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I赋能教育变革:哲学审视、国际比较与未来进路
1
作者 王晶莹 杜蕾 张登博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0,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具有革命性价值。该研究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的四维范式剖析其哲学意蕴。在此基础上,基于内容分析法对274篇国外和250篇国内研究进行考察比较,发现我国研究重点放在思辨分析与模型框架的理论探讨,...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具有革命性价值。该研究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的四维范式剖析其哲学意蕴。在此基础上,基于内容分析法对274篇国外和250篇国内研究进行考察比较,发现我国研究重点放在思辨分析与模型框架的理论探讨,关注意识形态与应用规范的伦理道德,在技术效果、规律挖掘、性能分析、研发应用等方面均展现不同研究样态。鉴于此,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应阐释教育架构与技术的理论创见,奠定学理基础;桥接教育生态与技术的双向互促,深化协同发展;厘清教育目标与技术的主客位置,拓宽实践路径;把稳教育导向与技术的动态平衡,汇聚理性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 人与技术协同主体 国际比较 未来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CT2017定义与评析——兼论AECT教育技术定义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海峰 王炜 吴曦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26,共6页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于2017年12月发布了教育技术新定义。AECT2017定义突出强调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指向,确定了理论、研究与最佳方案的基本研究范畴。研究对象从对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关注转向了"教与学"的管...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于2017年12月发布了教育技术新定义。AECT2017定义突出强调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指向,确定了理论、研究与最佳方案的基本研究范畴。研究对象从对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关注转向了"教与学"的管窥,研究内容从资源本身的设计、开发、管理和应用转向了策略设计、管理与实施三个维度,研究目的从宏观的学习关注转向了更加具体的"提升知识、调节与促进学习和绩效"的基本旨趣。AECT2017定义与以往定义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对"学与教""高级知识"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关切。新定义可为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CT2017定义 教育技术定义 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定义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CT2005定义演进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娜 乔贵春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6年第3期22-24,共3页
本文从AECT2005定义产生的背景出发,阐释了AECT2005定义的主要内容,分层分析了05定义和94定义的区别,在肯定05定义对推进教育技术领域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尚值得商榷之处,以理性对待05定义的实践及前景。
关键词 教育技术 AECT 定义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技术定义:争论与解读 被引量:7
4
作者 钟柏昌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43,共10页
国内外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理论与实践、狭义与广义、要素与活动,并存在诸多争论和一些混乱的现象,但是这种混乱,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的误解或使用不当引起的,体现了一个学科初创阶段的典型特征。其实,每一种定义的提... 国内外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理论与实践、狭义与广义、要素与活动,并存在诸多争论和一些混乱的现象,但是这种混乱,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的误解或使用不当引起的,体现了一个学科初创阶段的典型特征。其实,每一种定义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角度、背景和适用场合。本研究依托分析教育哲学,从约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计划性定义出发理性地认识形形色色的教育技术的定义。这种开放而理性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逃离狭隘的、就概念论概念的争执,使我们可以客观地看待各种分歧,以一种更为成熟的胸襟和视野开创和迎接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 约定性定义 描述性定义 计划性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AECT教育技术定义:讨论与批判 被引量:35
5
作者 黎加厚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5年第1期11-16,共6页
文章介绍我国关于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tionsandTechnology,简称AECT)2005年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形成和讨论情况,提出了结合中国实际学习和研究AECT2004年教育技术定义的建议。
关键词 AECT 2005 教育技术 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教育信息化愿景、关注焦点与实现路径比较研究——基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美国2016教育技术规划》话语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梁砾文 王雪梅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7,共7页
我国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美国联邦教育局颁布的《为未来准备的教育,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美国2016教育技术规划》描绘了同一时段内,教育信息化战略在不同国情下的未来愿景、关注焦点及实现路径。... 我国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美国联邦教育局颁布的《为未来准备的教育,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美国2016教育技术规划》描绘了同一时段内,教育信息化战略在不同国情下的未来愿景、关注焦点及实现路径。本文从话语的角度对两个文本比较研究:一方面通过"实是语句…"评价语句""行动语句"和"后果语句",比较中美两个信息化规划文本所规定的政策目标、政策理念及政策措施;另一方面从话语向度、话语参照、话语姿态的角度,分析中美两国教育信息化战略的不同发展路径、全球坐标系下的不同生态位及不同制度规训。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话语体系建构,需关注"本土问题",树立未来愿景;立足多元互动,建构价值认同;基于科研论证,谋划面向公众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美国2016教育技术规划》 文本内容对比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绩效比较研究——以信息传输载体与在线课程为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俞建华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3年第2期73-79,共7页
云计算、物联网已成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移动学习已走进现代远程教育的视野,微博、微视频和微课程等微技术风起云涌。从电大系统的现状入手,在分析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绩效模型,该模型以学习... 云计算、物联网已成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移动学习已走进现代远程教育的视野,微博、微视频和微课程等微技术风起云涌。从电大系统的现状入手,在分析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绩效模型,该模型以学习载体、学习风格、学习记录、自学能力、交互程度、资源利用、考核能力、学习结果(学习者能力提升程度)为八个维度,并从信息传输载体、在线课程两个方面对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绩效进行分析比较,以期找到一种可行的、有绩效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 绩效技术 教育技术 绩效模型 绩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教育技术内涵 做“适当的”多媒体课件——对中小学多媒体课件中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军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6年第2期45-48,共4页
通过对教育技术定义的分析可知,在教学实践中教育技术的内涵在于“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中,这种“适当性”主要体现在制作程序要适当、使用对象要适当、媒体选择要适当和教学应用要适当等方面。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教育技术 定义 内涵 适当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国教育技术述评
9
作者 徐光泽 李曼义 徐文一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93-97,共5页
文章对以泰国素可太开放大学 (SuKhothaiThammathratopenUniversity)、东方大学 (Bu raphaUniversity ) ,SrinakhaiwirotUniversity等三所大学为代表的泰国教育技术一些思想、模式、方法、媒体进行了介绍与评论 ,并与中国的类似情况进... 文章对以泰国素可太开放大学 (SuKhothaiThammathratopenUniversity)、东方大学 (Bu raphaUniversity ) ,SrinakhaiwirotUniversity等三所大学为代表的泰国教育技术一些思想、模式、方法、媒体进行了介绍与评论 ,并与中国的类似情况进行了初步比较 ,认为泰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中国 教育技术 远程教育 比较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趋向与社会需要:中美高校在线教育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秦蕾 胡荣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4-68,共5页
起源于美国的在线教育正在全球不断蓬勃发展。在线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云计算、4G/5G的快速发展为在线教学的普及扫除了技术障碍,但中美两国的高校在线教育在发展程度、技术... 起源于美国的在线教育正在全球不断蓬勃发展。在线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云计算、4G/5G的快速发展为在线教学的普及扫除了技术障碍,但中美两国的高校在线教育在发展程度、技术基础及内容组织等方面仍有诸多不同。美国具有资源和人才优势,其在线教育在全球均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中国的4G/5G网络覆盖度更好,但课程质量和组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教育 中美 比较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