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6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章研究的发展脉络与时代使命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叶中 熊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共11页
在党建学主导和法学、政治学等学科参与下,党章研究经40余年之积淀,已形成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并确立起相应的知识框架和研究风格。但在繁荣的研究景象背后,党章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侧重将党章置于党的建设领域,相对忽视... 在党建学主导和法学、政治学等学科参与下,党章研究经40余年之积淀,已形成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并确立起相应的知识框架和研究风格。但在繁荣的研究景象背后,党章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侧重将党章置于党的建设领域,相对忽视党章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过多从党建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议题偏好出发,相对欠缺立足党章本体建构党章自主知识体系的能力。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迈上新征程、党内法规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入社会科学领域,党章研究更是面临实践与学术回应性的双重挑战,其内在不足日益凸显。为应对有关挑战,新时代的党章研究应以党内法规学的形成为契机,确立“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的、以党内法规学为方法”的研究宗旨,在探索基于党内法规学视角的党章理论的同时,有效关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就需要党章研究进一步树立面向党和国家政治运行的问题意识,构建涵盖党、党章、党和国家治理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构,形成贯穿党章生成与作用场域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章研究 党章 中国共产党 党和国家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党内法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关联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5,共9页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的深化探索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两者在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存在深刻关联。理论层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伴随国家...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的深化探索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两者在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存在深刻关联。理论层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伴随国家治理理论的完善而走向成熟;历史层面,国家治理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条鲜明线索,两者之间存在同频共振的紧密关系;实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接续发展要求通过国家治理现代化来固本赋能。对两者内在逻辑关联的探究有助于更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中国共产党政治功能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华胤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2,共13页
政治功能是政党政治的重要议题,也是认识政党特性的重要基础。与西方国家政党的单一性功能相比,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功能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包括政治领导、政治组织、政治动员、政治宣传和政治凝聚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功能是马克思主义... 政治功能是政党政治的重要议题,也是认识政党特性的重要基础。与西方国家政党的单一性功能相比,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功能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包括政治领导、政治组织、政治动员、政治宣传和政治凝聚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功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社会、中国革命以及中国现代国家建构和建设相结合而不断发展出来的政治特质。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功能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功能要遵循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逻辑。这三重逻辑有机联系,共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功能的独特性与先进性。从三重逻辑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功能,可以为“增进党的政治功能”和“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新时代实践提供认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功能 认识逻辑 理论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光辉 程仕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F0002,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通过模式创新推动外贸转型升级,通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外贸发展动能。目前,新质生产力在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待加深等问题。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开放合作的能力;加强数字经济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打造外贸国际竞争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外贸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逻辑
5
作者 孙成武 盛莉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价值功能分别服务于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是两种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但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具有高度的历史和现实的内在统一性。在生成逻辑上,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在价值逻辑上,二者都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内容,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价值取向;在发展逻辑上,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引领和推动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核心意蕴的逻辑演进
6
作者 李婧 岳子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共7页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核心意蕴体现为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内在统一。从理论意蕴来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初心使命、为什么确立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核心意蕴体现为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内在统一。从理论意蕴来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初心使命、为什么确立初心使命以及怎样践行初心使命”这一根本问题。从历史意蕴来看,这一初心使命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摆脱贫困、尽快实现共同富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实践意蕴来看,应当在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把握和践行这一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彰显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初心使命 民族复兴 逻辑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实践进路与当代启示
7
作者 周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38,共11页
纵观百年党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力量。通过以“并联式”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全面深化改革、以传承优秀... 纵观百年党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力量。通过以“并联式”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全面深化改革、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根基、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以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进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现代化转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往往并不取决于政党数量多寡,而在于政党在领导现代化进程中能否突破“部分”利益藩篱而维护“整体”利益,超越追逐权力而正确运用权力,摒弃封闭僵化而注重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现代化转型 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报制度的形成与演变——以党报委员会为中心的考察
8
作者 唐娟 方振武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4,共8页
党报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负责领导、组织和管理党报的专门机构,党报委员会在党报制度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党报委员会为切入点,通过史料梳理,考察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报制度形... 党报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负责领导、组织和管理党报的专门机构,党报委员会在党报制度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党报委员会为切入点,通过史料梳理,考察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报制度形成与演变的过程。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报制度在党成立初期初现雏形,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和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发生了两次较大的变化,最终确立了与“一元化”领导原则相适应的党报集中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报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比较视野下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治理效应与治理智慧
9
作者 李红权 杨东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9,共10页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治理难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与腐败水火不容,将反腐败作为重大政治斗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腐败治理模式。回顾全球反腐败实践,比较世界范围内腐败治理的主要趋...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治理难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与腐败水火不容,将反腐败作为重大政治斗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腐败治理模式。回顾全球反腐败实践,比较世界范围内腐败治理的主要趋势、基本模式,一体推进“三不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腐败治理模式,高度契合反腐败成功的基本要素。一体推进“三不腐”为中国国家治理打开了廉政突破口、创造了廉政转折点、创造了廉政机遇期,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并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一体推进“三不腐”释放了显著的治理效能,为世界范围内解决转型期腐败问题给出了中国答案,充分体现了破解腐败治理这一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腐败治理模式 一体推进“三不腐”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党领导逻辑
10
作者 张等文 刘绍覃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40,172,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和最大优势。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从现代化建设的落后者、失败者到赶超者、成功者的历史性跨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和最大优势。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从现代化建设的落后者、失败者到赶超者、成功者的历史性跨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历史积淀和现实逻辑,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党领导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还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迎难克艰的现实需要。党的领导不仅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中国力量和汇集中国智慧,而且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规划稳步推进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提供保证。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需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健全党的领导制度,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两个结合”中开辟中共党史研究新境界
11
作者 代玉启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I0002,共9页
“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核心密码。回望百年党史,从“三个结合”的初步尝试到“一个结合”的理论探索,再到“两个结合”的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在回应时... “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核心密码。回望百年党史,从“三个结合”的初步尝试到“一个结合”的理论探索,再到“两个结合”的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在回应时代之问的同时,对自身历史叙事逻辑的认识愈加系统深刻。我们要立足于党的理论创新,根植于党的实践成就,面向党的历史使命,以大历史观与正确党史观为指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用特色话语彰显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在继续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开辟中共党史研究的新境界,助力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全面、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党史党建学 守正创新 历史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话语体系建构的逻辑理路、内容聚焦与叙事策略
12
作者 饶武元 肖舒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3,共11页
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话语体系建构体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高度统一,需要从必要性、逻辑理路、内容聚焦、叙事策略等多重维度来阐释。从必要性来看,它是塑造传播大党形象、驳斥西方偏见、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展示大党活力的需要。从... 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话语体系建构体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高度统一,需要从必要性、逻辑理路、内容聚焦、叙事策略等多重维度来阐释。从必要性来看,它是塑造传播大党形象、驳斥西方偏见、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展示大党活力的需要。从逻辑理路来看,党的百余年奋斗历史成就淬炼了大党形象话语优势,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守正创新夯实了大党形象话语根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赋予了大党形象话语底蕴,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彰显了大党形象话语力量。从内容聚焦来看,理论主题、基本范畴、价值内核、逻辑主线等话语结构要素组成了大党形象话语体系的核心构件,明确了具体的话语内容。从叙事策略来看,要言之有理,深化与创新理论话语;要言之有据,落地与推广实践话语;要言之有方,整合与协同话语体系;要言之有情,构建与传播国际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大党形象 话语体系 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建设的优化路径新探
13
作者 郭永虎 王亦然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0,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成为一个具有理论意义与时代意义的政治议题。政党实力的彰显要仰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的发挥,以保证其理念、政策能够真正落实落地。中国共产党作为拥有一亿多党员的大党,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成为一个具有理论意义与时代意义的政治议题。政党实力的彰显要仰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的发挥,以保证其理念、政策能够真正落实落地。中国共产党作为拥有一亿多党员的大党,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建设,以应对国内国外复杂环境挑战、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建设的优化,要明确具体原则和目标,还要克服多重制约因素,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执行力,通过严密组织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号召力,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强大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政治功能 组织功能 基层党建 党的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治理逻辑的法治化转型
14
作者 王建芹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共17页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作为一种以特权属性排除法律普遍适用的特殊法律关系框架,其现代转型的关键在于平衡公共利益目标与法治原则的张力。该理论在解释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与党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配置时展现出独特解释力,其内在逻辑与全面从严...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作为一种以特权属性排除法律普遍适用的特殊法律关系框架,其现代转型的关键在于平衡公共利益目标与法治原则的张力。该理论在解释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与党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配置时展现出独特解释力,其内在逻辑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机制存在理论耦合性。在执政党与国家社会互动维度,特别权力关系为解析“领导党-执政党”双重宪制角色下的治理逻辑提供了新范式,其适用性受到“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宪法原则以及党章规范的双重制约,且须与“四个善于”的治理要求达成价值统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兼具制度刚性与治理效能,通过构建程序正义的规则闭环、权力行使的合比例性标准、权利救济的复合机制等法治化路径,实现了纪律刚性约束与法治基本原则的结构性融合。这种治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既赓续了政党治理的传统组织基因,又通过规范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别权力关系 中国共产党 党内法规 治理逻辑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保持历史耐心的出场语境、理论内涵与实践指向
15
作者 王永友 赵金英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114,共14页
保持历史耐心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正式提出的重大政治命题。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作风,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了保持历史耐心的出场。从认知维度、实践维度、目标维度审视,历史耐心... 保持历史耐心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正式提出的重大政治命题。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作风,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了保持历史耐心的出场。从认知维度、实践维度、目标维度审视,历史耐心的理论内涵主要表现为遵循规律、把握主动的科学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进取精神,谋划长远、干在当下的奋斗精神。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历史耐心必须在深刻把握历史方位中形成清醒认知,在不断深化自我革命中增强主体自觉,在坚守初心使命中汲取奋进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耐心 唯物史观 精神品格 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经典学习观探赜——以延安学习运动为例
16
作者 高奇 张香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3,共9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共产党探求真理和指引实践的力量源泉,也是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重要途径,学好用好经典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必修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共产党探求真理和指引实践的力量源泉,也是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重要途径,学好用好经典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必修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在实践中积累了自上而下、由浅入深、由外及内、由知向行的学习经验,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的经典学习观。在新时代,认真理解和掌握这一学习观,对于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创新经典著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经典著作的内生动力,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解决中国当前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延安时期 经典著作 学习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意蕴、时代价值和实践进路
17
作者 蒋桂芳 陈晓月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0,共8页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自觉能动改造社会过程中展现出的优秀精神品质,是百余年来党带领人民跨越艰难险阻、创造历史伟业的制胜法宝,也是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内在要求。它蕴含着党主动求真的科学精神、贯彻...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自觉能动改造社会过程中展现出的优秀精神品质,是百余年来党带领人民跨越艰难险阻、创造历史伟业的制胜法宝,也是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内在要求。它蕴含着党主动求真的科学精神、贯彻群众路线的主体精神、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和顽强拼搏的实干精神。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历史主动精神不仅是党强化使命担当、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党应对风险挑战、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要求,也是党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在加强理论武装、总结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深化改革创新、勇于自我革命中继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的历史主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主动精神 历史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制汉语”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
18
作者 史桂芳 王庆林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6,142,共8页
20世纪初中国人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使用了大量日本人创造的汉字词汇,即“和制汉语”。“和制汉语”对中国人了解、认识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日本人创造的“和制汉语”,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局限和日本文化的影... 20世纪初中国人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使用了大量日本人创造的汉字词汇,即“和制汉语”。“和制汉语”对中国人了解、认识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日本人创造的“和制汉语”,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局限和日本文化的影响,存在着表面、片面等不足。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和制汉语”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制汉语”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运思理路
19
作者 徐艳玲 宋德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胸怀天下”原为描摹胸襟的修辞说法,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流变中,逐渐纳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纵横交织的世界坐标中调适中国角色,在新旧变革的世界转型中坚守中国立场,在内外互动的运行机制中彰显中... “胸怀天下”原为描摹胸襟的修辞说法,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流变中,逐渐纳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纵横交织的世界坐标中调适中国角色,在新旧变革的世界转型中坚守中国立场,在内外互动的运行机制中彰显中国力量,在明责担责的初心驱动中做出中国贡献,从而彰显了坚守政党本质、立足自身发展、尊重世界一体、动态分析时局、积极维护与调整国际秩序等多维一体的先进政党形象,体现了推己及人、以己度人、立己达人的高尚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胸怀天下 独立自主 公平正义 贡献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问题的哲学思考
20
作者 李维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毛泽东从参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起就重视党的纪律建设,不仅从一般意义上阐明了党的纪律要求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党的纪律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使党的纪律具有了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成为有着马克思主... 毛泽东从参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起就重视党的纪律建设,不仅从一般意义上阐明了党的纪律要求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党的纪律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使党的纪律具有了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成为有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的规范和要求。这一哲学基础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唯物史观出发思考中国共产党的纪律问题;二是阐明党性与个性的辩证法;三是强调中国共产党纪律的自觉原则。中国共产党的纪律之所以能成为铁的纪律,之所以能获得广大党员的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是与党的纪律具有这种哲学基础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纪律 唯物史观 辩证法 自觉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