态特征分型的DME患者都有效,弥漫性组治疗效果最佳,对于囊样组和视网膜下液组治疗的疗效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注射 康柏西普 短期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中药组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观察
8
作者 鞠胜 刘晶 任丽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组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3年9月在辽源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DME患者(78例96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46眼)采用眼内注射康柏西普,观察组(39例,50眼)在对照...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组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3年9月在辽源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DME患者(78例96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46眼)采用眼内注射康柏西普,观察组(39例,50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自拟中药组方,治疗周期为2个月,随访4个月。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以及治疗后4个月内因DME再次治疗的次数。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01);2组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4个月内,观察组因DME再次治疗的次数少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中药组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DME的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黄斑水肿程度,减少眼内注药次数,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下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难治性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和安全性
9
作者 陈智萍 万琪 +3 位作者 刘康成 吴晓坚 邹玉凌 游志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6-789,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难治性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眼底病科诊断为难治性nAMD的患者17例(17眼)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难治性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眼底病科诊断为难治性nAMD的患者17例(17眼)作为研究对象。利用41G超精微针将10 g·L^(-1)康柏西普注射液注入患者黄斑区视网膜下。术后随访期间若OCT发现黄斑区视网膜有渗出,则继续行玻璃体内注射10 g·L^(-1)康柏西普。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MT)以及注药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患者BCVA均得到显著改善(均为P<0.001)。术后各时间点患者BCVA变化不明显(均为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患者CMT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术后1~12个月患者CMT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的趋势(均为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CVA与术前CMT之间、术前BCVA与术后12个月BCVA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643,P=0.005;r=0.634,P=0.006)。治疗期间,17眼抗VEGF注药次数为(1.35±0.61)次,其中12眼1次,4眼2次,1眼3次。经相关分析发现,注药次数与患者术前CMT呈正相关(r=0.664,P=0.004)。17眼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视网膜下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难治性nAMD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CMT并改善患者视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注射 康柏西普 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注药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明目十一味丸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10
作者 苏日古嘎 冉琳琳 晓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1-696,共6页
目的:蒙药明目十一味丸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11/2021-12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wARMD患者72例72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眼每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 目的:蒙药明目十一味丸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11/2021-12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wARMD患者72例72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眼每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连续3 mo;联合治疗组36眼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明目十一味丸(2次/日,15粒/次,3 wk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区视网膜中央厚度变化(CMT)及N1、P1波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5 mo两组患者BCVA(字母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CM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BCVA(字母数)治疗后3 mo(17.42±3.29 vs 14.61±3.14,P<0.001)、治疗后5 mo(19.75±3.25 vs 16.81±2.77,P<0.001)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CMT治疗后3 mo(304.58±53.34 vs 351.94±52.99μm,P<0.001)、治疗后5 mo(274.17±62.26vs 321.78±63.22μm,P<0.05)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 mo N1、P1波r1-r3振幅密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P1波r1-r3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0.05),N1波r1-r3潜伏期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 mo N1、P1波振幅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P1波r1-r3潜伏期较对照组均缩短(P<0.05), N1波r1-r3潜伏期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明目十一味丸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wARMD在改善视力和降低黄斑水肿方面具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明目十一味丸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及其对血清VEGF及SDF-1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袁思佳 张相冉 王延武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42-544,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商品名"朗沐")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es macular edema,DME)的效果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商品名"朗沐")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es macular edema,DME)的效果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期间103例DME患者,随机分为激光组和朗沐组.激光组51例给予眼底激光光凝治疗,朗沐组52例给予激光光凝联合朗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视力水平、黄斑厚度、血管生长因子、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3 m后,朗沐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测定值大于激光组(P<0.05).治疗3 m后,朗沐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均低于激光组(P<0.05);朗沐组的血清VEGF、SDF-1水平均低于激光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朗沐辅助治疗DME可有效抑制玻璃体内的血管生长,减轻黄斑水肿,从而改善患者的视力,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E 玻璃体腔 康柏西普 视力 黄斑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SNPDR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杜秋霞 孔瑞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45-547,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方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severe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SNPDR)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110例(110眼)SN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PRN组(55例55... 目的:分析不同方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severe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SNPDR)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110例(110眼)SN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PRN组(55例55眼),连续3次每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改用按需治疗方案;5+PRN组(55例55眼),连续5次每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改用按需治疗方案,治疗后随访6 m.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m、治疗后6 m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微动脉瘤(Microaneurysm,MA)、黄斑区深层血管密度(Deepretinal Capillary of vessel,DCPVD).结果:5+PRN组注射次数多于3+PRN组(P<0.05);治疗后6 m,5+PRN组BCVA高于3+PRN组,CFT、MA低于3+PRN组(P<0.05);两组治疗后3、6 m的DCPV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PRN、5+PRN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均可有效治疗SNPDR,但5+PRN治疗方案可更好改善患者6 m后的视力与眼底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腔注射 康柏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
13
作者 郑华宾 牛余舒 +1 位作者 周志 张春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90-993,共4页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01/2022-01在我院确诊为PM-CNV的患者42例42眼,根据初始治疗方案分为1+PRN组和3+PRN组,其中1+PRN组患者20例20眼初始1 mo玻...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01/2022-01在我院确诊为PM-CNV的患者42例42眼,根据初始治疗方案分为1+PRN组和3+PRN组,其中1+PRN组患者20例20眼初始1 mo玻璃体腔注射给药1次后按需给药(PRN);3+PRN组患者22例22眼初始3 mo每月玻璃体腔注射给药1次后PRN。初始治疗后随访12 mo,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CNV面积及注药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3、6、12 mo,两组患者视力均改善,CMT均降低,CNV面积均减小(P<0.01),但两组患者BCVA、CMT、CNV面积均无组间差异(P>0.05)。1+PRN组患者平均注药次数明显少于3+PRN组[2(1,3)次vs 3(3,4)次,P<0.05],但初始治疗后再注药次数多于3+PRN组[1(0,2)次vs 0(0,1)次,P<0.05]。结论:康柏西普两种方案均可安全有效治疗PM-CNV,改善BCVA,降低CMT,减小CNV面积,1+PRN治疗方案总注药次数更少,而3+PRN治疗方案再注药次数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给药方案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 被引量:30
14
作者 欧玉仑 周小平 +4 位作者 谢丽莲 田涛 刘茹 彭婧丽 邝国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观察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03/09在我院眼科确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62例62眼,随机进行分组,A组行单纯视网膜激光治疗,B组和C组先分别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和雷... 目的:观察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03/09在我院眼科确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62例62眼,随机进行分组,A组行单纯视网膜激光治疗,B组和C组先分别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再进行视网膜激光治疗。随访6mo,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B组和C组患者CMT均低于A组( P < 0.05),但两组之间无差异( P >0.05)。治疗后6mo,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4%、86%、86%( P <0.05),B组和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 P <0.0167)。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视网膜激光治疗 视网膜静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手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31
15
作者 张娣 张玲 +3 位作者 杨静 廖沁 黄舸 贾蒙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17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10 g·L^(-1)),待新生血...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17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10 g·L^(-1)),待新生血管消退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眼压控制完全成功者10眼(58.82%),部分成功者7眼(41.18%)。末次随访时7眼(41.18%)矫正视力提高,8眼(47.06%)视力稳定,2眼(11.76%)视力降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玻璃体内注射药物相关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手术及激光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康柏西普 玻璃体内注射 全视网膜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黄斑水肿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石蕊 杨乐 +3 位作者 齐赟 王峰 周海燕 薛雨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2242-2247,共6页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与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康柏西普(conbercept)和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黄斑水肿的有效性。方法:分别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Google scholar...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与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康柏西普(conbercept)和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黄斑水肿的有效性。方法:分别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Google scholar、Clinical Trials.gov、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base)中检索发表于2012-01-01/2017-07-01关于对比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各种继发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的文章,将视力(visual acuity,VA)的改善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作为主要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过系统性文献检索,本Meta分析纳入11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共812眼,其中康柏西普组414眼,雷珠单抗组398眼,主要为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对于短期内(治疗3mo)视力改善和CM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不同原发病导致的黄斑水肿方面两种药物效果相当,但与雷珠单抗相比,康柏西普对于远期(治疗6mo)黄斑水肿的消退效果显著(OR=-58.50,95%CI:-108.04^-8.95,P=0.02)。结论:康柏西普在治疗继发性黄斑水肿方面疗效优于雷珠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黄斑水肿 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育榕 刘丁熙 +2 位作者 纪莉莉 王丽晶 张立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01/2019-01在我院诊治的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80例80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A组40例40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01/2019-01在我院诊治的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80例80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A组40例40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3+PRN治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B组40例40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3+PRN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mo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观察药物注射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2mo与治疗前比较,A组BCVA由1.05±0.58改善至0.41±0.37(P<0.01),B组由0.98±0.51改善至0.63±0.53(P<0.01),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A组CMT由592.30±79.75μm下降至260.08±86.23μm(P<0.01),B组CMT由604.98±81.73μm下降至406.83±162.97μm(P<0.01),且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1)。A组康柏西普注射3.15±0.43次,B组3.83±1.06次,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1)。随访期间,A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B组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2眼。结论:康柏西普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安全有效,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可以显著改善视力,黄斑水肿消退效果更佳更稳定,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康柏西普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玻璃体腔注射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不同类型黄斑水肿的疗效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郑华宾 宫月荣 +2 位作者 曹晓宁 李卫国 张培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67-1970,共4页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不同类型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01/2018-12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再次下降并确诊为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患者52例52眼。根据黄斑水肿OCT分型,将发生弥漫性...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不同类型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01/2018-12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再次下降并确诊为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患者52例52眼。根据黄斑水肿OCT分型,将发生弥漫性黄斑水肿者18眼纳入DRT组,发生黄斑囊样水肿者20眼纳入CME组,发生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者14眼纳入SRD组,均按照1+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首次玻璃体腔注射)后随访12mo,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并记录药物注射次数。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CVA和CMT无明显差异,但DRT组黄斑水肿发病时间明显短于CME组和SRD组(P<0.05)。治疗后1mo,三组患者BCVA和CMT均明显好转,且治疗后3mo起,三组患者BCVA和CMT继续好转并逐渐稳定,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3、6、12mo,DRT组和CME组患者BCVA和CMT均好于SRD组(P<0.05),但DRT组与CME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三组患者药物注射次数分别为3.2±0.9、2.9±0.8、4.1±1.1次,SRD组注射次数明显多于DRT组和CME组(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应早期干预,康柏西普可以有效改善白内障术后不同类型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糖尿病 白内障 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黄斑区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广峰 洪婷婷 +5 位作者 苗森 孟忻 王华 贾羽颂 付秀稳 汪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黄斑区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患者50例(50眼),依据手术情况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黄斑区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患者50例(50眼),依据手术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康柏西普组26例(26眼)患者接受按需治疗的玻璃体内注射,光凝组24例(24眼)患者接受标准的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2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对比分析2组患眼治疗前后BCVA、CMT的变化,并观察眼部和全身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和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与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组间比较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康柏西普组18眼(69.23%)视力提高2行以上;光凝组8眼(33.33%)视力提高2行以上。治疗前2组患者的CM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和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CMT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与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2组间CMT比较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首次注药后随访3个月,11眼行重复注射。其中1个月后CMT>250μm重复注射2眼,2个月后重复注射7眼,3个月后重复注射2眼。随访期间50眼均未发生与药物、玻璃体内注射相关的全身不良反应。注射后出现局部球结膜下出血7眼。结论康柏西普治疗BRVO继发的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术后视力提高的程度和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减轻的程度均优于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视网膜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修铎 徐惠娣 +4 位作者 孙钰 王倩 陆璐 陈志斌 赵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extra-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15-01/12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bstruction,CR...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extra-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15-01/12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bstruction,CRVO)继发性青光眼16例16眼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1.0mg,再联合E-PRP。观察治疗前后眼压、视力、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末次随访16眼,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全部消退。治疗前眼压42~65(平均50.85±6.97)mmH g,治疗后平均眼压在各观察节点均有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眼压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视力与术前相比不变者12眼,提高2行以上者2眼,下降2行以上者2眼,末次随访时视力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全视网膜光凝术 玻璃体腔注射 康柏西普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