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4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算法市场的兴起:概念、挑战与未来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林建浩 张一帆 +1 位作者 石沛昌 吴俊樊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数据、算法和算力组成的“三驾马车”。其中,算法作为激发算力潜能与实现数据价值的重要技术环节,是推进“人工智能+”进程与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核心驱动力。与数据...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数据、算法和算力组成的“三驾马车”。其中,算法作为激发算力潜能与实现数据价值的重要技术环节,是推进“人工智能+”进程与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核心驱动力。与数据要素市场相比,算法市场的商业化进展明显滞后,其交易机制和市场结构尚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文章探讨了算法市场的交易标的、市场结构及其关键特征,梳理了算法确权保护和算法流通机制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总结了算法确权和流通市场发展的实践探索。通过分析算法市场与知识产权、数据要素市场,文章发现,算法与知识产权在创新性和虚拟性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对隐私数据的依赖性和开闭源算法的差异性使其确权保护更具复杂性。同时,算法与数据要素市场共享场景依赖和非标特征,但算法更强的外部依赖性对其流通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我国算法市场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文章提出构建以政府和市场双驱动为核心的算法交易与流通机制的政策建议,通过优化确权机制、促进供需匹配、降低使用门槛以及推动跨境流通,以促进算法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市场 数字经济 算法确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弱势群体”及其权益体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宋保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数字中国建设双重背景下,如何有效保障“数字弱势群体”权益,日渐成为社会共识。就如何界定“数字弱势群体”及其权益,一直缺乏系统学术研究和规范法律定位,这也是制约“数字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实效的“元问题”。“数... 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数字中国建设双重背景下,如何有效保障“数字弱势群体”权益,日渐成为社会共识。就如何界定“数字弱势群体”及其权益,一直缺乏系统学术研究和规范法律定位,这也是制约“数字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实效的“元问题”。“数字弱势群体”之产生,源于生产方式的数字化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数字化重构,是人们生活所受到的数字社会变革的深层影响。“数字弱势群体”之内涵,兼具客观方面的社会分化、数字技术和主观方面的数字素养、数字融入双重要素,其外延区别于“传统弱势群体”“信息弱势群体”和“少数边缘群体”。“数字弱势群体”权益应避免与一般性的公民权益混淆,它主要指向维持公民数字化生活“最低水准”的社会权,具体包括信息平等权、信息自由权、信息安全权和特殊保护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弱势群体” 数字鸿沟 数字人权 共同富裕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公平:国际共识、现实阻碍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郭炯 荣乾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8,315,共13页
人工智能对教育公平产生了双面影响,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公平、应对其带来的挑战,成为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国际社会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公平形成四个核心共识:人工智能应作为消除教育不平等的工具而非加剧... 人工智能对教育公平产生了双面影响,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公平、应对其带来的挑战,成为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国际社会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公平形成四个核心共识:人工智能应作为消除教育不平等的工具而非加剧差距的因素、实现教育公平需解决数字资源与基础设施不均衡问题、师生数字素养是影响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建立监管制度是保障人工智能教育公平的基础。然而,在实践层面存在技术维度的结构性阻碍、社会维度的资源性阻碍、主体维度的适应性阻碍以及制度维度的系统性阻碍等多重挑战。针对上述挑战,提出四个维度的实践路径:构建公平可靠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多方参与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个性化与包容性教育实践、完善政策规范与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公平 教育数字化转型 数字鸿沟 算法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作通信的电力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智雄 刘宗山 +1 位作者 金鑫 冯俊豪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8-1680,共13页
为了满足物联网与智能电网高可靠性、高吞吐量、灵活接入等要求,电力线与无线协作通信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多媒质并行通信或中继转发等技术进行设计优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增强通信系统的综合性能。基于此,对现有的电力线和无线... 为了满足物联网与智能电网高可靠性、高吞吐量、灵活接入等要求,电力线与无线协作通信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多媒质并行通信或中继转发等技术进行设计优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增强通信系统的综合性能。基于此,对现有的电力线和无线协作通信的研究进行整理,从物理层技术、媒体访问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硬件设计及通信标准等主要方向对现有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最后从中继系统性能分析、中继机器学习优化处理、多模通信MAC接入机制、中继系统跨层设计、感知和通信协同等5个方面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线通信 协作通信 中继 MA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入数字政府建设的规制路径——基于风险社会的视阈 被引量:5
5
作者 傅建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2,共9页
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与能力跃迁契合了数字政府转型中的多维需求。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数字政府的建设提供在政府决策科学性与前瞻性强化、政府运作效率优化与成本降低、政务服务的亲切度与参与度提升等方面的助力。从风险社会的理... 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与能力跃迁契合了数字政府转型中的多维需求。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数字政府的建设提供在政府决策科学性与前瞻性强化、政府运作效率优化与成本降低、政务服务的亲切度与参与度提升等方面的助力。从风险社会的理论出发,信息时代的风险网络更为复杂、治理更加困难,需要引入三维视角从而综合施策。回归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入数字政府建设的场景来看,存在着复杂算法引发的数据安全与信息保密风险、资本力量解构行政权力公共属性的风险、数据处理导致的公民数据权利被侵犯风险。数据分类分级、算法伦理审查、技术问责能够成为应对上述风险的有效规制路径,而针对上述路径,能够以数据多维审视为基点、以行政机关义务为途径、以算法应用监管为场景,提出可操作性更强的细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字政府 风险社会 法治对策 算法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增值评价的构建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何艳婷 李继林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1-287,323,共8页
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价值判断,采用纵向比较而非横向对比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与进步幅度,有利于形成动态反馈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人工智能技术凭借数字优势能为其提供落实抓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贯穿产学研不同环节,是综合... 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价值判断,采用纵向比较而非横向对比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与进步幅度,有利于形成动态反馈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人工智能技术凭借数字优势能为其提供落实抓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贯穿产学研不同环节,是综合性、长期性的人才培养过程,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增值评价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多层面出发,在厘清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增值评价的理论内涵基础上,分析其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践困境,进而提出构建路径:育人为本,强化发展性增值评价;采集数据,构建全景式增值评价;善用技术,形成协同式增值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增值评价 算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车联网最优中继节点选取
7
作者 张琰 李娟 马华玲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2-737,共6页
针对车联网随机分布状态下面临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等通信需求,设计了无线传感网络下的车联网最优中继节点选取方法。采用D2D通信技术,并引入入簇因子实现通信范围内行驶车辆的分簇。再基于通信范围内各节点车辆的物理传输距离与... 针对车联网随机分布状态下面临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等通信需求,设计了无线传感网络下的车联网最优中继节点选取方法。采用D2D通信技术,并引入入簇因子实现通信范围内行驶车辆的分簇。再基于通信范围内各节点车辆的物理传输距离与社交关系强度在各簇内进行中继节点二次筛选,建立中继节点候选集合。从节点传输效率、传输时延、丢包率三方面综合考量,构建最优中继节点判断矩阵。引入元素乘积算法,实现判断矩阵的求解,完成车联网中最优中继节点的选择。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选取的中继节点,数据传输吞吐量为9.1×10^(5) bps,中断概率为6.8×10^(-5),能效值最高可达到12.8 bit/J,说明所提方法可保障车联网内数据的高效、稳定传输,对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通信 中继节点选取 二次筛选 元素乘积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源录波数据比对的继电保护采样回路异常检测方法
8
作者 戴志辉 张富泽 韩笑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9,共13页
处于改建阶段的智能变电站采样模式复杂,继电保护装置难以发现采样回路轻微异常,导致回路隐患暴露时间严重滞后。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改建时期智能变电站的采样模式和二次设备配置情况,提出基于同源录波数据比对的继电保护采样回路异常检... 处于改建阶段的智能变电站采样模式复杂,继电保护装置难以发现采样回路轻微异常,导致回路隐患暴露时间严重滞后。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改建时期智能变电站的采样模式和二次设备配置情况,提出基于同源录波数据比对的继电保护采样回路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双向编码器表征(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ERT)语言模型与余弦相似度算法,实现同源录波数据的通道匹配。然后,利用重采样技术和曼哈顿距离完成波形的采样频率统一与时域对齐。最后,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提出改进算法,并结合采样点偏移量共同设置采样回路的异常判据。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完成录波数据的同源通道匹配,实现波形的一致性对齐,并且相比于传统DTW算法,改进DTW算法对异常状态识别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更高。根据异常判据能够有效检测继电保护采样回路的异常状态,确保了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装置 采样回路 异常检测 改进DTW算法 录波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分级辨识的阀控缸系统数字孪生建模方法研究
9
作者 刘增光 张赫 +3 位作者 岳大灵 魏列江 周焱 孙继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4,共7页
阀控缸系统数字孪生建模中存在部分模型参数难以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以及由于各参数间相互影响导致参数辨识准确度不高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分级辨识的阀控缸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实现对阀控缸系统的状态映射和数字孪生。根... 阀控缸系统数字孪生建模中存在部分模型参数难以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以及由于各参数间相互影响导致参数辨识准确度不高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分级辨识的阀控缸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实现对阀控缸系统的状态映射和数字孪生。根据所提建模方法,基于阀控缸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阀控缸系统的数学模型和MATLAB/Simscape环境下的物理仿真模型;利用采集的测试数据,通过遗传算法对阀控缸数学模型中比例换向阀和液压缸的关键元件级参数进行辨识,再利用MATLAB软件的Paramenter Estimation工具对物理仿真模型中重要的系统级参数进行校正;最后,搭建阀控缸实验平台对所建数字孪生模型的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7.5 V与9.5 V阶跃控制信号作用下,基于参数分级辨识的数字孪生模型的活塞位移仿真值与实验值的拟合度分别为95.76%和98.07%,验证了所辨识模型参数的准确性和所建数字孪生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阀控缸系统 参数分级辨识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赋权走向治理:数字隐私保护的中国因应之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弘 赵畅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80,M0005,共14页
“数据+算法”的社会驱动模式进一步打破了数据、信息与隐私之间的形态界限,促使隐私开始呈现向数据和信息横向扩张的趋势,对个人隐私保护产生了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并对现有基于赋权逻辑所制定的隐私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包括知情同... “数据+算法”的社会驱动模式进一步打破了数据、信息与隐私之间的形态界限,促使隐私开始呈现向数据和信息横向扩张的趋势,对个人隐私保护产生了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并对现有基于赋权逻辑所制定的隐私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包括知情同意权的实效危机、删除权的技术缺陷等。数字时代,在面对关涉群体利益乃至社会公共利益的数字隐私侵害,以知情同意权和删除权为主导的权利型隐私保护路径已经在制度层面出现危机。对此,数字隐私保护有必要从赋权逻辑转向治理逻辑、从隐私控制主义转向算法训导主义,通过公权力介入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数字平台及其用户之间,进一步探索“隐私增强技术”和算法还原的可行性及其有效进路,以强化数字时代隐私保护的制度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保护 个人隐私 数字时代 数字隐私 治理型保护 隐私增强技术 算法还原 社会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格迁移算法的苏州宋锦图案的数字化设计研究
11
作者 苏燕 刘畅 华佳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6-293,共8页
目的为了更好地保护与继承苏州宋锦的艺术特征,促进其创新,以苏州宋锦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技术对其进行创新。利用数字技术,能够充分把握苏州宋锦的艺术特色,使其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消费人群的需要。方法... 目的为了更好地保护与继承苏州宋锦的艺术特征,促进其创新,以苏州宋锦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技术对其进行创新。利用数字技术,能够充分把握苏州宋锦的艺术特色,使其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消费人群的需要。方法将风格迁移算法和形态文法相结合,进行苏州宋锦纹样数字化创新设计研究,并通过对算法模型的训练和多组比较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该算法能够准确捕捉宋锦图案的风格特征,并有效地将其应用于不同的设计场景中。结论基于风格迁移算法的苏州宋锦图案的数字化设计研究,不仅为苏州宋锦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提高创造效率提供了支持与保障,并使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宋锦 图案创新 数字化 形状语法 风格迁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社会的文化图景:算法推荐与民族志解读
12
作者 高进 黄种兴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30,共10页
以民族志方法解读算法推荐的文化认同形塑、个性倾向彰显、信息茧房编织和用户反思萌发等现象,探索数字社会的文化图景。洞察从用户反馈到算法完善、从隐私保护到公平问责、从同质风险到个性迭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算法推荐演化本... 以民族志方法解读算法推荐的文化认同形塑、个性倾向彰显、信息茧房编织和用户反思萌发等现象,探索数字社会的文化图景。洞察从用户反馈到算法完善、从隐私保护到公平问责、从同质风险到个性迭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算法推荐演化本质,进而就算法文化双重性、数字民主可能性、文化多元挑战性以及数字素养重要性等维度思考算法推荐的优化路径。民族志解读下的算法推荐审视,意在实现数字社会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和方法策略创新、突破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的二元对立、显扬文化学和数字人类学的交融价值、强调个体的能动性与反身性实践,为构建包容及可持续的数字文化生态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 文化图景 算法推荐 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制与超越:智能推荐场域中中国国家认同构建的审思
13
作者 王鑫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交织共演中,智能推荐以数字引擎与数字宰制的双重面向,影响中国国家认同构建。智能推荐场域中,个性化算力、场景体验和社群关系联结的增强构成技术赋能,提升用户与国家的“粘性”。同时,这一场域也裹挟着时间剥削与...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交织共演中,智能推荐以数字引擎与数字宰制的双重面向,影响中国国家认同构建。智能推荐场域中,个性化算力、场景体验和社群关系联结的增强构成技术赋能,提升用户与国家的“粘性”。同时,这一场域也裹挟着时间剥削与过度数字化遮蔽主体性而弱化国家身份认同;平台资本借助符码隐喻与数字景观构建权力展演的“幻象”而消解国家力量权威;社群传播的分众圈层引发价值认同冲突而弥散国家共识基础等宰制风险。为有效规训智能推荐的算法技术,引领算法“善治”,需要构建“主体—技术—价值”的系统性风险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构建新时代中国国家认同的“数智”之路,实现智能推荐场域中中国国家认同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认同 推荐算法 数字宰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视阈下算法推荐的认知安全风险及应对
14
作者 倪春乐 钟瑜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8-84,共7页
[研究目的]国家安全视阈下算法推荐技术催生认知安全风险,深入剖析算法推荐技术所引发的认知安全风险并提出系统性应对策略,可以为维护国家认知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定性研究、案例分... [研究目的]国家安全视阈下算法推荐技术催生认知安全风险,深入剖析算法推荐技术所引发的认知安全风险并提出系统性应对策略,可以为维护国家认知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定性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针对认知安全的概念内涵、风险生成机理、表达及应对等内容开展研究。[研究结果/结论]认知安全是一个涵盖认知主权、认知资源、认知秩序等内容的安全范畴,算法推荐生成认知安全风险遵循“技术异化—资源重构—秩序解构”的内在逻辑。从认知安全的内涵出发,算法推荐引发的认知安全风险表达为瓦解认知主权根基、干扰认知资源分配、破坏认知秩序平衡。对此,构建认知基础设施、认知信任机制、认知心理防御、认知战略传播四维体系,可以系统性地应对算法推荐时代认知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技术 认知安全 认知地缘政治 数字颜色革命 算法透明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资本主义的技术哲学透视
15
作者 王娜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7,共7页
基于网络与数字技术兴起的平台资本主义,深刻变革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组织形式和剩余价值谋得方式,使资本逻辑及其规训机制全面嵌入平台技术之中。作为持续生成的技术聚合,平台内嵌并指涉社会关系,塑造着整个社会的劳动过程、消费方式和... 基于网络与数字技术兴起的平台资本主义,深刻变革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组织形式和剩余价值谋得方式,使资本逻辑及其规训机制全面嵌入平台技术之中。作为持续生成的技术聚合,平台内嵌并指涉社会关系,塑造着整个社会的劳动过程、消费方式和政治选择。数字技术资本与算法技术权力构成平台资本主义社会操控的新向度,使人的生命活动变得可见、可算、可控。资本与技术的多维耦合使包括劳动力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植入价值创造和资本增殖体系,零工、无酬劳动者与新无产阶级构成平台资本主义时代工人的生存样态。超越平台资本主义,意味着将资本逻辑从平台技术意向结构中去除,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平台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资本主义 技术哲学 数字资本 算法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海鸥优化PID算法的虚拟控制机械臂方法研究
16
作者 李长勇 邢浩 秦鹏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6-54,共9页
针对数字仿真系统中机械臂控制存在的虚拟位置与真实位置偏差问题,以实验室操作机器人数字仿真系统为基础,提出一种改进海鸥优化的PID控制方法。选用随机序列相对更优的SPM混沌映射进行海鸥种群初始化处理,以提升海鸥算法的全局寻优能... 针对数字仿真系统中机械臂控制存在的虚拟位置与真实位置偏差问题,以实验室操作机器人数字仿真系统为基础,提出一种改进海鸥优化的PID控制方法。选用随机序列相对更优的SPM混沌映射进行海鸥种群初始化处理,以提升海鸥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提出一种非线性惯性权重系数A,以平衡探索与寻优能力。采用正弦余弦算子的方法,促进最优海鸥个体的位置信息在种群寻优过程中的有效传递。在改进后的海鸥算法中加入贪心策略和黄金正弦指引机制,提高算法的整体寻优能力。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建立的数字仿真系统进行虚实运动仿真同步实验。结果表明:数字仿真系统中的机械臂运动状态与物理空间基本一致,证明了改进后的算法有效降低了数字仿真系统中机械臂模型虚实位置之间坐标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仿真系统 机械臂 海鸥算法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为、难为与何为
17
作者 陈海萍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数字化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结构性转向,其本质在于技术中介化过程中教育主客体关系的重构。通过革新之“可为”到异化之“难为”,最终指向治理之“何为”,这一辩证逻辑框架不仅映射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数字化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结构性转向,其本质在于技术中介化过程中教育主客体关系的重构。通过革新之“可为”到异化之“难为”,最终指向治理之“何为”,这一辩证逻辑框架不仅映射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博弈轨迹,更昭示着教育本质的复归需求。具体来说:在技术可供性层面揭示其重塑意识形态传播范式的可为性,在实践异化层面剖析算法权力规训与教育主体性消解的难为性,在价值重构层面探索人机协同教育生态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当前数字化转型面临工具理性僭越导致的三大悖论:算法推荐机制与价值引领效度之间的精准化悖论、数据全景监控与主体道德自觉之间的监控化悖论、技术迭代速率与教育规律遵循之间的加速化悖论。为此,研究提出建构“技术—人文—制度”三维融合的创新路径:通过开发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智能思政教育资源图谱实现精准赋能,借助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重构师生数字交往共同体达成价值共生,运用制度性事实理论构建跨部门数据治理框架完成制度调适,从而立足于技术具身认知、教育关系拓扑和数字治理哲学三重维度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数字化赋能 技术哲学 教育生态学 算法治理 教育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周期角位移测量变换的直线位移测量装置
18
作者 韩庆阳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1,共4页
为满足航天相机调焦系统对电机旋转周期和直线位移绝对测量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可记录绝对周期数的角位移测量装置,进而实现绝对直线位移测量。首先,在传统绝对式光电位移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将数字电位器加入到角位移测量系统中,为周期数... 为满足航天相机调焦系统对电机旋转周期和直线位移绝对测量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可记录绝对周期数的角位移测量装置,进而实现绝对直线位移测量。首先,在传统绝对式光电位移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将数字电位器加入到角位移测量系统中,为周期数的记录提供了硬件基础。其次,提出了多周期绝对角位移测量的信号处理方法,并通过硬件电路实现对数字电位器的电阻漂移补偿。再次,提出以多周期角位移测量为基础,实现直线位移测量的方法,同时为了消除因扰动带来的多周期计数错误,提出抗扰动校正算法,提高环境适应力,增强鲁棒性。最后,对直线位移误差与单周期角位移误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进行测试。为测试所提出方法,设计了外径为40 mm、高度为20 mm的直线位移测量装置。通过测试表明: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的直线位移量程为20.48 cm,分辨率为0.05μm,误差最大值为0.65μm,最小值为-0.39μm,峰峰值为1.04μm,均方根误差为0.2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位移 多周期角位移 数字电位计 抗扰动校正算法 误差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煤矿两柱式支架载荷预测方法
19
作者 张帆 李玉雪 +1 位作者 李昱翰 邵光耀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2-325,共14页
现有的矿山巷道液压支架载荷预测方法通常假设静态时空开采布置,忽略了远场围岩的动载荷,影响了冲击地压预测的准确性。为了确保安全开采,必须对潜在的冲击地压进行实时和精确的预测评估。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和机器学习的麻雀搜索算... 现有的矿山巷道液压支架载荷预测方法通常假设静态时空开采布置,忽略了远场围岩的动载荷,影响了冲击地压预测的准确性。为了确保安全开采,必须对潜在的冲击地压进行实时和精确的预测评估。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和机器学习的麻雀搜索算法–随机森林(SSA–RF)预测方法。通过分析支护系统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两柱式支架的数字孪生体模型,基于数据驱动实现物理实体与其数字孪生体之间的交互映射与同步反馈。对比分析两柱式支架升柱过程中姿态变量的计算值与真实值发现,与支架物理实体相比,数字孪生体模型的角度平均误差为0.14°,长度平均误差为6.15mm,符合精度要求。此外,麻雀搜索算法用于优化随机森林中决策树和节点特征的数量。与使用单一预测模型相比,SSA–RF预测模型的建立提高了收敛速度和优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与长短期记忆(LSTM)、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等预测算法相比,笔者提出的SSA–RF方法表现最优,其在中部支架和端头支架数据集上的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85.89%和91.09%。此外,研究发现,工作面中部支架所在区域顶板易出现断裂失稳现象,会破坏工作面中部区域垂直方向的应力支撑条件,从而导致中部支架载荷变化范围更大预测精度略低于端头支架。上述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研究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和准确预测潜在冲击地压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矿井 数字孪生 两柱式支架 麻雀搜索算法 支架载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继电保护多场景的数字仿真测试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清泉 杨鹏 +2 位作者 李铁成 王献志 文明浩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5,共8页
新能源大量接入使得继电保护面临适应性问题,提出一种应对继电保护多场景的数字仿真测试方法,可为继电保护性能评估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从继电保护装置时序配合逻辑、不同保护装置配合关系、多场景测试的维度出发,提出了继电保护仿真模... 新能源大量接入使得继电保护面临适应性问题,提出一种应对继电保护多场景的数字仿真测试方法,可为继电保护性能评估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从继电保护装置时序配合逻辑、不同保护装置配合关系、多场景测试的维度出发,提出了继电保护仿真模块设计和模拟方法。所提方法能够满足各类继电保护仿真测试要求,并通过了仿真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数字仿真 继电保护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