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加速氧化过程中全脂牛羊乳粉挥发性化合物 被引量:1
1
作者 薛海燕 李欣雨 +4 位作者 孟毅 贺宝元 张磊 刘晓凤 马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2-280,共9页
为探究全脂牛羊乳粉在储存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加速氧化过程中全脂牛羊乳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脂牛乳粉和全脂羊乳粉中分别鉴定出56、63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酸类、醇类... 为探究全脂牛羊乳粉在储存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加速氧化过程中全脂牛羊乳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脂牛乳粉和全脂羊乳粉中分别鉴定出56、63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酸类、醇类、羰基类、酯类、芳香族类、杂环类等挥发性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在全脂牛羊乳粉中筛选出10种显著性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全脂牛乳粉在储存过程中丁酸相对含量降低,2-壬酮、1-氯戊烷相对含量升高;全脂羊乳粉中壬醛、辛酸、丙酸、丁羟甲苯相对含量降低,苯甲醛、2-庚酮、烯丙基正丙酯相对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脂牛乳粉 全脂羊乳粉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酶制剂对泌乳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陈强斌 窦立静 +4 位作者 房文斌 王宏伟 赵艳梅 刘强 杨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8-41,共4页
文章旨在分析不同水平菌酶制剂对泌乳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将选择180头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泌乳奶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分别为对照组、研究1组和研究2组,在人工干预下,对照组饲... 文章旨在分析不同水平菌酶制剂对泌乳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将选择180头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泌乳奶牛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分别为对照组、研究1组和研究2组,在人工干预下,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研究1组和研究2组分别在全混合日粮中添加15和30 g/头/d菌酶制剂,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2组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研究1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等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2)研究1组和研究2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和白细胞介素-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1组和研究2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1组和研究2组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研究结果证实,在泌乳奶牛全混合日粮中添加菌酶制剂可以提高奶牛群免疫能力,综合考虑,以30 g/头/d菌酶制剂的添加量效果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酶制剂 泌乳奶牛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产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对奶牛产奶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贾海峰 王志刚 刘雪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37,共3页
文章旨在探究日粮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奶牛产奶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将54头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组Ⅰ(100 mg/kg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和试验组Ⅱ(400 mg/kg的复合益生菌制剂),进行为期60 d的试验。结果表明,日... 文章旨在探究日粮添加复合益生菌对奶牛产奶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将54头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组Ⅰ(100 mg/kg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和试验组Ⅱ(400 mg/kg的复合益生菌制剂),进行为期60 d的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复合益生菌(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可显著提升牛奶中乳蛋白含量,降低体细胞数(P <0.05),改善奶品质;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葡萄糖水平(P <0.05),在肠道微生物组成方面,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可显著提高粪便中乳酸菌数量(P <0.05),同时试验组Ⅱ乳酸菌数量明显高于试验组Ⅰ。结果证实,日粮添加复合益生菌可显著提高奶牛血清总蛋白水平,维持肠道稳态,综合考虑生产价值,建议在奶牛饲养过程中添加400 mg/kg的复合益生菌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复合益生菌 奶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剂对种养废弃物堆肥中腐殖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陈鑫 李昌宁 +3 位作者 晁艺 李萍 姚拓 孙永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8-1579,共12页
【目的】研究接种自制复合菌剂和商用菌剂对牛粪、菌糠与尾菜混合堆肥中腐殖化程度和酶活性的影响,为种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高效复合菌剂。【方法】以牛粪、菌糠与尾菜(湿重比5∶4∶1)为原料进行混合堆肥,初始混合堆料碳氮比约为30... 【目的】研究接种自制复合菌剂和商用菌剂对牛粪、菌糠与尾菜混合堆肥中腐殖化程度和酶活性的影响,为种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高效复合菌剂。【方法】以牛粪、菌糠与尾菜(湿重比5∶4∶1)为原料进行混合堆肥,初始混合堆料碳氮比约为30∶1,堆料量为1.5 t,高度为100~120 cm,条剁式堆肥。CDS菌剂主要由皮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ttii)、枯草芽孢杆菌粪便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tercoris)和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组成,XY4菌剂主要由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嗜热链霉菌(Streptomyces thermovulgaris)组成。堆肥设接种自制菌剂CDS、XY4、商用菌剂EM和无菌剂培养基对照(CK)共4个处理,以质量比为1.5%的接种量接种。每日监测堆肥温度,分别在堆肥的第1、12、28、36天进行样品采集,测定腐殖酸和黄腐酸含量、酶活性(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和腐熟指标(种子发芽指数、碳氮比和pH)。【结果】所有处理(CK、CDS、XY4和EM)的高温期(>50.0℃)均持续超过20天。在堆肥28天后,CDS和XY4处理的堆肥浸提液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达到85.1%、89.6%,显著高于CK处理的73.8%,EM处理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XY4处理堆肥结束时(36天)的C/N值为14.6,显著低于CK处理的19.1。第1~36天CDS和XY4处理的黄腐酸含量始终高于CK(P<0.05),第36天的腐殖酸含量也显著高于CK(P<0.05)。此外,CDS、XY4处理较其他处理显示了较高的酶活性:XY4处理第28天的脲酶活性高达28.0 mg/(g·d),第12天时的蔗糖酶活性达到97.6 mg/(g·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CDS处理第12天和第28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分别为40.0和32.1 mg/(g·d)。相关性和冗余分析显示,相较于CK,CDS和XY4处理中过氧化氢酶对腐殖酸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解释率分别为17.3%和26.7%)。同时,CDS、XY4和EM处理腐殖酸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由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嗜热链霉菌(Streptomyces thermovulgaris)组成的微生物菌剂(XY4),提升堆肥腐熟过程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功能高于其他菌剂组合,因而加速了堆肥中有机物的快速分解和腐殖化,有效缩短了堆肥的腐熟周期,加快了堆肥的腐熟进程,显示了较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堆肥 复合菌剂 腐熟指标 腐殖质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羊乳和牛乳中挥发性化合物 被引量:14
5
作者 艾对 张富新 +4 位作者 李延华 苏伟丽 刘玲 于玲玲 葛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9-193,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羊乳和牛乳挥发性化合物进行萃取,再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从羊乳中共检出49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由酸类、烃类、酮类和芳香族类化合物组成;牛乳中共检出33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由酸类、烃类、醇类和酮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羊乳和牛乳挥发性化合物进行萃取,再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从羊乳中共检出49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由酸类、烃类、酮类和芳香族类化合物组成;牛乳中共检出33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由酸类、烃类、醇类和酮类化合物组成。羊乳和牛乳中检出22种相同化合物,其中酸类7种、烃类4种、芳香族类3种、酯类2种、酮类2种、醇类1种、醛类1种和其他类2种。羊乳中的挥发性成分,尤其是挥发性酸类化合物比牛乳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 牛乳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复合益生菌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刘彩娟 孙满吉 +4 位作者 吕文龙 单安山 张永根 孙金艳 冯艳忠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4,共3页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体重、胎次、产奶量均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个处理组,即(对照组)、0.6×1011 cfu/d(试验1组)与1.2×1011 cfu/d...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体重、胎次、产奶量均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个处理组,即(对照组)、0.6×1011 cfu/d(试验1组)与1.2×1011 cfu/d(试验2组),试验期70 d(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1组、2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分别提高3.11%、4.80%,4%乳脂校正乳提高5.14%、8.07%,能量校正乳提高4.74%、8.76%,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2组较对照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提高5.56%、5.86%,并显著提高乳脂、乳蛋白、非脂乳固体物的产量(P<0.05)。两试验组牛奶中的乳糖率及乳糖产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日粮中饲喂复合益生菌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生产性能,从而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 奶牛 泌乳中期 产奶量 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菌剂袋装发酵甜高粱渣对奶牛产奶量及奶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曙阳 张向阳 +5 位作者 苏宏 李文建 肖国青 陈积红 梁剑平 刘敬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4,共4页
从奶牛群中挑选体质量、胎次、泌乳期、产奶量及采食量均相近的奶牛16头,试验组8头,对照组8头,进行发酵甜高粱渣生物饲料对奶牛产奶量和牛奶质量影响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发酵组饲料粗蛋白含量比空白对照组提高了71%,粗纤维含... 从奶牛群中挑选体质量、胎次、泌乳期、产奶量及采食量均相近的奶牛16头,试验组8头,对照组8头,进行发酵甜高粱渣生物饲料对奶牛产奶量和牛奶质量影响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发酵组饲料粗蛋白含量比空白对照组提高了71%,粗纤维含量比对照组降低了8%;复合微生物菌剂袋装发酵甜高粱渣生物饲料试验组提高了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试验组奶牛与青贮玉米秸秆组奶牛相比,采食量提高了11.4%,产奶量提高了14.2%,试验组的奶料比和对照组相比减低了20.8%.此外,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牛奶中的乳蛋白含量提高了14.03%;牛奶中的乳脂率含量提高了16.3%,试验组牛奶体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复合微生物菌剂 甜高粱渣 产奶量 奶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制剂对瘤胃发酵及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雅坤 王建平 +2 位作者 卜登攀 刘宁 刘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0-177,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对瘤胃发酵及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一以奶牛全混合日粮作为底物进行体外瘤胃发酵试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不添加酶制剂,试验1、2和3组的酶制剂添加量分别为日粮浓度的0.10%、0.15%和0.20%,每组设...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对瘤胃发酵及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一以奶牛全混合日粮作为底物进行体外瘤胃发酵试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不添加酶制剂,试验1、2和3组的酶制剂添加量分别为日粮浓度的0.10%、0.15%和0.20%,每组设9个重复。每个重复准确称取0.500g底物,在体外发酵产气自动记录装置上发酵48h,测定其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发酵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P<0.05);试验组中粗蛋白(P<0.05)和中性洗涤纤维(P<0.01)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二选择体重、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36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1、2和3组,对照组不添加酶制剂,试验1、2和3组分别添加0.10%、0.15%和0.20%的酶制剂,每组9个重复,试验期8周,测定产奶量和乳成分含量,计算3.5%乳脂校正乳。结果表明: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3.5%乳脂校正乳产量(P<0.05),0.10%、0.15%和0.20%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88、4.27和2.26kg·d^(-1)。0.15%组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对照组高12.7%。结论:添加复合酶制剂有利于瘤胃发酵和提高生产性能,且添加量为0.15%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制剂 体外瘤胃发酵 产奶量 乳品质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胺盐酸盐对泌乳20~42周奶牛产奶性能和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沈赞明 张荣飞 +2 位作者 解红梅 陈峰 陆天水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67-673,共7页
采用96头多胎荷斯坦奶牛,试验开始时平均泌乳时间为135d,平均日产奶量35kg。根据试验前1周日平均产奶量(M)将牛群分为4个产量组:第1组M≤30kg(n=24),第2组30kg<M≤35kg(n=24),第3组35kg<M≤40kg(n=24),第4组M>40kg(n=24)。每... 采用96头多胎荷斯坦奶牛,试验开始时平均泌乳时间为135d,平均日产奶量35kg。根据试验前1周日平均产奶量(M)将牛群分为4个产量组:第1组M≤30kg(n=24),第2组30kg<M≤35kg(n=24),第3组35kg<M≤40kg(n=24),第4组M>40kg(n=24)。每组内随机划分半胱胺盐酸盐(Lactonin,LT)试验(Treatment,n=49)与对照(Control,n=47)。试验于平均泌乳期第20周开始,按剂量顺序给试验组奶牛添喂经过包被保护的半胱胺盐酸盐(Lactonin)2000~6000U/d,持续23周。试验1组(n=12)平均奶产量增加18%(P<0.05);4个试验组(n=49)平均乳脂率显著增加(P<0.05),乳蛋白率呈增加的趋势(0.05<P<0.15),其中试验4组(n=13)乳脂率和乳蛋白合成分别比对照提高11%,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和4组标准乳(FCM)日产量倾向于提高(0.05<P<0.15)。免疫测定结果:试验组(n=32)淋巴细胞转化率、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浓度均比对照组(n=32)增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半胱胺盐酸盐提高泌乳中后期高产奶牛泌乳量,改善乳品质,增进奶牛健康;半胱胺盐酸盐提高奶牛生产的作用与其促进奶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奶牛 半胱胺盐酸盐 生产性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复合酶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学文 刘正亚 +3 位作者 田雯 任莹 赵胜军 周樱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1-54,共4页
研究不同组合复合酶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为全混合日粮,精、粗料比4∶6,试验组按精料量的0.1%添加不同组合的复合酶制剂。结果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能够提高奶牛日粮的干物质和粗... 研究不同组合复合酶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为全混合日粮,精、粗料比4∶6,试验组按精料量的0.1%添加不同组合的复合酶制剂。结果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能够提高奶牛日粮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消化率。复合酶制剂以木聚糖酶10 000U/g、葡聚糖酶2 500U/g和纤维素酶30 000U/g组合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制剂 生产性能 营养物质消化率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MS结合ROAV分析单菌及复配发酵牛乳中关键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49
11
作者 王丹 丹彤 +2 位作者 孙天松 张和平 孟和毕力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5-152,共8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与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单菌及复配发酵牛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探讨发酵牛乳...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与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单菌及复配发酵牛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探讨发酵牛乳中关键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本实验共鉴定出10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酸类、酮类、醛类、醇类、酯类、烷烃类和芳香族类化合物等。主成分分析表明,表征S.thermophilus单菌发酵乳的关键性风味物质是双乙酰、正壬醛和甲苯;表征L.bulgaricus单菌发酵乳的关键性风味物质是正庚醛、丁酸-2-甲基丙酯和1-庚醇;表征S.thermophilus与L.bulgaricus复配发酵乳的关键性风味物质是乙醛、3-甲基正丁醛、乙偶姻、2-壬酮、2-庚酮、醋酸乙烯酯、碳酸庚基苯基酯、甲酸乙烯酯和2-壬醇。相较于单菌发酵,复配发酵的风味物质组成、各组分相对含量及关键性风味物质均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牛乳 关键性风味物质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德宏水牛乳中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卫真 张永云 +8 位作者 王强 苗永旺 杨云周 佟玉飞 汤守锟 田建云 徐绍宏 王兴茂 牛自兵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6-628,共3页
对云南德宏水牛乳和荷斯坦牛乳中淀粉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γ-谷氨酰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以及乳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云南德宏水牛乳中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乳(P<0.01),γ-谷氨酰胺转移酶、N... 对云南德宏水牛乳和荷斯坦牛乳中淀粉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γ-谷氨酰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以及乳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云南德宏水牛乳中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乳(P<0.01),γ-谷氨酰胺转移酶、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荷斯坦牛乳(P<0.05),荷斯坦牛乳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水牛乳(P<0.05);德宏水牛乳与荷斯坦牛乳中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荷斯坦奶牛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IMAU10638发酵乳贮藏期间挥发性风味物质的SPME-GC-MS分析鉴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丹 丹彤 +2 位作者 孙天松 张和平 孟和毕力格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17,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分析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IMAU10638发酵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发酵乳在贮藏期间不同时间段共测得46种风味物质,主要包括羧酸类化合物(28.26%...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分析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IMAU10638发酵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发酵乳在贮藏期间不同时间段共测得46种风味物质,主要包括羧酸类化合物(28.26%)、醛类化合物(15.22%)、酮类化合物(15.22%)、碳氢化合物(13.04%)、含氮类化合物(10.87%)、芳香类化合物(6.52%)、醇类化合物(4.35%)、杂环类化合物(4.35%)、酯类化合物(2.17%)。研究结果对全面了解贮藏期间不同阶段发酵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一定的参考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ME-GC-MS 发酵乳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精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对奶牛产奶量及奶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杜忍让 张强 高玉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23,共7页
选择产犊时间相近的奶牛24头,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分别在精饲料中加入0.1%、0.2%、0.3%的复合酶,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45d.结果表明:添加0.2%复合酶组的奶牛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3.64kg/d,提高了12.2%,与添加0.1%、0.3%复合酶组相比产奶... 选择产犊时间相近的奶牛24头,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分别在精饲料中加入0.1%、0.2%、0.3%的复合酶,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45d.结果表明:添加0.2%复合酶组的奶牛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3.64kg/d,提高了12.2%,与添加0.1%、0.3%复合酶组相比产奶量分别增加2.02、3.89kg/d,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增加1.58kg/d,提高了5.2%;添加0.3%复合酶组产奶量比对照组增加1.90kg/d,差异显著(P<0.05).乳成分各组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精饲料中添加0.2%复合酶可显著增加奶牛产奶量,但对乳成分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 奶牛 产奶量 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粉碎小麦诱导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奶牛乳脂合成和肝脂肪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勇庆 邹杨 +2 位作者 徐晓锋 曹志军 李胜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20-1128,共9页
旨在通过饲喂大量细粉碎小麦诱导奶牛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研究SARA对奶牛乳脂合成、肝脂肪合成关键酶及其调节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并用甜菜颗粒粕(BP)来替代玉米,试图缓解SARA。试验选取8头泌乳中期经产荷斯坦奶牛(4头带有瘤... 旨在通过饲喂大量细粉碎小麦诱导奶牛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研究SARA对奶牛乳脂合成、肝脂肪合成关键酶及其调节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并用甜菜颗粒粕(BP)来替代玉米,试图缓解SARA。试验选取8头泌乳中期经产荷斯坦奶牛(4头带有瘤胃瘘管),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共分为4期(17d/期),分别饲喂4种日粮:1)对照期:全混合日粮(TMR)不含小麦(W0);2)过渡期:TMR含有10%的细粉碎小麦(W10);3)SARA诱导期:TMR含有20%的细粉碎小麦(W20);4)SARA调控期:在W20处理基础上,用10%的BP替代10%玉米(BP10)。试验结果得出:与W0处理相比,W20处理降低了瘤胃平均pH(6.37~5.94,P<0.01)和最低pH(5.99~5.41,P<0.01),pH低于5.6的时间大于180min·d-1,诱导产生了SARA;BP替代玉米时增加了瘤胃平均pH(5.94~6.05)和最低pH(5.41~5.63)。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未受影响,但W20和BP10处理奶牛的乳脂率和乳脂产量低于(P<0.01)W0处理。W20处理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高于(P<0.01)对照组,而血脂浓度低于(P<0.01)对照组。W20处理肝组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ACA)(P=0.03)、脂肪酸合成酶(FASN)(P=0.05)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F1)(P<0.01)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W0处理,但在W10、W20和BP10 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奶牛发生SARA时可引起乳脂下降和肝中脂肪合成关键酶其调节因子基因表达量增加;饲喂高精料日粮时用甜菜颗粒粕替代部分玉米可减缓SARA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乳脂 肝组织 脂肪合成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和酵母培养物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抗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汤志宏 徐宁宁 叶均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1-618,共8页
为探究新型复合益生菌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特征和血清抗应激指标的影响,选取45头泌乳后期荷斯坦奶牛,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复合益生菌组和酵母培养物组分别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复合益生菌20 g/(d·头)... 为探究新型复合益生菌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特征和血清抗应激指标的影响,选取45头泌乳后期荷斯坦奶牛,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复合益生菌组和酵母培养物组分别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复合益生菌20 g/(d·头)和酵母培养物100 g/(d·头)。结果显示:日粮添加复合益生菌和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了热应激奶牛产奶量(P=0.03),但对乳成分没有影响;且提高了瘤胃液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浓度(P=0.04),但对挥发酸产量没有影响。复合益生菌和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了热应激奶牛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且复合益生菌的提升效果优于酵母培养物。此外,复合益生菌和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了热应激奶牛血液中三碘甲腺原氨酸浓度(P<0.01)。因此,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能够缓解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并且效果显著优于酵母培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奶牛 复合益生菌 酵母培养物 生产性能 抗应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岩草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乳酶的影响、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延鑫 李婉涛 +4 位作者 刘冬梅 刘学芳 张钟允 张振强 刘文第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5-168,共4页
本试验选用1~3胎次患有隐性乳房炎的体重600kg泌乳荷斯坦牛36头,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奶牛每天服用200g的红岩草提取物。乳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试验7d组和14d组的髓过氧化物酶(MPO)、乳酸脱氢酶(LDH)、乳过氧化物酶(LP)、N... 本试验选用1~3胎次患有隐性乳房炎的体重600kg泌乳荷斯坦牛36头,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奶牛每天服用200g的红岩草提取物。乳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试验7d组和14d组的髓过氧化物酶(MPO)、乳酸脱氢酶(LDH)、乳过氧化物酶(LP)、N-乙酰-B-氨基葡糖糖苷酶(NAG)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MT法检测结果表明,试验7d组和14d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5.56%和77.78%;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本试验中的红岩草提取物添加量并未造成试验7d和14d组奶牛的肝脏、肾脏功能指标变化,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用于兽医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乳房炎 奶牛 红岩草提取物 乳酶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酶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石晶 吕英 李庆章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8-31,共4页
概述了牛髓过氧化物酶(MPO)、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乳过氧化物酶(LP)、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酶(CAT)、脂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奶牛 隐性乳房炎 诊断指标 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3在牛乳发酵过程及贮藏期间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丹 周亭亭 +2 位作者 丹彤 张和平 孟和毕力格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22,共8页
为揭示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3在牛乳发酵过程和4℃贮藏期间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其变化情况,采用3种不同纤维涂层的萃取头,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对各阶段发酵牛乳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利用主成分... 为揭示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3在牛乳发酵过程和4℃贮藏期间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其变化情况,采用3种不同纤维涂层的萃取头,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对各阶段发酵牛乳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阶段样品的特征性风味物质并对各阶段样品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利用50/30μm DVB/CAR/PDMS、65μm PDMS/DVB和100μm PDMS 3种萃取头分别检测出86、66和62种挥发性物质。在发酵及贮藏期间,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数量与含量存在动态变化。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样品的特征性风味物质在发酵期间为醛类、酮类及杂环化合物,在贮藏0 d(发酵终点)为醇类及含氮化合物,在贮藏1、3 d为酯类及芳香族化合物,在贮藏7、14 d为烃类及酸类化合物。由感官评定结果可知,贮藏1 d的样品在色泽、滋味、气味及组织状态方面具有良好表现。菌株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3作为发酵剂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牛乳 挥发性风味物质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生物预混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乔富强 乔利敏 姚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0-713,共4页
为探讨相同日粮条件下添加复合生物预混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选取20头年龄、胎次、泌乳日龄、妊娠期、产奶量、体重基本相似且身体健康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对照组(普通型预混剂)和试验组(项目组研制... 为探讨相同日粮条件下添加复合生物预混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选取20头年龄、胎次、泌乳日龄、妊娠期、产奶量、体重基本相似且身体健康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对照组(普通型预混剂)和试验组(项目组研制的5%的复合生物预混剂)日粮,两种日粮基础配方相同,含预混剂不同,经74 d试验期显示:整个试验期对照组与试验组每头日平均产奶量差异显著(P<0.05);随着泌乳期的延长,试验组乳脂肪率增加1.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乳蛋白率和乳中总固形物含量有增加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复合生物预混剂可以显著提高奶牛产奶性能、改善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物预混剂 奶牛 生产性能 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