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药燃烧驱动二级轻气炮发射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尹立新 钱秉文 +5 位作者 李华康 姚杭 陈春林 马坤 高鹏飞 曹进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423,共9页
为研究火药燃烧驱动二级轻气炮发射过程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开展了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以30 mm口径轻气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燃烧室化学反应、发射管湍流气体流动及热-流-固耦合作用的数理模型。针对燃烧室固相反应,采用动态燃烧模... 为研究火药燃烧驱动二级轻气炮发射过程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开展了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以30 mm口径轻气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燃烧室化学反应、发射管湍流气体流动及热-流-固耦合作用的数理模型。针对燃烧室固相反应,采用动态燃烧模型;针对高可压缩湍流气体,采用五阶WENO格式结合Gauss积分与三阶Runge-Kutta TVD方法,实现空间-时间五阶精度离散。通过多块结构化动网格技术处理流场边界移动,并设计基于加权余量法的界面数据传递算法,确保热-流-固耦合过程中能量守恒。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弹丸出膛速度为5 423 m/s,与实验值(5 560 m/s)相对误差为2.46%;压力场、温度场及活塞变形过程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准确性。文中研究为二级轻气炮参数优化与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药燃烧驱动 二级轻气炮 化学反应 热-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mm电热化学炮膛内压力波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倪琰杰 程年恺 +3 位作者 金涌 杨春霞 李海元 栗保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78-1584,共7页
使用包含瞬态燃速公式的一维内弹道模型模拟30 mm电热化学发射过程,通过与发射实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精确性。对比常规发射和电热化学发射膛内压力波曲线可知,电热化学发射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膛内压力波。进一步分析输入电能、放... 使用包含瞬态燃速公式的一维内弹道模型模拟30 mm电热化学发射过程,通过与发射实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精确性。对比常规发射和电热化学发射膛内压力波曲线可知,电热化学发射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膛内压力波。进一步分析输入电能、放电时序、发射药弧厚、装填密度等参数变化对膛内压力波的影响。研究表明:同步放电的条件下,电能比不大于0.042时,压力波峰值变化很小;电能比大于0.042时,压力波峰值随着电能比的增加迅速增大;首个负波幅值随着电能比线性递增,但受电能比影响小于压力波峰值;采用时序放电时,在控制压力波的前提下,电能比与放电电流的脉宽呈正比;在较高电能比下,压力波峰值与放电电流的脉宽呈反比;随着发射药装填密度的增加,膛内压力波增大;但在控制压力波的前提下,可输入的电能比无明显变化,首个负波幅值随着电能比的变化趋势不变;弧厚的变化对压力波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电热化学发射 压力波 一维数值模拟 等离子体 固体发射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发射药电热化学发射内弹道一维两相流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东尧 周彦煌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实验条件建立了液体发射药电热化学发射内弹道一维两相流数学模型 ,该模型包含电弧等离子体生成和运动、等离子体卷吸液体发射药生成小液滴以及膛内多相流体的相互作用。利用该模型对电热化学发射内弹道过程进...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实验条件建立了液体发射药电热化学发射内弹道一维两相流数学模型 ,该模型包含电弧等离子体生成和运动、等离子体卷吸液体发射药生成小液滴以及膛内多相流体的相互作用。利用该模型对电热化学发射内弹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化学发热 内弹道 电弧等离子体 高初速射弹 液体发射药 一维两相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膛内等离子体点火及燃烧增强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海元 栗保明 李鸿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9-236,共8页
在初始点火过程中 ,假设等离子体为充分发展射流流动 ,因而可采用积分近似模型进行描述。而在随后的膛内燃烧过程中通过以经验公式给出等离子体混合长度的方法来处理等离子体的运动 ,并给出了合适的相间阻力及传热公式。通过在计算网格... 在初始点火过程中 ,假设等离子体为充分发展射流流动 ,因而可采用积分近似模型进行描述。而在随后的膛内燃烧过程中通过以经验公式给出等离子体混合长度的方法来处理等离子体的运动 ,并给出了合适的相间阻力及传热公式。通过在计算网格设计中引入了自适应方法提高了数值解精度。计算膛压曲线与实验符合良好。相对常规内弹道情形 ,等离子体能量的注入使在不同时刻膛内的气、固两相速度、压力和膛底温度等出现提高 ,这是等离子体注入后对内弹道的增强过程。计算结果为固体工质电热化学炮的弹道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固体工质电热化学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被动补偿脉冲发电机电流脉冲波形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武卫东 李朗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7-51,共5页
建立了考虑转速变化时的两相被动补偿脉冲发电机电枢电流的耦合电路仿真模型,以此为基础,对驱动电热化学炮时的脉冲电流波形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影响电流脉冲波形的因素,可为该电机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补偿脉冲发电机 数值仿真 电流脉冲 波形 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压力变化对脉冲等离子射流扩展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雪维 余永刚 莽珊珊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17-1623,共7页
为分析喷射压力变化对脉冲等离子射流扩展特性的影响,建立脉冲等离子射流在空气中扩展的二维轴对称非稳态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1.5~3.5MPa喷射压力范围内,脉冲等离子射流在空气中扩展时的两相界面演化特性及流场参数变化... 为分析喷射压力变化对脉冲等离子射流扩展特性的影响,建立脉冲等离子射流在空气中扩展的二维轴对称非稳态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1.5~3.5MPa喷射压力范围内,脉冲等离子射流在空气中扩展时的两相界面演化特性及流场参数变化规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脉冲等离子射流的轴向扩展位移模拟值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喷嘴出口处,射流场参数骤变,近场处参数变化较为剧烈,后期逐渐衰减至环境参数;喷射压力增大时,脉冲等离子射流的扩展体积、马赫盘大小及压力等流场参数均随之增大,扩展过程中的湍流掺混现象也随之增强,表现为等离子体与空气两相界面破碎加剧;喷射压力减小到1MPa时,喷嘴近场无马赫盘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电热化学发射 等离子射流 喷射压力 扩展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电热化学聚能冲击波储层强化改造试验与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昂 杨万有 +3 位作者 丁乾申 康少飞 杨维 吴飞鹏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9,共8页
为了完善复合电热化学聚能冲击波技术的工艺参数优化及效果评价,首先进行了大尺寸混凝土岩样的复合电热化学聚能冲击试验,评价了该技术的冲击破岩效果和控制因素;然后建立了可实现强动载重复冲击的数值模型,进行了大尺寸岩样模拟试验;... 为了完善复合电热化学聚能冲击波技术的工艺参数优化及效果评价,首先进行了大尺寸混凝土岩样的复合电热化学聚能冲击试验,评价了该技术的冲击破岩效果和控制因素;然后建立了可实现强动载重复冲击的数值模型,进行了大尺寸岩样模拟试验;最后利用数值模型系统评价了冲击次数、峰值压力、岩石弹性模量和地应力对措施效果的敏感性,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岩石裂缝数量及作用距离的影响规律,并预测了措施后的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电热化学聚能冲击波技术可将常规电脉冲的脉冲宽度扩展约1.5倍,冲击峰值压力提高约3.0倍;岩样冲击6次后,产生4条宏观裂缝,模拟井眼周围产生不同程度的破碎。该研究结果为利用复合电热化学聚能冲击波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化学 冲击波 冲击试验 数值模拟 敏感性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