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补体C3、C4、C1q水平变化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效能
1
作者 钱香 杨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6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补体C3、C4、C1q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SLE的诊断效能,以及对SLE、SLE合并狼疮性肾炎(LN)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活动期SLE患者45例(观察组),其中SLE合并LN者24例(LN者)、单纯SLE者21例(非LN者),... 目的观察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补体C3、C4、C1q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SLE的诊断效能,以及对SLE、SLE合并狼疮性肾炎(LN)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活动期SLE患者45例(观察组),其中SLE合并LN者24例(LN者)、单纯SLE者21例(非LN者),同期健康体检者38例(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补体C3、C4、C1q。绘制ROC分析补体C3、C4和C1q对SLE的诊断效能,以及对SLE、SLE合并LN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补体C3、C4、C1q水平降低(P均<0.05);与非LN者比较,LN者血清补体C3水平降低(P<0.05)。当补体C3临界值为0.915时,约登指数为0.646,其诊断SLE的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86.84%,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7,95%CI为0.7834~0.9440,P<0.05;当补体C4临界值为0.155时,约登指数为0.592,其诊断SLE的灵敏度为64.44%,特异度为94.74%,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6,95%CI为0.7373~0.9160,P<0.05;当补体C1q临界值为13.85时,约登指数为0.440,其诊断SLE的灵敏度为46.67%,特异度为97.37%,ROC曲线下面积为0.6904,95%CI为0.5742~0.8065,P<0.05;当三者联合时,其诊断SLE的灵敏度为75.56%,特异度为92.11%,ROC曲线下面积为0.8678,95%CI为0.7900~0.9457,P<0.05。当补体C3临界值为0.83时,约登指数为0.357,其鉴别SLE是否合并LN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52.38%,ROC曲线下面积为0.6915,95%CI为0.5323~0.8507,P<0.05;当补体C4临界值为0.165时,约登指数为0.268,其鉴别SLE是否合并LN的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47.62%,ROC曲线下面积为0.5913,95%CI为0.4209~0.7616,P>0.05;当补体C1q临界值为17.1时,约登指数为0.345,其在鉴别SLE是否合并LN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42.86%,ROC曲线下面积为0.6379,95%CI为0.4693~0.8065,P>0.05;当三者联合时,其鉴别SLE是否合并LN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38.10%,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4,95%CI为0.5353~0.8536,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补体C3、C4、C1q水平降低,检测三指标有助于SLE的诊断及鉴别SLE是否合并L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3 补体c4 补体C1Q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G、补体C3、补体C4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付鹏 张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枝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枝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2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DAS-28)评分将观察组分为缓解期组(n=72)与活动期组(n=54)。所有研究对象检测血清CCP抗体、RF、IgG、补体C3、补体C4水平。比较各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CP抗体、RF、IgG、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期组血清CCP抗体、RF、IgG、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血清CCP抗体、RF、IgG、补体C3、补体C4均异常升高,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度有关,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补体C3 补体c4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IL-8及补体C3、C4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关系分析
3
作者 徐舟舟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54-656,6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8(IL-8)及补体C3、C4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医的72例SLE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8(IL-8)及补体C3、C4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医的72例SLE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5分者作为活动期组(43例),<5分者作为非活动期组(29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组别血清IL-17、IL-8及补体C3、C4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血清指标在SLE疾病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血清IL-17、IL-8水平高于对照组,补体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LE患者活动期血清IL-17、IL-8水平高于非活动期,补体C3、C4水平低于非活动期(P<0.05);血清IL-17、IL-8及补体C3、C4水平联合检测评估SLE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0.848)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的曲线下面积(0.708、0.705、0.726、0.665)(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SLEDAI积分与血清IL-17、IL-8水平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r=0.526、0.414、-0.503、-0.297,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IL-17、IL-8呈高表达,补体C3、C4水平呈低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疾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疾病活动度 白细胞介素 补体C3 补体c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C4d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沉积和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军 晏沐阳 +2 位作者 宋宏彬 张传福 刘丽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观察补体C4d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沉积变化,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可能意义。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缺血再灌注6h组、24h组和48h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 目的观察补体C4d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沉积变化,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可能意义。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缺血再灌注6h组、24h组和48h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1h后再灌注。记录小鼠大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脑组织病理的动态变化,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内补体C4d的沉积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6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开始升高,24h组达高峰,48h组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缺血再灌注6h组海马区多数神经细胞核固缩,神经细胞坏死,伴有水肿,24h组最重,48h组海马区组织形态有所恢复。正常组海马区及周围未见补体C4d沉积,缺血再灌注6h组在海马区及周围补体C4d沉积逐渐增多,24h组沉积最多,48h组明显降低并接近正常。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补体C4d的沉积水平发生显著变化,损伤中补体被激活,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免疫损伤过程,通过抑制补体C4d的激活可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补体c4 再灌注损伤 梗死 大脑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q抗体、白细胞介素18和补体C3、C4联合检测在狼疮肾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智杰 朱芸 +1 位作者 张群群 李明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8期676-679,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1q抗体、白细胞介素8(IL-18)和补体C3、C4在狼疮肾炎(LN)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1例,包括LN组39例,非LN组22例血清中的C1q抗体、IL-18的水平,同时检测补体C3、C4的水平,并...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1q抗体、白细胞介素8(IL-18)和补体C3、C4在狼疮肾炎(LN)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1例,包括LN组39例,非LN组22例血清中的C1q抗体、IL-18的水平,同时检测补体C3、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N组的C1q抗体和IL-18明显高于非LN组,分别为(116±99)kU/L vs(17±9)kU/L和(425±198)ng/L vs(268±111)ng/L(P<0.05)。C3、C4在LN组与非L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45±0.25)g/L vs(0.56±0.07)g/L,(0.15±0.09)g/L vs(0.19±0.08)g/L(均P>0.05)。C1q抗体、IL-18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r=0.468、0.527,P<0.05)。结论在LN中存在C1q抗体、IL-18的高表达及补体的降低;血清C1q抗体、IL-18可能参与了狼疮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联合检测对LN疾病活动判定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补体C1Q 白细胞介素18 补体C3 补体c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补体C3、C4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淑梅 官明德 李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10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索血清补体C3、C4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稳定型冠心病(SCHD)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 目的探索血清补体C3、C4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稳定型冠心病(SCHD)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5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饮酒史、冠心病遗传史、体重指数(BMI)等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比较。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并检测血清补体C3、C4与HDL-C指标进行比较。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组研究对象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饮酒史、冠心病遗传史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病程及BMI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SCHD组补体C3水平为(1.15±0.12)g/L,C4水平为(0.33±0.05)g/L,ACS组补体C3水平为(1.71±0.19)g/L,补体C4水平为(0.29±0.04)g/L,明显高于对照组补体C3水平(0.94±0.08)g/L,补体C4水平(0.12±0.01)g/L,同时HDL-C指标分别为(1.25±0.22)mmol/L和(1.41±0.31)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93±0.45)m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补体C3、C4、HDL—C及冠心病遗传史是影响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明显升高,同时HDL—C水平显著下降,补体C3、C4、HDL-C及冠心病遗传史是影响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补体C3 补体c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外周血补体C3、C4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郑静 杨蕾 +2 位作者 卢颖深 肖立智 张孝文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9-11,15,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外周血补体C3、C4的变化及其与CR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本科收治的188例CR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不伴鼻息肉组(CRSs NP)97例、伴鼻息肉组(CRSw NP)91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 目的:分析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外周血补体C3、C4的变化及其与CR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本科收治的188例CR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不伴鼻息肉组(CRSs NP)97例、伴鼻息肉组(CRSw NP)91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的58例健康体检者(无既往疾病史)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补体C3、C4水平,并与C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8例(28.87%)CRSs NP患者、35例(38.46%)CRSw NP患者外周血C3水平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例,5.17%,P<0.05)。37例(38.14%)CRSs NP、49例CRSw NP(53.84%)患者外周血C4水平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例,3.45%,P<0.05)。CRSs NP和CRSw NP患者外周血C3和C4水平均成正相关(r=0.412,0.418,P<0.05);CRSw NP患者外周血C3与中性粒细胞数及CT评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260,P<0.05)。结论:补体系统可能在CRS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亚型的CRS中补体系统的活化途径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 病理生理学 补体C3 补体c4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异育银鲫补体组分C3·C4表达研究
8
作者 陈勇 郭丽 +1 位作者 陈舒泛 丁怀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539-4540,共2页
[目的]了解补体组分在感染性鱼类疾病中的作用,为鱼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106、4×106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异育银鲫,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感染不同时间后肝脏中补体组分C3和C4的表达量... [目的]了解补体组分在感染性鱼类疾病中的作用,为鱼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106、4×106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异育银鲫,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感染不同时间后肝脏中补体组分C3和C4的表达量。[结果]感染后4、5 h时,异育银鲫肝脏中C3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感染后4 h时,不同浓度组之间C3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而在感染后5 h时,感染浓度1组(注射2×106 CFU/ml嗜水气单胞菌)中C3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染浓度2组(注射4×106 CFU/ml嗜水气单胞菌)。异育银鲫肝脏中C4的表达水平远低于C3。在感染后5 h时,感染浓度1组C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处理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补体组分C3在鱼类免疫防御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酿鲫 嗜水气单胞菌 补体组分C3 c4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黄颡鱼生长、肉质及血清中补体C3、补体C4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曲木 黄成 +4 位作者 张宝龙 程镇燕 白东清 贾丽艳 翟胜利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74-79,共6页
本试验以复方中草药(黄芪:党参:野菊花为5:3:2)为添加剂,按质量分数的0.0%、0.1%、0.2%、0.4%、0.8%、1.2%为六个梯度制作试验饲料,将480尾健康黄颡鱼随机分六个试验组,每组四个平行,养殖周期28 d。分别于养殖的7、14、21、28 d取样,测... 本试验以复方中草药(黄芪:党参:野菊花为5:3:2)为添加剂,按质量分数的0.0%、0.1%、0.2%、0.4%、0.8%、1.2%为六个梯度制作试验饲料,将480尾健康黄颡鱼随机分六个试验组,每组四个平行,养殖周期28 d。分别于养殖的7、14、21、28 d取样,测定其生长指标、肉质指标及组织中补体C3、补体C4含量,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最适黄颡鱼生长的复方中草药添加量及给药时间。结果表明:用含中草药的饲料饲喂黄颡鱼后,各试验组生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当饲料中草药添加量为0.4%,给药时间为21 d时,试验组黄颡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升高(P<0.05),分别较对照组升高了143.51%、142.11%,而在该处理组,饵料系数(FCR)也较低,比对照组降低了35.52%。中草药添加量为0.4%,给药时间为21 d时,试验组黄颡鱼蒸煮损失率(CL)和滴水损失率(DL)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比率分别为46.03%、38.62%。饲喂21 d中草药添加量为0.2%与0.4%时,试验组黄颡鱼免疫力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黄颡鱼饲料中中草药最适添加量为0.4%,最佳给药时间为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中草药 生长 肉质 补体C3 补体c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视神经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邵明希 李樱珠 +2 位作者 滕济森 李圣杰 曹文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视神经炎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8-01/08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确诊为视神经炎的患者137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收集体检中心健康者14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视神经炎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8-01/08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确诊为视神经炎的患者137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收集体检中心健康者14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对两组外周血血清补体C3、C4水平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探讨外周血补体C3、C4水平对视神经炎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补体C3水平(96.17±17.93mg/dL)、C4水平(22.41±7.53mg/d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108.85±15.94、24.55±6.37mg/d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补体C3水平下降(OR=1.048,P<0.001,95%CI:1.031~1.065),补体C4水平下降(OR=1.045,P=0.014,95%CI:1.009~1.083)为视神经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视神经炎患者外周血血清补体C3和C4水平相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外周血补体C3和C4水平下降可能为视神经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炎 补体C3 补体c4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亮 刘明 《临床荟萃》 CAS 2021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补体C4的变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1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划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择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 目的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补体C4的变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1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划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择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神经缺损程度的量表(NIHSS)评分及血肿量,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IgG、IgA、IgM及补体C3、C4。结果预后不良组第1 d 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NIHSS评分、血肿量及WBC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及对照组第1 d体液免疫IgG、IgM及补体C3、C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IgG、IgM及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2组患者均第3 d血清IgG、IgM水平下降至最低;组间、同时点比较,预后不良组第1 d、3 d血清IgG、IgM、C3、C4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第11 d血清补体C3、C4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2组IgG、C3、C4的组间、不同时点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组别的Ig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IgM、C3、C4水平与GC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IgG、IgM、C3、C4水平与NIHSS评分、血肿量及WBC呈负相关(P<0.05)。结论HICH患者体内存在体液免疫抑制,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正常人水平,且HICH不良预后患者体液免疫抑制或激活程度高于预后良好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免疫 体液 免疫球蛋白类 补体C3 补体c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C3、C4水平联合血清白球蛋白比值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彩玲 陈祥云 +3 位作者 宣春 余路新 林景涛 何滔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3期157-159,192,共4页
目的 研究分析在早期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期间采用检测补体C3、C4水平联合血清白球蛋白比值(AGR)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我院)治疗的100例SLE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有无发生狼疮性肾炎(LN)... 目的 研究分析在早期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期间采用检测补体C3、C4水平联合血清白球蛋白比值(AGR)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我院)治疗的100例SLE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有无发生狼疮性肾炎(LN)分LN组42例,非LN组58例,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开展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补体C3、C4水平及AGR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补体C3、C4指标、血清白蛋白(Alb)、AG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球蛋白(Glb)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N组Alb、AGR低于非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补体C3、C4、G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临床上进行补体C3、C4水平联合AGR检测能为SLE患者早期诊断提供支持;AGR与患者狼疮性肾损害有关;本研究并未发现Glb及补体C3、C4水平与狼疮性肾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3 补体c4 血清白球蛋白比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外周血CysC补体C3补体C4水平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李艳 裴依菲 刘玲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1-15,共5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外周血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90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观察组)和9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血尿酸及24 h尿蛋... 目的了解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外周血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90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观察组)和9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血尿酸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分析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与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血尿酸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以及其对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观察组给予激素+他克莫司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上述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白蛋白、补体C3、补体C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肌酐、尿素氮、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肌酐、尿素氮、血尿酸、白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血清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血尿酸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补体C3、补体C4水平与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水平判断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899、0.867,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79。治疗后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呈下降趋势(P<0.01);血清补体C3、补体C4及白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治疗3个月、6个月末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白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血清肌酐、尿素氮、血尿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水平异常,与病情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可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信息,患者应用他克莫司治疗后血清胱抑素C、补体C3、补体C4水平可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膜性肾病 胱抑素C 补体C3 补体c4 他克莫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临床特征和血清炎症免疫八项结果回顾性分析
14
作者 刘夏楠 吕亚平 +3 位作者 高玉华 王雪玢 常谦 张世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1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清炎症免疫八项[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补体C3(C3)、补体C4(C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在IgG4-RD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回... 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清炎症免疫八项[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补体C3(C3)、补体C4(C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在IgG4-RD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IgG4-R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数据,以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炎症免疫八项结果。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52例IgG4-RD患者中,胰腺-胆囊-肝脏为最常见的累及部位,其次为眼、泪腺、唾液腺。40例(76.9%)患者表现为≥2个器官受累,12例(23.1%)患者表现为单一器官受累。血清CRP、ESR、C3、C4、IgG、IgE异常占比分别为44.9%、67.4%、47.5%、32.5%、62.5%、83.3%。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gG4-RD组血清CRP、ESR、IgG、IgE水平升高(P<0.001),C3、C4水平降低(P<0.001);两组IgA、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IgE与IgG4水平呈正相关(r=0.433,P=0.034),与C4水平呈负相关(r=-0.457,P=0.028)。结论IgG4-RD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累及多个器官。血清炎症免疫八项检测对IgG4-RD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IgE或与IgG4-R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临床特征 血清IgG4 免疫球蛋白E 补体C3 补体c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_3对黄颡鱼幼鱼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段鸣鸣 王春芳 谢从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84,共5页
研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血清和肝脏抗氧化功能以及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黄颡鱼(2.0±0.0)g 90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缸重复,每缸50尾鱼。基础饲料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 研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血清和肝脏抗氧化功能以及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黄颡鱼(2.0±0.0)g 90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缸重复,每缸50尾鱼。基础饲料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糊精为糖源,豆油为脂肪源。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包膜饲料级维生素D3配制成维生素D3含量分别为0,324,1 243,3 621,8 040和22 700 IU/kg的6组饲料。试验持续12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D3添加组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而肝脏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维生素D3最高剂量添加组LPO含量升高。各维生素D3添加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其中维生素D3含量为3 621 IU/kg组活性最高。血清CAT活性、C3含量、C4含量,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不受饲料中维生素D3含量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D3含量为324-3 621 IU/kg的饲料可提高黄颡鱼幼鱼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3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抗氧化功能 补体C3 补体c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gG和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强占荣 易彩霞 +6 位作者 刘颖 全冬梅 廖日斌 唐晓辉 张诚 李息友 龙先娥 《内科》 201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疾病不同阶段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C4的变化特点。方法将80例慢性HBV感染者及20例健康体检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80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慢乙肝组,肝硬化组,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疾病不同阶段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C4的变化特点。方法将80例慢性HBV感染者及20例健康体检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80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慢乙肝组,肝硬化组,慢加急性肝衰竭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CD19^+细胞(B细胞),采用免疫散射法测定血清IgG和补体C3、C4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慢乙肝组、肝硬化组、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顺序递减,B细胞百分比顺序上升,慢乙肝组、肝硬化组及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患者CD3^+T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较对照组,B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慢乙肝组、肝硬化组及慢加急性肝衰竭组血清IgG顺序升高,补体(C3、C4)含量顺序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体液免疫也发生明显改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gG和补体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判断病情发展阶段以及预测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淋巴细胞亚群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IgG 补体(C3和c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汉族人群补体C_2,Bf、C_4的遗传多态现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增慧 陈盛强 +2 位作者 汪策 姜晓丹 赵修竹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70-74,共5页
对110例广东汉族人血清作了补体 C<sub>2</sub>、Bf、C<sub>4</sub>的测定,它们的基因频率分别为:C2<sup>*</sup>C:0.9500,C2<sup>*</sup>Q0:0.009,C2<sup>*</sup>B:0.022... 对110例广东汉族人血清作了补体 C<sub>2</sub>、Bf、C<sub>4</sub>的测定,它们的基因频率分别为:C2<sup>*</sup>C:0.9500,C2<sup>*</sup>Q0:0.009,C2<sup>*</sup>B:0.0227,C2<sup>*</sup>A:0.0182;Bf<sup>*</sup>S:0.8364,Bf<sup>*</sup>F:0.1409,Bf<sup>*</sup>S07:0.0091,Bf<sup>*</sup>S025:0.0091,Bf<sup>*</sup>S055:0.0045;C4A<sup>*</sup>5:0.0255,4:0.1327,3:0.6327,2:0.0918,1:0.0053,Q5:0.1020;C4B<sup>*</sup>5:0.0152,3:0.0102,2:0.4416,1:0.4569,92:0.0051,96:0.0152,Q0:0.0558。本调查在我国首次发现一例 C2Q0纯合子。本结果与湖北汉族人群的结果分别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汉族人 补体(C2、Bf、c4) 遗传多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药早期干预对盆腔炎大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杨 李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方药对盆腔炎大鼠模型病理组织学及免疫学的影响。方法以Wistar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机械损伤加混合细菌法建立盆腔炎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组织学改变及血清C3、C4、TNF-α、IL-2的浓度变化。分组方法:空白组——...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方药对盆腔炎大鼠模型病理组织学及免疫学的影响。方法以Wistar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机械损伤加混合细菌法建立盆腔炎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组织学改变及血清C3、C4、TNF-α、IL-2的浓度变化。分组方法:空白组——正常饲养;假手术组——损伤内膜,正常饲养;模型组——损伤内膜并注射菌悬液,正常饲养;早期干预组——损伤内膜并注射菌悬液第2天灌胃给药;常规治疗组——损伤内膜并注射菌悬液第15天灌胃给药。给药方法:按体表面积公式计算药量,每日给药一次,药量为3.96 g/kg,均给药14天。指标检查方法:TNF-α、IL-2:ELISA法;C3、C4:免疫比浊法。结果肉眼观察:早期干预组子宫形态基本正常,结构较清晰,与周围组织未见明显粘连;光镜下观察:早期干预组子宫内膜腺体结构较对照组清晰,间质分布较均匀;其大鼠血清C3、C4、TNF-α值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干预组及常规治疗组的IL-2值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药早期干预可有效抑制炎性子宫组织水肿及内膜腺体扩张,促进受损组织与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恢复,但尚不能明确此方药对盆腔炎大鼠模型IL-2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 早期干预 盆腔炎 组织学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2 补体C3 补体c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后免疫功能变化及对急性放射性肺炎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侃 徐晓 +3 位作者 张敏娜 王冰 夏冰 马胜林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1期1776-1778,共3页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基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技术的胸部放疗后免疫功能变化及与急性放射性肺炎(AR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77例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放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基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技术的胸部放疗后免疫功能变化及与急性放射性肺炎(AR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77例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放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并根据CTCAE 4.0标准进行ARP分级,评价免疫功能变化与有症状ARP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77例患者接受VMAT胸部放疗,放疗后较放疗前CD4+T细胞(P=0.003)、CD4/CD8比例(P=0.004)、B细胞(P=0.014)下降;CD8+T细胞(P=0.003)、CD8+T细胞活化(P=0.001)、补体C4(P=0.049)升高.VMAT胸部放疗后有症状ARP的发生率28.6%,有症状ARP组补体C4水平明显升高(P=0.000).结论 VMAT胸部放疗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均发生明显变化,其中补体C4水平增高对于预测和诊断有症状ARP有一定的价值,进一步机制研究可能为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肺癌 放射性肺炎 免疫功能 补体c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清补体因子的变化及其参考区间的建立
20
作者 矫祯浩 马利娟 +2 位作者 顾珣可 王永清 贾珂珂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妊娠妇女血清补体C1q、B因子、H因子以及C3、C4在不同孕期的变化,并建立其参考区间。方法选择398例健康妊娠妇女,按照孕周将其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并选取12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健康未孕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 目的探讨健康妊娠妇女血清补体C1q、B因子、H因子以及C3、C4在不同孕期的变化,并建立其参考区间。方法选择398例健康妊娠妇女,按照孕周将其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并选取12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健康未孕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3、C4、H因子、B因子、补体C1q的水平。比较各组之间补体因子的差异,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28-A3c要求,以非参数法建立不同孕期血清C1q等补体因子的95%参考区间。结果血清补体C1q和C4水平在各孕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期血清C1q的参考区间为135~254 mg/L,补体C4为131~387 mg/L。妊娠早期、中期及晚期其他补体因子参考区间:B因子分别为255~397 mg/L、294~493 mg/L、312~615 mg/L,H因子分别为228~433 mg/L、276~446 mg/L、299~466 mg/L,补体C3分别是889~1557 mg/L、1081~1664 mg/L、1139~1822 mg/L。结论相比健康非妊娠妇女,健康妊娠妇女的血清补体C1q水平无显著变化,而B因子、H因子、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本研究建立了健康妊娠妇女血清C1q、C4的参考区间以及不同孕期血清B因子、H因子、C3的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清补体C1q C3 c4 H因子 B因子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