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治疗肺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6
1
作者 刘煜 宋雪冰 张午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比较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62例肺癌在我院接受肺叶切除术,按患者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单孔组(n=31)与三孔组(n=31)。单孔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目的比较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62例肺癌在我院接受肺叶切除术,按患者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单孔组(n=31)与三孔组(n=31)。单孔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三孔组以传统三孔操作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比较2组术中、术后和随访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82.3±77.9)min vs.(177.6±69.2)min,t=0.251,P=0.803]、术中出血量[(207.3±48.4)ml vs.(226.5±52.3)ml,t=-1.500,P=0.139]、胸管留置时间[(5.5±1.6)d vs.(5.7±2.0)d,t=0.435,P=0.665]、术后住院时间[(8.7±2.7)d vs.(9.0±2.8)d,t=0.925,P=0.0.372]、淋巴结清扫数目[(11.2±2.8)枚vs.(11.7±3.1)枚,t=-0.666,P=0.508]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7%(3/31)vs.12.9%(4/31),χ2=0.000,P=1.000]均无显著性差异。单孔组术后第1、5天VAS评分分别为(3.1±1.1)、(1.0±0.7)分,分别显著低于三孔组(3.9±1.4)分(t=-2.502,P=0.015)和(1.5±0.7)分(t=-2.812,P=0.007)。62例随访12~36个月,(18.4±6.4)月,无复发和死亡。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与传统三孔胸腔镜相当,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 三孔胸腔镜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切除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沁孜 朱珉 +1 位作者 付向宁 汤应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完全胸腔镜技术行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患者11例,其中完全胸腔镜切除5例,传统开胸切除6例,通过对临床症状、肿瘤类型、并... 目的探讨应用完全胸腔镜技术行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患者11例,其中完全胸腔镜切除5例,传统开胸切除6例,通过对临床症状、肿瘤类型、并发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完全胸腔镜和传统开胸行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的优缺点。结果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术后各有1例轻微的一过性Horner综合征,均自行缓解消失。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胸组。结论对于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完全胸腔镜切除与传统开胸切除同样安全有效,完全胸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胸腔镜手术 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对腹型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六伢 李远静 +1 位作者 陈维 孟小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7-921,共5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对腹型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7月~2014年6月对23例腹型肥胖伴低肺功能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术后1周内心肺并发症,术前2 d,术后第3、7天,1.5、3、6个月行肺功能...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对腹型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7月~2014年6月对23例腹型肥胖伴低肺功能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术后1周内心肺并发症,术前2 d,术后第3、7天,1.5、3、6个月行肺功能检查及登楼试验,评价心肺功能。结果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39.1%(9/23)。术后第3天较术前FVC[(1.83±0.45)L vs.(2.70±0.68)L,q =7.936,P <0.05]、FEV 1.0[(1.05±0.29)L vs.(1.75±0.25)L,q =9.745,P <0.05]、FEV 1.0/FVC[(53.3±7.6)% vs.(70.2±6.0)%,q =9.902,P <0.05]、MVV[(55.3±14.9)L /min vs.(86.8±16.5) L /min,q =9.279,P <0.05]、FRC[(1.50±0.27)L vs.(2.25±0.35)L,q =8.920,P <0.05]明显下降,术后第7天较术前FVC[(2.07±0.53)L vs.(2.70±0.68)L,q =5.747,P <0.05]、FEV 1.0[(1.35±0.31)L vs.(1.75±0.25)L,q =5.568,P <0.05]、FEV 1.0/FVC[(57.6±7.4)% vs.(70.2±6.0)%,q =7.382,P <0.05]、MVV[(66.3±15.8)L /min vs.(86.8±16.5) L /min,q =6.038,P <0.05]、FRC[(1.68±0.35)L vs.(2.25±0.35)L,q =6.779,P <0.05]下降明显;术后第7天与第3天比较,FEV 1.0[(1.35±0.31)L vs.(1.05±0.29)L,q =4.176,P <0.05]、MVV [(66.3±15.8)L /min vs.(55.3±14.9) L /min,q =3.240,P <0.05]有统计学差异,在短期内恢复;术后1.5月较术后第3、7天 FVC、FEV 1.0/FVC、MVV 明显好转(P <0.05),与术后3、6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 >0.05),肺功能趋于稳定;FVC、FEV 1.0、FEV 1.0/FVC、MVV 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表明肺功能已恢复到术前水平。登楼试验显示术后第7天仅2例(8.7%)能坚持到5楼,且 HR 明显升高、登楼时间延长及 SpO2下降均≥5%;术后1.5月登楼成功例数与术前无差异(P >0.05),术后3个月仅登楼时间较术前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腹型肥胖低肺功能肺癌患者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1周对心肺功能影响明显,注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1.5月后心肺功能逐渐代偿,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肥胖 肺癌 全胸腔镜 肺叶切除 低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2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君 徐美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6月~2013年2月,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00例,均为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左肺上叶33例、下叶39例,右肺上叶53例、中叶25例、下叶45例,右中上叶1例,右中下叶4例。肿瘤大小1~10cm...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6月~2013年2月,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00例,均为解剖性肺叶切除,其中左肺上叶33例、下叶39例,右肺上叶53例、中叶25例、下叶45例,右中上叶1例,右中下叶4例。肿瘤大小1~10cm,平均4cm。结果中转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29例,余均在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60~25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50~900ml,平均140ml。术后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4~19d,平均7.1d;术后住院时间4~20d,平均9.2d。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微创、安全、可行、有效,特别适用于周围型的肺部良、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