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0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stiffness in a cellulose fiber reinforced epoxy laminates for structural applications:Experimental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Furkan Ahmad Pramendra Kumar Bajpa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78-286,共9页
Natural fiber composites have been proved to have the ability to replace the synthetic fiber composites in many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Unprecedented growth in the field of computational techniques has opened the doo... Natural fiber composites have been proved to have the ability to replace the synthetic fiber composites in many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Unprecedented growth in the field of computational techniques has opened the doors of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s under various environment.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using various available softwares saves a lot of time and resources. In the present work,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analyze the tensile behavior of jute fiber reinforced epoxy based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s using the student version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finite element code Siemens PLM NX 10.0. In most of the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materials are required to have enough stiffness to resist the shape deformation under normal loading conditions. Therefore,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load-deformation behavior of the developed composites. A 3-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test specimen was developed using ply-stacking method and the strain-stress values were verified by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The model showed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software results. Effect of ply angle, fiber percentage, fiber type, number of layers and weft fiber angle on the stiffness of laminate have been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JUTE FIBER Polymer composite Ply-stacking WEFT FIBER angle LAMINATES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rticular cartilage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odel under rolling load
2
作者 Qin Xiao-feng,Liu Hai-ying,Ye Jin-duo,Zhang Chun-qiu(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67-67,共1页
Articular cartilage is a layer of low-friction,load-bearing soft hydrated tissue covering bone-ends in diarthrosis,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preading the load,reducing the joint contact stress,joint friction a... Articular cartilage is a layer of low-friction,load-bearing soft hydrated tissue covering bone-ends in diarthrosis,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preading the load,reducing the joint contact stress,joint friction and wear during exercise.The vital mechanical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rticular cartilage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odel under rolling lo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uO and SnO_(2) particle size on hot extrusion deformation of AgCuOSnO_(2):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被引量:1
3
作者 LI Jin-tao XIONG Ai-hu +4 位作者 ZHANG Xiao HU Chen LIU Man-men WANG Li-hui ZHOU Xiao-l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633-647,共15页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and th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simulation calculation.In terms of the combination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experim...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and th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simulation calculation.In terms of the combination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experiment,the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f CuO and SnO_(2) on the stress,strain and microstructure of AgCuOSnO_(2) composite during hot extrusion was studied.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with the decrease of particle size,the dispersion of the second phase increases gradually,while the possibility of“tail shrinkage”of the billet decreases continuously;cubic CuO will evolve to fibrosis,and the degree of fibrosis will in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particle size and ring clusters.Specifically,the degree of fibrosis at the middle end of the billet is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front end,the degree of fibrosis at the front end is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back end,and the degree of fibrosis on the surface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re;part of CuO fibers will bend,and the degree of buckling strength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ize of particles and their annular clusters.Additionally,there is fiber CuO in the front and back end of the billet that a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extrusion direction,and the degree of differenc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article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OSnO_(2)composite material CUO SnO_(2)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细观随机分布的SMC/UD混杂复合材料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睿 陈冠华 +1 位作者 孙士勇 王俊龙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2,共7页
本文针对片状模塑料(SMC)/单向纤维(UD)构成的混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在细观层面采用蒙特卡洛方法随机生成纤维片,提出的抑制干涉效应的建模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纤维片间的重叠率,通过敏感度分析确定了细观代表体元尺寸,对细观代表... 本文针对片状模塑料(SMC)/单向纤维(UD)构成的混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在细观层面采用蒙特卡洛方法随机生成纤维片,提出的抑制干涉效应的建模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纤维片间的重叠率,通过敏感度分析确定了细观代表体元尺寸,对细观代表体元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以获得混杂复合材料弹性参数,模型的弹性模量预测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并进一步探讨了纤维片尺寸、体积分数以及铺层方式对混杂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片长宽比不同会导致代表体元尺寸发生变化,长宽比增加,混杂复合材料弹性模量增加;纤维片体积分数增加将导致混杂复合材料弹性模量增加;对混杂复合材料进行铺层设计,可以使其既具有SMC复合材料的可成型性,又具有与准各向同性材料相当的弹性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周期性边界条件 混杂复合材料 代表体元 S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欧智菁 陈伟隆 曹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1,共9页
为研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抗震性能,进行共计3根UH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和1根钢筋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分析在不同UHPC强度和核心混凝土有无配筋情况下,各组合柱试件的破坏模式、位移延性、耗... 为研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抗震性能,进行共计3根UH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和1根钢筋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分析在不同UHPC强度和核心混凝土有无配筋情况下,各组合柱试件的破坏模式、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等方面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UH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试件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破坏形态基本相同,均为整体压弯破坏;与传统钢筋混凝土(RC)柱相比,UH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刚度、屈服荷载、延性性能均有提升;随着UHPC强度增大,组合柱试件的滞回曲线更为饱满,耗能能力增强,残余位移小,水平峰值荷载和位移延性系数分别提高了20.60%和6.40%,表现出良好的整体抗震性能;采用ABAQUS程序建立组合柱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轴压比、长细比、UHPC强度是影响UHPC预制管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组合柱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字钢外包薄层UHPC组合梁抗剪性价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学明 周晓鹏 +1 位作者 叶小杭 赵坤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9,共10页
钢结构具有低碳环保、轻质高强和抗震性能卓越等多重优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和一些民用建筑;但是其固有的易发生屈曲、腐蚀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阻碍了钢结构的进一步应用。目前关于钢结构防屈曲和防腐蚀的措施会大... 钢结构具有低碳环保、轻质高强和抗震性能卓越等多重优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和一些民用建筑;但是其固有的易发生屈曲、腐蚀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阻碍了钢结构的进一步应用。目前关于钢结构防屈曲和防腐蚀的措施会大大提高结构的成本并对结构承载能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基于最大堆积密度理论的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强的变形能力,并且在抗水渗透性、抗氯离子渗透性以及抗冻融性等耐久性方面有着优异的性能。如今UHPC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的力学加固以及耐久加固之中。近期的研究工作表明,将钢结构与UHPC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在发挥钢结构轻质高强优异特征的同时,极大地减缓了疲劳、腐蚀和失稳对钢结构的危害。该文研究了一种已经广泛投入使用的工字钢外包薄层UHPC新型组合梁,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建立样本数据库。同时利用雷达图法提出组合梁抗剪性能和抗剪性价比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蒙特卡罗法,共设计4种响应面对组合梁腹板尺寸参数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梁的抗剪性能与其性价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此外,随着工字钢腹板厚度的增加,抗剪性能和性价比先增加后降低,并在某一特定厚度处达到峰值。该研究对于优化工字钢外包UHPC组合梁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UHPC组合梁 性价比 有限元仿真分析 雷达图法 响应面-蒙特卡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空间受力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易云焜 徐梦莹 +2 位作者 汪阳 林春乾 张雅俊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7,共7页
为给超宽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的简化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以漳州马洲大桥为背景,研究空间受力特性。建立该桥有限元模型,研究超宽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的空间受力特性;针对影响空间受力的3个关键参数(大横梁横... 为给超宽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的简化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以漳州马洲大桥为背景,研究空间受力特性。建立该桥有限元模型,研究超宽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的空间受力特性;针对影响空间受力的3个关键参数(大横梁横向刚度、拱肋横桥向位置和系杆张拉力),应用参数分析和力学简化分析2种方法得到各参数合理取值,并将数值分析和力学分析的结果相互验证,分析桥宽对结构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会在墩底产生横桥向反力、顺桥向力矩和扭矩等空间力;大横梁和主纵梁的横向刚度比与其长度比成反比例时为其合理横向刚度,使空间力均接近于0;拱肋至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为2/3半桥宽时,墩底横桥向反力、顺桥向反力矩和竖向反力矩等空间力接近为0,为拱肋的横桥向合理位置;系杆张拉力除应考虑拱肋水平推力,还应考虑桥墩横桥向力矩,并在二者间进行综合平衡;桥宽增加后桥梁结构一阶失稳系数减小,但对一阶失稳模态和竖向失稳荷载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承式梁拱组合桥 刚构体系 大横梁横向刚度 拱肋横桥向位置 系杆张拉力 参数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组合双连梁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田建勃 焦崧 +4 位作者 陈田宁 张书林 王梦梦 张俊发 杨海增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202,共13页
连梁作为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重要的耗能构件,要求其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双连梁通过提高跨高比,降低连梁内力,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延性。为此,在采用双连梁的基础上考虑基体材料与钢板的影响,提出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组合双连梁,... 连梁作为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重要的耗能构件,要求其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双连梁通过提高跨高比,降低连梁内力,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延性。为此,在采用双连梁的基础上考虑基体材料与钢板的影响,提出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组合双连梁,并使用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试件进行数值模拟,对其混凝土裂缝发展、钢板和钢筋应力、钢板沿梁跨的内力分布进行探究分析。并对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组合双连梁的跨高比、含钢率、配箍率、纵筋配筋率、纤维增强混凝土强度和连梁中间开缝间距等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纵筋配筋率、含钢率、纤维增强混凝土强度和跨高比对钢板-纤维增强混凝土组合双连梁的抗震性能影响相对较大;纤维增强混凝土的使用有利于钢板性能的充分发挥;双连梁左、右梁内的受力基本相同,双连梁可以近似按左、右梁转角刚度相同进行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混凝土组合双连梁 纤维增强混凝土 抗震性能 有限元模拟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风力机叶片快速建模及损伤模拟方法研究
9
作者 刘纲 杜昊天 +1 位作者 顾水涛 黎华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9,共14页
在复合材料叶片的损伤检测中,准确、快速地获得叶片损伤前后动力特性变化规律至关重要。为此,结合复合材料均匀化思想、扩展Bredt-Batho剪切流理论与损伤刚度退化理论,在有限元框架体系下提出了高效的复合材料叶片损伤模拟数值计算方法... 在复合材料叶片的损伤检测中,准确、快速地获得叶片损伤前后动力特性变化规律至关重要。为此,结合复合材料均匀化思想、扩展Bredt-Batho剪切流理论与损伤刚度退化理论,在有限元框架体系下提出了高效的复合材料叶片损伤模拟数值计算方法,并基于Python语言完成相应有限元程序开发。在此基础上,以复合夹芯悬臂梁作为研究对象,与ANSYS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复合材料均匀化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应用于模拟计算不同程度和位置损伤工况下NREL 5MW风机叶片的模态。结果表明,提出的数值计算方法很好地模拟了叶片前缘开裂损伤;叶片频率随着损伤程度加深逐渐减小;前缘裂纹对叶片挥舞方向的影响更大;在相同损伤程度下叶片前缘裂纹越靠近根部频率下降越多;叶根处的前缘裂纹对叶片摆振方向影响较大,叶尖处的前缘裂纹对叶片挥舞方向影响较大;叶片前缘裂纹对固有频率影响极小,以挥舞方向位移模态计算平均曲率模态损伤因子作为损伤识别指标能有效识别叶片前缘开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叶片 复合材料 有限单元法 损伤模拟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能钢连接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新元 杜德润 王霄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了推进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进程,引用一种耗能钢连接装配式节点,提出耗能钢连接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通过对普通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和耗能钢连接装配式方钢管混... 为了推进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进程,引用一种耗能钢连接装配式节点,提出耗能钢连接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通过对普通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和耗能钢连接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的有限元模拟,对两榀组合结构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抗侧刚度、延性系数、耗能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耗能钢连接装配式组合框架在承载力高于普通装配式组合框架的同时,延性也优于后者,耗能能力相较后者也有一定的提升,表明了将这种耗能钢连接节点应用于装配式外包钢混凝土梁组合框架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 耗能钢连接 装配式 组合框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固化蜂窝夹层结构长梁弯曲性能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芳旭 孙超明 +1 位作者 贺靖 尹航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9,128,共7页
与层合结构相比,蜂窝夹层结构的材料构成、结构形式和力学行为更复杂。为了提高对蜂窝夹层结构力学性能预测的准确性,分析了共固化蜂窝夹层结构的面板形貌和力学性能,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长梁弯曲有限元渐进失效分析模型,实现对长梁弯曲载... 与层合结构相比,蜂窝夹层结构的材料构成、结构形式和力学行为更复杂。为了提高对蜂窝夹层结构力学性能预测的准确性,分析了共固化蜂窝夹层结构的面板形貌和力学性能,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长梁弯曲有限元渐进失效分析模型,实现对长梁弯曲载荷、变形以及破坏模式的预测。结果表明,共固化蜂窝夹层结构的面板与采用相同预浸料、铺层数量和固化工艺单独成型的层压板相比,单层厚度更薄,压缩强度更低。以此为基础确定了模型的几何结构和材料参数,保证了对长梁弯曲性能预测的准确性,弯曲极限载荷及445 N时变形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误差在±11%范围内,破坏位置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夹层结构 共固化 长梁弯曲 渐进失效分析 有限元 性能预测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尺寸试验的百米级叶片极限失效分析
12
作者 赵建刚 王博文 +3 位作者 张文伟 冯学斌 邓航 刘鹏辉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38,共6页
为研究百米级风电叶片在组合极限载荷下的损伤响应,对时代新材TMT90 m+叶片进行全尺寸极限承载力测试。通过试验监测、应变数据分析以及非线性有限元仿真对叶片的失效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导致叶片局部区域在... 为研究百米级风电叶片在组合极限载荷下的损伤响应,对时代新材TMT90 m+叶片进行全尺寸极限承载力测试。通过试验监测、应变数据分析以及非线性有限元仿真对叶片的失效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导致叶片局部区域在承载高水平载荷时出现应力集中,进而促使局部屈曲的产生,个别区域的提前失效加速了局部屈曲对局部刚度及稳定性的削弱,从而导致叶片最终的断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复合材料 有限元分析 全尺寸试验 局部屈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杆衬套贴合度超声波检测方法
13
作者 苏泽彬 王冠 +5 位作者 李通 陈宽文 乐泯辰 勾俊峰 刘江文 马寅山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38,共8页
针对发动机连杆小头孔和衬套贴合度难以检测的问题,利用有限元仿真和试验分析对超声波检测连杆衬套贴合度时的声场传播过程以及回波信号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连杆衬套界面在有缺陷与无缺陷条件下,超声波的回波信号均会产生2个反射回... 针对发动机连杆小头孔和衬套贴合度难以检测的问题,利用有限元仿真和试验分析对超声波检测连杆衬套贴合度时的声场传播过程以及回波信号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连杆衬套界面在有缺陷与无缺陷条件下,超声波的回波信号均会产生2个反射回波,第2个反射回波的幅值存在明显的区别。回波信号的递归分析表明,当界面存在缺陷时,回波信号递归图中呈现白色交叉条纹带。递归定量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发现,在衬套界面有缺陷和无缺陷时,比率的数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可有效判断缺陷是否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杆衬套 超声波检测 贴合度 有限元分析 递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桁加劲混凝土高铁斜拉桥运营阶段收缩徐变效应分析
14
作者 赵飞 张文涛 +3 位作者 崔润豪 刘永健 卢皓 程高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6,共12页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会直接影响梁桁组合结构高铁斜拉桥桥面与无砟轨道线形,进而影响高铁列车在桥面上的行车稳定性和舒适性。以在建的西安至十堰高铁汉江特大桥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单元法研究梁桁组合结构高铁斜拉桥在运营阶段的收缩...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会直接影响梁桁组合结构高铁斜拉桥桥面与无砟轨道线形,进而影响高铁列车在桥面上的行车稳定性和舒适性。以在建的西安至十堰高铁汉江特大桥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单元法研究梁桁组合结构高铁斜拉桥在运营阶段的收缩徐变效应。以成桥阶段的结构为基准,系统分析了运营1~30年期间收缩和徐变引起的主要构件变形和受力变化规律;分别讨论了收缩和徐变的作用效应,分析两者对结构变形和受力的影响以及两者在结构变形中所占的比例,进一步研究了钢桁对收缩徐变引起的结构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收缩徐变会引起主梁跨中下挠,使桥塔向主梁跨中方向偏移,同时引起主梁和桥塔的压缩变形,且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收缩徐变引起的结构变形在总变形中的比例也随之增加;收缩徐变会使主梁截面上下缘应力和斜拉索索力发生变化,随着运营时间增加,斜拉索索力和主梁跨中区域上下缘压应力储备均降低;钢桁对主梁跨中竖向变形影响较大,钢桁可减小收缩徐变引起的主梁变形;收缩徐变对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呈现出运营前期大、后期小和运营前期快、后期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斜拉桥 梁桁组合结构 收缩 徐变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高频阶梯式复合材料敏感元件的设计
15
作者 魏彤 王宏伟 +1 位作者 于肇贤 井苏杰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针对水声换能器的工作带宽问题,提出了一种阶梯式压电复合材料敏感元件。该阶梯式压电复合材料采取降低机械品质因数及多模耦合技术等方法,有效地拓展了工作带宽。采取等效电路法对阶梯式压电复合材料中的单个1-3-2型压电复合材料进行... 针对水声换能器的工作带宽问题,提出了一种阶梯式压电复合材料敏感元件。该阶梯式压电复合材料采取降低机械品质因数及多模耦合技术等方法,有效地拓展了工作带宽。采取等效电路法对阶梯式压电复合材料中的单个1-3-2型压电复合材料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其基底厚度尺寸与理论谐振频率的关系。接着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单个1-3-2型压电复合材料及阶梯式压电复合材料进行仿真,得到单个1-3-2型压电复合材料基底厚度及陶瓷小柱横截面积与谐振频率的关系,并将仿真与理论对比,合理设计阶梯式压电复合材料的几何尺寸,并制备了阶梯式压电复合材料敏感元件样品。将该敏感元件灌封为换能器并进行水下测试,测试结果与理论及仿真结果相符,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43 kHz~239 kHz,带宽达到96 kHz,良好实现多模耦合,极大地拓展了工作带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复合材料 宽带 有限元分析 多模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流罩结构中的新型弹簧设计及性能校核
16
作者 张梦琦 宋立 +7 位作者 王晓龙 徐庆敏 栾贻浩 李洁 李承业 王立朋 王立军 邵明哲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9-255,共7页
目的针对整流罩分离系统的轻量化需求,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扭杆弹簧,较传统钢弹簧减重50%。方法该设计利用内外管体的反方向扭转储存弹性势能,据此解析弹力与行程等结构参数的理论关系;根据弹力15000 N、行程150 mm的实际应用要... 目的针对整流罩分离系统的轻量化需求,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扭杆弹簧,较传统钢弹簧减重50%。方法该设计利用内外管体的反方向扭转储存弹性势能,据此解析弹力与行程等结构参数的理论关系;根据弹力15000 N、行程150 mm的实际应用要求,设计整套扭杆弹簧结构,并通过有限元仿真进行强度校核。结果该结构所受应力在材料承受范围内,该设计方案能满足使用需求。结论该设计适合用于火箭、导弹整流罩定向分离,大型设备振动防护和载具的悬挂稳定,为高性能弹簧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杆弹簧 有限元分析 复合材料 结构设计 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屈曲建模及力学行为分析
17
作者 曹鹏宇 李娜 +3 位作者 崔亓官 李丽英 张涛 王凯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26-333,共8页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屈曲理论模型,以更精确地预测复合材料夹层板的屈曲行为,提高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基于弹性力学理论与Timoshenko梁模型,建立复合材料夹层板的新屈曲理论模型,推导适用于整体与局部屈曲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形...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屈曲理论模型,以更精确地预测复合材料夹层板的屈曲行为,提高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基于弹性力学理论与Timoshenko梁模型,建立复合材料夹层板的新屈曲理论模型,推导适用于整体与局部屈曲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形式简洁,适用于工程中的快速设计与优化。同时,开展参数化研究,并结合有限元模拟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新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屈曲载荷,计算误差较小,较传统方法更具适用性。参数分析表明,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屈曲性能受面板的拉伸、弯曲和剪切刚度共同影响。但由于对于复合材料面板三者间缺乏直接定量关系,其屈曲行为与各向同性结构存在差异,如铺层顺序引起的弯曲刚度变化、剪切刚度较低导致的屈曲载荷差异等。结论提出的新屈曲理论模型为工程中复合材料夹层板的屈曲分析和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和高效精准的计算工具,对优化结构、提升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 屈曲特性 解析解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易碎盖承压和顶破性能研究
18
作者 王宇奇 徐志明 +5 位作者 徐澧明 苑晓旭 姜悦 李爽 蔡登安 周光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通道尺寸为650 mm×650 mm的复合材料薄型易碎式发射箱盖,能够承载极大内压且顶破载荷较小,内压转换为集中力的大小是顶破载荷的7倍,并提出了薄弱区以及加强布的结构设计方案。制作了易碎盖并对其进行承压与顶破试验... 本文设计了一种通道尺寸为650 mm×650 mm的复合材料薄型易碎式发射箱盖,能够承载极大内压且顶破载荷较小,内压转换为集中力的大小是顶破载荷的7倍,并提出了薄弱区以及加强布的结构设计方案。制作了易碎盖并对其进行承压与顶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易碎盖的设计结构合理,能够承受0.055 MPa的内压,易碎盖中心点的最大变形为19.83 mm,而顶破易碎盖仅需要3.03 kN的载荷。本文分别建立了易碎盖承压试验和顶破试验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分别为12.7%和8.0%,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易碎盖的变形和强度。基于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位置的加强布层数变化和不同易碎盖厚度对易碎盖变形的影响,Ⅱ,Ⅲ区加强布层数和易碎盖厚度的增加会导致易碎盖变形减少。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为薄型易碎式发射箱盖的工程制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大尺寸易碎盖 薄弱区结构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双钢板组合剪力墙水平连接的承插式方形半灌浆套筒抗拉性能
19
作者 吕俊强 李振宝 +1 位作者 杨贝贝 唐贞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5-1601,共7页
使用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作为建筑主要抗侧力构件时,墙体水平连接至关重要,而目前用于该墙体的主要水平连接方式还是传统的螺栓连接和焊接,这在施工上具有较大的不便性,且未能充分发挥该墙体的结构优势。根据这种墙体的结构特点,设计一种... 使用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作为建筑主要抗侧力构件时,墙体水平连接至关重要,而目前用于该墙体的主要水平连接方式还是传统的螺栓连接和焊接,这在施工上具有较大的不便性,且未能充分发挥该墙体的结构优势。根据这种墙体的结构特点,设计一种新型的上下层墙体水平缝连接节点,承插式方形半灌浆套筒连接,利用有限元模拟探究钢筋直径、套筒长度、灌浆料强度和套筒形式对该新型连接节点抗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节点能较好地连接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水平拼缝,具有施工便捷、性能可靠的优点,且节点破坏主要发生在连接钢筋上,能够使装配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实现“等同现浇”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组合剪力墙 水平缝 套筒连接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湿热老化的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纵向脱黏行为的数值模拟
20
作者 伊文昭 刘璐璐 +1 位作者 徐凯龙 陈伟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3,共8页
通过ABAQUS计算软件对干态和湿热老化后的断裂纤维尖端周围的纵向脱黏行为进行研究。提出双线性牵引-分离定律与库仑滑动摩擦定律耦合来建立纤维/基体界面本构模型。结果表明:树脂的塑性性能和应变软化效应对界面脱黏行为同样有很大的影... 通过ABAQUS计算软件对干态和湿热老化后的断裂纤维尖端周围的纵向脱黏行为进行研究。提出双线性牵引-分离定律与库仑滑动摩擦定律耦合来建立纤维/基体界面本构模型。结果表明:树脂的塑性性能和应变软化效应对界面脱黏行为同样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树脂应变软化效应越好,界面处越难脱黏;湿热老化使界面的性能下降,导致界面更低的应力传递能力,加快了界面剥离,产生更长的脱黏区域;湿热老化降低了相邻纤维上的最大应力集中系数(SCF),证实了差的界面在应力传递方面效率低下。干态下,高的应力集中系数往往会导致相邻纤维更容易发生断裂,纤维断裂快速扩展。该研究为更好地理解各种力学性能参数对纤维/基体界面的纵向脱黏行为以及湿热对单向CFRP纵向拉伸破坏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基体界面 微观力学 湿热老化 脱黏行为 应力集中系数 有限元分析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