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赋能的专病管理平台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梅 张洪兵 +9 位作者 夏春秋 张雨琪 纪慧慧 石怡 段丽然 郭玲玉 刘京豪 李昕 董明 陈军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6-182,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普及,肺癌早期诊断率逐年提高。胸腔镜微创手术凭借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首选术式,然而患者出...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普及,肺癌早期诊断率逐年提高。胸腔镜微创手术凭借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首选术式,然而患者出院后的功能恢复仍需重点关注。传统随访模式存在标准化程度低、医疗资源消耗大、患者负担重等问题。基于人工智能(artifcial intelligence,AI)的专病管理平台为患者出院后随访开辟了新途径。本研究通过对463例肺癌术后患者实施AI平台随访,深入分析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旨在对潜在的并发症进行早期干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推进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方法利用AI平台整合科普视频、医护团队与AI助手协作管理,记录健康日志、评估健康状况、实施个性化干预,并通过Leicester咳嗽问卷监测患者术后康复状况。采用独立变量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肺癌术后咳嗽的原因。结果患者出院后7 d问题发生率最高,出院后14 d症状明显缓解。性别、吸烟史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咳嗽恢复的关键因素。女性出院后7 d内咳嗽多于男性(P<0.01),而老年患者出院后14 d内咳嗽发生率低于年轻患者(P=0.03)。通过AI平台实施阶段性干预,患者的咳嗽、疼痛和睡眠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AI专病管理平台在提升肺癌术后管理效率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展现出较好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分阶段管理术后咳嗽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未来结合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有望实现更精细化、个体化的术后康复管理,并推动AI技术在多学科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术后管理 人工智能 专病管理 咳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2
作者 吕建祎 王纯熙 +5 位作者 刘思成 叶依林 张聪睿 李飞扬 张梓珊 杜小燕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9-176,共8页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来提高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效率和精确度,促进多学科融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整合多种AI模型,研究人员...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来提高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效率和精确度,促进多学科融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整合多种AI模型,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利用多组学数据、识别疾病表型、解读动物行为、评估治疗效果,改进实验设计,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动物设施管理水平,改善动物福利。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AI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探讨其在疾病表型识别、实验动物模型选择与设计、动物行为学分析和动物设施管理等方面的贡献;指出其在数据的标准化,AI模型选择和可解释性,AI模型到动物实验到临床实践的外推过程,以及AI在涉及人类基因和个性化医疗等敏感领域中使用时的伦理考量等方面的挑战,旨在帮助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从业者了解其发展现状与机遇,为其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实验动物模型 生物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GC支持下教学动画中虚拟教师的应用效果研究
3
作者 刘娟 胡雪莲 +2 位作者 朱美蓉 冯梦兰 温素月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1-353,共13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虚拟教师的研发拓展了新途径。探索AIGC技术支持下人机共创教学动画中虚拟教师的智能生成方法及其应用效果,为教师与研发人员开发促进动画学习效果的虚拟教师提供理论解释和行为证据,以期为AIGC...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虚拟教师的研发拓展了新途径。探索AIGC技术支持下人机共创教学动画中虚拟教师的智能生成方法及其应用效果,为教师与研发人员开发促进动画学习效果的虚拟教师提供理论解释和行为证据,以期为AIGC赋能教学提供参照。梳理虚拟教师和教学动画促进学习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构建AIGC支持下教学动画中虚拟教师的人机共创模式,使用AIGC平台人机共创具有写实、超写实、卡通虚拟教师的教学动画。以大学生为被试,以实录真人教师的教学动画为控制组,采用单因素四水平的被试间设计,通过主观报告和眼动仪测量对3类具有虚拟教师和真人教师的教学动画进行学习效果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AIGC技术为提高人机共创虚拟教师效率、完善虚拟教师人格塑造方面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支持;卡通虚拟教师通过去繁从简与教学动画风格的一致性,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尽管研究没有观察到各组被试学习成绩的差异,但不同虚拟教师可以通过影响动画学习的动机、认知负荷与注意力分配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学动画 虚拟教师 人机共创 学习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情境下用户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交互行为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俊 谢青伶 刘畅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9,93,共11页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正成为人们新的信息获取渠道。人们在日常生活情境下如何看待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以及这类产品在辅助人们完成日常生活情境任务时的表现如何,都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本文以ChatGPT3.5的熟练用户为...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正成为人们新的信息获取渠道。人们在日常生活情境下如何看待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以及这类产品在辅助人们完成日常生活情境任务时的表现如何,都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本文以ChatGPT3.5的熟练用户为研究对象,分析用户在日常生活情境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交互行为。[研究设计/方法]采取纵向研究设计,结合日记法和访谈法,记录熟练使用ChatGPT的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ChatGPT的交互过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归纳用户使用ChatGPT完成的任务类型,比较不同类型任务下用户的交互行为和体验差异。[结论/发现]在日常生活中,高校用户利用ChatGPT完成的任务类型可以按照认知复杂度分为:信息获取型、理解型、操作型、分析评估型、创造表达型等五类任务。其中用户对信息获取型、理解型、操作型任务表现出较高满意度水平,而对分析评估型任务的满意度略低、对创造表达型任务的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创新/价值]从认知层次归纳任务类型,可以为未来AIGC提供可操作的评价维度,有助于发掘智能交流时代的用户信息需求,丰富AI赋能视角下的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日常生活信息行为 任务类型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畜疾病智慧诊疗系统研究与设计
5
作者 李灵芳 李鹏飞 +2 位作者 胡伟健 杜永兴 李宝山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0,F0003,共6页
为了解决我国畜牧业中家畜疾病诊疗难的问题,本课题组结合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前后端分离架构和微服务设计理念,构建了适用于牧民和兽医使用的一种家畜疾病智慧诊疗系统。牧民和兽医可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通过该系统完成家畜... 为了解决我国畜牧业中家畜疾病诊疗难的问题,本课题组结合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前后端分离架构和微服务设计理念,构建了适用于牧民和兽医使用的一种家畜疾病智慧诊疗系统。牧民和兽医可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通过该系统完成家畜疾病的咨询和治疗,从而有效解决牧区看病难、就医不便等问题。家畜疾病智慧诊疗系统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了对家畜疾病信息的分析和智能诊断能力,显著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缓解了牧区医疗资源不足的困境。目前,该系统已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成功部署并进入试运行阶段,在提高家畜疾病诊断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微服务 人工智能 移动互联网 智慧诊疗 远程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动物疾病诊断与个性化治疗方案研究
6
作者 胡鑫 王瑞 +6 位作者 纪辰晨 张跃 高家瑞 路宇昊 见满振 李成龙 王天坤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8期113-116,共4页
传统动物疾病诊断和治疗依赖兽医经验,存在误诊率高、诊断周期长、个性化治疗不足等问题。AI通过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诊疗系统,提高诊断准确率,优化个性化治疗方案,并提升医疗效率。本研究探讨AI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影... 传统动物疾病诊断和治疗依赖兽医经验,存在误诊率高、诊断周期长、个性化治疗不足等问题。AI通过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诊疗系统,提高诊断准确率,优化个性化治疗方案,并提升医疗效率。本研究探讨AI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影像识别、数据预测及精准用药等,并分析其在宠物医疗和畜牧业中的实践案例,为动物医学智能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动物疾病诊断 个性化治疗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行动:立场、特质及品格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学博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64,共6页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全新场域中,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者,其在生存境况中确立行动立场、在“何以为师”中叩问行动特质、在主体复归中彰显行动品格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具有三种基本存在境况:以谋生为...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全新场域中,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者,其在生存境况中确立行动立场、在“何以为师”中叩问行动特质、在主体复归中彰显行动品格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具有三种基本存在境况:以谋生为功用的劳动,以技术为职能的工作和以生命为取向的行动。其中,只有行动才能使教师回应时代诉求,展现其存在的独特性、现实性和生命力。人工智能作为教师的一种行动视域,其行动特质需要在“教师是谁”“谁是教师”“何以为师”中叩问并得以廓清,其行动路向也逐渐明晰。教师行动作为人工智能对教师提出的时代命题,更需要教师在理性自觉、转识成智和生命品性中彰显其行动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教师行动 立场 特质 品格 理性自觉 转识成智 生命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失效分析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桌汉 有移亮 +4 位作者 赵子华 骆红云 吴素君 张峥 钟群鹏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共16页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失效分析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失效分析是确保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传统的失效分析方法通常依赖专家经验,而人...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失效分析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失效分析是确保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传统的失效分析方法通常依赖专家经验,而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分析的精度和效率。在失效模式诊断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各种故障模式,并提供精确的诊断结果;在失效原因诊断中,人工智能通过整合多种数据来源,揭示复杂的失效因素和潜在的因果关系,提升了诊断的可靠性;在失效预测方面,机器学习技术能够精确预测材料的寿命和强度,减少实验时间和成本;在失效预防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有效降低失效发生的风险,减少产品维护成本。本文还展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失效分析领域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在数据质量提升、模型优化、跨学科合作以及伦理与安全等方面的挑战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失效分析 失效诊断 寿命预测 失效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性的复归:智慧教学的生命秩序困境与重构——基于典型案例区教师智慧课堂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许三珍 夏海鹰 吴南中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4,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深入,教学中人的主体性危机日渐凸显。以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区教师的智慧课堂实践为考察中心,采用深度访谈法和观察法,聚焦智慧教学主体的生命自然性,建构智慧课堂自然生命观照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模型。研究发现,智... 随着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深入,教学中人的主体性危机日渐凸显。以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区教师的智慧课堂实践为考察中心,采用深度访谈法和观察法,聚焦智慧教学主体的生命自然性,建构智慧课堂自然生命观照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模型。研究发现,智能“集置”中的自然生命面临身体秩序失衡、心理秩序偏离、逻辑秩序错位和行为秩序繁化四重困境,而困境的纾解有赖于生命自然秩序的澄明。生命的本质力量是一种奔腾不息的“活力”,生命感知秩序奠基于感性直观之上,生命能量流转遵循自然简约原理。基于此,智慧教学要营构熨帖自然生命的智能空间,助力“数字身体”复归质朴自然;戒除数字依赖及干扰,重建自由宁静的主体心理秩序;顺应“生命之流”的延续性、质性、时间性和自由性,为智慧教学逻辑注入灵动气韵;遵循“最小作用原理”,驱动智慧教学行为复归简洁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学 自然生命秩序 人工智能 智慧教育 实践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生命正义:智慧教学的主体性价值悖论及其消解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三珍 夏海鹰 +1 位作者 吴南中 赵志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4,共14页
人工智能在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同时,也促逼教育陷入主体性困局中。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区教师的智慧课堂实践,出现智慧教学存在自然质感流失、思维浅化、情感淡退和个性消弭等主体性价值困境,这与AI教育应用的初衷适成悖反格局。而悖论的消... 人工智能在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同时,也促逼教育陷入主体性困局中。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区教师的智慧课堂实践,出现智慧教学存在自然质感流失、思维浅化、情感淡退和个性消弭等主体性价值困境,这与AI教育应用的初衷适成悖反格局。而悖论的消解有赖于智慧教学主体性价值逻辑的澄明,包括回应价值内容、载体与原则等关键伦理问题。生命自然性、思想性、精神性和独特性蕴藏的存在维护效能,是主体性的重要价值表征。这些价值的挖掘与实现,须由自由独立的生命个体来完成,并要求个体在实践中遵循“自发-自觉”“为我-我为”“受动-能动”相统一的原则。循此逻辑,智慧教学应重塑感官叙事模式,通过数字化质感创生方式张扬生命的自然性价值;通过媒介选择、信息要素调控与沉浸技术运用,营构深度思维图式,挖掘生命的思想性价值;通过建立智能化情绪激活机制,守护情感本真,涵育生命的精神性价值;通过构筑智能化差异发展空间,激发主体内生动力与创造性,彰显生命的独特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学 主体性价值 生命正义 技术悖论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春巍 鲍德仁 孙丽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2-734,共13页
在工业4.0背景下,建筑业进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时代。智能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推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然而智能建造技术存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发展过程中协同性不足、评价标准体系和数据管理制度缺乏、智... 在工业4.0背景下,建筑业进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时代。智能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推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然而智能建造技术存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发展过程中协同性不足、评价标准体系和数据管理制度缺乏、智能建造模式不兼容及初始投入成本高等问题,因而限制了建筑业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总结了智能建造技术的内核特征,并分别综述了BIM技术、AR/VR技术、区块链、建筑3D打印、建筑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新兴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推动智能建造技术更广泛的应用,提出建立统一的智能建造评价体系、提升数据安全、节约成本和加强多学科交叉应用等方面的建议,思考并回答了土木工程学科的未来发展问题,指出智能建造技术是土木工程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 建筑全生命周期 BIM技术 建筑3D打印 建筑机器人 物联网 人工智能 大数据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解释人工智能(XAI)在测量设备故障诊断和寿命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长基 梁树华 +4 位作者 吴达雷 于秀丽 陈育培 吴孟科 顾婷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7,共11页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变压器故障诊断和寿命预测模型在提高准确率方面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仍存在泛化性能较低,对数据质量要求过高,判断结果无法解释等问题.该文基于DBSO-CatBoost模型,提出一种可用于故障判断解释的变压器故障诊断...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变压器故障诊断和寿命预测模型在提高准确率方面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仍存在泛化性能较低,对数据质量要求过高,判断结果无法解释等问题.该文基于DBSO-CatBoost模型,提出一种可用于故障判断解释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基于数据特征提取,采用差分变异头脑风暴优化(DBSD)算法对CatBoost模型进行优化和故障诊断.①对于数据预处理,引入比率法在原始数据中添加特征;采用基于可解释人工智能(XAI)的Shapley加法解释(SHAP)技术进行特征提取,并采用核主成分分析算法对数据进行降维.Shapley加法解释技术可根据特征贡献解码每个预测来帮助全局解释并评估预测结果.②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CatBoost模型中进行训练,并采用差分变异头脑风暴优化算法对CatBoost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最优模型.③利用得到的优化模型诊断变压器故障并输出故障类型与预测结果.实验使用来自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西北部某电网的真实数据评估该模型.结果表明:该文模型在不同故障诊断中的准确性最佳,平均准确率高达99.29%,证明该文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解释人工智能 故障诊断 寿命预测 机器学习 电力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日常生活图景 被引量:5
13
作者 鲁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4,共8页
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并且将在更大程度上颠覆人们关于日常生活主体、日常活动、日常生活空间的传统认知,日常生活的图景也将再次被刷新。人工智能通过改变人作为日常生活主体的存在样态,使日常生活景观、日常生活意义都随之发生改... 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并且将在更大程度上颠覆人们关于日常生活主体、日常活动、日常生活空间的传统认知,日常生活的图景也将再次被刷新。人工智能通过改变人作为日常生活主体的存在样态,使日常生活景观、日常生活意义都随之发生改变。人工智能时代的日常活动日渐表现为人与物甚至是物与物的互动,从与人的身体分离发展为与人的空间分离,它的进行以个人信息的交付为条件。日常生活空间的边界日趋模糊,日常生活空间的领域进一步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日常生活图景 日常生活主体 日常活动 日常生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复活”逝者的伦理风险及其治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严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1,共8页
近些年来,人工智能“复活”逝者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引起公众普遍关注和讨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构的虚拟生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试图保持与逝者沟通交流的愿望,但也会引发深刻的伦理风险。虚拟生命的应用可能侵犯逝者隐私和尊严... 近些年来,人工智能“复活”逝者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引起公众普遍关注和讨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构的虚拟生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试图保持与逝者沟通交流的愿望,但也会引发深刻的伦理风险。虚拟生命的应用可能侵犯逝者隐私和尊严,也存在不当使用以及恶意使用的风险。同时,虚拟生命可能影响用户的心理健康,阻碍用户完成一个成功的悲伤过程,技术方面的因素也可能使用户反复受到伤害。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科技企业、科技工作者与用户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应当各尽其责,共同努力防范虚拟生命的伦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虚拟生命 伦理风险 治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通信技术若干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同须 余立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59,共9页
信息通信技术正在快速演进,历经策源创新、迭代创新和融合创新3个阶段,这3个阶段既有先后次序,又相互重叠。根据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一个总体技术发展框架,进而据此对几个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做了展望。总体来... 信息通信技术正在快速演进,历经策源创新、迭代创新和融合创新3个阶段,这3个阶段既有先后次序,又相互重叠。根据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一个总体技术发展框架,进而据此对几个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做了展望。总体来看,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和以往相比将更加多元化、融合化和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 算力网络 人工智能 融合 绿色低碳 网络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避雷器有效运行寿命估计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伟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37,共9页
估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使用寿命一直是一项挑战,它决定着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基于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regr... 估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使用寿命一直是一项挑战,它决定着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基于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regression,SVR)组成的组合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用于估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etal oxide surge arrester,MOSA)的使用寿命。首先,文中进行了现场测量,考虑到该分量是避雷器监测中最常用的MOSAs劣化水平指标之一,以建立由泄漏电流三次谐波分量值组成的时间序列数据库;接着,利用ANFIS、SVR和仿真数据库,建立组合预测模型;随后,文中使用3种类型的误差:即MSE、MAE和MAPE评估预测模型的性能。最后,在对模型进行评估之后,利用所提模型对MOSA的使用寿命估算,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组合模型预测比基于ANFIS和SVR的模型提供的预测更准确,可提升估算MOSA使用寿命的精度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雷器 人工智能 预测 泄漏电流 寿命估算 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信息技术在动物胚胎学研究中的应用
17
作者 白旭 张琪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动物胚胎学是一门探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规律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科学。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胚胎发育的规律和机制,从而更好地了解动物生殖生理过程,为动物不孕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为动物遗传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动物胚胎学是一门探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规律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科学。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胚胎发育的规律和机制,从而更好地了解动物生殖生理过程,为动物不孕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为动物遗传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动物胚胎学研究应用到的电子信息技术有计算机辅助成像技术、荧光成像技术、人工智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基因测序技术、三维打印技术等,论文就这些电子信息技术在动物胚胎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胚胎学 计算机辅助成像 人工智能 基因测序 三维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炜 张玉滢 +1 位作者 刘勇 张瑞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5,共13页
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防范其潜在风险,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旨在通过对技术要素与主体要素的治理协同,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分为... 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防范其潜在风险,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旨在通过对技术要素与主体要素的治理协同,实现技术进步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分为技术安全风险、社会伦理与法律风险、信息传播风险三类,并理清这些风险在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具体表现;其次,从数据资源、算力资源、算法模型三个方面分析治理的技术要素,并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分析治理的主体要素;再次,基于各阶段的风险表现以及技术与主体要素的分析,构建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最后,依托治理框架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虚假信息传播案例和国家监管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讨论,展示了该框架的实际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 生成式人工智能 技术治理 主体治理 治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现代畜牧业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鹏飞 肖莎 +4 位作者 张志勇 赵铖 刘聪 米凯臣 刘静峰 《中国猪业》 2024年第5期83-89,共7页
当前,实现对动物健康的连续和自动化监测,以及在发现动物异常时及时采取精准干预措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获取目标动物图像,并通过对所获取原始数据的分析,提取与目标行为相关的特征进行机器学习模型训练,从而实现动... 当前,实现对动物健康的连续和自动化监测,以及在发现动物异常时及时采取精准干预措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获取目标动物图像,并通过对所获取原始数据的分析,提取与目标行为相关的特征进行机器学习模型训练,从而实现动物异常行为的监测。本文综述了目标分类、目标检测、目标追踪、目标分割等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应用原理,最后展望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及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业 人工智能 计算机 视觉 目标 监测 畜牧业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智能辅助计算系统应用于间歇性外斜视治疗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李盈 唐娟 +4 位作者 兰芬 张琴琴 张丹 戴传强 李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1-897,共7页
目的探讨AI智能辅助计算系统治疗间歇性外斜视对患者手术成功率、立体视觉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108例(216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4例(108眼),A组... 目的探讨AI智能辅助计算系统治疗间歇性外斜视对患者手术成功率、立体视觉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108例(216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4例(108眼),A组采取传统计算法,B组采取AI智能计算法,依据6 m和33 cm斜视度制定患儿斜视手术量,比较两组患儿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斜视手术成功率、术后斜视度、立体视功能、水平与垂直知觉眼位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使用斜视儿童生存质量量表(CIXTQ)进行评分]。结果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B组患儿手术成功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后1 d相比,两组患儿术后1、3、6个月时的6 m和33 cm斜视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B组患儿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术后6 m和33 cm斜视度均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3、6个月时,两组患儿中心立体视和远立体视均逐渐增加,且B组患儿增加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76.59,P<0.05);两组患儿无立体视比例均逐渐降低,且B组患儿下降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37.74,P<0.05)。术后1、3、6个月时,B组水平知觉眼位和垂直知觉眼位降低幅度均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儿术后1 d以及术后1、3、6个月时,外斜漂移量均逐渐增加,且B组患儿术后1、3、6个月各时间点外斜漂移量均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3、6个月时,两组患儿CIXTQ评分均逐渐增加,且B组患儿CIXTQ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AI智能辅助计算系统可有效提高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手术成功率,增强患儿立体视功能的建立,提高患儿的视觉质量,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 AI智能 立体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