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构建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
1
作者 刘录 司海朋 +3 位作者 李春林 任丽 朱玉娇 贺茜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0-586,共7页
目的分析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构建DVT诊断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脊柱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确诊骨质疏... 目的分析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构建DVT诊断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脊柱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确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为起点、出院为终点,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对DVT诊断模型进行训练,采用准确率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性能。结果基于XGBoost训练DVT诊断模型,可视化前20个重要的特征,可以看出凝血酶原时间、甲状旁腺素这两个指标对于DVT的诊断较为重要。在测试集上评估模型,能够取得90.48%的诊断准确率,采用ROC曲线计算DVT诊断模型的AUC为0.9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XGBoost训练的DVT诊断模型用于筛查术前高风险DVT患者有较好的性能及较好的泛化能力,通过对可引起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前DVT的前20个危险因素的可视化,方便临床对DVT高危患者及时识别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避免延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机器学习算法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54
2
作者 李雪松 聂浩雄 +2 位作者 张丽梅 庞尊中 李应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PVP组7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2例3个椎体、1例4个椎体,共27个椎体接受治疗;...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PVP组7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2例3个椎体、1例4个椎体,共27个椎体接受治疗;PKP组9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1例3个椎体,共22个椎体接受治疗。结果30例患者手术操作全部成功。PVP组8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PKP组10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术后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有改善(P<0.05)。结论PVP和PKP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PKP较PVP在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30
3
作者 唐海 戴贺 陈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33-837,共5页
目的:评估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分别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对患者疼痛、镇痛药使用情况、活动能力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 目的:评估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分别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对患者疼痛、镇痛药使用情况、活动能力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20.4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98±0.61cm增加到术后的2.23±0.60cm(P<0.01),最终随访时为2.23±0.53cm;椎体中部高度由术前的1.92±0.61cm增加到术后的2.27±0.54cm(P<0.01),最终随访时为2.26±0.60cm;椎体后缘高度术前、术后及最终随访无显著性差异(P>0.05)。Cobb角由术前24.32°±12.37°,矫正至术后21.85°±11.02°(P<0.05),最终随访时为22.77°±12.01°。术后6个月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的8.20±1.14下降至2.70±1.24(P<0.01);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1.59±0.91下降到0.21±0.32(P<0.01),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2.91±0.75改善到1.30±0.34(P<0.01)。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方法简单,安全性高,可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镇痛药依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天格胶囊联合密盖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艳平 毕大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观察金天格胶囊联合密盖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200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00例接受金天格胶囊、密盖... 目的观察金天格胶囊联合密盖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200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00例接受金天格胶囊、密盖息联合治疗;对照组100例单纯使用密盖息治疗,观察治疗有效率、VAS评分及右股骨中1/3处骨密度(bone density,BMD)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VAS评分及右股骨中1/3处BMD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联合密盖息对OVCF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天格胶囊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密盖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发和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再发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洪德 何仕诚 +4 位作者 张年明 杨明 许传军 王宏 姜西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30-233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发与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1年内再发骨折的风险、间隔时间及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VP治疗的1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单发骨折及多发骨折两组,记录始发及再发椎体骨折... 目的对比分析单发与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1年内再发骨折的风险、间隔时间及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VP治疗的1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单发骨折及多发骨折两组,记录始发及再发椎体骨折的时间、数目及再发骨折的诱因。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及再发骨折发生率差异,骨密度、骨折诱因差异,年龄及再发骨折时间的差异。结果 156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中单发椎体压缩骨折102例,多发椎体压缩骨折54例。102例单发椎体骨折中,有16例患者再发生骨折,再发椎体骨折平均时间185.0天,54例多发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有20例患者再发骨折,再发椎体骨折平均时间123.7天。再发骨折有明确诱因者单发骨折组2例,多发骨折组3例。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再发骨折的风险及间隔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多椎体骨折较单椎体骨折PVP术后易再发生骨折,且间隔时间短,再发骨折多无明确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再发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继 吴春根 +2 位作者 程永德 顾一峰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椎体成形术88例患者,包括167节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椎体。20例患者25节椎体为严重压缩骨折。严重压缩骨折定义为骨折椎体高度小于...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椎体成形术88例患者,包括167节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椎体。20例患者25节椎体为严重压缩骨折。严重压缩骨折定义为骨折椎体高度小于原来椎体高度的1/3。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并观察其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0例患者25节严重压缩骨折椎体采用单侧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术中注射骨水泥量平均为(4.4±0.9)ml。术后1d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显著(P<0.05)。7节椎体发生骨水泥椎间盘外漏,16节椎旁静脉丛外漏,10节椎体周围软组织外漏,1节椎体硬膜外漏,上述病例均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压缩性骨折的可行及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 单侧椎弓根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5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博 谷元 +1 位作者 王鹏 李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69-1473,共5页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580例患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调取资料并记录与疗效相关的因素...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580例患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调取资料并记录与疗效相关的因素:年龄、性别、椎体压缩程度、楔形变角度、骨折椎体数量、骨折部位、单/双侧穿刺、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并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探讨这些因素与疗效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单变量因素分析椎体压缩程度[OR=2. 68(2. 03~3. 24),P<0. 01]、骨折椎体数量[OR=3. 54(2. 87~4. 12),P<0. 01]、骨折部位[OR=4. 02(3. 34~4. 67),P<0. 01]、骨水泥注入量[OR=2. 52(2. 01~2. 92),P<0. 05]、骨水泥椎间盘渗漏[OR=1. 98(1. 67~2. 42),P<0. 01]、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OR=2. 70(2. 31~3. 22),P<0. 01]认为与术后疗效相关,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LR法),骨折椎体数量[OR=4. 70(3. 28~5. 61),P=0. 000]、骨水泥椎间盘渗漏[OR=5. 12(2. 07~8. 26),P=0. 000]、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OR=4. 40(2. 93~6. 71),P=0. 000]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疗效显著相关。结论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中,骨折椎体数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较其他因素与疗效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10
8
作者 隆元昌 王学志 +4 位作者 付勇 罗公瑾 徐涛 郑崇明 张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boaycompressionfracture,OVCF)中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0年12月78例...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boaycompressionfracture,OVCF)中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0年12月7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共95个椎体。术中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2.5~6.5m1,平均4.304-0.66ml。术后1和3个月随访。采用患者口述描绘评分法(verbalratingscales,VRS)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疼痛程度。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满意。VRS疼痛评分术前3.564-0.43分,术后1月下降为1.224-0.17分,术后3月下降为1.194-0.15分,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伤椎复位满意,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和变形,骨水泥分布均匀。其中有11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椎间隙渗漏3椎,椎体前缘渗漏3椎,椎体侧方渗漏3椎,椎体后方渗漏2椎。渗漏原因与患者的选择、术者操作规范程度、手术技巧及骨水泥注入时机等有关。所有患者得以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无医源性椎管狭窄。结论:PKP治疗OVCF安全、疗效满意,但要预防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发生,须严格掌握适应征,把握骨水泥的合适粘度、注入剂量、注入方法及精确的术中定位等技能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 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漏诊率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郝光亮 郝永强 +3 位作者 马永成 张雄良 晏焕青 戴尅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767-769,796,共4页
目的调查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级别医生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率,探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漏诊率原因。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就诊并拍摄脊柱X线片的患者(〉60岁),随机抽取100例患者的正侧位脊柱X平片,随机抽取我... 目的调查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级别医生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率,探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漏诊率原因。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就诊并拍摄脊柱X线片的患者(〉60岁),随机抽取100例患者的正侧位脊柱X平片,随机抽取我院骨科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医生各两名读取上述所选的脊柱X平片,并记录诊断结果;请放射科高年资医生读取同样的X片,记录诊断结果,以放射科医生读取的结果为标准,分析各级医生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漏诊率。结果高级职称医生的漏诊率为2.7%,中级职称医生的漏诊率为5.1%,初级职称医生的漏诊率为7.9%;不同级别医院同一级别医师的漏诊率分别为:三甲医院漏诊率为3.2%,三乙医院漏诊率为5.7%;二甲医院漏诊率为8.2%,二乙医院漏诊率为10.3%。结论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漏诊率较高,同一医院不同级别医生及不同级别医院同一职称医生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率存在明显差异,应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中引起重视,并早期对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X线检查 漏诊率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前龙 王华军 +1 位作者 李义凯 陈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864-867,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S)除了有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的钙化和骨性强直,还常伴有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0%~92%。对于骨质疏松来讲,最为常见的骨折形式即为椎体骨折,但单纯骨质疏松症所造成的椎体骨折与AS继发椎体骨折有着不同的特点,如何评... 强直性脊柱炎(AS)除了有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的钙化和骨性强直,还常伴有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0%~92%。对于骨质疏松来讲,最为常见的骨折形式即为椎体骨折,但单纯骨质疏松症所造成的椎体骨折与AS继发椎体骨折有着不同的特点,如何评估其骨折风险,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AS造成的骨质疏松及椎体骨折的风险评估方法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强直性脊柱炎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查丁胜 徐武岩 +6 位作者 黄嘉文 李亚骐 陈诗君 林振 林宏生 查振刚 吴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1,327,共7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渗漏的特点,探讨PVP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行PVP治疗的11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147个椎体),骨折椎...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渗漏的特点,探讨PVP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行PVP治疗的11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147个椎体),骨折椎体所在节段术前均行DR、三维CT及MRI检查,术后行DR或/和三维CT复查。分析性别、年龄、椎体位置及椎体损伤情况(裂隙征、骨皮质损伤)对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及骨水泥渗漏的特点。结果性别、年龄及椎体位置对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椎体裂隙征合并骨皮质损伤骨水泥渗漏率最高,骨皮质损伤骨水泥渗漏数量最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水泥椎旁渗漏发生率最高,椎间盘渗漏次之,椎管内渗漏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椎体损伤是PVP治疗骨水泥渗漏发生的重要原因,术前仔细观察椎体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对预防骨水泥渗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损伤 骨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局部应力分布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超 李前龙 +2 位作者 刘海全 李义凯 刘庆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7,51,共4页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椎体局部应力分布情况,解释再骨折发生的原理。方法获取健康老年女性胸腰段CT平扫数据,通过Mimics及Geomagic对胸腰段椎体进行三维实体化,并修饰模型,使之符合分析要求,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通过改变...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椎体局部应力分布情况,解释再骨折发生的原理。方法获取健康老年女性胸腰段CT平扫数据,通过Mimics及Geomagic对胸腰段椎体进行三维实体化,并修饰模型,使之符合分析要求,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通过改变结构的物理属性设定,获得健康及退变腰椎在不同背部伸肌质量情况下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背伸肌在理想状态下,能够将骨折后作用与腰1上表面的最大应力减小25%。结论背部伸肌能够维持脊柱正常力学结构平衡,其素质的提高能够更好的增加肌骨骼适应性,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预防骨折和再骨折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骨折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透视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学全 巫北海 +7 位作者 王健 张琳 陈伟 牟玮 周代全 李强 张永克 陈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907-1910,共4页
目的 评价CT透视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在CT透视引导下对 13例因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所致疼痛患者 [女 9例 ,男 4例 ,平均年龄 61岁 ,病程 <3个月 ,19个... 目的 评价CT透视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在CT透视引导下对 13例因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所致疼痛患者 [女 9例 ,男 4例 ,平均年龄 61岁 ,病程 <3个月 ,19个椎体 (胸椎、腰椎 ) ]实施PVP ,对其疼痛缓解、活动状况恢复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  11例术后 2 4h内疼痛完全和显著缓解 ,2例 3d疼痛完全和显著缓解 ,均能下床活动。全部病例停用止痛药。术后CT检查发现 3个椎体有骨水泥渗漏。 2例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acrylatemethylmethacrylate ,PMMA)复合物进入椎间盘 ,未出现疼痛等症状。 1例少量PMMA复合物漏至椎旁。 10例随访 3个月 ,PVP后均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结论 CT透视引导PVP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 CT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ummell病椎体裂隙征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良辰 何登伟 +1 位作者 黄文君 陈振中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4期363-366,共4页
国内外时常有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出现椎体裂隙征的文献报道。关于裂隙征的发生机制,目前有椎体缺血性坏死、骨生物力学、气体形成以及其他原因等多种观点,均获得一定的临床和生物力学证据的支持。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 国内外时常有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出现椎体裂隙征的文献报道。关于裂隙征的发生机制,目前有椎体缺血性坏死、骨生物力学、气体形成以及其他原因等多种观点,均获得一定的临床和生物力学证据的支持。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就Kummell病椎体裂隙征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Kummell病 椎体 裂隙征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防治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磊 王黎明 +5 位作者 王刚锐 徐杰 郑圣鼐 曾逸文 蒋纯志 桂鉴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2003年4月-2008年1月应用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渗漏原因,防治骨水泥渗漏。方法:本组43例患者,男27例,女16例;年龄65~92岁,平均67.7岁;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共66个椎体... 目的:探讨2003年4月-2008年1月应用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渗漏原因,防治骨水泥渗漏。方法:本组43例患者,男27例,女16例;年龄65~92岁,平均67.7岁;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共66个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最多一次穿刺四个椎体。根据X线片对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疼痛完全解除或者有明显缓解,66个椎体共5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7.6%,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无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能够迅速地改善临床症状,骨水泥渗漏是其主要并发症,但一般无不良后果发生,只要病例选择合适,手术操作规范,骨水泥渗漏是可以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 单侧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裂隙煤体能量耗散特征与冲击倾向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志洁 李瑞琪 +3 位作者 汤国水 韩军 王来贵 吴云龙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44,共13页
冲击倾向性是煤岩体能否发生冲击地压的自然属性,裂隙的分布对其有重要影响。为研究煤体原始裂隙对能量耗散特征和冲击倾向性的影响机制,采用PFC2D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裂隙类型的煤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测试。研究表明:①随着裂隙倾角... 冲击倾向性是煤岩体能否发生冲击地压的自然属性,裂隙的分布对其有重要影响。为研究煤体原始裂隙对能量耗散特征和冲击倾向性的影响机制,采用PFC2D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裂隙类型的煤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测试。研究表明:①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宏观力学参数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裂隙倾角为30°时,两者都取得最小值。不同裂隙类型宏观力学参数大小关系为:非共面平行双裂隙试件<单裂隙试件<共面断续双裂隙试件。②弹性应变能和总应变能的变化规律与宏观力学参数相似。平行非共面的裂隙试件在裂隙之间形成了能量耗散结构,共面断续双裂隙试件裂隙之间形成了能量集中区,揭示了不同裂隙类型弹性能量大小关系的内在原因。③从煤岩体储存弹性能的能力和破坏后释放弹性能的能力2个角度对冲击倾向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弹性能储存率和弹性能释放率2个冲击倾向性指标。④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弹性能储存率和弹性能释放率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裂隙倾角为30°时,两冲击倾向性指标都取得最小值。不同裂隙类型冲击倾向性大小关系为:非共面平行双裂隙试件<单裂隙试件<共面断续双裂隙试件。裂隙的分布形态对煤体的冲击倾向性具有显著影响,在煤岩体的冲击倾向性评价和冲击地压防治中应考虑裂隙这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倾向性 裂隙煤体 冲击地压 颗粒流模拟 单轴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垫枕自身复位配合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莫文 程少丹 +4 位作者 胡志俊 万宏波 邬学群 侯宝兴 施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03-907,共5页
目的观察垫枕自身复位配合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8月到2007年8月,2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入院后,卧床,腰部垫枕,逐日垫高3~7天后,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PVP,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为3~6.5 mL,完成29... 目的观察垫枕自身复位配合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8月到2007年8月,2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入院后,卧床,腰部垫枕,逐日垫高3~7天后,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PVP,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为3~6.5 mL,完成29个椎体成形术。术后患者随访1~12个月。分别观察入院时、术前、术后3天、术后1月、术后3月和术后6月行术椎体的椎体高度丢失率、后凸角度、后凸角度矫正率、VAS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垫枕自身复位较好地恢复了椎体的高度、矫正了后凸角度,之后行PVP术可维持及增强以上效果,并显著改善VAS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结论垫枕自身复位配合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很好地恢复椎体高度,提高疗效,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垫枕自身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高度 后凸角度 症状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2例高龄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波 常敏 +1 位作者 郭磊 陈奇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山东龙冠球囊扩张系列骨水泥充填对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13个椎体),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行经皮椎弓根椎体后凸成形术,平均随访3个月。结果所...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山东龙冠球囊扩张系列骨水泥充填对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13个椎体),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行经皮椎弓根椎体后凸成形术,平均随访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腰背痛症状均在术后2-24h缓解,第3天能下地行走,随访3个月后病情稳定。结论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较安全且能使椎体复张,缓解疼痛,早期下地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性充填裂隙峰前本构关系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金刚 徐平 +1 位作者 李亚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998-3002,共5页
以钠基膨润土为充填介质,水泥砂浆为裂隙壁制作充填裂隙,采用法向压缩、侧向约束的方式,对不同宽度和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膨胀性充填裂隙的本构关系进行了探讨,获得了大量应力、应变实验数据。研究表明,膨胀性充填裂隙峰前本构关系可划分为... 以钠基膨润土为充填介质,水泥砂浆为裂隙壁制作充填裂隙,采用法向压缩、侧向约束的方式,对不同宽度和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膨胀性充填裂隙的本构关系进行了探讨,获得了大量应力、应变实验数据。研究表明,膨胀性充填裂隙峰前本构关系可划分为3个阶段:流变阶段、压密阶段和弹性阶段。实验开始时,充填裂隙即进入流变状态,也就是说应力基本保持不变,而应变持续增加,随着有限变形及法向应力的增加,充填裂隙整体强度增大,逐渐表现出弹性特征。根据实验数据和特征,提出倒圣维南体(inverted Saint-Venant body)力学模型,建立了膨胀性充填裂隙本构方程,并分析了其内在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性介质 充填裂隙 本构关系 单轴压缩 倒圣维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急性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4
20
作者 宫玉 冯博 +5 位作者 梁松年 杨帆 冯世超 杨峰 张良 刘玉言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急性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接受PKP治疗的急性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8个病变椎体)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评价PKP的疗效。结果对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急性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接受PKP治疗的急性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8个病变椎体)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评价PKP的疗效。结果对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病变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均较术前升高,Cobb角减小(P均<0.05)。术后1周CT检查发现骨水泥渗漏1例(1/15,6.67%)。经PKP治疗,疼痛完全缓解11例(11/15,73.33%),部分缓解4例(4/15,26.67%),有效率达100%(15/15)。15例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分别为3.21±0.32、2.67±0.42、2.64±0.51和2.36±0.67,均较术前(8.68±0.88)明显减小(P均<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6.33±6.30)较术前(29.19±5.61)升高(P<0.05)。结论 PKP是治疗急性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骨折 压缩性 椎体后凸成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